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生有畫
-
2 # 歷史妞
以下為正文: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了統一的秦帝國後,曾誇下海口“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可惜,最後的結果卻是,秦朝二世而亡,成為了歷史上最短命(15年)的封建統一王朝。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秦始皇應該不會後悔自己曾經立過“傳之無窮”的flag.這樣說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秦朝建立的一整套封建制度幾乎都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漢承秦制),從而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是因為秦始皇原定的繼任者是嬴扶蘇,死前曾詔令扶蘇即位。
如果扶蘇順利繼位,秦始皇“傳之無窮”的理想是有可能實現的,從而打破封建朝代不斷更替的“歷史週期規律”。再不濟,秦朝也不可能二世而亡!
有人可能會問,說扶蘇繼位就能避免秦朝二世而亡是不是太誇大扶蘇的個人作用了?
其實不是。我們說扶蘇繼位能避免秦朝二世而亡並非強調他個人能力有多強,也不是認為“英雄造時勢”;而是因為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由於秦始皇和他的實際繼任者秦二世胡亥實行“以暴治國”的政策導致失去了民心,但扶蘇正好相反,他為人仁慈、主張寬政緩刑,是一塊非常好的守成的料子,能夠緩解尖銳的社會矛盾,幫助秦朝渡過執政初期的危機。
接下來,我們來具體聊聊為什麼扶蘇能幫助秦朝渡過執政初期的危機,避免秦朝二世而亡。
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剛毅勇武,為人仁義,頗有政治遠見,曾因反對實行焚書坑儒等嚴峻政策觸怒秦始皇而被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在太史公司馬遷所著《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用了54個字簡要記錄了這件事的經過: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如果扶蘇繼位,他一定會採取和自己的父親秦始皇截然不同的執政方式,他會棄暴政而行仁政,會廢峻法而施緩刑,會休養生息以緩和社會矛盾,會輕徭薄賦以安撫黔首百姓。
更重要的一點,扶蘇反對焚書坑儒。因此,扶蘇如果繼位,一定會重視儒生、用更恰當的方式對待儒生,從而讓儒生為秦朝建功立業,服務於秦朝“傳之無窮”的理想和願景,而不是為秦朝的滅亡推波助瀾。
但是,可惜的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剛一病逝,中車府令趙高就聯合丞相李斯等人矯詔改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繼位,並試圖以秦始皇的身份賜死扶蘇。
讓人沒想到的是,既有蒙毅(蒙恬之弟)做內應,又有蒙恬在身邊,手握30萬長城軍團(約佔秦帝國兵馬的1/3)的扶蘇居然真的在接到矯詔後自殺了。這讓很多人懷疑扶蘇性格過於懦弱,不具有成為帝王的野心和魄力。
那麼,扶蘇真的不適合當皇帝嗎?
其實不是。因為不久的將來就出現了一個性格像極了扶蘇的皇帝。此人和扶蘇一樣仁慈寬和,也是個大孝子,但這並不影響他開創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沒錯,此人就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漢文帝劉恆。
換句話說,如果扶蘇順利繼位,他很有可能成為一位漢文帝式的皇帝。因此,如果扶蘇繼位,秦朝就不可能二世而亡,甚至有可能“傳之無窮”。相應地,漢朝則可能就不存在了,更不會有後來的漢文帝。
實際上,扶蘇比他那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弟弟胡亥更適合當皇帝,也更能當好皇帝。
首先,扶蘇雖然為人仁慈,但是性格剛毅(他之所以自殺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孝順)。就連陷害他的中車府令趙高都認為他“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而這也是他們必須除掉扶蘇的主要原因)。
其次,扶蘇“重儒術,親文士”,在天下黎民百姓當中“素有賢名”,深得民心。就連後來揭竿而起的陳勝在造反時也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
第三,扶蘇是秦始皇親自培養的接班人,擁有強大的政治資本和軍事資本。在朝中,蒙恬的弟弟蒙毅是扶蘇的堅定支持者,而扶蘇本人又在秦始皇最信任的大將蒙恬身邊歷練。因此,扶蘇不但得民心,而且得軍心。(事實上,趙高和李斯之所以要除掉扶蘇就是知道,如果扶蘇繼位,一定會重用蒙恬蒙毅兄弟。)
最後,我們簡單總結一下:扶蘇雖然寬和仁慈,但是性格剛毅,繼位後完全可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所以,我們認為,如果扶蘇繼位,他能成為漢文帝式的皇帝,幫助秦朝渡過帝國初期的危機,避免二世而亡,甚至實現其父秦始皇“千世萬世、傳之無窮”的終極政治理想!
-
3 # 蜀北一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如果扶蘇繼位,那麼秦朝不但不會二世而亡,還很有可能變得更加的強大。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之所以稱為始皇帝,就是想將他的江山一代一代傳下去,直至萬世,可是卻落得個二世而亡的結局。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秦朝的暴政,因為秦朝統一六國,靠的是法家思想,而在一統天下之後並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改善民生,而是繼續用法家思想控制人民,其做法比之前還未統一天下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此百姓不受其苦,多有怨言,而始皇帝的做法是用更加嚴酷的刑法讓百姓臣服,這就會將百姓的承受能力逼到極限,由此將產生嚴重後果。
而公子扶蘇也正看到這一點,才會對始皇帝的很多做法不滿,便嚐嚐上書始皇帝提出自己的觀點,希望始皇帝能善待百姓,而始皇帝卻不以為然,認為扶蘇太過於仁慈,太過於軟弱,便找個藉口將他派到長城鍛鍊。
正因為始皇帝一直以來的嚴酷刑法,而不變通善待百姓才最終使得秦朝二世而亡。如果扶蘇繼位,那麼他肯定會善待百姓,進行很多制度上,政策上,法律上的改革,會更加傾向於用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那麼,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就能不斷髮展,再加上蒙恬能軍隊上的支援,秦國必將更加強大。
可惜了扶蘇公子,也可惜了一個強大的王朝,成也法家思想,敗也法家思想,終究還是一個度的問題,在戰時法家思想能夠集全國之力進行統一戰爭是時代的要求,可和平時期法家思想將不再適用。
所以,那個時候的扶蘇公子才是對的,可惜了。
-
4 # 老袁侃歷史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劉邦率軍入關,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帝國正式落下了帷幕。如果由扶蘇繼位,秦朝會不會二世而亡?實際上,此時的秦王朝已經滿目瘡痍,即使扶蘇順利繼位,秦王朝仍逃不過二世而亡的命運。
能力不足,難堪大任作為秦始皇的長子,扶蘇並沒有什麼出色的能力。史書上也沒有扶蘇治國理政方面的任何記載,最早的記載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上書勸阻秦始皇坑殺術士。“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惹得秦始皇大怒,被髮配到長城軍團蒙恬軍中任監軍。
扶蘇在擔任監軍期間,同樣沒有大的作為。這成為後來胡亥假借秦始皇之口令扶蘇自殺的理由。“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從這也可以看出,扶蘇能力十分有限,即使由他繼位,也很難掌控秦王朝這艘已經四處漏風的巨船。
過於仁弱迂腐,欠缺殺伐果斷的魄力扶蘇是一個仁弱迂腐的人,缺乏殺伐果斷的帝王魄力。秦始皇死後,秦王朝已經坐在火藥桶上,這時需要一個有魄力的君王挺身而出,才能力挽狂潮。而扶蘇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當胡亥派人要他自殺時,扶蘇二話不說,就拔刀自刎了,就連主帥蒙恬都勸不住,還說什麼兒子怎麼能夠懷疑父親的決定。扶蘇的表現十分迂腐可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擔起匡扶大秦的責任。“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不具備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秦王朝實行的是法家治國,透過嚴刑峻法約束百姓一言一行。對於秦國一國而言,法家思想證明是有效的,但統一六國後,法家思想已經不合時宜了,必須進行調整。
法家思想在秦國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根深蒂固,要想扭轉這一局面,這需要秦孝公、秦始皇這樣有魄力的君王。扶蘇恰好不具備這樣的魄力。如果改變法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必然會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很可能引起叛亂,最終的結果扶蘇很可能選擇向法家思想妥協,反秦起義還是不可避免。
缺乏政治謀略和政治手腕扶蘇沒有政治手腕,不去揣摩秦始皇的想法,在諫言時,也不注重方式方法,惹得秦始皇十分不快,被髮配到邊疆,遠離朝堂。“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旦朝堂有變,根本反應過來,很可能陷於被動。
如果扶蘇有足夠的政治眼光,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派人時刻關注朝堂內外形勢變化,特別是在年邁的秦始皇身邊安插一個耳目,以便了解朝堂大事小事,迅速做出反應。
因此,即使由扶蘇繼位,沒有了陳勝吳廣起義,也會有李勝趙廣起義。畢竟,反秦的星星之火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埋下了,秦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最有可能的就是後人在評價扶蘇時,會說“秦非亡於扶蘇,實亡於始皇帝也。”
回覆列表
中國的王朝,滅亡的方式,不是自取滅亡,就是被外族給滅球了。
中國大多數統一王朝,都是自取滅亡。自取滅亡,又可分為被自己圈子裡的權力派取代,或被各地起義大軍給顛覆。
大秦帝國,國力昌盛,外部的匈奴,早被他打得遠遁漠北了。所以,大秦帝國的威脅,主要是來自於關東地區六國舊貴族和來自於底層民眾爆發的巨大力量。
大秦帝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原來的六國皇室貴族,殺得殺,擼的擼,逃的逃,剩下的不死的,都被迫遷移到巴蜀、關中地區給監視起來了。所以,大秦帝國惟一的最大威脅,就是爆發的農民起義。如果沒有陳勝吳廣大規模起義,席捲關東六國故地,那些殘留的潛伏逃亡的貴族,是難以有大作為的。
陳勝吳廣,打碎了秦國在關東各國故地的國家機器,掀起了全民運動。不過陳勝吳廣,畢竟都是農民出身,很快就因為自己過早稱王,風頭太大,自身能力的缺陷,而被大秦帝國盯上過早消亡。但是這個空檔時間,卻給了其他六國舊貴族以巨大的壯大機會。
大秦帝國如果不想滅亡,其實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與民生息,讓剛從亡國之痛中,尚未完全歸心的六國遺民,享受到新政權的福利。
只有大多數人覺得跟著大秦混,日子過得更好,如果還能實現脫貧奔小康,那誰還願意造反?農民都是實在人,有口飯吃,誰願意提著腦袋打土豪鬥地主?
只要老百姓穩定下來,人心歸附,那些六國舊貴族,也就掀不起多大的浪了。
秦始皇是不可能了,他在的時候,老百姓生不如死。男的不是戍邊,修馳道建設古代的高速公路,就是修阿房宮,或者給秦始皇挖坑(墓穴)去了。女的就在家種田守活寡,還要被秦軍、權貴、流氓欺負。
在這樣的統治下,老百姓反正都是個死,那還不如拼個你死我活了。因此陳勝吳廣起義,才會有那麼多人跟從。
大秦帝國如果交到公子扶蘇的手上,會不會二世而亡?我的結論還是會。
為什麼這樣說?大秦帝國自商鞅變法後,實行的是法制,而且是嚴刑峻法。
秦法嚴苛。嚴苛到什麼程度?老百姓去邊疆報道幹個活,遲到了一分鐘都要全部腰斬。這樣的刑罰,比老虎還兇狠。陳勝吳廣起義,不是因為沒飯吃,而是因為怕秦法制裁。關東六國故地的百姓,經過幾十年的統一戰爭,留下了巨大戰爭創傷,急需休養生息。但凡有一口氣,都懶得反抗的。
關東六國老百姓,實際上是因為不適應,或者說厭惡、懼怕秦國兇猛的法律。他們反的不是君王,而是大秦帝國的嚴苛法律。大秦帝國統一不過十來年,但是一個驪山的刑徒,也就是犯了法判刑的人,就多達20萬人。此時不算髮配到嶺南的幾十萬刑徒,還有長城一線、修秦始皇陵、修馳道的刑徒。大秦帝國,人口總共不過600萬人口。刑徒卻超過50萬人,這個是什麼概念?
說明秦國的刑法,太嚴苛了,關東六國的遺民,根本一下子適應不了。
不僅是關東六國如此,即使是秦國故地關中、巴蜀地區,也存在這種現象,老百姓懼怕秦國法律。秦國故地,缺胳膊少腿缺鼻子的,特別多,那都是觸犯秦法被官府給整的。所以劉邦拿下了關中平原後,對老秦人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就得到了大秦帝國遺民的萬眾歸附。
大秦帝國到了扶蘇手裡,只要他不調整法律,放鬆制度,關東六國遺民老百姓適應不了,一樣是會出大亂子的,何況他老爹已經摺騰了十多年。只要大亂子一出,關東六國舊貴族就會參和進來。
扶蘇性格仁弱,是不可能更改秦國嚴苛的法制大局面的,這是秦國百年傳統,無法逆轉。所以關東六國,還是會 大亂。
不過打起來來了,扶蘇如果依靠蒙恬、章邯、王離、趙佗等四個軍團,應該是很有勝算的。不過歷史的詭譎之處就在於,扶蘇上來了,大秦帝國仍然避免不了高層內鬥,誰又敢保證,扶蘇不殺了他們中的哪一個?從而消耗內力。自古以來,新君上位,都是要殺人立威的。
假如蒙恬遇見了項羽,誰知道會又發生什麼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