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亞歷山大大帝曾想遠征我們,但是被喜馬拉雅山隔斷了,如果亞歷山大真來的話與當時的秦軍交手會怎樣?誰能取勝?
6
回覆列表
  • 1 # 為戰而生至死方休

    馬其頓方陣對陣秦箭陣,結果馬其頓完敗。

    【馬其頓方陣】馬其頓是古希臘的一個城邦,後來逐漸崛起而建立馬其頓帝國。馬其頓的崛起,是和軍事制度革命分不開的,就是在古希臘城邦軍隊基礎上,組建完善了著名的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是一種高效的步兵、重步兵、騎兵的多兵種方陣。馬其頓方陣的核心是3000名長矛手,手持六米多長的長矛,部署在方陣的前面和兩側。後面是3000名手持大盾、短劍的重步兵,而後是3000名弓箭手,10000名手持圓盾、標槍、短劍的輕步兵,部署在方陣中間和後面,兩翼是2000名騎兵。

    一個完整的馬其頓方陣,大約需要兩萬人,這幾乎是馬其頓常備軍的一半。部署馬其頓方陣,不能少於3000人。馬其頓方陣,可以在平原、草原、沙漠等開闊地帶佈置,也可以在行軍途中佈置。可以佈置成方形,也可以變化為扇形。

    馬其頓方陣的威力,首先來自方陣裡的弓箭手,在150米內有效射程,可以給予敵人大量射殺。其次,在80米以內有效射程內,輕步兵的投出的短標槍,也可以造成敵人大量傷亡。敵人衝擊方陣時,成排的長矛是很難越過的。一旦敵人陣腳大亂,陣中的輕步兵就會衝出來,給對手致命打擊。左右兩翼的騎兵會配合步兵衝鋒。

    馬其頓方陣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進兵遲緩,方陣的後面和中間很薄弱,最容易遭到攻擊。

    【秦軍箭雨陣】,透過對秦始皇兵馬俑的研究,秦始皇兵馬俑方陣,就是真實的秦軍箭陣再現。秦軍最小的作戰單位是“乘”,共75人,戰車一輛,馭手一名,長戟手一名,射手一名,步兵72人,秦軍隊長叫屯長。步兵中,有長戟兵10人,長盾兵10人,弓弩手20人,30名輕步兵。

    秦軍百人以上有百夫長,也就是兩乘150人。六乘450人,就是一個營,中軍50人,總500人。2500人,為一個旅;12500人為一個師。秦始皇兵馬俑地下軍團,加上2500騎兵,剛好是一個重灌整編師,共15000人。

    秦重灌軍團15000人,擁有戰車150輛,騎兵2500人,長戟兵1500人,長盾兵1500人,弓弩手3000名,輕步兵4500名,其他兵種1200人。

    【馬其頓方陣和秦箭陣對比】20000人的馬其頓方陣和15000人的秦軍箭陣,誰更厲害誰的優勢更大呢?

    (1)馬其頓弓箭射程150米,秦弓弩射程200米以上,秦弓弩完勝。假如兩軍對陣間隔150米,馬其頓弓箭射不到秦軍,秦軍弓弩箭雨可以大量射殺馬其頓人。

    (2)馬其頓長矛只能刺,秦長戟既可以刺,也可以砍,還可以割,馬其頓長矛不如秦長戟。

    (4)雙方衝鋒時,秦150輛戰車佔據絕對優勢,雙方騎兵打成平手。

    (5)雙方步兵對砍時,馬其頓短劍(80公分)劣勢,秦長鐵劍(1米1)明顯優勢。

    20000人的馬其頓方陣,對陣15000人的秦箭陣,沒有任何優勢而言。唯一的優勢,標槍手在混戰中,基本不能發揮。在正常情況下,馬其頓方陣敗給秦箭陣。

    【亞歷山大東征】。公元前334年,相當於秦惠文王時期,亞歷山大步兵45000人,騎兵7000人,開始東征。用七個月時間,打下了推羅城(黎巴嫩),後來又擺平埃及。

    前332年,亞歷山大進攻阿貝拉,大流士三世,集合10萬人對抗。希臘史吹噓波斯出兵百萬,當時的整個中亞的總人口只有300萬,難道要嬰兒也上陣嗎?阿貝拉會戰,以波斯失敗而告終,大流士三世逃跑了。亞歷山大進佔巴比倫和波斯城。

    前330年,大流士手下的軍官刺殺了他,後來,亞歷山大擊敗大流士三世繼承人柏薩斯,並且將他斬首。亞歷山大經過三年的奮戰,攻克了整個伊朗東部地區,並繼續向中亞推進。

    波斯的正規軍失敗以後,伊朗以東地區就只有遊牧部落了,這些半民半牧的民兵,當然不是亞歷山大的對手。亞歷山大進攻到興都庫什山和阿富汗一帶,由於大山阻擋就轉頭南下印度。

    前324年,亞歷山大遇到了印度大象,亞歷山大就捲刃了。希臘史說,亞歷山大在“海達斯佩斯河會戰”,擊潰了印度波拉斯的軍隊。但是很奇怪,亞歷山大退兵了,以亞歷山大敬重波拉斯,馬其頓人不想打仗為藉口。冷清覺得,亞歷山大,在印度遭受了重創,並且受了重傷。

    馬其頓軍隊分兩路退兵,前323年,亞歷山大走到巴比倫時死了。僅僅存在了12年的亞歷山大帝國解體了。從中可以看出,馬其頓方陣適合在沙漠草原作戰,進入印度叢林地帶,馬其頓方陣就失效了。

    假如,亞歷山大以六萬馬其頓方陣,以及10萬僕從國軍隊,和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擁有千乘戰車、2萬騎兵、20萬常備軍的秦軍對陣的話,亞歷山大會死的更快。

  • 2 # 葉飄刀

    秦軍箭陣應該會輸

    這裡先說明一點的就是,無論是秦軍箭陣還是馬其頓方陣,其實都不是單獨作戰的兵種,都是有其他兵種進行輔助。任何單一軍種組成的陣勢無疑都是優缺點同樣明顯的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破解之法就太多了。馬其頓方陣有騎兵脅從,而秦軍自然也有其他兵種配合,如果這些都不算,僅僅是箭陣與馬其頓方陣對決,那麼秦軍箭陣應該會敗。

    這樣單純的單一兵種對決,其實可以看作是純弓弩手對戰純長槍兵的對抗。在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人數越多,馬其頓方陣優勢越大),純長槍兵的馬其頓方陣一方應該是佔優的。

    其一,秦朝的時候,弓弩的射程是有限的,一般的弓弩的有效射程也就是100多米左右,所謂的一箭之地就是這個意思,當然後世比如宋的神臂弩能超過這個距離,但秦軍是沒有這個的,秦軍可能有射程更遠的床弩,但越是這種大型武器,其操作的人越多,射速也越慢。三段擊的射擊方法,目前有記載的也是宋代才出現的,秦代也沒有。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兩個陣型的交鋒就在於馬其頓方陣能否與秦軍箭陣短兵相接,在沒有地形優勢的情況下,純箭陣是很吃虧的,畢竟百餘米的距離,真正衝鋒的對手也就是幾十秒內就能接戰,在這個時間內,箭陣能射出的箭也就是幾箭而已。

    以純遠端壓制純近程幾乎沒有這種打法,哪怕冷兵器歷史上沒有騎兵配備遠端最多的宋軍,其遠端也僅僅只是6成,沒有其他兵種掩護的弓弩兵是近戰最脆弱的兵種。

    亞歷山大會被吊打

    如果亞歷山大沒有受到喜馬拉雅山的阻隔,遠征到了中國,那麼結果還是什麼,結果只能是他被吊打而已。

    從西邊來的亞歷山大,首先遭遇的就是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的秦國,那麼亞歷山大能否戰勝秦國呢?對於坐擁主場優勢,甚至還可以守城的秦軍,真的想不出有失敗的理由。

    亞歷山大可能會贏上幾陣,當亞歷山大突然從西方出現,對於他的軍隊,他的作戰方法不瞭解,也並不太重視的秦軍可能在初期試探交鋒中輸上幾陣,甚至丟一兩個城池,這都是可能的。但一旦秦軍重視其亞歷山大,那麼局面就會調轉了。秦國如果把亞歷山大當做對手,秦國能做出什麼反應。戰國時期,為了打贏,那是無所不用其極,而秦國屬於主場作戰,堅壁清野、截斷糧草、水井下毒一類的戰法就能讓亞歷山大疲於應付。同時如果秦國真的將亞歷山大當成生死大敵,那麼秦國能出動多少力量。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照一下長平之戰,為了獲得長平之戰的勝利,秦國盡起國內15歲以上男子從軍,在上黨地區與趙軍相持交鋒的時間以年計算,最終徹底拖垮了趙國的後勤體系,導致了幾十萬趙軍的崩潰。這就是秦國在可能面臨國家危亡的時候,可能動員的兵力與力量,也算是傾盡全國之力了。要戰勝這股力量,亞歷山大需要面對至少50萬左右的秦軍,而且還可能和長平不同是佔據主場優勢,可以據守的秦軍。其二,亞歷山大需要做好以年計算的消耗作戰的時間,亞歷山大的消耗能力至少得超過趙國才行,要知道趙國實際上也可以算是主場作戰,而亞歷山大的後勤,就算沒有喜馬拉雅山也是在千里之外。只要看看亞歷山大歷史上遠征攜帶的兵力和作戰情況就可以知道,這樣的戰爭亞歷山大是打不起的。當然更可能的是根本不用打成這樣,在野戰中亞歷山大也就敗了。最後一點,哪怕哪怕出現奇蹟般的情況,亞歷山大以比較快的速度擊潰了秦國的主力(雖然個人覺得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現),但亞歷山大必將也受到很大的損失,也可以參照長平。而戰國七雄合縱連橫頻繁,秦國絕不是一個國家在戰鬥,如果秦國面臨亡國危險,必然會向其他國家求援,最終的亞歷山大很可能面對幾國聯軍,如同當年秦軍在邯鄲城下面對的情況,最終結果還是被完敗。

    所以以當時的條件亞歷山大如果遠征即使沒有喜馬拉雅山,他也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他的兵員和後勤補給太過於困難,要打敗主場作戰的秦朝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 3 # 談秦說漢

    戰國時期的秦軍並未專門設定箭陣,但弩箭確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兵器。馬其頓方陣曾經在歐洲所向披靡,對遊牧民族的普通弓箭毫無懼色。若馬其頓方陣與秦軍軍對決,在平坦的陸地作戰,馬其頓方陣難有優勢,在地形複雜的近戰中就很難說

    在周朝以前,作戰時使用弓箭比較多,那種普通有弦弓。戰國時期出現了使用機械助力的弓弩了,其中南韓的兵器最發達。一方面南韓有開採礦山,冶煉技術發達,能大量生產箭鏃;另一方面南韓機械製造很發達,特別是製作戰場利器之弓弩。

    《戰國策·韓策一》:“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外。”

    秦軍箭陣

    戰國時的秦國基本已經淘汰了弓箭,採用單兵弩與強弩兩種,單兵弩分蹶張、臂張二種。蹶張弩是以腳踏弓背上弓弦,其優點是發射出的箭鏃威力極大,缺點裝箭鏃的速度慢。臂張弩是靠臂力拉開,優點是裝箭鏃速度靈活,缺點是射程相對短。

    強弩是多人操作的機弩,有的甚至被裝備在特製的戰車上機動作戰。其特點是射程遠,威力大。秦國的單兵弩可以發射到50步以,也就是70-100米左右,但強弩可以發射到600步以上,也就是800-1000米左右。秦朝一步即為六尺,一尺為現代的0.231米,約1.38米。

    秦軍的弓弩確實威力強大,而且已經有了成建制的弓弩兵。但戰國時期應該沒有形成專門使用弓弩的箭陣,一般都是在進攻或防守中用弓弩配合正面戰場。而且,在很多地方,各種機械式弓弩早已普及了,不算是什麼尖端科技。

    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是亞歷山大在希臘重步兵方陣的基礎上改良而來的一種陣型,由常備兵、輕裝步兵、騎兵組成。常備兵在正常攻守時,右手持16英尺的長矛,左手持2英尺的圓盾。第一排士兵半蹲著,長矛對準前方,後排則以長矛架在前排肩上。

    馬其頓方陣之輕裝步兵的矛槍要短一些,也有裝備標槍,盾的直徑大一些,主要用來輔助騎兵機動進攻。騎兵主要由年輕貴族組成,手持長矛刺中第一個敵人後,放棄長矛,用刀劍進行戰鬥,其作用是機動衝散敵軍陣型,然後讓常備兵朝前刺殺。

    馬其頓方陣用於防守敵軍衝鋒的優勢特別明顯,在進攻中以長兵矛傷敵也有優勢。特別是在騎兵,輕裝步兵的配合下,常備兵得到最佳的發揮。而馬其頓陣型單一,訓練簡單,容易形成肌肉僵化,固定的陣型不容易被打散。

    秦軍弩箭與馬其頓方陣優劣比較

    秦軍的弩箭射程相對較遠,但射得越遠其作用越小,不能高估其作用,古人云:“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 馬其頓標槍正常只能投20-30步,所以在百步之內,秦軍的單兵弩箭是佔優勢的,三十步之內近戰中,馬其頓方陣的優勢比較明顯。

    秦軍的戰車不管裝備單兵弩,還是強弩對馬其頓方陣是一種威脅。秦軍的戰車一般由四匹馬拉車,駕車一人,操作弩箭一人,右護衛一人,機動性強,利於衝鋒。平原作戰優勢特別明顯,但山地,或泥沙、水灘上作戰時,馬其頓方陣的優勢明顯。

    總的來說,秦軍的弩箭與馬其頓方陣在百米之外發生遭遇,秦軍有優勢。如果人力相當,打持久戰,馬其頓方陣的作用就會凸顯出優勢。畢竟決定戰場勝利的,除了兵器與陣型,還有天時、地利、人和、謀略等因素。

    寫在最後

    戰國七雄基本上都已經裝備弓弩了,其中早期質量最好的弓弩與箭鏃,大多是從南韓進口。但是,弓弩雖然射速快,殺傷力強,但也不能輕易射穿木質盾牌,而且作戰時極易損壞,當然近距離射穿有可能。所以,也不能太迷信秦軍弓弩的作用。

    馬其頓方陣的主要作用是在防守中進攻,其長矛對付騎兵的作用非常明顯。在百步之外,秦軍的弩箭可以發揮優勢,但馬其頓的圓盾防禦百步之外的弩箭,應該也會有些作用。在三十步之內,弓弩的作用就不明顯了,馬其頓方陣近戰最好發揮。

    但是,畢竟秦軍與馬其頓沒有真正對決過,到底秦軍的弓弩厲害,還是馬其頓的陣型厲害,誰知道呢?

    2020/11/30

  • 4 # 陶短房

    恐怕很難取勝。

    從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看,秦國在滅六國戰爭中並不是武器裝備和單兵素質最好的一國,當時武器裝備最好的是南韓,其鐵製兵器和甲冑冠絕天下,而秦國因為國內鐵產量有限,仍處於鐵銅並用階段,甲冑中很大比例是皮甲,而論單兵作戰能力,齊之技擊,魏之武卒,都是當時公認的強悍之士,秦國士兵在這方面並沒有優勢,大家不要被《大秦帝國》這類文藝作品給誤導了。

    秦國之所以能夠在與六國的作戰中屢屢戰勝,關鍵是體制和組織方面的。

    首先,普遍設立郡縣,而不像其它六國仍然是郡縣和封君並存的體系,這樣一來可以由國君親自構建中樞,統一指揮全國兵力,統籌全面戰爭指導,而郡縣全面受控於中樞,加上強制性分家和嚴格的賦稅制度,足以集中全國財力,並由國家統一配送轉運,確保後勤始終不缺乏,滅六國之戰秦軍動輒出動幾十萬,戰役有時要跨年舉行,但即便王翦60萬入楚也沒弄到後勤匱乏的地步。

    其次,嚴密的戰場紀律。秦國的戰場編制和戰場紀律是最嚴厲的,立功者不吝厚賞,膽怯者有被殺的危險,甚至同編伍的隊友犯錯也會連坐,而倘若沒有軍功,就連公族也得不到官爵和俸祿,商鞅變法更嚴懲私鬥,這樣一來,整個秦國社會都變成了一架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足以抵消武器、單兵訓練等方面的劣勢而有餘,畢竟滅六國之戰都是幾十萬大軍對壘的大規模戰役。

    第三,統一後的預設戰場和後勤設施建設。為便於全國範圍內兵力調動和物資運輸,開設了馳道;為加強邊境防備,改建了長城、亭障,並設定了龐大的戍邊軍隊;為確保邊境重兵集團的後勤軍需,不僅開鑿運河(靈渠)和軍用道路(五尺道),而且徵發大量內地閭左和罪人去就近屯田,這些措施雖然不利於建立一個持久穩定的大一統王朝,卻足以在王朝存在期間維持一支強悍耐久戰的軍隊。

    如果這樣一支秦軍和馬其頓軍隊相遇,後者可能在武器裝備、士兵訓練等方面佔優,但後勤、戰場建設、軍隊體制等方面則全面落後,且以步兵和單人戰車為主的體系也很難抵抗步、車、騎結陣,進退自如,後勤保障充裕的秦軍大兵團。不僅如此,弓箭充分發揮戰場威力的前提,是有充分而持續不絕的箭矢供應,羅馬時代的地中海各國就是因為做不到這一點而很難讓弓箭隊戰勝組織紀律性很強的馬其頓方陣,和在此基礎上發展的羅馬軍團。唯一一個羅馬軍團被弓箭擊敗的戰例,是安息-克拉蘇軍團卡萊之役,當時安息為確保9000弓騎兵弓箭射擊不斷,讓全國的駱駝不間斷把弓箭送上一線,最終在油盡燈枯之前壓倒了20000羅馬方陣。秦軍依託強大後勤和完善戰場道路、武庫體系,一戰中集中幾萬弓箭手射上幾天大約都可以做到,而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其實還遠不如克拉蘇方陣完善。

    不僅如此,秦即便在統一六國前就已經舉國郡縣化、全民軍事化,可以輕易動員幾十萬大軍,即便一時受挫也能很快再動員幾十萬(長平之戰和滅楚之戰就是例子),而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卻是個本土幅員狹小、最基本依賴群體——希臘諸城邦尚未真正統一,看似龐大帝國卻只有有限動員力的國家,這樣的一個鬆散體系,又怎能和高速運轉、能輕易滿血復活的秦國軍事機器“論持久戰”?

  • 5 # 歷史風暴

    很遺憾的說,假如秦軍箭陣遇到馬其頓方陣,失敗的一方將會是秦軍。

    軍隊作戰需要多兵種配合,雖然秦軍箭陣威力巨大,如果失去其他兵種的掩護,殺傷力將會下降一個檔次,馬其頓軍人只需要熬過最艱難的幾百米之後,就會依靠手中7米長槍槍挑秦軍弩兵。

    所以,我很不看好秦軍箭陣和馬其頓方陣的對抗。

    但是,假如是兩個國家的大戰,我認為憑藉秦軍多兵種相互配合足以吊打馬其頓人。

    亞歷山大帝國是歐洲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帝國,這個國家東到蔥嶺,西到希臘半島,所轄地區為波斯帝國和希臘之和,境內擁有希臘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等古老文明。國土面積550萬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萬,可以徵集兵員100多萬。

    而秦國剛剛變法成功,實力比戰國後期弱不少,估計軍隊不會超過50萬,大約為亞歷山大軍隊的一半或者1/3。

    假如秦國和亞歷山大帝國之間沒有蔥嶺和西域的阻隔,兩國實現傾國大戰,稱得上是歷史上第一次世界級大戰。亞歷山大的軍隊勝在數量多,秦軍勝在戰鬥力強。

    馬其頓方陣配備7米長矛,秦軍重步兵方陣也有7米長矛。所以,決定勝負的將是兩軍的耐戰能力。很不幸,秦軍自古耐苦戰,就不怕打硬仗,而馬其頓軍人在面對挫折時會鬥志全無,比如南征印度時被戰象一衝,嚇得想回家。所以,馬其頓方陣不是秦軍方陣對手。

    亞歷山大手下的100萬僕從軍來自國內各個部落方國,語言不統一,戰鬥意志更差,波斯帝國西征已經多次證明這些人只會打順風仗,一看不好馬上就會跑。所以,在面對秦軍時,根本指不上。

    秦軍上萬輛戰車將會輕易擊敗波斯戰車,並完成對百萬僕從軍的包圍,如果不出意外這將是秦軍有史以來取得戰果最大的一次,因為他們將斬首百萬!

  • 6 # 被你牽著左手

    馬斯諾方陣打打當時蠻荒之地的歐洲還行,遇到長期戰亂像生活的一部分的戰國七雄,哪怕不算在內的閩越,估計都是有來無回。

  • 7 # 天蓬x元帥

    感覺完全沒有可比性 裝備 文明 戰術 人才 都不是一個平行線 來我們中國這邊 也就是當一個諸侯國玩玩還可以 還是沒有什麼優勢的

  • 8 # 冷清先生

    馬其頓方陣對陣秦箭陣,結果馬其頓完敗。

    【馬其頓方陣】馬其頓是古希臘的一個城邦,後來逐漸崛起而建立馬其頓帝國。馬其頓的崛起,是和軍事制度革命分不開的,就是在古希臘城邦軍隊基礎上,組建完善了著名的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是一種高效的步兵、重步兵、騎兵的多兵種方陣。馬其頓方陣的核心是3000名長矛手,手持六米多長的長矛,部署在方陣的前面和兩側。後面是3000名手持大盾、短劍的重步兵,而後是3000名弓箭手,10000名手持圓盾、標槍、短劍的輕步兵,部署在方陣中間和後面,兩翼是2000名騎兵。

    一個完整的馬其頓方陣,大約需要兩萬人,這幾乎是馬其頓常備軍的一半。部署馬其頓方陣,不能少於3000人。馬其頓方陣,可以在平原、草原、沙漠等開闊地帶佈置,也可以在行軍途中佈置。可以佈置成方形,也可以變化為扇形。

    馬其頓方陣的威力,首先來自方陣裡的弓箭手,在150米內有效射程,可以給予敵人大量射殺。其次,在80米以內有效射程內,輕步兵的投出的短標槍,也可以造成敵人大量傷亡。敵人衝擊方陣時,成排的長矛是很難越過的。一旦敵人陣腳大亂,陣中的輕步兵就會衝出來,給對手致命打擊。左右兩翼的騎兵會配合步兵衝鋒。

    馬其頓方陣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進兵遲緩,方陣的後面和中間很薄弱,最容易遭到攻擊。

    【秦軍箭雨陣】,透過對秦始皇兵馬俑的研究,秦始皇兵馬俑方陣,就是真實的秦軍箭陣再現。秦軍最小的作戰單位是“乘”,共75人,戰車一輛,馭手一名,長戟手一名,射手一名,步兵72人,秦軍隊長叫屯長。步兵中,有長戟兵10人,長盾兵10人,弓弩手20人,30名輕步兵。

    秦軍百人以上有百夫長,也就是兩乘150人。六乘450人,就是一個營,中軍50人,總500人。2500人,為一個旅;12500人為一個師。秦始皇兵馬俑地下軍團,加上2500騎兵,剛好是一個重灌整編師,共15000人。

    秦重灌軍團15000人,擁有戰車150輛,騎兵2500人,長戟兵1500人,長盾兵1500人,弓弩手3000名,輕步兵4500名,其他兵種1200人。

    【馬其頓方陣和秦箭陣對比】20000人的馬其頓方陣和15000人的秦軍箭陣,誰更厲害誰的優勢更大呢?

    (1)馬其頓弓箭射程150米,秦弓弩射程200米以上,秦弓弩完勝。假如兩軍對陣間隔150米,馬其頓弓箭射不到秦軍,秦軍弓弩箭雨可以大量射殺馬其頓人。

    (2)馬其頓長矛只能刺,秦長戟既可以刺,也可以砍,還可以割,馬其頓長矛不如秦長戟。

    (4)雙方衝鋒時,秦150輛戰車佔據絕對優勢,雙方騎兵打成平手。

    (5)雙方步兵對砍時,馬其頓短劍(80公分)劣勢,秦長鐵劍(1米1)明顯優勢。

    20000人的馬其頓方陣,對陣15000人的秦箭陣,沒有任何優勢而言。唯一的優勢,標槍手在混戰中,基本不能發揮。在正常情況下,馬其頓方陣敗給秦箭陣。

    【亞歷山大東征】。公元前334年,相當於秦惠文王時期,亞歷山大步兵45000人,騎兵7000人,開始東征。用七個月時間,打下了推羅城(黎巴嫩),後來又擺平埃及。

    前332年,亞歷山大進攻阿貝拉,大流士三世,集合10萬人對抗。希臘史吹噓波斯出兵百萬,當時的整個中亞的總人口只有300萬,難道要嬰兒也上陣嗎?阿貝拉會戰,以波斯失敗而告終,大流士三世逃跑了。亞歷山大進佔巴比倫和波斯城。

    前330年,大流士手下的軍官刺殺了他,後來,亞歷山大擊敗大流士三世繼承人柏薩斯,並且將他斬首。亞歷山大經過三年的奮戰,攻克了整個伊朗東部地區,並繼續向中亞推進。

    波斯的正規軍失敗以後,伊朗以東地區就只有遊牧部落了,這些半民半牧的民兵,當然不是亞歷山大的對手。亞歷山大進攻到興都庫什山和阿富汗一帶,由於大山阻擋就轉頭南下印度。

    前324年,亞歷山大遇到了印度大象,亞歷山大就捲刃了。希臘史說,亞歷山大在“海達斯佩斯河會戰”,擊潰了印度波拉斯的軍隊。但是很奇怪,亞歷山大退兵了,以亞歷山大敬重波拉斯,馬其頓人不想打仗為藉口。冷清覺得,亞歷山大,在印度遭受了重創,並且受了重傷。

    馬其頓軍隊分兩路退兵,前323年,亞歷山大走到巴比倫時死了。僅僅存在了12年的亞歷山大帝國解體了。從中可以看出,馬其頓方陣適合在沙漠草原作戰,進入印度叢林地帶,馬其頓方陣就失效了。

    假如,亞歷山大以六萬馬其頓方陣,以及10萬僕從國軍隊,和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擁有千乘戰車、2萬騎兵、20萬常備軍的秦軍對陣的話,亞歷山大會死的更快。

  • 9 # 天眼觀世界

    又是一個被電影《英雄》毒害的少年,建議你自行搜一下秦始皇兵馬俑的方陣組成。

    弩,尤其是秦弩除了便於訓練,並沒有什麼比弓出眾的地方。(秦弩不像後世的弩有強化弓臂,並且以踏張甚至機張的方式增加弩箭的力道,僅僅是把弓橫過來了而已。)

    中國歷史上一向是士兵缺乏訓練的朝代用弩(秦,宋),尚武的朝代用弓(唐,明)。弩的地位從來沒超過弓過。不要被一些網文荼毒了,大秦殲星弩是很多懂歷史常識的人口中的笑料。

    弩的造價比弓低的多,為何地位還會如此尷尬,(別跟我提床弩,這裡只說單兵的)。原因只有一個,弩實戰的效力比不上弓箭。

    尤其是那尷尬的射速,你或許會說可以用三段擊來彌補,但是要知道這並不能改變同樣人數下單位時間箭矢的投射數量,僅僅是增加了火力的延續性而已。

    弩的優點是初速快,破甲高,造價低廉,幾乎不需要訓練。

    尤其是不需要訓練這一點,對以農民組成的純步兵軍隊,只要以極低的成本、極短的時間就可以給軍隊很強的戰鬥力。畢竟和麵對面搏殺相比,遠端殺敵給人的心理壓力更低,尤其是以兵役強行徵發來、訓練水平低下卻數量眾多的平民。

    可以說弩,是非常適合中國古代兵役制度的武器,而對於以募兵制為主的國家則相對雞肋。

    一個農民,用幾塊木頭一根繩子,就能輕鬆殺死訓練多年的騎士和重步兵。這才是弩的可怕之處。

    也是秦軍在高強度長時間的戰爭中,面臨兵員訓練不及時,財源緊張的問題,將弩抬高到主戰裝備的原因。

    然而當屬性相同甚至射程更近的早期火槍誕生後,弩就迅速消失了。(早期火繩槍,比如明清軍隊裝備的鳥槍,射程只有可憐的50米)。而弓還存在了一二百年,直到更先進的燧發槍裝備部隊。由此就可見這三種遠端兵器的特點。(比如明代軍隊就拋棄了弩,而大量使用火器和弓。)

    不過由於馬其頓方陣遠端火力比較少(雖然有投石兵和弓箭手,但是不成建制。)秦弩依舊可以對馬其頓方陣造成比較大的損傷。

    不過,馬其頓方陣也有他的優勢——夥伴騎兵。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近戰騎兵,沒有之一,連強大的波斯等中亞遊牧民族的騎兵都被其斬落馬下。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都是亞歷山大死後十幾年的事了。

    馬其頓方陣,一向都是以方陣為砧板,騎兵為重錘,騎兵才是擔負主要攻擊任務的部分,並且由亞歷山大親自指揮。

    至於部分網友說的,什麼攻擊側翼,弓箭放風箏,戰車衝擊,騎兵側擊什麼的。不客氣的說,大流士三世都試過了,然並卵。

    要說弓箭和騎兵,波斯人一生只學三件事——騎馬,射箭,講真話。波斯人大量使用反曲複合弓,再加上境內大量遊牧民族,從來都不缺少優秀的弓箭手。比如最著名的敘利亞弓箭手。

    波斯的步兵方陣是以不死軍重步兵和大量弓箭手組成的,其中弓箭手的數量遠遠超過重步兵,重步兵只負責前三排的防禦,弓箭手拋射才是輸出主力。(弩的力學特點決定了它雖然平射威力射程超過弓箭,卻無法“大角度”拋射。)然而依舊沒給亞歷山大產生多大影響。

    大流士三世也算是一代明君,兩次大決戰把能想到的招數全在亞歷山大身上試了一個遍,結果依然落敗。

    所以關鍵還要看將領怎麼隨機應變。亞歷山大的軍事才能和白起等人應當在伯仲之間。

    噴亞歷山大之前最好先翻翻相關史料。不要像我以前碰到的某位網友,數起自己家的史料如數家珍(還都是歷史課本上的),一問世界歷史一竅不通。

    亞歷山大的史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隨軍書記官的記載,以及亞歷山大的部下愛將,後來分別成為埃及法老和塞琉古帝國締造者的塞琉古一世和托勒密(建造亞歷山大港的那位,他的兒子建造了亞歷山大圖書館,埃及豔后的祖先)的回憶。

    拜託有比較才有差別,老看著自己家的東西可不是怎麼看怎麼好麼?(乾隆就是這麼認為的)

  • 10 # lyyc

    當然是秦軍箭陣獲勝啦,為什麼會問這種問題?

    戰略上雖然亞歷山大征服了整個地中海沿岸,但其體制還是奴隸主邦聯制,制度過於鬆散,難以舉全國之力彙集一點,這也是為什麼亞歷山大東征打到印度就舉步維艱了(內部的邦國不支援他的東征)。而在亞歷山大過世之後偌大個帝國瞬間瓦解,再次分裂成各個小國。

    反觀秦國,透過商鞅變法廢除奴隸制度,大秦帝國已經凝聚成一臺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有序的戰爭機器,可以舉一國之力同六國角力並一統天下靠的就是這套制度。而更加可怕的是由這套制度催生的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和製造生產能力。

    秦皇陵兵馬俑震撼世界的不是其藝術價值,而是隱藏在兵馬俑身後的社會生產能力。秦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武器製造制度化、規範化、並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國家,從發掘出來的秦弩機及其箭頭就能看出,弓弩製造分工明確,規範化。有人制造弩機、有人制造弩箭箭頭,有人制造箭桿等等,並都有製造者的標誌或署名以便日後追責,所有三稜箭頭誤差以微米記!就是這樣的產能及戰場動員能力支撐了秦軍箭陣可以源源不絕的射之又射而好不陽痿

    從戰術上看,馬其頓方陣攻守有序,對敵人的攻擊性以及其抗衝擊性非常強,非常適合戰場上正面硬鋼。但其有三大致命缺陷,1是速度,2是單兵體力,3是易受戰場地理環境影響。

    因為保證馬其頓方陣具有超強戰力的根本因素就是其嚴密有序的陣型,所以與其作戰的核心就是想方設法使其陣型潰散就行了。

    先說速度:行軍過快自然陣型就會渙散,所以方陣只能按照軍鼓或士兵的戰吼節奏一步步的緩慢向前突進,這就使其喪失了追擊敵軍的能力。

    然後說單兵體力:充沛的體能也是保持陣型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方陣士兵體能不均,體能差計程車兵跟不上行軍節奏,方陣自然也會散亂。再加上士兵的單兵負重,歐洲學者統計過,馬其頓方陣士兵的單兵負重要超過30公斤甚至更多(長矛+銅盾+防具),戰時士兵以這樣負重保持隊形向前突進,超過15分鐘就會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體力不支就意味著難以保持陣型。

    最後就是地理環境,方陣適合平原作戰,但沼澤、溪流、農田、山坡、叢林等等地形都會直接導致陣型潰散。羅馬人對付馬其頓方陣的辦法就是透過有序的後撤牽引,將方陣引到崎嶇不平的丘陵地形,待方陣潰散時聚而殲之。

    除上述幾點外,秦還有一個獨有的優勢,就是軍事哲學。也就是與秦比,亞歷山大少了個“孫子”✌

    因為歷經春秋、戰國數百年的大規模戰亂時期,秦的軍事思想已經相當成熟,在秦之前的孫子兵法早就指出總結出:“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孫子兵法的這段總結就是在強調:針對不同敵人的薄弱緩解制定作戰方法,要懂得欺騙敵人做到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方能取勝。

    要用到馬其頓方陣上就是可以針對其突進速度慢、鞭長莫及(透過復原的秦弩可以確定秦弩是當時射程最遠的單兵遠端武器)的特點發揮秦弩遠端優勢。

    針對方陣單兵負重過高的特點可以像羅馬人那樣有序的後撤拉扯豪其體力。

    針對方陣對地理環境適應能力差的特點,可以制定誘敵深入,將方陣引誘至不利地形與之作戰。總之就是一句話:避其鋒芒,以己之長攻其之短。

    與秦箭陣相比,馬其頓方陣最大的弱勢就是負重高速度慢。導致戰役的主動權在負重輕便,機動性強的秦軍箭陣手裡。是戰是撤由秦軍箭陣決定。

  • 11 # 沉思的托克維爾

    題主明顯是對秦朝和馬其頓的軍事體系都不瞭解,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秦軍箭陣,這完全是復活的軍團和英雄這些不嚴謹影視作品的意淫,根據兵馬俑的挖掘狀況來看,秦軍的主力一直是重步兵,而不是什麼弩兵弓兵。

    挖出來的兵馬俑大陣,除了前三排是弩手,後面全是持近戰兵器的重步兵,這證明秦軍的弩兵佔比很少,更多是起騷擾作用,主力一直是重步兵。

    一、秦軍遠端力量佔比很少,秦弩更多是騷擾,主力是近戰的重步兵

    兵馬俑復原圖中除了前三排是弩兵,後面全是手持矛戈的重步兵,弩的特點是準確度高、威力強,但是射速極慢,越是精確威力大的弩,射速越慢,平均一分鐘才能發一次箭,這樣低的頻率,又只有區區三排,怎麼可能起到箭雨的效果?

    而至於秦弩的威力,也是差強人意,根據兵馬俑考古隊成員劉佔山提供的資料,按照物理學計算,秦弩至多有效射程不會超過50米,這意味著秦軍不可能在遠距離就有效打擊敵人,而且射過一輪敵人就接近了,秦弩起到的,實在是次要作用。

    秦軍真正的主力,是在弩兵後面的重步兵,這些人數量佔比極為龐大,在弩兵射完箭後對敵人發起猛烈衝鋒,他們才是秦軍真正的主力。

    所謂的虎狼之師,以及秦軍割下首級當戰利品的描述都是這些人所為,實際上稍微用常理推斷一下就能明白重步兵是秦軍主力,如果秦軍主要用遠端殺傷敵人,那麼根本無法確認敵人是誰殺得,又談何提首級來領賞?

    (秦軍復原圖,重步兵才是主力)

    二、馬其頓軍隊不只有馬其頓方陣,還有夥伴騎兵和輕步兵,是一個多兵種複合體系

    還有所謂的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時期的馬其頓軍隊是典型的複合型軍隊,怎麼會只有單一的馬其頓方陣?

    亞歷山大有名的錘砧戰術,即步兵為盾,騎兵為矛,夥伴騎兵利用方陣拖住敵人的機會從側後突擊敵人的薄弱點,是擊破敵人,扭轉戰局的主力,這麼重要的夥伴騎兵,愣是被大部分中國所謂的鍵盤軍事家忽略,如此說秦軍完虐馬其頓,怎麼可能客觀。

    (馬其頓至關重要的夥伴騎兵被無數人忽略)

    此外,馬其頓也有一些如投石兵標槍兵弓箭手這樣的遠端力量,和秦軍的弩比起來各有千秋,不存在什麼優劣。

    而騎兵,馬其頓則優於秦軍,秦軍的騎兵不僅數量極少,而且使用弩這種低效的馬上武器,不具備大規模衝鋒的能力,光論騎兵,秦軍恐怕很難比過馬其頓。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體系當時無人能敵,之後由於繼任者沒有條件組建夥伴騎兵,片面追求步兵方陣,才被羅馬人更為靈活的步兵體系擊敗,而就算如此,在皮德納戰役中,羅馬的正面也是被馬其頓打崩的。

    總之,個人認為同等數量馬其頓的勝率肯定比秦軍要高,但是戰爭從來不是人數同等,堂堂正正的對決,如果馬其頓入侵到秦朝,恐怕會快會因為後勤困難、水土不服以及秦軍源源不斷的消耗擊敗,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 12 # 光芒萬丈34957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封建國家,廢除了奴隸制,廢除子世襲制,實行軍功制,以殺敵人數論功行賞。

    馬其頓還是奴隸制,實行世襲制,將領都是王親貴族,怎麼能和秦國將領比拼,白起號稱“人屠”,一生征戰,殲敵近兩百萬,不是虛的都是砍下的人頭。

    亞歷山大只有三十萬部隊,面對百萬虎狼之師的秦軍,還不夠秦軍分,秦軍實行連坐法,一人退殺伍長,一伍退殺百夫長,一百夫退殺將軍,而且不止殺逃兵,連後方家族都殺,因為秦軍將同鄉同村同門都放在一起,出了逃兵,全部受株連。

    馬其頓是由貴族奴隸組成,面對不怕死的秦軍,難逃一死。

    秦國實行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武器,弓箭都有工匠編號,出了問題殺工匠,所以秦軍才有用不完的各種弓,射不完的各種箭,所到之處,箭如雨飛,沒完沒了。

    馬其頓沒有標準化,流水化生產武器的理念,只能靠長槍,重灌騎兵,面對秦軍沒完沒了的各種箭雨,不死也半條命,何況秦軍還有三十萬鐵騎兩冀包抄,中間還有戰車壓陣,馬其頓怎麼打的過秦軍。

    正因為秦軍不怕死,武器又先進,騎兵又多,才統一了六國。

  • 13 # 獨獨客

    首先,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雖然一個是攻擊武器,一個是防禦工事,箭是冷兵器,而馬奇諾防線是吸取一戰失敗的教訓,受一戰前陣地戰的影響,才修建的防禦公事,人類戰爭史上,隨著武器的發展,戰術戰法都在變,坦克徹底改變了陣地戰,所以馬奇諾防線徹底被廢,你的觀點有點像關公大戰秦瓊的意思,你覺得箭能射穿水泥牆嗎?

  • 14 # 馬耳他聖殿騎士團

    這種把遊戲裡的東西移植到現實中的人就是吃飽飯沒事做的蠢才。。中華大地從春秋開始已經沒有單兵種戰爭了。步兵,戰車,弓箭,騎兵。單兵種戰爭請你們回到家開啟電腦去意淫吧。

  • 15 # 逆風飛揚22319333

    古時羅馬軍隊投擲長矛是常用的攻擊手段,必然進行針對性訓練,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至於兩者相遇誰更強,鬼才知道

  • 16 # 苦與樂216964062

    無論什麼外國軍隊,遇到當時秦始皇的秦軍都只能是完敗,即使馬其頓有多麼精銳裝備再好,畢竟手持盾牌是擋不住箭弩的

  • 17 # 狂言無忌心自清

    馬其頓方陣真遇到秦軍箭陣,它會改名字的,會有一個流傳千古的名字“送死方陣”。這就是排著密集的隊伍讓機關槍突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釜山行》中孔劉的角色沒死,第二部的故事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