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睡的天堂
-
2 # 能飛絕不跑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我覺得應該給劉備
為什麼劉備 因為他最大智若愚
① 能收服 關張趙馬黃 臥龍鳳雛 足見其識人懂人心
②曹操煮酒論英雄 天下英雄唯劉備與操,曹操都認為他是英雄,但是其他天下人卻沒有看到 足見其隱藏夠深。
最後興師伐吳為兄弟報仇 死於白帝城演繹忠義二字 ,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是什麼樣的鬼才將才?
-
3 # 愛妮品歷史
說到司馬懿,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最近《軍師聯盟》熱播之後,《虎嘯龍吟》緊接著上線,好多“狗仔隊”都在扒司馬懿生平事蹟,扒得太詳細了,詳細到筆者想蹭熱度寫點有關他的東西,翻遍資料都是大家寫過的,實在是無從下筆了。
想來想去,筆者絞盡腦汁終於靈光乍現,乾脆咱們就來扒一扒他的老祖宗吧。
史書記載,司馬懿是重黎的後人。重黎又是何許人也?
“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重黎的官職為火正。據說重黎在擔任火正官時,被賜名“祝融氏”,“火正曰祝融” 。
原來司馬家族的老祖宗是祝融!那可是掌管火的天神!難怪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時,燒不死他司馬仲達。
火神祝融已經夠厲害了,大家先別忙著膜拜,讓我們再往上追溯一下。
“重黎亦作“重蔾”。指顓頊高陽氏之後,為帝嚳高辛氏火正。”
原來重黎竟然是顓頊高陽氏的兒子,顓頊可是遠古時代三皇五帝之中的五帝之一!現在還是不要急著叩頭,再往下看看吧。
“顓頊是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而這高陽氏呢又是黃帝的孫子,黃帝和高陽那可都是才華橫溢、道德高尚、咱們華夏始祖級別的大人物,難怪司馬家族人才輩出!至於後來晉朝出了傻皇帝,可能是祖上積累的福德被消耗盡了吧。
這麼一推算,重黎也就是黃帝的曾孫子,既然如此,史書為什麼不直接說司馬家族是名氣更大的黃帝或者顓頊後裔,而是重黎後代?這一點筆者是百思不得其解。
為了解開謎底,讓我們一起再去翻翻資料吧。
“自顓頊以來。為民師而命以民事”,“顓頊氏代少昊者也。不能紀遠。始以職事命官也。春官為木正。夏官為火正。秋官為金正。冬官為水正。中官為土正。”火旺於夏,所以火正又稱作夏官。
“周宣王時,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程伯休父克平徐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後遂成司馬氏。”
原來重黎被封的這個夏官火正,從遠古時代到商朝,一直在家族中傳襲,到了周朝,他們世襲的這個官職名稱改為司馬,而周宣王因為重黎後人程伯休父立下大功,就把司馬這個官職當做姓氏賜給他們家族,於是就有了司馬一族。
至此,謎底就能夠解開了,如果沒有重黎受封的夏官火正一職,家族就沒有後來司馬這個姓。司馬懿祖上姓氏的來歷,正說明了司馬家族為何以重黎為祖,而不是黃帝、高陽。
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印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便世代居住在此地。
此間,司馬懿家族依然是人才輩出,他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老爺子司馬防可不簡單,他的名字雖然叫司馬妨,但是由於當時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所以他也就不需要怎麼“妨”,於是腎好的他生了八個兒子,因每個兒子的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
司馬懿也頗有其父的風範,一妻三妾為他生了九子二女,整天為國事操勞,又如此辛勤播種,還能活到七十三歲,實在令人欽佩!我把他的名字司馬仲達反過來讀一遍,終於知道了他繁殖能力咋那麼強大了,“大種馬司”。咳咳……
-
4 # 星星影視混剪輯
三華人物中我認為司馬懿最為鬼馬其原因有三點:
其一、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裡吃食,醒來後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
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後來十分信任司馬懿,並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後來,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相繼專嬗曹魏朝政。
其二、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柺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其三、司寫懿善於用兵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魏國,包圍祁山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曹叡派司馬懿西駐長安防禦蜀軍。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後鎮,司馬懿不同意。挺進喻麋,對戰諸葛亮。此次戰役的結果,《晉書·宣帝紀》中,司馬懿大勝蜀軍。
-
5 # 歷史演繹
郭嘉,雖說司馬懿可以和諸葛亮相媲美,但是此人也絕非簡單之人,郭嘉是曹魏裡面的頂級謀士。早在曹操得到這位鬼才之後,就說了這樣一句發自肺腑的話: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身為三國中的鬼才,必是當之無愧的,在他跟隨曹操的短短十一年時間,幫助他統一了北方,作為曹魏陣營最堅強的後盾,郭嘉的計策都一一應驗。
這位深通有算略,出奇制勝的奇才應該是百年難出一個的,此話毫不誇張。他知道何時該進,自然,也明白何時該退,這兩點在曹操三戰呂布和討伐袁譚時都是體現。曹操很信任他,他也是值得被重用的,就比方在徵烏丸一戰中,所有人都反對鋌而走險,但只有郭嘉堅持要打的決心,曹操也就聽他的,最後果然如郭嘉料定的那樣,曹魏大勝。

回覆列表
曹操當時剛打敗袁紹不久,急需人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幹,便徵聘他出來做官。司馬懿得知訊息後,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後,不願意屈節侍奉他。但他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便假說自己患有風痺病,起居不便。曹操懷疑司馬懿是有意推諉,秘密派人在夜間檢視。
司馬懿事先得到訊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靜更深時,那人潛入司馬懿臥室,然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馬懿揮去。眼見利刀奪命,司馬懿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那人,身體依然堅臥不動。那人這才相信司馬懿果真得了風痺病,收起佩刀,回去稟報了曹操。
曹操當了丞相急於網羅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馬懿,決定再次徵聘他。他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不應召,就把他抓起來。司馬懿知道,曹操雖然愛才,但對恃才傲物、不肯親附自己的人,卻是不能容忍的。司馬懿害怕被殺,只得乖乖離家應召。
2、司馬懿征討孟達,智取上庸
由西蜀投降曹魏的孟達,於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在上庸(今湖北竹山縣)發動叛亂,棄魏投蜀。孟達自認為宛城距離上庸一千二百里,地勢險要,司馬懿一時無法趕到上庸。可是當孟達剛起事八天,司馬懿就親率大軍趕到上庸,兵臨城下。
孟達平素與魏興太守申儀不和,申儀風聞孟達與西蜀又有來往,立即報告了魏明帝。魏明帝命令司馬懿監視孟達的行動。司馬懿為了充分做好消滅孟達的準備工作,並儘量推遲孟達的起事時間,除了從軍事上做好征討的準備工作,他還設法麻痺迷惑孟達,使他猶豫不決,延緩起事的時間。
3、司馬懿“裝傻”
當李勝見到司馬懿時,李勝看到的是“去冠散發,上床擁被而坐”的司馬懿,他躺在床上,一副病得快死的樣子,甚至連拿碗、喝粥的力氣都沒有。李勝對司馬懿說:“天子要我到荊州任刺史,特來向太傅辭行。”這時,司馬懿玩起了“諧音遊戲”。
他喘著粗氣說:“幷州近朔方,好為之備。”人家李勝明明說的是荊州,他偏偏說幷州,看來司馬老人的聽力嚴重下降了。李勝幫司馬懿糾正:“太傅聽錯了,我是去荊州,不是幷州。”司馬懿將“聾”就“聾”:“你剛從幷州回來?”
李勝在“聾子”司馬懿耳邊大聲說:“我是去荊州。”司馬懿總算有點搞清楚了,說:“我實在年紀老,耳朵聾,聽不清您的話。您做荊州刺史,這太好啦。”如此說了一番“繞口令”後,司馬懿以感人肺腑之語作結,大意是:我病得快要死了,兩個兒子不成器,以後還望大將軍多多提拔。
司馬懿連哄帶騙加忽悠,把李勝玩得團團轉。不過,司馬懿裝痴裝傻的終極目標則是透過李勝對自己的印象,干擾曹爽的政治判斷。李勝走後,“病得要死”的司馬懿馬上翻身下床,緊急召見兩個兒子,說:“李勝此去,曹爽肯定不會防備我,只等他們出城狩獵時,我們就可以一舉拿下。”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皇帝曹芳與大將軍曹爽等宗室到高平陵為魏明帝掃墓,司馬懿乘機發動政變,誅殺曹爽,逼死曹芳,把所有的軍政大權攬於手中——最終逼魏主“禪讓”,取而代之,“三國盡歸司馬氏”。
4、司馬懿智取帥印
司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長史。所謂長史即是總管的意思,官職並不小,但總管屬幕僚,沒有實權。他深有韜略,逐漸成了曹魏政權的重要參謀,後來三國分別稱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繼稱帝時,他的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但他仍處於輔佐地位,實權依舊掌握在曹氏宗室手中。
這種情況使他難展宏圖。每次戰爭,功勞是他的,但是得益最大的都是曹氏親屬,他因為這種情況深為苦惱。劉備死後,蜀漢由諸葛亮主政,屢次兵出祁山,進伐中原。魏明帝在對蜀戰爭中的大將軍是曹真,而司馬懿只是擔任他的副手,其實司馬懿此時已成為諸葛亮的主要敵手。
諸葛亮初出祁山,佔天山諸郡,收服姜維,取得大勝,後因馬謖失去重要戰略要地街亭才被迫回川。數年後,經過休養生息,諸葛亮重聚大軍兵出祁山,再伐中原。大軍一路前行,勢如破竹,並再次聯絡東吳,共伐曹魏。在這緊急關頭,大將軍曹真卻身染重病。
只得回洛陽養病,軍中無主,眼看曹魏形勢更加惡化,魏明帝一時有些六神無主。就在這時,司馬懿主動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勢,他認為蜀漢與東吳的聯盟是貌和神離,東吳在呂蒙白衣過江奪取荊州和在夷陵之戰中大破蜀軍後,已與蜀漢結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實意地幫助蜀漢。
所以這一路兵馬不足為患,所憂的倒是隴西諸葛亮的一路軍馬。現軍中無主,得派得力之將前往主軍,等蜀軍糧草供應不濟,定可反敗為勝。曹睿見司馬懿分析得頭頭是道,鑑於曹真有病,就委派司馬懿為都督,總領隴西各路軍馬,抵禦蜀漢進攻。他還命人立即去曹真那裡取帥印交給司馬懿。
司馬懿卻說:“臣自去取帥印便可。”他來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軍情。曹真因在病中,家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以實情,現聽說軍情如此緊急,不禁深感憂慮,便說:“現在國家如此危急,皇上為什麼不拜你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馬懿明明己經受封,卻裝作毫不知情。
這時仍推辭說:“我才疏學淺,不堪重任。”曹真信以為真,忙叫人將帥印交給司馬懿。司馬懿仍是不住地推託:“帥印仍請大將軍掌管,我一如既往,竭力輔佐。”曹真忙說:“你不接帥印,我又不能理事,現在國家危險了。軍隊怎麼能沒有統帥呢?我要抱病去向皇上保舉你。”
此時,司馬懿才說出實話:“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領受罷了。”曹真一聽,高興地說:“有你掛帥,蜀兵可退了。”於是,司馬懿假意推辭不過,拜謝再三,接過了帥印。既然皇上有命,司馬懿何必還要裝腔作勢。自取帥印,好像是多此一舉。其實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他處心積慮地分析過,知道明帝命他掛帥是在緊急狀況下做出的決定,一旦擊退蜀軍,帥印仍會回到曹真手中。再說曹真正在病中,被人取去帥印,心中必會不快,甚至要疑心司馬懿從中作怪。現在司馬懿親往取帥印,而且再三拜辭,既可釋除曹真的疑慮,也可長保帥印。
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援曹操稱帝,所來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自。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
司馬懿堪稱三國第一鬼馬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