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獲三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心看過最初的《神鵰俠侶》(也就是《明報》連載版),也不知道這些讀過的人是從哪兒看出來了所謂的“豔情”,我認為這不論從邏輯上還是事實上,是根本不成立的啊。首先,從邏輯上來說,絕大多數(我是七零後,自認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以上)的大陸讀者應該都是從“三聯版”才有機會接觸金庸武俠的,以前的版本根本或者說很少有機會能看到。而“三聯版”的《神鵰俠侶》和現在的不論“修訂版”還是“新修版”的《神鵰俠侶》基本內容和調性大致趨於一致。這裡面,根本沒有所謂的“豔情”,最能引起大家yy的,也就是第七章《重陽遺刻》中,尹志平(新修版為甄志炳)qj小龍女那一段了。

    下面引用一下:

    過了良久,眼上微覺有物觸碰,她黑夜視物如同白晝,此時竟然不見一物,原來雙眼被人用布矇住了,隨覺有人張臂抱住了自己。這人相抱之時,初時極為膽怯,後來漸漸放肆,漸漸大膽,小龍女驚駭無已,欲待張口而呼,苦於口舌難動,但覺那人以口相就,親吻自己臉頰。她初時只道是歐陽鋒忽施強暴,但與那人面龐相觸之際,卻覺他臉上光滑,決非歐陽鋒的滿臉虯髯。 她心中一蕩,驚懼漸去,情慾暗生,心想原來楊過這孩子卻來戲我。只覺他雙手越來越不規矩,緩緩替自己寬衣解帶,小龍女無法動彈,只得任其所為,不由得又是驚喜,又是害羞。

    在這段文字中,最能表現男女情懷的詞語無非就是“心中一蕩”,這是標準的“金庸話術,最直白的描述是“寬衣解帶”,這也是金庸的底限。難道真的也能從這裡面都能看出“豔情”來?

    我反正不覺得。也許我比較遲鈍,或者已經見怪不怪。其次,從事實上來看,就算是連載版,除了相對而言內容比較凌亂和情節惡俗(比如說楊過的生母是秦南琴,楊過還會驅蛇——接老版《射鵰英雄傳》),以及一些人和武功的名字比較土以外(楊過用過一個假名“秦蛇兒”,鹿清篤叫“淨光”,又淨又光,確實也不咋樣,馬光佐叫馬光祖,李莫愁一出場就五十來歲),也沒有能稱得上“豔情”的描寫。

    最令人震驚的是,連載版《神鵰俠侶》中認為後來洪七公的武功要比當年王重陽高得多,這個和周伯通的判斷有點兒懸殊,在邏輯很難自洽,也是是令很多人不能接受的:

    楊過初時大為不解,轉念一想,當即領悟:“是了,他睡覺時潛行神功,將熱氣盡數收在體內。只是好端端一個活人,睡著時竟如殭屍一般,這等內功,縱使重陽先師復生,只怕也未必能夠。”楊過這一番推想,原也大有道理。當年華山首次論劍,王重陽雖勝過洪七公,但他逝世甚早,到此時已相隔數十年。洪七公在這數十年中功行大進,自是已非王重陽當年所能企及。

    但是,即使這樣,也沒有所謂的“豔情”描寫。得出這種結論的,很大可能的情況是——我們看得根本不是同一本書。特別是說楊過身體有“異香”的那些人,你們已經算是不打自招了吧!

    最後想說的是,《神鵰俠侶》當然是武俠經典,也有一說是金庸先生的“一封情書”,你見過描寫“豔情”的情書嗎?感謝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可以讓一些事實不費氣力的得以證明,能讓我們得以把以前認為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現在在網上搜索連載版《神鵰俠侶》是完全可以看到真容的啊,看看它到底寫了什麼吧!

  • 2 # 文刀兄

    神鵰俠侶有些爛尾,據說金庸原意是小龍女已經死了,但是讀者太喜歡小龍女,金庸又讓她活過來,有些唐突。網上據說金庸本來是想讓郭芙最終和楊過在一起。

  • 3 # 戚七奇讀金庸

    直面問題,拒絕閒扯。

    我的看法是:金庸從沒寫過豔情小說,《神鵰俠侶》也不會是。但這部書寫情之深,非常出色。包括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矛盾衝突等,都十分優秀,也就自然而成為武俠經典。

    具體分析如下:

    1、神鵰中的愛情,動人心絃。

    書中的愛情,最讓人心動,當然是楊過與小龍女的戀情。二人年齡有差別,輩份前差別,卻仍然衝破偏見,走到一起。而且更讓人動容的是,小龍女一別16年,楊過苦等16年,等之不得,毅然跳崖追隨。這份執著和痴情,是很多男主角所不具備的。當然,最後他找到了小龍女,二人終有個完滿結局。

    可是,除了楊過小龍女,書中還有其他人的愛情,一樣讓人動容。李莫愁一片痴心,求而不得,才變成了女魔頭,最後投身火海,一首“問世間情為何物?”即便她再壞,你是不是也為她傷心?程英陸無雙愛上同一個男子,卻又無奈和他結拜成兄妹,明知無望,仍痴守一生。這,算不算一種心碎的相思?公孫綠萼,一個世俗外的女子,為了心上人,甘願以死而換平安,這樣付出,讓不讓人嘆息?武家兄弟和郭芙、完顏萍等人的愛意糾纏,郭芙和楊過的說不清的情愫,尹志平對小龍女的崇拜與佔有,王重陽與林朝英的多年苦戀,周伯通與瑛姑的老年夕陽紅,哪一個故事不讓人為之嘆息呢?就連最後,16歲的郭襄見了楊過,那份情根深種,再也抽身不出,以至於她這樣一個明朗女子,終身未嫁,出家峨眉,這份情,也讓人深深惋惜。

    2、神鵰中的故事和人物,同樣足夠精彩。

    神鵰中以楊過的成長為線索,中間穿插有楊過的愛戀,楊過的復仇,楊過的成長轉變及楊過小龍女的最終結局等,同時裡面寫有大量的各色人物,性格鮮明,特色突出。

    楊過小時候在桃花島,後來上全真教,又反入古墓,遇見小龍女。長大成人,為父報仇,幾次要殺郭靖,中情花之毒,斷臂,遇大雕,學武功。與小龍女、程英、陸無雙、郭芙、公孫綠萼、郭襄等人的朦朧關係,與李莫愁、金輪法王、公孫止、全真教、蒙古軍等數次的爭鬥,無不扣人心絃,愛不釋手。

    故事又是在宋蒙兩國對立的時代背景下,裡面和真實歷史環環相扣,有兩國交戰的宏偉場面,有大宋百姓在此時代下的各色生活,有慷慨激昂的氣概,有兒女情長的畫面,可以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有張有馳,精彩紛呈。

  • 4 # 囍夫卡

    說《神鵰俠侶》差點被寫成豔情小說,並非空穴來風。我們今天看到的版本其實是金庸經過前後幾十年修訂過的版本,有些內容被增添或者刪減了,並非本來面目。

    透過比較《神鵰俠侶》三個版本,我們可以還原差點被寫成豔情小說的《神鵰俠侶》,是怎樣變成武俠經典的?

    原始放蕩的連載版(舊版)

    1959 年 5 月 20 日,一部叫做《天殘地缺》的小說開始在 《明報》創刊號上連載。歷時三年這部小說終於完成,它後來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神鵰俠侶》。

    金庸用《天殘地缺》這個名字的初衷是為了揭示小說主人公的命運:楊過斷臂謂之天殘,小龍女失貞謂之地缺。主要就是想寫楊過和小龍女的悲劇愛情故事,偏重於言情小說的思路。

    本來金庸就是為了增加《明報》的銷量才在報紙上連載這本小說的,因此報紙銷量是第一位,寫小說是第二位。為了迎合讀者,博人眼球,內容多少就會摻雜一些尺度較大的內容。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讀者對小龍女遭受侮辱那一段頗有微詞,很有一些少兒不宜的感覺。

    她黑夜視物如同白晝,此時竟不見一物,原來雙眼給人用布矇住了,隨覺有人張臂抱住了自己。這人相抱之時,初時極為膽怯,後來漸漸大膽放肆......小龍女無法動彈,只得任其所為,不由得又驚喜,又害羞,但覺楊過對己親憐密愛,只盼二人化身為一,不禁神魂飄蕩,身心俱醉。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寫下去,或者說全按報刊版出版發行,一字不改,《神鵰俠侶》可能就真的成了豔情小說。好在金庸大師的思想水平還不至於那麼低,有著高度的寫作自覺,寫完還知道修修補補。增刪幾筆,化腐朽為神奇。

    刪去糟粕的修訂版(三聯版)

    出版成書相比報刊連載,更加註重作品的質量和影響。因此在保留小龍女被侮辱這一重要情節的同時,金庸刪去了大量的香豔場景描寫,這是三聯版相比連載版改動最多的地方。

    同時,金庸也對楊過的人物特質作了一定重塑,刪去了楊過身上帶有異香,女子聞之則心生盪漾的特殊設定。這樣一來則更加突顯楊過本身的人物魅力,沒有異香也可以讓程英一眾女子愛戀不已,讓作品情節更加合理。

    黃蓉推了楊過幾下,鼻中又是聞到一股氣息,這氣味奇特異常,說它香不是香,說臭更不是臭。從那少年腋下發出,不覺心中一蕩。黃蓉不自禁的臉上微現紅暈,向郭靖斜目望了一眼,心想:“這時候竟會想起咱們新婚之情,當真好笑。”——舊版《神鵰俠侶》

    除開這兩處比較大的修改以外,金庸還對一些細節作了小的改動。比如將楊過被郭芙砍斷的左手改成了右手;將楊過的母親由秦南琴改成了穆念慈;將大雕給楊過吃的朱果改成了蛇膽......

    由舊版到三聯版,透過大大小小的修改,《神鵰俠侶》在內容思想上更為積極健康,完成了“留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學化過程。

    追求完美的世紀新修版(新修版)

    2003年,《神鵰俠侶》的第三版在修改七次之後,金庸將書稿寄到北京,經由張紀中將修改稿拿給陳墨看。其實修改到這個份上,大可不必再改,但是我們看到,金庸不僅不辭辛苦,還特意徵求了文學批評家的意見。

    從舊版的娛樂大眾到三聯版的藝術加工,再到新修版的追求完美,金庸企圖透過《神鵰俠侶》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表達了對破除封建禮教的讚揚,小說也最終蛻變成一代武俠經典。
  • 5 # 宇宙人賽文

    《神鵰俠侶》是金庸先生嚴格意義上的第四部小說,寫於《書劍恩仇錄》《碧血劍》與《射鵰英雄傳》之後,是金庸先生創辦《明報》後,第一篇在自己的報紙上連載的小說。

    與之前拿稿費的連載不同,《神鵰俠侶》連載在自己創辦的報紙上,自然在創作上不能像過去那樣自由恣意,得稍微注重一點讀者需求。《神鵰俠侶》的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徵就是,原始版本的連載版小說,帶有大量的豔情內容。

    除開後續出版版本仍舊保留的小龍女被姦汙這樣的劇情,連載版《神鵰俠侶》楊過最開始的設定,有一個是身體能散發出奇異的香味,這種異香女性一聞到就會情難自已,這也解釋了為何小說中眾多女性角色都"一見楊過誤終身"。

    這中即便是現在看來都過於露骨的設定,被堂而皇之的加在小說中,可見當時《明報》的銷售壓力有多大。不過從客觀角度而言,對於金庸今後的創作也有著相當大的好處。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怎樣的文人,都容易在創作中犯下過於遠離生活這樣的錯誤。金庸的前幾部作品也是,從《書劍恩仇錄》到《碧血劍》再到《射鵰英雄傳》,可以看出他的寫作風Grand SantaFe來越大眾化,也越來越成熟,最後在《鹿鼎記》中達到大成—既有足夠的深度,同時也能吸引大部分玩家。標誌著這一轉變的,便是《神鵰俠侶》的連載。

    在之後,由於一些原因,金庸先生多次修訂《神鵰俠侶》,將異香設定刪除,並對多處劇情就行了更改。雖然楊過最後只能靠顏值讓人一見誤終身,但是這些修改,也讓《神鵰俠侶》褪去了當時為取悅讀者提升《明報》銷量,而不得已帶上的豔俗氣。因為連載而缺乏修飾的情節,也被雕飾的愈加精緻,一部具有重大意義的武俠經典,也就這樣誕生了。

  • 6 # 陳明朗

    豔情是什麼?其實任何一個時代對豔情的定義都不一樣,在金庸創辦明報的時代,豔情大概也不過是兒女情長的低俗的愛。

    金庸在《神鵰俠侶》之前寫完了《射鵰英雄傳》,射鵰這部小說宏偉大氣,郭靖黃蓉之間的愛情也是在大背景下的小愛,整個形象是非常正直的。

    我們首先要知道金庸為什麼要創造楊過,在此前的《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中的陳家洛郭靖都是非常正派的,就連大反派歐陽克也不及楊過的調情手段。

    金庸當時的處境是不太好的,據說,當時金庸工作在中環,而家在尖沙咀,為了節省路費,都是在深夜或凌晨的冷風當中等待客船滿人。金庸後來也在小說中映射了自己的生活,如楊過苦等小龍女到太陽落山的段落。

    《神鵰俠侶》創作了三年,也是明報最艱難的三年時間。

    為了使銷量好一些,金庸做了很多新的嘗試,譬如他寫楊過通體異香,女人聞了都情不自禁,當時看來這就是豔情,但是這些情節在當時可吸引了很多讀者。後來金庸在改版時,將一些稀奇古怪的設定刪去了,從而還原了一個多情英俊的楊過,我們以為楊過都是靠臉吃飯,其實一開始他是靠“豔”吃飯。《神鵰俠侶》比起之前的射鵰和書劍,在情情愛愛方面簡直是家常便飯,好像全天下的女子都要和楊過談戀愛。這個在當時看來,也符合一部分讀者的內心需求。但是金庸也畢竟透過《神鵰俠侶》度過了明報艱難的創業初期。那麼這部曾經不算高雅的《神鵰俠侶》為什麼能成為經典呢。這原因有多方面的,雖然金庸寫出了對愛情依賴過重的楊過,相比郭靖陳家洛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金庸塑造了一個新的不一樣的形象,楊過既風流,也執著,他等小龍女十六年絕對是一種高尚的情愛觀。這是現代人所崇尚的。當然,《神鵰俠侶》成為經典,還要依賴於金庸三番五次地修改和修訂,金庸對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在完成十五部作品之後,就不再提筆寫小說,而是修改,經年的修繕工作也使得這部小說的價值更正,文字更美。此外,香港影視武俠電影的興盛,也推動了金庸作品的影響力。北大中文系教授嚴家炎在其文章《再談金庸小說與文學革命》中說金庸小說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神鵰俠侶》正是金庸的“文學革命”中重要的一環,這是他後面更多作品的前提,因為其價值觀、人生觀都是逐漸形成的。此外《神鵰俠侶》描寫的情愛是金庸諸多作品當中最多的,譬如情花毒就曾經被用作愛情的武器,李莫愁與陸展元的愛情,絕情谷主的愛情,當然還有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等等太多,這簡直就是一部包羅永珍的愛情哲理書。

    今天,《神鵰俠侶》儼然就是一部經典武俠作品,毋庸置疑。

  • 7 # 心學派

    處在不同時期,人們的理解和觀念是不一樣的,所謂豔情,是指楊過與小龍女練功是二人裸體相對,才導致小龍女被奸。這一段像極了豔情小說,但整套書來看,楊過的俠骨柔情,才是真正吸引眾多女子的地方!

    楊過與他父親楊康不同,遺傳了穆念慈的善良,雖然從小別人都看不起他,但是他卻得到了各種機緣巧合,終成一代大俠!

  • 8 # 晶叔聊文化

    首先強調一點,《神鵰俠侶》並非豔情小說,而是融入太多兒女私情的武俠小說,也是當年金庸開創香港《明報》最艱難時刻的影射之作。

    一段不被看好的愛情和事業

    很多人不會想到,《神鵰俠侶》在當年,是金庸開創《名報》之初的開山創派之作。

    看似《神鵰俠侶》開篇,都在以兒女私情為劇情主線。但在孤兒楊過身上,你不難發現和當時金庸和《名報》的處境,有十分相似之處。

    當年那個有香江之稱的香港,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金庸辭去大公報的工作,於1959年5月20日,在香港創辦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報紙《名報》。金庸此舉並不被同行和昔日同事看好,甚是有擠兌排擠的現象發生。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看《神鵰俠侶》的主角楊過,在桃花島不受黃蓉的待見,甚至被身份相似的大武小武二兄弟排擠恥笑。再到後來,楊過就算成為名門正派全真教門下的弟子,依舊沒有逃脫被排擠的命運。從客觀角度分析,這似乎就是當年金庸和《名報》真實處境的文學影射。

    直到後來,楊過加入古墓派,再到他和小龍女二人之間的師徒戀情被公之於眾,你又不難發現,周圍全是反對不支援的意見和聲音。

    以此再聯絡到,後來楊過和小龍女分離十六年,才得以相見的劇情故事,無不都是艱難險阻好事多磨的影射。可想而知,金庸在香港創辦《名報》之初,是多麼艱難的事情。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實際上十六年又何嘗不可。楊過正是靠這十六年,才磨成一劍。

    說到這裡,會有人問金庸創辦《名報》的艱辛,和楊過小龍女分離十六年有什麼關係?恰巧這十六年,正是楊過從一個無名之輩,成長為萬人敬仰神鵰大俠的一個過程。這十六年也是楊過自我創業的一個艱辛過程。

    過而能改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要說金庸武俠的文學魅力,就在於其包含了許多古典傳統文化。看似《神鵰俠侶》是一部純屬武俠娛樂小說,但其中又讓讀者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楊過之前是一個典型的狂妄自大叛逆之徒,當他遇到郭靖黃蓉之後,他從二人身上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首先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名字,讓楊過明白什麼是善惡之分和知錯能改。黃蓉教授楊過學習《論語》等古典儒家思想,是想讓其和郭靖一樣,做一個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

    當然《神鵰俠侶》和金庸以往的作品相比,確實缺乏許多武俠的精髓,但其仍舊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不僅創作出,令人匪夷所思以女性為主的古墓派,更讓人大開眼界,這世上竟還有絕情谷這樣的門派存在。其實仔細想想,這兩派無不是圍繞在情為何物的基礎上而創立的。

    再者,《神鵰俠侶》不僅延續了《射鵰英雄傳》對俠之大者的完美詮釋,更透過楊過的身世,詮釋了英雄輩出的年代,不光是名門之後才是完美的英雄化身。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楊過十六年飛躍似的成功轉變,無不詮釋為何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會有一個女人存在。說到這裡,《神鵰俠侶》是不是豔情小說,純屬無稽之談,就算有男女私情的描述,也不過是古典詩詞《孔雀東南飛》的一個愛情縮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靠寫小說月入過萬,到底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