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影十分
-
2 # Zz唐辰
電影名《綠皮書》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郵政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了這麼一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小冊子的名字“Green Book”中的Green即取自格林(Green),又似乎採用了綠色象徵通暢的含義。電影的兩位男主角拿著這本綠皮書開車趕往美國各地巡演。一位男主是著名的黑人音樂家唐,一位是混跡夜總會的白人老炮兒託尼,被召來當唐的司機。 膚色和文化修養上的反差,在旅途上自然產生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 。除此之外,電影還展現了很多層面的糾葛:種族歧視、同族不平等、主僕之間、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家庭關係等等。
許多反應種族歧視的電影都有一些政治正確的含義在裡面,體現在這部電影裡,應該是酒吧裡音樂家唐喝醉了被一群白人圍毆的情節。最後還是託尼(白人司機)以暴制暴,在一堆拳頭和一支獵槍槍口下救回了唐。不過,這部電影更偉大之處,是出乎意料地迴避了種族之間的直接衝突,轉而用一些反轉的方式體現了歧視本身。看起來友好的白人,遇到實際問題態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例如倆人南下到了一所豪華的莊園。莊園主人很有禮貌地接待了音樂家一行。表演結束後,唐想用洗手間,莊園主人拒絕讓他使用給客人用的洗手間,只讓他用院子裡一個簡易棚子搭建的茅坑。因為南方的那個時候,以及農奴解放之前的時代,黑人是不能和白人使用同一間廁所的。即使唐的音樂家身份很高貴,在白宮表演了兩次,也不能例外。兩人因為託尼打了交警被關監獄的時候,唐打電話給了總統的弟弟,得到上層的“特赦”才出獄。即便是這樣的唐,也不能避免受到歧視。另外的一個反差例子來自於兩人在伯明翰的一家高檔餐廳。餐廳邀請唐去表演,餐廳經理在見到唐的時候,嘴上全是溢美之詞,而給唐安排的休息室卻是一間狹小的儲藏室,也不讓唐在餐廳用餐,因為餐廳的規定就是不接待黑人。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一個更加偉大之處。大膽地猜測一下,這部電影也有點為白人“正身”的意味。在旅途的中間,兩人的一段對白昇華了電影的主題。託尼說,我生長在一個小社會,周圍全是我的親戚和熟人,我沒讀過什麼書,沒見過什麼世面,不像你受過這麼多教育,所以才覺得我這樣。這段話原本是反駁唐認為託尼舉止過於粗俗、以貌取人的看法,言外之意,我卻看到了些在歧視問題上,對歧視者的同情。
當代美國可以說是把歧視研究到極致了。剛到美國留學時,遇到學校裡的亞裔同學,有英文名加上中文姓。我們有時會習慣地問一下,會問問你會說中文嗎 (要麼咱們說中文好交流)或者你是華人嗎。對方沉默了幾秒,說:
“我來自密歇根!”。
然後給個白眼就走了。
有次和同是中國留學生的室友聊天,深感大部分的ABC都很難交流,你上前打個招呼,她隨便迴應一句轉身就走了。室友說,因為他們怕自己被誤認為是中國留學生,所以離華人的圈子都遠遠的。
室友說網上曾經有一個帖子,說那些冷冷的ABC都是從底層移民家庭出來的,早年時期爸媽打黑工摸滾打爬不容易,好不容易落腳了怕又被人當做是保姆和中餐館服務員,所以要拼命往主流社會靠。而那些隨著高學歷的父母來移民的ABC倒無所謂,和留學生接觸時都主動報出家門,有些硬撐著講幾句中文贏得大家的好感。
想想周圍基本上也是這個規律。以前我們在國內的時候,也常常有地域歧視、服裝歧視、學校歧視。“高攀”大概是每個人或多或少有的心態。城市越小,以貌取人的心態就越嚴重。他們沒有見過太多的世面,按照口音和外貌就給人貼上了標籤。
“你打籃球?”
“喂,你在歧視我。”黑人很生氣地說,
什麼?我就隨便問問你打不打籃球,就是我歧視你了?是,籃球界的確被黑人主宰了。可是這位哥們是否過於玻璃心了,或者他是否也自然而然地認為,只要你長得白,就會歧視黑人。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對白人膚色的歧視。
還有一次和同事聊到一個可以引發翻船的話題。系裡有一個德華人,有點木訥,有點可愛,再加上系裡有個美華人和他同名,所以他們常開玩笑,每次提到他的時候把他的名字加上“那個德華人”。有次我們坐在一起,我問那幾個常開玩笑的人,你們覺得德華人有什麼習慣特徵(stereotype)。這個問題在中文裡不覺得有多突兀(請自行腦部以下對話“你們湖北人有啥特點”),一放到英文的語境裡,突然成了極其尖銳的問題,因為美華人不敢被扣上“隨意評論他人”的帽子。
本來一直開玩笑的同事突然很小心翼翼地說,額。。。。。大概是。。。。嗯。。。應該是比較循規蹈矩。。。。。。你們華人覺得美華人有什麼特點?
突然覺得自己被自己發出的子彈彈回來擊中了。自己引發的話題,哭著也要聊下去。我說,大概就是天天party吧,電影上都是這麼演得。
一直覺得很多種族歧視是不是被濫用的。常常看到一個單位里亞裔員工比非裔員工刻苦得多,工資和升職的機會卻少很多。華人和少數裔在學術圈競爭同一個崗位,如果華人的簡歷不是比對方高出很多,基本上是拿不到的。有次和幾個少數裔的朋友一起吃飯,她們自己也說,我們申請學校的時候都會特別強調自己的種族,這樣申請就會容易很多,你們華人走讀書這條路真的太難了。
上個月遇見了一個哥大學社會學的中國二代。因為以前遭遇過白眼,所以現在遇見華裔也不問有關家庭和語言的問題了。聊著聊著,她主動跟我說,她爸媽來自中國。我表現出有些驚訝的樣子。沒想到她居然很興奮,說, “哇,是不是我看起來不像華人!”。看來也是一個想擺脫華人身份的ABC。後來我們聊到升學。我說你們亞裔太不容易了,要比少數裔優秀很多才能進同等檔次的學校。她說,你這樣講不對,因為美華人知道我們華人能來美國,本身也不是普通人,比如我爸是大學教授,他能很容易地找到工作,我們家的經濟也有保障;但是黑人在歷史上原本是受壓迫的無產階級,本來起點就低,必須要給他們一些補償。
我覺得她的話也挺有道理。我的爸媽曾經也是受壓迫的階級,也多虧了歷史的安排,不然大學哪有他們這些窮苦人家孩子讀的份。終於從落後的起跑線追平了,長相上也不會吃太多虧。但黑人即使得到機會讀了大學,在很多人的心裡,卻總是擺脫不掉“危險”的外貌標籤;如影片裡所描繪的南方,黑人“低人一等”就是奴隸主後代心裡根深蒂固的想法。現代社會給與黑人一些補償也情有可原。亞裔不愛反抗,默默忍受了升學被歧視的份。白人更不敢發聲,原本就是反種族歧視的重點關注物件。
不久前紐約大學在黑人活動周供應炸雞和西瓜汁被引發種族歧視的討論。這個新聞間接模仿了謝耳朵在《生活大爆炸》給黑人系主任送有關農奴的經典電視劇《根》的舉動。有點氣憤有點好笑,更多的是無奈,媒體在種族歧視的例子下,通常不會給歧視者發聲的權利。有關歧視亞裔的新聞也不少見。有時候覺得是否大夥兒真的玻璃心了。模特Gigi Hadid模彷彿像的單眼皮被指責種族歧視,杜嘉班納的模特故意畫了小眼妝也是種族歧視(不過杜嘉班納的那組廣告和推特的留言的確過分了)。說個自己經歷的,有天我在我工作的醫院買午飯,刷卡時,營業員拿著我的卡問,你要幫你後面那位老太太刷嗎?我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她應該是把我當成後面白人老太的看護了。我看起來的確也和醫院裡常見的華人看護差不多,所以也不怪她了。我同事說,這個歧視的程度足夠整出一個新聞來。隨著種族歧視逐漸細化,人們變得越來越敏感。《綠皮書》裡託尼的扮演者原本是金髮深眼眸的丹麥人,頭髮染黑畫了眼妝辦義大利人,片中還不止一次開了義大利姓氏的玩笑,是否這樣的表現手法也會被當作是製作方在歧視義大利人?
這部電影也算是給了白人一個小小的抱怨機會吧。不是每個白人都受過高等教育見過世面,也不是每個白人都要活得道貌岸然。我生長在一個小環境裡,我沒見過很多和我不一樣的人,我只見過吃炸雞的黑人,我覺得你看起來就是一個喜歡吃炸雞的人才買了炸雞,你能不能也理解一下我的見識短淺和心直口快。
-
3 # 衛歌電影
《綠皮書》是以黑人鋼琴音樂博士唐謝利的傳奇故事為原型改編而成的電影,在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這樣輝煌的戰績,很多人說真是少見,而為什麼能獲得這樣多的榮譽,一些人把它歸功於美國的種族歧視話題的長久不衰,《綠皮書》真的是在講種族主義嗎?
《綠皮書》,一部黑人旅行指南綠皮書的簡稱,用簡稱做電影名別有深意。在這段未知的旅行中,雙男主互換式的情感如同一把鋸子,鋸開了過去的世界。就像一顆倒掉的大樹,冰冷的外殼裡總有讓人驚喜的形狀和感動。兩個男人的友誼,從此因為共同的經歷和記憶堅不可摧,所謂的種族隔離,在瞭解和懂得面前一文不值
-
4 # 雪千嵐
好萊塢經典模式“黑白配”的文藝片版本。
講述了黑人鋼琴家和他的白人保鏢之間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豆瓣評分很高,值得一看的好片。
-
5 # 80影視大偵探
這部電影乍一聽名字,像是一部來自歐美的枯燥好冷的電影,但實際上,《綠皮書》是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溫暖喜劇,講述了一名黑人音樂節唐-雪利,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託尼做司機。在一路南下的過程中,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引發了不少矛盾,以及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渡過難關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時期,那時候的美國對黑人的歧視非常嚴重,而唐是一名受到良好教育的黑人,獲得三個博士學位,同時情商、智商和涵養都線上的三高人士,可他也同樣受到歧視。
唐是孤獨的,他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尊重,可就算住在城堡中,但也是孤身一人,白人花重金請他演出,不過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在唐從演奏臺走下來的時候,白人們又立馬高高在上,對唐和其他黑人一樣不屑一顧。
託尼則簡單的多,他是義大利移民的後裔,和父母、兄弟自己自己的妻兒住在一起,開過垃圾車、當過夜總會保安、甚至為了50美元一口氣吃下26個熱狗,雖然生活窘迫,但總是樂呵呵的,而且深愛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答應在保護唐的旅途中給妻子寫信,但總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唐看出他的尷尬,於是一路為他口述情書,每次都把託尼的妻子感動的一塌糊塗。對於唐來說,每一次寫信都是一次情感和精神的救贖,他在託尼看似簡單的生活中體驗到人生的豐富性,所以他才能在聖誕之夜帶著他的威士忌來到託尼的大家庭。而託尼的家人也愉快的接受了唐,不僅僅是接納了一個新的朋友,可能也是同時接納了新的觀念和生活。
-
6 # 淺草札記
1
《綠皮書》看得舒心又會心。
雖然講述的是有色人種爭取平等這一沉重話題,但導演從友情的角度切入,也算舉重若輕。嘻嘻哈哈笑過之後,也能小小深沉一下,思考幾分鐘關於“人是否生來平等”這個話題。
2
電影裡的故事發生在1962年。
那是肯尼迪總統剛簽署《平權法案》的年代,美國大部分州廢除了種族隔離。在法律上,美國社會承認了黑人與白人地位的平等,但現實中,歧視與隔離依然很嚴重,尤其是在美國南部一些州。
有些旅館明令拒絕黑人入住,有些餐廳拒絕接待黑人用餐,就連上廁所都指定黑白專用區域,不可逾界。
那時期,為了方便黑人旅行中的吃住行,有人專門編了一本《綠皮書》,作為黑人的出行指南。
這,也是片名的由來。
3
電影裡,一名拿了三個博士學位的天才黑人音樂家唐.謝利,為了替自己的種族爭取早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放棄了紐約派克大街3倍高的演出報酬,甘願去南部城市巡演。
為了保障安全,他僱傭了一名白人司機兼保鏢隨行。
託尼,就是這名被僱傭的司機。
在接受謝利的高薪僱傭前,託尼是一名種族主義者,就連家裡黑人修理工喝過的杯子,他都會直接扔進垃圾筒裡。這次讓他去給一名黑人當司機兼保鏢,他實在意難平。但是沒辦法,天大地大,生存最大。他要養家,美麗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還等著他賺錢交房租,而他此前擔任保安的夜總會卻被勒令停業整頓。勉為其難之下,他接受了謝利的僱傭。
有趣的反差就此呈現。
一個是居住在城堡般的豪華公寓裡、習慣了上流社會生活、舉止優雅素質高的傲嬌款黑人鋼琴家。
一個是租房而居、生活在紐約社會底層,粗魯暴躁,會為了贏得50塊錢賭注一口氣吃下28個熱狗的白人痞子。
一個想尿尿了直接停車路邊解決。
一個寧可憋尿半小時狂飆去酒店也不願在樹林裡解決,說那是畜生才會做的事。
一個覺得在玉石攤前撿到的玉石就可據為己有,反正不偷不搶。
一個堅持要他為這塊撿到的玉石買單,否則就還回去。
無論是生活習慣、個人素養、價值觀,都截然不同,在這樣一個矛盾的設定下,傲嬌黑與痞子白之間磨擦頻生,笑料百出。
4
但同時,潤物細無聲的感化也在彼此身上發生。
託尼雖然看不慣謝利嚴謹刻板的作派,但也打心眼裡敬佩他在鋼琴上的高超造詣,寫給妻子的家信裡,承認謝利是個天才。
謝利也在託尼的嬉笑怒罵兼誘惑下,體驗了一把徒手抓雞翅吃的粗放樂趣。
託尼開始時對謝利關於“措辭”的講究不屑一顧,後來,當他經謝利點撥能寫出措辭優美的浪漫家信把妻子感動得淚水漣漣時,他感受到了文明與教養的滋養。
謝利一路行來備受歧視,西服店不允許他試穿西裝,飯店拒絕他用餐,白人用的洗手間拒絕他使用、去酒吧被白人群毆......託尼目睹這一切,終於明白了謝利為何總是一個人坐在酒店陽臺上獨酌的孤傲。
這個2歲就會彈鋼琴的天才,因為音樂上的驚人天賦被人發掘,有了深造的機會,成為音樂學院第一個黑人學生。兩度去白宮演出,還和總統的弟弟成了朋友。
憑藉天賦的才華,謝利在舞臺上倍享殊榮,富有的白人們為他的表演起立鼓掌。但是走下舞臺,他依然因為自己的膚色低入塵埃,被人看低排擠。
而他長期以來所受的教育和教養、生活的質量,都遵循著上流社會的模板,所以在相同膚色的人群裡,他同樣是被孤立的那一個。
還有他的同性戀傾向,令他無法得到正常的婚姻,整個社會的恐同態度,又視他如洪水猛獸。
謝利忍受這一切已經太久,終於在一個雨夜,他失控了,崩潰地衝著託尼喊: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也不夠男人,告訴我,我是誰?
那一刻,託尼看到了謝利傲嬌表相下的卑微內心。
而託尼自己因義大利移民身份,被南部警察辱罵“你也是半個黑人”時,才算真正與謝利感同身受。
鄙視鏈其實無處不在。
託尼的對抗,是在受辱時揮出他的拳頭。
謝利的對抗,是保持尊嚴和風度,忍一時的風平浪靜,圖他日的海闊天空。
但是最後,面對一家飯店主管赤裸裸的歧視,他終於也為自己舉起了反抗的旗子。
5
《綠皮書》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現實中,的確是有這樣一位天才的黑人音樂家原型,用自己的天賦做著改變世界的努力。
但是,就像樂隊裡一位白人成員說的: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還需要勇氣。
-
7 # 快活的瀟灑弟弟
電影《綠皮書》講述的是一部公路喜劇片,作為公路片,兩位主人公的幾次上車下車,預示著兩人的微妙改變。從拿到手的綠皮書開始,肯德基、順手的石頭、寫信、遇難、化險,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兩個人逐漸敞開心扉,解除偏見的前提是要接受自己,自重之後才能互相尊重。
影片中談論的種族歧視,即便在如今的美國,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儘管Dr.Shirley是非常成功的音樂家,儘管在白宮演奏過兩次,儘管與總統是朋友,但卻在南下之行中被百般侮辱:不被允許試衣服、不被允許使用室內廁所、不被允許在餐廳用餐等,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種族之間與階級之間的隔閡逐漸被打破,託尼和唐開始成就一段不平凡的友誼。
《綠皮書》講述的其實還是一個關於“身份”的故事,而不止只是種族的歷史遺留問題。Tony和Dr.Shirley二人的背景設定很特別一個不怎麼黑的黑人,一個不怎麼白的白人,在衝突中彼此互相教化,最終和解與成長。
拋開電影本身不說,現實上Dr.Shirley和Tony的後代並沒有相處的很融洽,DrShirley的家人表示他們從來不是朋友,他們只是單純的主僱關係!Tony是需要穿制服,戴禮帽的那種普通司機。而且整部電影對DrShirley的描述不太寫實,比如不參與黑人娛樂,遠離家人,吃炸雞等,而且電影通篇都是以Tony的口吻敘述故事,黑人Dr.Shirley的使命只是等待Tony接受他,和他做朋友,這同樣是有著種族歧視意義。
-
8 # MM影視匯
電影《綠皮書》裡的時代背景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時代。
劇情簡介:託尼由於夜總會關門裝修,也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了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當他到達豪華公寓後,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在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當然,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之中,但託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給託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了他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是隻限白人。
擴充套件資料:
角色介紹
1、維果·莫特森飾演託尼,紐約一家夜總會的保鏢。託尼是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他不善言談,內心熱愛家庭,有位漂亮的妻子和兩個還小的兒子。
-
9 # 花花電影世界
在《綠皮書》的年代,白人司機為黑人僱主工作,不是太常見的事情。美國內戰過了一百年,種族隔離依然存在,人心中的歧視也依然沒有消弭。但是,當具體到人與人之間相處時,一切都展現得如此不同……身為鋼琴家的黑人博士事業上已經走上巔峰,他優雅、出色、才華橫溢、為人努力,卻仍然充滿了不安、危機感和身份認同的困惑:身為移民的白人司機一直為生活奔波,要養活一家子人,他看起來很粗魯但是內心並不粗糙,以及他那份江湖氣真的在路上可以化解危機。
吃炸雞的一段戲令人噴飯,雨夜裡博士的質問令人傷感,這世間的種種不公令人憤懣,但在最後的雪夜裡,攔路的警察卻是真心要幫助他們。
所以你看,人性是如此的複雜,悲喜交加,電影也沒有指向不甘和痛苦,而是指向了融合與治癒,這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電影之一,各方面都趨於完美,我想我以後還會不斷地重溫這部戲。
-
10 # 畫說吧
該片講的是美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故事。主人公託尼是紐約一家夜總會的保鏢,義大利裔,擅於利用各種手段平息暴力衝突。夜總會歇業期間,他獲得了一份週薪很高的工作,那就是做黑人音樂家唐·謝利的司機和保鏢,為唐·謝利去美國南部巡演提供服務。但他其實是一個十足的種族主義者,非常歧視黑人。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他們一路南下,互相都有點看不順眼,卻又迫於各自的需要不得不容忍對方。期間發生了很多事,經過不斷磨合,兩個原本不可能成為朋友的人最終成了朋友。
故事的主線是託尼和唐·謝利在巡演過程中不斷髮展和深化的關係。一開始,託尼被設定為一個非常歧視黑人的人,但故事後來的發展,卻完全脫離了最初對託尼的這種人設。整個故事在政治正確的框架內顯得非常平淡,就算有那麼幾個場景,好像矛盾一觸即發,但往往也是以託尼妥協結束。總體而言,託尼這個人物在整個故事裡顯得臉譜化,像西部牛仔的套路,幾乎看不到人物的內心的改變。重要的是,故事開始時的託尼是一個連黑人用過的杯子都要丟掉的人,他忽然就願意為一個黑人打工,甚至不惜跟人動刀動槍,這顯然不合情理。雖然電影裡明示他是為了錢才這樣做,但又不斷暗示他其實有其他選擇,不得不說這非常矛盾。
故事的另一條線是唐·謝利在巡演過程中的遭遇。儘管他竭力按照專門指導黑人出行的《綠皮書》行事,但他還是一再遭遇來自白人的各種威脅。這些橋段在許多電影中都出現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且千篇一律都由託尼出面擺平,充滿個人英雄主義。
有人說《綠皮書》是對於質樸、簡單的故事的迴歸,讓人在笑聲中收穫溫暖。還有人認為,其劇本紮實工整,體現了好萊塢的成熟功力,因為它顛覆了種族題材中的人設,具有很好的喜劇效果。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一路上,唐·謝利和託尼都在影響對方的同時被對方改變。不苟言笑、一本正經的唐·謝利逐漸接受了嘴角常帶著狡猾微笑的吊兒郎當的託尼;原本充滿種族歧視的託尼也似乎對黑人唐·謝利變得友好起來。唐·謝利在黑人酒吧免費演奏了一場,可以看作他不再刻意拒絕接受自己所屬的種族,完成了自我與自我種族的和解。之前託尼對那個德國裔提琴手充滿偏見,後來他們在餐廳裡的碰杯,則代表一種民族之間的和解。儘管這些意在體現人與人的和解,而且都是好萊塢擅長的東西,但仔細看都顯得牽強而不可信。
託尼和唐·謝利的矛盾衝突在影片裡被弱化了,甚至到了矯揉造作的程度,這使得電影中那條和解的主線自始至終都顯得疲軟而缺乏力度。影片透過那個德國裔提琴手的嘴提及,唐·謝利去美國南部巡演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利用自己的成就,打破美國南方各州對黑人的偏見,但一路走去,卻成了唐·謝利的冒險之旅。尤其缺乏說服力的是,唐·謝利竟然可以透過美國總統的施壓,來解決自己身陷囹圄的困境,這實在太誇張了。
要說,這其實是一個平庸之作,寡淡無味,就像可樂兌了過量的水。儘管編劇試了很多手段,得到了一個圓滿的故事,但真人真事的原型像緊箍咒一樣把它限定死了。雖然真人真事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噱頭,但在創作者而言,其實也是一種負擔,這注定其只能小打小鬧。那麼,這部電影為什麼會獲獎?想來想去,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這部電影政治正確。但對美國所作所為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種政治正確相當虛偽。
-
11 # 貴仁視界
《綠皮書》根據真人事蹟改編,現實中的託尼和唐做了一輩子的朋友。影片透過兩種不同的白人和黑人的身份地位,來圍繞著電影故事線展開,從開始的偏見,到一起共渡難關的相互理解,這部電影屬於公路型別喜劇片的巔峰之作,奧斯卡最佳影片,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實至名歸。
故事發生在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在那個年代大多數是白人至上,越往南方走黑人就越受到歧視,甚至有人編出了一本綠色的小冊子,史稱《綠皮書》。裡面記錄著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進出,這本冊子成了黑人出行指南。
這天有朋友介紹他一個司機的工作,他去面試的時候才知道BOSS是個黑人。唐是個音樂博士,從小天賦異稟,年紀輕輕就各種頭銜,還給美國總統演奏過,他要全國巡迴演出,時長兩個月,由於南方的各個州對黑人很不友好,所以想找個靠譜的司機來保證他的行程。
託尼也是個種族歧視者,前兩天家裡來兩個黑人工人,妻子讓他們用家裡的杯子喝了口水,託尼就偷偷的把杯子扔了。再加上唐很傲慢,那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讓託尼很不爽,所以託尼就拒絕了這份工作,可是沒工作的他很缺錢,甚至把心愛的手錶都當了。
唐本來對託尼也沒什麼好感,可是他在當地是有名的問題終結者,被好幾個人推薦。所以他又打電話過來,誠懇的邀請託尼當他的司機。而且報酬豐厚,託尼在妻子的勸說下答應了唐,妻子雖捨不得丈夫的離開,但家裡確實經濟困難,她讓託尼保證,常給家裡寫信,而且一定要在兩個月後的聖誕節前回家,不然就別回來了。
告別了家人,託尼和唐就正式上路了,託尼是個愛抽菸的話嘮,言談舉止都很粗魯,甚至半路上要出去方便的時候,當著唐的面拿走自己的錢包。但是唐的鋼琴演奏卻讓託尼大開眼界,看到那靈活的手指在白色的琴鍵上跳舞的時候,託尼被唐的精湛琴技所折服,他給妻子的信裡是這樣寫的:他彈起琴來不像個黑人,像李伯拉斯,但比他更好,我覺得他是個天才。
他們來到下一站,唐曾經要求託尼保證,每次彈鋼琴都要用施坦威牌子的,但這次明顯是一個白人故意歧視唐,給他弄了個破鋼琴,與唐同行的兩個白人同事對此不敢表態。託尼卻不同意,他答應唐的就會做到,後來託尼解決了問題,讓唐完成演出。
隨著行程的進展,他們來到了肯塔基州,那裡就是肯德基的誕生地,託尼很愛吃炸雞,他開心的和唐分享,唐卻表示從不吃垃圾食品,但是他吃完一小塊又無法抗拒的接過了一大塊,然後問託尼吃完的骨頭怎麼辦?託尼隨手往窗外一扔。
他們按照綠皮書的指示,安排唐住到了廉價旅館,那裡的黑人素質很低,格格不入的他想去酒店消遣下,沒想到卻被幾個白人暴打一頓,還好託尼及時趕到,託尼臨危不亂的救出了唐。唐也逐漸對託尼表示佩服,在一次表演後,唐為了感謝託尼,竟然要求宴會的主人在那麼高雅的場合,給大家上了一道特殊的菜,炸雞。
託尼按時給妻子寫信,但信裡的內容基本就是,今天我做了什麼,你注意身體什麼的。唐說你這樣寫可不行,就指導託尼怎麼把信寫的浪漫,收到信的妻子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唐雖然在臺上受人尊敬,可下了臺就變成了“黑鬼”,唐不能跟白人使用相同的廁所,只能用院子裡的茅房,而且服裝店裡的店長,也拒絕賣衣服給唐,唐很苦悶,在鋼琴演出中,唐的鋼琴聲中帶著憤怒。唐又一次又被抓進了警官局,這次又是託尼過來撈人,儘管警官很不友好,託尼還是憑藉自己豐富的社會經驗搞定了此事。
但是唐非但沒感謝,還因為託尼賄賂警官責備了他。這天託尼在外地碰到了以前的朋友,他用義大利語對託尼說,讓他來幫自己。一旁的唐眼看別人來搶人,沒了託尼後面的演出怎麼辦?立馬要給託尼升職漲薪,這一段唐的演技真的很炸,把那種想挽留又不好意思說出口的狀態演繹得淋漓盡致,託尼哪是那種吃裡扒外的,對唐承諾一定會幫他到演出結束。故事到這裡,兩個人從原來的彼此不信任,看不慣,到現在逐漸釋懷,並相互接納。
這天路上下起了暴雨,他們被警官攔下,警官故意找茬讓他們全部下車並出言不遜侮辱他們,託尼氣不過一拳打了警官,這下可好,任憑託尼再怎麼社會經驗豐富,打了警官就得坐牢,唐表示很冤屈,託尼打的人,憑什麼讓我受牽連?我還要演出呢。
唐要求打個電話,他權利找律師。一通電話後警官立馬慫了併火速放人。電話的那頭竟然是總統的弟弟鮑比肯尼迪。這件事讓唐感到很羞恥,一番爭吵後,唐要下車,在大雨中他說:“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演奏鋼琴,因為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文化,但當我一走下舞臺,在他們眼中,我立馬就變成了一個黑人而已,因為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文化。我獨自承受輕視,因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因為我和他們也不一樣,所以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告訴我,託尼,我是誰?”
原來唐全國巡演的目的,就是讓黑人同胞獲得平權,然而現實卻讓他心灰意冷,他孤獨而又憤懣。託尼感動了,看到這個傑出而又無助的音樂天才,他發自內心的接納了眼前的這個“黑鬼”。兩人住進了同一家旅店,彼此開著玩笑,就像多年未見的老友。
兩個月的時間過的很快,他們來到了最後一站,但這也是歧視黑人特別嚴重的一個城市,唐被安排到了一個狹窄的雜貨間準備演出,到了晚飯時間,經理不讓唐在這裡吃飯,說這麼多年的規矩,只有白人才能在這裡吃飯。唐憤怒的離開。
兩人隨後來到一家黑人酒吧喝酒,他們的西裝革履顯得有點鶴立雞群,託尼對服務員說唐可是全國有名的鋼琴家,在大家的邀請下,唐演奏了一曲。唐的表演贏來滿堂喝彩,諷刺的是他給白人演出了那麼多場都沒有這場演出讓自己如此的開心,可更為諷刺的是唐剛剛的露富竟被自己的黑人兄弟盯上了,還好託尼眼疾手快開槍警示,把兩個小偷嚇得是屁滾尿流。
兩人終於要回家了,在路上竟然又被一個白人警官攔住,然而這次不是刁難而是善意的提醒,並幫他們換了備胎。聖誕夜下的雪景竟然是那麼的暖心,由於路途遙遠託尼疲憊不堪唐就當了託尼的司機。並把他送到了家門口,託尼邀請他去自己家一起過聖誕節,唐拒絕了,一個人回到了自己冷冷清清的家,託尼這邊卻是其樂融融,一大家子開開心心歡聲笑語,兄弟還幫自己從當鋪贖回了手表,妻子也端上了可口的飯菜,可是託尼卻默默不語,他知道他的好朋友唐,此時肯定形單影隻。
故事到此就愉快的結束了。
回覆列表
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高分劇情片《綠皮書》。
本片在豆瓣評分高達8.9分
獲得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
第76屆金球獎
電影類 最佳音樂/喜劇片
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電影獎 最佳影片(提名)
故事開始紐約的一個夜總會,有人鬧事。作為保安兼招待生的男主託尼用拳頭把那人趕了出去;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小聰明,透過把大佬的帽子藏起來謊稱是自己找到的,從而獲得一筆感謝費和一條人脈。
託尼是個典型的美國下層人員,沒什麼文化,大大咧咧,而作為意裔美華人的他還有嚴重的種族歧視。為了補貼一點家用而和別人打賭吃下了26個熱狗。但他熱愛家庭,堅持自己的原則,在夜總會停業裝修期間寧願賣手錶也不願摻和黑幫事務。
這天經人介紹來到演奏家唐.謝利處應聘司機。
在辦公室裡託尼第一次和唐見面,辦公室的豪華,唐居高臨下的座位,都對他的心裡造成一定的衝擊,但託尼其實非常想得到這份工作,因為因為資不菲時間也適合,只是在聽到要給黑人洗衣服擦鞋後強大的自尊心讓他受不了,起身準備離開。
唐對託尼抱有一定的希望,因為介紹他的人很多,唐也直言很看重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證明沒有什麼是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說明錢不夠。
在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在北部的種族歧視沒那麼嚴重,但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於黑人多有歧視性政策,從聯邦到州,都是合法的。而《綠皮書》為應對這樣的歧視而誕生,它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它詳細標註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許”,幫助黑人同胞們規避風險。
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另外兩位白人,他們雖然是唐的搭檔,但是為了避免麻煩,並沒有和唐同行。
剛開始上路的兩人可謂是互相看不順眼,文質彬彬舉止優雅的唐對託尼說話時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語氣,而託尼是個話癆,就算唐叫託尼安靜點,託尼任能找到話說。
唐是個“精神白人”,社會精英,多重博士學位,會數種語言,在白宮給總統彈奏過鋼琴,但其內心是“自我歧視”,以及對真實自我的恐懼,因為自己黑人的身份面對社會也是封閉自己的自我保護心態,所以他不太會交朋友。
在第一次聽唐的演奏以後託尼在給妻子的信裡說到,“他簡直不是一個黑人,像個天使。
演奏完的唐看到託尼和黑人僕人們一起趴在地上玩骰子,對此唐感到非常生氣,唐用著長輩的口吻教育著託尼,告訴託尼他們的出生決定了一切,而你不一樣。這時的唐對黑人體現出了白人一般的優越感,彷彿已經把自己帶入了上層社會的角色。
在漢諾威,中南部。託尼第一次為了唐出手解決問題。
隨著路程越來越遠,兩人的情感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到了肯塔基州(也就是肯德基的發源地)吃炸雞成為了倆人突破友情的開始,託尼為了體會原汁原味的炸雞買了一個全家桶開心的吃了起來。但從小接受高等教育的唐不願意吃這樣的低階食物,直到“真香”。從不能接受到扔骨頭到窗外,感覺那是唐在影片中第一次真的開心,真的放下自己。
越往南走種族歧視越深,在這裡唐只能前住綠皮書上寫的“只有黑色”的旅館。唐受不了這裡黑人看自己的態度覺得去酒吧喝一杯,卻遇到了麻煩。幾個白人毆打著唐,想扣下他做苦力,託尼及時趕來化解了危機。
這晚唐給農場主演奏,在演奏和晚餐期間受到種種歧視,上廁所都只能上黑人專用廁所。對於這些白人來說,身份的轉變只是在一瞬間。演奏時,他可以是高高在上的社會精英但下了臺,他又只是一個被人歧視的黑人而已了。
託尼在音樂同事那裡得知,唐放棄了在北方三倍的薪資主動申請南下巡演。這讓本身對唐的看法有些轉變的託尼更加佩服起來。
託尼在出門前,妻子特地交代要一直給她寫信,託尼也確實遵守著承諾。這天唐看了一下託尼寫的滿編口水話決定幫他潤色一下
聖誕夜,唐開車把託尼送回家後也自己一個人回了家,那個只有他一個人的家。畫面轉到託尼這裡,一家人其樂融融開心的過著聖誕,而託尼卻心事重重,直到門鈴響起,託尼笑著給了到來的唐一個大大的擁抱,並把他介紹給家裡人。電影就在熱鬧聲中結束了。
在整部電影裡都強烈的凸顯了黑人和白人的矛盾,作為白人的託尼雖然看不起黑人但是自己卻活的更像一個黑人,而作為黑人的唐卻活得像一個白人,但是膚色的差異卻是真實且殘酷的,一路上的波折和身份差異卻慢慢的在改變著這一切。
唐對一直以來對自己的黑人身份是充滿了避諱的,從最開始的不吃炸雞,不瞭解其他黑人同胞,不願意和其他黑人同胞相處,到最後一起在黑人酒吧裡為黑人演奏,在一路上託尼的種種行為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他的觀點,最後讓他接受自己的身份並正視自己和自己的同胞。而託尼也在著其中慢慢改變自己的觀點,
電影以這樣的形式緩緩的道出一個主題,所有的人種都是一樣的,這個世界上不該存在任何的歧視,你歧視的人他們總有比你優秀的地方,只有真正的接觸到他們接納他們才會讓你瞭解他們,包容是我們應該有的品質,也是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