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爸這個妳
-
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斜頸俗稱“歪脖子”,是小寶寶頗為常見的一種症狀表現,通常指的是先天性肌性斜頸,另外臨床上80%的寶寶斜頸屬於生理性斜頸,尤其是三個月以內的小嬰兒,通常不用幹預,到一歲也能自然好。
1.生理性斜頸:出生後3個月出現斜頸,這種情況往往是生理性斜頸,是因為孩子抬頭後頸部力量不夠,頭部相對較重導致,不用治療,到1歲左右通常會自然好轉。家長只要注意觀察就好;
2.先天性肌性斜頸:寶寶出生後2周左右出現斜頸,頸部可觸控明顯腫塊。一般存在四個症狀表現:(1)孩子頭傾老是向一側,下巴朝對側肩膀;(2)觸控頸部出現硬塊;(3)孩子的臉部一大一小明顯;(4)孩子頸部活動受限制。家長可以在家自己判斷下,如果孩子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要考慮肌性斜頸的可能性較大,這時建議家長帶寶寶去醫院面診醫生後確診,遵醫囑干預改善。
目前認為,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痙攣或短縮導致的頭部持續向患側歪斜、下巴轉向健側的姿勢異常,可繼發麵部不對稱、斜頭、頸胸椎側彎等畸形,長期持續下去對寶寶的身心健康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治療方面:臨床上80%的肌性斜頸可透過功能鍛鍊等保守治療可以治好,通常家長可按照醫生的手法對攣縮的胸鎖乳突肌進行柔和的捻,動作輕柔,每次伸展時維持2—3秒,每回做10—20次,每天做4—6次;家長要根據斜頸的不同的病變位置,選擇自己在餵奶和睡覺時的位置關係。比如說寶寶是右側斜頸,就要在餵奶和睡覺時把孩子放於您的左側,通常度攣縮的胸鎖乳突肌可以逐漸得到舒展,頭頸姿勢恢復正常;臨床上20%的寶寶到1歲保守治後若療沒有好轉的話,則需要遵醫囑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矯正外觀畸形,改善頸部的伸展和旋轉功能。斜頸通常早發現,早治療,預後效果就越好。
-
3 # 肝膽外科崔醫生
小崔醫生告訴你,對於兩個半月的寶Bora說,如發生這種輕微的斜頸,那麼還是考慮先天性的斜頸可能性大。但是由於導致斜頸的疾病比較多,因此還需要與其他相關疾病相鑑別。此外,由於孩子年齡較小,治療的方式要慎重選擇,但是對於先天性斜頸的治療是有一個關鍵期的,如果錯失了關鍵期,就很難治療了。下面小崔醫生給大家講一講,先天性斜頸有哪些表現,需要如何治療及治療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 此外也要了解造成先天性斜頸的原因有哪些以及需要與哪些疾病相鑑別。
我曾經遇見過一個10幾歲的孩子,就是這種斜頸表現,但是他的病情已經很重了,臉部與頸部都是畸形的,看人都是斜著看,他說就是因為小時候的先天性斜頸沒有及時發現與治療,進而出現了現在這種畸形表現。
為了及早發現斜頸,我們要認識先天性斜頸都會出現哪些表現對於兩個半月的寶Bora說,先天性斜頸的主要表現就是孩子的頭會偏向一側,而他的下巴會偏向另外一側。而孩子頭偏向的那一側,就是患病的那一側而這種斜頸是出生後即出現的,但是由於剛出生的小孩,人們很少去關注這一點。等到出生後的第2-3周時,如果再觸控孩子病側的頸部肌肉時,就可以觸控到比較硬,但無觸痛的結節,一般都呈梭形,如同紅棗大小,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這種結節一般會在孩子2-6個月的時間段內,逐漸會消退,而且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並不會留下斜頸這個疾病。但是不幸的是,對於一小部分孩子來說,由於這胸鎖乳突肌肉遠段的纖維化替代,進而出現頭部向患側牽拉的表現,而更加嚴重的是,由於患兒的頭部與臉部的正常位置發生改變,可出現患病側的臉部長度變短,而寬度增寬。此外,還會出現面部不對稱的表現,如健康側的臉部明顯的肥大,而病側的眼角到嘴角的距離會比健康側短很多,當你看患兒時,會發現她的兩隻眼睛與兩隻耳朵都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但是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孩子斜著頭的時候,這種表現不是特別明顯,而當你把他的頭和頸部擺正的時候,就會發現這種畸形非常明顯。研究表明,這可能與地心引力有關。
這是由於患兒的雙眼是不平行的,這樣在他看東西的時候極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勞,而隨著患兒的生長髮育,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患兒脖子肌肉發生攣縮,進而出現頸部血管的縮短,這樣會導致患兒的頭骨不對稱發育,頸椎及胸椎的畸形,一般都表現為側彎畸形,而這種側彎是朝向患側的。這個時候是治療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造成了治療的延誤,很可能會造成畸形的不矯正。而使患兒病側的生長髮育畸形加重,這個時候即便再想治療,但是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抓住治療的關鍵時期。
那麼先天性斜頸治療的關鍵時期是什麼時候呢?應該如何治療呢?對於這種小兒的先天性斜頸一經發現後就需要給予相應的治療。首先,我們可以給予按摩治療,對頸部的腫物進行輕柔的按摩。除此之外,還需向兩側舒展攣縮的肌肉,這個舒展動作要維持大約三秒左右,每10到20次為為一個組合,每天進行4到6組。此外,對孩子進行餵養或者孩子睡覺時都要矯正她的不良姿勢。
此外,在發現孩子斜頸後,早期即可以給予牽拉治療牽拉的過程如下:安撫好患兒後,輕輕地將患兒的頭部向健康側牽拉,這個過程一定要緩慢、輕柔, 避免產生過度的疼痛,導致患兒抗拒,而把患兒健側耳朵能貼到健側的肩膀為佳。接下來再將患兒的下巴輕輕地轉向患病側的肩膀,這個過程中也一定要保持輕柔。如果患兒出現抗拒,需固定好姿勢。這些操作首先要經過專業的醫生指導才可以進行。每天進行牽拉4~6次,每次牽拉大概20次,對病例統計顯示,有效率可以達到85%以上。
如果患兒在經過這些治療後,或者因為發現不及時錯過治療後,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手術也是有指徵的,對於年齡超過四歲,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患兒,脖子向患病側旋轉時受限,臉部發育畸形等都是手術的適應症。但是手術最好不要超過12歲,因為對於12歲以上的患兒來說,即便進行手術治療,出現的這種臉部等畸形也很難恢復了。
在瞭解了斜頸的治療方式後,我們還要知道哪些原因會導致斜頸呢?研究表明,這可能與孕婦在生產時發生產傷、區域性組織出現缺血或者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不好等眾多因素有關,這些也都證明患兒出現這種先天性斜頸是與在子宮內的環境有關。因為有研究證實,這與產婦初次生產的年齡過大,或者孩子在子宮內呈臀位有一定的關係。因為這個時候胎兒的脖子在子宮內會發生旋轉,而當分娩時,會導致這塊肌肉的缺血表現,以至於出現肌肉的攣縮。
此外,還有人認為這與支配胸色乳突肌的神經損傷有關,在胎兒在子宮內發生神經的受壓迫,就會出現肌肉的纖維化表現。也有人認為這與胸鎖乳突肌的血管血流等有關,尤其是肌肉內的靜脈堵塞也會出現這種先天性斜頸表現。對於兩月半的寶Bora說,這種輕微的斜頸也是需要與其它疾病進行鑑別的,那麼需要與哪些疾病相鑑別呢?首先要與眼部因素髮生的斜頸相鑑別,這常指的是那種先天性的斜視患兒,因為患兒的眼睛斜上方的肌肉發生麻痺,不能牽涉眼球轉動,患兒在看東西的時候就容易發生這種斜頸表現。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性斜頸,但是這種疾病多在患兒能夠坐穩以後才被發現,因為躺著的時候並不會影響。因此一般在大約九個月左右是才會被發現。這種因為斜視而發生的斜頸,在經過對眼部肌肉的治療後,斜頸的表現也會消失。
此外,這種先進性的斜頸也需要與神經性的斜頸相鑑別。這是因為發生在顱腦內的腫物或者畸形所引起的。但是這種斜頸一般伴有其他表現,如相關肌肉的僵硬、麻痺、運動障礙以及顱腦內壓力升高等表現。患者也會表現出在轉動脖子時候出現疼痛、眼睛震顫等症狀。還有一種斜頸,是嬰兒良性陣發性斜頸。這種斜頸不是持續發病,而是間斷性的發病,而且每次發病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可能是十幾分鍾,也可能是幾天。但是發病的時候是有一些特異性表現的,如會發生身體向一側彎曲等,這個疾病一般不會給患兒帶來較大影響,一般在經過治療後都會痊癒。而與該病非常相似的是嬰兒陣發性斜頸。這種疾病是好發於小女孩,而且年齡一般都不會超過兩歲。發病也有一定的特點,即發病也呈間斷性,每次的發病持續時間也不確定,但也可能會出現全天性的發病。除了可以看到的斜頸之外,也會出現身體的彎曲以及眼睛的斜視。但是與先天性斜頸可以相鑑別的是陣發性斜頸可以左右兩側都偏斜,而且本病有自愈性。總結對於小兒發生的這種斜頸表現,主要考慮為先天性斜頸,這都有賴於及早的發現,很慶幸你可以早期的發現這種輕微的斜頸。這種疾病90%以上都會自愈,但是少數患者也會出現病情的進展,導致各種頭、面、頸部的畸形。因此也要及早的治療,治療方式也有很多,手法按摩及牽拉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此外,造成先天性斜頸的原因多為孕婦在生產時發生產傷或胎兒在宮內的環境變化等有關。但是對於2個月的這種幼兒來說,發生斜頸也是需要與其它類似疾病相鑑別的,以免發生誤診、延誤治療,導致嚴重後果。
-
4 # 兩只老琥
斜頸有兩種型別:先天性斜頸和後天性斜頸,兩種型別的形成原因和治療方案都不同。
• 先天性斜頸是病理,需要及早借助專業理療
肌肉性斜頸是最常見的斜頸原因,也比較常見於先天性斜頸。造成肌肉性斜頸,是因為頸部之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病變以致縮短。肌肉性斜頸產生的原因比較多,比較普遍的發生原因為寶寶在胎兒時期的子宮內發育過程中有受異常壓迫,或者是在出生時頸部受到過產鉗子等外力作用而被過度牽拉,以致一側的胸鎖乳突肌收縮,引起頭頸歪斜。
• 後天性斜頸多和睡姿、喝奶等都有關,及早調整就好
後天性斜頸,多數都是因為睡覺時小腦袋習慣性偏向一側,由於吃夜奶時寶寶會躺在媽媽身體一側,吃完就直接身子一平睡去了,往往身子翻平了,但小腦袋還捨不得扭回來,一直朝著媽媽的方向。頸部反覆向一個方向扭曲,就會使頸部的一側肌肉逐漸拉長,而另一側則逐漸變短,這就形成了斜頸。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小寶寶都會因為這樣的睡姿導致斜頸,正如有些寶寶吃糖特別容易蛀牙,但有些可能不怎麼注意,但也不容易蛀牙,和每個人的骨質、牙質都有關。
無論是天生還是後天,從孕期到寶寶出生後,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寶寶出現小歪頭,爸媽們要在這方面多留心了。
☛ 如何在家自查寶寶是否有斜頸
因為斜頸需要及早調整或治療,所以及早發現很重要。如果還沒到體檢時間又心存懷疑,爸媽們都可以自己在家先簡單自查一下。斜頸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 平躺時,寶寶頭部明顯的朝一側歪,也就是頭頂偏向一側,下巴尖指向另一側。
• 用手能摸到斜頸一側的脖子有硬塊。
• 頭部不能向某個方向轉頭,或者轉頭時一側靈活,另一側卻很困難。
• 趴著抬頭時,爸媽從上往下看可以明顯看出腦袋偏向一側。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斜頸寶寶都會有硬塊。因為硬塊的產生是胸鎖乳突肌因扭曲逐漸被拉長,血液迴圈不好而形成了腫塊,對於後天初步有斜頸跡象的時候,還不至於產生硬快,當然這時也是最佳的糾正期,在理療方面也可以選擇比較保守的方案,但最好還是去專業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
先天性的斜頸通常在寶寶兩個月左右就能被看出來,因為有斜頸的寶寶也同時會可能有頭形不對稱、臉一邊大一邊小、大小眼的情況。對於斜頸的治療只有一句話:年紀越小越好治。
☛ 6個月內的寶寶如果及時發現有斜頸,爸媽可以先在家用使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操作,比如
• 睡覺糾正
如果是因為睡覺造成的斜頸,那就仍然透過睡覺來糾正,讓寶寶在睡覺時把頭偏向斜頸的相對側,讓斜的一側向上。
• 抬頭訓練
訓練抬頭是最積極的鍛鍊方法。寶寶容易形成斜頸正是因頸部肌肉力量弱,不足以控制自己的頭部。抬頭訓練增加頸部、背部大肌肉群的力量,可以讓寶寶更好地增加頭的控制。
• 玩具逗引
最好也是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利用玩具吸引寶寶將頭轉向與畸形相反的方向,這也是一舉兩得的做法。
☛ 6個月以後,寶貝處於生長髮育的旺盛時期,各個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長變化,偏斜的情況如果持續3-4周以上而不進行糾正和治療,就可能導致面部發育不平衡,偏斜的面部和顱骨都會比對側要小,兩側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線,鼻口也會有不同程度偏斜,且隨著寶貝年齡的增長,這種面部不對稱的情況將日益嚴重。
☛ 年齡超過一歲以後的寶寶,更大的可能要進行手術治療,當然要以醫生的判斷為準。手術治療的方式主要是切斷纖維化的肌肉並頸託固定。不過年齡較大的斜頸寶寶,即使做了手術,面部偏斜的情況也難以矯正。
回覆列表
首先,按摩推拿應該是可取的方法,但是一定要提前諮詢相關醫師,寶寶的身體很軟,要注意力度。
如果不敢下手,我們可以用睡姿,抱姿加以矯正。期間注意方向,不要適得其反。
再者,寶寶建議趴的時候,他的注意力方向是很好的矯正辦法。我們在正確的方向多逗逗他,讓寶寶自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