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沐沐媽愛分享
-
2 # Yaki90
寶寶怕人說,畏首畏尾解決這個問題要先找到寶寶這種性格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是否寬鬆和諧,寶寶平時犯錯,家裡人是否嚴厲批評或打罵?如果寶寶稍一犯錯,家長就發火,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這種情況,家長應對寶寶多給予鼓勵,寬容寶寶的小錯誤。
同時,家長要多抽出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平時多帶他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二、天生性格
如寶寶天生性格如此,那就帶寶寶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現在的早教課,也可以給孩子講繪本,時間長了,讓孩子自己把繪本的內容表達出來培養孩子自我表達能力。
三、透過書籍正面引導
可以給孩子選擇性格塑造方面的書籍,透過裡面的故事,告訴孩子勇敢表達自己,但是書籍閱讀方面必須持之以恆,堅持下去,總會看到效果的。
以上是幾點建議,希望寶媽早日擺脫煩惱,寶寶越來越棒!
-
3 # 不做飛蛾不撲火
這說明孩子比較怕生,缺乏安全感,作為父母,應該注意一下問題:
2.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場合,讓孩子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而不是單一的把孩子禁錮在一個地方。畢竟,生下孩子,不僅僅是讓他活著,我們父母得幫助孩子樹立起一個健康獨立的人格。
3.鼓勵孩子多跟小朋友接觸,讓孩子在與同齡人的玩耍中找到樂趣,同時樹立起自己的信心。
4.父母對孩子的不要過於嚴格,不要有點小錯誤就加以指責,否則就會讓孩子習慣於自我否定,長此以往 就會畏首畏尾。
總之,父母的愛是解決孩子一切問題的良藥。要讓孩子信任父母,知道父母無論何時何地都會保護他,堅定的支援他,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了。
-
4 # 語桐媽媽
第一,可能與孩子的天然性格有關。有些寶寶天生就是不好動的,在外人看來,是不怎麼活躍的。這一類的孩子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改觀。
第二,孩子畏首畏尾,可能與身處的環境有關係。現如今的孩子,不少家長都當成寶,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會把孩子刻意的留在家裡,只有父母親帶出去玩的時候才會與外界有所聯絡。
那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第一,父母親要有意識的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人。這期間可以有一個過渡,從熟悉的人到陌生人。一點點的適應這個過程,必要的時候可以讓父母親身邊的人幫忙,比如讓孩子不認識的人,逗你的孩子玩等等。
第二,多帶自己的孩子跟同齡孩子一起玩。孩子跟孩子一起玩,他們之間可能會有共同語言。不要怕孩子之間起衝突,在孩子玩耍的時候,家長默默的在背後看著,保護他們就行。
總之呢,三歲左右的孩子,對外界的事物,還是處於一個敏感期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有安全感,積極讓孩子主動的多接觸外面的世界,這樣才可能讓孩子慢慢消除對外界的恐懼。只有逐漸接受外面的世界,孩子的畏首畏尾的這種性格,就會慢慢消失。
-
5 # 智慧媽媽旺三代
三歲孩子,在家裡應該是很活潑的,在家裡都怕和人交流,應該引起重視,你帶孩子到醫院做個體檢,看看發育能不能跟得上,再看看孩子語音能力怎麼樣,如果有哪方面發育跟不上,就要查檢視孩子有沒有自閉傾向,如果沒有自閉傾向,那就沒關係,但在養育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平時多帶孩子去接觸外面的環境,接觸不同的人和事,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孩子的勇氣,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責備他,要多鼓勵多包容,孩子還小,一切都來得及。
我的二寶在五歲的時候,交給奶奶帶了兩年,這兩年陪伴孩子的基本上就是電視,孩子除了上幼兒園,基本不出門,等我接回孩子的時候,孩子的社交能力基本沒有,只有在家裡才像個正常的孩子,只要出了門,不敢和人交流,因為長得很可愛,經常有人會摸摸他的頭,這時候,他的表現是:找個沒人的地方藏起來,我曾經質疑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閉症,但他在家一切正常,身體發育的也很快,然後,我就鼓勵他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不去,我就帶著孩子和小朋友玩,因為我的參與,他由拒絕轉為接受,到最後慢慢地參與進來,漸漸地孩子體會到和小朋友玩得樂趣,就變得很主動了。孩子再大點,我開始培養孩子生活的技能,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做。孩子有一天興奮地告訴我:“媽媽我覺得我現在好厲害,因為今天我把一年級的小朋友送上了公交車,他不會坐公交車,每次都是和姐姐一起回家,可今天姐姐犯錯誤了,被老師留在了辦公室,他都急哭了。”看著孩子自信的表情,我知道孩子已經擁有相當的獨立能力和社交本領,這是我接回孩子的第三年。
-
6 # 我想當孩兒爸
是不是經常被說呀!其實孩子這麼小的時候還是應該以引導和鼓勵為主,不應該給他設定那麼多條框框,告訴他哪些是危險的,解釋清楚是什麼樣的危險,遠離它
他這麼大還有很多危險是分不清楚的,解釋也解釋不清楚怎麼辦呢?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去嘗試一次,然後再告訴他,會讓他更能明白大人說的話,下次你讓他去,他都不去,孩子記性很好的!
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陪伴,鼓勵,引導他去嘗試,很快就好了,不會太久的,相信自己和你的寶貝,加油哦!
-
7 # 夢語連篇
孩子畏首畏腳,做事表現出擔心,說明孩子對成長環境有安全感危機。孩子零到七歲的成長非常重要,零到七歲其實是孩子人生的指令碼期,也就是說,孩子的未來怎麼樣,孩子在七歲之前的性格人格性情基本上就了底色形成。孩子這個階段出現的問題,一定要認真糾正。剛才有一位媽媽寫的很好。孩子在這個階段最需要媽媽的精心呵護,其他人帶,孩子的安全感會有危機感,膽小怕事會融入性格里。孩子在幼兒時間的成長不是一個悟空問答能寫完的。建議媽媽要購買一些有資質的書籍或者有認證的課程去學習,這個階段學習一定不要學錯了,一些一切為了錢的無良教育課程,聽起來很有道理,做起來可能是害人的。感謝信任,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
8 # 大山深處的圍牆
感謝邀請!三歲的孩子理應不會如此,因為不知道你平時帶孩子的方式,我就自己的情況說說。我家女寶今年剛一年級,剛滿6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平時要求也比較嚴格,有時也揍她,但是也很獨立。上一年級開始,我開車送了兩次,後邊就再也沒送,讓她跟其他小朋友(三年級)坐公交去學校。就三歲孩子而言,不要過多的干預孩子平時的活動,也可以帶孩子出去玩玩,我的孩子四歲時,我們帶著她去了青海,剛開始擔心她能不能堅持下來,最終她的毅力讓我驚訝,在青海玩的那幾天,她比我的體力還好,一路的開心。累了就在車裡睡覺,渴了,餓了就吃喝,也不鬧人。總之,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我們可以向其他人請教,交流,學習育人方式。孩子重在引導疏通,不能圍堵孩子的思路。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學習養育孩子的心得!
-
9 # 車縫工阿欣
這證明這小孩的膽子還不夠大,依賴性還很強,思想還不獨立,造成小孩子這樣的性格的原因有很多種,下面來說說我個人的觀點。
①大人對小孩子的過於呵護,什麼事情都自己去完成了以至於小孩子沒有得到支體上的運動,時間長了,小孩子也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變得懶動手懶動腦的。
②大人對孩子過於嚴格,什麼事情必須做完美來,萬一有一件事情做不好,不是打就是罵,時間長了,小孩子怕犯錯而不敢動手,最後也限制了小孩的思維能力。
造成孩子們不自信的因素有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例舉了,作為家長呢,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們去動手動腦的,別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多鼓勵孩子們,別動不動的不是罵就是打。
-
10 # 薯片話梅
害怕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緒,是人與生俱來的“危險預警機制”。遠古時候的原始人如果不懂得害怕,估計人類早就滅絕了。
不過,現在人們更傾向於把害怕解讀成一種不好的負面情緒,每當孩子表現出害怕時,父母就擔心他會成為一個懦弱無能的人,所以,常常會條件反射地對孩子說,“怕什麼怕?有什麼好怕的?”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又特別善於利用孩子的恐懼,來輕鬆地達到自己的管教目的。
我經常在醫院裡看到大人威脅害怕打針的孩子說,“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或者是在商場裡,小朋友想要買玩具,哭鬧著不肯走,有些大人也會說,“你不聽話就叫警察來把你抓走”。
被嚇大的孩子,內心很容易藏著很多恐懼和不安的情緒。
每個孩子都會有怕的事物,有些是顯性而具體的某樣東西,比如怕狗、怕蟲子等,也有些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比如怕黑、怕怪獸、怕死。
有些時候,害怕的背後還有可能藏著孩子更深層次的情緒和需求,比如,缺乏安全感、在現實中感受到挫敗等等,他渴望博得父母的關注、得到更多的陪伴和情感撫慰。
內心有強烈挫敗感和無力感的孩子,很容易本能地選擇迴避,所以,就會表現出各種“害怕”來。
你說孩子沒有緣由地怕陌生人、怕新事物、怕新環境,很有可能跟孩子缺乏自信、內心的無力感太過強烈有關。
另外,在遇到問題時,父母的態度也容易對孩子產生影響。如果父母本身就是容易焦慮,常常怕這怕那,這些情緒也會加倍傳遞到孩子那裡。
如果不是大人經常“威脅教養”,就是從小對孩子保護得過好,“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心怕碎了”,絲毫不給孩子探索和冒險的機會,導致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偏低。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幫孩子走出恐懼的心理陰影,一方面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釋放孩子內心壓抑的情緒,為孩子創造機會,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到”,增強他的自信,另一方面要輕推他直面自己的恐懼。
遊戲能帶給孩子力量感,尤其是打鬧遊戲,能讓孩子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越是痛快地笑鬧,釋放效果越好。
有一個小訣竅,就是在跟孩子游戲的時候,大人一定不要表現得太強大,最好能笨拙地示弱,比如,假裝摔個狗啃泥,或是被他打敗。下次不妨試試,你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也要慢慢學會放手,該是孩子自己走的路,避免不了要摔的跤,都讓他自己去體驗。
只有在克服現實困難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我可以”、“我能”,才能真正帶給孩子自信。
對於孩子具體恐懼的事物,你可以輕推孩子,幫他學會直面恐懼,但千萬不能用力過猛。
你可以慢慢引導孩子接近他的恐懼,但要注意把握好分寸,找到孩子的情緒臨界點。
一般來說,這個臨界點就是孩子再往前一步,就會情緒崩潰,但要再往後退,又會變成逃避。
等孩子慢慢適應了,你再輕輕推著他把這個臨界點慢慢往前調整。
如果孩子害怕跟陌生人說話,你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多接觸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但不要逼孩子做什麼,更不要指責他,給他時間慢慢適應。
再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害怕家裡新買的按摩椅,不要一上來就急著否認孩子的害怕情緒,“這不就是個按摩椅嗎?有什麼好害怕的”。
換個做法,你可以帶孩子站在遠一定的地方,一起觀察,等他適應了,再牽著他慢慢走近一點,走到他不想再走的地方就先停下來,繼續觀察。
就這樣,不輕易任由孩子逃避,但要一點點慢慢靠近。
孩子有害怕的情緒沒關係,但如果這些情緒得不到你的接納,沒有釋放的出口,就容易累積起來,要麼導致孩子害羞、拘謹,要麼焦慮不堪。
所以,想要幫孩子走出“害怕”的陰影,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對他的害怕表示理解,然後想辦法幫孩子加強內在的力量感,再一點點輕推他直面自己的恐懼。
要是你仍然覺得這些步驟太難了,自己還是做不到,那就什麼都別想了,先和孩子一起痛痛快快地玩起來吧。
遊戲本身就自帶療效。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
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
普遍存在廣告頻繁、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
快速適應幼小銜接。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
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
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11 # 織夢的簡約生活
首先,你作為大人要對這件事有個明確認識,並且,自己要明白正確的做法到底是怎麼的,慢慢教他怎麼做是正確的,做對了就肯定他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打壓他,相信在父母的鼓勵和影響下,你的寶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經常有做一件事或拿一個東西之前會問我“他不會說我吧/你不會說我吧?”擔心寶寶長期這樣下去會形成畏首畏尾不自信的性格,請老師解讀寶寶行為背後的原因及解決辦法,謝謝!
回覆列表
你好~我之前有個回答是關於孩子膽小的~這次就拿來主義好了~,小朋友性格怕羞成因有很多,可能是沒有性格發育健全、也有可能是正在發育,媽媽首先不要急,事情就成功一半了~
這是方法關於小朋友害羞膽小 我們可以用“小挑戰進階”的方法,幫助孩子來幫助孩子建立面對困難的掌控感。比如我們把孩子能獨立上一節課當做一個大目標,而把課前的準備、主動去上課、走去課堂、穿好裝備、上溜冰場、跟著老師上課等等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制定一個表格,只要孩子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貼上笑臉或其他孩子喜歡的圖案。
每完成一個等級,可以製作“勇敢事蹟”檔案,與孩子一起在本子上記下計劃執行的情況,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我們不用苛求孩子一次完成所有小目標,而是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只要比之前完成的小目標多,就要鼓勵孩子,讓她看到透過自己的努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