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為先生

    人首先是愛幻想,其次就會拖延重,最後才變得不自律。

    首先是愛幻想

    愛幻想這件事本身,我覺得其實挺好的。

    我也非常愛幻想,總在每晚睡前盯著窗簾,想著十年後我會在哪個城市的郊外騎著腳踏車拍越野vlog,抑或是會在院子裡種哪十種不同樣的綠植,在天台放一個畫架和一臺天文望遠鏡……

    (我知道是幻想,別吐槽別吐槽)

    但你們發現了嘛~我也愛幻想,但我的幻想是非常具象,有畫面感和細節的幻想。

    而且在我的幻想中,很少有“世俗”的東西摻雜進去,比如我從來不會幻想我要賺到一百萬,或者在多少歲結婚過上什麼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或許你會覺得,有為,那這不都是幻想嘛?幻想什麼還不都一樣耽誤現實生活?

    但後來我發現,並不是這樣的,幻想什麼其實也很重要。

    虛偽的「社會藍本」

    人們常常以為自己是慾望的主人,以為幻想是從自己本身發出的。但事實上,這個社會中存在一種“傳說中的美好生活的藍本”,我們的慾望早已被它規訓。

    舉個栗子哦,社會會給你灌輸一些大眾的慾望,有時是東西:房子,車子,Gucci Gucci Prada 。有時是生活方式:結婚、生子、消費……

    所以大家都會幻想,啊我以後會住多大的房子,會買多貴的車子,每年要去幾個國家旅行,要暴富!……

    但發現了嗎,你的慾望是被「社會藍本」規訓過的,你正在按照社會給你灌輸的“你該有的東西”去幻想,而不是發自內心的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社會藍本」有時候是很坑的。

    比如啊,我有一次和我的讀者聊天,她跟我說最近經常和男朋友吵架,感覺彼此三觀不合,但還是不願意離開他,今年也準備結婚了。

    我說,三觀不合的人過一輩子是很難受的啊,你真不再考慮考慮?

    她說,但是自己已經奔三了,再不結婚就來不及了。再不滿也沒什麼可挑的了。

    她覺得,結婚就是這個社會對於“好生活”的標準之一。嗯,雖然她不結婚可能會更開心,但她卻又渴望留在這段關係裡,因為她不願意失去參與這種“好生活的幻想”的權利!

    嘿,但聽我說,不是這樣的啊。

    我們是聽說美好生活好像必須具備一些東西,然後因此不敢放棄自己不想要的、也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

    但那僅僅是“聽說”而已。你以為生活除此以外別無可能,所以不小心就略過了其他的一些可能真實地讓你幸福的可能性。

    嗯,可能其實你並不想暴富,而只是想每年出國旅行一次?可能你也覺得買房並不重要,每年換一個城市租房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也挺享受的?

    比如我也從來不會把結婚提上日程,而只想早點實現貓狗雙全,養一隻犬一隻貓,為了它倆賺狗糧錢對我來說就很幸福了。

    我清楚的知道我的幻想就是我真實想過的生活。所以它會成為我的動力,而不是產生拖延症的阻力。

    為什麼大部分人的“幻想”會被規訓?因為眼界還是太窄,深度思考能力還是不強。所以除了接受社會灌輸,再也沒有其他想法。

    給你分享一個開闊眼界的王道路徑吧:聽名人的演講,直觀感受大佬們的頂級思維。這是高速提升自己見識最快,最便宜的途徑,千萬別在年輕時放棄這種好事。

    如果你暫時看不進去書,一定要試試聽演講,真的,不然真的沒什麼能讓你學習進去的了……

    所以啊,許多人的幻想之所以會成為一種削弱行動力的累贅,是因為幻想的東西一開始就不太對,那可能並不是你真正追求的,只是社會藍本讓你去追求的。

    你一定要發自內心的去想清楚兩點:

    1、幻想之前,先拋開「社會藍本」的那些世俗慾望,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為了過上自己所幻想的那個真正想要的生活,你現在最需要去做的是什麼?

    其次會拖延重

    那麼在幻想姿勢不太對的情況下,拖延症就雖遲但到了。

    拖延症看似是一種表面的毛病,但其實,它也有可能是潛意識對你的一種勸誡和提醒:你看啊,我都拖延了,你好好反省反省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如果你的潛意識裡其實並不那麼care你所追求的東西,那肯定會拖延啊,為什麼要為了一個並不是真正想要的東西去奮鬥啊?

    比爾蓋茨13歲開始學程式設計,不是為了成為世界首富,而是發現了自己在IT業的天賦,想大展拳腳。

    馬雲建立阿里巴巴,在很多次演講裡他說這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大眾,沒想到會賺這麼多錢,畢竟他自己都說過一句特欠揍的話“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建立了阿里巴巴。”

    賺錢只是追尋夢想的附屬品和驗證過程,如果你直接奔著賺錢去努力,那一是容易迷茫,賺錢的路子那麼多自己該選哪個?二是沒什麼主見,容易被營銷號畫著“xx天賺回學費”的大餅割韭菜。

    此時的拖延與其說是困擾,它更像是一種自救:

    醒醒啊,這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快去找到立刻能讓自己動力滿滿的目標去努力啊。

    比如我以前也學著同學去清晨背單詞,但我發現我無比拖延,死活起不來床。後來我換成清晨去跑步以後就輕鬆多了,因為下個月有一場馬拉松想去跑,獎牌巨好看還能順便旅行,哈哈。

    你要相信我啊,絕大多數的困擾、焦慮和壓力,根源都不在外界,而在於自己的內心。

    想根治拖延症,也要先心態,後方法。

    心態的內省

    即使拖延已經是個爛大街的問題,但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拖延的本質是:

    我們的大腦中,對於情緒反應的部分過於敏感,而對於情緒調控的部分功能又太弱。

    可能看著有點懵,給你舉個栗子哦:

    有一天,你接到了一個並不想做的任務,於是你在腦子裡反覆糾結:這事為什麼會安排給我啊?我一定要把它完成嗎?就這也要我去做嗎?就這?就這?

    這就是情緒反應過於敏感,對於那些困難的、煩瑣的、令人不快的任務,你會下意識產生厭煩情緒。而且由於敏感,它會被放大。

    與此同時,由於情緒調控的功能又太弱,這就導致你不太懂怎麼調控和抑制這種情緒,你就會一直煩,逃避一時爽,一直逃避一直爽。

    你看,你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拿去處理這件事帶給你的情緒了……反而沒什麼空閒的精力留給去執行了。

    這一整個過程表現在外,就是拖延。

    所以一定要內省啊,要審視自己的內心,直面自己的情緒,跟自己對話:

    我現在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

    我是因為什麼才產生了這些情緒?

    這些情緒對我有用嗎?是不是隻會拖後腿?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讓這種情緒消失?(就是馬上去做呀!)

    最後才不自律

    我說過好多次了誒,(超大聲)自律是個反人性的事!

    在如何逼自己更自律這方面,我是真誠建議你放棄的。

    再複習一遍吧——你所羨慕的自律,本質上只是別人習慣成自然後,呈現出來的模樣。

    就拿「早起」這件最愛被立 flag 事來說,先來說說一般人眼中,“自律”的人是什麼樣的:

    臥槽,他冬天都能每天六點起床!他是怎麼忍得住那麼困和那麼冷的?

    再來說說被認為“自律”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今天又是六點自然醒啦!起床穿衣服可以下樓吃熱乎早餐了。

    發現了嗎,自律的人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自律”的。

    早起和健身,是別人習慣早晨閱讀,肉體鍛鍊所呈現的結果而已。不去養成習慣形成自然,而直接去模仿行為,就像是先繫鞋帶才穿鞋。(擠死你丫的)

    比如我曾經的室友,覺得早起特別好,於是就養成了早起——玩手機的習慣。

    這??自律??似乎沒毛病,但又好像有哪裡不對??

    要搞明白,自己自律到底是為了什麼,而且這件事一定要是對你有意義的,符合你“真切的幻想”的。

    許多人之所以不自律,一是因為沒找到自己想要的,二是把自律這件事看得太難,太折磨人。

    但“自律”從來不是一種約束,一種束縛,反而應該是對你自由的展現,是你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想法,而自然去選擇的一種行為和結果。

    我很喜歡KEEP的那個slogan——「自律給我自由」,真正的自律是讓人爽到的,而不是會讓人難受的。

    瞭解了自律,我再跟你分享兩個方法:

    1、微習慣(Micro habit)

    如果你想培養一個習慣,那就試著從一個極其微小的行為開始,這就是微習慣。

    這個行為有多微小呢?僅僅是每天做 5 個俯臥撐,比昨天提前 5 分鐘起床這麼簡單。非常微小,小到不可能失敗。

    也正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時間和生活的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幫你一直堅持做下去。

    做幾乎沒有門檻的微小動作,就會帶來每天的一點正反饋,不會讓你產生對“自律”的牴觸情緒,從而持續的行動,進步,成功。

    在痛苦到來之前,我們已經完成;而完成本身,就是獎勵。

    利用微習慣做事,你會收穫巨大的驚喜。在完成你的微目標之後,你很可能會繼續完成“額外環節”。(斯蒂芬·蓋斯——《微習慣》)

    2. 例行開關(Switch)

    人做什麼都需要有點儀式感。情人節給女朋友送一束花,週五晚上看一部好電影,讀書時泡一杯黑咖啡,這都是儀式感。

    發現了嗎,儀式感往往出現在某個特定時期或特定場景下。

    *像我在寫作的時候就一定要喝奶茶,不然寫著感覺沒味兒(閉嘴,你就是想喝奶茶)

    這樣的好處是,為大腦建立了一種場景感條件反射,告訴大腦:“我要進入某個狀態了,你麻利的準備好”。

    之後當你置身於這個場景時,就相當於打開了這個條件反射的開關,能高度專注。

    最近大家都在家學習吧?那就專門劃出一個區域,比如客廳的某一個角落,當然專門的一個房間更好,在那裡佈置好專屬於學習的桌子、椅子、書本,甚至一切其他你所需要的學習用具。

    這樣佈置的目的是:當你看到那個區域的一草一木,你唯一想起的就只有“學習”這個念頭。

    *其實還有很多,但寫到這裡真的有點累啦,我把最重要的部分已經說明白了,其他的方法我在往期回答裡都有寫~

    那麼,方法差不多就說到這啦~

    來,我們再把上面的三大模組再串一串,你就能更明白了:

    人首先是幻想對了,其次為了實現這個理想的圖景會不再拖延,最後再不知不覺變得自律。

    那麼最後,總結一下:

    1、愛幻想沒什麼不好,但許多人的幻想是被「社會藍本」規訓過的,不真切的幻想。你要發自內心的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2、拖延的本質是在情緒的處理上耗費了太多精力,以至於沒動力去做。在心態上先「自省」,再用方法去行動。

    3、自律從來不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真正自由的展現。當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律會自然而然的發生。

    最後希望你可以成為那個想象中更好的自己,並且,記得一定要去好好想象。我和你共勉~

    看完的小聲bb:

  • 2 # 蘭心菇涼candy

    這些問題的本質是拖延症。做事拖拖拉拉,管不住自己,想自律沒動力,無所事事的幻想,高估自己的個人能力等等這些都是輕度拖延症的表現。

    關於拖延症的形成的具體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也有調查顯示約有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時有拖延,而50%的認為自己一直拖延。

    拖延症的歷史也是很久遠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數百年前古人便已經被拖延症所困擾。

    那該如何解決拖延症呢?

    要解決拖延症一定要認識到長期拖延會使人焦慮,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下等等,嚴重的還會形成心理問題,擺脫它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這需要有著很強的自制力。

    解決拖延症的第一步,就是我們要清除內心的雜念。

    如在工作時,不妨試著先靜下來,拿出一張紙,寫出與工作無關的所有事情,完成手頭上的事情後,再按照紙上寫的事情分輕重緩急地依次去完成。這個方法很適合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的和有糾結症的人。

    第二,透過積極情緒

    可以透過一些積極的方法來改變自己的不正確的認知。

    比如給自己適當的積極的心理暗示,放大優點,做一些自己喜歡擅長的事,與人互動交流,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一些成功體驗等。

    同時適當的休息,適當的放鬆和休閒娛樂來轉換心情 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用“花錢”來幫助改善拖延

    現在有很多打卡APP,我們可以利用起來,最好是去嘗試收費型的,比如花費99塊錢去購買讀書打卡,還有透過持續打卡來獲得一些小額的收益也是可以的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剛添輔食的寶寶選嬰幼兒米粉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