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飄刀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當然不一樣了,不然兩千年沒有進步嗎?
儒家思想是一直在與時俱進演變的。
儒家的演變 1 春秋時期 ,儒家的開創春秋亂戰,打成了一團,周天子失去了權威,國際秩序崩塌,開始了百家爭鳴,諸子百家爭相推銷自己的學說。
諸子中有一個孔丘,也就是孔子,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其實,周天子的國際秩序根本是人倫血親和朋情故交的關係。
周武王姬發當年分封天下,封的都是摯愛血親和一起戰鬥過的忠誠部下,和這些部下也早就聯姻過了,不是兒女親家就是姑表叔侄。
大家都是一家人,親戚裡到的,遇到事情了,講究的是坐下商量,尊老愛幼,論的是一個“禮”字。
但事物發展自有規律,所謂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親情是越來越稀薄的。
所以“禮樂崩壞”了。
面對禮樂崩壞,孔子提出了“仁”,什麼是仁呢?
“克己復禮”曰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曰仁,“天下大治”曰仁。
孔子周遊列國,四處勸那些諸侯說:“想想以前大家都講‘禮’的日子多好,你們為上者也都德高望重的,咱們要‘以德治民’啊!放下刀劍,不要打了,坐在一起好好商量多好,說起來還都是親戚。”
自然沒人聽他的,紛紛說道;“你這個老兒,別人提刀握劍虎視眈眈盯著俺,早就不做親戚了,你讓俺先放下刀劍?豈不是害俺去死?不通!“
為此,孔子一度“乏糧困於陳”,差一點就去要飯了!
人是要吃飯的啊!
為了吃飯,孔子只好退而求其次,開始搞事業了。讀書人搞事業能幹什麼?當然是辦教育了。
所謂“有教無類”的初始意義,就是隻要你願意交學費來學,我就願意教你,不論你的出身血統和智商以及資質。(多像現如今的某些企業性質的學校啊)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孔子之前,教育是被世襲貴族壟斷的,非貴族不得讀書識字。
貴族家庭的教育是父傳子、子傳孫,概不外傳的。
孔子一為了掙錢而辦學,那些在春秋亂世立有軍功的新興軍事貴族就高興了,一傳十十傳百,應者雲集。
被孔子得了三千門徒七十二賢者,孔子的這個教育事業可謂龐大了。
既然辦教育,就需要教材啊!
孔子隨即整理編訂了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儒家至此算是開創起來了,孔子也成了一代宗師了。
好好辦教育就是好啊!
2 戰國時期,儒學的豐富和發展到了戰國,天下更亂,連周天子也沒有了,以前的諸侯霸主,打完了人,滅了人家的國,還要拉過周天子來“講講道理,走一下”禮節形式“,以示自己還是有道德的。
戰國時期,你如果問某一位大哥,“大哥,您為什麼打俺?”
大哥說:“我蠻夷也!”打你就打了,沒有道理。
因為孔子教育事業的成功,他的門徒眾多,成千上萬的人遍佈天下,憑了口舌之利,大聲呼喊孔子的教導,“大家要講仁德啊,克己復禮啊!打人不對。”
其中一個叫做孟軻的聲音尤其大,他也學了孔子周遊列國,四處勸那些諸侯王,“那啥,既然沒有周天子了,咱們總要講父子親情吧?總要講長幼有序吧? 您作為君主總希望和臣下有恩義相連吧?您和友邦朋友之間總需要言而有信吧?這些東西舞刀弄槍的可得不到,所以還是放下刀槍,推行仁義吧!”
諸侯們瞪著眼睛紛紛嚷道:“你這個老兒,如今天下早已沒有公理,大家都武裝到了牙齒,提著刀拿著劍保護著自己,你來勸俺放下刀槍,豈不是讓俺去死?不通!”
這個孟軻就是孟子,他也不得志。
還有一個荀子,更有意思,他面對失去了周天子這個天下共主的既成事實,與時俱進,發明了一個“天”的理論。
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大概意思是:只要一個人能復了“禮”,順應了天命,這個人完全可以代周而立,做那天下共主。
孔子的教育事業辦的就是成功。
3 儒家的黃金歲月——漢代。到了漢代,大家終於打不動了, 其實也是終於打出了勝負,出現了一個天下共主劉邦。
儒家出了一個董仲舒,他雜糅了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提出了“天命所歸”,“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理論,以解釋劉邦的成功。
同時,也為以後的治理提出了具體辦法,他從孟子的“君臣有義,父子有親,朋友有信”中引申出了“三綱五常”。
所謂三綱五常,其實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下服從上”。
漢武帝聽了深以為然,儒家有點意思,董仲舒是個人才,那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吧!
儒家第一次登上了統治者舞臺。
4 宋明儒學的大發展漢朝之後,天下又進入亂戰,魏晉南北朝十六國還有隋唐其實是佛道兩家的黃金時間,大概是因為大家殺戮太重需要宗教慰藉 吧!
儒家作為地火潛伏了下去。
唐朝中期雖然有一個韓愈搞了次復古運動,儒家露了露崢嶸,可是大唐旋即進入了軍閥割據,緊接著是五代十國。
又是武夫當道,槍桿子才可以混飯吃,儒家又歸於沉寂。
到了大宋,趙匡胤一統天下,勵精圖治,大和平來臨,儒家又冉冉升起。
出了“程朱理學”。
程是程顥和程頤兩兄弟,朱是朱熹。
二程兄弟在漢儒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要達到仁政,必須遵循”天理“,也就是他們的“理學”。
何謂“天理”,天理即是人倫道德,尊卑等級,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親永遠是對的,多麼混蛋也不應該反抗;君主永遠是正確的,怎麼殘暴臣子也應該忠誠。
大家遇到壓迫都不反抗,當然都一團和氣,可不就“仁政”了唄!可不就家庭幸福了唄!
很符合統治者的利益以及千萬家庭君王(父親)的利益。
可是,有壓迫就有反抗,怎麼才能做到不反抗呢?
朱熹給出了答案,“存天理,滅人慾”。這裡就不批判朱熹了,咱們只要知道這六個字很混蛋就行了。
滅人慾是滅不了的,朱熹的同時代人,就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也是儒家。
陸九淵雖然不敢明確反對被統治者認可的理學,他還是喊出了“吾心即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是為“心學‘。
做人有時候還是遵循自己內心的好,包括你們君主和做父親的人。
“理學”也罷,“心學”也罷,他們的最高旗幟還是孔子的“仁”。
然後是大元朝,大元90年,統治者雖然是佛教,但是地方上還是儒家的天下,大元不管,也沒有能力去管。
到了大明,朱元璋很喜歡朱熹的理論,“理學”是在幫助維護他的根本利益嘛!
於是,理學大行其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被歸為了“天理”。
為了削弱子女反抗家庭壓迫,連婦女裹腳也被有意無意地大力提倡了出來,一片罪惡。
這時候的這種儒家其實已經離孔孟之論有點遠了,但是他們也確確實實是儒家,因為儒家的最高綱領是“天下無事”,把搞事的人都搞定,自然也 可以說是“天下無事”的仁政了。
再重複一遍,人慾是滅不了的 。
大明中期就出了一代大儒王陽明。
王陽明喊出了“心即理也”,“心外無物”。
面對一片罪惡,他說:問問自己的良知,君王也罷,臣下也罷,普通人也罷,要找出內心的良知來,這個良知是每個人與生具有的。
然後,再“知行合一”。
我們要知道, 面對擁有絕對力量的“存天理滅人慾”,能喊出這一句話,非常不容易,王陽明很偉大!
5 明清之際的儒學新發展循著王陽明的路線,到了晚明先是李贄喊出了“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肯定了人們的正常需要,肯定了人慾的正常,反對道學家的虛偽說教。
李贄的命運坎坷。
黃宗羲出現的時候,明政府控制天下的力量已經沒有那麼強大了,黃宗羲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觀點,有點孟子的意思了,君臣是平等的,君有義了,臣自然忠,父親慈了,子自然孝。
顧炎武更進一步,直接批判君主專制了,他說:“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應該’眾治‘。”梁啟超後來總結顧炎武的思想為八個大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王夫之再進一步,批判了歷代帝王把天下作為自傢俬產的做法,他說應該“循天下之公”,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質運動規律,有點唯物主義的味道了。
那麼這些人開始直接反對君王了,還算儒家嗎?
當然算了,孔子從來也沒有支援過某個具體的帝王,他所提倡的只是“大仁”,天下人幸福。
這些人追求的還是“大仁天下”,所以還是儒家。
可惜,大清來了。大清統治者認為還是“存天理滅人慾”比較符合他們的利益。
然而不怕。
儒家是地火,“心學”暫時潛伏而已。
最後孫中山循著王夫之喊出了“天下為公”,推翻了把天下視為帝王傢俬產的制度。
-
3 # 閒看秋風999
當然不一樣了。
儒家,自孔子創立以來,至今已經發展演變了兩千多年,在這兩千多年裡,時代不同了,儒家的思想以及代表人物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儒家,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分成三個集團軍;即第一集團軍的孔子和學生們,也就是“七十二”加上一個“三千”。他們都是原汁原味的孔子思想武裝起來的。
其核心價值觀就是“禮”和“仁”。至於儒家在這個時期還分成了諸多流派,這裡就不一一探究它們的興衰了;它們畢竟不是儒家的主力部隊。
儒家的第二個集團軍,組建於南宋、元、明時期;其主要領導人物是朱熹、二程、王陽明。
這個時期的儒家思想與第一集團軍的主導思想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突出了“理學、心學”的思想;比如說“人慾”與“天命”的關係;比如說“知行合一”等等。
第三集團軍是清朝末期到現在;這個集團軍的領導有熊十力、馮友蘭、梁簌溟、錢穆等等。
這個時期的新儒家不同以往;他們結合了西方現代人文以及自然科學呢研究成果;同時,也沒有完全放棄儒家學說的核心價值觀。
還有人戲稱熊十力、梁簌溟和馬一浮為新儒家“三聖”;其中前兩位大家不怎麼陌生,第三位馬一浮一浮(1883~1967);現代思想家、詩人和書法家。
馬一浮是當代中國引進馬克思《資本論》的中華第一人;《浙江大學校歌》的詞作者。
檢視詞條
回覆列表
很明顯是不一樣的
儒家思想在每個朝代,都根據實際情況,有著自身的變化,甚至儒家學派之內,也有著各自的流派。
而現在的儒家思想其實和漢唐的儒家思想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的。各個時代儒家也根據各自的需要對孔孟一類的著作有著自己的解讀。
在漢唐之後,儒家思想有兩次很大的變化而這些都是沒有的。
程朱理學
以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興起於宋代,對於後世的儒家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般人所認識的儒家,其實都是程朱理學的儒家,這個和漢唐時期的儒家有著巨大的區別。後世的明清的儒家的主體,基本都是以程朱理學為主的
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是明朝王陽明創造出的新的儒家學派,這個學派對於明末的思想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包括後世的思想這些,都有巨大的影響。
程朱理學與陽明心學,都是漢唐之後興起的儒家內部學派,對後世的儒家發展影響極為巨大,而這些都是漢唐儒家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