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iss張小豆
-
2 # 玉夏之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屬於心理動力學理論,是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
它有以下幾種基本理論:1:精神層次理論
人的意識分為意識 、潛意識、前意識三個層次。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慾望、衝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 。 (1) 意識是指那些能夠被自己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只要我們集中注意力,就會發覺內心不斷有一個個觀念、意象或情感流過,而這些就是意識。(2)潛意識是指一些本能衝動、被壓抑的慾望因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無法進入意識被個體所覺察。(3)前意識乃界於意識與潛意識的層次中間,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覺、覺、意念、回憶常被壓存在下意識這個層次、一般情況下不會被個體所覺察,但當個體的控制能力鬆懈時比如醉酒、催眠狀態或夢境中,偶爾會暫時出現在意識層次裡、讓個體覺察到。
2:人格結構理論
人格結構理論即社會化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衝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1)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2) 自我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 (3)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透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追求完美!
3:性本能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於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慾本能與個體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的繁衍與個體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論者,在他的眼裡,性慾有著廣義的含意,是指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慾望,性本能衝動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內在動力,當這種能量(弗洛伊德稱之為力必多)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機體的緊張,機體就要尋求途徑釋放能量。弗洛伊德將人的性心理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①口欲期;②肛門期;③性蕾欲期;④潛伏期;⑤生殖器期
4:心理防禦機制理論 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在其父親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心理防禦機制理論”。心理防禦機制是自我的一種防衛功能,很多時候,超我與原我之間,原我與現實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和衝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時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整一個衝突雙方的關係,使超我的監察可以接受,同時原我的慾望又可以得到某種形式的滿足,從而緩和焦慮,消除痛苦,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禦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昇華、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人類在正常和病態情況下都在不自覺地運用,運用得當,可減輕痛苦,幫助度過心理難關,防止精神崩潰,運用過度就會表現出焦慮抑鬱等病態心理症狀。 壓抑——當一個人的某種觀念、情感或衝動不能被超我接受時,就被潛抑到無意識中去,以使個體不再因之而產生焦慮、痛苦,這是一種不自覺的主動遺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寧願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願想像自己出街時遇車禍的危險,其實後一種的機率遠比前者大,這是一種壓抑機制的不自覺運用,因為當人意識到每次出街都要面臨車禍的威脅時就會感到焦慮,人為了避免焦慮故意將其遺忘。 否認——指有意或無意地拒絕承認那些不愉快的現實以保護自我的心理防禦機制。如有的人聽到親人突然死亡的訊息,短期內否認有此事以減免突如其來的精神打擊。 投射——指個體將自己不能容忍的衝動、慾望轉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責的痛苦,如一個人性張力過大,做夢時都夢見另一個人與異性在發生性行為,這是自我為了逃避超我的責難,又要滿足自我的需要,將自己的慾望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從而得到一種解脫的心理機制。 退行——當人受到挫折無法應付時,即放棄已經學會的成熟態度和行為模式,使用以往較幼稚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這叫退行。如某些性變態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無法滿足時就用幼年性慾的方式來表達非常態的滿足,例如在異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離——將一些不快的事實或情感分隔於意識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這種機制叫隔離,如人們來月經很多人都說成“來例假”人死了叫“仙逝”“歸天”,這樣說起來可以避免尷尬或悲哀。 抵消——以象徵性的行為來抵消已往發生的痛苦事件,如強迫症病人固定的儀式動作常是用來抵消無意識中亂倫感情和其他痛苦體驗。 轉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慮轉化為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從而避開了心理焦慮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內心焦慮或心理衝突往往以軀體化的症狀表現出來,如癱瘓、失音、抽搐,暈厥、痙攣性斜頸等等,病者自己對此完全不知覺,轉化的動機完全是潛意識的,是病者意識不能承認的。 補償——是指個體利用某種方法來彌補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從而掩蓋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是這種作用。 合理化——是個體遭受挫折時用利於自己的理由來為自己辨解,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進行解脫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 昇華——指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規範的原始衝動或慾望用符合社會要求的建設性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如用跳舞,繪畫,文學等形式來替代性本能衝動的發洩。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語言或行為來應付緊張的情境或表達潛意識的慾望。透過幽默來表達攻擊性或性慾望,可以不必擔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類的幽默中關於性愛,死亡、淘汰,攻擊等話題是最受人歡迎的,它們包含著大量的受壓抑的思想。 固著——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滯在某一性心理發展水平。即如果在性心理發展的某個階段得到“過分的滿足”或者“受到挫折”會導致固著,固著將導致無法正常地進入性心理發展的下一個階段。 反向形式——自認為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內心慾望或衝動會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現出來會被社會懲罰或引起內心焦慮,故朝相反的途徑釋放導致反向形式。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內心是渴望接觸異性的,但卻偏偏表現出對異性恐懼。編輯本段弗洛伊德對夢分析 弗洛伊德把夢的實質理解為夢“是一種願望達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精神活動的延續”,是由高度錯綜複雜的智慧活動所產生的。他引用大量的夢的例證證明夢的意義在於願望的滿足。他指出,使願望在夢中得到滿足可用以維持精神的平衡,同時也是為了保護睡眠不受干擾。 弗洛伊德多次進行自我實驗,他故意吃很鹹的食物,控制飲水,在口渴的狀態下入睡。晚上夢見喝水,痛飲甘泉。他從夢中醒來確實想喝水。夢中的喝水可以緩解他的渴,他就不用醒來,睡眠得以保證。弗洛伊德認為這是一種“方便的夢”。 弗洛伊德年輕時,經常晚上工作到深夜,早上貪睡而懶於起床。早上到來時,夢見自己起床梳洗,心理上有了交代,繼續睡下去就覺得心安理得。他還發現與他一樣貪睡的醫院同事裴皮的夢。有一天早上,裴皮睡得正香,房東太太喊道:“裴皮先生,快起床,您該上班了。”於是他夢見自己睡在醫院的某個病房裡,床頭牌號還寫著自己的名字,裴皮在夢中想,既然自己已經到了醫院還住進了病房,就一翻身又繼續睡覺。 有位朋友的妻子夢見來月經,請教弗洛伊德是什麼意思。弗洛伊德推測說她懷孕了,而她的願望是不要懷孕,所以在夢中月經如期而至。 另一位夫人夢見上衣沾滿了乳汁,弗洛伊德解釋她已有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並非是第一胎,年輕的媽媽希望即將誕生的孩子比上一個孩子有更多的奶水吃。 一位年輕女人因終年在隔離病房裡,照顧患傳染病的小孩,許久沒有參加社交活動。她告訴弗洛伊德,她夢見一大群人歡娛。弗洛伊德解釋說,她希望孩子的病早日康復,滿足她參加社交活動的願望。 弗洛伊德認為,不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夢,本質上都是願望的達成。兒童的心理較之成人的單純,所做的夢也就單純,是通俗的白話文而不是深奧的象形文字。他說,就像我們研究低等動物的構造發育,以瞭解高等動物的構造一樣,我們應該可以多多探討兒童心理學,以瞭解成人心理。小孩的夢,是簡單明顯的願望達成,雖然它比起成人的夢顯得枯燥,但卻提供了夢的本質是願望的達成。雖然它比成人的夢簡單,但卻證明了人的夢的本質。因為兒童的夢簡樸、明白、易懂,它未曾化裝或很少化裝,有攝人靈魂的自然美。分析兒童的夢不需要任何技術。 1896年夏天,弗洛伊德和妻子、8歲的小女兒、5歲3個月的兒子,以及鄰居家12歲的小男孩一起去旅行。他的小女兒對鄰居家的男孩有好感,兩人玩得十分開心。第二天早餐時小女兒說:“作晚我夢見艾米爾成了我們家的人,和我們一樣叫爸爸、媽媽,和我們同睡一個房間,媽媽進來,在每個人的枕頭下塞了一塊巧克力”。小女兒想讓鄰居家孩子成為永久的好朋友的願望在夢中得到滿足。 兒童的夢是願望的滿足,成人的夢也是如此,這點在文藝作品和日常生活中論據很多。 施溫德作的名畫《囚犯的夢》,可被看作是夢的滿足的典型代表。囚犯想從視窗逃走,因為Sunny從視窗射入牢房,將他從夢中喚醒。重疊而立在窗前的妖神,無疑代表囚犯攀緣上窗所應繼續站立的位置。站在頂端而靠近視窗的妖神的面貌,恰好和夢者面貌相似。
-
3 # 鵜鶘心理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人,是二十一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他終其一生都在實踐他的理論和科研成果,1900年,他寫出了最著名的《夢的解析》,這本書現在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當他於1939年因病過世後,他的女兒繼承了他的衣缽,進一步研究發展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也是生物體的一種,必然具有生物性。也就是人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是基於最原始的本能,那就是性。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被長期壓抑了,但沒有消亡只是被雪藏在潛意識裡。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是三個不同的精神層次,如果將三個層次比喻為漂浮在海水中的冰山,那麼潛意識就是冰山是最下部分,是我們不能意識到的。而意識是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那部分,是我們能夠體察到的。前意識是潛意識與意識的過渡部分,如同冰山在海水中時浮時沉的部分。
弗洛伊德還將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著“快樂原則”,是不受法律、道德約束的原始本能;超我遵循“道德原則”,是受到道德輿論制約和限制的;自我符合“現實原則”,它壓抑本能原始反應,同時,還部分接納超我。最為直接的比喻就是男性愛的行為表現,“本我”意圖對女性實施性行為或性暴力,“超我”會將愛的過程演繹出瓊瑤劇中的崇高愛情,這時“自我”就會折衷地或適應性地促使男性按照通常戀愛程式開展追求女性的行動。
弗洛伊德正是基於上述的理論,提出透過夢的解析和催眠療法的綜合運用,診斷治療精神疾病和人格障礙,並且得到心理諮詢和治療方面的廣泛應用。
-
4 # 沙雕青年雜談
弗洛伊德同志被譽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三大偉人之一,(這個我也不知道是誰評的,反正我是找不到材料出處,看到這篇問答如果有知道的人可以在下方評論或者私信我,我會予以改正。)其思想學說理論影響了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各個領域,其作品也一度成為了暢銷作品。
下面我來談談弗洛伊德究竟研究個什麼東西。
關於弗洛伊德研究內容,現在心理學家認可的不是太多,如果按照現代科學的標準(最基本的是可重複實驗和可以證偽)來衡量,他的學說的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可信。
當然,他的學說在現在看來沒什麼,但如果放在當時他可是站在時代前列的男人,雖然他一生中大多數時候都是和一些貴族婦女聊天。(弗洛伊德的訪客大多數是貴族人士,平民是沒有錢接受心理諮詢的。)
他的成就之一在於創造了無意識和潛意識過程,以及什麼“自我”、“本我”、“朝我”了。這個理論是怎麼創造的呢?從他的書中我們可以瞭解,他是透過和來訪者的對話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得來的,用我們的觀點來說,他的觀點純屬唯心主義,一點現實依據都沒有。
要說他研究的,大概就是“心”了。也就是人腦思維的感情面以及人生髮展的各個階段,前者被神經科學、精神分析流派等廣泛研究,後者被歸結為了發展心理學。他的學說包括性本能等都是研究人腦的深層運作機制,就像電腦一樣。我們平常用到的是一個使用者圖形介面,而弗洛伊德卻是研究的作業系統是怎麼執行的。當然,我們現在看到他理論有非常多的錯誤,包括性本能、女性的陰莖妒忌等。但他在心理學上的共享,使得他成為心理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回覆列表
對於心理學來說,每個流派之間都會有隻研究的不同方向和內容。心理學受不得不提的有位著名心理學家就是弗洛伊德了。弗洛伊德最主要追求的就是思考一些在別人看來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弗洛伊德在思考如何治療神經症的過程當中,開始了自己研究那些不被人們所意識到的東西。總的來說, 他就是從人的意識開始出發,認為當對意識有妨礙作用的意志功能發生時,人就會因此得到了神經症。他的思考方式跟以前心理學研究的思考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弗洛伊德升職認為神經症實際上可能只是個體的一個適應環境的手段而已。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在現實生活當中遇到了一些沒有辦法用正常行為去解決的問題,而又由於這件事情對於個體來說是非常嚴酷的,個體沒有辦法處理,所以才會出現的一種迴避直接面對現實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就是心理防禦的體現,也就是人心的機制開始起作用的表現。弗洛伊德還認為很多人心的問題體現是由於性慾的關係而引起的。因此,他便開始集中他所有的精力來去思考性這個問題,並提出性慾理論,認為所有人的行為都是基於性慾而開始的。雖然現在看來,弗洛伊德的性慾學說並不完整,但在當時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惡魔形成的社會狀況下,他提出的這一觀點和學說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也正因為他對心理學的付出和貢獻,才會有心理學現在蓬勃發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