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套路磚家
-
2 # 客家吳明德
【長時間低血壓】低血壓主要由高階神經中櫃調節血壓功能紊亂失調,以體迴圈動脈病變靜脈瘀滯導致血壓偏低疾病,女多於男多見於體弱與長期疾病臥床老年人。【會怎麼樣】持續低血壓人會產生頭暈眼前發黑,視物模糊感覺自身與外界景物旋轉,站力難穩腳軟,瘀血內阻,清竅受擾頭昏腦脹,多夢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神經衰弱易疲勞,多疑,憂鬱,焦慮。
2,心血管病,低血壓導致心臟血輸出量或迴圈血量減少,由慢性動脈沒有太多血液迴流心臟,病變心肌病短暫缺血,臨床上以持續低血壓會引起心功能衰退繼發氣促,胸悶,心律失常。
3,女性月經不調,月經量少,月經不來或閉經,勞動行路腳軟,血執行內阻,會引起肩痛,腰痛腿痛,子宮瘀血,食慾不振,手足發冷麻木等。
4,引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小動脈和靜脈受累減弱,感覺足部麻木,發涼,疼痛,走路時肢腿痠脹,足底有硬脹感,發生間歇性跛行。
5,動脈閉塞症,肌肉無力感,失養萎縮,面板變薄,蒼白髮亮,汗毛脫落,皮溫降低,趾甲變厚嚴重缺血時被迫處於出現水腫麻木走路笨重等。客家中醫吳氏。
-
3 # 使用者55127447378
比高血壓更危險,血壓低於正常質,一般多見休克,病危,此時表示,全身血流量灌注不足,各組織嚴重缺氧。
故凡有低血壓,按中醫講,氣血兩虛,心陽不振,氣虛下陷等病因有關,切不可大意失荊洲喲!
-
4 # 危城御士
長期低血壓當然會導致許多病狀出現,如心律不齊,手腳無力,頭暈氣短,據我治療一典型患者,他心魄就低至40多/每分鐘,他說一超過50便舒服了,所以心魄、常常會引起頭暈,失眠,周身無力等,大便不通種種問題,甚至“中風”多有可能發生,此病最忌吊鹽水,反覆用鹽來淹!一旦將血管壞死了,怎麼辦?一時覺得靜了一來,不出幾天病情便進一步惡化,引起心腦供血不足,甚至“冠心病!”的患者發作了,更不能亂吃涼瓜果,和幹餅高脂肪,湯水!切忌西洋參,入口即亡,和糯米和糯米制品等等,一旦發現該病,只好找中醫治療,因為該病多有併兼病存在,如婦女居多,病例:姚XX,產後腫脹被醫生作什麼宮孕誤診,連續兩次手術,自離開產院回家後百病纏身,如腰骨疼.胃痛,腸炎、婦件炎、血糖低、小便不利、大便秘結、膽固醇高、失眠多夢、口乾、淋巴結腫大,長期低血壓,子宮瘤、最後因口乾渴,又發現個糖,因低血壓,20多年來,離不開補品利注射,經本人治療首治低血壓,一劑即愈,原來6/90,兩年來一直保持有120以上,跟著治療其他病,如淋巴結,以陽樹湯三劑即愈,腸炎一星期搞好,現在上班工作,空時探我來了,……
-
5 # 科學運動與健康
收縮壓低於90 mmHg,舒張壓低於60 mmHg時,稱為低血壓。低血壓的發病比較隱蔽,發病機制目前還未有明確的結果,但是按照臨床一般有以下幾種:①體質性低血壓:這種低血壓和遺傳、體質相關,家族性低血壓、身體瘦小都有可能導致,輕者沒有明顯症狀,重者可出現乏力、手腳冰涼、頭暈甚至暈厥。②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從臥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血壓突然下降而出現眼前發黑、噁心、心慌、短暫意識喪失等,多與代謝疾病有關,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或見於久病臥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藥物性低血壓:此型常見,多在過量服用服用降壓藥、利尿藥或長期服用抗精神抑鬱藥等。
長期低血壓可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五感消退,記憶減退,頭暈跌撲、昏倒,並易導致老年性痴呆,頭暈、昏厥、跌倒。另外,會有乏力、神疲、手足涼、怕冷、心情憂鬱等症狀,在祖國醫學中證屬“陽虛”範疇。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低血壓也可導致腦梗和心梗,機制可能是血壓低時血液流經緩慢,易凝結成血栓。另外,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者,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導致被迫長期臥床不起。
防治低血壓,如無任何症狀時不需要藥物治療,但要調整生活方式:戒菸限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每日食鹽和脂肪略多於常人。體位性低血壓者可穿彈力襪,體位改變要慢,不要久站,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若有症狀,治療上可以採用溫陽之法,可選用大棗、桂圓等長期單味服用,或可用生脈飲益氣復脈升壓。現代醫藥則透過調節血管擴張功能,增加外周動力、靜脈阻力等增加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減輕低血壓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人對高血壓的危害瞭解地頭頭是道,但對低血壓的認識嚴重不足,還有些人對自身的低血壓沾沾自喜,這些都是要不得的。低血壓說明血管壁的彈性已經出了問題,隨年齡增加會有更大的可能轉為高血壓,故應該引起警惕。
-
6 # 中醫養生鄭芝環
很多人有低血壓或者血壓偏低的現象,女性更為多見,這種情況,在中醫認為多數與“虛”相關。
多數低血壓的人臉色蒼白,脈象低沉無力,中醫認為,尤其與“氣虛,陽虛”關係較為密切。
因為脾胃虧虛,氣血生化不足,或者體內陽氣不足,陽氣氣血鼓動不足,導致血脈不能充盈,因此會出現脈弱無力,身體疲倦,頭暈目眩,抵抗力下降等症狀。
李以松在1984年《福建中醫藥》發表的一個升壓湯,我覺得可供參考。
方藥組成如下:黃芪、黨參各30克,五味子20克,麥冬10克、北柴胡3克。
這個藥方主要有益氣升壓、安神定志、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其中有黃芪黨參,能夠補氣生血,升壓強心;用麥冬、五味子能夠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北柴胡能夠引藥上行,有類似補中益氣丸的意思。
我在臨床上經常使用補中益氣丸、四逆湯、桂枝甘草湯等加減調理,一般用來改善因陽氣虧虛、低血壓的症狀,效果不錯。
我個人認為,治療低血壓,如果體內沒有明顯的陰虛火旺的現象,一般補氣藥的用量要偏大一點,如黃芪普遍使用30克以上;
如果陽虛明顯,多加入桂枝等藥物,能夠鼓舞陽氣;
如果血虛明顯,多加入當歸、熟地等藥物;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的,一定要調養脾胃為先,使氣血化生有源。
症狀明顯,也可找中醫就診;或者日常可常用黃芪、紅參等泡水飲用,對低血壓的改善也有輔助的作用。
以上藥方經驗建議,可供低血壓的人群參考。
-
7 # 萌萌生活筆記
有時候突然站起來會感覺頭暈,眼前黑,平定一會好,有人說自己可能低血糖,有人說血壓低。這倆概念是不同的,低血糖是由於血液裡的葡萄糖含量過低,引起頭暈心慌,低血壓是由於血液對血管的壓力過低造成的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心慌。但是會造成比較相似的症狀,比如剛才提到的頭暈,兩眼發黑,但是兩者很容易鑑別的,可以直接測量一下血壓的高低,必要時可以化驗血糖。
長期低血壓,機體功能下降,主要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誘發或者加重老年性痴呆,頭暈,跌倒,骨折發生機率增大,還會乏力,心情壓抑等等。
-
8 # 健康之初
血壓高了與低了都不好,但大家往往對高血壓的危害比較瞭解,經常會忽視低血壓的危害。
首先,患有低血壓的患者,要提防這些症狀:
1、會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症狀,從而使工作能力下降。
2、心情一般比較低落,沒有什麼激情,心理抑鬱不想和別人說話,比較容易得憂鬱症。
3、低血壓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昏厥的症狀,有時候突然昏厥容易造成骨折等外傷,試想走在人流如織的街頭,忽然在綠燈時暈倒路邊,將有多麼危險。
4、低血壓嚴重者,常常會伴有聽力下降,視力也隨之模糊起來,據研究發現,低血壓也會使患老年痴呆症的機率大大增加。
5、低血壓患者也會出現口齒不清、呼吸困難,嚴重者需要長期臥床,影響正常生活。
其次,長期低血壓的危害:
1、長期低血壓可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視力、聽力的下降,加之記憶也會隨之減退,低血壓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痴呆的機率加大。
2、頭暈、昏厥、跌倒使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另外會導致乏力、精神疲憊,導致無心工作和學習。並且低血壓會使心情壓抑、憂鬱等情況經常發生,誘發抑鬱症。
3、據國外專家研究表明,低血壓可能導致腦梗塞和心臟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者,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導致被迫長期臥床不起,另外長期低血壓也可誘發心肌缺血等。
第三、關於低血壓的提醒:
1、低血壓也有心血管疾病風險。 血壓較低時,人體的血流速度緩慢,甚至暫時停頓,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發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2、低血壓不等於貧血。貧血可能引起眩暈,低血壓也有眩暈症狀,此外,兩者還有面色蒼白、全身乏力、頭昏等相似之處,所以很多人認為低血壓一定就會貧血,但專家表示,兩者從病因、基本病理變化、病情的緩急以及治療上都有根本的不同,不可混為一談。貧血屬於血液系統疾病,貧血病人的血壓可以正常,也可以合併發生低血壓或高血壓狀,它與血壓的改變並無直接聯絡。
3、低血壓者患高血壓更“隱蔽” 。專家說,所謂高血壓病或者低血壓病不僅僅靠簡單的資料判斷,而是要參考個人基礎血壓以及相關體症,一些人平時血壓(即基礎血壓)本來就比較高或者低,當他們血壓發生比較大的波動,即使波動後反而正常,很可能也是隱蔽的患者。所以留意血壓不但要留心數字,最重要還要留心自己的基礎血壓,並注意變化。
低血壓患者要注意調整生活方式:戒菸限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多飲水多喝湯,每日食鹽和脂肪略多於常人。
-
9 # 醫線天
什麼是血壓?
由於血液流經血管時會對血管壁產生一定的壓力,而這個壓力就是血壓,我們平時所說的血壓多指動脈血壓。
正常的血壓是血液迴圈流動的前提,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的重要因素。
當血壓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一定影響。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高血壓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對於低血壓卻不甚瞭解。
那什麼是低血壓呢?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90/60mmHg即為低血壓。
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兩類
生理性低血壓有部分健康人群,其血壓已達到低血壓診斷標準,但無任何不適症狀,經過長時間監測後除血壓偏低外各組織器官均無缺血及缺氧症狀,這就是生理性低血壓。
生理性低血壓並不影響壽命,故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但仍需注意有無組織器官缺血癥狀。
當生理性低血壓者出現血壓升高時,不論是否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都應警惕高血壓的發生。
病理性低血壓是指由於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
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等。
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
低血壓的危害血壓過低會導致各組織器官灌流不足而引起組織缺血及缺氧。
1.如導致心、腦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可造成腦缺血、腦梗、心悸、心肌缺血、心前區疼痛的症狀,甚至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進而危及生命。
2.如導致胃腸道灌注不足,可造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症狀,嚴重的灌注不足可導致胃腸道壞死、功能衰竭的發生。
3.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容易發生暈厥,使得摔傷、骨折等發病率大大增加。
同時,目前有研究表明,如長期處於低血壓狀態,也會大大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的可能。
希望大家提高對低血壓的關注,增加營養,加強鍛鍊。嚴重的低血壓者一定要及時於醫院就診,避免不良後果的出現。
保持健康只是缺一個提醒你的人,為你的健康開啟一線天!
-
10 # 家庭醫生雜誌
低血壓,在女性中較為常見,很多人覺得低血壓不是什麼大問題,比得了高血壓要好,實際上,血壓過低,依然會引起很多問題。
我們通常將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稱為低血壓。如果患者僅僅處於該值的臨界點,屬於目前大多數年輕女性的血壓平均值,臨床意義不大,可能是因為自主神經紊亂引起的。
如果低血壓患者平時身體沒有感到不適,暫時可以不用藥物治療,只要平時多多注意休息,適當運動,就可以了。如果患者經常出現頭暈乏力的現象,多為氣血不足、勞累過度,可能是脾氣虧虛,這樣可以找中醫尋求幫助,因為中醫會辨證治療。
如果僅僅是脾氣虛,可以自己平時煲湯喝,加入山藥、桂圓、枸杞、黨參、茯苓、紅棗等健脾益氣的中藥。
如果長期處於低血壓,且較為嚴重,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低血壓極有可能引起頭暈、乏力、臉色蒼白,影響工作;心情也會低落,容易患上抑鬱症;長期低血壓還會突然昏倒,導致身體出現損傷,甚至出現心肌缺血的現象。
總而言之,低血壓也不是好事,還是需要看醫生治療。[62]
-
11 # 心血管王醫生
我們每天都在說高血壓,高血壓,高血壓確實有危害,但高血壓如果幾天,或者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管高血壓,可能也不會突然出事情,或大多數人短期不會出現嚴重後果。
低血壓標準,目前來說在準確測量血壓的基礎上,如果血壓低於90/60,那麼就需要考慮低血壓,但實際情況下中又分很多情況。
1、藥物性低血壓因為服用降壓藥過量而導致的低血壓,有些朋友看到高血壓急於降壓,常常會導致藥物過量,發生低血壓。或部分老年人忘記吃藥,重複吃藥,導致藥量增加,引起低血壓。或含服過量硝酸甘油,也會導致低血壓。對於高血壓,我們選擇長效降壓藥一定不能著急,因為大部分降壓藥起效都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降壓不宜著急,對於老年人建議擁有一個吃藥提醒器,避免重複吃藥,對於含服硝酸甘油的患者,不要過量。 這種低血壓相對比較好辦,把藥物減量,或停藥後即血壓即可恢復。
2、疾病性低血壓在臨床還有一些情況,比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這時候血壓積極搶救,會危及生命,這種低血壓最危險。 還有一些慢性疾病,比如嚴重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情況下也會發生低血壓,這種低血壓因為是慢性逐漸形成的,相對風險比較低,因沒有升壓的藥物,所以只能綜合治療原發疾病,或中醫藥治療。還有比如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營養不良症等,也會引起低血壓,也需要綜合治療。對於疾病性低血壓,危重的急性的需要搶救,慢性的只能對症及對因治療。
3、基礎血壓偏低有一部分人,天生血壓就接近90/60,這種情況多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偏瘦的婦女和老年人,大部分沒有任何症狀。也無需治療,也沒有危險,因為天生就是這個血壓,儘量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對於改善低血壓,有一定幫助。
4、老年低血壓隨著我們變老,絕大部分人都舒張壓,也就是低壓越來越低,常常低於60,但高壓正常,甚至偏高,這種低血壓是生理變化,我們在控制血壓時要兩者兼顧,大的原則就是更多的參考高壓為主。還有部分老人,突然從坐位或臥位站立起來,眼前發黑、頭暈眼花等等,尤其是那些服用前列腺藥物的老年人,更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對於這種低血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靠自己平時小心點,起身慢一點。
總之,不管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都是有危險,對於低血壓我們先得弄清楚為什麼低血壓,才知道是否危險,才知道如何對待。
-
12 # 李藥師談健康
經常有朋友會問,低血壓和高血壓哪個風險更大?高血壓危險,低血壓是不是就沒事?正常的血壓是保持身體各個器官血液供應的重要保障,血壓偏高或偏低,都會造成身體的健康風險。
高血壓的健康風險談過很多了,高血壓出現之初往往沒有感覺,但由於血管長期承壓,已經過高的血壓影響,腎臟、心血管、腦血管、眼部等都會逐漸受到影響,形成漸進性的健康損害;而低血壓則不同,如果血壓過低,會造成身體各個臟器的供血不足,心臟供血不足,會引起心悸,心率加快,心動過速的風險,腦供血不足,會引起眩暈、摔倒,甚至是休克的症狀;其他器官的血液供應不足,同樣也會影響組織器官的健康,相比於高血壓,低血壓的危害往往來的更迅速,更直接,因此,低血壓的風險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一般醫學上把血壓低於90/60的情況稱為低血壓,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朋友,一直以來血壓就在90/60左右徘徊,而身體也已經適應了這樣的一個血壓相對偏低的狀況,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和健康的危害,這種自身本來就血壓偏低的情況,多出現在身體瘦弱的朋友身上,對於這樣的情況,也完全不必太過擔心,如果想要調整血壓,也不必服用藥物,多注意加強運動鍛鍊,加強營養補充,保證身體的營養均衡和身體健康即可。
比起這種基礎血壓偏低的低血壓,更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出現的低血壓風險。
有些朋友可能會奇怪,我血壓偏高,怎麼還會出現低血壓風險?我們身體的血壓調節機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心臟功能,血壓調節中樞情況,腎臟健康,血壓壓力感受器敏感度等多個方面都息息相關,高血壓患者之所以出現高血壓,往往是這些方面出現了問題,使血壓失去了控制,而血壓失去控制會使血壓升高,而當某些因素導致血壓降低時,身體血壓調節機能的變弱,同樣也難以迅速糾正。因此,相比於沒有高血壓的情況,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更容易出現低血壓,也更要注意低血壓風險。
很多高血壓患者都在服藥控制血壓,合理應用降壓藥,控制血壓平穩就顯得更加重要。有一種低血壓的情況,就是降壓藥物服用不合理有關。降壓藥物服用劑量過大,重複用藥,都可能導致降血壓藥物揮發過大的降壓作用,從而導致低血壓的問題,如果服用降壓藥後,出現頭暈、心悸、視物模糊等症狀時,不妨量一下血壓,看是不是降的過低了,這樣的問題,往往透過糾正用藥,可以迅速緩解。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老年朋友,血管硬化程度比較嚴重,血壓調節能力也相對較弱,會出現夏季血壓比冬季血壓低的情況,如果夏季冬季服用同樣的降壓藥方案,就可能會出現要麼冬季血壓正常,夏季出現低血壓或夏季血壓正常,冬季血壓控制不好的情況,因此我們服用降壓藥,一定不要死板,定期進行血壓監測,有時根據血壓控制不理想,及時就醫調整用藥方案,也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藥物性低血壓以外,對於一些高齡的老年朋友,還需要注意體位性低血壓和餐後低血壓的風險,出現這種情況的高齡老年人,多數是原來有高血壓問題的,但即使原來沒有高血壓問題,也有可能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高齡老年人對於血壓的壓力感應反應變慢,有的還存在血壓自主調節神經障礙方面的問題,因此,在起床過猛,或突然站立時,就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問題;在餐後也很容易因為消化器官血流供應增加,而導致出現餐後低血壓而使得其他器官出現血液供應不足。
這些情況,都與高齡老年人身體比較衰弱,血壓調節能力下降有關。這些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需要有這種問題的朋友,家人要多多提醒,不論是起床還是站立,都要注意緩慢,不要著急,有餐後低血壓情況的,注意少食多餐,控制減少餐飲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餐前可以適量飲水,餐後適度進行低強度運動等,都有助於減少體位性低血壓和餐後低血壓的發生機率和風險控制。
-
13 # 醫療工作者張
什麼是低血壓呢?
低血壓是指體迴圈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12/8 kPa(90/60mmHg)即為低血壓。
長期低血壓會怎麼樣呢?疲乏、無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痠軟無力,經午睡或休息後可好轉,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這種倦怠感與患者實際工作或活動所消耗的體力不相稱,即這種乏力並非都是因過度所致。這種疲乏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過多的肌肉收縮不協調,而不恰當地消耗肌力所致。頭暈:在低血壓病的患者中,頭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訴, 其頭痛往往在緊張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後較為明顯,頭痛性質和程度不一,多表現為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也可呈劇烈的搏動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頭暈輕重不一,輕者兩眼發黑; 重者可以失神,甚至倒地,常在突然改變,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最易發生。此外,靜止而又負擔過重的工作條件下也易發生。心前區隱痛或不適:低血壓病患者心前區隱痛、不適,不僅可在體力勞動或緊張腦力勞動時發作,在安靜時也可發作,尤其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這種情況不僅見於低血壓病並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於血壓過低本身導致冠脈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產生上述症狀。神經功能障礙:可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和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表現為多汗、面板蒼白或輕度發紺,渾身忽冷忽熱,時有蟻爬感,手腳麻木等。內分泌功能減退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一類物質不足,部分低血壓患者降低和衰退。其他:可表現為不振、腹部不適、消化不良,以及血增多、減少、抵抗力降低易弓|起感染等徵象。還會弓|起咳嗽昏迷、排尿昏迷。低血壓患者該注意什麼呢? -
14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大家好,我是王藥師,接下來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相比高血壓而言,低血壓被人們忽視了,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高血壓患病率高,中國高血壓患者大約有2.45億;二是人們對高血壓的危害已經有了深入的認知,對高血壓的治療更加重視。但是,低血壓患病率並不低,而且有些時候,甚至比高血壓的危害還要大。
長期低血壓帶來的危害低血壓會導致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如頭暈頭痛、食慾不振、疲勞乏力、心情壓抑、臉色蒼白、消化不良等等。病情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直立性眩暈、四肢冰冷、心悸、呼吸困難、發音含糊,甚至昏厥。另外,低血壓同樣會導致心、腦、腎等靶向器官的損害,誘發急性心梗、腦梗塞、腎衰竭等嚴重疾病。
可見,低血壓危害也不少,有些危害甚至是致命的,所以當發現低血壓後,不能放任不管,需積極尋找病因,對症治療。
低血壓的病因有哪些?體質性因素。體質性低血壓,又被稱為原發性低血壓,這種低血壓可完全無症狀,或僅有乏力、心悸等。引起體質性低血壓的原因與遺傳有關,並受情緒、環境等因素影響。
體位性因素。體位性低血壓,又被稱為直立性低血壓,從平臥位變為直立位或直立後血壓下降超過50毫米汞柱,且持久不回升者,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這種情況常見於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久病之後或服某些藥物後。
疾病因素。患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患有慢性消耗性及慢性營養不良疾病,如惡性腫瘤、結核病、肝炎等;患有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包積液、嚴重二尖瓣狹窄。
如何治療低血壓?在上述這些引起低血壓的原因中,以體質性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較為常見。所以,當檢查出低血壓後,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查明病因。
第一,病因治療。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對於患有結核性、肝炎等患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因藥物導致血壓降低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由臥位站立時注意不要過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壓引起摔跤等。
第二,加強鍛鍊。適當運動,可以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迴圈,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老年人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專案,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第三,合理膳食。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迴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總之,低血壓確實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低血壓,危害還是很大的。所以,希望大家重視起來。
回覆列表
低血壓,危害不低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 馬明信 人們對高血壓的發生、危害及其防治,已有較多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但對低血壓的危害和防治,卻知之甚少。其實低血壓的危害也是極大的,人們也應引起重視。 一般成年人兩上肢坐位姿,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時,就稱為低血壓。 血壓的高低主要受心輸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和迴圈血量的影響。一旦心輸出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或有效迴圈血量減少,都會引起血壓降低。低血壓的主要危害是影響全身各臟器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引起腦、心、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並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 根據低血壓發生的緩急和病因的不同,其危害性和防治方法亦有區別,現分別介紹如下: 急性低血壓 當血壓從正常的水平突然下降,並明顯低於正常值時,稱為急性低血壓。臨床表現為嚴重而危急生命的休克,或呈一過性的暈厥。 ①休克:除血壓突然下降外,還有神志煩躁或遲鈍,面色蒼白或紫紺,四肢溼冷,脈快而微弱,尿量減少等。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積極的治療,機體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等,會因嚴重供血不足引起缺血和缺氧,並迅速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而危急生命。這是低血壓最嚴重的情況,需要立即到醫院進行緊急搶救治療。 ②暈厥:又稱昏厥,是突然一過性血壓下降,導致大腦一時性廣泛性供血不足所致。臨床上表現為突然發生的、短暫的不省人事和昏倒,一般持續約2~3分鐘左右,繼之全部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發生暈厥者,之前多有情緒緊張、創傷、疾病、手術、看見出血、所住環境通風不良、過度疲勞、長久站立等誘因。患者平常注意不要發生這些情況,對防止暈厥發作非常重要。 慢性低血壓 指血壓慢性持續性降低的狀態,它包括體質性和體位性兩種情況。 ①體質性低血壓:又稱原發性低血壓,找不到發病的原因,常見於體質較瘦弱的女性,有家族遺傳傾向。多數患者無自覺症狀,僅在測量血壓時發現血壓過低。這種型別的低血壓者,如果無症狀,可長期或終生存在低血壓,不影響正常活動和壽命,甚至有認為可具有長壽傾向。但如果伴有神經疲倦、健忘、心悸、頭痛、頭暈、甚至暈厥,嚴重者可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患者的這些症狀,常常並不是單純地由低血壓引起,而是合併某些慢性疾病或營養不良所致。因此對於有症狀的低血壓者,除了注意加強營養外,還應到醫院檢查,並針對其慢性疾病進行相應治療。 ②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是因為從臥位突然變為直立姿勢,或長時間站立而發生的低血壓。發病若找不到原因,稱為特發性體位性低血壓,這種情況較少見。多數能找到原因,稱為繼發性體位性低血壓。 特發性體位性低血壓,較多見於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直立位時,因低血壓腦缺血而出現視物模糊、頭暈、乏力、暈厥,重者甚至昏倒而發生意外,如骨折和腦外傷等。多在晨起、登高、行走、活動或站立排尿時發生。 特發性體位性低血壓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除了平常注意合理膳食和規律生活外,應特別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和長時間站立。在臥位起立時一定要緩慢,尤其是晨起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者,早晨起床下地動作更要緩慢。站立排尿易引起低血壓暈厥者,應改變站立排尿的習慣。症狀較重者,可於站立前,下肢試用彈力繃帶,可能會有助於緩解或減輕症狀。 對於繼發性體位性低血壓,除了有全身乏力、頭暈、頭昏、甚至昏厥等危害外,還有原發疾病存在,如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營養不良狀態、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應用某些降壓和鎮靜藥。因此,在防治上,除了採用特發性體位性低血壓的防治方法外,還要針對病因進行相應處理。把這些主要病因去除後,繼發性體位性低血壓就會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