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半杯下肚就上頭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最具有發言權,因為我就是地道的岐山縣人。

    而且我畢業於岐山縣職業高中的兩年制烹飪專業,就是現在的岐山縣職教中心。

    1995年我初中畢業進入職高烹飪專業學習,那時教授我們專業課的是幾位功底紮實的老師傅。

    先來說說岐山臊子肉的來歷和特點。

    岐山臊子面的歷史有兩種版本的典故。

    一說古時候周文王斬蛟龍於渭水,取肉與族人分享,因人數眾多所以寬湯待客,這就是臊子麵湯寬面少的由來。

    另一個故事是有一家的嫂子含辛茹苦扶養小叔子長大,做得一手好面。弟弟感恩嫂嫂,故名嫂子面。流傳很久以後,就成了諧音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有九字真言的特點。

    “薄,筋,光”指麵條爽滑筋道。

    “煎,稀,汪”指湯要滾燙,麵條要撈得少方能吃出湯味。

    汪就是說湯麵上一層臊子肉的豬油和辣子油混合的紅色油脂。

    “酸,辣,香”則指湯的味道,因岐山農村過去有家家自己釀醋的傳統,所以農家醋調製的湯特別酸辣醇香。

    再配上配菜,白的農家老豆腐,綠的土蒜苗,黑的木耳,黃的金針菜,紅的本地細芯紅蘿蔔,金黃色的蛋皮。

    大冬天看到大鍋裡翻滾的紅湯,聞著混合著蒜苗花豬油辣椒的酸辣香氣,實在是令人食指大動。

    所謂十里不同風俗,岐山境內各地區臊子也各有特色,靠北邊岐山縣縣城附近的臊子面是把麵條撈在碗裡,澆上臊子湯上桌。

    而在靠東邊的棗林鎮這裡則是直接一碗碗端湯上桌,麵條煮好了用盆子上席,由食客自己把麵條挑進湯裡。

    初來乍到著一是不會挑面,二是認不出哪碗是沒吃過的湯。其實很簡單,湯麵上飄著蒜苗和蛋皮漂菜的就是新湯。

    無論哪種風格,最基本都是講究湯寬面少,食客動輒吃上十幾二十碗。這無不彰顯岐山人自古好客純樸的民風。

    如果要學習正宗的岐山臊子面做法。我建議一是去烹飪學校或者各類政府開辦的名優小吃培訓機構。

    二是再去農村紅白喜事的流水席和尋常人家戶的廚房參觀學習。

    三是去有名的餐飲老店品嚐借鑑,比如岐山民俗村,百年美陽館,以及蔡家坡的蘇四酒店等。

    最後一點就是在保證臊子面特有風味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和食客的口味做適當的調整。

    這就是所謂“適口者珍”的道理。

  • 2 # 大臉說影視

    2.去寶雞岐山,尋找地道農家樂。家裡的阿姨邊做你可以邊瞭解詢問。或者你說你是美食博主,幫他推廣拍影片,然後問問簡單的製作流程。

    3.去相關的培訓中心。那可能需要交點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科學嗨孩子解釋:狼為什麼喜歡成群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