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蘑菇宿舍

    有一顆善良的心。

    懂得為別人著想,

    人與人就能融洽相處。

    一個人只考慮到自己,

    那是很自私的表現,

    朋友也會越來越少。

    理解是一種寬容,

    也是一種胸懷。

    但是,過於心軟的人,

    容易受到委屈和傷害,

    也會因為縱容他人而分不清對錯。

    明明自己可以活得很開心,

    卻過得太累。

    主要源於你,太過於敏感,

    又太過於心軟!

    事事為別人著想,

    縱容別人的壞脾氣,

    無條件接受別人的強求,

    即使有一天你撐不住了,

    累了,也沒有人會心疼你,同情你。

    因為在他們眼裡,

    這都是你願意做的。

    他們習慣了你的付出,

    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又有誰真正顧慮你的感受?

    做事時只為別人著想,

    卻往往是苦了自己,

    別人快樂了,

    你真的也快樂了嗎,

    你有好好愛自己嗎?

    不能一再委曲求全,

    這樣會變得軟弱;

    把自己的底線往後拉,

    這樣會經常吃虧;

    也失去了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

    我們需要在“尊重自己”與“在意別人”之間,

    尋求平衡。

    這樣才能感覺到舒適自在。

  • 2 # 骨子就是硬

    什麼都有個度,過於為別人著想太累了,而且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在為了適應生存而改變。大家都能活的好好的,你不是聖母,你不是他們的mum,不用太過於為別人著想。照顧好自己身邊的親人,愛人就夠了。

  • 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稱讚一個人不自私,能為他人著想,甚至捨己為人,這確實都是值得推崇的美德。

    但有一句話說得好:過猶不及。如果在做事情時,適度為別人著想,不自私自利,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那是好事,但是如果過度為別人著想,那就成了討好。

    有一天,我有一個諮詢師朋友跟我說:“你知道愛自己有多難麼?”接著她給我說了一件讓她體驗特別深刻的事:她的老師打電話給她推薦了一個培訓,她在大興,而那個培訓班在昌平,而且那個培訓的老師她也聞所未聞。並且老師還在電話裡說,看你的需求啊,如果你不需要,就不要勉強自己!結果老師的話音剛落,她就馬上痛快地回答:我參加!

    在結束通話電話時她很懊惱,為什麼要答應的那麼痛快呢?她內心很糾結地去參加了培訓,其實去了也可以不交錢,但是她鬼使神差般地交錢了。交完錢後又後悔萬分!後來再聽老師講課,她發現這個老師是她根本不喜歡的那一種:自大、狹隘,對別的流派的學術還很排斥。這讓她很不爽。每天從大興到昌平,路上的3個小時和課上的8個小時,她無比痛苦!

    她對我說,後來意識到,完全不為自己著想,而一味地為別人著想,甚至根本無法拒絕,其實就成了一種自覺不自覺的討好!這種討好是以委屈自己為代價的、違心的,當然也是很痛苦的!

    當我們在一個團隊中時,我們不能光為自己著想,為別人著想,兼顧大家的感受和利益,這的確很好,但是如果是私事,只要不損害他人的利益,我們還是首先要聽從自己的內心,如果這件事是自己喜歡的、能從中受益的,當然可以去做,如果自己內心是不喜歡的、不想做的,而只為別人著想,那隻會讓自己痛苦!

    做自己、愛自己和為別人著想並不衝突,當你把自己照顧好了,才能真正照顧到別人。而如果總是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別人也並不會真正感到舒服。一味地討好他人,委屈自己,總有一天會讓自己枯竭,也必然會傷害到關係。

    愛自己和為別人著想,需要智慧地平衡,真正愛自己的人,才能做到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他人!

  • 4 # 瀚思心理

    助人為樂,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是現在備受推崇的優良品質,但是經常會發生像題主描述的這種情況:在工作中,我們助人為樂,可是在我們開始的那一刻就意味著,這項工作以後就會被預設為我需要做的事情了,變成了自己工作範圍內的事情了,而在生活中,朋友讓我們幫忙帶個早餐,一次兩次之後,有一天,忘記帶了,還會被朋友埋怨,為什麼不給他帶早餐,因為沒有帶早餐他都沒得吃了···

    助人助久了就會忘記自己是在助人,而被幫助的人也會忘記,是在被助······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界限感不強。

    在我們身邊存在很多界限感不強的情況:親子之間界限感不強,所以儘管子女成年了,結婚了,還要干涉孩子的家庭;朋友之間界限感不強,所以會經常麻煩別人做這兒做那兒,一旦不幫忙,就會被認為不是朋友;同事之間界限感不強,所以就會認為別人幫助自己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自己看來,這只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但是如果別人不幫自己,就是不厚道······

    界限感不強,所以別人會提要求,同樣的,界限感不強,所以自己不好意思拒絕,可以想象的是在這些情況下,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那麼要改變這種情況,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我們永遠無法要求別人去發現不妥,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只有自己先做出改變才能有所改善。

    要學會拒絕,對於自己不喜歡的,額外的工作,要勇於拒絕,不必要去考慮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幫忙是情分,不幫忙也是有可能的。

    祝好~

    文:高晶

    主編:劉瀅

  • 5 # 鵜鶘心理

    以我當下的認知層面而言,我覺得有一個人做事情都在為別人著想,這很好啊。首先,能有一份為別人著想的心思,這是值得稱讚的;其次,一般做出來的事情能夠兼顧到多方利益,也是一種多贏局面;再者,若是形成一種良性迴圈,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也屬功德圓滿了。

    在我心理諮詢界裡有一個同行,她就是屬於這種型別,她身上幾乎自帶利他主義的“光環”,她處處都給予別人照顧和關愛。她的同事生日,她會以老闆的名義,給同事準備一份其當下確實有需求的禮物;她的老闆生日,她會召集同事悄悄為老闆準備一場小型的生日派對,並備好生日賀卡和蛋糕;而她自己生日,老闆首先會特地發她一份紅包,她也會請同事們吃午飯慶祝。以她在職場上如此的待人處事,她幾乎是左右逢源、如魚得水般的順暢。而在她的家庭中,她也是一位極具人氣的“中國好婆婆”,她首先相信自己兒子的氣量和包容度,她待自己的媳婦也是三份敬意加七份關愛,在兒子和媳婦發生矛盾時,只要在她得知的第一時間,一定是向著媳婦這一邊;在媳婦和孫女發生口角時,她也是站在媳婦這一邊,幫著媳婦做好孫女的規矩;而且每年在她兒子和媳婦的結婚紀念日、情人節或者某些特殊的日子,她都會主動承載起帶顧孫女的責任,讓他們夫妻倆去過二人世界……

    我們一直讚歎這位同行,是真的把心理學讀到家了!要說,她有沒有吃過虧?那當然有。她還常笑談:好心沒有好報的事情,自古有之,難道壞心就會處處有好報呢?現實生活中,人心還是善者居多,即使遇人不淑,那其身邊人的善意也會大大溫暖著我……你們會戀上這份暖意的,真的。

  • 6 # 夯七婚戀指導

    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種困惑,因為在我們的學校教育裡面經常會提到無私是一種美德,孔融讓梨,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類例子,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過程當中過於強調了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而缺少了對其行為背後內在心理的分析,所以很多人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模仿的結果就是自己受到傷害,喪失對社會的信心。這也跟我們教育當中缺少對適當自私的宣傳和鼓勵,而這些則都是在步入社會之後有所感悟之後才能總結的智慧,而有的時候則錯過了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

    讓我們來看看題主或者說是我們很多人存在的一些誤區,做事情為他人著想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就好比孔融讓梨,但孔融讓梨最主要的核心是凡事應該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而為他人著想則應該秉持著對對方的關心,就好比我們對父母,對愛人,如果我們不想關心我們想關心的人,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去做呢?試問一下自己內心的動機是什麼。

    其次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為他人著想沒問題,但不需要事事都為他人著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把精力都用來關注別人身上,自然沒有精力來關心自己,自己得不到自己的關心那麼長久以來必然會心情鬱悶,唉聲嘆氣,那又有什麼精力來去關心別人呢?關心別人要適度,關心自己才是應該是基本應該持之以恆需要做的事情。

    最後我們經常會做一些別人強加給我們的事情,試問一下自己為什麼不會說不?說不對自己意味著什麼?有的時候我們把“我不要”跟“我不好”兩個東西給搞混了,自己不去做也不能代表著自己不好,不去做是本分,去做了是情誼。

  • 7 # 山人的生活感悟

    做事情都為別人著想好嗎?

    我認為一個所謂的只為別人著想而不為自己著想的人,是很討人嫌的;當然,一個只為自己著想而不為別人著想的人更加討厭。一個人只有做到既為自己著想,也為他人著想,“半邊腦袋想自己,半邊腦袋想別人”,才能夠把事情做圓滿。

    有一句安全諺語叫:“我不傷害別人,也不讓別人傷害我”。一個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如果傷害到自己,這樣的好事也可以說是壞事,最終他會因為傷痕累累遍體鱗傷的自己,有意無意地去傷害到別人(尤其是與自己最親近的人),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好心辦了壞事”,得不償失。

    如果用毀滅自我的方式去成全別人,不管這種毀滅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不值得提倡!所以任何為他人著想做好事,最高的境界就是人我兩利,其次是利我而不害他或者利他而不害我。只要有一方受到傷害,都是下下策了。

    說說夫妻之間的事吧。如果一個妻子在家庭生活中什麼都聽丈夫的、一切都為丈夫著想,有時候明知道對方做得不對,也要委曲求全,以致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最終會被對方嫌棄而以離婚收場。這就是最現實的所謂只為別人著想的愚蠢行為,這樣的行為對雙方都是一種傷害。

    我的觀點是,幫助只有給予需要幫助的人,關心只有關心那些需要關心的人,為別人著想的前提是別人需要你為他著想,否則對別人都是一種傷害。這樣的人在傷害別人的時候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呢!心裡還叨唸著這些人怎麼不懂得感恩呢?於是,他這種圖回報的心態同時也傷害到了自己。

  • 8 # 一心一意柑桔vJ

    深有體會,因為我就是這種人。就算說話都會有沒有說錯話得罪別人了。不忍心拒絕別人的要求所以有時違心去做。明知道這樣自己會生活得很累但又沒有辦法改變,因為性格本就這樣。好處就是別人會覺得你人好.懂事.也不排除有人找你便宜讓你吃虧!後來不管了人生在世隨心吧。活出自己就好!好不好自己認為就行了!

  • 9 # 無心4687511

    樓主:首先我非常肯定你的觀點,做事為別人著想是非常正確的觀念,這也是一種高尚的思想觀念--利他心。

    為別人著想分兩方面,一是工作,二是生活。

    你提的問題是在工作中,那麼首先你應該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之餘去幫助別人是沒錯的,還有你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不要去期待回報,也不要去管別人怎麼想,做你想做的就好。但有一點提示,人的思想觀念是不同的,他有自私的心理看待你的時候也是抱著自私的角度看的。對於這種情況有兩種方法,一,你可以繼續幫助他們,盡力做到最好,時間是最好的監察官,久了他們自然能看到,感受到你的真誠本性而認可你。二,你要掌握尺度,對不自私沒有陰暗心理的人繼續幫助,對那種自私且心理陰暗的人儘量遠離,以免影響自己的情緒和這種正確的人生觀。因為你在提出這種疑惑的時候表明你內心還沒有達到一種平和、穩定的心態。

    生活中亦是相同,我建議吧,在你還沒有穩定的心態前先採用第二種,當你的心態不受任何人和事物的影響後,就達到了第一種境界,有了真正的---利他心。

  • 10 # 倪振源

    一個人首先需要為自己著想,才能真正為別人著想。

    自我犧牲式的著想,過程不會開心,別人並不會領情,反而讓自己感到委屈。

    真正的為別人著想,也許並不需要回報,只是為了別人好,所以可以有一個很好的心態。

    所以要看看,為別人著想的背後,是什麼?

    希望獲得認可,或者討好別人,或者希望交換什麼?

    這樣的著想,不是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官婉兒中後期該這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