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書達理的趙小姐

    這段話是《浮生六記》中坎坷記愁裡的“當是時,孤燈一盞…在那個時候,只有孤燈一盞陪著我,放眼四望舉目無親,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我的心都像是要碎了。此恨綿綿,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 2 # 乙九丁

    古時人死了,墓中會點長明燈。

    當是時,就是當這時候(死了以後),只有一盞長明燈(孤燈)陪伴著我,……。

  • 3 # 文字拾荒人

    語出自《浮生六記》,為清代沈復的生活回憶隨筆。

    卷三• 坎坷記愁——痛失芸娘

    當時是,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每次讀到這句詩的時候,我就想到三白先生當時的心境,也難免會心生惆悵。而今於我看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盞孤燈,伴著窗外悽風苦雨,燙一壺酒,卻沒有了當初那種心情,也是很難以言說的淒涼。

    彼時,相思成河,搖曳生花,字裡行間,人我兩忘,與你共度的時光我將一直會記得。

    夜將盡,孤燈一盞,徹夜難眠,不能與愛人相守,情難絕,心中似有網,打了千千結,愛而不得,愁緒萬千。

    林語堂曾經說:“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這裡所說的芸,就是《浮生六記》裡芸娘。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女子讓沈復為之傾心不已?

    對於現代人來說,一句“遇見你,就遇見了全世界”也足以感人肺腑、動人心魄。

    而200多年前,人世間最美的愛情,發生在江南蘇州城裡。

    那時候,蘇州城小橋流水,錯落有致,沒有那麼多的車,也沒有那麼多的人。

    乾隆40年,故事的男主人公沈復第一次與故事女主人公芸娘擦肩而過。

    那年,13歲的沈復跟著母親去外婆家,在那裡,他人生第一次見到了表姐芸娘。

    芸娘眉清目秀、嬌弱動人。只需初見,便已傾心,沈復發誓此生要與她結為伴侶。

    愛情這事,往往就是從衝動開始,到婚姻結束。

    沈復也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的勇氣,他向母親說:

    “我此生非芸不娶。”

    兩人再重逢,已是五年之後。乾隆四十五年的正月二十二日,他們重逢時,也是兩人結婚時。這一年,沈復18歲,芸娘也是18歲,沈復比芸娘小10個月。

    本是少年夫妻,按理應少不了磕磕碰碰,可他們婚姻卻是“棋逢對手”,定了終生。

    乾隆58年,也就是沈復和芸娘結婚後的第13年。那一年,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去太湖。只記得芸娘說了一句:

    “此即所謂太湖耶?今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矣!”翻譯一下,就是到太湖,也不虛此生了。

    之後,芸娘多病,1803年離世,沈家家道中落,沈復在病中寫下《浮生六記》,記下兩人走過的生活點滴。隨後丟下書稿,一個人去了山東,之後便了無音訊,好像從歷史中徹底消失了。

    60年後,到了光緒年間,一個落魄文人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書攤上發現《浮生六記》,他驚歎極了:

    原來人世間,還曾有過這樣的夫妻。

    惟願三白同芸娘,白頭到老,百年好合。--沈復《浮生六記》

  • 4 # 文化課代表布丁

    這句話出自《浮生六記》“當是時,孤燈一盞”。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在那個時候,只有一盞孤燈陪伴他。

    要想了解這句話的深層含義的話,我們就要了解《浮生六記》以及沈復。沈復,年輕時秉承父業,以遊幕經商為生,後偕妻離家別居,妻子客死揚州。這本書講述的是發生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沈復和他的妻子芸孃的愛情故事。

    這句話出自痛失芸娘篇最後一句,下一篇為恩愛夫妻不到頭。原文是:痛失芸娘 餘日:“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之理,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耳。” 芸乃執餘手而更欲有言,僅斷續疊言“來世”二字,忽發喘,口噤,兩目瞪視,千呼萬喚,已不能言。痛淚兩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漸微,淚漸幹,一靈 縹緲,竟爾長逝! 時嘉慶癸亥三月三十日也。 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編此恨,曷其有極!

    像沈復如此深情描寫自己的夫人,卻實在罕見罕聞,以至於我看到芸娘病逝,房中唯孤燈一盞,男子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又曷其有極?待讀到作者言:“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便也不由鼻酸。

    那時沈復引用了李商隱寫唐明皇,“他生未卜此生休”,意思貧賤夫妻百事哀,眼下都還過不去,還看什麼下輩子。但最後卻說“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想來以世事茫茫,光陰有限,自芸娘溘然長逝,便也不必奔忙了。

    此情之動人至深,以封建男權社會來說,沈復寫:“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非但許了來生,且甘願化男為女,相與訪名山。

    這此間情深,正在於林語堂的意思:“淳樸恬適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是宇宙間最美麗的東西。”亦是俞平伯所言,沈復習幕經商,文學非其專業。但文字無端悲喜能移我情,家常言語,反若有勝於宏文鉅製者,此無他,真與自然而已。閨房燕暱之情,觸仵庭闈之由,生活艱虞之狀,與夫旅逸朋遊之樂,即各見於書,而個性自由與封建禮法之衝突,往往如實反映,躍然紙上,有似弦外微言,實題中之正義也。

    情之所鍾,雖醜不嫌,而良辰美景,不動聲色,不放輕過。這實在是我所見最閒靜的詩句,能與歲月同歌,唱一曲歸來未晚,吟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

  • 5 # 嘟佰福

    出自於《浮生六記》:“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

    在那個時候,只剩下一盞孤零零的燈,舉目無親,一無所有,心都要碎了。在這裡,那盞燈用來比擬孤零零的自己。

    採用了借喻或者擬物的手法來形容孤單無助,比如“形單影隻,孑孓而立”。

    其實我對這句話最直接的理解是《無心法師》最後一集,月牙死了,嶽綺羅被降服了,無心失蹤了,顧玄武在路邊打著傘在等無心回來,一盞燈的特寫鏡頭就是“當那時,孤燈一盞”的意境。你會很深刻地體會到那一盞孤燈其實就是他自己孤零零地在那裡痴望著什麼守候著什麼等待著什麼人,然而,周圍皆是路人!

  • 6 # 言者青青

    “當是時,孤燈一盞”出自清朝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

    《浮生六記》

    單純講解“當是時,孤燈一盞,”這7個字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看比較簡單,那就是:當那個時候,孤零零地燈一盞。也看不出什麼意思。如果把這7個字,與後邊的連起來理解,就大不一樣了。

    在這7個字後邊那幾句是:“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把這幾句與前面那7個字連起來,再結合作者寫這部自傳體散文的背景與心境,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在那個時候,只有孤燈一盞陪著我,放眼四望舉目無親,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我的心都像是要碎了。此恨綿綿,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也就是說,“當是時,孤燈一盞”翻譯成實際意思就是:在那個時候,只有孤燈一盞陪著我。

    孤燈

    對於這7個字,筆者認為:這是描寫人在孤獨時的情景與心境,具有意義廣泛的的特徵。那麼,如何理解這7個字呢?

    一、孤獨時的環境。一個人坐在那裡,或站在那裡,或步行著,只有那一盞燈在閃爍,周圍再也沒有其它的陪伴,那場面是清冷而孤單。

    二、孤獨時的心境。一個人在孤獨地滿腹心事地坐在那裡,眼睛盯著陪伴著自己的那一盞燈,心情格外的孤悽,也許,有時會站起來或度度步,再怎麼掩飾,那孤寡難耐的情緒隨時閃現。

    三、剎那間的希望。一個人坐在那裡,或站或走,但那雙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那一盞閃亮的燈。人在孤寂難耐的時候,往往會尋求光華,而此時此刻,那盞孤獨的燈,會帶來亮光與希望,此時此刻,那盞燈似Sunny,能推開那扇寂寞而灰暗的心窗。

    四、人生哲理的頓悟。在人生路上,人,難免會遇到低迷和舉目無親的獨孤,心情不爽而難過。但是,環境再怎麼孤苦,也要看到前途與希光,那一盞燈就是人生的指路明燈。他能指引自己走出黑暗,奔向光明!

    前途與光明

    總之,這7個字的意思是在說,灰黑中的一盞燈,是指引孤傷中的人們走出黑暗,奔向明天的指路明燈。它揭示了一個真理:人在任何困難與困苦之中,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
  • 7 # 瘋哥哥l

    原句是“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意思是:“這個時候,只有一盞孤燈,舉目無親,身無分文,傷心欲絕。傷心到了極點”

    作者心愛的妻子,病死在自己的懷裡,而租的房子裡的東西都被傭人偷走,身無分文,舉目無親。這是作者當時的感受。

    相濡以沫的妻子,死在自己懷裡,痛苦無助到極點

    這是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裡記載的事情。

    沈復出生在幕僚家庭,妻芸娘是個識文斷字的才女,因為誤會被公婆嫌棄,讓他們搬出去住。

    芸娘因為弟弟慘死,母親也相繼去世,心情鬱結,而為丈夫選的妾也被別人搶走,而舊病復發。

    就這樣堅持生活了八年,期間窮困潦倒,艱難維持著。

    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撐得住,妻子芸娘臨死前堅持等到沈復,把無奈和悲苦都給他說了。而就在沈復回來前一天,傭人(朋友送的,為了照顧芸娘)阿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捲走了。

    就這樣,在自己最孤獨無助的時候,妻子病死在自己跟前。病死的這地方,離家很遠,而自己身無分文,連帶妻子屍骨回去的可能都沒有。抱著妻子的屍體,只能長嘆一聲:“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沈復其人

    沈復(1763年12月26日—1832年?),字三白,號梅逸,江蘇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文學家。

    《浮生六記》是他的一部自傳體作品,系沈復所寫的一部回憶錄。“浮生”取一生浮蕩不定之意,源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浮生如夢,為歡幾何”的感慨。

    《浮生六記》原有六記,現存四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已失傳.以樸實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真切動人。

  • 8 # 何處天天芳香

    這句話出自巜浮生六記》,意思是當這個時候,如一盞孤獨的燈,只有依靠自己。

    理解:一,自強不息,不過多受外界影響。

    二,走自己的路,不受別人的干擾,在這個社會上不能和別人過多的交心,不要讓別人徹底掌握你的心思。三,一盞孤燈當月明。如大疫中逆行者,犧牲自我,成全他人。地鐵中夜間的工人,辛勤的付出如明月照亮歸家之路。如環衛工人,髒了自己,乾淨了環境…那些孤燈好亮好美。

  • 9 # 大王鳳舞

    當是時,孤燈一盞釋義:在那個時候,只有孤燈一盞陪著我,放眼四望舉目無親,兩手空空一無所有,我的心都像是要碎了。此恨綿綿,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筆者理解:當下夫妻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相伴終老。萬不可肆意揮霍愛情導致恨之深愛之切,給彼此雙方造成不應有的感情傷害而悔恨一生。

  • 10 # 洪鐘悠揚

    成功的過去,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刻苦,沒有人相伴,沒有人陪讀,只有一盞明燈,照耀自己前行的路。讀書創作都是孤獨的路程!

  • 11 # 錦霖若翔

    這來自清朝作家沈復的《浮生六記》裡,“卷三,坎坷記愁”中一篇結尾段落裡的句子。結尾整段是“嘉慶癸亥三月三十日,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需要弄懂整篇的文章,才能理解這句話的深意。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沈復急急忙忙從外地趕回家裡看望病重的夫人,與夫人的對話,最後親眼目睹夫人病逝,自己無比孤單痛苦的情景。整篇大部分講述了沈復與夫人的對話。沈復說的少,夫人說的多。從字裡行間能夠感覺到夫人在病危時,對死亡的冷靜,對已逃傭人的關心,對兒女的牽掛,對丈夫沈復的愛,對趕她夫妻倆出來的父母的孝心。也能感覺到沈復心裡明白夫人病重,不久將離開自己內心難過而話少。最後沈復握著夫人的手,親眼目睹其逝去:“忽發喘,口噤,兩目瞪視,千呼萬喚,已不能言。痛淚兩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漸微,淚漸幹,一靈縹緲,竟爾長逝!”由此可感而知,沈復在此時此刻失去親人的孤單悲痛。在靜悄悄的深夜裡,昏黃的油燈下,眼前最親的人忽然離開了自己,整個房間只剩下一盞微弱的孤燈陪伴著自己,兩手空拳卻無力迴天,感覺到心越碎越痛苦。此時必然由痛苦轉而產生一種對世間弄人無限的恨。

    建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完《浮生六記》的“卷三,坎坷記愁”,體會一下沈復和夫人被趕出家門後,居人籬下,窮困潦倒,流離顛沛,還有被病痛折磨的苦難生活。這樣就能更好地感受沈復當時無比孤獨痛苦的心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魚做酸菜魚好吃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