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米青菜的幸福生活
-
2 # 易彤A
建議最好不要制定這樣的獎罰約定。對於孩子而言,獎勵或懲罰會混淆他做事情的目的,學習是為了什麼?是取得好成績嗎?
既然規則已經制定了,也明白規則不合理,就和孩子一起探討打破它。
其次,告訴孩子,努力了就可以,我們享受的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比結果重要。學習是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次考試結果也說明不了什麼,你不要有太大的心裡壓力,我們知道你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只要自己比以前有進步就好。
再次,我做個自我檢討,我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不應該把你的學習成績設限,和懲罰掛鉤,咱們一起想想還有沒有更好的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
借這個事情,家長和孩子都敞開心扉,收穫成長,這也將是一次很好的親子溝透過程。
溫馨提示:同樣身為家長,我不贊成獎懲激勵,這樣會破壞親子關係,也影響孩子對自身的認定。雖然獎懲經常有明顯的短期效果,但長期副作用太大了,而且達不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會覺得在父母眼裡我比成績重要。
-
3 # wendy愛學習
題主的標題裡面有約定兩個字,也就是這個契約是你和孩子共同制定的,然後你現在對這個契約產生了不合理之感,疑惑是否執行。
01這個約定是否共同制定?獎勵以及懲罰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討論。(你文中沒有提到約定達到成績是否有獎勵,但是有懲罰,所以我假定如果達成孩子是可以獲得獎勵的,不然一項只有罰沒有獎的約定,只會是你單方面的意願)。
02達成約定的難度是否合適?如果是共同制定,看來約定的獎勵非常吸引孩子,並且孩子應該對這個約定成績有一定把握可以達成,並且獲得獎勵,也就是這個約定的成績,孩子很大機率可以達成,比之前只要更努力一些,就能跳一跳夠到的難度。
03“懲罰”是否合適作為孩子的家長,你的“懲罰”最好是消除孩子之前的特權,比如說原來每天可以看一小時電視,但是懲罰內容是一個月內,看電視時間縮減為30分鐘。
如果以上幾點都不是,我建議這個懲罰不要執行。
04“有條件養育”vs“無條件養育”家長使用“懲罰”的原因,一般是因為懲罰見效快,但是成績作為結果而不是一項有害行為,用“懲罰”一般效果是不佳的,並且容易引起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這是一種“有條件養育”,父母用外在的獎勵和懲罰來強化孩子的某種行為,對孩子進行訓導。孩子最終會認為你不是愛我,而是愛我的成績。當孩子成績考的不如意的時候,他本身是害怕的,擔心父母會責怪他沒有好好學習,這時候家長還在想懲罰他?讓他更加畏懼學習?有條件的教育是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孩子給予關心和愛,在表現不好的時候,家長收回自己的愛。讓孩子有種被拋棄,被家長隔離的感覺。
而“無條件養育”更多地從“內在”去理解和幫助孩子。
無條件養育理論認為,孩子的行為只不過是其感覺、思想、需要和意願的外在表達,簡言之,重要的是實施行為的孩子本身,而不是行為。
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如果你表露出來不耐煩,厭惡等情緒,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認可。不要去評價孩子的成績,如果非要說些什麼,你可以簡單的說下自己看到的,並且讓孩子自己來感覺。比如某道題錯了,讓孩子再思考一下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去查詢資料,找到正確答案,當他自己弄懂時,會得到一種內在的滿足感,從而激發他內在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非過度專注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專注在孩子是怎麼思考這道題的,在解決這道題之後學到了什麼?然後學到的又能應用到哪裡?
-
4 # 推影視
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如果懲罰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想學習的。
家長懲罰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讓孩子能夠用心,下次能考的好一點。
那麼換一種方式會更好一點,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首先孩子考的不好,他也會傷心,也會怕家長的責罰,特別是之前成績很好,但又突然在這一次考試中沒發揮好的,這樣的孩子更加的自責自己。
孩子本來就已經很難過了,結果家長還懲罰孩子,那麼孩子的心裡是多麼的委屈,多麼的難受。
因此在孩子考的不好的情況下,家長不僅不能懲罰孩子,相反要安慰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懂孩子。
家長可以這樣說:“寶貝,你的分數媽媽已經知道了,這次考的沒有上次的好,媽媽知道你心裡也挺難過的,不過沒關係的寶貝,人生也不是隻有一次考試,我們下次再考好一點就可以了,不要難過哈,你今天想吃什麼菜?媽媽晚上給你做,你這個學期也辛苦了。”
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您懂自己,也會因這次考試失誤而愧疚,沒有達到您的期許,甚至他會自己認錯,說自己為什麼會考的不好,下次會繼續努力。
孩子是感性的,用感性的方式和孩子聊天,比任何懲罰,以及身份命令更加的有效果。
父母要做的不是在逼孩子學習,而是要孩子自己想學習。
懲罰只是在逼著孩子,體諒才能讓孩子自己想學,完成你對他的期許。
-
5 # 小袋鼠寶媽
很高興替你回答這個問題,我家寶貝每次考試都有約定,沒有達標就要懲罰,達到了就有獎勵,這樣做幾個月小孩成績提上去了,學習也不用催。你要明白你給他約定成績最終的目的是什麼,要把他培養成什麼樣的孩子,如果你只有約定沒有懲罰,對孩子來說沒有意義,只會讓他認為爸爸媽媽只會說說,成績的好壞並不關心。
-
6 # 小東北ai
我每次也是實行有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學習,尤其考試,總是說考好了會買給他最想要的玩具,如果考不好,那麼每天要增加學習的時間。或者是考試中不理想的部分要加大練習量。但結果並不是那麼盡人意。。。。而且懲罰卻讓孩子變得壓力越來越大。。。所以這懲罰也要看實力情況。
1首先看孩子是否盡力,是否真的為考試付出了實際行動。我家大寶平時學習還可以,每次臨近考試自己也知道複習,還有靠平時的積累,所以即使考試成績沒有達標,我們也不會真的懲罰,因為她真的也是付出了,我們給的目標相對來講還是很高的,這個標準的制定既要讓孩子有提升的空間,也不能太超出孩子的平常發揮水平,總之這個時候還是多以鼓勵為主。
2其次就是孩子真的沒有努力。平時也不看書,考試臨時抱佛腳……這樣就要給予相應的懲罰,現在的孩子沒有笨的,多數因為貪玩不愛學習,這樣就要按照標準給予獎懲。要一步步來,先給一個小目標,不要一開始就打擊到孩子的積極性,循序漸進,慢慢孩子接受了就會好起來。否則有些懲罰就會成為孩子的噩夢,也會讓孩子畏懼考試……
-
7 # 帶娃叮爸
孩子對自己的估計不足,無法達標,就像你對領導的承諾無法完成一樣,是正常現象。領導懲罰你,你開心嗎?會有情緒正常工作嗎?回覆了這點你就知道了。我們的目的也不是懲罰不是嗎?
-
8 # 保險我是認真的
在這個資訊高速的年代,孩子的思想已不想我們那個年代,其實只要知道孩子盡力了,就應該鼓勵為主,,如果處罰往往會適得其反
-
9 # 中國式家教
懲罰的前提條件是錯的,所以不需要懲罰。
1.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應該是孩子自己負責,只是孩子在習慣和自律性方面還需要培養的情況下,家長只是起輔助作用,慢慢的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自律性。學習是需要孩子從內心喜歡和熱愛,併產生的動力,持續不斷的支援孩子如飢似渴的學習,學習是一種探索,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是一件美好也有意義的事情,家長不要越俎代庖,把孩子的事情接過來扛在自己的肩膀上,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沒有考好,家長有什麼理由懲罰?
2.懲罰如果還有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短期,所有的懲罰都只能帶來一次性和短期的效果,包括打孩子,最多隻能管一次兩次,短期這麼一段時間,時間一過,鐵定反彈,所以懲罰帶來的只能是傷害,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的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只是恐懼和害怕,激發的是人最原始的本能,家長承擔的和老虎,豹子一樣的角色,孩子看到想到就害怕,因為害怕,就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說話,做事和學習,怎麼能學的好呢?
既然已經感覺到不對了,立馬,馬上懸崖勒馬,不要懲罰孩子了!以後也不要懲罰了!拿著手中的大棒只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辦法千千萬,只要你用心,去尋找去學習,一定會有的,在這裡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即使說了,你可能也沒有心思看,調整好了重新上路,加油!
-
10 # 娪婠翀偲
如果考試前制定了獎懲機制,那麼就要給予適當的懲罰,言出必行也是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我們家在考試前制定了獎懲機制,考到理想分數答應他養一隻小狗,這是他早就夢寐以求的。如果分數沒有達到要求,寒假就要好好在家補習功課,查漏補缺。結果分數下來他的數學沒考好,小狗自然是沒有了,還要有針對性的補習欠缺的功課,他的數學基本沒有不懂的知識點,但是考試就有一些題出錯,有人會說是粗心,馬虎,可我認為還是知識掌握的不紮實,所以還是要多加練習,才能讓學習沒有漏點。
現在他乖乖的制定了每天的學習計劃,每天按部就班的執行,並且他也沒有什麼抱怨情緒,因為這是事先定好的事情,這樣能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
-
11 # 仁傢俬學
首先,感謝這個提問,說明家長已經有了猶豫和反思,沒有在孩子成績沒有“達標”的情況下直接就有了懲罰的措施和行為。確實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成績是不是衡量成長的唯一標準,肯定不是。但是,現實情況又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在如此重壓之下,家長再在分數上施一把力,到底合適不合適?
問題的第一個關鍵點:成績沒有達標。那不妨先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不管孩子考幾分,我都會和孩子找找“分”都扣在哪裡?拿數學期中考試來說,我們一起找概念扣了幾分?計算扣了幾分?審題錯誤扣了幾分?漏寫單位扣了幾分 ?最後發現計算扣的分最多,再一起找找計算扣分的原因,發現她太過自信,有些複雜的計算沒有打草稿,問她怎麼辦?她說還是要仔細一點打草稿,怎麼執行呢?當自己想“算了,不打草稿了。”的時候,記住今天的談話,把這個想法轉成“仔細打草稿,保證準確率。”一般我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下次哪怕分數沒有提高,計算分扣少了,我都會告訴她這是你的進步!當然,會去找下一個失分的重點進行探討,找方法,找途徑。
第二個關鍵詞:懲罰。“獎勵”和“懲罰”是我們對孩子慣用的兩種“激勵”手段。會促進孩子學習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論中明確表示了不主張透過物質的獎勵和懲罰來評判孩子的成績,獎勵,會讓孩子的學習動力從精神的滿足轉向對物質的滿足,脫離了學習的本質,一旦失去獎勵,孩子的學習也就失去了方向。而懲罰,會讓孩子產生羞愧、緊張、不自信等後果,從而進一步說降低學習動力,對學習產生恐懼。
最後一個關鍵詞:約定。有這樣的一個約定似乎如果不執行的話,豈不等於“言而無信”,或者家長“威風掃地”。所以,這個部分是要充分溝通的。舉個例子:有一次孩子奶奶跟她約定,考不到多少分就不給壓歲錢了。孩子沒有考到,奶奶又捨不得孫女了,還是給了壓歲錢。孩子一掃先前的擔心,拿著紅包高興極了。回到家,我問她:“奶奶是忘記跟你的約定了嗎?”她說:“應該沒有忘記,她說了下次讓我考考好。”我又問她:“那你沒有考好,又拿到了紅包,你是什麼感受呢?”她說:“媽媽,我其實有點難為情的,但奶奶給了,我也不好意思不要,我覺得奶奶還是很愛我的。我下次會再努力的。”我說:“下次再努力是為了奶奶的大紅包嗎?”她想了想說:“下次考完是放暑假,又不過年,我努力是因為我本來就要努力的。”她說不明白,但我明白,奶奶的違約讓她感受到了愛,這份愛暫時覆蓋住了她的羞愧感,這份愛究竟能轉化多少動力,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沒有起到反作用。如果家長遵守約定呢?可能給到教訓,也給到壓力,有的孩子可能短期內壓上去了(長期是肯定無效的),也有的孩子直接就壓下去了,後果有大有小,就看孩子對自我價值的評估了。
養兒育女,真是“鬥智鬥勇”的活啊!獎勵和懲罰都是自己給自己下的套啊,關注孩子成長的過程,找到其中的“亮點”,發展孩子的內驅力恐怕才是長久之計。與您共勉。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就像你的年終獎沒達到預期你要接受懲罰嗎一樣荒謬
做了這麼多年的危機干預,建議不要這麼過於關注成績本身!去學校是學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只要孩子盡到努力了,真的別再逼他了!目前抑鬱症越來越低齡化,中小學生自殺人數也在逐年攀升,真的要引起各位父母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視了
來自21世紀教育研究院2014年釋出的《教育藍皮書》調查表明:中小學生的自殺並不是個體單純的心理脆弱,而是高度的學習壓力導致的普遍心理崩潰
那麼多血淋淋的事件擺在眼前,非要等到了那一天再後悔嗎,比起成績難道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