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彤媽育兒分享
-
2 # 彙龍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伴隨著磕磕絆絆走過來的。母親最好的教育就是傾聽孩子的訴說!不必說教,他正在經歷的一定是你經歷過的;不用告訴他應該如何,經歷了就懂了。讓他們自己思考,才能增長智慧。聰明的人知錯能改,絕不再犯。智慧的人懂得因果,直面輪迴。聰明的人面對挫折需要鼓勵,從鼓勵中得到力量。智慧的人面對不幸需要安靜,靜能生定,定而生慧……!
-
3 # 親子小冰
從孩子的身心發展來看,可以理解的是,孩子現在正處於對世界社會有自己獨立思考和理解的年紀,感覺父母說所說的東西和自己看到的不太一樣,價值觀正處於搖擺期。而父母呢,是愛子心切,過度的緊張孩子的成長,希望自己對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監督到位,就是這種過度的緊張和關注反而讓孩子反感。建議你可以放鬆心態,孩子不願意講,就不要過度去詢問,對他多抱著理解的心態,慢慢地孩子會感覺到你是尊重他的,自然這種現象就會好轉。
-
4 # 心靈密友APP
現在的孩子都很有主見,也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和小想法,我們和他們溝通交流不能還是那種居高臨下的架勢,確實可能你吃的鹽比他吃的飯還多。孩子需要被重視,同時也需要被尊重,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和她們好好交心,我相信還是有效果的。
-
5 # 家有倆寶湊一好
我小寶是兒子,才兩歲,樓主所問及的問題十多年後我也將面對。目前2歲的小幼童還處在對媽媽的依戀期。講真,沒考慮過他長成大童直到青春期時媽媽該怎麼教育的問題,感覺離我們還有些遙遠。
不過,不管孩子多大,不管男孩女孩,父母兩人,一鋼一柔,應該能找到較好的與孩子相處及教育、引導模式。近期剛好開始在看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建議您也看看,或許能受到些啟示。
-
6 # 冬日暖陽124086398
謝謝邀請。孩子都這麼大了,做媽媽的一定付出了很多。有句話說孩子大了不由娘。大孩已經16歲了,正常情況下孩子應該讀高中了,高中階段的孩子都處在青春期,也正是孩子的叛逆期,說這時候的孩子難管可以說是一種共識。我們可以試想,讀書學習的孩子本身壓力是很大的,況且是高中呢?這個時候應該怎樣管理孩子?我覺得首先我們就不應該用管理這個詞,更貼切的說法是如何與孩子更好的溝通。作為高中階段的孩子,已經懂得很多東西,無論是知識方面的,還是社會層面的,因為現在的各種資訊傳遞方式與速度與我們青少年時代絕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平常,恐怕媽媽更多的表現是囉嗦、是嘮叨,重複的多,說教的多,因為孩子在媽媽眼裡永遠都是孩子,媽媽眼中的孩子總是有些讓人不放心。而這時的孩子偏偏不喜歡說教,更不喜歡嘮叨,連續的說教與嘮叨,會讓孩子厭煩甚至惱火。所以,當媽媽的一定要改掉囉嗦的習慣,一定要改掉遇事嘮叨的習慣,更不能用說教的口氣和孩子說話。我不知道你和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管理上有沒有分工,如果有分工,最好是一人關注孩子的學習,一人關注孩子的生活。而就你在問題上中談到的情況,我覺得,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與意見,多問孩子有什麼想法,包括學習上、將來的志向上,還有飲食生活上,包括家裡的生活習慣、生活節奏,以及節假日的安排等等方面,聽聽孩子有什麼好的建議,一旦你們多采納孩子一些好的意見或建議,孩子在家中的存在感就會增強,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就會提升,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有質的飛躍。這樣孩子有什麼想法就願意與媽媽說,媽媽就有機會與孩子交流、溝通,繼而形成某種共識。當媽媽能把孩子既當兒子,也當朋友,那麼孩子就會把你既當媽媽又能當朋友,朋友之間又有什麼不能溝通的呢?不成熟的意見,試試吧。
-
7 # 王麗霞
如果孩子十六歲了,小的也十一歲了,我建議您將“教育”換成“相處”。用您的愛與他們相片,用您的關懷與他們相處,用您的體貼與他們相處。
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叛逆期之際,他們的特點是想要成為自己,想要按自己的方式說話、做事,想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他們不想被打擾、不想被過多地呵護和教育,他們想要按自己的方式體驗,這也意味著有時他們會做一些錯事、糊塗事。
這個時期的家長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家長一方面自身有一些需要成長的地方,表現出難以應對孩子的這種變化;另一方面孩子的脫離,會讓他們感覺孩子出了什麼問題,或自己有了什麼問題,家長會再現出過多的擔心,惡化了親子關係。
這種時候,用以前囉嗦的方法還真是不行,因為孩子是不會聽你的,他只想聽從自己的。你們溝通少的原因也在這裡,因為你想讓他們聽你說,但他們現在是真的需要你能好好地聽他們說,而不“教育”他們。如果你能觀察到一次,你耐心聽他們說的時候,他們眼裡的閃閃的星光,以及他們心裡的滿足,你就知道:就是這個,這就是與他們的相處之道。自己先試試吧,看是否可以做得到?通常這種狀態,需要一些其它方法的支援。但目前而言,我只能這樣給您描述了。
另外,我的空間中有其它一些關於青春期、逆反期的回答,篇篇都不相同,您可以全部過一下,這會幫助您瞭解你的孩子的,也會給您一些啟發的。
最後,祝福您!祝福您的孩子!
-
8 # 可愛的洛小花
我兒子17歲了,除了成績差點因為學習還是要靠他自己努力的,但是其他各方面都非常棒愛運動(打籃球,健身,游泳,也玩遊戲)我和他是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所以他現在什麼都會跟我說,有時候也會有那麼點小脾氣但是我原諒他因為他現在的年齡很正常喔,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做父母的就很感恩知足了。
-
9 # GrentChina
(1)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不僅是孩子的身體在增長和發育,而且心理也在成長(家長往往會忽視這個方面)。而且往往後者會更加重要,所以家長在保證了孩子平時的營養均衡時,更加要留意孩子的情緒。因為孩子的情緒往往能反應出他們的心情,孩子很少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的。
(2)隨著男孩子到學校上課,開始接觸其他人,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實學校,教室裡也不例外,雖然同學與同學之間不會有很強的利益關係,但是也會有孩子之間的“利益”關係。比如說孩子之間的攀比問題,學習成績的高低問題,在老師面前“爭寵”,與女生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些都會對孩子心裡造成影響,進而就會產生自卑,自負等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長此以往對孩子就會固定於這樣的心態,那進入社會後孩子的前途可想而知。
(3)我覺得媽媽要做的首先是在小時候能夠灌輸一些獨立的思想,儘量讓孩子獨立的做一些事。同時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
(4)在孩子上五年級以上的時候可能孩子就對事情有一定的看法了,而且叛逆期開始來臨,此時我覺得媽媽應該稍微放下手,避免嘮叨的教育方式,而是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來勸導孩子,在一些方面(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對孩子進行解釋。不要過多地給孩子錢,適宜就好!
(5)到了初中和高中後家長就應該更加的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當孩子出現厭學,早戀或者打架等情況,請一定要耐心和孩子、老師進行溝通,深入瞭解問題的原因,然後合理的解決問題,最好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也不要惡語相加。在學習上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在生活上和經濟上要保障,同時在小的時候培養的獨立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如果孩子有什麼想法,想住校等。我覺得家長應該支援孩子。任何孩子都需要被鼓勵和讚美,他們內心也需要自己被肯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時候孩子所做的一些事,都是想得到自己父母的關注和肯定,尋找其存在感。顯然,成年人需要,其實孩子也是需要的。
當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染髮、打架,鬧情緒等的情況時,很大可能是因為孩子本身被忽略了,家長應該要自身進行反思,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而不是打罵。
(6)上了高中後,孩子渴望的獨立性念頭會更加強烈,媽媽此時只能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強制,專橫,可以從他的最好的朋友或者老師那裡瞭解到自己孩子的一些情況,也可以和孩子細心交流。
總之,家長做的工作永遠只是引導,而不是掌控他的生活,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實時掌握他的情況,然後對症下藥,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長。
-
10 # 如歌的行板29
陪伴他,傾聽他,並且消耗他的旺盛精力。每個週末都陪他進行大約一個半小時的徒步,步行途中聽他不停呱呱呱,偶爾自己只需要冒點嗯,啊之聲,你會發覺他發洩了精力與內心的傾訴後你們之間關係會很融洽。
-
11 # 寶媽雙雙
11歲的男孩已經步入叛逆期,這時候他更多的需要是父母同他平等的談話,而不是說教。如果你能想辦法走進孩子的內心,當他認可你的時候,你說什麼他都能聽進去。反之則毫無效果。
-
12 # 父母進化論
青春期的男孩天天纏著媽媽才更奇怪
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愛說話是非常正常的表現。
如果男孩子十幾歲了,還天天纏著媽媽,才更可怕。
因為,他有了自己的隱私、並害怕你不贊同。
有些孩子不願與父母交談,是因為父母的控制慾太強,不聽是孩子用以爭取一些權力的消極方式。
有些孩子可能是內向,從來就不健談。
在青春期孩子的生活變化無常的這個階段,無條件地接受他們是至關重要的。
家有十多歲的孩子,應該怎麼做呢?
1、閉上嘴巴傾聽要對孩子所說的事情問一些問題,即便是電子遊戲或者你不太瞭解的事情,要讓孩子看到你對他想談的事情很感 興趣。
很多孩子不再和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很快就會露出 不贊同的表情,或者很快就開始說教。
要學會閉上嘴巴聽。
試著將自己的回答限制為嗯,哦。
你會驚喜地發生,當孩子感受到有人傾聽時,她會說那麼多。
2、要讓孩子有尊嚴要用一種尊嚴和尊重的方式說話,然後就等待。孩子們是從大人的行為中學習的。
3、用小紙條或其他方式溝通4、用點幽默感。比如,哪個孩子不回答媽媽,就要被撓癢癢了。
5、安靜地陪伴在晚上找個時間,讓孩子和你一起坐在沙發上,“因為我想只和你一個人待一會兒。”不要問問題,讓孩子感受到你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6、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在說話的時候,要儘量理解他話語中更深層的含義。可以試試這樣說:“你是不是在說——”
給放學回來的孩子拿出餅乾,不問任何問題。開車送孩子的時候,也是一個靜靜傾聽的好機會。
7、保持好奇心。只問那些能讓孩子多說一些的問題:“我不確定我理解了你的意思。”“你能再多說一些嗎?”“你能給我舉個例子嗎?”“上次發生這種事情是什麼時候?”“還有嗎?”
只要,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孩子也會跟著改變,因為他們能透過父母的言行舉止感受到自己是被無條件地愛著的。
在他們感覺想說話的時候,他們能得到傾吐、認真對待、以及對他們的想法、感受和主意的認同。
慢慢的自然就會願意交談了。
-
13 # 沉吟心理健康札記
大兒子今年十六歲了,不愛說話,小兒子十一歲,覺得越來跟我們溝通的越少,現在是有點嫌我囉嗦了——很抱歉,我看了您的述說,忍不住笑出聲了。大孩子已經十六歲,算是小大人,小的也十一歲,算是進入半青春期,您又是母親,雖然愛子心切,可往往就是太過關切,反而有可能是關心則亂。
從男孩子的成長來看,在六歲時,作為母親的就要慢慢往後撤了,到十歲左右母親就完全可以從孩子的成長中撤出來,只需要負責他們的生活即可,這個時候的男孩子,主要是以爸爸為主,視爸爸為偶像,模仿爸爸的一切,這也是男孩子對自己性別和社會角色的一個認同過程,因此,教育這個年齡的男孩子的任務就理所當然地落在了爸爸身上。咱們做媽媽的,為了孩子身心健康,最好是放手。
再說媽媽與如何這個年齡的男孩子相處,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身心劇烈分裂時期,身體發育迅速,而心理發展卻相對滯後,也就是處於我們所說的青春期,十一歲則是對身體上發生的重大變化而身心有些分裂(性特徵萌發,體毛的出現引起他們好奇和恐慌等),還有學業壓力等系列問題,這個時期的男孩子(其實女孩子也差不多)情緒會有劇烈波動起伏,作為父母尤其是媽媽(我們女人更喜歡嘮叨)最主要的就是要給予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尊重他們的價值觀,以平和的心態與他們相處,不過多幹涉他們,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哦。
-
14 # 積極家庭教育
男孩子越長越大,媽媽要學會放手,否則孩子長大後獨立性會比較差。1. 媽媽要放手,孩子到了單獨睡覺的時候就讓孩子分床睡,媽媽要回到爸爸身邊,夫妻關係不能因為孩子而減少甜蜜。孩子如果七八歲還和媽媽睡在一起,不利於孩子身體器官發展,同時媽媽也會把本該給丈夫的愛過多給與了孩子,避免成為"媽寶男"。
2. 媽媽要把孩子交給爸爸。爸爸會給孩子帶來力量感和責任感,這些對男孩子成長很重要,避免長成"巨嬰兒"。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爸爸媽媽扮演角色不同。
-
15 # 育兒路上紅綠燈
我家也是兒子一枚,或許題主現在面對的困惑苦惱就是我的未來。
兒子快六歲了,屬於暖男型,比較內斂、很貼心。我深深知道,現在是孩子的依戀期,也是婚姻敏感期初期。這也就是為什麼女孩子往往跟爸爸更親,男孩子跟媽媽更親,甚至會排斥另外一位家長。當然,前提是親子關係經營得不錯的家庭。
兒子還有兩個叛逆期要度過,馬上入小學後的七八歲,進入中學的青春期。我在努力完善自己,去儲備知識和能力。
現在兒子非常貼心。下班去車站接我,給我拿重重的電腦包,逛街我去試穿他幫我看包,生病了還來照顧我,我也在培養他作為男人的責任感和寬厚。
每晚睡前同兒子談心,有時會問“長大了長高了,就跟媽媽不好了吧?!還會陪媽媽逛街買衣服嗎?”
儘管他還未理解我的擔憂,可以肯定地承諾會一如既往地陪伴我。
孩子大了,越來越自我,尤其男孩子。
我想我會尊重他的自主,同時與時俱進獲得他的崇拜,他自然會願意聽聽我的想法。把他當男人來看,或許更容易走進他叛逆的心。
加油吧,家有兒子的寶媽!
回覆列表
兩個兒子都是在青春期的孩子,媽媽面臨的問題好具休。
首先面對青春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學會閉嘴。這個時候不能再象小學那樣管孩子了,不能再事無鉅細都親自上手。這個時候應該給孩子們更多的自主權,他們的事情讓他們做主,你只要在旁邊觀察,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都讓他們去。
其次用規則來管孩子,和孩子商訂好規則,制定好計劃,如果沒有管好,要及時提醒孩子按計劃執行,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充分相信孩子他們能自已管好自已。
最後一定要多看孩子優點,不要吝嗇你的鼓勵和表揚,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相信不久兩個兒子都會和你成無話不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