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明貴
-
2 # 沖沖沖沖向前衝
遇到問題不要先想到離婚,要先想著解決,實在無法解決再及時止損。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之間的和睦相處,有好有愛是很重要的,良好和睦相親相愛的夫妻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
3 # 憂鬱情歌王子
2孩子了要是離婚了肯定不好找了,除非你不打算找了或不要孩子了,想清楚吧,容忍不了寧可單身的話就離,能將就過就繼續過吧,吵架老當孩子面確實不好,嚇到孩子了,影響孩子成長,有些時候吵架也不完全願男的,女的好嘮叨,挑毛病沒完沒了的也不好,彼此都改改自己的脾氣吧。
-
4 # 楊娜心理諮詢師
在婚姻關係中,遇到矛盾我們經常會做兩種極端的選擇,一無視,二一刀切。其實很多事情的解決還有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方法,但是我們缺乏耐心,就不能夠急中生智,想出辦法來。
例如,您家這種事情的解決方法:1.吵架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能夠吵起來的,如果他發怒了,當著孩子面吵了一句,你就平靜且理性的悄悄告訴他“這個事情我們這會兒先別說了,等晚上孩子睡著了再說。”
2.你必須能夠沉得住氣,當做什麼都沒發生,到了晚上,孩子們都睡了,最好你找點事情做,等他先睡下了,平靜下來了,你再洗漱完,躺在他的旁邊開始“談判”。
3.談判內容:一,以後心情不好別再孩子們面前吵,有什麼話,等孩子們睡了再說。二,今天你說的這個事情,你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沒聽明白,你再說說,我們分析一下吧。
4.一般來說,你能夠用平靜的態度,沒有波動的情緒,這種不帶責備和幹仗的口氣和他說,他的壞脾氣和差心情也就去掉一多半了,再能夠心平氣和的直面你們的問題,一般就沒有問題了。
再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問我,我再給你細分析。
-
5 # 草原奔跑的神獸
我建議不要離婚,大家可以分開一段時間相互冷靜一下,離婚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吵架是兩個大人的錯,孩子是無辜的
-
6 # 蝶島貝殼
不要離婚。婚姻不易,有了兩個孩子,說明有很好的感情基礎。離婚對孩子傷害是很大的。有了離婚想法我建議兩個人要好好溝通,是哪裡讓你們走到這一步。溝通是最好解決問題的方式
-
7 # 遠嫁媽咪騏
首先吵架不要讓孩子看見,有損身心健康,其次吵架真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靜下來談,再冷靜的想想是不是嚴重到非離婚不可。
-
8 # 愛生活MLG
不能離婚都兩個孩子了,夫妻關係可以調整,不能說兩個大人犯了錯,讓孩子來受傷害,孩子是無辜的,父母離異對孩子們的影響特別巨大。為了孩子,能忍則忍,互相理解,主動化解矛盾,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因為一點點的小問題,就害羞到孩子 給孩子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
-
9 # 十三妹ya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還可能導致孩子成年後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

0-3歲
嬰兒出生第一天就有聽覺反應,嬰兒對聽覺的感受有撫慰、警覺、痛苦。嬰兒如聽到父母強烈的吵鬧聲,他的感覺是痛苦,身體會變得僵硬,收縮神經,封閉起來自我保護。嬰兒期如果經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勢必影響嬰兒聽知覺、視知覺發育,嚴重的將來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由於視-動覺協調發育不好,將導致考試卷面成績差。
3-7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經常看見父母吵架,心裡會十分緊張恐懼。而且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會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更無法辨別誰是誰非。有的孩子還會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好,所以父母才會吵架,強烈的愧疚心理之下,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都會嚴重受挫。

7-12歲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父母經常大吵大鬧,他們會產生很強的羞辱感。如果父母是為他們的事情爭吵,他們就會更加反感、牴觸。這讓他們晚上會做惡夢,覺得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課的時候心不在焉。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提及離婚,那就像將一把無形的劍懸在孩子的頭上了,他們將會生活在恐懼和擔憂中。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會下滑的很厲害,做任何事情都興味索然,對他未來的人格成長很不利。
12-18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正是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從最初的懵懂狀態剛剛掙脫出來,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認識都屬於“半開化”的狀態。如果家長經常當著他們的面吵架,對他們來說簡直比世界大戰還要恐怖,會讓他們對生活、對未來都產生懷疑,甚至會產生離家出走等決絕的逃避念頭。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夫妻之間經常吵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達32%,父母爭吵比離異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而且這種傷害像是種慢性病,內隱,且病程漫長。讓我們通過幾個案例進一步瞭解:
案例一:
一位媽媽前兩天接到老師的電話,說是她寶寶在學校跟別的小朋友發生了爭執,然後吵著吵著就抽動暈厥了。老師嚇壞了,趕緊給她打電話。
後來她和老公一起把娃送到了醫院,醫生給出的診斷是“抽動症”。
原來,他們夫妻倆,經常為了一些小事吵架。這位媽媽脾氣火爆,她老公也不知道忍讓,再加上還有一個愛攪合的婆婆,家裡的關係可謂劍拔弩張,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鬧。
父母作為孩子最重要的親人,倆人一直關係不夠好,還互相謾罵,指責,甚至拳打腳踢,惡語相向。孩子的心理肯定不好受,由於孩子心理情緒發洩不出去,一直壓抑著,時間長了,孩子的心理防禦會轉化成軀體方式體現出來,於是就出現了抽動症的症狀。
所以,孩子的這種情況根本不是身體上的疾病,而是需要心理疏導。

案例二:
一位孩子的奶奶跟我們說,他們家外孫女糖糖今年9歲,是一個很乖、很安靜的女孩,學習也不錯,老師也蠻喜歡她的。可是這孩子很可憐,讓我們老兩口很心疼,最近她被查出心臟有問題,我們真是很難過,她的心臟病是嚇出來的。
我女兒脾氣生來就不好,沒想到她嫁的丈夫更是“火藥桶”。女婿易衝動,發起火來砸東西、罵人,家裡的門都被踢壞了幾次。每次夫妻倆吵架,膽小的外孫女就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無聲的流下眼淚。他們夫妻吵完架,過兩天又沒事了,女婿認錯認得很快,可是外孫女得難過好幾天。
不知為什麼,她的個性一點也不像她的父母,比較內向、膽小。她很疏遠她爸爸,有點討厭他。
孩子細膩敏感,生活在一個“戰爭”不斷的家庭中,可想而知她過著怎樣心驚膽戰的日子。
孩子爸爸這種衝動暴躁的個性確實是比較難改變的,這實際上已經成了他的一種人格缺陷。衝動型人格的人有周期性爆發的傾向,每次爆發完都會有輕鬆的感覺,所以認錯很快,這種認錯是在認知層面的,他確實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但情緒的爆發是不受意識控制的。

這樣的人,最好配偶善解人意,能夠以柔克剛,但剛好妻子也是一個“火藥桶”。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保護糖糖不受傷害,要讓糖糖知道她爸爸的行為的確比較失控,但爸爸媽媽感情恢復的較快,他們屬於同類個性的人,並且他們是相愛的。儘管他們常會發火吵架,但他們都愛自己唯一的女兒。
孩子對於父親來說是一帖好藥,她比較安靜、乖巧,讓她不要疏遠父親,多接近父親,和孩子一起他會心情平靜些,面對一個安靜的小女孩,衝動的父親,情緒控制力也會強一些。
案例三
有一位女士,她的父母在她小時候不是吵架,而是打架。可悲的是幾乎每次打架基本上都是因為她。目睹了最親愛的人互相傷害的畫面,而且是經常不斷上演的畫面。她內心的創傷可想而知。
她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因為她不喜歡與人交往,也不大合群。最要命的是,她經常說一句話就在不知不覺中把人給傷了。倒不是她說的話有多刻薄,而是她的語調和她所要表達的意思大相徑庭。我們曾說過,一個人說話時,她傳達給對方的意思裡,文字只佔7%,語調卻要佔到38%。
因為這個缺點,她在大學時只跟我們宿舍的人來往,也沒有男朋友。後來結了婚,幸虧老公能包容她這個語調傷人的問題,但也爭吵不斷。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主要物件。父母爭吵,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如上兩個案例中的心理負面影響。而且會導致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人際觀,他們從小就沒有學會正確的交往技巧,自然就無法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係,很可能會在未來的人際交往和情感上不斷受挫。

長期生活在爭吵環境中的孩子會出現兩個極端:一種是自卑,不願或不善與人交往,有的甚至將自己封閉起來;另一種就是孩子的是非觀念模糊,認為只要自己夠橫、夠強勢,就能讓別人聽自己的。
而且這樣的孩子內心會缺乏安全感,甚至在心中留下陰影,成年後也難以抹平,更容易對婚姻失望、恐懼。
如果夫妻吵架難以避免,這些化解方法要牢記
如何既不傷害孩子,又能發洩不滿呢,建議試試下面的方法:
並坦誠的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讓孩子知道大家有意見不一致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沒有兩個人能在所有的事情上完全意見一致。
如果彼此的爭執無法以和平的態度進行討論,變得激烈起來,也無須自責。可以坦誠的告訴孩子自己爭吵後的不開心,可以告訴孩子“這次爭吵使我很累,有些失望。”或者告訴孩子“你爸爸/媽媽有自己的看法,那都是為了我們好,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不贊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說:“你爸爸/媽媽很不講理,他使我很累。”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批評、責罵對方。

如果自己情緒崩潰,哭了,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是正常的情緒表達,所有人都會有難受的時候,當情緒達到一定程度,眼淚就會掉下來,沒關係。我與你爸爸/媽媽只是意見不一致,這是正常的,因為沒有人能完全意見一致。這個事情與你無關,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不會因此而改變。
當彼此冷靜下來後,彼此雖然可以堅定自己的立場,同時也要為自己的情緒向對方道歉。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明白:首先,激烈的情緒是不對的,是需要道歉的。其次,激烈的衝突也可以處理,無須懼怕。這樣當孩子自己面對衝突時,他就懂得如何處理。
貳絕不把痛苦
歸咎與另一方或孩子
所有的情緒都來自自己,都是自己引起的,衝突也是一樣。在任何令人煩惱和痛苦的事件中,真正讓我們過不去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有時候別人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你不會生氣,而愛人做這樣的事卻會讓你憤怒。因此,你的情緒或痛苦都與你自己有關,不能把問題歸咎給另一方,更不能告訴孩子這一切都是你引起的,都是你造成的,這樣會讓孩子內疚一輩子。
叄即使彼此離婚,也要讓孩子知道
無論如何,父母對他的愛都不會改變
夫妻之間的矛盾是夫妻的事,與孩子無關,對孩子的愛更不會因此而改變。這樣即使彼此之間的關係已經惡化到分居或離婚的地步,孩子的心理也不會產生問題。
常常給孩子愛的保證,行為上對孩子的愛更是一如往常,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這一點。這樣即使孩子內心即使依然有無奈和惋惜,他也能接受父母分開的事實。

肆如果夫妻關係已經惡化到無法改善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反而小過維持表面的婚姻
有些夫妻關係已經達到冰點,但為了孩子不受傷,他們會維持一份表面的婚姻。婚姻的確不易。為了我們的孩子和家庭,夫妻任何一方都有責任去付出、去努力調整自己。但是,若真的如何努力都走不到一起,那麼請好合好散。因為相比較理性離婚,無愛、冷漠、甚或滿是硝煙味的婚姻和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因為這樣的狀態會讓父母飽含怨恨與辛酸。看著貌合神離的父母,孩子會以為這是正常的婚姻模式,他的潛意識也會不自覺的模仿這樣的關係。
同時孩子還會有很深的罪惡感。大家不妨想想,如果你的媽媽指著你說:“我現在這樣的生活都是為了你!!”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你的內心是不是會感到不舒服,並千方百計想要補償媽媽?因此,不要以為這句話你不說出來,孩子就感受不到。孩子在家庭關係中是最最敏感的,父母的所有訊息他都能第一時間捕捉並感受到。
當然,上面提到的都是權宜之計,最根本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切記,切記!
-
10 # 使用者9586209301092
一是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二實在忍不住吵了,事後對孩子解釋,大人有事情需要爭論,不是吵架,你們不要再意,你們幹你們小人的事情!三吵歸吵,不要輕易提離婚二字,我父母吵了六十三年,直到前年母親八十二歲去世了,也沒提離婚!這叫怨家夫妻!
回覆列表
不應該離婚。都兩個孩子了,必須慎重行事,任性不可取,衝動是魔鬼。夫妻關係可以調整嘛,孩子是無辜的,父母離異對孩子們的影響特別巨大。為了孩子,能忍則忍,互相理解,主動化解矛盾,給孩子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最基本責任。謝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