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焦天明1

    在於絕代的智慧和宰相的胸懷。未出茅廬則運籌帷幄,指點三足鼎立之志。大義凌然敢出使東吳,一顯舌戰群儒之才。借東風,戰赤壁。讓曹操丟兵舍將。斬馬謖,擒孟獲。顯智者兼併剛柔。雖病發中原而大業未果。但鞠躬盡瘁而千古留名。不愧中華之絕響,真乃華夏之英雄。流芳千古,後世景仰!

  • 2 # 山野50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聰明善辨曾經氣死周瑜、罵死王朗、一個塑像能使司馬懿聞風喪膽等等,都很讓人欽佩。身為蜀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諸葛亮的作風卻讓很多人景仰。他積極為蜀國招賢納士。比如把赫赫有名的軍事天才龐統推薦給劉備做軍師,不怕強了他的飯碗。後來又把他的一生所學全部傳給姜維。

    諸葛亮把周瑜氣死後蜀吳兩家成了敵國。東吳人對諸葛亮是恨之入骨。可是諸葛亮為了滅曹,爭取孫兩家繼續聯軍,決定去東吳弔孝,劉備一直勸說不讓去,生怕東吳殺了諸葛亮。諸葛亮不顧個人安危力排眾議只帶趙雲自己去東吳。其實東吳也是藏龍臥虎之地,他這種不怕死的精神有幾人能做到。

    當諸葛亮算出劉備取川能損失一個大將時,他立刻勸說劉備暫時放棄取川計劃,等過一段時間再取,而龐統卻誤以為諸葛亮是根他強功呢。結果龐統死在了落鳳坡。這說明諸葛亮在同僚之間不看笑話。

    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不但不推卸責任反而還勇於擔當責任並給自己降三級處分。可謂以身作則。

    失街亭後深感自己用人不當,所以在以後處理軍務,凡是二十軍棍以上的案例都要親自處理,經常忙到深夜,可謂敬業。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臨終前上書給後主:自己家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15傾。死後財產經審查核實後的確如此。還有史料記載,諸葛亮的小妾竟然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可謂是兩袖清風。諸葛亮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清正廉明,工作敬業招賢納士的作風受到了很多人推崇。

  • 3 # 雞同鵝講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他一生致力於振興炎漢,輔佐劉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終撒手人寰,未能完成自己的夢想,也永遠再不能到達他日夜思戀的那座古城長安。留下了“龍欲翔天興炎漢,奈何身已付東風”的悲情故事。

    孔明的一生,沒能完成得鹿中原的夢想,也未能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為何歷朝歷代都推崇諸葛孔明呢?

    1.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

    孔明是蜀漢的庭。在人品上,諸葛亮是無可挑剔的,為國家遮風避雨,手握蜀漢大權輔政多年,功高震主,名傳華夏。在如此多的功名榮譽之下,卻只看到孔明身後薄產這是他的廉。死後多年蜀民仍懷念他,如此優秀人品是很少有的。昏君無可強臣輔,諸葛亮輔佐劉禪時,他本可遵從劉備遺囑,取而代之。但是他卻沒有這麼做,而是忠心耿耿的為蜀漢“鞍前馬後”的盡心盡責的服務,穿過風和雨的跟隨,自古天下能臣多如珍珠撒,名臣明君,自古同流,名臣昏君,實乃罕見。忠,這是他靈魂上的烙印。孔明鞠躬盡瘁,中國向來講究“四維八德”,其中“禮、義、廉、恥”組成“四維”;而八德系“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孔明無愧。

    2.光耀後世,名滿各界

    諸葛亮名滿寰宇,一直被社會各界所推崇。他的一生可謂是一個悲劇,但悲劇的人生,卻一路充滿光輝。於國而言,出於統治以及中央集權的目的,統治者們大力推崇孔明,就士人而言,孔明有著高尚的貴族情操,他是國家的棟樑,後世仿效之輩,魏晉之士人熱衷追捧孔明,正是受其為臣三觀的巨大影響。古代民眾,最大的追求不在夢想,而在他們的生計。孔明任期中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佈公。善待百姓,如同父兄。百姓愛之,也敬之。年青的學者喜愛孔明,他有著一個長者的智慧。受明主知遇之恩,舉半尺之筆,盡不世之才。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3.文學影響民間

    《三國演義》的現世,將諸葛孔明以及整個蜀漢政權的名望推向頂峰,兩宋大明,鬍子明清,治世之臣曇花一現,兩宋之時,國家雖得治卻不得強。縷縷受鬍子蠻孫之辱,大明之時,國無長序,閹人亂綱。元清中強漢不復,即便是康乾盛世,百姓也衣不蔽體(不信的網上搜索“康乾盛世的真相”或查閱同時期外國遊華名著)。知世者無存於世,而孔明,正是民間所期待的統治者形象,諸葛之聲名,也便流芳百世。

    4.名臣的頂峰

    在亂世之中,走過一座座荒藤蔓生的街鎮,看遍滿地瘦骨嶙峋的屍骸,夜聽蕭蕭寒風。醫治這亂世的人何處?長年戰亂,上至諸王,下極諸民。都希望戰爭結束,安生立命。孔明早年受劉備知遇,由南陽出仕,整理蜀漢天下,起於東漢,終於蜀漢。進職進責,作為丞相,他修文治,也昭武功。在歷史舞臺上展現了一代名臣的風範,成為了後代文人墨客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典範。憑著自己的才能站在時代頂峰,治世救國,無愧炎漢天下。

    5.不僅僅活於歷史

    孔明不僅僅活在歷史之中,他有許多東西受人們挖掘,並被人們運用於生活之中。如他的管理理念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他的形象在現代生活中對人們的啟迪。孔明如同三國諸將一樣,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永遠在華夏族中流傳。

  • 4 # 滄海一滴

    諸葛亮最令人景仰的是他的人格操守。是他對蜀漢政權的忠誠,對自己政治理念的執著堅守。其次才是他的戰略智慧,政治才能。他的人格操守,忠誠執著,在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中是無與倫比的。1800年來,他是名垂青史,流芳千古,成為道德楷模,智慧與忠誠的化身,受到後世無盡的推崇,禮讚,景仰……不是無緣無故的。現如今有很多對歷史一知半解的人,為了別出心裁標新立異譁眾取寵,在網路上拼命地抹黑、醜化、貶損諸葛亮。同時一個勁兒地抬高、吹捧、粉飾曹操、司馬懿、郭嘉。要真正地認識、瞭解諸葛亮的戰略眼光,政治軍事才能,人格品行,就要認真地閱讀他的《隆中對》,《出師表》,《誡子書》,《臨終遺表》。你就能充分地領略欣賞到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聰明才智,他的正直無私,他的清正廉潔,他的忠誠執著,他的理想與壯志。同為權傾天下的權臣,他跟曹操、司馬懿之流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他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謀一己私利。他沒有個人政治野心,不玩弄權術。為理想奉獻,為國事操勞。希望國家統一,天下太平。為此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5 # 金山萬丈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三國演義》對諸葛亮(181-234)神化的太多了,陳壽(233-297)的《三國志》說:

    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袁子曰:或問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諸葛亮,因以為佐相,而群臣悅服,劉備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華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而華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華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又問諸葛亮始出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應之,若亮速進,則三郡非中國之有也,而亮徐行不進;既而官兵上隴,三郡復,亮無尺寸之功,失此機,何也?袁子曰:蜀兵輕銳,良將少,亮始出,未知中國強弱,是以疑而嘗之;且大會者不求近功,所以不進也。曰:何以知其疑也?袁子曰:初出遲重,屯營重衤復,後轉降未進兵欲戰,亮勇而能鬥,三郡反而不速應,此其疑徵也。曰:何以知其勇而能鬥也?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亮之行軍,安靜而堅重;安靜則易動,堅重則可以進退。亮法令明,賞罰信,士卒用命,赴險而不顧,此所以能鬥也。曰: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營壘、井■、圊溷、籓籬、障塞皆應繩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勞費而徒為飾好,何也?袁子曰:蜀人輕脫,亮故堅用之。曰:何以知其然也?袁子曰:亮治實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遠,非求近速者也。曰:亮好治官府、次舍、橋樑、道路,此非急務,何也?袁子曰:小國賢才少,故欲其尊嚴也。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夫本立故末治,有餘力而後及小事,此所以勸其功也。曰:子之論諸葛亮,則有證也。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袁子曰:亮,持本者也,其於應變,則非所長也,故不敢用其短。曰:然則吾子美之,何也?袁子曰:此固賢者之遠矣,安可以備體責也。夫能知所

    短而不用,此賢者之大也;知所短則知所長矣。夫前識與言而不中,亮之所不用也,此吾之所謂可也。吳大鴻臚張儼作默記,其述佐篇論亮與司馬宣王書曰:漢朝傾覆,天下崩壞,豪傑之士,競希神器。魏氏跨中土,劉氏據益州,並稱兵海內,為世霸主。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託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漢,或冊名於伊、洛。丕、備既沒,後嗣繼統,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歷前世以觀近事,二相優劣,可得而詳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馬,不亦優乎!或曰,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也,有國者不務保安境內,綏靜百姓,而好開闢土地,征伐天下,未為得計也。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空勞師旅,無歲不徵,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魏司馬懿才用兵眾,未易可輕,量敵而進,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則未見坦然之勳,若無策以裁之,則非明哲之謂,海內歸向之意也,餘竊疑焉,請聞其說。答曰:蓋聞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揖讓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今蜀、魏為敵戰之國,勢不俱王,自操、備時,強弱縣殊,而備猶出兵陽平,禽夏侯淵。羽圍襄陽,將降曹仁,生獲于禁,當時北邊大小憂懼,孟德身出南陽,樂進、徐晃等為救,圍不即解,故蔣子通言彼時有徙許渡河之計,會國家襲取南郡,羽乃解軍。玄德與操,智力多少,士眾眾寡,用兵行軍之道,不可同年而語,猶能暫以取勝,是時又無大吳掎角之勢也。今仲達之才,減於孔明,當時之勢,異於曩日,玄德尚與抗衡,孔明何以不可出軍而圖敵邪?昔樂毅以弱燕之眾,兼從五國之兵,長驅強齊,下七十餘城。今蜀漢之卒,不少燕軍,君臣之接,信於樂毅,加以國家為唇齒之援,東西相應,首尾如蛇,形勢重大,不比於五國之兵也,何憚於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勝,制敵以智,土地廣狹,人馬多少,未可偏恃也。餘觀彼治國之體,當時既肅整,遺教在後,及其辭意懇切,陳進取

    之圖,忠謀謇謇,義形於主,雖古之管、晏,何以加之乎?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蓋神物應機,大器無方,通人靡滯,大德不常。故穀風發而騶虞嘯,雲雷升而潛鱗驤;摯解褐於三聘,尼得招而褰裳,管豹變於受命,貢感激以回莊,異徐生之摘寶,釋臥龍於深藏,偉劉氏之傾蓋,嘉吾子之周行。夫有知己之主,則有竭命之良,固所以三分我漢鼎,跨帶我邊荒,抗衡我北面,馳騁我魏疆者也。英哉吾子,獨含天靈。豈神之祗,豈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異世通夢,恨不同生。推子八陳,不在孫、吳,木牛之奇,則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齊甃,又何秘要!昔在顛、夭,有名無跡,孰若吾儕,良籌妙畫?臧文既沒,以言見稱,又未若子,言行並徵。夷吾反坫,樂毅不終,奚比於爾,明哲守衝。臨終受寄,讓過許由,負扆蒞事,民言不流。刑中於鄭,教美於魯,蜀民知恥,河、渭安堵。匪皋則伊,寧彼管、晏,豈徒聖宣,慷慨屢嘆!昔爾之隱,卜惟此宅,仁智所處,能無規廓。日居月諸,時殞其夕,誰能不歿,貴有遺格。惟子之勳,移風來世,詠歌餘典,懦夫將厲。遐哉邈矣,厥規卓矣,凡若吾子,難可究已。疇昔之乖,萬里殊塗;今我來思,覿爾故墟。漢高歸魂於豐、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兩以彷彿,冀影響之有餘。魂而有靈,豈其識諸!”王隱晉書雲:李興,密之子;一名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年哪一天,你因為哪部動漫而進入追番這個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