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說的黑不是白
-
2 # 自主品牌在海外
我在中國客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可以大概說出我的想法。1.國內與國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定製化,俗稱點單。這個對車輛的一致性和穩定性以及售後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80%技術員都去處理訂單了,哪來時間搞研發。2.零部件質量管控。中國產受價格原因,採用的零部件往往追求價格。舉個例子,儀表臺,斯堪尼亞的模具費大約是國內的二倍。高價錢造出來的肯定好。3.國內客車主機廠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可以自己研發變速箱的發動機的,雖然國內配套商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受制於人不如自己來。再看看斯堪尼亞,沃爾沃,賓士,大件都是自己的。發動機,變速箱,車橋。4.在汽車電子方面,中國客車主機廠和零部件廠家完敗,雖然不乏創程,威帝這樣的優秀企業,但是要認識到主要的技術還是在老外手裡。舉個例子,EBS,ESC這些客車上的制動程式只有WABCO有。你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用他的。自動變速箱也是如此。
再看看生產方面,1.中國所謂的電泳標準可以說是非常粗糙的。最好的檢驗方法就是電泳完漏天放著,不出幾天就開始流黃水了。老外的底盤放幾十天也就只有一點點。而且,電泳過後的車架,在進入地盤車間的時候,打螺絲一不小心就給電泳漆破壞了。以後就是生鏽點。2.車間組裝工人素質差別較大,責任心差別較大。3.看一眼歐洲車的底盤,再看一眼中國產的。差距太大了,當然有前面說到的零部件質量問題,更多的是技術員的思考。
再說說市場和理念.中國完全是以市場為導向,你要什麼,我就給什麼。在客運公司老闆眼裡,這只是賺錢工具,能跑,能拉客就行。而國外在兼顧生產工具的同時,還更加考慮到駕駛員的舒適性。畢竟國內人不值錢。中國客車企業在海外互相廝殺,特別是某些廠家,就喜歡打價格戰,搞到最後大家利益都受到傷害。而中國又沒有類似日本那種協會,規定好市場規則。而現在各大廠家又忙著研究政策,如何搞補貼了。2005年的時候,客車技術一直出新技術,估計這種情況很難再出現了。
最後,如果說卡車落後國外15-20年,那麼客車5-10年是有的。有些時候不是華人造不出好東西,而是市場不成熟,導致沒有辦法再短期內跟歐美企業比。
-
3 # 試駕時間
我所知道的比較好的國際品牌是沃爾沃和賓士客車,其它不太清楚,發動機水平也沒有親自驗證,就沒有發言權。
另外,像賓士這種過分的強調舒適性的傢伙,無論是轎車還是客車,座椅極其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不是國內隨便應付所能比的。這一點,絕對是自主品牌需要學習的。
-
4 # 諸鑫
中國客車經過近幾年的迅猛發展,現在到了關鍵時刻。有人不僅對國內市場寄予厚望,對國外市場也寄予厚望。這些願望能否實現?還有很多不定因素,需要業內外人士的客觀分析,也需要客車公司的不懈努力。本文將分析國內外客車的主要差異,為客車使用者提供選擇參考,為中國客車發展提出建議。
些發展很好,有些水土不服,但只引進底盤技術的東風日產柴公司和猛獅汽車有限公司發展都很好。這充分說明了底盤技術在客車上的重要性。
介入中國客車的國家有德國、日本、瑞典、西班牙、南韓、美國,其中德國和日本的公司最多。這幾個國家代表著國際先進水平,但其側重點不同,一般分為歐系、美系、日系技術(南韓屬於日系技術),由於美國的客車市場利潤很低,基本放棄了參與客車的國際競爭,實際上,中國高檔客車之爭就是歐系和日系的技術之爭。
此外,介入中國的客車零部件公司也逐漸多起來,在上海國際客車展上,參展的外資公司多起來了,參觀的外華人也多起來了,中國的客車大舞臺熱鬧起來了。1.3中國客車技術現狀
以亞星為龍頭的年代,代表自力更生的時期;以金龍為龍頭的年代,代表國外技術匯入的時期;以宇通為龍頭的年代,代表國外產品全面進入中國的時期。這一個時期,中國產客車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客車車身技術發展很快,但底盤技術水平與歐、美、日比較,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低檔客車以中國產技術為主,中檔客車採用進口發動機、變速箱等主要總成,高檔客車採用進口組裝底盤,市場對低中高檔車型的需求,實際上是對3種技術狀態的需求。
雖然近年出現了很多進口總成,但價格很高,不適合普通車型採用。雖然有不少的技術引進、合資公司,但對於技術的吸收非常差,
基本沒有吸收到核心技術,還沒有擺脫採購、組裝的模式。反過來,看看南韓汽車行業,他們對日本技術的吸收比中國要快而且好,值得好好分析學習。
2國內外客車的主要差異
從中國的現狀可以看到,中國市場上有純中國產客車、引進技術生產的中國產客車、採用進口總成開發的中國產客車、採用進口底盤開發的中國產客車以及純進口客車,本文以品牌區分國內外客車,在中國生產的國外品牌客車,不算中國產客車,技術引進的車身和底盤不算中國產車身和底盤。一般來講,國內外客車有以下幾項主要差異。2.1品牌影響力的差異
宇通、金龍等客車公司滿足國內中低檔客車需求,藉助客車發展的大好時機,打下了一片天下,其品牌在中國已經具有一定影響力,但仍然不具備高檔客車形象。而歐系、日系的客車品牌在世界上知名度高,所以中國高檔車市場基本由國外品牌瓜分。運輸公司、司機、乘客仍然傾向於購買、駕駛、乘坐具有國際品牌概念的客車。品牌的差異不僅需要實力,也需要時間來縮小。在國外,因區域不同品牌影響力也不同,如東南亞地區日系車的品牌影響力最大,其次是歐洲品牌和南韓品牌,但在香港歐洲品牌影響力最大。其實,某地區品牌影響力與投入該地區的具體車型有很大關係,適銷對路的車型與關注程度直接影響晶牌影響力。
-
5 # 江海潮11
其實最大的差距就是車內裝飾工藝,歐美客車裡面像是五星酒店,中國產車還處在快捷酒店狀態,如果刨去成本預算,中國產客車也能造出七星頂級。整體技術應該還有一代車的差距吧,但也有中國產客車品牌已經躋身頂級客車行列
-
6 # swodniwxp
說產品的差距,我們可以把具有相似的產品擺到一起,然後從產品可靠性、效能等諸多方面作逐一比較,並可知其差距了。
國外頂級品牌也就那幾個,如德國的賽特拉、瑞典斯堪尼亞、德國的MAN等。這幾個公司中,賽特拉專注客車,其它是綜合性公司。從傳統能源車看,這幾家國外頂級客車企業,他們的產品在外觀、效能上明顯優於中國產品;從價格上看,他們的價格是國內品牌價格的三倍;從產品可靠性上比較,他們產品的大修里程可以達到上百萬公里,我們最多五十萬公里,差距較大;放在世界市場競爭中,中國產大客車只能是低端的亞非拉市場,進入歐美市場難度大(進入歐盟市場需認證)。
實際上,國內企業與頂級品牌企業之間差距較大,也就導致了其產品的天生性差距了,這是最為根本的差距。另外,整體的工業體系、發展策略不同也是其產品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
-
7 # YFFS7158455251
我就是經營大巴的,10年間一共買了6臺大巴,4臺鄭州宇通,一臺廈門金旅,一臺蘇州海格。全部都是用的廣西玉柴發動機,重慶綦江變速箱。在國內宇通客車銷量排名第一,價格貴,小毛病多,地盤穩,服務站多配件好買。海格和廈門金旅差不多,價格比宇通便宜,特別是廈門金旅配件最不好買,改款太快,新車沒幾年就有可能買不到配件。其實這些客車廠沒幾樣核心技術是自己的,地盤是和國外廠家合作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是別人的,說白了就是個組裝廠
回覆列表
我認為就當前中國客車行業的發展來看,技術層面上,與國外頂級品牌客車的差距非常小,甚至有所超越,沒有將高新技術大規模整合應用的原因在於成本控制,受制於票價利潤空間以及高鐵航空帶來的上座率下降等諸多問題,過多的技術配置會大幅提高售價,當前國內客車企業之間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在於產品報價,利潤空間整體偏低的情況下提高售價對企業來說得不償失,因此技術層面與國外品牌沒有差距。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中國技術在很多技術指標上是領先的。
差距大的地方在於品牌溢價,國外品牌,尤其是歐美客車,多年的市場深耕積累了一定的忠實客戶,但對於這部分,中國客車業正在花大力氣趕超,宇通,比亞迪就在部分市場獲取了客戶信任,屢次斬獲銷售大單。
在客車銷量上,得益於中國是全球客車第一大市場和近些年中國客車的批次化出口,銷售量力壓國外品牌,宇通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客車銷量第一的廠家。金龍系,比亞迪,中通,歐輝也大規模出口。
總的來說,中國客車行業的發展相對於乘用車發展來說,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需求又能拓展海外的道路,從技術引進到自主研發,實現趕超,中國客車行業的成就有目共睹,希望中國客車企業能夠不斷髮展,進一步推動中國的產品出口和技術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