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日之後烏合汙
-
2 # 埋葬你的情
素質教育,何為素質?素質就是一個人的做人底線,就像前幾天火爆的達康書記,做為官員,底線不能丟!而作為孩子的家長來說,如何培養孩子的素質教育?那就是平時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任何小事做之前、完之後都能做到不傷害不妨礙就是好教育。有關細節大家可以搜尋鄭委老師的講課,很受用!
家長素質提升了,孩子素質也就提高了。畢竟素質教育從娃娃抓起,娃娃素質從家長抓起。大家同意我的觀點嘛?
-
3 # 幸福的小籃子
個人觀點,第一:其實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孩子需要應試教育,也需要快樂教育。鄭淵潔說:“世界上沒有壞學生,只有壞老師,才把學生教壞了。"這句話在《功夫夢》裡也提到過。教導孩子,老師是很關鍵的。老師的責任有很多,教孩子知識,教孩子做人,教孩子處事,教孩子愛!而孩子的老師可不僅是學校的老師。不單是孩子,作為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老師存在在周邊,教師、父母、路人、整個社會都是我們的老師!
第二:專家沒有提出好的教育方法,是因為更本提不出來。即使提出來了,也不可能用到每一位孩子身上。因真正好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正如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一樣。為什麼他這麼厲害而不出書呢?為什麼同樣的學生問同樣的問題,只因為時間變了,而孔子回答的答案卻也變了?為什麼回答同樣的問題,不一樣的人來問,他的回答不一樣呢?為什麼他的回答裡還有根據不一樣的情境還有著前後矛盾呢?因為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我們的處境不一樣啊!我們並沒有一套適合全部學生的教育方法。因此,孔先生出不了書,而只有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才整理出了《論語》。
最後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教導孩子的時候,耐心,用心分析孩子的問題,及思考各問題的教育方法。
-
4 # 父母上崗證
這是一個功利的時代:社會上講功利,教育界講功利,家長也講功利,應試教育最能體現功利性,而素質教育短期內看不到功利,於是,社會要成績,學校要成績,家長也要成績,有了成績大家都有面子,至於成績能否可持續發展,那是後話,就像農民種菜,按自然規律一年種一季,而用大棚,一年種多季,效益有了,可是味道不一樣,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而短期內只有應試教育,中國十幾億人口,只要有1/10人是高素質,那就好管理了,其它的9/10就乖乖做老百姓吧
-
5 # 九鬥學生心理
素質教育必然是趨勢,可是在目前的教育體制環境中,想要完全的素質教育真的挺難的。但是你是否已經發現,身邊的很多家長已經開始在抓緊孩子的應試教育的同時,開始素質化的嘗試。
1.孩子的音樂、舞蹈、運動技能的培養。
2.帶著孩子國內的旅遊,行萬里路。
3.陪伴孩子大量的閱讀。
4.鼓勵孩子發展他們的特長專案。
是的,已經有很多的家長開始行動了,姑且不論很多家長在行動中的目的是什麼,很多家長已經開始漸漸的意識到:讓孩子陷入到題海戰術中(雖然對考試很重要),但是在未來更長遠的競爭中不會佔據太多的優勢。
要做到對孩子部分的素質教育,家長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綜合能力。而且素質教育的前提一定是:我們的孩子應試的水平不低,否則家長和孩子都要陷入到無休止的補課中去,才沒有時間去管素質教育的事情。
1.素質教育是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才能完成的事,目前學校的老師的能力和精力不一定完全夠。
2.素質教育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在擅長的專案中開展,而不是家長根據自己的喜好。
3.素質教育要消耗家長很多的時間耐心的陪伴、很多的金錢去打造,所以家長要努力先行才好。
應試教育拼的是現在,但是素質教育拼的是未來。
每一個家長一定都是想著現在和未來兩手抓,這樣的戰略要在每個家庭成員中普及、灌輸意識,全家總動員才能更好的協調和統一前進。
-
6 # 網者歸來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就可以肯定,大家根本沒搞明白什麼叫素質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愛好者,我理解的素質教育是很現實的。
從家長的角度出發,我讓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原因很簡單。
第一,培養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習的興趣,減少無效作業,多體驗生活,讓玩手機的孩子利用手機學習,並完成作業。有了這些做基礎,孩子還會瞎混?玩遊戲?
第二,如果孩子足夠聰明,有學習天賦,那他的文化課不用發愁。如果孩子不夠聰明,只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就可以了,用更多的時間學習特長,報特殊學校。如果孩子沒什麼特點,喜歡上讀書也不錯,還可以報考文學類,上學期間就可以投稿賺點生活費。如果以上都達不到,我想不太可能,除非孩子自身有點先天不足,那就上特殊學校,比方說體校,武校,兒童藝術學校等。
第三,從素質教育走出來的學生可以讓技校煥發活力,而不是‘問題學生大本營’,可以讓技校獲得發展優勢,提升教學質量和資源,以及加深學習,讓技校跟大學,大專等同也不是沒有可能,只不過授課方式不同,從實踐出發。
第四,清華北大不是夢。按照要求,將來的錄取包含分數,面試,綜合素質三個方面。其中因為面試的存在,讓很多結果可能改變,包含再評測,不是沒有可能。至於說綜合素質,就一定是琴棋書畫,游泳,體育等等樣樣精通,這幾乎就是不開化的大腦跟自己開了個玩笑,綜合素質的解釋為德、智、體、美、勞;德,不用多說,思想品德,智,知識,智慧,體,重在健康,不是特長,美,是審美或價值觀,不是技能,勞,是一種生活態度,勤勞或認真的態度;綜合素質不是單一的,是綜合的。
第五,不存在富人搶奪教育資源的問題。首先,富人人口有限,生不了那麼多孩子;其次,國外的素質教育比國內領先,而且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比方說德國的機械技術,領先國內的技術其在教學上也會體現出來,學會外華人的特長,回國後更有可能成為高階人才,所以富人大多數會選擇出國留學;最後,國內的富人能跟名校說上話的也沒幾個,現在的大資料技術在發展,弄虛作假的機會會越來越小。
第六,減少校園暴力、輕生學生的可能,給學生減壓,給教育鬆綁,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第七,對教師的要求,不許體罰,不許侮辱學生,出成績靠素質管理,原則管理。
第八,不存在無挫折教育,體育運動,考試失利都是挫折的一種,讓學生學會接受自己,正視自己就是挫折教育。
第九,政策支援,國家鼓勵,對應試教育拳打腳踢。
第十,中國教育新聞網提出一個觀點,開設家庭教育專業,培養家教人才,幫助家長成長。同時強調社會協同合作,包括校外培訓機構也在改革範圍內。
素質教育,勢在必行,為教育助力。為孩子健康成長助力,對應試教育拳打腳踢,給孩子們更多的出路。
-
7 # 冰草燃
素質教育每民族都在追求,在當代科學和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我們正在培養一代科學和技術的文盲,這是美國教育部在上世記八十年代指出的,反思一下,中國的教育培養的不是科學技術的文盲嗎?美國特別重動手能力,他的危感特重,咱們呢?會考不會做事,不學游泳要下水,不學扛槍要打仗,不學技術要參於技術工作,過時的教材,重文輕科的理論到了變法的時代,讓青春鈔票不背舊思維埋,教背要變法,現在有能力走在素質教育的大道上
-
8 # 一乜
學校就專心搞好應試教育吧。一是應試教育相對單一的方式都弄不好已經千瘡百孔,再好高騖遠問題更多。二是學校引入素質教育,資源奇缺,大家都搶,各類補習壓死人,學費又得漲上天尤其對下層民眾孩子和農村孩子不公平。三是關鍵,素質考核難以客觀平價人為因素太大,權利尋租後門敞開就成了腐敗溫床。相比較,形式單一的應試教育比所謂素質教育公平。
-
9 # A鄧學理律師A
他們只會喊口號!口號都不會喊,怎麼能成為專家呢?中國這幾十年的成就和科技成果,和“素質教育”有個狗毛關係?!創新都是逼出來的!能吃苦,有毅力,有目標,有規劃,耐得住孤獨和寂寞,這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教育!
-
10 # 快樂庭院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僅自問:什麼是素質教育?
和很多孩子聊天,問他們作業多嗎?有的說“很多。”問他們覺得壓力大嗎?“很大。”問他們能稱受得了嗎?“還行吧。”這是最普遍的。看來孩子們普遍還是能承受得了的。
為什麼我們的家長總在互相抱怨“孩子好累呀!作業太多了!都擔心他能否承受得了!”
孩子原本沒有想太多,對於家長的抱怨,很多孩子也無所謂,可總有一起起的個案表明,家長過分的抱怨起到反作用:孩子承受不了作業的壓力而採取極端方式。反觀這些極端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因為心理上的壓力過大無法排解而導致。
曾有成績優異的孩子玩手機遊戲被老師批評而自殺、又有一男孩看電視受到父親責罵而跳樓,這樣的例子真的是不少,我們能簡單地把原因歸結為應試教育嗎?顯然是不能的。
看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孩子們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區別,更大的是心理承受能力的區別。
我想這僅僅是一個方面,素質教育的內容還有很多。
第二個思考: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對立的嗎?顯然不是。
我們一直要求孩子們自小文明禮貌、愛護環境、尊老愛幼,這是為人的根本。素質教育主張提倡孩子們自主、自理、自學能力的發展,多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而這些和我們的應試教育並沒有衝突,孩子自主學習、自學能力強,自然應試考試成績會更好,孩子自理能力好,自然進入一個新學校適應能力也強,孩子真正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很自然他的知識會更廣泛,其學習的興趣也會更大那麼應試成績也自然會更好,從理論上講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衝突。
應試和素質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部分,是孩子教育的兩個內容,素質為內容,考試為測試的所學的手段、檢驗的方式。素質教育並不是沒有考試,我們現行的教育已經在逐步地加強孩子們的素質內容,單純地以背答案而得到優秀成績的教育方式在逐步成為過去。
第三個思考:怎麼讓孩子的素質教育做到更好呢?
我想不管是什麼樣的教育,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那麼孩子的自信、獨立生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擁有幸福生活的必備。做為家長,我們只要從這幾個方面有意識地去培養和引導,並且落實際中,那麼我們沒有必要把孩子的素質教育置頂,孩子也會具有很好的素質,更好地是家長言傳身教、自己力所能及。
-
11 # 隔岸27
只講素質教育而否定應試教育的是磚家。
素質包括多方面:
一、生理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工作、學習、生活都會很不便利。
二、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先天后天綜合發展的估果。品行、潛能、心理適應承受力、意志品質、內在動力指向等都屬於這個範疇。
生理、心理都健康是最好不過的。有個健康的心理比光有個好的身體更重要。
三、文化素質。應試教育雖有弊端,但卻是文化素質教育最有效的載體。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方法來完全替代應試教育,未來也許有,但應試是任何時候都不可或缺的。
四、良好的行為習慣。見微知著,我們通常說某人‘‘素質高’’或‘‘沒素質’’都是看其一言一行的。習慣看似事小,其實不然,因為細節決定成敗,好的行為習慣會上升為人的心理素質。
粗線識見,信手而為。
-
12 # 黍離稷穗
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它在上世紀90年代被諸多專家們倉促推出只是為了和應試教育來打擂臺。它在理論上並沒有一個自圓其說的創設。漢語中“素質”這個詞更接近於“天賦”,而天賦是人生而具有的,教育則是後天的。正由於概念內涵上的衝突,教育的相關利益方就出於自身不同目的而將其外延作出不同的解讀,並相互攻訐,而教育主管的一味求新求變又助推了這一亂相的擴大,導致基層教育無所適從。因而現在不應空談所謂素質教育,而應正本清源,釐清界限。只有我們清楚了教育應該解決什麼、教育能夠解決什麼、學校教育應該解決什么、學校教育能夠解決什麼等問題,中國教育才能自信而堅定地走下去。
-
13 # 早晚英語Carl老師
小學階段重視孩子的品格養成,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適當磨練孩子的能吃苦抗壓的能力。比過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和才藝技能上的培訓重要得多。
-
14 # 感應寺小學
可以這麼說,國家的教育體制影響著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方式。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一批又一批能學習、會考試的人才被選拔出來,送到大學去繼續培養。不可否認,這種選人才方式在當時為比較合理、快捷、公平,迅速為各行各業選拔了大量的人才,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了社會、學校、家庭只重視學習成績的提高,嚴重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而這種應試教育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界的專家也一直在不停地呼籲,要摒棄應試教育,實行素質教育。改革課程、改革高考的呼聲也越來越強。學校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高考的指揮棒不改,其他努力都是空。所以,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要從改革高考做起。高考一變,學校課程自然跟著變。
總之,現代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勞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靠的是教育體制的改革,高考的改革,學校課程的改革。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本質的衝突嗎?磚家說應試教育坑了孩子,為什麼磚家沒有比應試教育好的素質教育方法哪?難道單純的減少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壓力就可行了嗎?減少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和時間,孩子是在做提高素質的事情嗎?現實情況是孩子上學階段不去好好的學習,學習之外的時間實際在做什麼哪(有多少孩子在做哪些有益能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行為的事宜)。不學習的孩子在外面就是各種混,在家就網路電腦手機,這就是現實。
回覆列表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怎麼樣才算優秀呢?無論哪個方面哪個能力,只要孩子比同齡人多會一點點那就是優秀。素質教育要求孩子從應試中抽離出來,擁有更多時間去學習除了應試以外的其它東西,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一樣,於是學的也不一樣,結果就是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其它孩子沒有的優點或者技能,於是我們說這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就達到了。但是國家提出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個大目標,不僅孩子會一點東西這麼簡單,而是不斷的學會東西,會更多的東西,會別人不會的東西。所以理論上說孩子除了應試,那就是不斷的在學習才對。於是就提出了學習減負,剔除應試。可現實中好像和理論不一樣,素質教育提出這些年,青少年犯罪率升了,師生矛盾尖銳了。更令人費解的是,一邊說要剔除應試教育,可一邊還是採用高考考試製度選拔人才,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幾乎都離不開一考定勝負,另外教育系統內部幾乎都是用學生的考試分數來給教師分三六九等,甚至每個教育部門都存在一個主要是負責研究試題和出題的“教研部”。最後我只能嘆一聲,不知何時開始我們已經活在一個差點亂套的世界。一切大目標無法實現都是因為缺少公開透明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