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輝紀實
-
2 # 廛居者
馬爾內斯名言:是的,我是這麼看的。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被註定要被遺忘的戲劇的總和。至今,在我們中間,還有著健忘症。只要事過境遷,誰也不會記得香蕉工人遭屠殺的慘案,誰也不會再想起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人物的馬爾內斯,孤獨思想一直貫穿他的整個創作過程,他以深刻獨道的文學創作觀和美學追求著稱於世,他立足於拉美大地,懷著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現人民的生活和鬥爭,鞭撻各種各樣的邪惡勢力,同情弱者,反對強暴,揭露形形色色的社會流弊,從不同側面反映上世紀上半葉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所處的封閉、愚昧、落後、腐敗和獨裁的社會氛圍,表達人民對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的渴望。正如瑞典文學院的評語,他以豐富的想象編織一個現實與幻想交相輝映的世界,反映了一個大陸的生命與矛盾。
結合《百年孤獨》原著,這句話反映了馬爾內斯內心怎樣的孤獨、痛苦、矛盾和絕望。
-
3 # 薩沙
主要是對未來的迷茫。
馬爾克斯自己是左派,同古巴卡斯特羅關係非常親密。
本來馬爾克斯是堅決反帝國主義,支援南美共產主義化。
然而,古巴並沒有因為實行共產主義而富於強大其他,反而還不如南美那些專制的國家。
但對於目前南美,尤其是馬爾克斯的祖國哥倫比亞的現狀,他是極為不滿的。
直到今天,哥倫比亞仍然陷入政府混亂,黑幫橫行,人民貧窮的可怕時代。
南美貧窮混亂的原因有很多,也不是馬爾克斯能夠解決的。
以哥倫比亞為例,由於殖民者來這裡才二三百年,根基不深,導致很多嚴重的社會問題。
除了政府專制無能以外,國內局勢混亂,內戰持續到了150年之久。
直到2017年,哥倫比亞反政府游擊隊起義軍,才宣佈放下武器。
同時,國家的經濟情況不佳,經濟結構非常單一,就是依靠咖啡和石油。
但哥倫比亞石油儲量並非很高,開採、勘探難度還很大。
至於咖啡本來就是低價農產品,全世界可以生產咖啡的國家眾多。
而該華人口高達4000多萬,經濟當年是陷入困境,老百姓福利很差,政府低效混亂。
這種情況下,黑幫就出現,甚至成為第二政府,依靠出口可卡因大量賺錢,甚至給控制區老百姓提供福利。
由此,形成了國家實質性的無政府主義。
這種國家,又怎麼好的了!
在這種國家,如果不能解決根本的民生問題,國家任何政治抱負都是無解的。
馬爾克斯的絕望就是正常。
-
4 # 老王歷史會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一個關於英雄的故事,或,很多英雄的故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四月,把都兒和俺達兒子辛愛一起糾集蒙古諸部兵兩萬餘人入寇,本來是計劃劫掠錦義等處,但發現錦義等處明軍防禦嚴密,擔心踢上鐵板,於是臨時決定改寇別處。
之後二人帶著兩萬多騎兵一路來到遼東前屯附近,從新興堡進入境內,當時的新興堡守堡百戶常祿和指揮姚大謨接到烽火後當即率領堡內守兵二百人(新興堡全部守軍為三百一十五人)前往三道溝佈置防守攔截入寇的蒙古軍。蒙古騎兵抵達後發現竟有二百人擋住前路,於是也不二話,直接騎兵四集把常祿軍團團包圍,常祿部視若無睹,就在包圍圈裡跟蒙古騎兵展開血戰。不久之後,接到戰報的提調指揮劉棟和團練指揮劉啟基也趕來支援,不過由於正軍數量不夠,只帶來了四百多名軍餘舍丁(相當於預備役),雖然如此卻毫不怯戰,這四百名軍餘竟然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潰圍而進與常祿部匯合。不過人數還是太少了,在兩萬多蒙古兵圍攻之下常祿、姚大謨、劉棟、劉啟基四人相繼陣亡,六百多名士兵也死傷大半,不過蒙古軍也不輕鬆,血戰之後亦“創甚”,可能是損失超過了預期,蒙古軍也不想多做糾纏就退走了,剩下的明軍也得以儲存。
但巧合的是,這時候還有一支明軍部隊正在趕來,備禦指揮王相也是接到戰報後就帶領所部士兵四百人趕來支援,結果正好在寺兒山碰上了正退走的蒙古軍,當下又是一場血戰。蒙古人估計也很鬱悶,出來搶個劫而已,錦義不敢去,覺得前屯軟柿子吧還碰上的都是硬點子,也不戀戰就又退了,雙方“殺傷略相當”。不過王相受傷略重,胸口和腦袋都受了重創,於是轉移到沙河驛休整養傷,在這裡也得到了千戶葉廷瑞的一百多名團練壯丁補充部隊。王相包紮之後不顧傷勢當即點兵又要出戰,有人顧慮重重之下對他說:“達虜入寇人多勢眾,我們只有這幾百寡殘傷病,如果出戰那必死無疑。”而王相的表現就是明代軍功武人世家的縮影,他回答:“王家世世代代皆為武將,沒有別的才能,只有這一腔熱血可以拿來報效國家。”然後又給士兵打氣說道:“達虜主要是為劫掠而來,兵無紀律士氣驕燥,即便人多勢眾也沒什麼好怕的。”
第二天,王相帶領這支由傷兵和團練壯丁組成僅幾百人的隊伍出發尋找蒙古軍,並在蠟黎山碰上了攜金載銀唱歌歸還的蒙古騎兵。仇敵見面分外眼紅,蒙古騎兵全軍衝突而來,王相即令士兵立陣死戰不退,王相本人持大刀搏殺在外,創傷十餘處,最終力竭戰死。而經過一番昏天黑地的大戰過後,指揮張策、百戶程克改、胡鎮以及麾下士兵三百人捐軀沙場,葉廷瑞臉上被砍了數刀,因傷勢過重昏了過去,明軍剩餘士兵所剩無幾且人人負傷,卻無一人膽怯離隊,看著這些無畏的勇士,蒙古軍終於動搖了,退兵出境。
訊息傳到北京,嘉靖皇帝震動不已,追贈王相為都督同知,蔭一子為正千戶軍職,賜祭葬如例。追贈張策、劉棟、劉啟基、姚大謨為都指揮使,常祿、程克改、胡鎮為指揮僉事,子孫乘襲軍職並升二級。葉廷瑞就有些曲折了,本來嘉靖皇帝以為他重傷死了,就定的死事封賞,後來得到葉廷瑞復甦的訊息,又給改了賞格。
當時這則史料我看完只想說八個字:慷慨激昂、熊羆之士!
原文在《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百八十四》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近乎絕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
為什麼他這麼說?
回覆列表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反映出拉美歷史是徒勞的奮鬥
陳 輝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百年孤獨》裡有很多奇異的、魔幻的東西,然而又都是不難理解的東西,都有特定的含義和所指。如烏爾蘇拉的曾孫女,人稱俏姑娘的雷梅苔絲,是那樣的嫵媚,使得男人們神魂顛倒,一位外鄉紳士因為得不到她的愛而喪了命。而她自己直到停留在人間的最後一刻,絲毫不知道自己迷人女性的萬劫不復的命運. 每天都在給人們帶來災難。
馬爾克斯透過對《百年孤獨》特定的歷史背景所營造出的懷舊感和滄桑感感慨地說:“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樣的歷史象徵了孤獨,就是“百年的孤獨”。
馬爾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獨》中,厚重的歷史感讓人印象深刻。這部書可以說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最佳代表,用魔幻,光怪陸離的設定闡述一個象徵意義的史詩,閱讀了馬爾克斯先生本人的一些文章和報道後,你會發現一定程度上其實也有馬爾克斯本人對待拉美歷史的態度。
一 、魔幻現實主義與拉美文學的發展。20世紀40年代以來,拉美文學進入了一個大爆炸的時代,各種傳統的文學形態和表現方法在這片土地上激盪混合,在這個交匯了眾多文明的路口,文學以一種嶄新的形態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拉美的小說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無聲無息地崛起,而這撲面而來的巨大沖擊使人們將這次崛起冠以這響亮而有力的字眼。
在《百年孤獨》問世之前,加西亞·馬爾克斯這個名字並不為拉美以外的地區所熟知,但是隨著這部作品的誕生,馬爾克斯毫無爭議地躋身於世界最偉大作家的行列,同時,全世界都聽到了拉美這片神奇土地發出的聲音,而這種聲音與魔幻現實主義緊密相連。《百年孤獨》被認為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扛鼎之作,透過分析魔幻現實主義誕生的歷史背景、拉美地區的地域文化,闡述《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特色,同時揭示這一特色與走出西方中心主義的密切聯絡。
二、拉丁美洲爆炸文學的四種藝術風格。在拉美文學的浪潮中,出現了魔幻現實主義、心理現實主義、結構現實主義、社會現實主義四種頗具代表性的藝術風格,它們被稱為拉美現實主義文學的四大支柱。而魔幻現實主義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學流派,其中的扛鼎之作又當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與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以及眾多的現代主義流派不同,魔幻現實主義並非基於某個特定的組織和宣言,而是一種具有史詩風格的現實主義文學與拉美大陸獨特的文化相結合所誕生的一朵奇葩。
三、《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特色。在《百年孤獨》中,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其獨特的視角對拉丁美洲大陸的命運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作品既吸收了歐美現代派藝術技巧,又有拉美本土化的民間魔幻故事,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百年孤獨》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貢多鎮,描述了布恩地亞家族近百年七代人的榮辱、愛恨以及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內容涉及社會、戰爭、殖民、謀殺、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是拉美社會與文化的精縮。在恢宏的氣勢與奇詭的意象中,馬爾克斯用粗狂的線條勾勒出這片古老而蒼涼的大地上百年來的興衰鉅變,這裡曾經瀰漫著 、這裡曾經充滿了殺戮,過去與未來,人世與陰間在此交融,在輕靈與厚重之間,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地區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撲面而來。
《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特色主要表現在作品獨特的時空架構、離奇的故事情節,以及誇張、隱喻、重複等藝術手法之中。
除此之外,故事中套著故事也是小說獨特時空觀念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作者敘述現在事情的同時,作品中的人物又在回憶著過去的事情。例如,在講述奧雷良諾上校晚年的事情的時候又貫穿著奧雷良諾第二的童年,這樣便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敘述時間上的輪迴。
這種敘述方式使人感到壓抑,時間變成了一種原地打轉的運動。“對於作者而言,一切都已經發生、存在在那裡了,一切都屬於回憶”,一段百年的歷史長河變成了一個因循往復的圓圈,這種敘述方式本身便具有意味,這種時間的往復便是百年拉美的真實寫照。
四、《百年孤獨》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溯源。這些奇幻的故事從哪裡來?這其中既有來自拉美本土大陸的文化傳統與民間傳說,同時還融匯了世界各國的文化。在馬爾克斯的筆下,馬貢多成為了一座令讀者既熟悉又陌生的“看不見的城市”。
《百年孤獨》的結構與《俄狄浦斯王》有著相似之處,預言與宿命是貫穿兩部作品共同的主題,全書的敘述圍繞著一個預言的破譯展開。《俄狄浦斯王》是命運悲劇的代表作,而《百年孤獨》作為布恩地亞家族百年的歷史,隱藏著深沉的悲涼和無奈的宿命。命運不可逃脫,就在羊皮古卷被破譯的那一剎那,謎底最終揭開。事實上,在《番石榴飄香》中,馬爾克斯將《俄狄浦斯王》列為其讀物的首位,可見,他的創作必然接受了其影響。
同時,作品中的魔幻色彩與古印第安的神話與傳說密切相關。在古印地安的傳說中,死亡被認為是另一種“生命”,亡靈也和人一樣,有情感,有思考的能力。書中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何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刺死的鄰居普羅登肖·阿基拉爾,死後,他的亡靈經常造訪布恩地亞,有時氣急敗壞地清洗傷口,有時神情憂鬱地在雨中徘徊。
在《百年孤獨》中,我們同樣可以發現《聖經》的蹤跡。何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帶領眾人一路跋涉,最終來到馬貢多這片土地,人們在這裡生息繁衍,與《聖經》中《出埃及記》的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四年十一個月零二天的大雨與諾亞方舟的故事中的大水有著相似之處。而從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古卷中,則似乎可以看到《聖經》先知書的蹤跡。
《百年孤獨》是一部史詩性的作品,它植根於拉美這片廣袤的土地,同時又是人類文化的精髓,馬爾克斯以其深沉的筆觸和充滿魔幻的想象再現了拉美戰後百年的現實,同時,作品充滿了人類的歷史、政治、信仰的思考,而這一切都融匯在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之下。魔幻現實主義猶如一扇天窗,讓我們看到了拉丁美洲廣袤而又蒼涼的世界。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2014年4月17日,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