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兔子愛大米

    閨女在讀幼兒園,幼兒園隔三差五要做個什麼手工作品,雖然不容易,不過也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讓小孩子明白任務的概念

    每次幼兒園佈置手工作業後,小傢伙就會牢牢記在心上。雖然她現在還是會讓我主要幫她做,但起碼她會認真對待,還特別交代要做成什麼樣的。這樣能有一種任務目標的概念,其實也挺好的,總比每天在幼兒園吃了玩,玩了吃要好。

    幼兒和家長齊參與

    雖然說手工主要是家長主要完成,但幼兒園在佈置作業的時候也會和小朋友說要小朋友一起參與。因而在做的時候,我要小米幫忙的時候,雖然有時她不願意,但和她說老師有這樣的要求的時候她還是比較配合的。小朋友雖然只是輔助性做點工作,但起碼是和家長在一起完成一專案標。真正做完成之後,她還是會比較有成就感,會說她參與了哪些工作。比如曾經用一次性筷子做了一個吊飾手工,小寶主要負責吊飾上的飾品畫畫,做完之後她拿到幼兒園,認真和老師說,哪些是爸爸幫她做的,她主要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要那樣做。

    全方位鍛鍊孩子的能力

    確實幼兒園的手工五花八門的,這樣也有好處,可以全方位進行鍛鍊。比如每年中秋的例牌,燈籠。燈籠也很多種做法,每年可以換一種做法。又比如做紙質手工,做一件紙衣服啥的,可以鍛鍊孩子的設計能力和畫畫能力等。每一個手工,只要孩子和家長都認真去參與了,還是會有一定收穫的。

    手工作業對我們這種手殘黨的家長來說,確實每次都如臨大敵,不過既然老師都佈置下來了,也得好好研究去想辦法和孩子一起完成。結果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力,做得認不認真主要是看態度,哈哈。態度一定要端正,才能有收穫,對吧。

  • 2 # 之心手工

    現在的老師總是喜歡讓家長協助孩子做一些手工的作業,內容五花八門,對此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樣很好。如果是幼兒園的孩子,多多學習做手工對孩子各方面的成長都有利。如果是讀書的孩子,那更是應該多做一些手工活動了。現在孩子們學習的壓力大了,家長陪同一起做做手工,對緩解孩子的壓力大有好處,且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好。

    常做手工,對兒童有很多的好處:

    1,手工活動能豐富孩子的童年生活,能鍛鍊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對兒童手上的小肌肉群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能有利於孩子儘早地掌握書寫漢字的技能技巧。它不僅是讓孩子從中學到不少的知識,還能培養兒童的專注能力和創造想象的能力,使兒童在長期以往的製作觀察中,自然養成一種良好的觀察學習習慣。

    2,老師要求家長協助孩子做好一些手工作業,實際上更多的是能讓孩子處在一種和諧快樂的氛圍裡,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維護,並從這樣的手工活動中,給孩子帶來心靈的愉悅,有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發展。

    3,手工製作能培養孩子堅持完成一件事情的毅力,給孩子以成功的快感,並培養孩子手腦並用和學會思考更多的問題,調動和培養孩子對待生活的熱情。

    4,手工製作是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最好的辦法,很多手工作品從內容、佈局、形狀、顏色等的構思和製作過程,都可以促進兒童的思維發展。

    5,手工製作的過程中,孩子都能接觸到很多手工工具的利用,如: 刻刀、剪子、編織、貼上、摺紙等多種形式的操作,都是可以訓練孩子活動十個手指,以鍛鍊指尖上的精細操作,對培養孩子的耐心、細心、集中注意學習都有好處。

    6,透過製作一系列的手工作品,可以培養孩子的多種技能,還有利於孩子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

    手工活動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它不只是可以鍛鍊一個人的動手能力、培養專注力和創造能力等那麼簡單,它所創造出來的好處,遠遠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

    手工給一個人所帶來的有快樂、有成功感、有動力激情,還能培養更強更好的思維能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最本真的是: 手工活動能為孩子的心靈找到一處歸宿,讓孩子的心靈能夠得以沉靜下來。它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為他們的童年增添更多的快樂時光,有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 3 # Margaret113

    這些事兒不是班主任想做的,而是應各口如學生處,團委,安全等等任務不得已而為之的。班主任是十等教師中最老末的一等了!誰的令都得聽,誰交待工作必須給做好,否則扣錢。每天管理班級是最輕巧的活了,讓孩子完成的任務班主任沒有權利指使家長做東做西的。每天要面對各種各口“表叔”要填。要寫各種記錄,各種筆記。家長以為是班主任整事嗎?班主任老師們每天忙的是為他人做"嫁衣"配合學校留痕跡,為積累“某”長 業績服務。班主任不過上指示下派完成任務。非自己主觀意願。而當下不明真“兇”家長卻責怪班主任,實屬罕見。所謂冤有頭債有主。說這話的人該理清脈絡針對不讓你消停的部門和相關人員。不能人無奈的班主任背黑鍋。

  • 4 # 淡月輕風2006

    老師留手工作業是教學要求。

    孩子做手工也有很多益處。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鍛鍊孩子的耐性和專注力,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起到開發孩子的智力。

    至於讓家長協助孩子做手工這件事,孩子太小的時候,自己不能完成,家長指導並幫助孩子完成手工作業,做親子手工,是可以的。像在幼兒園老師協助孩子完成手工作業一樣。

    孩子小的時候,老師要注意不要留複雜的手工作業,儘量留簡單的,主要是孩子做,家長起輔助作用。

    孩子大點了,就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只有自己動手完成,才能起到上邊講的那些作用。同時也要讓孩子樹立自己的作業要自己做的概念。

    至於手工作業,內容五花八門,利於孩子透過做各種不同的手工,讓孩子接觸到不同的內容,對孩子長知識,鍛鍊手腦協調都有好處。

    只是老師掌握著不要留太難的、孩子根本做不上的、只能家長完成的作業。做手工作業成了家長的負擔,就失去了手工作業的意義了。

    同時,老師要重點表揚孩子自己動手做出的手工作品,不要表揚家長做出來的比較精美的作品。

    發幾個我做的可以當孩子手工作業的簡單手工小製作。

  • 5 # 我叫本寶寶

    我覺得讓孩子做手工,增強動手能力挺好,家長從旁協助,也能增加互動,增進感情。但是希望老師能夠教點有創意的手工,像我孩子幼兒園老師教的都什麼呀,什麼塑膠袋把底部剪掉當背心穿都來了,老師你能穿的出去?變廢為寶,簡單新穎的手工影片網上一大堆,為什麼不好好學學?沒漲學費以前,學校做手工還會提供材料,漲完學費後,做手工連一根毛根也買不起了?每天都是各種催著交費,要不是最後一期,就果斷轉學了!你們那裡的幼兒園也會這樣嗎?

  • 6 # Wunei媽媽微課堂

    首先,手工作業的出現初衷絕對是好的。說明現在的教育大環境真正得脫離了“唯分數論”的怪圈。

    手工作業的五花八門,絕不是由某一位專家、某一位老師想出來故意為難學生、家長的。

    作業的形式多樣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傳統的書面作業,還有很多實踐性作業,手工製作即是其中的一種。

    有的手工作業,並不是某一學科的回家作業。學校、班級的氛圍佈置,傳統節日宣傳,德育主題活動等,也會讓學生做手工。

    例如,元宵節做燈籠、科技節做小創作、母親節做賀卡等等。透過做手工,能夠促進孩子更好得理解課程、理解傳統文化等。

    孩子的年齡特點使得一些手工作業只能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雖然佔用了家長的一些休息時間,但能夠避免孩子不當使用剪刀等利器造成的傷害。同時,親子共同努力,還能使得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想到這些,是不是會對“家長協助孩子做手工作業”沒那麼反感,反而有些期待了呢?

    當然,手工作業一旦過度,必然會引起一些學生、家長的反感。

    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一些實在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手工,作為家長還是不要包辦、代替為好。也不必為了非得按時按量完成作業,弄得家裡雞飛狗跳。這樣做就違背手工作業出現的初衷了。

    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讓孩子樂在其中、有所體驗就是收穫了。有困難完不成,完全可以和老師說明情況,相信老師也是能夠理解的。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在做手工中收穫快樂和親密的親子關係。技能、知識的習得,則更是錦上添花了!

    ~~~~~~~~~~~~~~~~~~~~~~

  • 7 # 張大佛爺—手工編繩

    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很合理,做手工可以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想象力。是很不錯的一項幼兒活動。

    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手工。首先,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現在的父母平常工作都比較忙,本身陪孩子的時間就比較少,可以利用做手工的機會,多陪陪孩子,一起交流,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當父母與孩子共同努力做出一件作品時,孩子也會特別高興,會很有成就感的。

    其次,多教孩子做做手工,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在製作過程中,注意力、領悟力、學習力等方面都會有所提高。

    所以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做手工,是大有好處的,剛開始孩子還沒有做手工的經驗時,可以和孩子先從最簡單的開始,慢慢的傳授一些方法和技巧給孩子,讓孩子在製作中獲得樂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下面我分享幾個我自己做的手工作品,都是比較簡單的,很適合幼兒手工。

  • 8 # 般若

    關鍵是最後都是家長完成的,孩子動手的部分很少,因為一個個都做的太好啦,你讓孩子做,最後醜的被退回來機會很大!

    幼兒園第一年,孩子第一次手工太簡單,不好看,直接被老師扔垃圾桶,我們去啦,老師解釋糊弄一下我們。說不是扔進去的,是掉進去啦,早就拿出來啦!第二次可是不敢讓孩子動手啦!

  • 9 # 空城聽暖

    輕輕鬆鬆折一折,折出一個藝術家。

    教學質量在不斷提高,很多人注重幼兒教學,學校也是如此,因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學校會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規劃。摺紙,作為最基本的手工,他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質。摺紙的時候會有很多困難,老師和家長的任務是教會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孩子在摺紙的過程中會逐漸找到自信,摺紙是一個益智的遊戲,可以讓孩子不斷思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手機現在已經普及,小學生都會用手機玩網路遊戲,導致很多學生近視。摺紙卻不同,這是學校佈置的作業,孩子一定會用心去做,注意力轉移到了作業上面,家長在旁邊輔導,可以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拉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短暫,孩子長大以後他們會出去工作,逢年過節才會回家,在孩子小時候多陪陪他們,親情是最重要的。

  • 10 # 愛嘮叨的馬小媽

    馬小媽我覺得,我們作為父母不需要持證上崗,但是需要學習的東西並不少。

    老師交代的協助孩子做手工,認真地看著孩子玩,哪怕是自己並不會做,也至少認真地和孩子互動一下,因為陪伴就是一種愛。

    馬小媽我記得之前看生命時報的一項調查,上面資料顯示:

    中國孩子做手工的機會很少,只有25%的孩子每週至少做一次手工,也就是說,70%以上孩子很少做手工。

    孩子做手工的次數已經很少,而父母陪孩子做手工的機會更少。調查發現,只有21%的人表示“每次都會陪孩子做手工”,而“從來沒有陪過孩子做手工”的人佔了35%。

    其實,在陪孩子做手工時,也能看出家長的型別,主要為以下幾個:

    你看看人家做的多好,你怎麼就不會做呢?

    這種型別的,主要是在手工過程中過多幹擾干預孩子的想法。這樣不僅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讓孩子在生活中不敢於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你這個手工太難了,你呆在一邊,媽媽來做

    幼兒園的手工作業,最有價值的部分恰恰是完成的過程,孩子能夠在動手過程中發現問題,再透過思考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從中學到知識。

    所以說家長們,在手工作業中,也不必大包大攬,畢竟那樣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你做吧,媽媽真的不會

    有的家長在協助孩子做手工過程,雖人在孩子身邊,但是眼睛直盯著手機螢幕,跟孩子的交流就是“嗯、好棒、真不錯、你做吧……”

    孩子這個階段在專注力、動手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自己很難獨立完成一項手工,做手工時非常需要成人的引導。

    父母的參與不但能讓孩子更好地完成手工,更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所以,在陪伴孩子做手工的正確姿勢是,真心投入陪著孩子一起玩的,會跟孩子一起動手製作,會鼓勵孩子“你做的很不錯”。

    會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知道她怎麼做,也會在與孩子協作手工時,提出自己的建議,然後民主地徵求孩子意見:“媽媽想這麼畫,你覺得怎麼樣?”

    最後,馬小媽我覺得,老師佈置家長協助孩子做手工的目的是培養動手能力,重要的是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而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一點,是陪伴孩子要“用心”。

  • 11 # 孩兒初長成

    老師讓家長協助孩子做一些手工的作業,這很好啊!

    現在社會節奏這麼快,家長們都每天忙於自己的工作,早上把孩子送到學校,晚上來接,家長們真的就認為協助孩子完成手工作業只是老師佈置給孩子的任務嗎?

    老師的意思是,家長協助孩子做手工的作業,既可以讓孩子鍛鍊自己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也可以讓家長和孩子有共處的時間,培養家長和孩子的感情。

    有些家長,下班回家後,吃過飯就回自己的房間,自己玩手機,美其名曰,我要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時間,白天上班時間都交給了公司,下班回家才是我自己的時間。

    可是孩子呢?

    他們不需要爸爸媽媽的疼愛,關心,和照顧嗎?

    他們是特別需要的!!

    和孩子共同去完成手工作品,既可以鍛鍊孩子腦力和身體協調,還可以培養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不要再找藉口說沒時間了,工作累,那都是藉口!一些不負責的藉口!

    和孩子一起玩耍不也是一種休息嗎?

  • 12 # 曉笛育兒分享記

    坦白說面對老師一開始佈置的手工,我內心都有一份不樂意的掙扎,因為知道自己的手工作都不好,也沒有新的創意。所以覺得這是一件難搞又麻煩的任務。

    但後來在跟孩子做手工的過程中才懂得,這是可以促進親子關係又可以開發孩子想象力有意義的作業。

    為什麼說老師佈置的“協助孩子做手工的作業”是有意義的呢?

    平常接孩子放學後,都會隨意的讓孩子在家開玩,沒有目的和方向,但如果今天老師給孩子佈置手工了,孩子回到家,她覺得有事可做,會特別積極的,吃完飯等你和她一起做手工。

    我們家長協助孩子做手工作業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1,幫助孩子體驗完成目標的樂趣

    完成這份作業是親子的明確的目標,共同與孩子把目標完成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教育的過程。

    2.建立孩子動手的自豪感

    老師所佈置的手工應該是從孩子的年齡階段相對應的,我們在協助孩子做手工的過程中,儘量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和加上孩子自己的一些想法,有目標的去完成一件事,經過孩子自己動手作完成的作品,孩子會為自己這一行為感到自豪感,從而建立孩子的信心。

    3.促進親子關係

    父母有目的,耐心的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份老師所佈置的手工。這樣的場景,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特別的溫馨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最好的支持者,透過做手工與孩子有更多除了手工之外的交流。

    父母花時間去陪孩子做手工,孩子會主動反饋給我們更多學校有趣和他認為沒有趣的事。讓我們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更加的瞭解,與孩子的親戚關係更加和諧。

    那當還我們協助孩子做手工時,需要注意點什麼呢?

    孩子是特別重視老師所佈置的任務的,所以我們要對孩子的手工有一個重視態度,當我們協助孩子做手工時,需要注意以下3點,才不會打擊到孩子的積極性:

    第一,擺正角色,孩子是做手工的主角,我們是協助做手工的配角

    做手工是一個需要耐心時和時間的事,有時候我們會嫌孩子做的不好看,或做的慢就會直接代替孩子去做。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手工作業的意義沒有益處反成打擊孩子主動性的作業了。

    擺正角色,跟孩子一起規劃,如何把這個手工做好,讓孩子全程參以到這個手工的過程。不要為了求快求好看就剝脫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

    第二,尊重孩子的創意

    在做手工的過程中,在與孩子交流如何做時,孩子的想法是不按正常出牌的,如果我們安我們的想法,可能是不合適的,但是當孩子提出他的意見,我們可以嘗試一下。

    例如,小孩想畫一個彩色的太陽,但我們一定要他畫成黃色的,這樣就很容易與孩子在做手工的過程中產生衝突。做手工作業是一個有意義的,可以讓孩子嘗試不同做法的一個作業,所以不用給孩子畫太多框框,可以尊重他的想法,新增孩子的創意也是對孩子敢想的支援。

    第三步,接受不完美的作品,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主

    在和孩子做手工過程中,不一定要求這個作品很完美,主要是以孩子的興趣為主。手工作品也就是創意作品,所以我們不要要求這個作品是最好看的,最標準的。要以激發孩子動手做興趣為主,並引導孩子大膽想象並動手新增自己的想法在手工裡。

  • 13 # EDU筆記本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悲哀的狀況,本來家長應該自行做到的,但是現在卻需要靠老師、學校來強制執行。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想反問一句:

    各位認為老師佈置親子作業是一種麻煩的家長,如果老師不強制,您一天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認真做一件孩子喜歡的事?一週呢?一個月呢?

    興許家長們都會說:“我忙得很!”,但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扶持、陪伴,家庭教育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而學校教育更多的是教會孩子獲取在社會生存的知識和能力,兩者缺一不可。

    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學業再棒,也始終稱不上為成功:藥家鑫、謝廣宇這些高材生的案件一再警示我們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問:“老虎和獅子誰更厲害?”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