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靈雞湯情感學
-
2 # 西蠱童
那麼這樣就涉及到你們家庭裡對他的瞭解程度,你的兒子是有工作能力還是沒有,如果有工作能力那就事不宜遲送他去工作吧,即便是家裡替他找的工作也無妨,畢竟啃老族總比墮落無能的社會垃圾要好,一時也給不了太大壓力。
如果實在沒有能力工作,那至少先給錢他學個技能再把他送出去工作吧。
至於孫兒,不清楚為什麼兒子不讓你們帶,會不會是因為自己深知自己的失敗而怪罪於你們呢?如果是,那麼多種方案取其中,建議放手。如果以上方案都覺得不可取,那麼等你們無力照料兒子了,他別無選擇的時候,總能逼出一條路。
以上為個人淺薄見解,望海涵。
-
3 # 春之情666
謝您閱讀點評
可憐天下父母心,"啃老"實在不應該!
題主說:"兒子40歲了,還沒有固定的收入,還得靠父母資助過日子,還假爭硬氣,不讓父母管教孫兒女,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覺得應當理清緣由,按如下方法解試試,或許會有較好的效果。
1,40歲了,還當"啃老族"成員,實屬不應該,他是好逸惡勞,遊手好閒嗎?如果是,就堅決不資助他,父母沒有義務養懶散的兒子,越是溺愛越會害人害已,迫使他自食其力吧。
2,如果是因為身體原因,他的工作差收入低,或者是暫時失業,還要養子女,經濟困難,不能滿足生活,這樣還情有可原。但也不能無止境的資助,可以採取借款形式,讓他努工作,增加收入,好轉後歸還。
3,兒子拒絕父母管教孫兒女,我總感覺當父母的應當反思,是否存在對孫兒女過度溺愛,造成其貪玩好耍,性格不善,或者學習不認真、不努力,成績很差,還一味遷就。兒子當然會擔憂,擔心兒女學壞,理所當然對此有怨氣、怨言。或者擔心自已的不幸經歷,會在孩子身上重演,這種憂慮是可以理解的,值得好好總結,應當釆取正確的培養教育方法,才有利於下一輩成長。
4,父母有責任義務將孩子養大成人,讓子女受到良好教育,引導其健康發展的義務。子女成年後,兒女理所應當自食其力,承擔哺養教育子女的責任。還應當承擔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啃老是不道德的,應當覺醒糾正。
遇到這類家庭矛盾,父母應當與兒子心平氣靜的勾通交流,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和方法,逐漸扭轉這已經錯位的關係。
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女們應當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肩扛自已對兒女的哺養教育責任,做有志氣有擔當的人。讓年邁父母能夠輕鬆的安享晚年,快樂健康長壽!
-
4 # 富貴險中求947
兒子40了還在啃老,併發話不讓我管他的兒女,我應該怎麼辦?早應該放手了,讓他獨立過吧。
看得出,你很寵愛自己的兒子。他現在40歲了還在啃老,不應該呀。還發話讓你不要管他的兒女,這不更好嗎。
如果你老倆人能自立,那就和你兒子分開過。你兒子都已成家立業了,刻放手了。俗話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
你老倆人年級也大了,也該享享清福了。你給他越多,你兒子越不滿足。你對兒子太好,不是在幫他,而是在害他,你明白嗎?
-
5 # 唐山老張
學會放手,都40了你還摟在家裡他永遠不會獨立,啃老也是你慣出來的,老天餓不死瞎眼的鳥,讓他們自已找食物去吧,就是撿廢品也能添飽肚子,孫輩的事能少管就少管,否則你永遠活在困惑中。
-
6 # 使用者6624991543908
兒子已經廢了,比養頭都不如,千萬不要和兒子住一起了,留一套房子給他,房子不能是他的名字。自己單獨生活吧!
-
7 # 順利33906256
這都是慣的,兒子在年滿十八歲就開始獨立創業了,兒子在生活困難時可以幫助他,這樣兒子會感受到了溫暖,但是首先讓兒子必須獨立闖社會,在社會上得到技能發揮出來特長,如果現在沒有你,兒子照樣活,也許活的更好,這裡毛病在你身上。
-
8 # 快樂庭院
很理解題主的問這個問題時的心情!自己還在養活40歲的兒子,可是兒子只是花著自己的錢,卻不讓自己管教他的兒女,這讓自己心理很難受:只有經濟付出,情感上卻得不到滿足!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題主只是這麼一句話,看客不可能瞭解事情的全部,不過按照常理來說,這樣的家庭糾結,只不過是父母和子女各自在自我保護自己的權力而已,不管自己的權力是不是合適的,都是在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
單單說40歲了還在啃老:
40歲的兒子為什麼還在啃老?
是40歲兒子的全責嗎?難道題主真的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現實中很多父母辛辛苦苦成功地把兒女養成了啃老成員,想著這樣兒女就可以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孝順兒女,殊不知一個成年的人勢必要承擔起他自己的家庭責任,他也要成為爸爸或者媽媽,他要對自己的兒女盡到撫養和教育的責任義務,撫養是偏重於物質的付出,常人的觀念是我出錢了,就一定要有話語權,這樣的觀念不適合於現在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中。
如果有父母,管教兒女就不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的責任:
很多祖孫三代的家庭,老人常常抱怨兒女對孫子女的教育不好,很多強勢的老人還用自己的氣勢迫使兒女或者自己親自上陣對孫子女教育,當然是按照自己的標準,比如:媽媽想讓六七歲的小孩子擦一下桌子,奶奶會擋著;七八歲的小孩子對做菜產生了好奇,奶奶卻不讓進廚房;孩子和媽媽進廚房做個新花樣,奶奶生氣能把炒菜鍋給摔破,這類的事情不是沒有,而是浸入到了很多家庭的點點滴滴中。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年輕夫妻不願意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原因之一。
明智的爺爺奶奶是在兒女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不是代替孩子的爸爸媽媽去管教自己的孫子女。
我是否可以做此想:我在你眼中40歲了孩子還在啃老,你看不上,我自己也看不上自己,可這是你教育的結果,現在我自己的兒子,不想讓他以後如我一樣啃老,不想讓他瞧不上自己,所以我要自己教育,不希望你——我的母親來管教我的兒子!
總而言之,奉勸題主,和兒女保持好一個心理距離,他們已經成年,不需要您老人家再過多費心,您有何苦自找沒趣呢!有能力也樂意,就給予一些他們需要的幫助,不願意沒能力,就照顧好自己多好!要知道距離產生美!親情也需要保持距離的!
-
9 # 泰山凡凡
兒子40歲了還在啃老,錯不在你兒子啊,養不教父之過,是你們沒有教育好,這樣的兒子不懂得感恩,沒有素質,,還不讓你管教孫子孫女。你們的縱容嬌慣,讓你的兒子永遠長不大,趕緊放手吧,讓你的兒子獨立起來,他會想辦法養活他和他的兒女們。
-
10 # 媽媽V幫
40歲了還啃老,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我鄰居的一位大哥,兩口子退休前在一家國企上班,工資一直不高。為了給兒子買婚房、娶媳婦,老兩口自退休以後就一直打工,省吃儉用,再加上自己年近80歲老爸老媽的全部家底,終於看著兒子娶妻生子了。他兒子掙錢不多,但卻有一幫有錢的朋友,不僅經常出去聚餐,而且每次檔次都不低,動輒幾千上萬的。
自己攢錢攢得辛苦,又看到兒子兒媳出手闊綽,大哥有時候也覺得委屈,難免說幾句:
“你們花錢也得計劃一下吧,將來娃上學了,花錢的日子還在後頭呢,你們老是月光,沒個積蓄,到時候可咋辦呀?”
沒想到兒媳婦直接一句:
“那我不管,我這人就一個愛好,就是想吃啥吃啥,要我虧了這張嘴,那活著還有啥意思?”
這位大哥很無奈,想著小輩的事情自己也管不了,隨他們去吧,只是以後自己也要會心疼自己了。沒想到的是,前陣子兒子又找他要錢了,說:
“你孫子過幾年要上學,現在這房子不是學區房,得換!把這房賣了,首付也不夠,還差20萬,你看這房買還是不買?”
大哥和老伴商量來商量去,覺得不買不行啊。沒辦法,新一輪的省吃儉用、四處借錢又開始了。
這陣子因為疫情,菜價也貴了不少,大哥他們就更難了。在我看來,大哥原本可以不用這麼為難的。“啃老”,看起來是兒子不懂事,但實際上,是做父母的慣出來的毛病!就拿這位大哥來說,給兒子買房、娶媳婦,也還說得過去,但他自己手頭並不寬裕,非靠自己的精打細算,去給整天胡吃海喝的兒子“換房子”,這麼苦自己是為什麼呢?如果我是他兒子,我也想花錢如流水,反正錢不夠的時候,我不急,有人急!所以兒子啃了你40年,你也可以反思一下,跟自己的某些做法有沒有關係?
有哪些不是必須付出的,可是你總是拒絕不了?
是兒子逼著你要呢,還是你自己覺得不得不給?
有時候,你越不把自己放在心上,別人也會越輕看你。 至於他不讓你管教他的兒女,好像也有道理吧。兒孫自有兒孫福嘛。趁著你還不是太老,好好愛一回自己吧。 -
11 # 教英文老頑童
哈哈,我給你支招。你和老伴搬出來,孩子沒有責任感就是因為爸媽太呵護,我的兩個孩子曾經也是沒有責任感,經濟不獨立,生活也不獨立,所以我就當機立斷,搬家遠離他們,飢餓是激發人生存的動力,現在孩子們都可以自己掙錢維持生計,你兒子四十歲,也許還能來得及救他,繼續縱容他是長痛,讓他碰壁體會生活的艱難是短痛,逐漸切斷所有的支援(第一個月給1000……第二個月給800,第三個月給500,然後再也不給他錢)只有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才救得了他!!不要心軟!
-
12 # 飛行聲音
你們退休金多錢一個月?要那麼多錢幹嘛?如果你退休高工資那就一起話,老人錢多了也被騙子騙。如果不願意就把錢捐了或者資助其他需要人。或者自己去享受一下。。。反正攢下來遲早還是給兒女花。。。他的孩子你給零花錢就好了,別管了。。。我身邊就有這樣的老人沒事就給寺院僧人捐個幾萬,對自己孩子摳門的很。
-
13 # 諾善說育兒
這說明,你的兒子打心底裡埋怨你唄。
這樣的說法似乎有點悲哀,也似乎對父母顯得不公平;因為父母都樂意於讓兒子啃老到了40歲,兒子難道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嗎?
可事實恰恰證明,你兒子對目前的現狀極其不滿意;而且為了避免他的孩子重走他的老路,他拒絕讓你管教他的孩子。
一、為什麼兒子40歲了還會啃老?
啃老一族,是指已成年、具有社會生存能力的年輕人,還依靠父母或親戚養活自己,在不“斷奶”的狀態下生存。也就是說你兒子明明有手有腳、能跑能跳能工作,但是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還需要自己的父母進行貼補,才能生存下去。
這樣的情況怎麼會產生的?說的直白一點,很大程度上是你們慣出來的。
比如說,你兒子在嬰幼兒期,你喂他吃飯幫他穿衣;這很正常,因為小孩沒有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須依賴成人才能生存下去。但是等他讀幼兒園、甚至讀小學了,你還喂他吃飯替他穿衣,這個就是屬於溺愛。
比如說,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可能父母要陪著孩子一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是孩子入學時間長了,甚至孩子讀初中、高中了,父母還不放手,還是習慣性地陪著孩子做作業的話,孩子就不會擁有學習的主動性。
再比如說,孩子填大學志願時、孩子選擇工作時,父母都以“為孩子好”的理由來替孩子做出選擇的話,孩子就失去了很多自立的機會;成年後,他也就習慣性地依附於父母,習慣性地躲避在父母的羽翼下生存了。
也就是說,他即便對於自己的生存現狀不滿的話,他也不會去主動拼搏進取、去改變現狀;因為他內心深處有個聲音一直在告訴他,沒事的,父母會幫他搞定一切。
二、不讓你管教他的兒女。
應該說,你兒子對於自己的現狀還是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他也知道自己在啃老,而且似乎沒有改變的動力。
但是,他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把造成這一切的因素都推到了你身上;在他看來,正是由於你的溺愛,才造成了他今天的這種局面。所以為了不讓他的孩子變成和他一樣的模樣,他拒絕你參與到孩子的教養中。
姑且不去討論你兒子如果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模式,對他的孩子會產生怎樣的積極的影響;我們先來看這句話,“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也就是說,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必須要在合適的時候抽身離去;很多的事情必須要孩子親身去嘗試去體驗,他才會真正的獨立起來。
畢竟,蝴蝶只有經過艱難的破繭過程,它才會擁有飛翔的能力;小鷹只有被鷹媽媽推下懸崖,它才能擁有翱翔藍天的資本。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學會放手才是對孩子最真的愛。
回覆列表
首先應該斷了給他經濟上的來源,不要不忍心俗話說慈母多敗兒,這話是有道理的,就因為父母從小太溺愛,讓他覺得父母就是他的依靠,所以他才不會自己去靠自己的雙手去養活自己,該殘忍的時候一定要殘忍,必須讓他感受沒有經濟來源的日子,讓他自己碰壁他才能學會成長,畢竟已經是成年人了,不要怕傷害母子感情,必要時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不是不愛他,而是愛他才更應該幫助他成長,讓他自己學會獨立,父母如果有一天走了那他該怎麼辦,所以有些事必須提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