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剛問我什麼
-
2 # 搞笑三歲貓
阿基莫夫: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並非是我們會把謊言誤認為真相。真正危險的是,我們聽多了謊言,便不再能分辨出真相。那時我們能做什麼,除了放棄對真理的信仰,滿足於謊言堆砌的故事,我們還剩下什麼?
切爾諾貝利時有一些不是那麼關鍵的鏡頭一直讓我難忘。人類大事情裡面還是有密密麻麻小事情,構不成主義,卻有血有肉。1、爆炸時候人們像觀看焰火表演一樣驚奇無知的表情,這種無知盲目是善良普通人的劊子手,孩子們在充斥著輻射的空氣中玩耍嬉鬧,護士在毫無保護下對消防員進行救治……2、被輻射燒爛了的紅旗被人珍藏,總會有人再插上新的紅旗。災難面前,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信念才能堅持,不予評價。3、勒加索夫教授自殺前,為貓倒好貓糧,無論承受多少悲劇,總有柔軟單純的生命要活下去,不要剝奪它們活的權力。
別再自欺欺人 否則只有更大的代價
-
3 # 三水影視劇場
真正令人恐懼的恐怖片,是什麼樣的?
最起碼,不該是機械頻繁的裝神弄鬼,不該是尖銳刺耳的一驚一乍,更不該是毫無節制的故弄玄虛。
而是慢慢潛伏於你身旁,將你周圍的空氣抽乾,再慢慢地用恐懼將你吞沒,讓這種絕望的感覺,淡淡、緩緩、牢牢地扼住你的喉嚨。
就像今天這一部,全程高能預警,令人細思極恐,越深究下去,越讓你脊背發涼,手心冒汗,胸悶氣短。
特別的是,這部9.7分的最新神劇,不是懸疑片,更不是恐怖片。
準確地說,這是一部「看起來令人窒息」的電視劇。
最令人頭皮發麻的莫過於,劇中所有出現的故事並非杜撰,而是改編自真人真事。
這部劇集的故事,改編自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慘烈的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01點24分,切爾諾貝利核能發電廠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球的核洩露和爆炸事故。
爆炸來得突然又迅猛,伴隨著一聲巨響,核反應堆芯直接被炸碎,其頂部上千噸的蓋子瞬間被炸飛,核芯中央一道30米高的藍白光線直射夜空,刺眼的白劃破濃烈的黑,詭異又絢目。
民眾們被消防警笛吵醒,他們走出家門,望著從高空中飄落輻射物塵屑,歡欣雀躍地伴隨著石墨碎屑起舞,抬頭感慨:真美啊。
他們不知道,這些耀眼的藍白色光芒,早已落在了他們身上,侵蝕進他們的身體,將他們的生命宣判了死刑。
他們全然不知,自己正在經歷人類進入核電時代以來,最慘痛恐怖的一場災難…
一組資料,令人心驚膽顫。
事故中,8噸強輻射物洩漏,其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32人當場喪生,27萬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萬人,全球有20億人受該事故影響,而消除事故後遺症,至少需要800年。
50萬消防英雄趕赴一線參與這場救災行動,那些倖存下來的消防員,被稱為切爾諾貝利人,即便活著,也不再是正常人,而是核子反應器。
切爾諾貝利所在的城市普里皮亞季,淪為「鬼城」,即便33年過去了,也幾乎毫無半點生命跡象。
沒有大尺度的裸露情色鏡頭,沒有動輒開膛破肚的暴力血腥,沒有氾濫成災的髒話粗口,當HBO正經起來,依舊能讓人看得心驚膽寒,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幾乎沒有一部恐怖片讓人如此膽顫,一場三位核電站員工走進反應堆排空冷卻水的戲,呼吸聲,水聲,計數器聲相互穿插,讓人毛骨悚然,也令人嘆息不已。
雖然是一部電視劇,但它在劇作、表演、攝影、配樂、剪輯等環節上,都呈現出了電影般的質感,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說,這部劇集的品質,超過了大部分的同類型電影…
但這部《切爾諾貝利》只是為了呈現一段歷史,還原真實案發現場嗎?
遠遠不夠。
深究事故原因,撕開始作俑者醜陋嘴臉,揭露政治體系中的弊病,展示人性的複雜,才是它真正想要做的。
切爾諾貝利經過33年沉澱漂白後依然黑暗的結局,或許才是這部劇真正卓爾不群的底色。
它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災難,更是一場由謊言和隱瞞堆積而成的「人為災難」。
可怕的是,民眾們在像雪一樣的塵埃下奔跑、玩鬧,與死神親密接觸。
更可怕的是,他們被這場虛假的美好牢牢地矇在鼓裡。
爆炸一發生,測試輻射量的儀器,在開啟的瞬間便飆升至儀器量程的最大值:3.6倫琴。
技術人員選擇性裝傻,於是,這個資料被很快被上報。
政府官員們聚坐在一起,輕鬆地為這個「值得榮耀和自豪」的會議做著分析:檢測到的輻射量不超過3.6倫琴,據說這跟做一次胸部X光的輻射量相當。
事實呢?
就連那臺最大量程為200倫琴的儀器也當場爆表,多方輾轉之後才測出輻射量的準確數值:15000倫琴。
更何況,哪怕只有3.6倫琴的輻射量,也已經相當於做400次X光。
會議上,所有官員避重就輕,推卸責任,企圖用裝聾作啞來瞞天過海。
領導高層隨即做了一個「捍衛住國家榮譽」的決定:封鎖城市,不準任何人離開,切斷電源線,我們需要防止人民破壞自己的勞動成果。
這個決定得到在場所有官員的一致同意,他們站起身來,為這個英明神武的決定叫好鼓掌。
為了避免恐慌,政府在隱瞞事故嚴重程度之餘,還如期舉辦了五月節慶典,導致更多普通民眾,尤其是孩子受到更多輻射汙染。
因為不願意讓更多人以及別國知道真相,高層們做的愚蠢決定,卻要拿一條條、無數條無辜的人命去償還。
消防兵們第一時間接到救火任務,但電話中卻刻意隱瞞了核反應堆爆炸的資訊,所有人毫無準備,甚至沒有帶上像樣的防護工具。
在現場,一位消防兵徒手撿起了地上具有超強輻射的石墨,很快,他的手掌開始潰爛,大量滲血。
幾分鐘內,衝在最前方的消防兵們,有的目光呆滯空洞,有的臉皮被灼燒至糜爛,有的大口大口吐著鮮血,有的面板龜裂全身長瘡…
消防兵和研究員從最開始一個個倒下,到之後一批批死去。
三名核電站員工站了出來,去積滿水的反應堆裡,開啟閥門,放出裡面的積水,他們面臨的,是必死無疑的命運。
當一群官員在侃侃而談企圖一筆帶過的時候,有一群英雄在無可奈何下接受死亡。
而真相,藏在濃烈刺鼻的金屬味裡,藏在墜地抽搐的烏鴉身上,藏在一條條迅速死去的生命中。
謊言在真相中肆意穿行,真相是無情的,但謊言無論如何都將伴隨著代價。
但這份謊言,未免也太危險了。
危險到,甚至已經遠遠超出了核輻射本身。
而這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畢竟,他們原本可以,活下來,活下去。
-
4 # 環球影視經典賞析
2019年HBO神劇《切爾諾貝利》不光是還原了核反應堆爆炸的前因後果,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很多反思的地方。比如,烏拉那讓瓦列裡去維也納像全世界說出爆炸的真相,但是鮑里斯卻警告說:一旦涉及到你和你所愛的人的生命,你的道德觀念就一文不值!意思是說,如果說出真相,你和你的家人都將面臨死亡。瓦列裡在法庭上說,我們每撒一個謊,就欠真理一條債。我們過於關注對真相的關注,卻沒有考慮鮮有人想讓我們發現真相,但真相就在那裡,不管我們是否發現,不管我們選擇看或不看,真相不會在乎我們的需求或想法,也不會在乎我們的政府,意識形態或宗教,它會永遠在哪裡等著被發現。
-
5 # 邊飾的風景
“”科學家都是天真的,我們過於關注對真相的追尋,卻沒考慮過鮮有人想讓我們發現真相,但真相就在那裡,不管我們是否發現,不管我們選擇看還是不看,真相不會在乎我們的需求或想法,也不會在乎我們的政府,意識形態或宗教,它會永遠在那裡等著被發現,這是切爾諾貝利事故留下的禮物”
分析事故發生後蘇聯政府的態度和處理速度!當事情已然發生時就應該正確面對積極處理,可當時核電站的總工程師以及負責人都在漠視真實的情況,謊報軍情以至於錯失了第一時間疏散居民,使用民用消防滅火設施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犧牲!即使最後真相大白的時候,蘇聯政府仍然不肯承認是設計問題承認錯誤,只是對外宣佈是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核爆炸!
-
6 # 天星華府售樓部張某某
有一次,我把自己在切爾諾貝利拍的照片那給孩子們看,結果人們立刻發火了: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們不該看到那些東西。然而,孩子們就應該生活在恐懼當中,聆聽大人們關於這一切的談話嗎 他們的血液正在發生變化,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被打亂。 那個男孩稍稍有些口吃,而且小臉也漲得通紅,看得出來,他平時一定是個很安靜的小男孩:“為什麼沒有人幫幫那些動物 ”就在他說出這個問題的那一瞬間,他已經成了一個來自未來的人。我無法回答他的問題。我們的藝術可以反映人遭受的苦難和接受付出的愛,卻不能反映所有的物體。我們的藝術只有一個主角:人類。我們不會把自己降低到它們的層次:動物、植物以及另一個世界。而切爾諾貝利的人們眼界卻更開闊,他會向世間的一切揮手致意。
-
7 # 城市獵奇者
阿基莫夫: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並非是我們會把謊言誤認為真相。真正危險的是,我們聽多了謊言,便不再能分辨出真相。那時我們能做什麼,除了放棄對真理的信仰,滿足於謊言堆砌的故事,我們還剩下什麼?
迪亞特洛夫:我不知道能不能幫你減輕責任,但我一定可以加重你的責任。
有時我們會忘記,有時又被恐懼牢牢控制。可我們對蘇聯社會主義的信仰,永遠都會得到嘉獎。
鮑里斯.謝爾比納:他們在黑暗中工作,什麼都看得清。
-
8 # 火星影視人
那個一開始傲慢,到最後盡力在挽救局面,最後也因輻射早逝的蘇聯高官。最後在審判的間隙,看到一條小毛毛蟲,放在手上說,真美啊。
他感嘆的是生命本身的美好。被撕下兩頁的檔案,在危險係數下依然執意進行的荒唐試驗,一個本就容易出問題的設計。為了政治的趕超,為了帝國的顏面,為了自身的升官發財。發生這一切都是必然的。可無辜的永遠是民眾。
從來沒有人知道身邊的電站有什麼危險,從來沒有什麼緊急的預案,人們對輻射一無所知。人類傲慢的認為自己可以掌控宇宙萬物,它只是恰巧第一個站起來的生物而已。發明塑膠的時候,沒想到這會是災難與麻煩。人們總是用地球用生命做實驗,不計後果。
還好,災難中依然有人性的光芒,那些逆向而行的人們,那些飛蛾撲火的消防員,醫護人員,那些不離不棄的家屬,那些願意前往發生地暴露在危險中的科學家,軍人,勞工,願意下水的三個人,還有官員,其實都知道自己將要付出什麼,已經無法顧及了。
這不是拍給蘇聯看的,這是拍給全世界看的。
-
9 # 閒來無事看電影2
《切爾諾貝利》中有一句對白讓我記憶深刻。
真正的危險是:如果我們聽了太多的謊言,我們就再也認不清事實了。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並不是它會被錯當成真相。到那時我們要怎麼辦?除了放棄瞭解真相的希望,並且說服自己相信編造的故事,還能剩下什麼??
-
10 # 野貓電影廳
劇中主角遇害前在回憶錄中寫的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如果對事故的追問只是把個別人送進監獄,那麼謀殺還在繼續。因為還有那麼多無知的人在信任他們的核電站“全世界最安全”,事故發生後還有人去圍觀現場,孩子們還在汙染瀰漫的空氣中玩耍。只有科學家知道,完了,這個核電站完了,自己完了,這個城市完了。
因為沒有哪個負責人站出來向小城的居民們說明危害,沒有人下令組織人員疏散。明知道紙包不住火,卻不做滅火之事,只是再包上一層層的紙,並互相推卸責任。
回覆列表
2019年最讓人深思的恐怖片誕生了!
真實還原了人類史上最大災難——1986
年切爾諾貝利核爆炸事件。
《切爾諾貝利》是由HBO和英國SKY電
視臺出品的5集迷你劇,豆瓣評分9·6,
超過80%的人打出了五星。
《切爾諾貝利》之所以能成為一部高品質
劇,除了題材太好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
是它最大限度的還原了真實,電視劇中的
人物和故事95%都是非虛構的。
比較直觀的是,裡面的選角大多都與歷史
人物形象貼近。《切爾諾貝利》的哪幾處讓你覺得極其驚豔?
檢視全部10個回答>
《切爾諾貝利》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恐
怖片,可它帶給觀眾的陰影要遠超恐怖
片。
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
一口氣刷完了這部劇,然後就是無盡的噩
夢。
這幾天晚上,我幾乎整晚整晚的淺睡,因
為看到人類生命的渺小和應對天災人禍時
巨大的無力感,我想到活、想到死、想到
怎麼死。
比如男主列加索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