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寶貝育兒
-
2 # 做老師的二孩兒媽媽
小朋友在幼兒園鍛鍊自理能力,如果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一定會進步得很快。
你不說小朋友應該能夠會什麼或者不會什麼,因為每個小朋友能力不同,年齡不同,整齊劃一的提要求是不合理的。這裡要說的是家長和老師如何配合,能夠幫助小朋友在現有的情況下提高自己。
家長要引導小朋友對學習自理能力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很多家長都很關心小朋友在幼兒園學習什麼了,從家長這裡要首先能夠意識到小朋友學習自理,學習穿衣吃飯,與人打交道,本身這都是一種學習,甚至會比學習數數認字重要。試想一下,而且確實也有這種情況發生,老師在給她穿衣服的時候,她連胳膊都懶得抬,不知道在想什麼,眼睛也不知道在看哪裡,想想他能夠學會自理嗎?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家長配合老師的要求,以同樣的要求讓小朋友鍛鍊自理能力。比如說你希望小朋友能夠獨立吃飯,那麼就不要在家喂。家長曾經反映:“你看在幼兒園吃的多好啊,在家就不行,在幼兒園練,讓老師來管”。如果這樣做小朋友糊塗起來,因為家裡和在幼兒園缺少一致性,他有可能會選擇對他來講容易的,而沒有鍛鍊自己能力的積極性。但如果父母我得法,在家訓練起來要比在幼兒園容易很多,因為畢竟在家裡是最起碼爸爸媽媽對一個孩子,而幼兒園是老師對一幫孩子。
還有一個就是要了解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並且和老師溝通,老師可以有的放矢的提供幫助。對於孩子自己來說,就是要教會孩子能夠想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在孩子遇到困難,在他需要幫助,在她做某些事情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的時候,他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
-
3 # 乃棟棟1
你提到的問題,本人在於日常生活中。都略有所見,略有所聞。在現代社會發展飛躍。科學,科技,1日千里。世界環境變化不定的今天。黨和國家早就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所以講。教育好,孩子,是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幼兒園,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孩子,最初經歷,和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好,壞,的開端。
怎樣才能教好一個合格的孩子?使其長大後,對祖國,對於人民有所貢獻。這就要看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從思想上,行動上,公益上及大無畏的精神上付出的多少來決定了。
現在,很多學校及幼兒園都是以經濟利益為主。教育方式大都以電腦,忽略了身教。及言教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影響的。再說,現在,家庭,生活節奏不斷提升。家長生活壓力都比較大。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就自然會走樣了。記得小時候我媽媽是用這樣的方法來培育啊,我的治理能力的。比如。吃飯前叫我把桌子擦乾淨。把凳子擺好。數好碗筷。洗碗,打掃衛生等等。至於家長怎樣配合老師,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本人覺得,家長應在孩子放學後。多問問,孩子在幼兒園和,學校的情況。並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現情況與老師溝通。回家以後給孩子加以正確的引導。在家裡儘可能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適當加以獎勵,和懲罰。這些都是,配合老師,鍛鍊孩子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當然還有更多更多的好方法。只是本人水平有限。若有不到之處。大家多多包涵。
-
4 # 我想改一下名字這麼難
我從小就鍛鍊他的自理能力,小時候就讓她扔垃圾,洗臉刷牙,吃飯,洗襪子,內褲,都讓她自己做,我們上幼兒園的時候兩週歲半,會自己吃飯,用筷子用勺子,上廁所提褲子脫褲子都會。因為大人比較懶,特別懶。哈哈,大人懶,小孩太能勤快,大人什麼都替小孩做了,小孩就什麼也不會。
-
5 # M夢梅夏初
幼兒和周圍人交往的過程中,瞭解成人所說的可以和不可以的意義,懂得一些簡單的行為準則,例如洗了手才能吃點心。不可以打人,打人媽媽不喜歡。打針不哭,勇敢。幼兒從父母和老師的教導及要求中,懂得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例如成人明確要求直接訓練兒童自己吃飯,玩具玩過要放回原處,因而懂得吃飯不要成人喂、玩具不能亂扔的行為準則。此外,還要透過經常指導、一貫要求和反覆實踐,才能使幼兒逐漸理解並形成行為習慣。
-
6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在家庭環境中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我們家孩子用完自己的畫筆都會自己收拾起來,上廁所,都是自己脫褲子,擦屁股,衝馬桶,提褲子都是一連串的動作。平時還會請孩子幫忙做家務,我拖地的時候,讓她澆花等。
-
7 # 天馬行空讀童書
從2歲開始,家長就應該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強,人也會越來越自信。
要說怎麼配合幼兒園老師,告訴孩子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時教一些生活自理訣竅的小兒歌,每當孩子不動手,等著家長幫忙的時候,家長在旁邊耐心等待,不斷鼓勵孩子自己來,引導孩子回憶兒歌內容,允許孩子試錯,給孩子練習的時間。
-
8 # 堯媽成長記
現在誰家的孩子都是寶貝,好多父母認為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就OK了,至於會不會穿衣、吃飯等一些最起碼的自理能力會不會都沒多大關係,所以就出現了現在的孩子當獨立面對社會的時候,特別缺少受挫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早的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例如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孩子邁入人生之初第一個小社會的時候,家長就要根據孩子在幼兒園的需求配合老師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可以從繪本里以及生活細節中,讓孩子一點一滴的學會有一些東西需要自理,慢慢的就養成了自己動手的好習慣!
-
9 # 慧愛父母
我認為,自理能力正的需要時間練習,總說孩子不獨立,不自理,可是我們首先要反思,我們給了多少機會讓孩子練習獨立。不讓孩子鍛鍊自理能力無外乎幾個原因:1.覺得孩子做不好,代勞,一代勞,孩子就失去鍛鍊的機會了,能力從鍛鍊中來,自然也沒有能力。2.補償心理,自己孩童時得到的呵護關注比較少,因此,在孩子那裡,恨不得寵上天,用替孩子做一切來表達愛,來補償自己兒童的缺失。
鍛鍊孩子的能力很簡單:自己的事自己做,哪怕做不好,沒關係,錯誤是學習的機會。比如:自己穿衣服,鞋子,自己扔垃圾,自己刷牙,自己吃飯,自己背書包。當孩子自己做到了,很自信,很驕傲,比起那些總是被代勞的孩子,他們有更多的自信。
-
10 # 好媽媽成長日記
建議老師可以把今天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可以簡單的和家長同步下,這樣家長就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學習了什麼小技能。這樣孩子回家的時候可以順勢的去做一些引導和配合。
-
11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而應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進入幼兒園開始,老師會逐步地要求孩子從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那麼作為家長,就應該全力配合學校的進度加以鞏固。而不能學校在鼓勵孩子們自己穿衣、吃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候,等她回到了家裡,什麼事情都是大人代辦,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如此步調不一致,怎麼讓孩子有所鍛鍊提高?
-
12 # 宸寶的雜貨鋪
幼兒園每個班級2-3個老師,要照顧20-30個孩子,可能沒辦法像家裡幾個大人看一個孩子那麼細心,孩子很多事情需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家長要如何配合呢?最基礎的,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需要學會。另外幼兒園每學期應該都會開家長會,老師會說這個學期最重要的需要孩子學會的事項。比如小班入園的時候還不需要穿脫衣服,但進入10月份的時候,會開始學穿脫衣服。中班要學會大便之後,自己擦屁屁。大班要開始用筷子,學會繫鞋帶。
這些都符合孩子年齡特點,老師說了學習重點後,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在家裡多練習即可。
-
13 # 我看我的小世界
我認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孩子不論在家還是幼兒園,自理能力都很重要,家長不是去配合老師鍛鍊他們的自理能力,而是從小就把他們當做獨立的個體,訓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才是最好的老師,不能把培養孩子的事情都交給老師,自己唱配角,這樣的態度是很不可取的。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中班,老師對他的自理能力是很認可的,原因是在家裡我不會包辦代替,自己吃飯,穿衣服,刷牙,穿鞋,上廁所,收玩具,能不幫儘量不幫,其實孩子的能力很強的,大多數時候他們可以做到。
只不過大人們有時太寵孩子,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會或者做得不夠好,其實不是他們不會,只是沒有給他們機會,大人都做了還需要他們自己操心嗎?所以這樣一來孩子的依賴心變得很強。幼兒園的老師也說有的孩子其實不是不會穿衣服,他就是要等大人來幫著弄。
所以要家園一致,家長要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改變自己的行為,進而影響孩子。
-
14 # 大姚老師
自理能力是每個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都應該提前教的,有自理能力,能讓孩子更好的照顧自己,現在幼兒園一般都3個老師,要照顧25-30個孩子,人均10個孩子,老師肯定是照顧不過來的,要想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就必須要教會孩子一些技能:
1.自己洗手,獨立進餐,會用勺子,筷子。自己穿脫衣服,鞋子。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會讓幼兒園老師對孩子更有好感,老師會更喜歡孩子的。
2.會找老師要水喝,會跟老師說大小便,據我觀察,我家二寶幼兒園現在喝水時間應該是固定的,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對於這些活潑好動的小朋友,這點飲水量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幼兒園現在好多孩子動不動就咳嗽,我覺著和飲水量有關,要教會孩子,口渴了,自己就要找老師要水喝,而不是等著老師說喝水再喝水。還有家長在家長群反應,孩子在幼兒園從來不大便,就憋著,到家才敢大便。大家知道憋大便讀身體很不好的,所以要教會孩子說大小便。
3.教會小朋友如何和同學交往,怎麼能融入到小朋友裡面去,這個很重要,對於新入園寶貝來說,增強他對幼兒園的喜愛,緩解他的分離焦慮等。
4.尊重老師,教會小朋友見到門衛伯伯,老師都會打招呼。試想,每天所有人都給孩子一個笑臉,那孩子會不會感覺很親切,會不會很快接受幼兒園呢。
祝所有小朋友都能度過一個愉快的幼兒園時期!
-
15 # 親子成長手冊
1、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鍛鍊孩子獨立吃飯、上廁所、睡覺等,要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讓他們自己穿衣、穿鞋,這樣上幼兒園的時候適應性就會相對好一些。
2、鍛鍊孩子在作息時間-幼兒園的吃飯、睡覺、上學、放學都是有一定的時間規定,讓孩子提前對於這些規則適應,老師管理的時候估計會好一些。
3、鍛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的班級和社會,孩子不能像在家裡一樣,一定要學會與人合作和相處,這樣她的幼兒園也有一個愉快的氛圍。
-
16 # 海綿媽媽育兒
很多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與在家裡的表現截然不同,在幼兒園,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強,但是一回到家,任何事情都有了依賴心理,所以,家長在家裡配合老師,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
比如,孩子進了幼兒園,基本上都會自己吃飯,甚至可以自己打飯、端飯,但是,在家裡,孩子就像變了個樣,飯要喂,更別說幫忙盛飯、端飯了,在家儼然就是小皇帝。
之前大寶幼兒園開家委會,幼兒園園長分享了一件事情:那天幼兒園中班戶外活動,孩子走單槓,其中一個小女孩的奶奶在幼兒園的圍牆外看,當看到自己的孫女嘗試了幾次拖一塊墊子都無法拖動的時候,圍牆外的奶奶著急了,對著孫女喊:你要斜著拖才行啊。當時老師聽到了,就對著孩子的奶奶說,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不要指點孩子該怎麼做。
其實這就是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的不同方法,孩子在家裡就像是牽線木偶,完全沒有自主能力,而在幼兒園卻不同,老師不會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讓孩子自己摸索,這對孩子自主能力的養成非常重要。
-
17 # 教育秀秀看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也非常感謝這位提問題的家長。家長想到了在家庭當中怎麼去鍛鍊他的自理能力。
孩子睡醒覺不能自己穿衣、穿鞋、吃飯,需要家長來做。入廁的時候需要家長去把,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要搖著、抱著、哄著才能睡覺,這一切都顯示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的方面。那當孩子進入到幼兒園階段的時候,就感覺他進了一個新的環境,開始了一種新的學習,並且這樣的學習是集體當中的互相模仿就可以學習會的。比如說穿衣、穿鞋這件事兒。每天幼兒園中午要睡覺,首先要脫衣、脫鞋、脫帽,那要把鞋帽衣服整齊地擺放在小凳子或者是指定的位置上,睡覺的時候要學會自己蓋被,這些是在幼兒園裡面統一的活動,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有老師個別的指導,當然更多的是孩子們看其他孩子如何做,他們在互相模仿,在這個動作和行為當中就學會了生活自理能力,他如果這一點學會了,回到家中家長可以讓他用展現的方式,看一下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說:“我聽說你在幼兒園已經會自己穿鞋了,你可以穿一個試試嗎?”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是樂意展示的,尤其在這個階段家長不妨讓孩子展示一下。當孩子在家庭中出現惰性的時候,可以提示他:“你在幼兒園裡可以做到,在家裡也可以做到,媽媽相信你。”
同時也可以像幼兒園一樣給孩子一些獎勵,比如說如果做到了一件事,可以得到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個吻或者是可以得小星星這些方式。他入廁入的好,貼個小星星,他吃飯吃的好,貼個小星星,也可以把小星星積累到十個的時候,滿足他一個外出、遊戲或者玩具的願望,他可以做這種兌換。這樣既延續了學校當中幼兒園教給孩子的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也讓孩子得到了延遲滿足,比如說對某個玩具的需求,他希望立即去購買。當家長給他得小星星,讓他積累到一定個數再去兌換時,可以起到一個延遲滿足的作用,這個對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是有幫助的,孩子可以忍耐,可以等待,並且有的孩子當他得到了以後還願意分享了,這是非常好的一些習慣。
為什麼幼兒園裡的五天的教育不及在家庭中的兩天呢?比如說在幼兒園裡,孩子要外出,其實每一個孩子是知冷知熱,如果冷了,他們一定會自我感受,說需要加衣,如果熱了,他是要脫衣服。如果家長在家庭撫養中的過程過於細膩,干預的過多,經常家長覺得熱,就要給孩子脫衣或者家長覺得冷,就必須給他加衣,這種方式會嚴重地阻礙孩子的自身感受力的判斷,他就會慢慢的退去這個能力,而形成等待的心裡,就等家長給他穿衣服。這樣的孩子就比較容易著涼,生病。
所以當在幼兒園裡,老師已經鍛鍊了孩子的某些生活自理能力的時候,家長不需要特別的做什麼,就需要做更多的詢問他的感受。比如說他做的很好的時候,帶他外出“你覺得冷嗎?”“很冷很冷。”“你覺得需要加衣服嗎?”“需要。”讓孩子自己去找一件衣服加上。“你覺得嗎?”“熱。”熱的時候需要脫衣服就讓他脫,出去發現根本就不熱還有點涼,家長在此再去教他:“你發現現在冷嗎?”他有冷的感覺,那可能下一次積累的經驗就是拿兩件衣服,一件薄的和一件厚的,如果冷了可以穿厚的,稍微冷一點穿件薄的就好了。其實生活自理四個字是一個能力,這個能力非常簡單,就是孩子的發展是最重要的,孩子到了他應該去自然發展的過程,就讓他自己去做。家長只做鼓勵,支援和問是否需要幫助,如果需要幫助,家長可以繼續詢問如何幫助,這樣對孩子自我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親愛的家長們,可以在家庭當中試一試這些方法。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18 # 珞珞如然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們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為能力。
在孩子三、四歲時,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帕等自我服務性勞動;五、六歲時,要讓孩子學做些家務活,如:掃地、澆花、洗碗等;七、八歲或再大一些,可讓他洗衣、做飯、拖地或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活。
小苗兒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是一名中班的小朋友。媽媽在小苗兒一歲半的時候就開始上班了,基本上每天都是由姥姥來帶她。爸爸經常出差,導致錯過了孩子的許多成長點。現在媽媽在公司已經身居高管之位,內心是很感激自己的媽媽小時候的教育有方,因此更加放心將自己的寶寶交由媽媽來教育。隨著小苗兒一天天的長大,媽媽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性格和表現一點都不像父母。難得一次,媽媽帶著小苗兒去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活動結束之後,小苗兒的媽媽開始反思自家孩子的種種表現。小苗兒在遊戲過程中,鞋帶開了,將鞋子伸向姥姥。渴了,姥姥拿著杯子放到她嘴邊。就連感覺天氣熱了,也是向姥姥講:“姥姥,我熱。”姥姥直接上前給她脫外套。與老師的交流中,老師講到:“目前中班小朋友都能夠使用筷子吃飯,只有小苗兒每次吃飯總是很慢。老師發現,孩子喝粥或者是吃包子還好一些,但是夾菜的時候,基本上會出現反覆夾的情況;吃完飯,桌子上有很多掉落的菜。希望您能夠,在家中也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無論是在幼兒園各種環節,小苗兒做起來都相對有困難。經常為此落後於其他小朋友而大哭。”按照5歲孩子的年齡發展水平,小苗兒應該完全能夠熟練使用筷子,同時夾取動作應該非常順暢和靈活。然而,小苗兒夾菜仍然出現反覆夾取動作、有掉落的情況,說明小苗兒的自理能力較差,甚至因此出現生活障礙,無法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幼兒園階段3-6歲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他們在生活中自己照料的自己的行為能力。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在生活上能自已處理日常生活瑣事,例如說做飯吃飯,衛生,購物,學習等等;
在人際關係上能處理好人事關係,獨立處理一些事務;
在心態上能獨自承受各種壓力;
在學習上能獨立思考,獨立理解。
具體表現在:
5歲前l 能用筷子吃飯。
l 每天早晚刷牙且方法基本正確。養成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的習慣。
l 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鈕釦。
l 能簡單整理自己的物品,能根據冷熱知道增減衣服。
l 在公共場合不遠離成人的視線單獨活動。
l 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誌,能遵守安全規則。
l 運動時能主動躲避危險。
l 知道簡單的求助方式。
l 未經大人允許不給陌生人開門。
5—6歲l 能熟練使用筷子。
l 每天早晚主動刷牙,方法正確。
l 會自己繫鞋帶。
l 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l 能自覺遵守基本的安全規則和交通規則。
l 運動時能避免給他人造成危險。
7歲l 能夠基本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如:起床後洗簌、穿衣、整理床被、能夠洗小件的衣物(手絹、襪子、內褲)。
源源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男孩,今年5歲,上大班。源源的爸爸是一名足球教練,媽媽則是一名護士。源源小時候,因為媽媽的疏忽,不小心將水壺碰倒,滾燙的水灑到了剛剛5個月大的源源身上。從此以後,爸爸媽媽總是對源源很愧疚,萬事以源源開心為主。每次在源源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總是能將責任聯絡在自己的身上。一天中午,午睡起床的時候,所有的小朋友都整理好床鋪,將衣服穿好後排隊離開睡眠室。只見源源一遍用力地穿著打結的褲子,一邊哭哭啼啼地嘟囔著:“什麼破衣服呀?怎麼穿都穿不進去?”這時,老師提醒他:“你可以先把衣服整理平整,然後再嘗試穿一下。”可是源源並沒有理會老師的話,而是把衣服脫下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老師一遍勸解著源源,一邊拿起衣服遞給他。源源接過衣服,生氣的說著:“都怪媽媽,給我穿這樣的破衣服!”老師問他:“為什麼?”源源說:“穿衣服太難了,我學不會。”一邊說著,一邊穿著衣服,可是無論怎麼看都是怪怪的,原來源源又把衣服穿反了。沒等老師攔住他,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出了睡眠室,不一會兒就傳來了小朋友們的嘲笑聲。小朋友說到:“這麼大了還把衣服穿反”、“他昨天還把鞋穿反了呢”、“他太笨了”、“他應該去上小班”……每當這時,源源總是一個人默默低下頭,根本不會理會小朋友們。源源已經上大班了還不能完全自己獨立並且順利地完成穿衣,說明孩子的能力並沒有完全達到大班孩子的的能力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欠佳。源源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現其實完全反映了家庭關於這方面的教育不夠。
從家庭的種種表現來看,家長的寵溺和代勞,是造成源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誘因。因此造成孩子情緒受很大影響,間接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例如:源源的人際就受到很大影響。
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過程中,當孩子取得點滴進步時,家長應及時給孩子肯定和鼓勵,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他們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孩子限於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家長要耐心細緻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必要時家長還需協助兒童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兒童積極進取的精神。
-
19 # 德州寶媽666
首先自己能說出自己的需求,想上廁所,渴了餓了,身體不舒服這些基本的事情。然後就是自己能脫褲子提褲子,自己喝水吃飯。最後就是和小朋友相處的情商之類的了,這個需要老師和家長根據孩子具體情況具體引導了。
-
20 # 一同成長
小班時候老師沒要求過。到了中班,老師說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擦PP,後來又要求家長嚷孩子在家裡練習簡單的疊被子疊衣服。
然後跟家長說,要開始值日了,每天幾個小朋友,幫助老師分碗筷,收拾碗筷,擦桌子,問家長有沒有意見。
我們班老師就這幾樣,沒有別的自理要求了。家長們很配合。
回覆列表
一、自己吃飯
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要開始自己吃飯,老師不可能給每個寶寶餵飯,如果孩子不會,“吃飯”這種簡單的事情,都會引起寶寶的緊張情緒,不僅影響寶寶的健康,還會影響寶寶對幼兒園生活的認可,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學會拿勺吃飯,不挑食不偏食,吃飯時要專心,並且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吃完。
二、自己入廁
由於寶寶剛入園時,會對新環境產生陌生和懼怕感,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容易造成憋尿或尿頻情況,不僅增加老師的負擔,還會引起寶寶的緊張情緒,從而拒絕上幼兒園,對孩子的心身傷害很大。讓孩子能入廁自理,家長平時要訓練孩子練習使用廁所,幫助寶寶形成有規律的大便習慣,養成便後洗手的習慣。
三、自己穿衣穿鞋
到了幼兒園後,看到別的小朋友會自己穿、脫衣褲,不會穿衣的孩子內心會產生緊張甚至自卑的心理,這對心理健康發展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家長可先教寶寶分清衣褲的前後裡外以及鞋子的左右,為寶寶做示範動作,引導孩子穿衣穿鞋,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對穿衣穿鞋的興趣,當孩子學會了一項本領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
四、睡眠和洗漱習慣
幼兒園每天中午都有午睡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到下午孩子的精力。孩子如果不能在小床上安靜入睡,也會影響到別人,造成別人反感。幼兒容易被傳染,所以良好的盥洗習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