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級自駕遊

    那是因為你開的轎車,你若是開大貨車,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開車的人都知道,把油加滿了以後,前面的特別耐跑,到了後面嚇得蹭蹭快,或者是汽油車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柴油車不明顯,很多車友就不明白了,這到底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為什麼說大貨車,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會比較少一些,一方面我們看到大貨車的油箱,在外面可以看清楚,他是一個四方體,上面和下面一樣寬,長寬高都是一樣,那麼這樣的油箱設計,就是平衡狀態,一般情況下出現,有表迅速減少的可能性比較小,為什麼轎車或者乘用車,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接下來畫重點,為什麼汽油車,容易出現油箱的前半箱油,很耐用,其實很簡單,大家都知道汽油是容易揮發的,汽油還有一個揮發容器收納箱,叫做碳罐,每當車輛放一晚上,或者是新的加油,都會有很多汽油會發到碳罐裡面,那麼最先燃燒的,一定是碳罐裡面收納的這些汽油,這是一方面因素,在柴油車上就沒有這種裝置,柴油也不會進行太快的揮發,所以柴油車,油耗感覺平衡。

    另一方面因素,就是油箱的設計,郵箱根據車輛的設計,會有不同的形狀,有的郵箱上邊寬,下邊窄,或者凸凹不平,更大的利用有限的空間,所以油箱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最後,我們從油表上看到的資料,都是由感測器,形成的資料傳遞到油表上,那麼這個感測器,不可能放在郵箱頂上,而是在油箱側面,而且油箱加滿了以後,感測器是被完全湮滅狀態,那麼,油表顯示沒油了以後,為什麼還能跑50公里,就是因為感測器,觸達不到的地方,他還是有油的,只要油泵能夠觸達的地方,基本上還能走。

    所以,油表顯示的,可能不太準確,另外郵箱也有不規則性,汽油也容易有揮發的可能性,進入了碳罐,那麼,就先消化碳罐裡邊的汽油,柴油車就沒有這樣的裝置,柴油車或者大貨車,這種感覺就比較少一些。

  • 2 # 愛車大家說

    也不全是這樣,有些車前半箱油下得特別快,但是後半箱油特別耐用。而有些車前半箱油特別耐用,後半箱油不耐用。

    這裡所說的“前半箱”或者“後半箱”嚴格來說應該是油表指示的油量,而非油箱實際油量。你不能說加了60升油,前30升耐用,後30升不耐用,畢竟油是一樣的油。之所以油表前半段和後半段行駛里程數不一致我覺得有這幾個原因。

    1、“前半箱油”更多

    油位計是一個浮子帶動的滑動變阻器,油麵高低變化可以引起變阻器電阻的變化從而反應油位。滑動變阻器的量程有限,當油位很高讓滑動變阻器移動到最大量程時油表就會顯示加滿,但此時油箱裡仍然有一定空間可以容納一部分油,而這部分油滑動變阻器是無法測量到的。所以有時候油表顯示加滿了但實際上油箱裡油量更多。

    2、油表標定差異

    汽車油箱不一定都是方方正正的,特別是轎車,底盤佈局緊湊,油箱要做成不同的形狀以便於安置其他零部件。這就導致很多車油箱都是上半部分實際容積大,下半部分實際容積小。

    而前面我們說了,油位計是透過改變電阻反應油位資訊的。如果油箱是規則的,那麼油位計100%的訊號就代表滿箱油,50%的訊號就代表半箱油。但是很多車油箱並不規則,上面多下面少。這時候用心的廠家會根據實際油量去標定油表顯示,比如油位計處於50%位置時實際上剩餘油量只有30%,油表會顯示30%而非50%,這樣油量消耗速度和油表指標實際讀數就比較一致了。

    但有些廠家圖省事還是將油表與油位計訊號一一對應,這樣的油表只能反應油位計實際位置,並不能反應真實的油量。這時候就會出現前半箱耐用、後半箱不耐用的情況。

    3、油表報警並不代表完全沒油了

    絕大多數人判斷沒油的標準就是油表燈亮了,而不是徹底耗盡燃油直到發動機徹底熄火了。這就出現了“不公平”的情況:哪怕油箱是規則的,上下部分實際油量完全相同。上面那一半油都是實實在在能用完的,而下面那部分油用不完油表就報警了。就按一個容積為60升的油箱來算,前30升用完後你還有一半油。但是剩下的30升用到剩餘8升左右時油表就報警了,也就是說油箱加滿後剩餘14%的油時你就主觀地認為沒油了,所以說後半箱油真“冤枉”。

    4、理論上來說後半箱油損耗更大

    汽油非常容易揮發,而汽油的揮發量和溫度以及汽油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有關。油箱裡油越少晃動越厲害,汽油與空氣接觸就越多、越頻繁。而發動機工作時油箱裡的油是不斷迴圈的,有些車回油壓力閥在發動機上,汽油要從發動機走一圈再回到油箱裡,這樣汽油就會被加熱,再加上油泵電機的發熱量,這樣油箱裡油越少溫度就越高,揮發就越快。

    這應該就是某些車後半箱油不耐用的原因了吧。

  • 3 # 盛廣學雜家雜論

    前半箱油耐燒,後半箱油不耐燒?這只是感覺而已。另外,還有這樣的原因:

    其實,小車油箱雖然“奇形怪狀”,但設計時,早已考慮到。油表量的顯示,已經透過科學的計算,是按照油的實際存量顯示的。多,就是多,少,就是少。不存在顯示不準確。人的心裡因素做用比較大。剛加油,不太考慮,到後來,盯著油表看,越怕沒油,越沒油。尤其是在高速上,長途時,心裡因素更強。

    此外,還真有點其它道理。就是,我們在加油時,往往說:“加滿”!而加油站工作人員,還要在錢數上給你湊個整數,使勁往裡加,加到不能加為止。這就有問題了。油表設計,是在油箱加油至90%多,就顯示“滿油箱”!而硬要多加的10%,沒有顯示!這就明白了,前10%油,等於是多出來的。你們說,這10%油能跑多少路?當然會誤認為,前半箱油耐燒!這種情況,越是高檔車,越突出。

    強行多加油,我們並不提倡。除非特殊情況,特殊需要沒辦法,不得已而為之。強加,油箱和用油安全沒有保障。

    多說一點,關於耐不耐燒的事。油品不好,雜質多,比如新增劑,乙醇汽油等等,加油後,下部分,油質好,雜質少,確實耐燒。而上部分,可能混入雜質和氣體,則反之。因為好油重,在下部。

    如果在城區跑短途,還有個問題。往往是油箱還有很多油,看著方便,就又加新油。這樣,新摻舊,舊摻新,沒完沒了,油箱中會有“陳年老油”,所以不耐燒。而跑高速公路,跑長途,多次加油,馬上新油,油箱全部換新油了,所以感覺車有勁,油耐燒,跑得遠!再加上高速公路確實省油,我們的感覺就更強烈了。

    一個老司機的話。有多老?駕齡46年,年齡68歲。

  • 4 # 珠海交警

    很多司機朋友都有過這麼一個問題,後半箱油用得比前半箱油快!這是為什麼呢?

    1. 首先是油桶的形狀。

    實際上大部分車的油桶都是不規則形狀的,並且都是上寬下窄。而儀表上的油耗變化是根據液體的高低判斷出來的,所以當顯示油用了一半,剩下的油可能比之前用的油還少哦~

    2. 加油加得太滿

    出於安全的考慮,很多汽車的油箱都會有更多的預留空間防止你加滿溢位。也就是當你加油加得太滿時,預留空間的那部分油即使你耗用了,儀表盤油耗還是顯示100%,這就讓你覺得很耐用。

    3. 汽車保護機制

    為了保證司機不會因為沒有油而拋錨在路上,很多汽車會提前告知司機車快沒油了,請儘快去加油。而實際上車內剩存的油會比油表顯示的要多,所以給司機感覺油用得特別快。

  • 5 # 水墨車事

    後半箱汽油不耐燒是真的,並不是感覺。主要原因與油箱的造型、油表設計有關係。

    我們生活中看到的油箱或者我們想象中的油箱樣子是下面這樣的:

    這就是典型的矩形油箱,根據液麵高度就能準確的計算出油箱剩餘油量。但是這種油箱只適合在貨車上使用,貨車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這個油箱。而現實中乗用車的油箱造型往往是下面這樣的:

    沒錯,這是一個不規則油箱,也是一個異形油箱。乗用車空間有限,寸土寸金並沒有像貨車那樣充足的空間。因此油箱只能把空間利用做大最大化,整體造型也隨著底盤造型而改變進而衍生出各種奇形怪狀的油箱。

    這種油箱空間利用上做到了最大化,但是不規則的外形讓油表測量剩餘油量變得更困難一些。汽車測量剩餘油量的時候並不只採集油箱液麵高低的訊號,有些汽車在特定情況下還根據行駛里程來估算剩餘油量。油箱內的剩餘油量僅僅是根據液麵高度來估算的,油箱內帶有浮子,浮子一端與可變電阻器連線,如下圖:

    滑動電阻一端與地(附近)連線,一端透過一個限流電阻與油量表正極連線。油量表其實就是一個電壓表,輸入電壓不同,的錶針偏轉度也不一樣。液麵高度不同導致浮子位移不同,最終導致電阻數值改變,輸出電壓也隨之改變。

    因此油箱測量剩餘油量是透過液麵高度做到的,如果是規則型油箱,測量就比較簡單了,電壓表刻度均分就可以了。對於不規則油箱來講,上半箱汽油容量明顯高於下半箱,上半箱汽油行駛里程也更多一些、液麵高度下降的也相對慢一些。下半箱因為汽油數量少於上半箱,不僅跑的公里數少,而且液麵高度下降的非常快,油表指標下降的速度也更快一些。理論可以根據不同液麵剩餘不同的油量做一個數據庫,根據油表高度來精確的測算出剩餘油量。

    但是實際中都嫌麻煩,簡單的估算一下就OK了。但是油量測量並不是向上面的圖示那麼簡單的,一個電壓表可以搞定。有的車輛在錶針長期不動的情況下,會認為浮子及相關電路出故障。這時候油表資料則根據行駛里程來計算,當然也要參考之前的油耗才可以預測出剩餘油量。例如某車後改天然後很少使用燃油,油表常年不動,這時候系統就會接管油表根據你行駛裡來測算油耗。

    這種情況即使燒天然氣,但是汽車的燃油表會根據行車裡程而逐步降低。遇到這種情況加滿油或者把電瓶線拆下斷電,或者加油就可以讓油表顯示正常。

  • 6 # GLB隨緣而行

    回答你這個問題,車油箱加滿後,前半箱油或者後半箱油耐燒,其實是跟車的油箱型狀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油箱的型狀決定了前半箱油耐燒或者是後半箱耐燒。因為有些車輛的油箱是非對稱的,也就是說有的上小下大或者是相反的。而油箱裡的計量油浮漂基本上取油箱上,下底的中間值為準,這樣子的就造成了油箱裡面的油量顯示或上半箱多或少的情況,所以就產生了上下半箱油跑的公里數不相同。

  • 7 # 樂車邦4S店養車

    很多車主都有這樣的感覺:加滿一箱油,跑了好幾十公里都不掉一格,很耐用,但是後半箱卻感覺很不耐用,看著油表掉得特別快。這是怎麼回事呢?

    1、油箱本身是不規則的

    因為油箱是鑲嵌在底盤後側的,同時需要避開各種橫樑、傳動系統、懸掛系統等車輛部件,所以家用汽車的油箱並不是很規則的方方正正的,大部分車輛的油箱上半部分形狀相對來說比較規則,容量比較大,油的使用時間比較長且較穩定,而下半部分油箱是不規則的,相比上半部分容量較小,從而就顯得不太耐用了。

    其實,我們油表的油量指標代表的是油麵高度,而不是油箱內汽油的油量。這是由於油表資料標準是油箱中浮子決定的,而浮子則是按照液位高低進行測量(見下圖)。

    2、心理作用

    “越在意什麼,越失去什麼”。當我們剛剛加滿油,注意力基本不會放在油表上,但當油表指標下降到一半後,開車途中就會無意識地多看看油表指標,容易產生後半箱油燒得比較快的心理感受。

    各位老鐵,你們是不是也感覺後半箱油燒得更快?

  • 8 # 百車天下

    本人從事二手車行業多年!

    作為司機,汽車油耗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點!每次出遠門跑高速就會將油加滿,這樣跑的放心!

    有人感覺車子加滿油後,前半箱油很經用,而後半箱油不耐燒!我也仔細觀察過自己的車,咋一看好像是那麼回事!在回老家的高速上明明開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油表的指標就下降了那麼一點,但是在後半程大概同樣的路程,一表指標下降的幅度明顯比之前多幾格!(不知道,細心的車友又沒注意過)但仔細一想,這個跟汽車油箱顯表設計有很大關係,再一個跟所開的路面環境也有關係,讓我們會形成這個錯覺,事實情況是一樣的!

    事實是這樣的:當油表指標達到最高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認為已經滿的時候,實際上還可以再往裡面加30元左右的汽油,而這一部分油絕對會讓你在高速上多開五六十公里,而此時的油表指標還是在最大刻度幾乎沒有變化!

    而等到刻度有變化,也就是說到了後半箱那個刻度基本是真實的油量刻度,也就是說你跑一公里就會少一點,再加上此時此刻對於大部分短途旅行的人已經下了高速,在城市道路開的時候油耗又相對高了,此時此刻更加能明顯感覺到與之前同樣刻度的油,跑的公里數反而少了很多!

    這樣的情況實際上和油箱黃燈亮起,油表刻度已經打到最低但仍然能行駛三五十公里是一個道理,此時你也會有這種感覺:油表刻度已經來到了最小,為什麼那麼一點油這麼耐燒,按實際情況就是當油表燈亮起,或者油表指標達到最小刻度時,油箱裡還是有一小部分油,甚至部分車型還能繼續開50公里都有可能!

  • 9 # 老倪DIY

    這其實和油箱的形狀還有測量油液的液位計的特性有很大關係,並不是真的後半箱汽油不耐燒。大部分汽車的油箱剩餘油量是透過油箱中的液位計來測量的,它的原理類似一個漂浮在液麵上的桴子。當我們把汽車加滿油,尤其是很多人會把油加到油箱加油口的嗓子眼兒了。

    這時液位計已經頂到上端並完全沒在油裡了,然後你開著車會發現最初的幾十公里可能油表始終是指向滿油的狀態,但不要高興的太早,燃油的液位其實是在不斷下降的,只不過需要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後液位計才會離開頂部下降並漂浮在油液表面,比如我的依維柯差不多加滿油要開出30-40公里油表指標才會開始降低。所以消耗的前3-4升油耗你從油表上是看不出來的。

    在油箱中油量處於1/4到3/4這個區間油表的指標下降幅度基本會和你的實際里程比較符合,油箱中的桴子是隨著液麵的降低而降低的。

    但汽車大部分的油箱並不是一個規整的方形,所以當油量不多的時候下半部分的油箱弧度會導致油液比較少時同等油量消耗時液麵更快下降,而從油表上給人油耗增高的假象。

    一些汽車的油箱底部也並不是完全平整的,加上液位計沉入油箱底部就不會繼續下降但油箱中仍然有幾升剩餘的燃油,只要不低於油泵吸油的位置發動機就仍然能夠獲得動力,這時其實油表的警告燈早已亮起,油液指示也非常嚇人,大多數私家車主不會等到這個時候早就去加油站把油加滿了。通常能夠拿捏這個油量尺度的都是那些4S店的銷售、試車和維修人員,他們儘可能會給商品車中留夠需要移車或試車的最小燃油量,而對於我們日常用車沒有必要去探究這個極限,對車也不好,汽車的油泵是依靠燃油浸泡散熱的,長期低油位執行容易導致油泵的老化故障。

  • 10 # 天和Auto

    後半箱油不耐燒的原因有三點:油箱形狀、加油過量、心裡作用。

    油箱形狀特指普通乘用客車,常見的中大型客貨車使用的油箱是規則的長方體,上下部分的容積是相同的;而普通的家用車油箱是“異形”,這類車的尺寸較小底盤結構也比較複雜,為比避開傳動軸、排氣管等額位置油箱會製造成各種奇怪的形狀,比如馬鞍形和“漏斗形”,區別如下圖所示。

    異形油箱以漏斗形居多,也就是上大下小,看清楚形狀就很好理解了;把油箱分為四層,實際容量是A>B>C>D,同樣的燃油消耗量理所當然會是油浮在上半部分時消耗更慢,結構參考圖片。

    除後半箱油不耐燒以外第一格油特備耐燒也是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其實本質是加油過量。

    汽車標註的油箱容積為安全容積,油表的測試極限也僅到這一容積;而為防止加油過量導致汽油進入碳罐造成損傷,汽油油箱在安全容積之外還預留幾升的容積,加入這些容積後才是油箱的真實容積。正常加油時往往有很多人習慣讓加油槍自動跳槍兩次才算結束,或者是“強迫症”似的要湊個整數,所以油箱內的真實油量已經大於標定容積。

    假設多出加兩升汽油按照平均百公里油耗僅為8升的車計算,這臺車需要先跑出25公里才會開始消耗油箱內的標準油量,油浮也才開始出現細微的變化;加之油箱上部實際油量更多,所以第一格油會特別耐用。

    至於心裡作用很容易理解,細化後也有幾點。

    其一在加滿油後總有一種比較安心的感覺,滿油狀態下並不會關注油量的下滑;但是在汽油使用一半後會有一種很模糊的“焦慮感”,油表似乎在不斷的提醒用車人油耗即將消耗完畢注意別拋錨。在這種心理暗示中對油表的關注度會更高,有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非常關注,或者總想要看到一些變化來驗證心理暗示;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會感覺油耗消耗挺快,其實在城市擁堵環境中用車本就消耗挺快,沒有真正節油的車。

    其二在於油表中線分隔出的兩半並不對等,容積的實際誤差已經說明,另一個不對等是從滿油時到中線是完整的消耗,而從中線到下線不能完全消耗;因為在刻度過低時儀表會提醒及時加油,有些儀表功能能夠顯示續航里程的車在提醒加油後不再顯示里程,對於還能跑多久完全沒有辦法預測,大多數用車人總會有些“恐慌感”,對有燃油的關注度也就更高了。

    在實際容積差異、加油習慣以及心理暗示的共同作用下,汽油的後半箱油真的不耐燒;原因大致如上所述,在油表提醒加油後油量按照1/5餘量計算,能行駛多少公里可以根據實際油耗分析,不過一般50公里起步還是沒有問題的,注意別跑空即可。

  • 11 # 非專業車評

    一般情況下,形狀規則的油罐、水罐利用油浮子、水浮子可以比較準確的測算出實際液位,再透過形狀規則的標定點位換算出實際的容量;當然根據規則形狀的容器實際液位,是可以很容易計算出燃油的實際容量的;就像做實驗用的燒杯,根據液位對應的刻度即可推斷出實際的容量,但對於汽車油箱而言,它並不是規則形狀的容器,所以油浮子再透過油浮子測量液位轉換成油量的方式就不準了,因為它只能間接反映出油量!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於一個油表來說,四個小格是根據油箱實際液位做出的四等份,等份的意思只是在液位高度,比如下圖的滿油位置、中間位置、報警點等,如果是圖下圖那般形狀均勻、規則,那麼暗等份劃分油量則是準確的,但實際上由於油箱的形狀不規則,導致依靠液位作出的等份不能實際體現出油量,比如油表實際四格、油箱容易60升,並不是每格都代表15升;前兩格可以達到接近35升油,而後兩格只有25升油,所以這就是油箱的前半箱油更耐燒的原因,並不是前半箱油真的就更耐燒,只是由於前半箱油的容量更大!在日常用車時,經常會出現在油表指標處於中間位置時,加滿需要200元;而當指標徹底到底的時候加滿需要300元,也就是說前半箱油的實際容量更大,而後半箱油雖然計算出的液位長度與前半箱一致,但由於形狀的問題導致實際的容量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是大貨車的那種四四方方的規則形狀油箱,按照最高液位分成四個等份往往是準確的,也能表現出精確的油量(如下圖所示),但一般情況下乘用車由於空間的不足,油箱的形狀往往都是不規則的形狀,常見的都是馬鞍形狀的油箱,這類油箱上方容積大、下方容積小,所以再按照最高液位四等份的方式就沒法實際反映油量了!如上圖所示,這就是乘用車常用的馬鞍形狀油箱,下方分為兩部分,而上方則是相互貫通的佈局,透過這幅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油箱上半部比下半部分的實際容積大的多,所以如果是這類油箱,按照最高液位四等份分段方式就會導致每段的容積都不同,所以油表的最開始兩格至少代表了油箱3/5的容積,而最後兩格則最多隻有2/5的郵箱容積,這樣一比較就很容易看出前半箱油更耐燒,因為透過油浮子計算出的前半箱油容量更大,而後半箱油的容量小,所以不耐燒;油表的四個格子代表了燃油的四個液位,但並不代表實際容量,沒看那輛車的油表會把燃油量標出,原因就是無法準確計算;如下圖所示,這種油表更容易體現出油箱的實際容量,液位都是等份,但每個液位區間的實際容積都依次遞減!

  • 12 # C位車道

    說一下我的經驗,我的車是16年的BMW3 Series,儀表油量顯示有4個,一般情況下第一格和最後一格是最耐燒的,中間兩格比較不耐燒。我就從個人的猜想方面出發去探討一下。

    第一格耐燒是因為油加得太滿了,而儀表是顯示不出多出來的油量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加50升就可以把油箱加滿,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可以加到52L,對於儀表也是,加到50升的時候就顯示已經滿了,但是隨後加多的2升是沒有辦法在顯示的了,因為儀表的指標已經到頂了,所以我們經常說的頭格油是比較耐燒的。

    至於最後一格油,因為很情況下,最後一格油都包含我們的備用油,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也是比中間兩格更耐燒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在車最後一格油的時候,車的加速性會沒有之前那麼好開,這是因為汽車的自我保護,要降低一部分的效能,使得油得到保留,這樣你可以開到加油站為止。

  • 13 # 車娛記

    隨著汽車發展越來越快,家家戶戶都有一輛兩輛小汽車,養車也成了茶餘飯後的關注問題,其中最大的使份就是油耗。

    現在油價一直不太穩定,加滿一箱油都想用的長久,很多老司機就會發現同樣一箱油前面用的慢,還挺滿意,越是後面油格掉的速度越快。

    小銘認為一是大家的心理作用,其實前期剛加滿油,大家比較關注油耗,關注他每時每刻的變化。

    二個是油箱的設計不一樣,因為考慮到油箱一般都設計在後排座椅下面,考慮到排氣管,後懸掛和後備箱因素,油箱不是一個規則的方形。

    上半部分油箱面積比較大,後半部分不規則部分實際沒有上半部分大,理所當然的心裡以為應該是均勻消耗才對。

    再加上設計師設計的原因,避免車輛因為沒油停在路上,感應器提前警示,種種以上因素導致大家這種錯覺。

    其實大家算算,一百加了多少升油,跑了多少公里也就明白了,還是平均百公里那麼些油沒變。

  • 14 # 66號車評

    還有一個問題跟這個問題類似,就是“為什麼前半箱油耐燒”,其實是同一個問題,我在這裡普及一下這個知識。

    1.確實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在作怪。如果你手機電量剩餘50%的時候,是不是沒有安全感了呢?每掉一格是不是都格外注意?這個時候,你對剩餘油量的關注程度比之前頻繁了,所以就會產生這種錯覺。

    2.油表指標有最大刻度,會到頂,但油箱容量彈性大。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麼一個現象,就是去加油站加油的時候,油槍已經跳了,但是加油員說再加點吧湊個整數付款,於是跳槍之後又加進去了一些油!其實跳槍的時候,油表指標已經到頂了,後來多加的那些油,油表指標是反映不出來的,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前半箱油特別是第一格油特別耐燒,原因就出在這裡。

    3.油表顯示的油箱裡面液位的高度,而不是具體油量的多少。可以看上圖的原理示意,在油箱裡面有個浮標,浮標會隨著油箱裡面油量的多少上升或者下降,上升下降的同時,會改變連線浮標的電路中的電阻值,當電阻變小時,透過電路的電流大,油表指標位置最高;反之,當燃油液麵降低,電阻變大,透過的電流變小,油表指標位置就變低了。

    可以看出,油表指標的精準度和油箱液麵有很大關係,當然,這是假設油箱是一個標準的形狀,比如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可現實情況是,大部分車的油箱都是不規則形狀的,奇形怪狀什麼樣子的都有,不過一般都是上半部分寬一點下半部分窄一點,所以當指標顯示在一半的時候,真實油量其實並不是整個油量容量的一半。

    當然,也有些高階車會盡量避免油箱的不規則造車的指標不準,會根據液麵的高度透過一定的演算法來計算出對應的真實油量。

    4.油表指標見紅的時候,其實油箱裡面還有油。這是汽車行業不成文的規矩,汽車設計的時候當是就考慮到這這種情況,因為在當油表指標見紅的時候,車子就發動不了,如果在高速上就很危險,如果在荒郊野外那就更危險了,所以這是車子“故意”設計的,故意把油表設計不準確,特別是後半箱油,好讓你提前加油以防尷尬情況發生。不過即使油表見紅,油箱裡面其實還有3升左右的油量,跑個三五十公里沒問題,這三五十公里足以能找到一個加油站了。

  • 15 # 孟子說車

    這個原因還是非常簡單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很多的車主可能都會有個疑惑,是不是自己的發動機油耗增加了,還或者是,在加油站加的油有一些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油箱的設計是不規整的。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郵箱設計,都是上半部分,面積比較大,而下半部分面積比較小,所以當車輛的油箱加滿油之後,很多的人都會感覺到,上半部分的油特別的耐燒,當油箱裡的油用去一半之後,筆者自己也能感覺到我自己的車輛油表指標會下去得非常快,其實這就是因為下半部分的面積變小了,然後儲存的油量也比較少,造成了不耐燒的假象。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是心理作用,為什麼說要有心理作用呢?我相信很多的車主會和我有相同的心理,就是當車輛的油表指標一看還有1/4的時候,心裡就會感覺特別的慌了,因為一般來說到了1/4之間的時候,很多的車主都會加油,也就是說,心裡會默默的,拿後半箱油的1/4和前半箱油的2/4去比,所以也會感覺後半箱油不耐燒。

    而且我這裡也給大家一個建議,一定不要老是等到油表亮紅燈之後再去加油,因為對於油泵來說,長時間低油位會造成老化故障,所以這一點才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 16 # 眾口說車

    這是正常現象,事實也是如此,汽車油箱的前半箱油和後半箱相比是比較耐燒的,特別是汽車油箱的第一格油非常耐燒!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汽車油箱的造型以及油表測量指示方法導致的!

    汽車油箱剩餘油量是利用浮子來來測量的

    如上圖所示,油箱的浮子漂浮在燃油的液麵上,當我們加滿油的時候,浮子處於最高的高度,隨著汽油的消耗浮子高度也會下降,實際上浮子末端連著一個感測器,假如我們把油箱的油量進行量化處理的話,油表顯示十個格,那麼只根據油箱浮子的高度,顯示出實際的油量,這就是我們在儀表上能看到的幾個格燃油的實際資訊。

    汽車油箱的形狀是不規則的

    由於汽車的空間有限,為了適當的安放油箱的位置,汽車油箱通常是採用不規則的形狀,通常來說,上面的截面比較大,下面的截面要相對小一些,因此浮子下降同樣高度下,由於截面面積小,燃油的容積也就更小。

    油箱油表燈經常點亮,對於油泵是否有損害?

    很多車友經常喜歡油表燈點亮之後才進行加油,這種習慣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有人說經常這樣對於汽車油箱的油泵散熱不好容易導致油泵燒燬,這是謠言,事實上,汽油油泵是一個軸流的油泵,利用油泵吸入的汽油迴圈進行散熱,也就是說,只要油泵能夠吸到汽油,就不會產生散熱問題,就算你將油箱跑空了,油泵吸不到油,發動機自然會熄火,也不會產生所謂的散熱問題。當然,發動機一旦沒有油導致熄火,應該立即關閉汽車電源,因為現在的汽車設計是汽車電源只要接通油泵就會自動運轉,由於沒有油去散熱,此時是有可能燒油泵的

    紅色箭頭代表汽油流動的方向。我們可以看到汽油在這個空腔裡進行迴圈流動進行散熱。

  • 17 # 陳先森說車show

    汽車加滿油,為啥總覺得後半箱油不耐燒?到底是咋回事?

    其實我和大家一樣,每次油箱加滿油之後,在行駛的時候,總覺得車輛的頂端油最耐燒,往往跑了幾十公里之後,感覺油表的指標都沒有一點的變化,其實在這個時候你的油耗還是之前的油耗,只不過你加的油超過油箱浮指所能計算的最大高度了。

    油箱指標指示量並不標準,實際加油量可能更高

    換句話說比如你的油箱是50L,但是實際上在計算的過程中,油箱都是有餘量的,在這個時候油箱指標顯示到頂端,有可能你加的油已經達到55L了,所以咱們在初始行駛的時候最先消耗的就是這多出來的5L,因此咱們才會始終覺得在加滿油的時候,油箱指標的第一個最耐用。

    每次油箱加滿油的危害大

    在日常加油的過程中非常不建議大家每次都把油箱加滿。

    1、在加滿油箱的過程中,汽油非常容易從油箱頂端的蓋子中滲漏,最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車內有嚴重的滲油味。

    2、造成車輛的排氣孔出現堵塞的情況,當車輛在啟動的時候,油箱裡面的汽油泵開始工作,將油箱裡面的油抽到發動機裡面燃燒,但是如果排氣孔堵塞,內外壓強不同,車輛油箱容易出現負壓的現象,這個時候汽油泵會很難講汽油抽取出來,從而造成供油不足的現象。

    3、對車輛的碳罐造成損壞,碳罐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減少汽車油箱裡面汽油蒸發排放的裝置,碳罐電磁閥就是一個單向閥,只能從油箱中將油氣傳送到發動機裡面,從而降低油箱汽油在揮發過程中出現油箱壓力過高的危險。

    4、汽油的揮發氣體容易致癌,油箱排氣一般是透過活性碳罐電磁閥實現的,活性碳罐一般安裝在靠近外迴圈的進風口的位置,如果油箱的油加的太多,碳罐飽和洩氣,油氣就會揮發到車廂裡面,長時間呼吸這樣的油氣,會造成駕乘人員出現眩暈不適的感覺,長期還會出現致癌的風險。

    5、油箱加滿之後導致活性炭罐失去洩氣的作用,油箱內部壓力增大,在下次加油的時候,容易頻繁出現跳槍的情況。

    總結

    大家在加油的時候儘量不要為了省事直接將油箱加到油嘴位置,很多加油站在加油的時候,為了湊整數,直接將油都加的溢位來,殊不知這樣的危害非常的大,我平時在加油的時候,都是計算好油箱的餘量,基本上比滿箱油少個幾升左右是最穩妥的。

  • 18 # 貓眼看車

    汽車油箱加滿油後,很多人主觀感覺後半箱汽油不怎麼耐燒,其實這個跟一週七天,老是感覺過了週三時間就會過得特別快一個道理,實際上不存在後半箱汽油不耐燒的說法,就算是到了警戒線,油箱警示燈亮了,我們還可以繼續行駛30-50公里不等的里程數,都是人為感覺而已。

    汽車廠家在油箱的外形設計上都是不規則的,是採用上寬下窄的設計風格。這種結構是為了提高汽車空間利用率,因為底部還需要考慮避開車架橫樑、懸掛以及排氣等部件,因此不可能被設計成四四方方的形狀,加滿油後上半箱油比下半箱油要多是必然的,但是油表顯示只不過是一個高低油位的問題,比涉及實際耗油量大小,所以會出現後半箱不耐燒的現象。

    其次是感測器都會出現誤差,在看油表資料時,實際上都包含著汽油蒸汽的成分,也就是說當油表顯示滿油之後,其實還可以繼續加油,但是在油表上卻顯示不動了,這也是為何當油表已經見底了,實際上有足夠的油開到附近的加油站去加油,一般油表警示燈亮起,還可以繼續行駛大約三五十公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77是未來的聯盟第一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