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宮外史

    吳起,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歷史人物。他即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儒者,也是一個功名心很強,容易走極端的人物。

    一、吳起早期,功名心很重

    吳起早期,百金遊歷無所成,惱羞成怒,殺死了十幾個嘲笑他的同鄉;逃亡時咬破手臂發誓說不當將相就不回家鄉;母親死時,因沒有實現理想,故拒絕回鄉奔喪,因此受到老師曾子的譴責,被逐出師門。為了當將軍抗擊齊國,殺了自己齊國籍的妻子以表達對魯國的忠心。這些都說明,吳起的功名心很重,當然,吳起的功名心還是建立在利國利民的基礎之上的,並沒有利用功名謀取個人私利。

    二、吳起中期,功名之心有所收斂,但鋒芒太露,曾經與田文爭競相位。

    吳起治河西很有政績和名聲,魏國任命田文作相國,吳起有些不高興了,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可”。吳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向,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屬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這個事實說明吳起鋒芒太露,會為自己招來忌恨的。分析吳起守西河時,與士兵同甘苦,廉潔奉公,不求私利。但他如此看重官位,很可能他的性格直率,為人正直,在他的心目中,一切事情都要講究公平、公正,在用人上就要講究用人唯賢,有能者上,無能者下,自己有擔任國相的才能,就應該任命為國相,這才有利於國家。他並沒有在意為人處事的技巧問題。

    三、吳起後期,處世更趨成熟一些,去掉了驕傲和鋒芒,但是,依然喜歡對君王直諫,為世俗小人所忌恨。

    吳起曾多次直諫魏武侯,這必然不會討得驕橫的魏武侯的喜歡。再者,吳起攻佔西河,陰晉之戰大敗秦軍,戰功赫赫,又有與田文爭相之事,所以,公叔痤(cuo)擔任魏國相後,自知不如吳起的才能,故對吳起很忌憚,設法陷害吳起,在武侯面前讒毀他,引起武侯對吳起的懷疑,免去了吳起西河守的職務。吳起害怕被害,故出奔楚國。臨出奔時,回頭眺望西河方向,熱淚盈眶,悲痛不已,說:我這一去,秦國就要佔有西河了,魏國就要衰落了。可見吳起是用正直、忠誠處人做事的,但正直、忠誠之人往往被小人所忌恨。

    四、吳起在楚國實行變法,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而被害。

    吳起來到楚國後,楚悼王聽說過吳起的賢能,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後任命他為令尹,即執政者。

    吳起了解了楚國的弊病後,在楚國實行變法,制定法律並將其公佈於眾,使官民明白知曉;取消三代以外舊貴族的爵祿;將國都的貴族充實到楚國各地;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糾正楚國官場不良風氣,提倡廉潔奉公等。

    這些措施的實施,使楚國國力逐漸強大起來,楚國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

    吳起對舊貴族爵祿的改革措施,引起了舊貴族的不滿,他們趁楚悼王去世之機,發動暴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屍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屍體上。攻打吳起的人用箭射死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屍體。悼王安葬後,太子即位,隨即命令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由此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一代賢良之士,就這樣隕落了。他一生功業卓著,為世人留下《吳起兵法》這部軍事瑰寶。據考證,吳起在治理西河之際,還向子夏請教,從子夏處傳下《左傳》,並對該書進行補充。吳起又將該書傳給兒子,以至流傳至今。

  • 2 # 貓爺歷史觀

    吳起是今天山東曹縣人,是戰國時期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吳起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起初為了從政沒少花了錢,到最後幾乎事傾家蕩產也沒能弄個一官半職。於是被鄰里鄉黨嘲笑,吳起一生氣殺了三十年賀嘲笑他的人。

    吳起殺了人後,便逃到了魯國,拜到了曾參兒子曾申門下學儒術。後來吳起的母親過世,他沒有按照儒家的規矩回家奔喪守孝。曾申認為吳起不孝,不配做自己的徒弟,於是就跟吳起斷了師生關係,後吳起便放棄了儒術改學兵法。

    公元前412面,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想任用吳起為將進行抵抗。但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所以開始遲疑起來。吳起早就渴望功成名就了,為了抓住這次機會,他不惜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

    吳起的殺妻行為的確不齒,但取得真的打消了魯穆公的顧慮,吳起最終被任命為將大敗齊軍。但吳起並沒有就此在魯國風生水起平步青雲,後來還是因為被懷疑而被免職。被免職後,在別人的勸說下,吳起便離開了魯國去了魏國。

    在魏國,吳起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為抵禦西邊秦國的進攻做出了巨大貢獻。吳起任魏國主將期間,還曾積極的改革了魏國的兵制,創立了武卒制。

    在魏國受重用,但吳起也沒有在那裡待完餘生。後來吳起又去了楚國,在楚國吳起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吳起在楚國的一系列改革,一定意義上的確促使了魏國的強大。但吳起的改革卻觸碰了貴族的利益,因而為他日後也埋下了殺身之禍。

    因為吳起的改革太明目張膽了,所以傷害到了楚國貴族的利益。於是楚悼王一死,貴族們就聯合起來發動兵變射殺了吳起。但吳起臨死前,還能夠讓楚國貴族七十多家被滅族,可見吳起在兵法謀略上的造詣️多深。

  • 3 # 歪史

    吳起是戰國時代一個複雜的人物,才能卓越,成為後世人的典範,備受讚譽。另外他喜歡錶現自我,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在母親面前發誓不成為相國就不回家,母親逝世以後於是不去奔喪,被老師以不孝的名義逐出師門。為了獲得魯華人的信任殺掉了齊國籍的妻子。為了洩憤殺了嘲笑他一事無成的鄉親。這一些又飽受批評,總之來說,他是譭譽交加的一個人物。

    或許戰國時期的衛國喜好法家思想,兩個比較有名的變法人物商鞅、吳起都是魏華人。吳起在魯國求學,娶了齊國女子作為妻子,後來去魏國做官,再到楚國變法,可以說人生經歷豐富多彩。但是他取得的軍事成績最高,後來成為武廟十哲之一。

    拋開他私人問題,如果單從建功立業,為國家謀發展的一面來看,他絕對是全面型的一流人才,軍事上帥魯軍擊敗齊軍,帥魏軍擊敗秦軍,帥楚軍擊敗魏軍。行政上治理西河使得西河軍民富實,秦人不敢動向。在楚國短短几年,一改楚人多年陳病,衝出三晉障礙。重新為楚國成為南霸天打下基礎。

    或許是法家人物的宿命,善於謀國,不善於謀身。最後導致自己成為眾矢之的。歷來變法者在一番轟轟烈烈的變法之後要麼身首異處,要麼禍發身後。商鞅、吳起一樣都死於非命。和商鞅不一樣的是,同樣遭到舊貴族的反撲,面對同樣的下場,吳起機智的為自己復仇,商鞅沒有。

    公元前386年左右,吳起在魏國受到公叔痤的排擠,當時的楚悼王正在飽受三晉欺凌,欲圖變法求存,吳起於是棄魏投楚,被楚王任用為令尹,就是楚國的相國,看起來,有志者事竟成,吳起知天命之年終於成為相國。不得不佩服他!

    成為楚國令尹之後,他在楚國開始了變法,這一系列的變法主要是針對原來舊貴族和官僚的,吳起的做法大面積的打擊了公族、貴族等團體的利益,這一些人於是結盟,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以後,吳起率軍奔喪,被原來的貴族堵在王宮,自知逃不過劫難的吳起,急中生智,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不動,於是被射殺於楚悼王屍體之上。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諸多貴族絲毫沒有客氣的將吳起射成刺蝟。事後,楚肅王即位,他立即命令新的令尹將射殺吳起的人除陽城君之外全部夷滅三族,他不是為了給吳起報仇,而是為了替楚悼王屍體復仇。因為根據楚國律法規定:毀壞王屍者夷三族!作為始作俑者,吳起也被車裂,和商鞅一樣被肢解。

  • 4 # 思遠讀歷史

    吳起其人

    吳起,衛華人,公元前440-前381年,戰國名將之一,與《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齊名,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二者放在一起寫了《孫吳列傳》,可見其在歷史中的影響程度。

    曹操曾評價吳起說他:“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三晉不敢南謀”。

    吳起吳起生平

    吳起出生在一個沒有政治身份的商人家庭,早年時期是個正經富二代兼憤青,在第二期中我提到戰國是一個改革的時代,社會有著對人才的大量需求,吳起在這種大背景下也有了做官的理想,耗盡家產,雲遊求官,因為沒有做成官被鄉人嘲笑,一怒之下殺死這些人,逃離了自己的家鄉衛國。

    當時的地圖

    當時魯國與衛國關係密切,吳起就來到魯國,求學於古聖先賢曾參(曾子)的兒子曾申,曾申把在左丘明那學到的《左傳》傳給了吳起,恰巧吳起的母親去世,吳起曾說過“若不為卿相,誓不回衛國”,他因為這種“小信”沒有回家奔喪,曾申這樣一個大儒,“怒其不孝”,與他斷絕了師生關係。

    吳起從此放棄儒家,學習兵家,在魯國入仕。公元前412年,齊國來攻打魯國,魯國此時不知道如何應對,就找了會帶兵的吳起去抵抗,但是又擔心他的夫人田氏有問題,因為田氏是齊華人,魯華人害怕吳起為此不會出力,吳起為表忠心,竟然殺掉了自己的夫人。最終吳起帶兵大敗了強大的齊國,出盡了風頭。此時就有一些衛道士嫉妒他,就向魯國國君魯元公揭露吳起曾經的過錯,“母死不奔喪”、“殺妻求為軍之將”,說他是個無德小人,還說吳起帶我們這個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會有其他諸侯國來討伐我們,魯元公聽信了這些話,撤掉了吳起的官職。

    吳起自此被世人貼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標籤,非常消沉,吳起沒有考慮到的地方就是環境問題,因為魯國是孔子的故鄉,一切以道德為準則,吳起想要建功立業,卻不講道德,肯定就沒辦法在魯國繼續待下去了。

    吳起發跡

    吳起因為李克的推薦來到了魏國,此時的魏文侯正在用人之際,且不拘一格,李克推薦說吳起這個人的軍事才能堪比春秋時期的名將司馬穰苴(rang ju),司馬穰苴治軍嚴明,與士兵同甘共苦,深得士兵的信任,願意為他衝鋒陷陣,文候一聽李克這樣說就啟用了吳起讓他帶兵。吳起帶兵後“與士卒最下者同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有士兵生了膿瘡,吳起竟然親自為其吮瘡,三軍將士都非常感激和敬佩他們的這個將領。由此可見,吳起是懂得如何籠絡人心的,他帶兵時政治與制度兼施,注重軍事訓練,強化士卒的身體素質,他帶的軍隊戰鬥力非常強大,曾經用五萬人就可以打敗五十萬的秦軍,取得西河,名聲大噪。

    魏文侯與國相李克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逝世,魏武侯繼位,此時相位空缺,所有人都看中吳起,但魏武侯卻任命田文做了國相。吳起不滿,與田文比較功勞,分別提到了帶兵、治國、守成三點田文都比不過吳起,田文只反問吳起說“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子乎,屬之我乎?”,吳起思考良久才說適合田文。

    魏武侯與國相田文

    吳起雖然禮讓了國相,甘居下位,但是仍然沒有換來安全的境地。公叔座繼田文之後做了魏國國相,公叔座娶了魏國的公主,因為忌憚吳起的本領在自己之上,就想辦法排擠他。公叔座的一個門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公叔座去向魏武侯說吳起本事大,魏國國家小,容不下吳起,讓武侯以嫁公主的名義考驗一下吳起,但是在這之前公叔座邀請吳起到家裡做客並讓自己的夫人,也就是魏國的公主在吳起的面前表現得向潑婦一般,讓吳起對另外的公主害怕,後來武侯真的聽了公叔座的勸告去詢問吳起是否願意娶公主為妻,結果吳起因為之前對公主的印象拒絕了,自此武侯開始懷疑吳起對魏國的忠誠。

    公元前383年,吳起害怕在魏國被害就黯然地離開了魏國,南下來到了楚國。《呂氏春秋》裡就記載了吳起離開時的情況,“吳起果去魏入楚。有間,西河畢入秦,秦日益大”,臨行之前,吳起也預言說魏國要開始衰落了,此時正處在秦獻公和秦孝公的時代,有著商鞅變法的加持,秦國正在崛起。

    吳起死因

    吳起來到楚國後,“楚悼王素聞其賢”,任命他做了楚國的國相,至此吳起終於實現了早年間的夢想,吳起開始實施改革,向楚悼王提出了楚國的問題是大臣權利過大,封君之人過多,貴族們佔據了太多的資源,所以楚國才衰弱,他提出廢除世襲制度,規定封君超過三代之後就要沒收他們的爵祿而獎勵那些有戰功的人,解決了楚國資源分配不均的弊病,南平諸越,北退三晉,西伐秦國,振奮了楚國國威,但是這一做法破壞了楚國既有貴族的利益。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薨。貴戚大臣作亂,攻吳起”,吳起被亂箭射死,楚國改革隨之而夭折。

  • 5 # 文史小屋

    吳起是因變法失敗而死,但他的故事卻有點被曲解。

    英雄之悲,不僅在於其生時命運多舛,更在於其死後,其行為被人刻意曲解,推動歷史的正面作用被說成了負面,無端加之在臉上的墨汁,說不得,抹不得,越說越抹越不是人,堂堂英雄變成了跳樑小醜,煌煌事業變成了垃圾糟粕,一腔熱血變成了毒腹蛇心。此類英雄,吳起當算其一。

    吳起所處的時代乃戰國初期,群雄並起,國王性格對統治集團變革乃至國家興衰有重要作用。一國因國王知人善任而興,一國應國王廢人棄法而衰,不絕於史。當然,更有不思變革,渾天了日,窩窩囊囊,以期苟延殘喘的國家,魯衛就是這樣的。吳起就出生在衛國,學得用兵之法,舉世無雙。

    吳起學成兵法想為魯國出力。當時是,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國君想讓吳起領兵抗齊,而吳起多舛的人生從此拉開帷幕。

    (2)殺妻案

    吳起的妻子是個齊華人,魯國一些人以此為口實,說吳起可能不會真心為魯國效力。此論剛出,而吳起的妻子剛好又在此時死了。然後,魯國以吳起為將,把齊國打了個大敗而歸。

    但是,司馬遷在敘述這段時有些不厚道,他記載到“吳起娶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像是整個魯國群眾都懷疑一樣。其實,懷疑吳起的還真是魯國“群眾”,但是“群眾”的概念隨著時間的不同,含義是不一樣的。在當時的魯國,群眾也就是國君周圍的貴族,是下文中造吳起謠的一小撮但能量不小的人。此為司馬遷不厚道一,混淆概念,以寡說眾,以小代大。第二個也是更大不厚道,則是“吳起於是想出名,所以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史家之筆,板上定釘,不容置疑,吳起欲哭無淚。首先,吳起妻子是齊華人,但是不是貴族?如果不是齊國貴族,一個齊女有什麼政治影響力;如果是齊國貴族,吳起沒有走夫人路線去齊國當官,而是選在衛國的兄弟之國魯國,說明他有愛國心。再者,吳起妻子死了是個事實,但是不是吳起殺的?應當不是,又是那些代表魯國群眾意志的貴族說的,還把原因說出來了“他想出名,想當官”。但他們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吳起當時已經有名了,到任何一個想振興的國家都能當官,不一定要死守魯衛這兩個兄弟之國。第三,可憐的吳起妻子,其死可有五種版本:一是無良丈夫為求官而殺妻;二是吳起為國而棄小家,殺妻;三是吳妻為成就吳起的報復而自殺;四是魯國貴族暗殺吳妻而嫁禍吳起;五是吳妻因病等死亡。五種可能的版本,多個反映吳起性格的版本,直書史實的司馬遷選擇了第一種。

    這也說明了沒有不帶立場而純粹書寫史實的歷史,歷史是有其立場的。司馬遷所處的立場是不會同情吳起,乃至為吳起唱讚歌,叫冤屈的。

    (3)五宗罪

    吳起並沒有因為大敗齊軍而為魯國所用,因為魯君周圍的利益集團細說吳起為人,從五個方面加以否定。

    首先,從性格上予以否定。“吳起為人猜忍”。這招夠狠,性格是給人的感覺並由人表達出來,無處查證,哪說哪了,“不管你怎樣認為,反正我和我周圍的很多人就是感覺吳起這人猜忍”。

    然後,從成長史上予以否定。本來吳起年輕的時候家裡挺富有的,但是他到處遊說著想當官,錢花光了也沒弄著個一官半職,鄉親們笑話他,結果他把笑話他的三十餘人全殺了。殺完人準備跑路時,向他母親發誓“不當卿相不回家”。看看,野心不小。只能理解為野心不小,不能理解為“不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進而,從孝道上予以否定。吳起拜曾子為師(當然不是學兵法),沒過多久,吳起的母親去世了,但他竟然不回家守喪。大大的不孝呀,曾子都厭惡鄙視他的為人,斷絕了和他的師徒關係。這點上一定要理解為沒人性,不能理解為“為國而忘家,成就大我,犧牲小我”。

    第四,從道德上予以否定。吳起學成兵法想在魯國為將,但魯君懷疑他有二心,他竟然殺了自己的妻子,太不道德,太沒人性了。至於他妻子怎麼死的,絕對是吳起殺的,不可能有別的版本,不要再追究另外的可能了。同時,還順帶著把此事因何而來的責任推給了魯君,“是魯君懷疑吳起的”。

    最後,從魯國的“切身利益”出發打動魯君。“咱魯國是個小國,今天竟然打敗了齊國,小心其他的大國來打咱們,雖然衛國比咱還不如,但吳起是衛華人,咱用了他,小心魯衛兄弟反目。”魯君這個糊塗蛋,絕對不會想到“沒有哪個國家會主動的招惹強大的國家”,秦用衛鞅也沒見衛去打秦。魯君心裡就想著得過且過,魯國不應強大,不能強大,不敢強大,不會強大。

    在這五點誅心之說下,魯君決定不用吳起。吳起的魯國之行也就就此結束,轉而開始他的魏國之行,也是他的人生輝煌期。

    (4)貪而好色的帽子

    吳起的魯國之行以出力不討好結束,但為“一展所學,出人頭地”,吳起聽說魏文侯比較賢明,就來到魏國,想為魏國出力。魏文侯先問了問身邊的謀士李克“吳起為人如何?”,“吳起這個人嘛,我也沒有接觸過,但聽人說他小節上不是太好,有些貪婪,並且好色。不過在用兵上,就是大軍事家司馬穰苴也比不過他”。李克的回答夠狡猾的,但魏文侯還是比較賢明的,讓他為將攻打秦國,實地的檢驗一下吳起的軍事才能。吳起沒有讓魏文侯失望,攻取了秦國的五座城池,打下了根基。

    吳起在魏國的開頭不錯,雖然頭上頂了個“貪而好色”的帽子,但大家都不去深究是不是真的貪而好色,都在忙著稱讚文侯用人不求全責備,知人善任。

    其實,吳起的行為還真與貪而好色扯不上關係。作為領導的魏文侯評定吳起廉潔、公平;作為同僚的田文認為吳起文治武功樣樣在行;作為政敵的公叔評價吳起廉潔並愛好自己的名聲。但是,貪而好色的帽子還是可以當作玩笑話給吳起戴一戴的,過過嘴癮嘛。至於後世會不會當真,那就管不了這麼多啦。

    (5)聽兵媽媽講故事

    在領兵當將軍時,吳起的表現絕對是將軍們的楷模:與最普通計程車兵一起吃飯,一樣背贏糧,睡覺不鋪席,出行不騎馬。士兵生病長瘡流膿了,吳起親自給他們吮吸。在這樣的將軍手下當兵,在那個時代應該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跟著吳將軍打仗,那叫一個痛快,勝仗一個接著一個”,“跟著吳將軍打勝仗倒在其次,關鍵是他把俺這些士兵當人看,當兄弟。”這應該是吳起營中士兵們的普遍想法。

    但是評價一旦普遍,往往就沒有新鮮感、刺激度。這些評價遠遠沒有兵媽媽講的故事感人,流傳廣泛。

    您看,鏡頭對準了那個被吳起吮吸其瘡膿計程車兵的母親,一個淚流滿面的特寫,跟著有人問道:“大娘,您這麼流淚,是因為像吳起這樣的大將軍能親自給你兒子這樣的小兵吮吸瘡膿,而感動嗎?”

    “哎,別提了,你想到哪去了。”那位兵媽媽悽慘的說道:“您不知道呀,當年呢,也是這位吳將軍,俺家老伴跟著他當兵,老伴身上受傷長瘡、流膿了,吳將軍二話不說,親自為他吮吸傷口。等到再打仗時,俺老伴像打了興奮劑,只知向前衝,不顧性命,不知悠著點,最後戰死沙場。現如今,吳將軍又為俺兒子吮吸傷口,我這老婆子都不知道誰給我送終了。哎,嗚……”

    (6)兵媽媽故事的由來

    “他吳起這樣做,讓我們這些當將軍的怎麼辦?我們家世代公侯,靠祖上福廕,今天我們出來當個將軍,準備在軍中擺擺譜,過過癮,鍍鍍金。在家中,我們奴婢成群,在軍中就應該把士卒當奴婢般驅使;在家中,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軍中就應該讓士兵像當爹的一樣孝敬我們。”原來是反感吳起的一些魏國將軍們聚會發牢騷。“小卒小卒,小嘛;大人大人,大嘛。現在倒好,他吳起這個窮人家出身的當起了將軍,不按套路出牌,本末倒置,倫理顛倒,讓應該當爺的我們為小卒們吮吸傷口,他瘋了吧他。”

    “但他有文侯撐腰,也確實用兵如神、愛兵如子、百戰百勝,我們明面上動不了他呀。”一個將軍說出了大家的憂慮。

    “想編他的故事,桃色新聞啦、貪汙受賄啦……誰想到他一不貪錢,二不好色。氣死我了。”另一個將軍表明了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呵呵,不怕,吳起最終還是會栽在我們手裡,因為我們有兵媽媽的故事。你們聽我說……”一個智謀超群的將軍出了個好點子。

    “妙呀!吳起,我們不管是戰爭就會有傷亡,我們也不論春秋戰國時,經常發生的斬首八萬,坑二十萬,坑四十萬,我們先也別說當兵是勇往直前戰死光榮,還是畏戰後退被長官當逃兵殺死或被俘坑殺光榮,我們現在就說這麼個老婦人,你怎麼對的起她吧!”、“你吮吸傷口是別有用心,你想讓士兵死心塌地的為你賣命,你個小人。”……

    就這樣,兵媽媽的故事廣為流傳,又經司馬遷的記載而傳世不衰。

    (7)西河論道

    所幸,這些不滿者的看法並沒有影響魏文侯。畢竟,大爭之世,能打勝仗很重要,並且吳起又清正廉明,士兵對他死心塌地。於是,魏文侯任命吳起為西河守,用來對抗秦國、南韓。吳起在魏國終於打出了片天地。

    魏文侯去世了,魏武侯即位。吳起接著跟著魏武侯幹,還是當西河守。一天,魏武侯在吳起等人的陪同下,乘船沿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對周圍的人說“真好呀,山河固若金湯,這是咱們魏國的寶貝。”

    吳起回答道“在德不在險”,並列舉了三苗、桀、紂等故事,說他們的國防也很堅固,但國內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個方面一塌糊塗,結果全部都亡了國,所以結論是“在德不在險,如果國君您不修德,不好好地研究問題、處理問題,舟中的人就都會是您的敵人。”

    武侯對吳起的回答非常滿意,連加讚賞。

    贊成德政的司馬遷將此事詳盡的記錄下來,著重指出了吳起反覆提到的“德”,併為吳起在實踐中強調“法”,沒有踐行“德”而感到痛心。其實,吳起的“德”與司馬遷的“道德標杆”不同,是讓人按法度行事,順時順勢而為的意思。

    此是吳起在魏國的鞏固期,過得還不錯。西河守當得有滋有味,朝野上下甚有好評。

    (8)論功辯論賽

    西河論道沒多久,魏武侯立田文當相主政,吳起認為自己樣樣比田文強,為什麼不讓自己當相?為此,吳起找到了田文,想開展一場論功辯論賽。田文表示同意。

    辯論賽開始。

    吳起從三個方面讓田文評價他們兩個孰優孰劣。一是將三軍,使軍隊無敵的武功方面;二是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的文治方面;三是實施把好魏國西大門,使秦國不敢來犯,使趙國、南韓成為魏國跟班,從而讓魏國成為霸主的國家戰略方針的方面。結果,田文表示自己這三個方面都不如吳起。吳起就問“既然你也承認這些方面都不如我,為什麼還接受武侯的任命,而不推脫呢?”田文給吳起解釋了以下當前的國家政治形勢“國君剛剛即位,位置還不穩固,國內各方勢力正在觀望,大臣還未真心輔佐,百姓還不信任國君,如果這個時候,讓你這個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文治武功樣樣在行的強勢人物當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國家有利嗎?對你個人有利嗎?你想想,現在這相之位,是你當合適,還是我當合適?”吳起仔細地想了想,認可了田文的說法,表示擁護田文當相。

    辯論賽結束。田文也很有自知之明,說“我也僅僅是因為目前微妙的政治形勢,才當的這個相。”

    從始至終,吳起並沒有認為自己比不過田文,但是在傳記中,司馬遷幫助吳起說了句吳起既沒說過、也不認可的話“吳起知道自己比不上田文”。

    其實,讓田文當相也是當時政治形勢下最好的選擇,田文這人還不錯,沒有排擠吳起。吳起也想明白了,繼續好好的當西河守,為魏國把好西大門。

    (9)最佳編劇

    樹欲靜而風不止。沒多久,田文死了,魏國宗室公叔接任為相。公叔此人又娶得魏國公主,與武侯親上加親。可惜公叔身上也有一般貴族都有的嫉賢妒能的毛病,想擠走吳起。“肉食者鄙”,公叔自己想不出個主義,就找底下人商量。公叔的一個僕人滿有把握地說“趕走吳起,很容易的事情嘛。”公叔忙問“說具體點。”僕人將計劃對公叔和盤托出。

    “要想趕走吳起,首先得對吳起有個正確的認識。吳起這個人,廉潔,有自制力,並且十分愛好自己的名聲,這是優點,也是軟肋。第一步,您先去對武侯講:‘吳起,賢人啊,但咱魏國小,又與強大的秦國為鄰,小池塘養不下蛟龍,恐怕吳起不願再在魏國幹下去呀。’到時,武侯就會問‘那該怎麼辦呢?’您就告訴武侯‘可以以下嫁公主給吳起為名,試探吳起。如果吳起想繼續為魏國效力,必然欣然接受;如果他有二心,勢必推脫。’待武侯同意此法後,您立即請吳起到家做客,席中您與夫人演個雙簧,故意讓夫人當眾數落您,讓您下不來臺,並私下向吳起大倒當駙馬的難處,使吳起認為所有的公主都是一樣的悍婦。等到武侯正式向吳起提出下嫁公主時,吳起怕結婚後有人說他是妻管嚴,一定會推辭到這門婚事。到時,武侯肯定對他心存芥蒂,還會用他嗎?”

    當主僕二人得意的笑時,吳起可能打了個噴嚏,但他並不知道黴運又一次地降臨到他身上。隨後的發展,在以僕人任編劇,公叔任導演兼男一號,公叔妻子出演女一號,吳起演男二號,武侯友情客串的真實話劇中,各位演員十分到位,絲絲入扣,條理清晰。影片以武侯不再信任吳起,吳起離開了魏國結束。公叔僕人也獲得了當年度的戰國最佳編劇獎。

    (10)楚國變法

    英雄鬥不過小人的暗箭,吳起敗給了公叔及他的僕人,離開了魏國。寶石終歸是寶石,楚悼王聽說吳起的賢名,就請吳起來楚國當相。

    吳起的人生開始了新的輝煌。雖然魏文侯也信任吳起,但主要的是看重吳起的軍事才能,讓他當將軍,鎮守西河。楚悼王也信任吳起,給了他更高的平臺,當相,可以行使自己的變法主張。

    吳起沒有讓楚悼王失望,他以法家的變法思想為基石,結合楚國的實際,大刀闊斧的實施變法,主要有四點。一是明確法律,審查政令,加強中央集權;二是裁撤冗官,縮減貴族人數,節省開支,提高辦事效率;三是改革用人制度;四是以強兵為國策,堅定思想,不為任何外來學說干擾變法實施。在這幾點的貫徹落實下,楚國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兼併陳國、蔡國,打敗南韓、魏國、趙國,討伐秦國,成為了新興強國,展現了有望成為新霸國的風姿。

    (11)吳起之死及死後復仇

    與當時所有主持改革者一樣,吳起感到了內外雙重壓力。外部,各諸侯國不希望楚國強大;內部,損害既得利益的集團無時無刻了不想報復吳起。

    如反對勢力所願,機會來了,楚悼王死了。在老王已死,新王未立,政局不穩,權力真空的時機,被吳起壓制已久的一部分宗室大臣集體作亂,在楚悼王的靈堂內攻擊吳起。吳起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快速躲到了楚悼王遺體的後面,實施自己死後為自己報仇的計劃。果然,作亂的宗室大臣已被複仇思想佔據了頭腦,他們竟然命令自己的黨徒向吳起和楚悼王的遺體開火、放箭。結果,吳起死,死得很慘,他的遺體和楚悼王的遺體因為箭的穿通力,都分不開了。

    吳起就這樣死了,也以此完成了自己為自己報仇的目的。因為楚悼王的兒子上臺後,在吳起變法勢力突然消失,宗室大臣力量未復但已相對強大的時候,以犯上作亂、侵犯楚悼王遺體的罪名,夷滅了殺吳起的宗室七十餘家,穩定了政局。

    (12)《吳子兵法》

    後人瞭解吳起為人、做事,主要是透過吳起的《吳子兵法》和司馬遷的《孫子吳起列傳》。《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司馬法》、《三韜》、《六略》等很早就被列為古代為將者必修兵書。其中,《吳子兵法》是吳起在學習先人兵書戰策的基礎上,與自身的戰爭實踐相結合寫成的不朽兵家著作。《吳子兵法》是本工具書,在什麼樣的人手裡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大將、名將能夠活學活用,碌碌之將能夠中規中矩,呆將、蠢將死搬硬套、畫虎類犬。但總的來說,大家對《吳子兵法》沒有異議,都是認可的,讚賞的,同《孫子兵法》一樣。

    但為什麼對這兩本皇皇鉅著的作者,後人給出的看法卻如此不同。對吳起的評價遠遠不如對孫武的評價。這主要是因為吳起在軍事才能之外,還展示了他的為政才能,他的人生經歷也是留給後人的又一寶貴財富。

    (13)你的性格誰做主

    其實,這種從人性角度出發,研究人生軌跡、事業、結局的做法,是不科學的,錯誤的。除了人的性格會隨著閱歷的豐富、外界的影響而改變外,另一主要方面就是:你的性格誰做主?

    “事情你辦了,但嘴長在我身上,我用言語造你謠,編你的段子,把你弄得暈頭轉向,還不明就裡”,這是造謠者的心聲。“謠言三遍就是事實”。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事件的描述者層層加碼,事情已非本原,流傳下來的人物面貌多樣,甚至不能相容。吳起就是例子。

    在短短的《吳起列傳》中,描述吳起性格的人何其多,吳起老鄉、魯國貴族、魏文侯、李克、魏國貴族、公叔僕人、楚悼王、楚國貴族。有的評價是玩笑性質的,如李克的“吳起貪而好色”;有的是莫須有的,如魯國貴族轉述吳起老鄉的“吳起隱忍”;有的是蓄意栽贓,如魯國貴族“吳起殺鄉人以洩憤”、“吳起殺妻以求將”;有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如公叔做媒“以吳起娶公主為名試探吳起”;有的是顛倒黑白,如魏國貴族炒作的“聽兵媽媽講故事”;有的是欲加之罪,如楚國貴族“吳起亂楚”。

    與這些大量的負面言論成對比的,正面評價有三個。一是魏文侯“吳起廉平,盡得軍心,可為西河守”,二是楚悼王“吳起賢,可為相”,三是公叔僕人“吳起廉節,愛好名聲,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巧設連環計,將他趕出魏國”。

    (14)變法的結局

    既然人的性格評價不是客觀的,那麼以人為捏造的人的性格缺陷為口實,藉以否定他的事業,更是大錯特錯,甚至誤國誤民。

    縱觀春秋戰國時期的變法,主持變法者死在支援變法的國君前面的,基本上都是善終,如管仲;主持變法者死在支援變法的國君後面的,基本上都是境界堪憂,非死即傷,甚至被五馬分屍,如吳起、商鞅。這說明當時社會變革極其劇烈,變法者與反對變法者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只有在強勢國君前才能取得暫時的妥協。一旦國君身亡,反對變法者就會在權力真空期內製造事端,阻撓變法。

    在變法與守舊的鬥爭中,結局一般有三種。有些是保守貴族集團勝利,變法者身死,變法措施廢除;有些是變法者與保守貴族集團同歸於盡,但變法措施廢除全部或一部分;有些是變法者與保守貴族集團同歸於盡,但變法措施全部得以保留。

    總的來說,堅持變法不動搖的國家,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步走向強盛;堅持一部分變法成果的國家能夠維持;絕對不想或不能變法的國家,只能被人打死。

    (15)刻暴少恩為哪般

    司馬遷是史學家,留下了史家之絕唱《史記》,記錄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並且對許多人物給出了自己的考語。在他的考語中,“刻暴少恩”全部給了實施變法的法家人物,吳起、商鞅、韓非等。

    為什麼司馬遷對他們會有這樣的認識。原因在於,司馬遷所處的時期是封建社會鞏固期,社會各階層相對穩定,矛盾比較緩和,解決矛盾的辦法可以相對溫和。他以他所處的時代來衡量吳起、商鞅、韓非等變法所處的時期,認為吳起等處事過於極端,不講人情,應該改變策略,講求中庸之道,讓各方面都滿意。但是司馬遷沒有考慮到在吳起等變法的形勢,吳起接手過來的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內部矛盾交織尖銳、外部環境險惡詭異的殘局,要實施變法圖強,不犧牲到那些不想前進、不會前進、不敢前進的人是不行的,照顧到方方面面的“溫良恭儉讓”的做法只能是抱殘守缺、一事無成。

    歷史人物的悲哀,往往反映在現實社會中。人們都想過太平日子,都想生活在太平盛世,但是如何致太平,太平如何保持而不失去卻很少去思考。當有人指出了致太平的道路,帶領大家前進時,又因為拔掉了已經看順眼的雜草、拆除了已經住習慣的草屋、幹掉了已經受他們壓迫習慣的落後權貴而感到一些不習慣。再加上一些同情已經失勢的、落魄的落後權貴的人的鼓譟,局勢愈加撲朔迷離,令人煩躁。一些糊塗的人會得出還不如住草屋、睡雜草、受壓迫來得習慣的結論。

    群眾如何看待、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也是現實社會進步、發展到何步的一個標杆。

    吳起之殤,英雄悲歌,醒世鳴鐘。

  • 6 # 讀史啟智

    吳起是戰國名將,衛華人,最初在魯國任官。齊國攻打魯國時,魯國想任用吳起為將,卻又因為其妻是齊華人,對他有所猜疑。吳起殺妻明志,成為大將,大破齊軍。有人對魯國國君說:“吳起曾經拜曾參為師,為了求學,母親去世也不回家治喪,曾參於是和他斷絕了關係。現在他又殺妻求官,可見是個殘忍無德的人!何況,以我們小小魯國能有戰勝齊國的名聲,恐怕全天下都會算計我們了。”吳起聞後驚懼,於是投奔魏國。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大將,攻佔了秦國五座城,成為魏國重臣。

    吳起做大將,與最下等計程車兵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飯,睡覺不鋪席子,行軍也不騎馬,親自挑糧負重,與士卒分擔勞苦。有個士兵患了毒瘡難以痊癒,吳起親自用嘴為他吸吮毒膿。士兵的母親聽說後痛哭流涕。有人覺得奇怪,便問:“你的兒子只是個普通士兵,而吳起將軍親自為他吸吮毒瘡,這是何等榮耀,你為什麼要哭?”士兵母親答道:“不是這樣啊!當年吳起將軍為孩子的父親吸過毒瘡,他父親感恩戴德,作戰有進無退,最終戰死軍中。吳將軍現在又為我兒子吸毒瘡,我不知道他該死在哪裡了,所以痛哭。”

    後來,魏國國相公叔對吳起非常忌憚,思害吳起而未得良計。公叔的僕人獻計說:“除去吳起非常容易。吳起為人剛勁而自視甚高。您可以對國君說:‘吳起是傑出人才,但魏國很小,我擔心他沒有長留之意。國君您何不試著把女兒嫁給他,如果吳起不願長留魏國,一定會託辭拒絕的。’主人您再約吳起到府赴宴,讓公主(公叔之妻)故意百般羞辱您。吳起見此,一定不願再娶公主。此計就成功了。”公叔依計而行,果然奏效,吳起辭婚,魏武侯起了疑忌之心。吳起於是投奔楚國。

    楚悼王久聞吳起之名,見面更是大喜,立即任命他為國相。吳起於是嚴明法紀號令,裁減庸散閒官,廢除王族的遠親疏戚,安撫獎勵征戰之士。楚國國力大振,向南平定百越之地,向北抵擋住韓魏趙三國擴張,向西征討秦國,威震諸侯。然而,楚國的王親貴戚、權臣顯要卻恨吳起入骨。

    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作亂,攻打吳起,吳起眼見無可倖免,便逃到楚悼王屍體旁邊、伏於其上。攻擊吳起的暴徒將吳起亂箭射死,同時不可避免地射中悼王屍體。楚肅王即位,因作亂者傷害王屍,將其全數翦滅,因而被滅族的多達七十餘家。

    吳起母死而不奔喪,殺妻以求為將,顯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人”。但他連仕三國,均為重臣。而且與士卒同甘共苦,甚至屈尊為部下吸吮毒膿,為人所不能為,忍人所不能忍,不管是否意在收攏人心、讓人效死,卻實實在在是一位良將。特別是楚悼王死後,猝然遇襲,電光火石之間陡生奇計,臨終遺策,為已報仇,借王屍翦滅仇人滿門,反應不可謂不快,手段不可謂不辣!然而,如此深沉智謀,也難免為人算計,公叔家小小一名僕人略施計策,口蜜腹劍、笑裡藏刀,便逼得吳起逃之夭夭!可見戰國時真是個機詐權謀大爆炸的時代啊!

  • 7 # 明離子

    吳起,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

    一生中,吳起侍奉過魯國、魏國和楚國,在魯國時,曾經擊退齊國的入侵,在魏國時,曾經使魏國盡得河西之地,而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吳起在楚國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楚悼王的在任時期,經吳起的改革,楚國日益強大。

    和歷代的改革家們一樣,吳起的改革也觸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公元前381年,支援吳起改革的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發動了兵變。

    楚悼王屍骨未寒,還沒下葬,楚國貴族的亂兵就把吳起包圍了,並一箭射傷吳起。

    吳起大驚,跑到了停楚悼王屍體的地方,將箭拔了下來插在了楚悼王屍體上,貴族們大喊,吳起傷害我王屍體,然後亂箭齊發,吳起和楚悼王屍體被瞬間射成了兩個刺蝟。

    楚肅王即位,將射殺吳起和楚悼王屍體的貴族們全部處死,夷滅三族,牽連七十多家,可以說,反對改革的貴族勢力,在此次清算中被基本肅清。

    但是吳起的屍體卻再次受到殘害,被處以了車裂之刑。

    看來,戰國時期的改革家,車裂都是標配啊,吳起,商鞅,都是這般下場。

  • 8 # 一個人的歷史

    根據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記載,楚悼王去世之後,吳起死於楚國反對變法的守舊貴族的蓄意謀殺。做為身兼儒、法、兵三家的大才,吳起的結局從他在楚國推行變法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結局源於自己的選擇,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吳起選擇了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他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捨棄了很多我們常人不能認同的東西。殺妻求將是為了得到展現自己軍事能力的機會,同時讓君主放掉對自己可能裡通外國的戒心。但是面對自己的妻子,能下得了死手的人,我們只能說他沒有人性、違揹人倫。在我看來,吳起的做法已經不是“無情”而是“絕情”。吳起對於親人的冷漠,和對於士卒的關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沒有選擇回家奔喪而是在外繼續求取功名。但是在發現士兵的傷口化膿之後,吳起卻用嘴去幫其吮吸傷口,很多人被吳起的行為所感動,認為吳起體恤士卒、愛兵如子,因此在戰場上為吳起效死命。那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件事後卻放聲大哭,她知道吳起的做法就是讓兒子把性命交給了吳起,無以為報唯有以死效命。自己的丈夫就是這麼死在戰場上的,當時指揮作戰的將軍就是吳起。體恤士卒不過是假象,愛兵如子也是手段,目的只有一個:成就吳起的不敗之名。為了個人目標無所不用其極的吳起,在楚國落下了自己的人生帷幕。變法讓楚國一步步強大起來,但是深埋在楚國舊貴族心中的仇恨,也在滿滿生根發芽。支援變法的楚悼王一死,這些人立刻對吳起進行反攻倒算,吳起被亂箭穿身後,又被繼位的楚王處以車裂之刑。不過殺死吳起的這些貴族也沒有得到善終,因為在殺死吳起的時候,利箭也射到楚悼王的遺體,按照楚國法律,傷害國君遺體是重罪,按照吳起修訂的楚國法律,參與事件的七十多戶被夷滅三族。

  • 9 # 君山話史

    吳起是被叛亂的貴族殺死的。

    1、吳起變法嚴重損害貴族的利益

    楚悼王以吳起主持變法,吳起指出楚國的弊政所在:“大臣太重,封君太重,若此,則上逼主則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減百吏之祿秩,捐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人。”

    吳起的改革可謂是大刀闊斧。

    首先是“捐不急之官”,什麼叫不急之官呢?就是隻管領俸祿薪水,卻遊手好閒的官員,要一刀切,一律罷黜。這些官員能只領薪水不幹活,都來自楚國有頭有臉的大家族,鐵飯碗被吳起砸了。

    其次,“廢公族疏遠者”。楚國立國幾百年了,王族、公族一代代繁衍下來,在現在估計都在一萬人以上了,政府要養著這麼一大群人,負擔太沉重了。要怎麼改呢?原先分封的貴族,傳三代後一律收回封爵,取消世襲特權。

    大家一看就明白,吳起把整個楚國貴族都得罪了。

    2、楚悼王一死,貴族集團反攻倒算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

    楚王一死,再也沒有人罩住吳起。

    被吳起害得失去爵位、失去官職、失去俸祿的貴族們自發組織起來,勾結宗室大臣,發動政變,圍攻王宮,欲殺吳起而後快。

    叛軍攻入王宮,箭如雨下,吳起退到停放楚悼王屍體的靈堂之上。他闖入靈堂,趴倒在楚悼王的屍體之旁,門外的叛軍萬箭齊發,吳起被射成一隻大刺蝟了,死了。誰也沒有想到,死了的吳起居然還能復仇!因為叛軍只顧射死吳起,不料把一旁楚悼王的屍體也射成刺蝟一般了。

    楚國之法,侮辱國王屍體者,盡加重罪,夷三族。楚國怎麼有這麼一條奇怪的法律呢?估計是當年伍子胥鞭屍楚平王,令王室蒙羞,故而出臺這麼一條重罪。

    新上臺的楚肅王追究此事,逮捕進攻王宮靈堂的暴徒,這些殺害吳起的兇手被扣上“凌辱國王屍體”的罪名,集體抄斬,夷三族,共計有七十餘家被滅門。他們最終還是鬥不過已經死去的吳起!

  • 10 # 小文章大視野

    吳起於前381年死於楚國貴族手中。

    吳起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低,他是戰國初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在唐肅宗時,吳起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到宋徽宗時則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楚悼王

    吳起之死也可以說是轟轟烈烈了。他的一生侍奉過魯國、魏國、楚國三個國家,並且在三國都有自己的建樹,這足以證明吳起確實是一個傑出的天才型人物。

    吳起出身富庶之家,但是其家庭的政治地位卻並不高,以此推斷估計是商賈之後。吳起成人後,想要在政治上圖謀發展,於是不惜花費重金以求得在母國謀得官職,無奈到頭來自己傾家蕩產卻還是一無所成。他的同鄉因為此時譏諷嘲笑他,吳起自己不堪其辱,直接下狠手殺了嘲笑他的三十多人,並且向母親立下重誓:不當卿相,此生絕不回家。

    這件事對吳起的影響非常之大,他之後的所作所為幾乎都可以從此找到原因。試想一下,一個青年滿懷才具與熱情,卻在現實中處處碰壁,自己的才能無法得到施展,人才最大的悲劇莫過如此,而且還要受到哪些毫無眼光的世俗之人的嘲笑。他殺人自然是為了洩憤,而要洗清這種恥辱,便是在那紛爭的亂世之中,立下不世的功勳。

    之後,吳起輾轉來到魯國,為了得到統兵將領的位置,吳起毫不猶豫地殺掉了身為敵華人的妻子,而後又殺得齊軍丟盔棄甲,大敗而去。魯君呢,聽著別人說吳起殺妻太過殘忍,自己也動搖了對吳起的信任,免了吳起的官職。

    吳起並沒有因為此事而灰心散氣,他很快又得到了魏國魏文侯的重用,被任命為大將。他在魏國軍制的基礎上細細鑽研,革故鼎新,建立了魏武卒,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特種兵部隊。魏武卒最大的輝煌,便是在吳起的率領下,以5萬的兵力擊敗秦國50萬大軍。這樣的功勳並沒有得到魏國國君的傾心相交,而吳起,也被迫離開魏國,在尋他國進行發展。

    有才能者總是很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吳起一路向南,來到楚國。當時的楚國雖然說是老牌的強國,但是空有廣闊的河山和不畏死的戰士,卻因為體制的缺陷和貴族的掣肘而無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楚悼王也是大有為的君主,在和吳起見面並有所瞭解之後,在一年之後便將楚國的大權交給了吳起,由他來主持變法,實現楚國的復興之夢。

    吳起奔波一生,雖然也有人賞識,但是並沒有人像楚悼王那樣,選擇完全信任他,並且給了他施展才能的巨大舞臺。因而,吳起幾乎是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楚國的改革之中。吳起的改革,主要涉及政治和軍事上,此外,也有不少土地上的改革。經過五年時間的磨礪,楚國變法大成,國力大增,對外戰爭也屢屢取得勝利。

    魏武卒

    然而,不久之後,雄心勃勃的楚悼王在對外戰爭走向勝利的凱旋聲中突然病逝,吳起失去了最強大的政治後臺。當初吳起變法,楚國貴族的權力大幅度受到削弱,他們對吳起的仇恨,不亞於之後秦國老世族對商鞅的仇恨。楚悼王剛剛崩逝,楚國的貴族便群起而攻,認定吳起是“反臣”,用箭射死了吳起。

    可嘆吳起忙碌一生,雖然實現了自己為“卿相”的諾言,但終究無法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局。不過,可別以為殺死吳起的那些貴族得到了什麼好處。吳起也是智計過人,他明白楚悼王死後自己不免身死,然而,在那些人動手殺他時,他卻跑到了楚悼王的屍首跟前。射殺吳起的箭鏃也不可避免旳射中了楚王的屍體,這可是大不敬之罪。果然,不久之後,當初參與攻擊吳起的貴族,絕大部分因此而被滅族。

    這已經是吳起最後的一點倔強:殺我可以,但是你們都得陪葬。如此人物,生死都轟轟烈烈,說起來也算是無憾了。

    (全文完)

  • 11 # 西嶽頑石

    謝邀。吳起歸根結底是死於他在楚國的變法。變法變法,說白了就是一個權力和利益等資源重新洗牌和分配的過程,它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有一些人受益,就有一些人倒黴。但是如果一個變法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麼這個變法就是積極向上的,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利大於弊。

    那麼我們不妨看看吳起變法的主要內容: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

    很顯然,吳起的變法觸犯了楚國貴族階層的利益,這些人躺在血統和祖宗功勞簿上享受錦衣玉食的日子一去不返了,說白了,就是動了楚國貴族的乳酪。楚悼王去世之後,吳起失去了最大的保護傘和支持者,楚國貴族對吳起恨之入骨,乘機對他群起而攻之,吳起成了眾矢之的。

    就在楚悼王屍骨未寒之際,貴族們便迫不及待的發兵攻打吳起,吳起中箭負傷,逃往楚悼王靈堂,貴族們窮追不捨。此時,吳起急中生智,拔掉身上的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亂臣賊子,謀害我王!”可惜,吳起不死,這幫貴族寢食難安,哪顧得了那麼多的君臣禮德,於是萬箭齊發,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將楚悼王的屍體射成了馬蜂窩。

    按照楚國律法規定,冒犯國王靈柩實屬大逆不道之罪,依法將被誅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把對楚悼王屍體大不敬的貴族全部處死,光被滅族的貴族就有70多家,而吳起的屍體也被處以車裂之刑。吳起的死法倒有點像秦國變法的商鞅,不過他臨死也拉了不少墊背的。

    正如三國一代梟雄曹操所言: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吳起的個人品德常常受人詬病,但他的才華卻毋庸置疑,他是戰國初期最頂尖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他的著作《吳子兵法》被後世奉為兵家神作,完全可以媲美《孫子兵法》。

    不以成敗論英雄,雖然吳起最終慘遭殺害,變法也宣告失敗,但他永遠是中國歷史上熠熠生輝,不可磨滅的人物。唐肅宗時,吳起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 12 # 我是一個存在483

    吳起,衛人,先仕於魯,為求將,遂殺齊妻,而得以求將以攻齊。後魯疑,奔魏,為魏文侯進行軍事改革,強軍,建立魏武卒。待魏武侯繼位,恐誅遂奔楚。

    楚王任之為相,主持變法: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扶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破遊說之言從橫者,史稱吳起變法。

    由於變法觸動了楚國貴族大臣的利益,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待楚悼王薨,貴戚大臣作亂,攻吳起,起走之王屍而伏之,被射擊死。

    自古改革者都無好下場,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明之張居正等。

  • 13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兵家和改革者,他和孫子齊名,後世並稱為“孫吳”。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既有被後人稱頌的赫赫戰績,也有被人斥責唾罵的殘忍行為,最終在楚國推行改革,卻落得慘死人手的結局。讀《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不禁感嘆不已。

    吳起性格堅毅而又殘忍,他一氣之下竟然殺掉了說他壞話的三十多個人。逃走時,他對母親發誓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國。”

    他到曾子的門下學習儒術。沒有多久,母親去世了,吳起沒有回家奔喪守孝。曾子認為他不孝,就和他斷絕了師生關係,吳起也就轉而學習兵法。

    吳起住在魯國,有一次,齊國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聽說吳起的名聲,想要任用吳起為將,但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穆公又有點懷疑。吳起知道後,渴望功名的想法超過了一切,就殺掉了妻子表明自己的立場。這就是歷史上“殺妻求將”的故事。魯穆公就任命吳起為將,他率軍大敗齊軍。

    後來有人說吳起的壞話,魯穆公再次對吳起產生了懷疑,疏遠了他。吳起離開了魯國,投奔魏國。

    魏文侯想要任用吳起,就問李克:“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李克說:“吳起貪婪好色,但用兵如神,就是司馬穰苴也比不過他。”魏文侯就任命吳起為大將,攻打秦國的河西地區,攻下了臨晉、元裡等地,在那裡修築了城池。第二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防守。這樣,魏國就全部佔有了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由吳起擔任郡守。

    在作戰中,吳起能夠和士兵同甘共苦,他和最下等計程車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睡覺不用席子,行軍不乘車馬,甚至親自為士兵吮吸膿瘡。他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改革了魏國的兵制,創立武卒制,並多次抵禦了秦國的進攻。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繼位,他以吳起為將,曾討伐齊國,到達靈丘一帶。有一次,魏武侯來到西河郡,他在黃河上乘船順流而下,感嘆說:“山川如此險要壯觀,這真是魏國的寶啊!”吳起馬上糾正他說:“國家的的穩固,在於施德於民,不在於地勢的險要。”

    吳起在魏國的名聲越來越大,受到了魏相的嫉妒,魏相就設計離間,魏武侯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吳起害怕了,就逃到了楚國。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非常信任他,任命他為宛城太守,一年後就升任令尹。吳起在楚國得到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制定法律並公之於眾:凡是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就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並把他們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淘汰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糾正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群臣一心為國家效力;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託;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郢城。

    經過吳起的變法,楚國國力大增,向南攻打百越,把疆域擴充套件到了洞庭湖一帶。在北方,楚國吞併了陳國和蔡國,打敗了魏國和秦國。各國諸侯都開始畏懼楚國的強大。

    但吳起的變法也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楚悼王去世後,楚國的宗室大臣們趁機發動叛亂,他們帶兵攻打吳起。吳起受了箭傷,就逃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爬在悼王的屍體上。貴族們在射死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按照楚國的法律,傷害國王的屍體屬於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所以楚肅王繼位後,射死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那些人全部被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一心求取功名的吳起歷仕魯魏楚三國,最終不免殺身之禍。他死後,屍身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他在楚國的變法也宣告失敗。

    吳起有《吳子兵法》傳世,在北宋時被列入《武經七書》,但大多散失,現在僅存六篇。

  • 14 # 楊朱學派

    吳起死於政變,被萬箭穿心而死。

    吳起是戰國時期儒家大師,中華第一名將。吳起變法。觸犯了楚國貴族的利益。楚悼亡死後,楚國貴族聯合發動政變,攻殺吳起。吳起被萬箭穿心而死。

    商鞅是死於自己制定的法律。而吳起是死於政變。

    秦國君臣是依據法家寧枉勿縱、夷族連坐的思想。依據商鞅之法,把商鞅五馬分屍。夷滅三族。商鞅是死於其自己制定的法律。

    吳起之死是楚國眾多貴族發動政變。依據楚國之法,楚國貴族是罪犯。

    吳起與商鞅雖然皆是犯眾怒。死亡方式卻完全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TES 3:1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