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求之
-
2 # 桂圈兒
這要看從哪個身份來看了。
一、她是最獨一無二的中國女性。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只有武則天一個女性成為了被歷史所承認的天子。
二、她是合格的皇帝。她位列十大明君之一。中國幾千年來的皇帝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她的能力能夠位列前十。這很不容易。她在位十五年,對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她既保住了貞觀之治的成果,又為開元盛世做了很好的鋪墊。因此她對中國歷史以及華人民有著很大的功勞。
三、她是忠實的朋友。她幾乎沒有什麼朋友,然而對狄仁傑卻青眼有加。她不讓狄仁傑跪拜。狄仁傑死了,她的表現可謂兔死狐悲。狄仁傑在她的接班人問題上屢次冒犯她,她不以為忤。
四、她是殘酷的敵人。她重用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酷吏,打擊消滅異己。用完酷吏之後,對酷吏兔死狗烹。徐敬業舉兵反對,她將徐敬業的祖墳剷平並剖棺戮屍。
五、她是無情的母親。據《資治通鑑》,她為了施展苦肉計,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安定思公主,嫁禍給王皇后。她怕自己的兒子李賢對自己造成威脅,在登基之前命令丘神績將之賜死。
六、她的私生活混亂。駱賓王在《代徐敬業討武曌檄文》裡面控訴她先後侍奉太宗、高宗,讓大唐的君父落下亂了人倫的壞名聲。她豢養面首,前後有四個知名情人。她設定控鶴監,相當於男性皇帝的後宮。
七、她是個書法家。她善於書寫飛白體。而且她寫的《昇仙太子碑》現仍在河南洛陽,千百年來仍然是知名的臨帖碑帖。
總之,她是個複雜的、非凡的女人,值得大書特書。
-
3 # 倪說歷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唯一”兩個字,就是她在中國歷史上地位的最好說明。
武則天名曌(同“照”,表示日月懸空,光明天下,此字乃為她本人所創),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父親武士彠,(讀huò)原為木材商人,隋末跟隨李淵起兵反隋,累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
武則天14 歲被選入宮,唐太宗立為才人,並賜號“媚娘”,人稱“武媚娘”。太宗死後,武則天一度入感業寺為尼。高宗即位後,復召回宮中,封為昭儀。
武則天聰慧睿智,兼通文史,富有政治野心。她先使用陰謀促使高宗廢掉皇后王氏,又在李勣、許敬宗、李義府等官員的支援下,爭得皇后的地位。顯慶五年(660年)十月,高宗身染重病,“風眩頭暈,目不能視”,武則天便協助裁決政事,“權與人主侔矣”,逐漸形成了高宗與武則天共掌朝政的“二聖”格局。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死洛陽。太子李顯(武則天第三子,此前長子、次子或死或貶)繼位,是為中宗。次年,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
垂拱四年(688年),武則天加尊號“聖母神皇”,稱“陛下”,為稱帝做準備。載初元年(690年)九月,武則天改唐為周,改元天授,以洛陽為神都,加尊號“聖神皇帝”,登上了皇帝寶座。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4 # 一聽加多寶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統的女皇帝,雖然麟德元年上官儀被誅後,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上元年更是與唐高宗並稱為“二聖”。公元690年開始稱帝,公元705年病逝,做了十五年的皇帝,加上公元683年唐高宗逝世後的7年時間,皇權也是由武則天掌控,她實際上做了二十多年的的皇帝。
首先,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這主要表現在武則天提 倡科學、破格錄用人才上。在武則天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舉制 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並下令九品以上官吏及百姓可以自舉 武則天透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出來了一批傑出的人才同時,他們還成了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雖然她在後期也曾經犯過任用酷吏和縱容男寵等錯誤,但是,這並不能夠抵消她在前期和中期所創下的歷史政績。
其次,從經濟發展方面來看,武則天促進了唐朝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為開元盛世奠定了物質基礎。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在於農業”所以就大力發展農業,在當時實行了平均分田的制度,在邊疆地區也實行了軍隊性質的屯田和營田,成效也是很顯著,贏得了百姓的一片叫好。
然後,武則天也極為重視和提倡水利工程,在執政期間共修了19項的水利工程,對於當官的和士兵獎罰也是很分明,制定了一系列的獎罰標準。這些標準進一步的促進了農業,軍事的發展。又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發展。
最後,在承認武則天功績的時候,也要看到她的一些過錯。她的過錯在心狠手辣,對待犯人使用的嚴厲酷刑,並且養了很多男寵放肆他們干涉朝政,內外勾結。
因此,有人說武則天是一個殘暴的人也是有理有據的,但縱觀全域性,從武則天的一生來看,就會發現,她不僅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她治理國家的手段也是很多男皇帝不能比的,因此,我們在評價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時候,更多的是客觀評價。
-
5 # 說說歷史那些事
一、歷史唯一女皇帝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是工部尚書、荊州都督武士彠的女兒。她從十四歲入宮,被唐太宗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33歲的武則天又成為了高宗李治的皇后,高宗風疾不能視,武則天就與高宗共同臨朝參政,人稱“二聖”。高宗死後,武則天兩年間先後廢掉自己的兒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自己於天授元年(690年)在洛陽稱帝,改國號為周,建立武周政權,此時,武則天已經68歲高齡了。
武則天從公元690年稱帝到公元705年病逝,共在位15年,實際她從公元683年高宗病逝就開始掌權把持朝政了,算下來共執政2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女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有些人認為歷史上還有女人為皇帝的,如北魏孝明帝后有個襁褓中女嬰就被立為皇帝,可惜不久就成了政治的犧牲品,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還有公元653年武則天還沒有當上皇后的時候,浙東有位農民起義女領袖叫陳碩真,也建制稱帝為“文佳皇帝”,可惜一個多月後就失敗被俘,英勇就義了;其他少數民族中也存在有一些女王、女皇帝的記載,不過在正史記載中,以男權為主的封建社會里,作為正式稱帝建制,號令天下的也只有武則天一人了。
二、權謀有心機,果敢決斷,“鐵血政策”安天下不能不說,武則天從唐太宗死後到感業寺出家為尼,又回宮聯合王皇后宮鬥蕭淑妃,又以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為代價陷害王皇后,到自己成為皇后,逐步掌握政權,建立“武周”等等事蹟,都表現出武則天的權謀有心機、果敢決斷,所有這些都造就了她建立一番政績的先決條件。
如唐太宗李世民時,有一次李世民問:“怎麼馴服一匹烈馬?”武則天說:“只要給我三樣東西,就能馴服它。””哪三樣東西?““一條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匕首。先用鞭打,不行再用鐵錘,不行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由此一斑可見小小年紀下,武則天就心狠而手辣。
再說權謀,看過宮鬥劇的人們都知道後宮內的險惡,嬪妃們之間為了爭寵,爾虞我詐,互相陷害,只能說誰笑到最後誰才是最終的勝利者。武則天當上皇后後,權勢欲很強,加上高宗的優柔懦弱和身體疾病,武則天索性與高宗一起臨朝參政,人們稱之為“二聖”。
公元683年,高宗病死後,武則天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培植親信,逐漸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滿。684年,柳州司馬徐敬業(名將李勣之孫)在揚州聯合他的弟弟徐敬猷、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擁立廬陵王李顯為帝,開始了起事謀反,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則天的鐵血手腕給鎮壓剿滅了。武則天還任用酷吏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大肆殺害唐朝宗室,酷刑審訊被告官員,一時“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
武則天晚年寵幸面首薛懷義、張易之、張宗昌等,開始奢侈腐化,大修宮殿、佛寺,朝政逐漸走向腐敗。公元705年,武則天病情加重,宰相張柬之趁勢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張易之、張宗昌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了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李唐天下。
三、任人唯賢,治國理政,頗有“貞觀遺風”武則天有一定的過失和錯誤,但也做出了不少的功績。如在人才的選拔上,她不拘一格,廣開言路,曾任用過不少的名臣良相,著名的有李昭德、魏元忠、蘇良嗣、狄仁傑、張柬之等等,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建言十二事”是武則天政治上提出的富國強民的十二條政策,包括勸農桑,薄賦徭等,使大唐延續了貞觀之治的繁榮,更加彭勃地發展,國力逐漸強盛,人口激增,到公元705年,全華人口戶數增至615萬戶,人口增長近一倍。
軍事方面,公元692年,武則天派大將王孝傑打敗了吐番,收復了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安西四鎮,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鞏固了西北邊防,打通了“絲綢之路”。
以上種種都看出武則天對大唐的繁榮昌盛和社會的安定發展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她上接“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頗有“貞觀遺風”,促進了社會的鞏固發展。關於她的評價,就像乾陵前她的“無字碑”一樣,是非功過自己不作概論,對與錯就統統留給後人進行評說吧。
-
6 # 扣毛
一位對歷史有深刻影響的傑出政治家
個人認為武則天曆史影響力影響最大的行為就是對門閥世家制度的強力打擊,有效避免了中國歷史再次演變為貴族政治,真正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世家豪族在唐朝初年迎來過一波餘輝,朝臣中以長孫無忌為首,長孫氏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同宗,代表著傳承自北朝的的關隴貴族把持朝政軍政大權,安插提拔自身世家子弟入朝。地方上,從漢代傳承下來的崔、盧、李、鄭四大顯姓,身份高貴,連李唐皇族都不放在眼裡,他們壟斷著地方行政,那是南北朝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歷史慣性延續,階級極端固化,想要自上而下的打破這種固化程序是不可能的,因為上層都是固化的受益者,而下層卻缺乏上升通道。
但武則天別出蹊徑,以女性身份沿著后妃通道上位,然後以皇帝身份衝擊了門閥制度。在武則天剛剛立後時,褚遂良,來濟等大臣就以武則天出身低微,武家在《氏族志》上根本沒有列入為理由反對立武后,後來在武則天的一手操作下,高宗命人改《氏族志》為《姓氏錄》,根據仕唐職位高低改變門第,士卒軍人以列入九等之中,那時起,“姓氏”與普通人產生了交集。
武則天即位後對用人一道分得很清,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作為白手套,專職拘捕反武勢力,治國上則重用狄仁傑,張柬之等能臣,並一度對敵對陣營的駱賓王等人才表現出好感,這樣客觀上維持了國力不墜,上乘貞觀,下啟開元。武則天的酷吏政治基本侷限在首都洛陽的範圍內,沒有擴散到全國,造成天下動盪,強化科舉,鞏固底層上升通道,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進步舉措。
但是,武則天也有其不足之處,由於得位情況特殊,武則天大興酷吏,在搜捕反武勢力的過程中連累許多無辜,一度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在位期間對東北邊防政策不佳導致整體在太宗時期平定下去的遊牧民族勢力復興,後幾百年的大族“契丹”在這一時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7 # 中州耕牛堂主
一,武則天的“過”:
許多人認為,武則天篡奪了李唐王朝,改為武周天下。而且,武則天在位期間,殺虐李氏子孫。消滅異己,培植黨羽,任用酷吏,實行恐怖政策,幹了不少壞事。對外失去安西四鎮,對內多蓄男寵,生活荒淫。武氏當政初,在納諫和用人方面都表現出了一般帝王少有的氣度,但後期荒淫無道,朝政腐敗。武則天逝世前被迫交出權力,還政於唐中宗。
二,武則天的“功”: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她的功績還是很大的。她在位期間,抑制豪門世族,透過科舉考試,大量吸收了寒族進入政治舞臺。
她實行獎勵農桑政策,興修水利,減輕徭役,整頓均田制,社會經濟不斷上升。
在用人方面,她破格錄用有識之士,鼓勵地方政府薦舉人才,虛心納諫,“累取多士之用”
總之,她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治” ,功績非同一般。
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
評價一個人,要客觀,要全面,要公正,不但要看到一個人的“過”,還要看到一個人的“功”。
-
8 # 蟄伏夢成傷
武則天是唐開國功臣武世彠的次女,因尚有姿色,在十四歲的時候被唐太宗徵召入宮,成為才人,然而太宗李世民也並未顧得上寵幸於她,這使得太子李治每承探望父皇之時,與其頗生情愫,太宗駕崩之後,她被削髮為尼,李治即位,是為高宗,李治忘不了武媚娘,常去看望與她,這被王皇后看在眼裡,因其沒有子嗣遂建議高宗納其入宮,一來做順水人情,二來對付一下自己的情敵蕭淑妃。 後宮的權力鬥爭自不必題,武則天得到高宗寵幸,後爭得皇后,又高宗長病,武則天得意插手朝政,以至於後來同高宗一同上朝,這個時期,她的政治能力得以很大提升。高宗病逝之後,立其子李顯為中宗,後罷黜,又立子李旦為睿宗,然其臨朝專斷,大權獨攬,重用酷吏,大肆屠戮打擊李氏宗族,使得各地反叛,後平叛,改國號,即大位,自號武瞾,其侄擁立有功。在位期間也勵精圖治,重用賢臣,頗有建樹。
武則天為什麼最終將江山交給李唐呢,我想這是武則天權衡利弊的結果,有人說是因為狄仁傑所說子侄誰更親,陛下百年後侄子會供奉嗎,我覺得有點作用,但不可能是決定性因素,倘若武皇讓武三思繼承,他會不會供奉呢,我想一定會,武則天作為大周開國皇帝,武三思會不遵奉?宋太宗即位不還是要奉他哥趙匡胤為太祖,否則皇位便不正統,古代很講究這個,名不正則言不順。
武則天肯定也考慮過兩個侄子繼承問題,也不是有些網友說的她原本就想將天下還於李唐,還於其子,我想不是,如果這樣,她改國號是為何,廢其子中宗睿宗是為何,八十多歲還不退位是為何,屠戮打擊李氏宗族是為何,被張柬之兵諫逼宮是為何。總的來說,是情勢所逼,天下民心依然歸向李唐,她不敢也不願逆天下潮流。
-
9 # 邯山文旅
武則天功過各有,過大於功!
不可否認的是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她主政期間的唐朝,國家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她的負面評價也有很多,主要有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歷史上的評價看負面居多,典型的有: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
綜上,功過自有評說,我認為她最大的錯誤在於亂了朝綱、破了規矩。因為她的影響,對以後的歷史有了參考。許多後宮參政議政都是以她為典範,甚至包括禍害華人的最大國賊慈禧太后等,這才是她的最大錯誤!
-
10 # 愛編故事的男人
又到了胡編亂造的時候了,昨天問我怎麼看待李治,今天又問我怎麼看武則天,我也是醉了,明天是不是要我我怎麼看楊玉環。至於武則天怎麼看待,我只能說,哥喜歡40歲以前的你,至於原因嘛,大家都是男人,你懂的。40歲以後大家也都瞭解的,人老珠黃,特別喜歡養小白臉,性格特別暴厭,一言不和就要殺人,哥可是怕怕啊,當然上面都是胡扯,歷史上的武則天年輕時有功,年老時有過,總得來說是個不錯的皇帝。喜歡看胡編亂造的朋友不妨加個關注哦,誠信互粉!
-
11 # 古寺空巖
非常人也~很難評價,對現代人而言,女子做帝王並不存在不可接受的問題,因此主要是對她人品的認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是善是惡,是不得不為,還是詭計狡詐,是情感真誠,還是權力慾望,這些謎團和歷史上其他的有爭議的人和事一樣,對後人而言具有永恆的魅力~
-
12 # Unluckyr
武則天!天下第一女人也。可比千軍萬馬,可笑天下無人。敢為世人所不敢為。拿的起放的下,死時又把天下還給李家。如此手段,如此肚量,試問天下誰能及。如果沒有她,中國婦女的歷史就全是悲殘的。
敢於挑戰世俗,並且成功做到,佩服.主要的是她使所處的那時期國富民強,慈禧太后雖沒稱王,但垂簾聽政,也是大權在握,為什麼沒人說她好呢?因為他只顧自己,使中國蒙受了奇恥.
-
13 # 歌未競東方白1949
武則天做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女皇帝,歷史對她有著各種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
1.打擊了保守的門閥貴族。武則天在做了皇帝后,把反對她的長孫無忌等門閥貴族趕出朝庭。於私而言是武則天對他們的報復。於公而言,這些關隴貴族已經成為阻礙發展的保守勢力,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也標誌著關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結束,標誌著新時代的到來。
2.寬容政策促進經濟發展。武則天主政期間,主張勸農桑,薄賦徭,對由於土地兼併而逃亡的農民,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整體社會比較安定,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經濟發展促進了人口的增長,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也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基礎。
3.重視科舉,廣納人才。武則天非常科舉,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製度。由於從科舉中選撥高階官員,而不是看你是不是高階官吏的子孫或門閥後裔,這就大大刺激了士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透過簡撥人才,收錄一大批名臣,如狄仁傑,張柬之,姚崇,敬暉等人。
武則天統治期間取得的不少成就,也有不少非議,如任用酷吏,肆行誅殺,內寵橫行等等。但總體而言,武則天再有唐一代評價均多為正年,南宋程朱理學盛行後,武多被文人批判。
至現代,毛澤東對武則天的評價為歷史上有所作為,有所改革的政治家,並稱贊她有一股造反精神,但也對她的侷限性進行了批判。
總而言之,正如武則天的墓碑是一塊無字墓碑一般,千秋功過任人評述!
-
14 # 漢周讀書
把人做成“人彘”是漢朝皇后呂雉針對情敵戚夫人發明的一種酷刑,就是將人的四肢砍斷,雙眼摳瞎,鼻子、耳朵割掉,毒成啞巴,燻成聾子,拔光頭髮後丟進糞坑,令其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數百年後,這種慘無人道的刑罰再度被人效仿,此人是武則天,受刑者則是王皇后和蕭淑妃。
蕭淑妃,南北朝南齊皇室後裔,李治當太子的時候,被封為良娣,地位僅次於太子妃。
李治當上皇帝后,史稱唐高宗。當時的皇后是王氏,良娣蕭氏被冊封為淑妃。
蕭淑妃在皇妃中為地位最高者,與王皇后爭風吃醋,鬧得不可開交。
蕭淑妃的優勢在於,她給皇帝生了一子二女,而王皇后沒有生育。
為了幹掉蕭氏,王皇后就把武則天推薦給唐高宗,封為昭儀,打算與她聯手對付蕭淑妃,不成想引狼入室,自己也丟了性命。
武昭儀憑藉超凡的狐媚手段,成了最後的大贏家——成功取代王氏當上了皇后,而兩個對手王氏、蕭氏則雙雙落敗,被廢為庶人,關進暗室。
某一天,唐高宗想起王氏和蕭氏,舊情復萌。
於是在太監引領下,來到被封死的暗室,看到門口只留有一處送飲食的小孔,唐高宗動了惻隱之心,黯然神傷了好一會兒,高聲對著小孔喊:“皇后、淑妃,無恙乎?今安在?”
兩人聽到皇帝的聲音,以為從此可以重見天日,喜極而泣說:“陛下幸念疇日,使妾死更生,復見日月,乞署此為迴心院。”唐高宗安慰她們:“朕即有處置!”
還沒等皇帝想出解決辦法,武則天的心腹早就把訊息告知她了。武則天氣急敗壞,決定先於皇帝採取行動。
永徽六年(655年)冬天,武則天對王氏、蕭氏處以酷刑,做成人彘。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武則天比呂后更加歹毒,她把人彘直接丟進裝滿燒酒的大甕之中,增加兩個人的痛苦程度,她在一旁惡狠狠說:“令二嫗骨醉!”
臨死之前,王皇后聲音悽慘,哽咽地說:“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
不同於王氏的逆來順受,蕭淑妃臨終時發毒誓詛咒:“願來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
這令武則天異常惱火,下令將兩個庶人改姓為“蟒氏”、“梟氏”,意思是禽獸不如。
原本武則天在皇宮還養了一隻小白貓,聽了蕭淑妃的詛咒,聯想起前朝的貓鬼事件,生肖為老鼠的武則天心生畏懼,從此下令,皇宮嚴禁養貓。
-
15 # 葉青漁
如何評價武則天,這問題妙。正如武則天自己立的無字碑就可以看出,她不在乎後人如何評價她,身前她已經完成了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女人稱帝統治天下的豐功壯舉,也不在乎後世是否有人能夠超越,武則天完成了她自己內心的願望,至於死後之事,她管不著也不想管。
從武則天為自己改名為武曌來看,可見霸氣。從她一生的作為來看,武則天屬於無神論者,哪裡會管身後鬼神之事。
無字碑,就是對武則天的最好評價。在她看來,後世人的眼睛與想法她管不著,你們說她好就好,說她壞就壞,歷史的一筆在那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生前之事,死後之名,隨便你們怎麼說,反正她做到了生前想做的事。
用一種惡趣味的說法來說,我武則天就是以一個女子之身當帝王立在那兒,打了你們男人為天為尊的世界觀,你們又待如何?
特別是打了南宋後,程朱理學那種輕女,以及明清極端輕視女性的那種思想的臉面。
武則天不僅在政治上有成就,在詩文上也有成就,還精通書法飛白體及行草書。用現在我們的話說,這就是個全能型人物。
武則天能成就如此,這是離不開唐高宗李治這個深愛她的男人的助力的,光從情事方面來說,李治亦不愧為痴情帝王。李治,成全了一代女皇武則天。
雖然武則天在位時任用酷吏,嚴峻刑罰來維護她皇權的統治,但不能否認她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重視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廣開言路,注意納諫等等一系列的政治舉措,使得民生得以提高發展。同時在軍事上也保證了西域絲綢之路的暢通與發展。
正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雖對武則天任用酷吏來維護統治給了強烈批判,但也給出了“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這般客觀的評判。
毛澤東主席也曾評價過武則天說,“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這樣的話,可見武則天的政治才能及為了維護統治的手段。
評價武則天,無字碑足矣。簡單的一句話說,有幾人能做到武則天的成就呢?一尊無字碑,功過憑人判。
回覆列表
武則天,我認為,她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1、打擊保守門閥世族。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
2、促進經濟發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
3、推動文化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製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是否為高階官吏的子孫,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選拔高階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階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
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