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乾影片
-
2 # 烏漆抹黑
打了這麼多年也該歇歇了,其他涼茶品牌也死得差不多了。從商業角度看這整個事件,也就是兩個品牌之間相互扶持上來,舊王老吉更名加多寶,你覺得單靠廣告就能讓消費者記住他嗎?天真,雙方的掐架,無形中形成了廣告宣傳的效果,這比電視上的廣告要強多了,而且關鍵還是不要錢!可能和其正在背後想來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看他們雙方打個你死我活,最後他一家獨大,沒想到最後他確實沒了訊息,大家可以看王老吉和加多寶掐架的時候和其正廣告打得特別勤快,現在也就偶爾見過。再來看天貓淘寶和京東雙方的掐架,也就不難理解了。
“怕上火,喝王老吉。”幾年前,這條廣告語席捲中國,本來是用於去火的紅罐涼茶王老吉卻自己上了火,被華人瘋搶。甚至其銷量一度超過了可口可樂,成為華人最喜愛的飲料,然而,王老吉的罐身上卻寫著自己始於清道光年間,那麼,為什麼王老吉之前沒在全國這樣火爆呢?而是在100多年後的二十一世紀火了起來,其實,王老吉之所以能夠這麼火,主要歸功於其營銷技巧的強大,而且,還和一個人分佈開,就是陳鴻道。
01
陳鴻道被稱為中國的“涼茶大王”,因為王老吉的成功,陳鴻道這個低調的人物從幕後被推上了臺前。但是,近期我們都知道,王老吉變成了兩個品牌,一個叫“加多寶”,一個還是叫“王老吉”。只不過加多寶變成了金色,而王老吉還是保持紅罐涼茶的作風。
很多關心時事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這是陳鴻道和廣藥集團之間的糾紛,對於兩種涼茶本身的口味來說,可能加多寶稍微甜一些,王老吉的中藥味道更濃。不過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綠罐裝的王老吉是由廣藥集團生產的,並且廣藥本身曾經一度經營困難。而這個時候,陳鴻道出現了。
作為一個商人,在90年代,陳鴻道就深諳營銷之道,而且當時自己急需找一個專案來經營,於是看著看著,陳鴻道就發現了廣藥正在尋找能把王老吉做大的人,雙方交談甚歡,最後決簽了一個協議,其中規定廣藥繼續生產綠色包裝的王老吉,但是陳鴻道卻擁有王老吉在內地的獨家經營權,並且給產品定下了紅色的易拉罐裝,這個品牌一年租金300萬,一租就是15年。
02
在取得了王老吉的經營權之後,陳鴻道就開始大展拳腳,開始了在大陸推銷的過程,和廣藥相比,陳鴻道的營銷策略要精準的多,他把主攻市場定位在中國北方,北方天氣乾燥,所以也容易上火。於是陳鴻道就提出了著名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口號,果不其然,換成紅衣服的王老吉徹底在北方火爆起來,不僅如此,南方的銷量也還不錯,每年一個多億的銷售數字讓陳鴻道賺了個本滿缽滿。
但是王老吉的品牌經營權本來就是租借來的,所以在營銷火爆的盛況除了陳鴻道自己看到了之外,廣藥也看到了,而自己旗下綠色的王老吉賣的還就沒有紅色的多。隨著時間的推移,王老吉這個品牌本身變成了會下金蛋的母雞,兩方都捨不得撒手,2009年,雄霸中國20多年的可口可樂的銷量是150億,而王老吉卻達到了160億,陳鴻道苦心經營了14年,終於讓紅罐涼茶超過了老牌飲料大王。讓中國產飲料第一次稱霸中國。
而這個時候廣藥也沒閒著,他們決定在租借期滿之後將王老吉的品牌經營權收回來,自己運作。
03
2012年,廣藥和陳鴻道之間關於王老吉品牌的仲裁最後判定由廣藥收回王老吉的使用權而結束。
雖然有不甘心,但是陳鴻道本來就和廣藥有協議,只好忍痛把品牌還給廣藥。畢竟佔著人家的牌子自己繼續經營,肯定外界會說不少閒話。但是陳鴻道算的很精準,畢竟自己賣了十幾年的王老吉了,配方什麼的他也清楚。
於是就在所有人認為這場糾紛結束的時候,陳鴻道又打出了新的廣告語“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涼茶”並且憑藉加多寶又在中國火了起來。而且就在加多寶推出的一年裡,其銷量突破了200億元。超過可口可樂,雪碧,百事等多個品牌,是當年中國罐裝飲料銷售之王。
04
而隨後,廣藥集團爆出猛料,認為陳鴻道有行賄存在,所以沒過多久,陳鴻道就敗訴跑去了香港。到了2017年,在相愛相殺了20多年後,加多寶和王老吉終於迎來了所謂的“和解”,最終判定,加多寶和王老吉共享紅罐包裝。而要說其中最生氣的是誰,應該是忍氣吞聲了多年的廣藥集團吧。
不過單獨就陳鴻道的營銷方面來說,他非常善於營銷,並且能夠抓住市場機遇找準定位。也正是因為他早期的宣發,才打造出瞭如今的紅罐涼茶。而王老吉也成就了陳鴻道的160億身價。可謂互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