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80後莊稼漢

    主要是白痢和球蟲,可以先喂3天諾氟沙星可溶性粉兌水,再過三天喂球蟲淨用藥2天即可

    鵝是一種比較好養殖的家禽,但由於多處於放養模式,在野外很容易出現一些情況引發一些病症。加上養鵝對於衛生這一塊也不是很重視也很容易出現一些病症,今天親農網借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些養鵝容易出現的病症。

    1、小鵝瘟

    這個是養殖雛鵝比較容易出現的病症,死亡率偏高、傳染性強。病發症狀為排糞為黃綠色,頭部會粘連一些白色不明液體,整體看起來無精打采,萎靡不振。其原因是因為孵化初期消毒措施不完善徹底,出生後不注意防護,導致雛鵝抗病性差引起。預防措施一般是給初生的雛鵝注射疫苗,後期注意觀察,控制溫度。

    2、鵝霍亂

    這個多由病菌感染導致,一段出現很容易批量出現。所以對於發病地區的鵝要格外的注意,最好都打疫苗。一般表現為不進食、腹瀉,出現昏迷的情況,嚴重的直接致死。隨意對於病發的有發病前例的鵝群一定要注射禽霍亂菌苗。青黴素、土黴索是治療這些病症比較通用的藥物。

    3、麴黴菌病

    這個很大部分因為人工飼養的因素導致,一般是因為一些黴變的食物以引起消化不良,或者在野外進食了一些變質的東西引起的。病發現象為呼吸困難,在靠近肺部的地方有浮腫現象,嚴重的甚至會撐開鵝毛。治療方式比較簡單,喂服制黴菌素,一天一次,為期兩天,中間的餵養的食物要餵養稀釋的。

    4、絛蟲病

    這是一種寄生蟲病,多由鵝在進食時將一些蟲卵帶入體內引起的。認為很難控制,只能加強提前預防和事後治療。表現症狀為食慾不振,不合群喜歡單獨待著,走路搖晃,個體慢慢變廋。治療時一般餵養一定量的滅絛靈,餵養後拍出的糞便一定要處理好,避免再次感染。這個預防只能提前發現。

    養鵝還是很需要觀察力的,畢竟長的都差不多,然後因為群體過大也不容易發現,所以大家日常在鵝舍一定要做好消毒和清理乾淨衛生。以上一些就是比較普遍的鵝病了

  • 2 # 新農業的新力量

    小鵝瘟是雛鵝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又稱小鵝病毒性腸炎,是由揚州大學農學院方定一教授首先發現的。其臨床表現主要為精神委頓、廢食、嚴重下痢和出現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典型的病變是小腸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431336233黏膜出現滲出性炎症,形成栓子堵塞腸道。

    (1)病原為小鵝瘟病毒。在病雛的各內臟組織、腦和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病毒能在12~14日齡的鵝胚絨毛尿膜或尿囊腔內生長,經5~7天后可使鵝胚死亡併產生病變。死鵝胚剖檢可見全身性充血、出血,呈鮮紅色,在翅尖、喙、背、胸部和蹼等處出血明顯,頭水腫。本病毒對外界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加熱56℃經3小時以後才死亡,在零下20℃以下冰箱內可存活2年以上。(2)流行特點小鵝瘟絕大多數發生於雛鵝,多為7~20日齡,最小為3日齡,最大為73日齡,5~15日齡雛鵝為高發日齡,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雛鵝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著日齡的增大而降低,15日齡以上雛鵝病情比較緩和,有半數可能康復。小鵝瘟在中國各省都曾不同程度地發生和流行。在同一地區,流行有一定的週期性,一般在大流行後的2~3年內不會再次流行。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耐過的種鵝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並透過母源抗體使雛鵝形成被動免疫。另外,本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通常在春夏期間,這與此階段雛鵝大量出孵有關。帶毒鵝和病鵝的糞便及分泌物為主要的傳染來源,消化道、呼吸道為傳染途徑。(3)臨床症狀潛伏期約3~5天,臨床症狀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亞急性型三種類型。

    最急性型:1周齡內的雛鵝,無先兆症狀而突然死亡;或一旦發現時已倒地亂劃呈昏迷狀態,不久死亡,幾天內便蔓延全群,死亡率高。

    急性型:2周齡內的雛鵝常發生的一種病型。病鵝離群獨居,厭食,食管部鬆軟,排出黃白色含氣泡或纖維碎片的液態糞便,喙端色澤變暗,病程1~2天,臨死前出現麻痺或抽搐現象。

    亞急性型:發生於2周齡以上的雛鵝,以萎靡、呆立、厭食、拉稀和消瘦為主要症狀,病程約3~7天,也有少數能自愈,但生長不良。(4)剖檢本病的主要病變在消化道,特別是其中的小腸部分。

    死於最急性型的雛鵝:十二指腸黏膜有急性卡他炎症,充血,呈瀰漫紅色,附多量黏液。

    死於急性型的雛鵝:腸道常有特徵性病變,在小腸的中段和下段特別是在靠近卵黃柄和回盲部的腸段,外觀上極度膨大,質地緊實,像香腸一樣,其中充塞著一種淡灰白色或淡黃色凝固的栓子狀物,是由卡他性、纖維性炎症滲出物和壞死物包在食糜外而組成。有些病例在未形成典型的栓子前,已形成長條狀、薄膜狀、管狀的假膜,裡面是汙綠色的食糜。另外,肝、膽囊、腎、脾有不同程度腫大、充血等。

    死於亞急性型的雛鵝:剖檢病變與急性型大體相同,只是沒有那麼嚴重。(5)診斷可根據以下幾點進行診斷。

    流行特點:只有1月齡以內的雛鵝感染髮病,成年鵝與其他家禽均不易感染。

    臨床:嚴重下痢,排出黃白或黃綠色水樣稀便,時有神經症狀。

    剖檢:小腸顯著增大,內有袋子狀或圓柱狀的灰白色偽膜凝固栓子為本病特徵。可多剖檢幾隻做出初步診斷。

    實驗室分析:採取病鵝肝組織磨碎做混懸液,加抗菌素無菌處理,接種14日齡鵝胚絨尿液,經5~6日齡後鵝胚死亡。吸取絨尿液證明無菌後,再接種有易感性雛鵝,同時用已注射抗小鵝瘟血清雛鵝數只,接種同樣量絨尿液對照。如果易感雛鵝死亡,對照鵝不發病,就可以確診。(6)防治措施各種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對此病治療均無效,因此,必須切實做好預防工作。①病雛鵝及時隔離、消毒,防止汙染環境。②小鵝瘟疫苗注射,母鵝在開產前1個月,每隻注射1毫升,注射2周後母鵝所產的種蛋孵出的雛鵝具有很強的免疫力,每年只需注射一次,保護率可達96%。③小鵝瘟免疫血清注射,如母鵝沒有進行免疫,雛鵝出殼3~5天內,要進行小鵝瘟免疫血清皮下或肌肉注射,預防量為每隻雛鵝0.5~0.8毫升,保護率可達95%~100%。出現症狀的病群,注射量為0.8~1毫升,一般治癒率達85%。④孵化場地預防。孵化室和孵化器往往是小鵝瘟的重要傳播場地,必須把好這個關口。種蛋和雛鵝最好是自繁自養。從外地購進時,種蛋應來自已免疫的產蛋鵝,同時搞好種蛋消毒。購進的雛鵝必須隔離飼養20~30天證明無病後,再與其他雛鵝混群。孵化用的所有裝置和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後,都必須徹底消毒,並嚴格防疫衛生制度。一旦發現孵化場出去的苗鵝在3~5日齡發病,即表示孵化場已受汙染,應立即停止孵化,待對房室、場地和所有用具進行徹底消毒後,再進行孵化。

  • 3 # 黔農小莫

    小鵝瘟是雛鵝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又稱小鵝病毒性腸炎,是由揚州大學農學院方定一教授首先發現的。其臨床表現主要為精神委頓、廢食、嚴重下痢和出現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典型的病變是小腸黏膜出現滲出性炎症,形成栓子堵塞腸道。

    (1)病原為小鵝瘟病毒。在病雛的各內臟組織、腦和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病毒能在12~14日齡的鵝胚絨毛尿膜或尿囊腔內生長,經5~7天后可使鵝胚死亡併產生病變。死鵝胚剖檢可見全身性充血、出血,呈鮮紅色,在翅尖、喙、背、胸部和蹼等處出血明顯,頭水腫。本病毒對外界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加熱56℃經3小時以後才死亡,在零下20℃以下冰箱內可存活2年以上。(2)流行特點小鵝瘟絕大多數發生於雛鵝,多為7~20日齡,最小為3日齡,最大為73日齡,5~15日齡雛鵝為高發日齡,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雛鵝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著日齡的增大而降低,15日齡以上雛鵝病情比較緩和,有半數可能康復。小鵝瘟在中國各省都曾不同程度地發生和流行。在同一地區,流行有一定的週期性,一般在大流行後的2~3年內不會再次流行。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耐過的種鵝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並透過母源抗體使雛鵝形成被動免疫。另外,本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通常在春夏期間,這與此階段雛鵝大量出孵有關。帶毒鵝和病鵝的糞便及分泌物為主要的傳染來源,消化道、呼吸道為傳染途徑。(3)臨床症狀潛伏期約3~5天,臨床症狀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亞急性型三種類型。

    最急性型:1周齡內的雛鵝,無先兆症狀而突然死亡;或一旦發現時已倒地亂劃呈昏迷狀態,不久死亡,幾天內便蔓延全群,死亡率高。

    急性型:2周齡內的雛鵝常發生的一種病型。病鵝離群獨居,厭食,食管部鬆軟,排出黃白色含氣泡或纖維碎片的液態糞便,喙端色澤變暗,病程1~2天,臨死前出現麻痺或抽搐現象。

    亞急性型:發生於2周齡以上的雛鵝,以萎靡、呆立、厭食、拉稀和消瘦為主要症狀,病程約3~7天,也有少數能自愈,但生長不良。(4)剖檢本病的主要病變在消化道,特別是其中的小腸部分。

    死於最急性型的雛鵝:十二指腸黏膜有急性卡他炎症,充血,呈瀰漫紅色,附多量黏液。

    死於急性型的雛鵝:腸道常有特徵性病變,在小腸的中段和下段特別是在靠近卵黃柄和回盲部的腸段,外觀上極度膨大,質地緊實,像香腸一樣,其中充塞著一種淡灰白色或淡黃色凝固的栓子狀物,是由卡他性、纖維性炎症滲出物和壞死物包在食糜外而組成。有些病例在未形成典型的栓子前,已形成長條狀、薄膜狀、管狀的假膜,裡面是汙綠色的食糜。另外,肝、膽囊、腎、脾有不同程度腫大、充血等。

    死於亞急性型的雛鵝:剖檢病變與急性型大體相同,只是沒有那麼嚴重。(5)診斷可根據以下幾點進行診斷。

    流行特點:只有1月齡以內的雛鵝感染髮病,成年鵝與其他家禽均不易感染。

    臨床:嚴重下痢,排出黃白或黃綠色水樣稀便,時有神經症狀。

    剖檢:小腸顯著增大,內有袋子狀或圓柱狀的灰白色偽膜凝固栓子為本病特徵。可多剖檢幾隻做出初步診斷。

    實驗室分析:採取病鵝肝組織磨碎做混懸液,加抗菌素無菌處理,接種14日齡鵝胚絨尿液,經5~6日齡後鵝胚死亡。吸取絨尿液證明無菌後,再接種有易感性雛鵝,同時用已注射抗小鵝瘟血清雛鵝數只,接種同樣量絨尿液對照。如果易感雛鵝死亡,對照鵝不發病,就可以確診。(6)防治措施各種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對此病治療均無效,因此,必須切實做好預防工作。①病雛鵝及時隔離、消毒,防止汙染環境。②小鵝瘟疫苗注射,母鵝在開產前1個月,每隻注射1毫升,注射2周後母鵝所產的種蛋孵出的雛鵝具有很強的免疫力,每年只需注射一次,保護率可達96%。③小鵝瘟免疫血清注射,如母鵝沒有進行免疫,雛鵝出殼3~5天內,要進行小鵝瘟免疫血清皮下或肌肉注射,預防量為每隻雛鵝0.5~0.8毫升,保護率可達95%~100%。出現症狀的病群,注射量為0.8~1毫升,一般治癒率達85%。④孵化場地預防。孵化室和孵化器往往是小鵝瘟的重要傳播場地,必須把好這個關口。種蛋和雛鵝最好是自繁自養。從外地購進時,種蛋應來自已免疫的產蛋鵝,同時搞好種蛋消毒。購進的雛鵝必須隔離飼養20~30天證明無病後,再與其他雛鵝混群。孵化用的所有裝置和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後,都必須徹底消毒,並嚴格防疫衛生制度。一旦發現孵化場出去的苗鵝在3~5日齡發病,即表示孵化場已受汙染,應立即停止孵化,待對房室、場地和所有用具進行徹底消毒後,再進行孵化。

  • 4 # 小農莊

    30天小鵝的抗病性已經很強了,鵝病也一般很少了,養鵝發病最集中的時間多在第2~3周的時間,這個階段主要的疾病是痛風和漿膜炎,還有小鵝瘟,鵝副黏病毒等。

    30天以後小鵝上述這些病的發病風險已經非常低了,所以,一般情況下,當小鵝養到30天的時候,基本也就進入了安全期,也開始進入了養鵝的第二個階段,即架子期,這個階段的小鵝主要是多吃青綠飼料,將鵝的架子撐起來,吃的越多越好,不要怕小鵝被撐到,這個放心它是不會被撐到的。

    30天以後的鵝的預防重點是禽流感,所以在小鵝21天的時候一定要注射禽流感疫苗,另外,近幾年北方旱養的鵝葡萄球菌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雖然一般不會造成鵝的致死性,但對於出售時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再者,還是要防止大腸桿菌疾病的暴發,因為大腸桿菌疾病一旦暴發,一般不會單獨的存在,能夠誘發諸如禽霍亂等疾病的產生。

    對於這些病,也不要過於的緊張與擔心,一般情況下,只要您的小鵝耐受過30天,就不會有大規模的疾病暴發了,除非得了禽流感和副黏病毒兩種病症,但這兩種病都是可以透過疫苗預防的。

    鵝的葡萄球菌症狀

    30天的小鵝預防疾病的重心還是放在環境衛生上,避免大腸桿菌的發病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要做到勤消毒,一般情況下每週消毒一次,用碘類、氯類與酚類消毒液交替使用,以免引起耐藥性,影響消毒的效果。

    另外就是特別要注意雨天后的鵝場防疫工作,雨後的鵝場是極易暴發細菌感染的時期,所以呢要及時的排除鵝場的積水,防止小鵝飲用帶有糞便的汙水。

    還有就是鵝場內要保持清潔乾淨,無銳利的硬物,防止劃破小鵝的腳掌,引發葡萄球菌的感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才不會讓老公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