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有些醫生更像機器人或電腦,看病就是先用醫療器械進行全面檢查。是不是現在各種成套的醫療器械購價高,要多使用來收回成本?
8
回覆列表
  • 1 # 挖挖鼻孔的彪哥

    現在的診斷治療沒有這些器械,儀器還真做不好。

    這麼解釋,你肚子疼,你覺得就只是肚子疼,以為醫生開服藥你回去自己吃完就好了。這是你想當然的,一個肚子疼,是急診最多見最複雜的,可能病因多達上百種,常見的腸胃炎,闌尾炎,不常見的胰腺炎,腎炎,婦科炎症,更稀罕的心臟病都可能肚子疼,你手一指說醫生我這疼,醫生也是臉懵逼,這會是什麼引起的疼痛,醫生也不知道,不拍個B超看一下誰敢說那個器官病了,又沒透視眼。

    至於說好的器械,現在技術發展快,手術器械越來越好用,好東西太多,介紹個常見的,胸腔鏡,腹腔鏡,這是好東西啊,以前做個手術,嘩啦啦肚子打開了,手術做完,你肚子上一個尺長的疤,巨嚇人,現在只要開兩個小洞,複雜的三個,做完就只留下C形的疤痕,你說好不好。

    不要嫌棄醫生老是開檢查,而是現在病人太多,尼瑪一個傳統的標準的全身檢查要半個小時,以前還能見醫生喊病人躺下來檢查一下,現在門診室你看吧,什麼時候不是擠滿了人,電視裡文縐縐的喊下一個,這麼美好的事小醫院沒有。

    最後一點,說來不好聽,循證醫療,這是華人發明的,就是說每一種病的最終診斷,是要有檢查根據可以查詢的,不是醫生懷疑是什麼病就可以立馬用藥,不行的,會被告的吊銷執照的。

    現在發生在醫療行業的事,其實其他行業也有,就連掃地阿姨們都要接受每平米少於5克塵土的檢測,我們看來,這不扯淡嗎?人家還不是經常抽查,其中理由,反正俺不知道。

    就醬,不說多了,希望大家不生病,現在改革了,病人多少與我收入無關,希望大家健康

  • 2 # 柴可夫斯基蘿蔔司機

    典型找罵!器械等輔助檢查是現在診療疾病的重要手段,雖然各項檢驗檢查多了,費用確實有所上升,但對疾病的診斷速度大為增長,對治療的速度也加快了,準確性和安全性明顯增高。另外現在疾病的複雜性越來越難,這也是醫療中的難度,我不否認現在有過度醫療的現象,排除這些現象,但總體來講是醫療的進步的。如果沒有這些器械,看病貴和看病難更嚴重。

  • 3 # 手機使用者6225371071

    疾病的診斷標準有幾條:除了症狀體徵,還有化驗和影像學的,雖說現在各種檢查都比過去進步,但有些結果還是四不像,需要醫生判斷甚至實驗性治療,比如結核,有許多是和書上講的不符的。

  • 4 # 芥末薄荷糖糖

    以前不用醫療器械是因為科技不發達,沒這些東西,只能按照經驗猜。現在有了這些東西,幹嘛不用,非要退回去?以前沒抗生素,生了病只能抗?抗不過就是死。現在讓你自己扛,你願意嘛?治療後不滿意,現在還有人殺醫生呢!以前受了傷自己長,能長啥樣長啥樣,萬一出血止不住就是死,萬一感染也是死。現在出了車禍,你願意躺家裡看著雪淌等自己好?時代在進步!大清已經亡了!

  • 5 # 豬怪男熊

    這個問題根本不成問題,相反應該隨著社會的進步會更加依賴器械,不管是醫療行業,各個行業都是這樣,不然工業革命也不會稱之為革命,因為機械化,自動化能夠大大提高效率和作業精度。各種器械輔助檢查才能更準確確診病因,一個簡單的症狀,有幾十種可能的病因,單憑肉眼經驗,可能治癒,但是萬一是少見的病呢?誤診了怎麼辦?未來的醫療我覺得更有可能完全由機器來完成,一套完整的檢驗治療程式,就如太空旅客中的一樣,醫生只作為輔助甚至不需要。

  • 6 # 治癒疼痛

    看到樓上的說了很多,那我在補充一點。一個腰椎間盤突出的醫保患者來看病,我透過體格檢查和症狀斷定為腰突然後呢不做x線或ct或磁共振,經治療患者好轉出院,社保局來檢查,沒看到任何直接的證據證明他是腰突的患者,他們認為我在騙保,結果就是病人所做的治療費用不給我報銷由我自己全權承擔。另外再打個比方你家下水道堵了,水下不去這個時候你知道堵了,但是你不知道具體是哪兒堵了,這個時候你如果弄個探頭下去看看是不是就一目瞭然啦?當然你家下水道堵了你到不用很明確的搞清楚哪兒堵了,但是醫學不一樣啊,心梗的患者在做支架的話不弄清楚具體堵在哪兒就是亂通?亂按?那是不可能的

  • 7 # 浮生若夢32320846

    那麼現代的戰爭是不是也過分依賴技術和武器了?現在的警察破案也過分依賴儀器了,現在的購物也過分依賴網際網路了,現在的交透過分依賴車船飛機了!絕大多數行業的進步都伴隨著成本的增加,但是收效卻很明顯,譬如醫學,如果不靠醫療器械,停留在幾十年前,那麼有多少人會不治身亡?多少病無藥可救!

  • 8 # 孫建峰11

    醫院看病首先是醫生看,有經驗的醫生能夠在經驗的基礎上縮小檢查的範圍,依靠先進的醫療器械幫助明確診斷和鑑別診斷。經驗少點的醫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檢查,減小誤診率。但是有些疾病診斷困難,可能需要各類檢查來尋找病因做出診斷。再有一些疾病診斷出來了,需要定性定位定量,這些就需要依靠先進的器械檢查了。不同的醫生對疾病了解診斷深入的程度不一樣。當然也經常遇到一摸就能診斷的腱鞘炎,風溼科做了全套的風溼檢查來排除風溼免疫性疾病。

  • 9 # 最後的救星

    學的好的中醫幾乎有一雙手和一副洞察天地人的眼睛,治病救人就足夠了,這個高度西醫永遠達不到的。西醫依靠著儀器不停的切割機體和組織,把無形的生命切隔割成隨時可以倒計時的炸彈。然後被那些人美化成高科技的展示成果,來藉此拿走患者賣房賣命的、僅有的血汗。去吹噓西醫的療效多麼造福人類,現在終於有人思考過分依賴儀器的問題了!事實是離開所有的儀器,所有的西醫教授類的人物幾乎是個傻B。他啥也做不來。

  • 10 # 阿司匹林半包

    大清亡了,辮子還在,跪了幾百年到現在還沒站起來。如果不是現代醫學突飛猛進發展,華人口怎麼可能暴漲到14億?人均壽命超過70歲?孕產婦新生兒死亡率降至微乎其微?可笑的是還有些人一邊享受著他人努力創造的科學成果,一邊滿懷憤恨的各種詆譭社會進步科學發展。現在西醫能解決的問題,在中醫眼裡就束手無策,這就是我為什麼學的是中醫而轉投西醫的原因。你可以說中醫看病不做檢查,治病求本什麼的,有時候只不過是你的眼界認知侷限,又不願意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罷了!歡迎理性文明辯論,不要人身攻擊。

  • 11 # 五羥色胺5HT

    如果你一進醫院醫生就根據你的症狀隨便說一個病,你能接受嗎?

    很多患者都覺得醫生過分依賴這些醫療器械,一進醫院就開各種檢查。認為醫生就是為了掙患者的檢查費。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我不否認也許有那麼一些醫生是開了過多的檢查,但是大多數醫生都是根據需要做檢查,並且都是希望病人能夠儘快好起來的。病人好醫生才會開心,沒有哪個醫生會故意害病人的。

    這些檢查都是醫療行業的進步,很多年前大家都是一進醫院醫生根據你的症狀,就診斷一個疾病,並不是當時的醫生比現在的厲害,而是當時並沒有這些確診的東西。醫生只能靠病人的症狀和經驗來確定疾病。而現在醫生同樣可以和以前一樣,根據經驗來治病,但是所有醫生都是負責任的做一些檢查確診疾病。這些檢查非旦不是敷衍的,反而體現了醫生的負責任。

    希望大家都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接受這種醫療的進步。不要在經驗醫學面前停滯不前,而是讓醫學真正的發展成為一門科學。

  • 12 # 大齡青年小陳

    首先,用詞就不對。什麼叫依賴?用先進的裝置和器械,是為了最優質的完成治療或者手術,難道你想讓醫生就徒手給你開刀?尊重醫者,就是善待你自己的生命!等真正醫者不在時,你就自己百度自醫吧!那時怕自由自己悔恨了!警告現在的不信醫者!

  • 13 # 深藍醫生

    這個問題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結論,因為站在了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所以也就無所謂正確和錯誤。

    1、患者立場

    患者看病,最關心的問題是安全,其次是療效,其次是經濟,三者的結合,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診療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引起不滿或糾紛。如:安全出了問題,就變成了醫療事故;療效出了問題,就成了庸醫誤人;前兩者都沒問題,經濟花費高,就成了看病貴、看病難。

    2、醫生立場

    在古代,由於科技的落後和倫理的限制,人們沒有醫學解剖、生理生化或病理藥理學知識,也沒有現在各種影像檢查、化驗檢查等手段,看病憑的是三個指頭,大碗湯藥、一包針灸針。所以對於古代人,生存下去是很難的。從出生的一刻,面臨的就是死亡威脅,一場肺炎、結核,甚至是一個現在看來最普通的化膿感染就有可能死於非命。

    (1)依賴醫療器械檢查,是為了明確診斷

    再高超的醫術,沒有輔助檢查幫助,有時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診斷。比如,一個慢性胃痛的患者,如果沒有胃鏡的檢查,再高明的醫生也不能判斷出是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炎伴腸上皮化生,還是胃癌。如果沒有幽門螺桿菌的檢測,也絕對不能判斷出是不是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2)有了檢查也就有了診斷依據

    目前醫療大環境,如果沒有客觀的診斷證據,一旦出了醫療糾紛,醫生也就由醫院大門一腳踏入了法院大門。什麼是客觀證據,就是這些所謂的醫療器械的檢查結果了,即使你是權威醫生,一旦有了醫療糾紛,如果拿不出這些客觀證據,你的主觀判斷在法律上就成了笑話。

    (3)醫療的複雜和不確定性

    人體是一個比任何機器都要複雜的整體,疾病的複雜程度有時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想象。所以醫生在看病時,儘可能做到詳細檢查(包括醫療器械檢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爭取做到不漏診。而且,漏診對於患者來講,也是不可饒恕的。也是醫患糾紛的原因之一。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合理大解答,就看你是什麼角色了。如果醫生換位到了患者的身份,應該也會生出這種感慨;而如果患者換位當了醫生,估計也會和他吐槽的醫生一樣,各種檢查一樣都不能少。

  • 14 # 一夢千秋溯天機

    醫生,在某些人心目中,應該24小時線上工作,不需休息不需陪伴家人不需吃喝拉撒睡,必須隨叫隨到,分分鐘開通服務諮詢熱線,工作既不為錢也不為利純屬貢獻,服務要像妓女一樣伺候的服服帖帖最好跪著,必須打不還口罵不還手,必須不用花錢看病也不需抽血化驗和器械檢查,最好把把脈聽一聽看一看就能確診,必須…必須…總之必須不是人類。

  • 15 # 銀河小兔兔

    八十年代以前,沒什麼器械檢查,哪怕是10%致命的誤診漏診,醫患雙方都會接受。現在科技先進,哪怕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致命誤診漏診,無論醫患雙方都不會接受,醫生良心也會過不去,畢竟人命關天。而要守住1%機率的致命漏診誤診,現代的檢查又成為必須。曾經有病人質疑心電圖檢查的過濫,然後對病人分析說明:100個心電圖的成本為3000多,100個心電圖至少能查出數個心肌梗死病人,相當於數千塊錢能挽救數個病人的生命,社會成本效益十分明顯。結果大多數病人欣然接受檢查,少數人沒辦法,簽名吧。

  • 16 # 鑄夢師1

    哦!人都有手腳吧?那做什麼車飛機啊,用腿走啊!人之所以能成為地球上的主宰就是會使用工具。我怕是你狹隘的民族主義在作祟吧!你小說看多了吧?你真以為中醫能不用儀器就能知道你得了什麼病?肉眼無法看清看到的。可以透過顯微鏡、CT等看清看到。

  • 17 # 健身有乾貨

    大家一直都在直接或間接地享受科技的進步,衣、食、住、行哪方面都比100年前優越了很多很多。

    一放到醫療行業,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好的醫療裝置被提供,大家又拒絕了。畢竟……

    看病這種事,花了很多錢也買不到看得見的東西,感覺就是被醫院騙了。

    以前沒這些醫療器械,甚至交通也不方便。醫院醫生給病人誤診、漏診了,說實話,大部分人不會再去別的醫院看看,所以壓根就不知道漏診的事。因為病人不太可能從另外一家醫院去證明醫生給你誤診、漏診。

    現在有了這些高階醫療器械,這一家醫院沒給病人查出來,對症治療開點藥也可以看病。過了陣子病人方便地跑另外一家一查,好傢伙,晚期了。那對正常患者來說,會不會認為第一家醫院把病給耽誤了?

    因為醫院不能提供原血樣沒有艾滋病毒的證據,所以賠償。至於原告在輸血之前有沒有染上艾滋;特別是這10年來又幹了些什麼,醫院不可能去查證。於是賠償。

    舉證倒置

    現在不知道你看到了沒有?入院患者一住院就查艾滋!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住院期間不輸血,要輸血時再查艾滋是來不及的,直接先查了。

    為什麼使勁查?誰知道患者有沒有結核?腫瘤?糖尿病?血液病?腦外傷?憑醫生視、觸、叩、聽,能診斷什麼?診斷出來的,你敢相信?

    然後再替患者委屈一下,確實檢查有點過了,這點我承認。哪怕1%的可能,醫生也絕對不會放過而要求去檢查。

    原因是:

    1、普通人做事,100件成功99件,大家都誇他好厲害!2、醫生看病,100個病人成功看好99個,還有一個掛了,哪怕沒掛而是漏診,你猜他有什麼下場?

    假設醫生兩天看了100個病人,哪怕是1%的人可能得腫瘤等,如果都不查,那就是兩天漏診一個病人。一個月漏診15個。這樣的醫生你應該看不到,他畢竟早就下崗了。

    選最有可能的去查嗎?誰最有可能?晴天霹靂這詞怎麼來的?任何小機率事件,乘以無限時間,都是無限可能。對患者來說再縮小到0.5%的小機率事件,對每年只看5000個病人的醫生來講,就是25個無法挽回的錯誤。

    一個醫生一年25樁醫療差錯或醫療事故,這也不是任何醫生、任何人能接受的。

    話說回頭,醫生讓你檢查,你不想檢查拒絕就是,醫生在病歷上寫下“拒絕”,這樣他不會有責任,也不可能強迫你去查的。

    回答完畢。

  • 18 # 醫療科普範

    作為一名從事心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研發工作的工程師,個人認為高品質、高安全係數醫療器械的發展和進步有利於帶動現代醫學的發展,豐富醫生治療病患的手段,提高患者的愈後效果者生存率。隨著科技的進步,這已經不單單是醫生依賴醫療器械的問題了,醫生和好的器械之間存在相輔相成、互相精益的關係,與患者的關係嘛,使用得當真的是互惠互利。行業、技術和市場的趨使,高品質的醫療器械將會得到更多的普及,尤其是國家社保體系納入更多高品質醫療器械後,醫生和患者都是受益物件。

    我長期從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的開發,對某些固有病程以及傳統藥物治療的弊端深有感觸,舉個例子吧:

    1.常見的腦缺血、卒中病人(中風,腦梗病人)如何治療:早在2016年前,治療腦卒中病患的方法普遍還是藥物治療,包括使用近些年火爆的靜脈溶栓藥,實在搶救不了的,大創傷性的外科手術補救或者動脈治療也是有的,首先醫療費用是個大問題,開顱手術風險很高,患者90天臨床愈後觀察很不理想。藥物溶栓的侷限性還在於時間窗很短,發病到救治只能4.5h內,還不適合對有孩藥物禁忌或顱內出血的患者,侷限性非常明顯。而顱內支架類醫療器械的出現,完全扭轉了此種治療困難的局面,在美國2018國際卒中大會上釋出的《2018 AHA/ASA 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管理》中明確指出:國際五大臨床試驗已經最新的DAWN和DEFUSE3研究成果表明,從患者發病到治療的時間窗有望因醫療器械的使用而擴充套件到24h,比藥物治療呈幾倍的增長。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單從這點可以看出,不是醫生依賴醫療器械,而是科技進步了,出現了更新、更優異的醫療措施,使用這種器械,就能改善救助時間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愈後效果等等,醫生怎能不積極使用呢?

    2.其實在醫生使用醫療器械救助病患的過程中,對醫生而言也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高品質的醫療器械絕非那些市場忽悠可比的,它集合了很多醫療工作者和行業專家的智慧、對行業和病理的深度理解、對人體工程學的專業認知等等,一個臨床效果良好,口碑優秀的產品,也不僅僅只能用於一種疾病治療,需要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高超的操作手法得以相得益彰!話說支架最早期被開發出來還不是用於治療中風的,只作為治療常見的顱內動脈瘤的輔助產品,由於臨床醫生的意外開發,才有了今時今日如此火爆的用支架進行顱內機械取栓治療,造福了很多中風患者。這種醫療器械治療中風的手術相比外科手術而言,屬於微創介入範疇,患者。痛苦小,安全係數高,不涉及大的血管和顱內切割,併發症和感染機率也低得多。

    綜上而言:低質、偽劣的醫療器械不在我的談論範疇內,針對高品質、高效率、高生理安全性的醫療器械,我的觀念是它的出現,能夠提高社會治療效率,減少病患痛苦,改善愈後降低致殘致死率,就值得提倡和推廣,造福患者,相得益彰!

  • 19 # 太公在浙

    首先現在的西醫全部都是要醫療器械來診斷的,這是科學性的體現,病理和病灶一目瞭然。現在中醫院還有幾個號脈的,都是要檢查完了再中西結合來治病。一方面是為了治療的準確性,另一方面也是保護醫生自己,怕出現誤診,自己吃官司。另外一方面,這些檢查裝置的經濟效益還養著這些醫生呢,醫生也要吃飯。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源很大一部分是檢查費用太高,一次都是好幾百。一家效益好的醫院,大型裝置效益支撐了很大一部分。

  • 20 # 宋醫生20

    現在醫生用醫療器械診斷,確定病的願因是正確的,因為西科沒有了器械就沒有了大腦,不能合理的用藥治療病,就好象中醫沒有眼和手怎麼看病呢?沒有了望聞問切,不會把脈怎麼能辨別虛實寒熱,怎能藥到病除呢?西醫沒有醫療器械治病的依據到那裡找嗎?

    過份依賴醫療器械是存在的,也是不道德的,比如,腦血管病,其後遺症都一樣,口眼歪邪,四肢不便,一眼就能看出是中風後遺症,如果到醫院的話必須做很多檢查,才能定。這就是依賴器械。讓患者多用錢。可中醫不會讓你這樣的,因為中醫有手把脈,能確定你氣血經絡不通的原因,透過辨證施治,就能很好的把病治癒。

    一般的感冒,說心裡話患者也知道感冒,到醫院如果是咳嗽發熱的話必用器械檢查,查血象,作透視,這依據是對的,可真的需要嗎?中醫就不用這樣,用症狀,用切脈就能確定感冒的屬性,辯證施治,方劑的加減就能很好治癒。在正常情況下,該用藥物治療就治,病好了就行,如果不好再依檢查依據為準最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十萬買什麼車合適,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