-
1 # 那年電影
-
2 # 今晚看神馬
題主說的神馬並不認同。
影評這種事是很私人的,每個人的觀影口味都不同,同樣一部影片有捧有踩,評價兩極分化也很正常。最近的《妖貓傳》就是例子
喜歡的人捧上天,討厭的人罵到家
從兩萬評分到十二萬人評分,分數都依舊是6.9
每個人對美醜的定義都不同,又怎麼能要求每個人對電影的評價相同呢?
電影好就是好,爛就是爛“逢中必踩,逢外必捧,逢日必媚,逢文藝片必吹捧”這句話完全不贊同。
再次提及神馬怨念極深的《大鬧天竺》,全程冷漠臉看完的我怎麼可能給這部影片高分?一味的耍寶,用誇張的肢體、豐富的面部表情撓著觀眾癢癢,全程把觀眾當傻子,這種影片能看出工作人員的努力,但真的很無聊。
中國產喜劇片很多都是這種路子。
相反《唐人街探案》神馬就很喜歡,劇情演技笑點都驚喜滿滿,不把觀眾當傻子的電影才是好電影,這種電影自然就會得到好評。
再看一下今年的豆瓣十佳中國產電影,每部神馬都贊同
好片值高分
ZL2神馬就不說了,怕被說不愛國,文化上的事兒扯上政治總覺得不舒服。
外國當然也有爛片啊,只不過上映的基本都是經過篩選的口碑過硬的。片子爛的話誰會引進呀?
IMDb評選的年度十佳有八部都在大陸上映,《分裂》《小丑回魂》在香港上映,這就已經可以證明引進的都是好片。
今年的外國爛片隨便截幾張
日本影片有獨特的視角這點不能否認,除去變態和色情的那一類,懸疑推理家庭類的影片都很好看
當然也有日本瑪麗蘇存在
少女漫畫還能要求劇情?
有些電影就是粉絲電影,中國不也一樣,偶像電影粉絲買單,要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流量小生。
拍文藝片的不多,因為型別的原因票房都不會太高,票房收不到高分還不能收嗎?
中國產動漫評分不低啊,不良人
狐妖小紅娘
就算是動漫也要講究畫面劇情的,畫面好劇情爛也不能算是好作品,所以《大魚海棠》口碑就曾兩極分化,一點也不覺得意外
一味強調過程卻忽略了結果,忽略了電影中最重要的故事,去年看完神馬就寫了3k字吐槽文
國外爛片指的是《變形金剛5》《生化危機6》之類的嗎?
為什麼評分高?因為中國沒有,同類型沒有,沒有對比就沒有高低之分,先來的就先佔有市場。
影片劇情爛可以不得分,但視覺效果上的確很震撼,有些人就是衝著視覺效果打的分。
知道劇情已經沒救了,那就把腦子扔掉爽兩個小時就好
但有些中國產影片是劇情也沒救視效也沒救,那觀眾坐在影廳裡幹嘛?花了錢打個差評都不行麼。
總結電影評分是主觀性很強的事情。為了捧愛豆全五星都是可以的。
觀影量影響評分,套路見多了就見怪不怪。
劇情畫面滿足一個觀眾就買賬,但最能抓住觀眾的是劇情。
國外也有爛片,只不過是因為不火所以平時看不到甚至不會聽說。
中國產也有高分佳片,一邊說著沒好片一邊有好片又不去看
總要把藝術扯上政治也是沒話說,近幾年送審奧斯卡的影片都不忍直視,到底想不想得獎呀?
電影不是一定要教育人,而是不能看完不痛不癢。平淡無味甚至反胃的電影觀眾憑什麼花錢去看?就算看了還不能因為電影浪費了有限的生命而給個差評?
-
3 # 醉人醉己醉他鄉
崇洋媚外我並不贊同,豆瓣的評分也是由很多觀眾組成,你能說某個人崇洋媚外,但我相信大部分華人都不會的。其實評分還是比較樂觀,比如2015年良心經典大作《琅琊榜》確實不錯,所以獲得了網友和豆瓣的一致好評。今年的《獵場》看似收視率很高,其實劇情設計的一塌糊塗,全靠演員的演技和實力支撐。評分低也無可厚非,畢竟一部電視劇不僅僅看的是演員,還有編劇導演等等。
滿意的觀眾老爺,點點關注和喲
-
4 # 普通青年李四本
其實並沒有逢中必踩,逢外必捧,逢日必媚,逢文藝片必吹捧…以及其它種種吧。
當然,個人觀影口味不一樣而已。嗯,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感覺也沒啥必要去做各種爭議辯駁啥的。
豆瓣也不是什麼文藝小清新站啊,為啥要去那上面看啥評分。
如果早幾年,豆瓣還有啥“文藝”氣質,現在貌似還真沒太多吧。
貌似回覆這個還要各種去舉例,去截圖。嗯,我比較懶,又覺得沒啥要推廣的,瞎扯扯。
不過想了想,瞎扯又沒說服力。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啊。
有人觀影量沒多少,動不動就能說“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有人觀影量很大,見過一些世面,沒法對每部片子都說好,也沒法動不動就能說最好。
有人當電影就是娛樂,一年也看不了多少部;有人視電影如體驗另一種人生,癲狂起來,一天好幾部;有人只看小清新,有人只看歐美的,也有人只看日本的……
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會偏愛的一些電影型別,不同口味的人聚集在一起,偏向本身就不同。罵日本電影的,可能只知道av或動漫,沒咋看過一些日系電影;替中國產片叫屈的,可能不知道還有不少中國產片就沒在院線上映過;文藝片有時不過滿足了人們的一部分偏愛,但也不是沒有文藝過頭的,而文藝片也不等同於悶片;中國產動漫取決於國內市場環境,放到大環境下,確實弱了一點,你可以鼓勵,但也可以比較。
電影評價多少帶有主觀/私人化屬性,然而,有些電影評價不乏從眾的心理。比如,真會有人因為看不懂某電影,但是,打分時為了裝x自己看得懂/看不懂,而出現跟風的評價。尤其是熱門的好片/爛片,會去觀看打分的人更多。最典型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贖》,看的人太多了,長期穩居排行榜前列,然後,越滾越大。也會出現沒看過啥電影,但就看過《肖申克的救贖》的人,總會提前,這是我一生中看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也是很尷尬。(沒有貶低這部電影的意思)
與其看各類評價,不如自己去擼各種片。當然,也有人會說自己去挑選,時間成本太高了。可要自己都沒什麼評價標準,也沒擼過七七八八的片子,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跟風而跟風,也沒啥意思啊。
胡說完畢,滾去擼片了。土豆白。
逢中必踩,逢外必捧,逢日必媚,逢文藝片必吹捧。拋開那些人神共憤的爛片,豆瓣影評對國產電影,國產動漫幾乎一邊倒的批判,甚至無觀看體驗無任何理由就給差評,但是對很多明明很爛,國外評分也很低的外國片卻評分非常高。
而且文藝片評分都很高,一些觀影體驗很好的視覺大片和喜劇片卻被批得一無是處,好像一個電影不能教育人什麼東西,就毫無意義。如何看待豆瓣影評的崇洋媚外現象?
回覆列表
瀉藥。說到牧羊犬,國內確實存在。但不是全部。豆瓣上面有很中肯的影評,也有水軍噴子等。那就具體說下牧羊犬和豆瓣吧。豆瓣作為五星十分影評機制,其本心是要做高質量的影評與觀後感等,作為影視點評依據。近幾年豆瓣也深知知己被輪姦,所以官方對影評的審視機制也有了智慧改變,比如識別一些新號,粉絲和關注較少的評價的權重,以此來和諧水軍噴子,但是遮蔽牧羊犬豆瓣估計做不到啊。暫且不說牧羊犬的事。中國產電影的發展,這幾年確實很厲害,可以從中國產票房和影響度上看到中國產電影的進步。電影百十多年的歷史,中國產電影由於戰爭原因,落下了需要補課。這也就是前幾十年大家大多看的國外電影,也導致觀影依賴,中國產的風格又是很獨特的,以至於出現了審美上的偏差。才會出現對國外電影的依賴。世界都在看中國,中國產正在不斷的突破自己,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奧斯卡,我們也有很多實力導演演員編劇自己技術力量去完善,相信不原諒來牧羊犬會變種中華田園犬,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