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黔菜美食

    所有的熊孩子,都是源於熊家長。

    在公共場所,有小孩子在到處奔跑,吵鬧,甚至打架,打擾到別人時,去和他們的家長說,反正一句話“小孩子,不懂事”就搪塞掉你了,如果你要進一步計較,接著一句話“你一個大人和小孩子計較什麼”,就被KO了。

    有的小孩,他的熊行為,你越制止他,他會越起勁,類似於就欣賞這種你受不了他但又無可奈何的表情。有的小孩在公共場所大腦,工作人員去約束,制止,反而會和工作人員捉迷藏似的,非常討人厭。

    反觀一些教養好的孩子,在外的時候,很懂事,他們的父母會教育他們,不要打擾別人,不要給別人造成麻煩。

  • 2 # 趣逗媒

    對於別人家的“熊孩子”的確是有點麻煩,我們管不了也不好管,如果去制止他們或者跟他們說理,或許給自己帶來麻煩,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熊孩子都是家長給塑造出來的,只有家長自己知道自覺,知道錯了,知道這樣做不好,會影響到別人,才能去管束他的孩子。

    目前我能做的是:我不能讓我的孩子有“熊行為”。特別是在外面,對別人造成影響,我一定會制止!在家裡有這種行為,我會制止並聽他說,為什麼會這樣做?以解決他的問題所在!

    每件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當他有不滿的時候,就會發洩出來,而我們家長聆聽他的心聲,跟他說道理,叫他正確的方法,解決了問題,“熊孩子”也就聽話了!

  • 3 # 又耳朵在這裡

    有時候逛街會碰到“熊孩子”,當然,我家裡也有“熊孩子”。“熊孩子”看到什麼吃的啊、玩具可能都會給家長要求“我要……”,家長沒有滿足到他,就會哭鬧,發脾氣,有些甚至直接倒地,連滾帶爬地在地上發飆,很多家長對這種也是無語無力。其實在平時和孩子相處時候就要和他“立規矩”,給他說做錯事的時候是要懲罰的,比如育兒方法中的“坐小凳子(毯子)”,讓他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要給大人認錯,小孩認錯的時候大人一定要抱抱他,讓他感受到他沒有“被遺棄”的感覺。有些小孩平時哭鬧不止的問題比較多的,家長可以尋求育兒專家的幫助。

  • 4 # 新路育兒心路

    有時候看到“熊孩子”的“熊行為”也很煩,但是如果放低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想象成他們的年齡並融入他們,可能心理感覺會不一樣。記得女兒小時候人來瘋,我就當著客人的面誇獎“她特別安靜,做事情特別專注,搗亂是她特別的見面禮節,您別介意,一會兒她就會看書畫畫”,果然,在這樣的暗示下,她瞬間消失,差不多20分鐘就會拿出她的作品,在這樣的鼓勵下她的畫越發有生命…… 所以面對“熊孩子”的“熊行為”儘量不要以責罵的方式,而是充滿愛的暗示和引導比較好。

  • 5 # 菌菇世家

    相當不少的罪犯者,都是從小到大缺乏教養,從小熊起,長大之後不可收拾,只能住小黑屋,吃牢飯,戴枷鎖,甚至挨吃花生米槍斃~~~

    例如我堂弟,從小就是被寵溺,小偷小摸,伯父伯母都不管制,結果長大後賭博販毒,被警察逮去吃了好多次牢飯【販毒因未有足夠實據而保釋放出】,老婆被人睡,兒子被人打,自己匿跡躲藏。。。。。。

    敬告天下的父母們,你們現在不管制熊孩子的壞習慣,這些熊孩子長大後,就能熊給你們看~~~寵溺成長的熊孩子,有極大可能變成罪犯者~~~

  • 6 # 清悠親子心理

    身為媽媽,有一個場景也許你曾經熟悉過。

    一歲左右的孩子翻箱倒櫃,將抽屜裡的東西一件一件搬出來,鋪滿一地,然後轉戰下一個抽屜繼續搬,繼續鋪滿地……

    想象一下,被孩子扔了滿地的衣服玩具用品各種東西,媽媽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決定呢?

    第一種,如果是有點潔癖型或者追求完美型的媽媽,或許,她會把家裡的抽屜變成這樣

    第二種,大多數或許會去萬能的淘寶把自家抽屜變成這個樣子

    第三種媽媽,會去研究一下孩子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一歲左右的孩子,處於對空間探索的敏感期,將東西從抽屜拿出來,再放回去,再拿出來,再放回去,如此反覆研究。

    此刻,媽媽知道孩子小腦袋瓜裡在思考什麼嗎?

    物體在不同空間體裡的變化,包括位置、聲音、形狀體積的變化,都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體驗的驚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變化,體驗自己勞作的樂趣(雖然可能在家長看來是增加家務活的搗亂),孩子沉浸在ta的世界裡觀察和思考,總結,繼而獲得自己的經驗和信念。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陪伴、支援和允許,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將得到寶貴的呵護和發展,有助於培養一個自信,勇敢,獨立,安全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父母切勿將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屬品,ta是和我們一樣獨立的,有尊嚴的社會人。

    當為人父母的我們保有這樣的覺察去看待孩子時,會發現很多時候“熊孩子”並不“熊”,ta只是沒有按照大人以為應該的模樣去做事;也會發現,“熊行為”並不“熊”,ta只是真的有自己的考量去做ta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往深了看,孩子是否“熊孩子”“熊行為”,真的取決於我們看待孩子的心態和視覺角度。而另一方面,“熊孩子、熊行為”,又何嘗不是我們大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給孩子們硬貼上去的一個看似合理的“標籤”呢?

    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當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各種“熊”或“好”的行為時,不妨在心裡問自己一句:

    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

  • 7 # 章小魚非魚

    哈哈哈!這個帶引號的“熊孩子”的“熊行為”,我的腦海裡為什麼出現很多很歡樂的畫面呀!放鬆一下,偶爾陪ta一起做個“熊大人”吧,一起“搗亂”一起“鬧騰”……

    看著這張照片,腳下踩著的這些書可是他平常的寶貝啊,那一刻就這麼“放肆”的踩著書寶貝們爬書架,書架瞬間就成為幫助他們往上爬的階梯~瘋玩過後怎麼辦呢?好了,咱們一起來整理吧,踩疼了親一親抱一抱,有沒有破角的地方呀,拿出膠帶一起來修補吧。記住噢,偶爾任性一下可以有,可不要貪戀噢~嘿嘿~

  • 8 # 妮妮1914761

    熊孩子之所以熊,估計是有位熊家長。做為家長,身教言傳很重要。不想自家孩子熊,也讓檢查身。

    在公眾場合如果自家孩子有些"熊行為",那請及時制止並加以引導。如果是別家孩子熊,那請你多點寬容,必要時提醒其家長制止。

  • 9 # 青瓜05

    今天晚上估計我也當了一回熊孩子的家長。去買衣服,兩個小孩在店子裡面亂鑽,搶椅子,各種不安分。週六從早上開始到晚上,基本上就處於各種追著趕著催著吵著的節奏,人很暈。

    最近覺得小孩子小的時候其實沒這麼調皮,特別只有一個娃的時候,會活潑一些,但是屬於可控範圍。但是二寶以後發現情況不對了,一加一絕對是大於二的狀態。大寶完全放飛自我,小寶跟著調皮,說也沒啥用。在家裡面有的時候還可以控制一下,外面就有點亂套,除非一直盯著,但是像買衣服不能盯著的話就麻煩了。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他們的出發點也只是貪玩,還有點喜歡爭東西。這估計是小孩子與生俱來的本性,競爭。自認為沒有灌輸太多這樣的觀點,但是不能避免周圍的人這樣做。

    晚上我也思考了一下,任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一個辦法應該是多跟他們提前溝通,在出門前做好交流。另外一個還有就是多帶他們到可以放飛自我的地方去吧,買衣服這樣的就儘量避免了。

    回覆的一個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能夠多一些體諒,可能某些人眼中的熊孩子也只是太活潑好動而已 背後也許也有跟我一樣無奈的爸媽。

  • 10 # 居心圓123

    您家有熊孩子嗎?諸如這樣的——您注意到孩子的表情了嗎?他在笑,開心極了!這樣的“熊孩子”我家曾經有過,只是沒這樣“熊”,就現在我家白牆上還偶爾有彩色粉筆畫的,我兒已五歲了,還這樣。

    我相信只要是不違揹我們道德底線的,我們都應該接受。

    “歪果人”人家就比我們能“忍”,比我們做的好。這不是說他們比我們在育兒方面有多先進,也不是說他們有多少先進理念,我認為他們只是遵從了人的本能,遵從人的生命,遵從人本身發展規律而已。

    看到孩子這樣,我們必定火冒三丈,其實細細想來我們就是不能容忍孩子違背規則,其實這很多規則是我們成人世界的規則,我們是否能放寬一些,家裡嗎,髒就髒點,亂就亂點,我們家長呢能多幹就多幹,不想幹就少乾點,或者在家裡給他固定個塗鴉的地方(不是有什麼一種塗料塗牆上,孩子寫可擦?)再或者給買塊黑板也行。孩子的天性可千萬不要泯滅。

    有一次,兒子在紙上畫了幅“畫”,那是畫嗎?我根本看不出一點影子,我問兒子畫的那是什麼?兒子給我講,那是海獅,我說那底下那麼多紐紐線是什麼,兒子說那是海獅的語音,他說,他在海里幸福的游來游去。

    你瞧,他的世界充滿了美妙,可在我們的眼裡那純粹是胡寫亂畫。

    現在,我們很多家長的願意在不停地花大價錢開發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潛能,其實在孩子弄髒你的床單,或者畫滿你的牆,或者把家弄得亂七八糟時,你衝他大喊大叫,甚至大打出手時,你就在熄滅他的靈感,毀掉他的想象。

    其實一個規規矩矩的孩子將來肯定沒有“熊孩子”的路寬,因為他習慣了墨守成規。這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歪華人”的孩子跟咱華人不同,在國際諾貝爾獎等高階獎項,我們華人少之又少了,還有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同學中都有哪些人闖出了一片天?我覺得好些都是我們認為的“熊孩子”。

    您曾是熊孩子嗎?您那時是不是特開心!

  • 11 # 遇見靖雯

    面對熊孩子的熊行為可以先理解,首先和孩子的性格,年齡,好奇心,心智不成熟有關係。面對這些行為不應大聲訓斥孩子,也不能打罵孩子,應該分析是不是在這個年齡階段屬於正常行為,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後慢慢加以引導。

    比如我家就有個熊孩子,一歲半的時候,趁沒人注意把放在地上的十幾個雞蛋全捏爛了,開始的時候,覺得這孩子太不聽話了,還一直訓斥他,後來認真想想,我們把易碎的物品放到他可以觸控的地方本身是不對的,不應該直接責罵孩子,而且那個時期,孩子好動,應該注意他的一舉一動。

    還有2歲左右的孩子經常摔東西,看到什麼都要摔,不知道那個時候碎了多少杯子和碗,其實那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個特點,喜歡聽不同的聲音,摔東西就是他們新事物的一個新體驗,所以應該把易碎物品收起來不能讓孩子觸控到,為了滿足此期間的探索慾望,可以買類似的玩具,比如球類等。

    還有,孩子在2~3歲時自主意識不斷加強,經常做自己做不了的事,不讓做還不行,比如吃飯灑的地上身上到處都是,自己盛飯弄得哪都是,那就讓他做好了,這不現在都做得很好了。

    在熊孩子有了熊行為後,我們應該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慢慢引導,並對不合理的行為加以阻止,比如愛打人的孩子,如果孩子哭鬧,要學會冷處理。

    育兒之路很漫長,應該多點耐心,給孩子多點時間,讓他慢慢探索這個世界,陪孩子一起成長。

  • 12 # 如果記得18

    孩子就是在探索,他沒有經歷過的東西,不知道什麼對錯,雖然大人很生氣,但他也會覺得,大人是在無理取鬧,所以當孩子犯錯,或者做的不對時,家長要多給寶寶鼓勵➕引導就可以。所以孩子沒有好壞之分……

  • 13 # 帆飛楊

    熊孩子的熊行為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呢?難道僅僅是孩子表現的像個孩子,而非成人?

    去年看了一篇文章,講國外的父母在帶著鬧騰的熊孩子坐飛機,為鄰座被打擾的乘客準備了美味的糖果和道歉信。當時國內一片叫好聲,但是另一位雙胞胎寶貝的母親卻表示,自己不會孩子表現的像個孩子而為別人準備糖果。

    所以我想熊孩子這件事真要從兩方面看。如果孩子特別淘氣,這也是孩子的天性,把爸媽出門就多準備點玩具和零食,儘量不讓孩子打擾到別人。有時候孩子在困了餓了時候都特別鬧人,就儘量安排好時間別這段期間出去,其實對孩子不管不顧的父母真是很少數的,所以對有些孩子的熊,我持寬容態度。

    還有一種熊我就很難忍受了。曾經在遊樂場帶孩子玩的時候,就有兩個大點的孩子,總是攻擊兒子。後來他們突然笑眯眯過來要和他一起玩。我一直跟著,發現把兩歲多的兒子騙到一邊準備用非常大的塑膠塊砸他,結果被我擋住了。當我去找他們家長的時候,發現他們在不允許飲食的場所,大吃德克士,滿嘴髒話。當我說了孩子的行為之後,他們完全不在意,反而覺得大驚小怪。所以我就放棄了爭論。這樣的熊,如果不及時制止,才會真出大問題。

  • 14 # 反思之美

    “熊孩子”的“熊行為”大多是源於背後有個“熊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沒有給與孩子足夠的、明確的行為規範的教育,更沒有持續的、恰當的行為示範。曾經見到孩子在公交車上大聲喧譁,坐在旁邊的家長非但沒有提醒阻止,還不斷地鼓勵孩子更大聲,完全沒有意識到周圍的人已經忍受很久了。

    但“熊行為”不一定必然是“熊孩子”所為。一個平時相當乖巧的孩子,某次面對一盤新鮮水果,卻挨個咬了一口,讓在場的人都為之驚訝不已。但聰明的媽媽並沒有急著責備,而是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才知道孩子是想自己嚐嚐到底哪個最甜,送給來家裡看望她的奶奶吃。

    所以有時孩子們美好的品質也有可能藏在“熊行為”裡!寶媽寶爸們一定要小心,千萬別誤傷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那麼多人唱衰觀致汽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