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泰安方圓
-
2 # 以夢為馬
第一、諸葛亮是當世大賢,他要出山一定會謹慎選擇主公。大家都知道,但凡是有才華的人,都是有一點兒傲氣,喜歡挑剔的。更何況諸葛亮這等經天緯地之才的大賢。他如果沒有看清主公的面目,是不可能輕易出山的。之所以讓劉備三顧茅廬,也是為了看清劉備是真地愛賢、敬賢,還是徒有虛名。這也是對劉備的考驗。
第二、諸葛亮是為了能夠更好了解劉備的為人。其實,在徐庶臨走之前,他就告訴了諸葛亮,自己把他舉薦給了劉備。而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也應該算到劉備會來請他出山。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劉備來之時,前兩次都是故意躲開的,目的就是為了暗中觀察劉備的為人,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報效,後來發現劉備人品端正,這也才在第三次相見。
第三、前兩次諸葛亮並不是不見劉備,而是在為劉備做準備。大家都知道,在劉備第三次到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一見面諸葛亮就透過《隆中對》給劉備謀劃了三分天下,聯吳抗曹的戰略。並且建議劉備先取荊州,後取西川,然後成就霸業。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劉備來的前兩次都在為劉備做謀劃,因此也才有了第三次相見時精彩的《隆中對》。
-
3 # 愛聽微說
諸葛亮在當時是曠世奇才 ,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對當時漢朝的國運一定也會有所預測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本不願意出山。 但他對當時的時局卻有著敏銳的觀察, 各路英雄輩出 ,也有一定的瞭解 。身逢亂世 ,明哲保身, 實屬不易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幫他 ,可見劉備的誠心 ,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匡扶漢室救民於水火的誠心。如果諸葛亮刻意再三躲藏 ,劉備一定會有 第四次 ,第五次 ......
-
4 # 奇史趣談
很多人都說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到諸葛亮出山,這都是諸葛亮為了考驗劉備的耐心,真相真是這樣麼?如果當年劉備沒有三顧茅廬,來了一次看到諸葛亮不在就走了,那諸葛亮不是永遠都出不了山了?那考不考驗也都失去了意義。其實諸葛亮讓劉備三顧茅廬另有目的,因為當時諸葛亮還有考慮好到底是不是跟隨劉備,畢竟劉備不是曹操、孫權,白手起家風險還是挺高的,但最後諸葛亮還是選對人了。
諸葛亮廟位於諸葛亮逝世之地今寶雞岐山縣五丈原,又因歷代名人雅士題聯贈匾,成為一處文化氣息濃厚的歷史人文景觀。正門楣上書法家舒同書寫的:“五丈原諸葛亮廟”赫然在目,門兩邊是一副對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對諸葛亮的一生作了很好的總結。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出身於琅琊郡的一個官吏之家。在他小的時候,父母親就去世了,他和弟弟跟隨叔父一起生活。但是,到後來,叔父也去世了,他就一個人在今湖北襄陽隱居,並時常拿自己和先前的能人作比較。
但是當時的人都沒有看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他身邊的好朋友徐庶、崔州平等人才知道他的確有真實的才幹。就在公元201年的戰役中,劉備被打敗了,之後,他便率部去荊州投奔劉表。在荊州的時候,為了擴充實力,能夠有朝一日跟曹操抗衡,他積極招納當地的英雄豪傑。
但是,後來有人跟他說:那些所謂的人才其實都是一些見識淺薄的人,不瞭解當時的局勢,對他沒有絲毫的益處,並且,向他舉薦了諸葛亮,後來,好友徐庶也是極力推薦。聽到這麼多人都在誇獎諸葛亮,劉備也想要見一見他。
於是,他想讓諸葛亮前來相見,但是,徐庶卻告訴他,你們可以相見,但是,以諸葛亮的性子,他是不可能放下身段來拜訪的,所以,只能劉備屈尊親自前去。於是,為了請得他們口中所說的賢才,劉備聽從建議前往拜訪。
但是,他們一行人連續去了兩趟都沒有什麼用,甚至,連人影都沒有見著,直到第三次的時候,他才成功求得這位人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顧茅廬”。
從這件事來看,很多人就會感覺很奇怪了,為什麼他們前兩次去拜訪的時候,這位人才都恰好都不在家,而且,到第三次的時候還假裝自己是在睡覺,害得他們等了大半天呢?難道真的如有的人所說,其實,他根本不信任劉備,所以,才多次刁難,想借此機會來考驗他的誠意嗎?
但是,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樣。
其實,在劉備第一次上門求見的時候,他就已經在為劉備和自己以後的計劃做打算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的實力真的是太弱了。軍中的實力不用說跟曹操的鐵騎相比了,就連劉表等人,他都沒有什麼能力來與之抗衡。
他所能夠依靠的只有麾下關張兩名大將和一個皇叔的名號,但是,這個稱號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權,只是一個虛號,如此脆弱的他怎麼可能讓賢士義無反顧地前來投奔他呢?因此,諸葛亮前兩次不見他的原因,就是為了和劉備一起上演這齣好戲。
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劉備對人才很是迫切,而且,對有才能的人以禮相待,甚至,為了尋得賢士不惜多次拋下尊貴的身份親自前來邀請,他所做的這一切功夫都是為了給劉備樹立一個好名聲。只有這樣,各地的豪傑才會有膽量來投奔他,並且,為他出謀劃策。
而且,這麼做的原因除了要幫助劉備提高聲望之外,他也同樣是在為自己做打算。因為,他知道,劉關張三人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甚至,都曾結拜過,而關羽是一個非常自傲的人,張飛又特別魯莽,如果,自己那麼輕易地就答應幫助劉備的話,那麼,這兩個在軍中肯定會不聽指揮,自己以後在軍中還有什麼地位啊。
因此,這樣同時也是為自己立下了威嚴,從而讓他們兩個人不敢輕視自己,這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啊。當然,劉備對這件事情也是知曉的,為了滿足他,因此,多次向別人說自己與諸葛亮的關係就好像魚和水一樣,誰也離不開誰。並且,不顧旁人的極力反對,跟諸葛亮一起聯手,之後,才有了這個讓我們耳熟能響的故事。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確很有才能,在他輔佐劉備的這一段時間中,得到了器重和信任。在赤壁的那場戰役中,他提出聯合東吳一起抗擊曹操,併成功地勸說東吳的領導人共同抗曹。他們運用計謀讓曹操的軍隊損失慘重,再加上,軍隊內部又有很多人染病死亡,在不得已之下,曹操率領軍隊往北方撤離,孫劉聯軍取得了巨大勝利。
當然,諸葛亮為劉備所做的貢獻可不止這一件事,還有之後的益州之戰、漢中之戰,他都在裡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劉備死之前,還將他命名為輔佐大臣,幫助劉禪管理國家大事。這足以見得,他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的確很牢固,竟然,能夠將國家的存亡交到他的手中。
當然,他也是沒有忘記自己肩上的重任,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時時刻刻都在為漢室的江山勞累奔走,甚至,為此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
5 # 布衣學史
東漢末年、亂世之中,有雄心壯志的各路諸侯都積極招攬人才,以圖霸業。而天下紛爭,民間一些有治世能力和政治理想的人才,也都在審時度勢、待價而沽。這應該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劉備先選擇了諸葛亮,但諸葛亮也要考察一下劉備的情況,才能決定是否出山相助。劉備“三顧茅廬”這段時間,諸葛亮應該做了大量的功課。瞭解了劉備大漢皇叔的身份,知道了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研究了關、張、趙等將領的實力等。
中國古代的文人,都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諸葛亮最後還要考查一下劉備的誠意。這決定著他出山後的在劉備集團的地位。最終,諸葛亮認為劉備集團是個“潛力股”,而劉備“三顧”的誠意也打動了他。這樣,諸葛亮決才定出山輔佐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歷史功業。
-
6 # 廣西隔壁老王
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第一種可能,諸葛亮前兩次真得去遊玩去了。
諸葛亮父親諸葛玄,曾經在袁術手下做太守,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官了,當時諸葛亮和弟弟也在做官。後來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便回到了山裡,種起了地。
至於說諸葛亮選擇種地的原因話,有一種可能是逃避政敵;一種可能是給父親守靈,還有一種可能是諸葛亮想自己再回去專心研究學問,充實自己。
四川的山地很崎嶇,諸葛亮要是出去種地,體驗生活的話,很可能一出去就是幾天。因為山地很難走,一天一個來回的話,時間都會浪費在路上了。所以說,劉備來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是很正常的。
《三國志·諸葛亮傳》裡說到了“三顧茅廬”的事情。《三國演義》把“三顧茅廬”寫得非常生動,然而畢竟是小說,可信度存疑。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劉備拜訪了諸葛亮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那麼,為什麼劉備拜訪了諸葛亮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呢?
第二種可能是,諸葛亮很猶豫
畢竟當時的諸葛亮才二十多歲,劉備雖然是天子的皇叔,但是畢竟是勢單力薄,屢戰屢敗。諸葛亮既要考慮自己是否輔佐劉備,同時又要考慮自己是否能成功輔佐劉備。
當時的時代,群雄逐鹿,紛紛擾擾,平安地度過一生已經是一個不容易的事情。諸葛亮父親已經給他積累了足夠的家底。諸葛亮完全可以等天下的局勢比較明朗的時候再出山,那時候既可以獲得功名,同時又能保持自己的安全。
關鍵的是,選擇跟隨誰是一個人生大事,諸葛亮不可能在倉促之間就決定是否跟隨劉備。而如果第一次就見到劉備的話,諸葛亮既不能立刻決定是否跟隨劉備,同時這種憂鬱表現出來,只會惡化諸葛亮在劉備心裡的形象。既然立刻去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那麼諸葛亮索性不見劉備。
第三種可能是,諸葛亮在觀察劉備
劉備當時在天下諸侯裡面已經有了名氣,諸葛亮不可能不聽說過劉備。然而劉備與關羽、張飛三個人桃園結義的事情也會傳遍了天下。而諸葛亮加入了劉備陣營,自己會“排第四”還是“排第二”很重要,既會影響諸葛亮自己的安全,同時如果諸葛亮排名第四的話,那麼諸葛亮將會既沒有軍權也沒有行政的權力。到那個時候,諸葛亮的人生報復就是一個空殼子。
諸葛亮與其是在觀察劉備,不如說他在觀察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當時沒有高鐵交通工具,山路只能步行,劉備要想看一次諸葛亮將會走很遠的山路。
如果劉備能堅持到諸葛亮兩次不在的情況下依然繼續拜訪諸葛亮的話,那就說明了劉備對於諸葛亮這個人才的決心是很大的,同時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位置不會比關羽張飛的地位差。而這就意味著劉備會重用諸葛亮。
因為千里馬遇到伯樂才能發揮日行千里,良才遇到明君才能施展抱負,被請三次足以說明諸葛亮是對劉備的一種考驗或是驗證,因為他知道他所投奔的一個明君一定要是一個虛懷若谷,謙遜自律的人,又是一個能忍辱負重、不驕不躁的人,如此才能擔當大任,才能愛惜人才,聽取諫言!而劉備三請,足以證明他的人品,是值得諸葛亮為他效勞的!
最後一下能夠感動諸葛亮的就是劉備在那下跪。這一點可以看得出來,當時諸葛亮真的是被感動了,諸葛亮也知道他出山的也是一樣的結果,這個也是歷史的必然過程。
-
7 # 一米八的皮卡丘
說實話,諸葛亮這個人很有意思,諸葛亮其實挺愛裝裝深沉,裝裝神秘的,頗有一些我們經常說的“神棍色彩”。
例如說諸葛亮在荊州的時候,和石廣元、徐庶、孟公威等人都是好朋友,大家經常一起聊天。諸葛亮在其中屬於最為優秀的一個人,有一次諸葛亮對另外三個人說:“你們三個人日後肯定都能做到刺史郡守的位置。”
諸葛亮這麼一說,肯定就會引起這幾個人的好奇啊,這幾人就必然要問問為啥為啥。而這個時候,諸葛亮的反應就是笑笑不說話。說實話,諸葛亮這種行為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叫做“賣關子”。面對這種人,你必然要奉承一下他,說他幾句好話,或者是拿出點真金白銀來他才肯跟你說。
考慮到諸葛亮畢竟是個少年人,骨子裡還是有著少年人的好玩的習氣的,諸葛亮做出這種事也就不奇怪了。
後來諸葛亮還幫過劉琦出主意。劉琦非常器重諸葛亮並且信任諸葛亮,因此找諸葛亮幫他出主意。結果諸葛亮經常搪塞他,不幫他出主意。劉琦一怒之下,將諸葛亮引上高樓之上,然後撤去梯子,逼諸葛亮出主意。然後諸葛亮才出了。
二、諸葛亮試探劉備的心理
說實話,人活一輩子,誰不希望碰上一個能夠實現自己價值的主公?這個時候天下形勢已經有些明朗了,曹操攜鯨吞之勢要兼併天下,對於諸葛亮來說,選擇就很重要了。是選擇劉備,孫權,還是曹操?
司馬德操曾經跟劉備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隨後便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這個說來有趣,什麼是時務啊?曹操鯨吞天下,不應該才是時務嗎?為什麼要跟著如同敗家之犬一樣的劉備呢?
因為諸葛亮看好了劉備的堅韌不拔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心態。說實話,當時諸葛亮多閉門拒絕劉備,就差是看看劉備有沒有爭霸天下的雄心。如果沒有的話,可能劉備一次就會走人,不會再去找諸葛亮,如果劉備還有爭取天下的雄心,那麼他就會一次又一次來找諸葛亮。
回覆列表
諸葛亮曠世奇才,堪比管仲樂毅,有鴻鵠之志,當時徐庶之母被曹操作為人質留在曹營,曹操用計騙得徐母筆記寫詐信送于徐庶!徐庶信以為真、上當受騙!臨別,劉備依依不捨,甚是惋惜、痛苦,徐庶不忍,走馬薦諸葛。
諸葛亮為遇明主,審慎出山,必須審時度勢,再三考察劉備誠信;劉備求賢若渴、愛才如命,三顧茅廬終於使得諸葛亮出山,從此劉備如魚得水,最終贏得三分天下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