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糖果0511

    我家孩子以前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依賴性很強,用他奶奶的話說:等孩子長大了什麼都會了!今年上半年我把孩子接回家自己帶,剛開始我們誰也不適應誰,他適合不了我讓他自己的事自己做,老鬧著要回奶奶家,我適合不了他什麼都依賴我去幫他做,那段時間簡直快瘋了,體內的洪荒之力不知爆發了幾次,慢慢的我就開始找方法,半年過去了我也總結了一點經驗。一:孩子依賴性強往往是大人特別是老人包辦過多造成的。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應從小培養。建議你與爺爺奶奶多溝通,從有利於孩子今後的發展角度去考慮問題。其實誰都疼愛自己的孩子,老人會更加呵護,往往比較遷就或嬌慣孩子。希望家人要一致地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要讓孩子不依賴成人,我們必須放手,同時及時鼓勵她的進步。孩子會逐漸地克服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 。另外強調一點:不要急於求成,要允許孩子有一個變化的過程。 二:週末帶孩子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和你一起做事情,如一起收拾房間、做家務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都可以幫得上忙,同時要讓孩子感到做這些事的時候很愉快。這種愉快的情緒使他以後在生活中願意自理

  • 2 # 我所謂的生活

    心理學研究認為,依賴是孩子和他的照顧者(主要是父母)之間在相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依賴有三個區別於其他親密關係的條件:(1)把依賴物件作為尋求和保持親近的目標;(2)在遇到壓力和困難時,容易向照顧者尋求保護和支援;(3)在探索外部世界時,將照顧者作為安全的靠山。依賴性強的孩子一般在面對陌生情境和任務時表現出退縮,而他對自己的親近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表現出的很高的熱情。對於這種依賴的孩子,如果指望用說理、鼓勵、激勵甚至威脅、懲罰的方法讓他們積極、勇敢起來,不僅不能培養出他們的勇氣,反而會使他產生更多的畏懼心理。那麼,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依賴型兒童的四條教育方法

    首先,要根據兒童的表現,擬定勇氣教育的方法。許多家長在培養孩子勇氣的過程中,經常感到在教育中會有某些不協調。怎麼辦呢?參照依賴關係的三個獨特處,家長們應該觀察、比較孩子在情感、行為上的親疏,明確孩子都依賴、傾向哪些物件,進而根據家庭成員間的關係疏密、情感遠近、褒貶多少等角度相對客觀地“觀看”自己家庭中的家庭教育方式,著重從家教的價值取向、教養方式等方面認清自家家教過程中存在的教育問題。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對哪些活動產生退縮行為,以此來確定應著重從哪方面對孩子進行勇氣培養。

    其次,多給孩子表達各種感受的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從表面看,勇氣是人表現出的一定外顯行為,也是孩子內心深處對自己認識的一種反映。8歲至10歲這一階段的孩子,大多數人已經能透過媽媽、爸爸等親人的觀點和評價認識自己,但是媽媽、爸爸等親人對他們所說的"肯定能行"等關於勇氣方面的類似評價,並不能使他們馬上就樹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外界的評價和自我的感覺還沒有完全融合為一體,所以,即便有正面的評價和誇獎,有些孩子在情緒和行為上仍會表現出一定的迷茫和退縮行為,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孩子表達各種感受的機會,讓孩子在表達和感受中逐漸增強信心和勇氣。

    第三,家庭中的各種教育力量要一致、均衡。研究表明,教育依賴型兒童,不在於教育時間的長短,重要的是父母要表現出平等的品質,要注重與孩子的交往過程。也就是說,父母教育孩子的時間與機會應該一致、相等,不能以母親為主或者以父親為主。讓孩子感到父母都是他的可以依賴信任的物件。這提醒我們,應加強孩子父親的教育力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爸爸要多參與孩子的教育活動,更多地從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學業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引導,拓展孩子的精神世界,幫助孩子從更廣泛和深層的精神世界中尋求勇氣的源泉和動力。

    第四,化解消極情緒,增進情感溝通,尋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對於學齡兒童而言,應該重視他們對挫折、失敗等消極情緒的表達,並且積極幫助他們化解這些消極的情緒體驗,鼓勵他們認識到自己還有許多優點和長處讓他們感到雖然面對的任務和情況雖然複雜多變,但自己仍然有做的很好的方面,家人仍然理解自己經歷的困難和挫折,自己在解決任務中,能力能夠不斷增長。有了這樣的認識,孩子們在面對可能遭受挫折或需要自己努力的任務時,勇氣會越來越強。隨著參與活動的增多,他們會對自己逐漸形成比較全面和客觀的認識,逐漸悅納自己,挑戰自己,進而不知不覺中擺脫膽怯、變得積極主動和勇敢起來!

  • 3 # 愛睡覺的137895787

    孩子依賴性強,第一種可能:家人在之前的教育過程中給了他太多的幫助。讓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用幹,別人完全可以幫助他,自己有需要的時候耍耍賴自然就可以了。第二種可能:孩子缺乏安全感,他需要在依賴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安全感。當他依賴別人的時候,別人會出現在他的周圍,這樣讓他自己覺得特別的安全,即使別人是很有怨氣的幫助他。如何改進:我覺得首先,可以讓他嘗試著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但是家人不要在旁邊一直催促他。催促讓他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很著急,反而越來越慢,越來越難過。可以多帶他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和小朋友們建立一些友好的關係,在活動中讓他去觀察別的小朋友,學習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不要在外人面前強調孩子拖延這件事情,給孩子充分的自尊,讓他體驗到自己獨立完成事情的快樂,這樣他慢慢就好起來了。

  • 4 # 甜甜圈伐木累

    甜甜圈在做諮詢的過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類似的孩子,比如:孩子會走路以後卻不愛走了,非要媽媽抱;

    能自己拿著勺子穩穩的吃飯了,突然又要大人喂;

    明明能在自己的小床睡了,卻非要蹭到大床上。

    寶寶的“退步”行為,你經歷過嗎?孩子真的是“變懶”、“無理取鬧”嗎?

    關於孩子心理這方面,這幾天又有媽媽問到寶寶的“退化”現象。有些媽媽脾氣急,非說孩子是“慣壞了”。毛豆媽覺得吧,只能說是“寶寶的心思你不懂。“今兒個咱們就用3分鐘的時間,毛豆媽給大家說明白這件事!

    原因一、走路不舒服

    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差, 不能表達出自己的不舒服,會導致父母以為孩子是”偷懶“或者“無理取鬧”。

    就拿不愛自己走路來說,有的媽媽喜歡給孩子買大一點的鞋子,但當孩子的鞋不合腳或很硬時,就容易出現疲勞感;在室外穿得太多,孩子邁步都費勁,也不願意走路。還有就是牽著孩子的姿勢讓他不舒服,如果使孩子的手總被大人牽得過高,寶寶的胳膊被吊著,也不願意走路。檢查一下是這樣嗎?

    原因二、走路太枯燥

    寶寶們的興趣至關重要。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會長時間的關注和投入精力,而對沒意思的事情,會很快放棄。如果走路時和孩子沒有交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走路的興趣。

    毛豆爸帶毛豆就是這樣,爸爸是個惜字如金的人,他帶著孩子在前面走,從後面看簡直就像一部默片,哎呦喂,那畫面太枯燥我不敢看。所以每次和爸爸出門,毛豆都不肯自己走,鬧著要抱。

    而和8歲的小表姐在一起,小表姐嘻嘻哈哈的說,毛豆吱吱呀呀的迴應,還比賽賽跑,看誰先到達目的地。離家一千多米的超市,不知不覺玩著就到了,毛豆從不要抱,總是興致盎然。

    原因三、孩子在索取安全感和依戀感

    女人能赤手空拳拆快遞,卻真的擰不開礦泉水瓶蓋? 是戀人來做,才能感覺到對方在愛著自己。

    孩子同理。安全感不足的孩子,自己會做的事情不做,只是吸引家長注意力和尋求關注,借父母的“幫忙”而尋找親近機會。如果家裡有二胎,老大的行為突然“退化”,也可能是這個原因。

    有一陣,我陪伴毛豆的時間很少,能夠呆在他身邊並且安靜陪伴的機會更少,所以毛豆不再願意自己吃飯了,非要我喂,因為他不願意被剝奪這僅有的、和媽媽一起親近的享受。他的目的就是給我發出“訊號”:我不想受到冷落。

    原因四、會做了就沒興趣了

    孩子剛開始吃飯,對筷勺使用不熟練,左戳一下右弄一下,樂趣重重。等到掌握了,孩子就覺得興味索然了。孩子剛會走路興致勃勃,熟練掌握以後沒有挑戰性,就不愛走了。

    不再喜歡自己吃飯,也可能是由於孩子動作慢,旁人過度幫忙。很多急脾氣的長輩,看不過去孩子吃飯慢,非要代勞,孩子就喪失了自己吃飯的樂趣。

    那麼,怎麼辦呢?

    1. 找出原因

    看看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不愛走路,不愛自己吃飯。是鞋不合腳?穿得不夠暖會冷?還是穿得過多,活動伸展不開?抑或是尋求依戀感想和媽媽膩一會?再或者是戶外光禿禿很無聊?

    找到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不要急著判定孩子為“懶”、“不愛動”、“等人喂”。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2. 走路時帶點玩具

    北方的冬天比較蕭瑟,孩子不愛走也容易理解。可以拿學步時的玩具逗他玩。比如我曾經提到過的玩具推拉車,可以讓寶寶牽著走,發出嘎啦嘎啦的聲音,也可以大人牽著在前面走,寶寶在後面追。或者帶幾個球拋開,讓寶寶去找,還可以換套色彩鮮豔的餐具,讓寶寶眼前一亮。總之把走路、吃飯都變成一件妙趣無窮的事情。

    3. 吃飯的自主權還給孩子

    孩子吃飯慢是必然的事情。耐心等等孩子,不要以“慢”、“吃不好”為理由代勞。孩子沉浸在自己動手的事情上,才最有創造的樂趣。缺乏自己吃飯的成就感,孩子怎麼會願意自己動手吃呢?

    4.抱抱也沒什麼大不了

    對小寶Bora說,如果孩子已經玩的很累了,如果這一陣子你陪孩子比較少,那就抱抱你甜蜜的負擔吧。不用上綱上線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己走,也別隨意貼標籤說寶寶太懶。

    如果因為疏於陪伴孩子,不妨也欣然接受這段退步的時光。媽媽可以寬慰自己,只有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他才會如此喜歡爸爸媽媽的懷抱,不如好好享受當下孩子的撒嬌要求吧。

  • 5 # hsssha

    個人覺得,孩子過分依賴主要是家長幫忙的太多了,以至於孩子獨立性不強,,其實還是有方可解的,,孩子都喜歡被誇讚,,可以試著從小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每做一件事得到一次讚賞,,漸漸孩子就會脫離大人的幫助,自己獨立去完成。依賴性慢慢就改了,,,

  • 6 # 是王甜甜呀UNI

    孩子依賴性強,應該多鍛鍊孩子的膽量,可以帶孩子多接觸一下陌生人。早上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晨跑,因為晨跑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還可以在晨跑的時候讓晨跑的人關注到孩子,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就會自己主動跟孩子說話,讓孩子學會如何跟別人打招呼。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花園,逛街等人比較密集的地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主動感興趣去接觸他人。 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教他去主動跟別人說話,主動去找其他的小朋友玩遊戲。也可以默默的關注孩子,看他在幼兒園喜歡什麼東西,什麼是他感興趣的事物,這樣在家裡他感興趣的事物就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不會想到要去依賴你。如果在經濟方面應許的條件下,可以帶孩子去接觸外華人,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與外華人不同,或許孩子喜歡和外華人打交道,外華人的教育方式與我們的不一樣,也行外華人的教育方式可以改變孩子的依賴性。孩子依賴性強大部分是由於父母的關係,因為孩子天天和父母在一起,所以解決孩子依賴性,父母應該下更多的功夫。父母應該多和孩子聊天,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為什麼孩子不敢和其他人說話,不敢獨自一人做事,孩子有什麼異樣,父母應該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不要覺得是小事,孩子的很多問題大部分都是由於不重視小事而形成的。

  • 7 # 蘇蘇蘇陶陶

    孩子依賴性強,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孩子缺乏安全感,喜歡呆在熟悉的人身邊。怎樣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個人認為首先要對孩子說話算話,尤其是有事外出時,不要騙他,跟他說清楚出去多長時間,孩子慢慢會理解的,如果每次都守時回來,孩子就知道爸爸媽媽不是消失不見,而是會回來的。

    第二,是不是爸媽包辦太多,孩子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所以形成依賴。這樣就沒別的辦法,多放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慢慢也會好的。

  • 8 # 惜情惜緣惜福

    為什麼孩子依賴性特別強?先要找到原因。是因為安全感的缺乏嗎?還是因為習慣?因為家長總一手包辦孩子的大小事務養成了孩子習慣性的依賴。

    找出原因後再對症下藥。如果是因為安全感的缺乏爸媽就要反思自己啦!多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犯了錯不要去打罵批判孩子。說話語氣要溫柔平和。只有孩子感覺到外部世界是安全的,他的內心才會有力量才可以獨立的完成一件事情。

    如果是後者,那麼家長也要反思自己。對於有行為自主能力的孩子,一定要讓他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像刷牙洗臉上廁所穿衣服穿鞋子等等。而且爸媽還可以邀請孩子來幫助你分擔一些家務活,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原來我也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的’這樣的孩子會更獨立更有擔當。

    如果把一隻雄鷹關在鳥籠做金絲雀養,它會忘記自己有翅膀原來也可以展翅飛翔。

  • 9 # Saturnlll

    其實,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了簡單,就看家長能不能狠下心來了。說孩子依賴性強,你放開手,孩子沒得依賴,看他還依賴誰。不起床,就看著他遲到;不寫作業,就看著他挨批評。吃得苦頭多了,不信孩子不長記性。

    當然,我知道大多數家長狠不下這個心。也怕老師來找事,只孩子一遲到,作業一有問題,老師肯定來找家長的事兒。麻煩。

    不過,家長可以讓孩子透過閱讀的方法擺脫依賴,我家孩子之前讀過一本書,叫《爸媽不是我用人》,就是講這個依賴問題和孩子主動性、自理能力這些問題的。我家孩子讀了變化很大,推薦一下

  • 10 # 睿爸育兒記

    孩子依賴性比較強,跟比較多的因素有關係,現在出現這些過激反應家長必須要採取強硬的策略,不然,對孩子和家長都沒有什麼好處。

    一,正視現狀

    孩子現在出門就要抱,不抱就喊叫,什麼道理都不聽,可能跟孩子從小的教養方式有關。比如最開始小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大人忍耐了,小孩子就會認為他這樣做是可以的。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各種我們大人無法忍受的習慣。轉眼孩子已經4歲了,正常情況應該是在幼兒園中班了吧。如果還是這種狀況一直髮展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二,解決辦法

    常言說,解鈴還須繫鈴人,什麼原因產生的我們還是要追根溯源去找根本的原因。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忍讓。父母在孩子面前是要有界限的,有些事情允許你做,有些事情是堅決不允許做的。就比如出門一定要抱,如果家長覺得這麼大年齡了,不應該抱了,就告訴孩子“寶貝你已經是男子漢了,需要自己走路了,不能再讓媽媽抱了”。如果孩子哭鬧著一定要抱,不然就不行,那就讓他哭吧,一定要狠得下心,讓他明白,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他必須要自己走路了。等孩子不哭了,願意跟著自己走了,就可以慢慢的跟孩子講道理。不要孩子哭鬧的時候跟孩子講道理,沒用的。

    三,給父母的警示

    父母一定要捨得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畢竟每個人能陪孩子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孩子的路還是要孩子一步步的去走,我們要狠得下心,幫助孩子學會自己走路。

    狠下心讓孩子改變,哭,鬧都要堅持不動搖,等到孩子不哭了再講道理,幫助孩子改變已經養成的不良習慣,不然就是在害孩子。

    睿爸:大學本科雙學位畢業,專注幼兒教育,育有兩個兒子,孩子學業優異,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喜歡睿爸的回答就關注睿爸吧!

  • 11 # 孩子王365

    小孩子或多或少對大人都是有些依賴性的,但如果孩子過度依賴大人,就會不利於成長。孩子依賴性太強怎麼辦呢?

    1.培養孩子獨立習慣

    平時不要凡事都幫孩子打點好,要嘗試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慢慢的便會養成獨立的好習慣。不會遇到一丁點小事就找大人撒嬌幫忙。

    2.大人多多鼓勵孩子

    在孩子遇到一些小挫折為難沮喪的時候,有很多大人都是指責孩子笨或者膽小。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的鼓勵,把嚴厲的職責換成一句加油,會讓孩子遇事時鼓起勇氣不逃避。

    3.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生活中有些小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在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總是詢問大人的意見。這樣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決策能力。

    4.不驕縱溺愛孩子

    溺愛是給孩子服下甜蜜的毒藥,過分溺愛只會讓孩子的心智得不到成熟,最終破壞孩子的身心健康。

    5.性格培養

    平時帶孩子多接觸人和新鮮的事物,對外界有越多的認知孩子就會表現的更自信,從而加強心理素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總是畏首畏尾而依賴大人。

  • 12 # 汐晨圈圈

    你的孩子依賴他人傾向高嘛?

    近幾年,“媽寶男”這個詞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一般形容成年後依然事事依賴媽媽、聽媽媽話的男性。女孩子要是跟這類男子結婚,婚後可少不了受委屈嘍~

    要知道,媽寶男不是一日形成的,他的形成要追究到幼年時期。一個孩子在幼年長期受到媽媽的溺愛,事事都由媽媽來安排妥當,媽媽對他的要求總是一味妥協和滿足,他像個小皇帝一樣一直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久而久之,失去了自我生活能力,遇事也缺乏主見,長大就成了人們眼中的“媽寶男”。

    侄女安安今年四歲了,作為家裡的“掌上明珠”,並未像同齡人一樣去上幼兒園,而是留在家裡由長輩看管。老人對她的寵愛到了一種極致,安安的待遇堪比公主,雖然已經四歲,但仍不會自己穿衣服,更不會自己吃飯,大事小事都要有爺爺奶奶的照顧才能完成。其實安安只是現在萬千孩子的縮影。

    每當跟同事聊家長裡短談到安安的事時,我都倒吸一口氣,還說絕對不把我兒子給我爸媽帶,不然也變成安安這樣,以後長大了都找不到物件。同事不以為然,說道:雖然小孩後期很容易被嬌生慣養,但本身的基因會有依賴他人的傾向。

    我頓時來了興趣,問道:那怎麼才能知道自家孩子有沒有依賴他人的傾向呢?是不是要去醫院抽血做基因檢測?同事笑了,說道:現在基因檢測不用抽血了,只要採集孩子的唾液就可以了,諾,我之前就測了一次,安我基因平臺,非常準。說著,還把手機訂單給我看。 好奇心很重的我在京東上搜索安我基因下了單,東西很快就到了,我按著上面的流程給寶寶採集唾液,然後給安我寄了過去。

    兩週不到,檢測報告出來了,顯示寶寶依賴他人傾向較高,我頓時慌了,看來寶寶骨子裡還是很依賴人的!可不能縱容他!

    幸好安我基因的專家還給出了一些這方面的指導性建議,我給大家分享一下:

    1,首先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這一點對於他們將來的發展時至關重要的。在國內,其實很多父母都是比較操心的,孩子小的時候要擔心他的學習,長大以後擔心他的工作,成家以後又擔心他的家庭,總是永遠也沒有玩,這樣依賴,很多人的心裡就養成了以一個依賴的模式,想著萬事有父母,不用擔心。這樣就造成他們在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不懂得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而是想著靠父母得到。

    2,其實就是要讓他明白自己的責任。每個人一生下來就註定要承擔一部分責任的。當他還小的時候,如果你總是用他還小為藉口,讓他失去很多可以學習去承擔責任的機會,這樣對他來說時沒有任何好處的。讓他明白一些責任是可以規避出現一些錯誤的。畢竟在這個社會上面生存,每個人都有他要去承擔的責任,在家庭裡面,要對街頭負責,在工作上面,要對工作負責,在社會上面要對社會負責。

    3,最後就是規則。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想要在這個社會里面生存,你就必須要遵循它的規矩,一旦破壞了,那麼你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讓孩子能夠明白規則的重要性以及破壞它的後果,是可以讓他避免去觸碰的一個重要方式。

  • 13 # Baciuzzi帕琦官方

    1、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習慣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讓孩子獨立完成,可以協助、指導教導孩子、在一旁看著孩子完成,但不要覺得孩子還這麼小,不放心讓孩子去做。孩子小時候磕磕碰碰都是正常的,家長一定要放寬心,相信孩子可以慢慢學習、慢慢完成。

    2、鼓勵孩子自己做事。

    父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要鼓勵她自己去完成事情,即使事情很男孩子也要去嘗試,不要因為這件事情有危險。所以就讓孩子遠離,也不要自己主動的去動手幫助他,這樣會讓他越來越依賴。學著去鼓勵,去引導,而不是去代替。也可以帶孩子去嘗試新鮮事物,讓孩子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3、孩子犯錯誤不遷就

    很多孩子在犯錯之後,父母會一直遷就,所以就會導致一直不停地犯一種錯誤或者犯低階錯誤。這種時候,父母千萬不可以沒有原則就遷就,應該對孩子犯的錯及時的糾正。讓孩子知道自己這個事情是錯的,並且可以自己改善。可以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要對孩子保持耐心、不過分溺愛孩子。

  • 14 # 中國之少年

    小孩依賴性強,說明還沒有建立起獨立的意識。我們做父母的要去有意識引導和培養。孩子獨立後,才能充分調動他的積極性,以後做事情,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生活,才會更加認真主動,事業上才會更有成就,孩子終生受益。

    那如何使孩子獨立呢,方法也沒那麼複雜,只要做到以下幾點,相信孩子就會慢慢培養起獨立性。

    1、今天出門,問孩子穿哪雙鞋子

    2、今天吃飯,問孩子吃什麼飯

    3、今天看書,問孩子看什麼書

    總之,所有孩子可以做主的事情,都去徵詢孩子的意見。很多事情沒有對錯,有些時候可能不合大人意,但只要沒有原則性錯誤,則一切聽孩子的。相信,他的事情他做主之後,他的依賴性會慢慢減弱,獨立性會越來越強。

  • 15 # 海世珊萌

    孩子會產生依賴性的大部分都是這兩個原因:

    第一,性格比較懦弱,幹什麼都不敢,可能是孩子膽小或者經常吼孩子。

    第二,長期以來嬌生慣養,做什麼事情都是大人給做,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

    建議:個人認為解決孩子依賴性的關鍵就是孩子本身和外在環境。

    1.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自己吃飯穿衣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疊被,掃地,刷碗等等。

    2.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比如,讓孩子3-5歲左右就開始單獨一個房間睡覺;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等等。

  • 16 # 農民的孫子

    孩子依賴性強其實是父母長期的溺愛導致的,孩子幹什麼事情父母都不放心,好像都有了一種杞人憂天的感覺,這是我個人觀點,孩子依懶性太強了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的阻礙性,所以要從小抓起,就像學習一樣,從小讓他獨立自主 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一般我們不去幫忙 不參與。時間久了孩子內心也會覺得沒指望了,就會自己獨立了

    獨立的孩子將來有發展

  • 17 # 語桐媽媽

    孩子依附性太強,那是否你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包辦了呢?其實我們應該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能夠自己動手的好習慣,從而擺脫父母親的依賴。慣自己的孩子沒有錯,誰不疼自己的孩子呢?但是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度,家長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

    比如孩子三四歲了,那麼我們就要鼓勵孩子自己試著穿衣穿鞋。孩子剛開始肯定會比較慢,家長切記不要嫌他們慢,更不要以為是孩子拖拉,從而打斷了孩子的動作。如果你老是嫌孩子慢,還不如家長給孩子穿衣服來的快。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習慣了父母親給自己穿衣服,而懶得自己動手了。

    所以孩子的依賴性,多半父母親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不能因太愛著孩子了,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以至於最後孩子由於缺少磨鍊,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孩子遇到困難了,要鼓勵孩子自己試著去解決,不要什麼都去靠父母。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來,家長不要怕孩子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然總是依賴自己的父母,那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呢?

    家長要從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開始,做事之前可以先詢問孩子的想法,並鼓勵他自己去實施。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比如孩子自己去玩玩具啊,自己去看書籍啊,家長儘量少打擾他們。鼓勵孩子去戶外多結交同齡的小朋友,並試著跟其他小夥伴做朋友,一起玩耍,感受到友誼,增強交際能力。慢慢的,孩子就會擺脫你們的依賴,有了自己的小思想。

  • 18 # 家庭教育方法派

    1、試著讓孩子換換環境。我家小孩在幼兒園階段也是這樣,出門怕問人,幹什麼事都要大人陪,膽子也小,平時只習慣一個人在家玩。我很擔心,就在小區後面的步行街開了家小店(錢幣收藏店,成本很低),每天下午,沒有什麼事,我就去店裡坐著。交代好安全事宜,讓他帶著自己的玩具去找小朋友玩。時間不長,他就交了很多朋友,能很好地和生人交往了。

    2、讓孩子獨立面對一些事情。家裡的事,儘量讓孩子參加,哪怕很小的事,比如我家,只要有點事,我都叫兒子參與。買了新書架,他要幫忙安裝,哪怕是負責遞工具;在超市買了東西,他要負責一部分能拿動的,哪怕是一卷衛生紙。孩子再大一點兒,可以讓他去樓下買菜、買面、取快遞等等。

    3、讓孩子自己作判斷、作決定。一些小事,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家長少一點包辦。把“你去做什麼”變成“你認為該怎樣”。如果孩子做出的決定沒什麼大的問題,家長儘量少干預。

    4、教會孩子接受失敗。比如,和孩子玩的時候,讓孩子“輸”一兩次。和他賽跑,和他下棋,和他做小遊戲,可以贏他一兩次,看看他的反應,適當的時機,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時間久了,孩子就能坦然接受失敗,知道怎樣從失敗中奮起。

  • 19 # 寫故事的初寂寂

    先說個我朋友兒子的故事。

    我朋友的兒子今年7歲,剛上一年級,對他爸媽的依賴性很強。能強到什麼程度呢?早上起床,他媽媽不去喊他,堅決不自己起床;鞋帶散開了,寧可走路摔跤,也不願意學系鞋帶,就是要讓媽媽幫忙系;寫作業的時候也是,必須要媽媽 陪著,寫一會兒就要讓媽媽給解釋一下題目;吃飯更不得了,那麼大的孩子已經會吃飯了,但是總喜歡要媽媽喂,不然就不好好吃飯,吃一點兒就不吃了……為此,他爸媽傷透了腦筋。其實,他兒子之所以變成這樣,也是有跡可循的。我記得他兒子一兩歲的時候,其實很活潑好動,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很積極勇敢的一個小男孩。但每次他想去探索點什麼新事物,就被朋友制止了。“這個髒……”“那個危險……”“這個你做不好……”“那個你不會弄……”都是這一類句子,久而久之,孩子對自己喪失了信心,覺得沒有媽媽的話,自己就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不行。就是要依賴著媽媽,才有安全感。我曾給朋友建議說,不要這麼包辦孩子的一切,更不要過多的限制孩子的行為。可朋友振振有詞的說:“我不管不行啊,他和你女兒不一樣,什麼都不好。”

    你看,打心底裡,媽媽對兒子就是不信任的。於是她周全的為孩子考慮了一切,防止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任何意外。可是她唯獨忘了,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也是要培養的。

    沒摔過跟頭的人,沒撿過樹葉的孩子,永遠對周圍的一切充滿著無知的畏懼,內心有一種焦慮感。

    還有另外一些孩子,則是自幼缺乏父母的關愛,長期如此,孩子就極為缺乏安全感,導致孩子對父母極為依賴。

    那麼針對孩子依賴性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以下幾點,或許可以給您提供幫助。

    【1】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父母要從心裡去改變對孩子的看法,相信孩子可以做得到,並且做得好。不要把大人的焦慮和畏懼,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是一個新的活力四射的生命體,對周圍所有的一切本來是充滿好奇心和好勝心的。如果父母過度限制孩子,或者過度的為孩子包辦一切,只會讓孩子本來旺盛的生命力越來越衰弱。變得很依賴父母,沒有父母在就覺得自己做不好,更不會去主動做事。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學會退位。比如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可以教孩子穿衣穿鞋了,不要再包辦。前段時間有個新聞,一個學校的初一新生,大部分都不會繫鞋帶。可見,父母包辦得太厲害了,長期來看,這樣做的後果得不償失。再比如,孩子上學的時候,給孩子買好鬧鐘,讓孩子自己起床。不要太過於擔心孩子起不來怎麼怎麼了,孩子要是真的起不來,去學校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了,自然會想著明天要早點起來的。

    這是一個過程,父母首先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孩子才能慢慢調整自己,變得獨立。

    【2】鼓勵孩子社交孩子長大後,都有社交的需求,如果父母成天把孩子關在屋子裡,孩子接觸不到新朋友。那麼,他的精力就只能全部放在父母身上,長此以往,能不依賴父母嗎?

    優條件的父母,多帶孩子出門結交朋友,帶孩子出門旅遊,或者帶孩子多回老家。老家一般都是集體居住的環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孩子。更可以接觸到大自然,孩子在大自然中,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安全感。

    【3】給孩子進行一定的挫折教育孩子的人生太順利是不行的,這樣的孩子沒有抗壓性,害怕失敗。因為害怕失敗,就事事依賴父母,這樣就能把事情做好,不會出現失敗。

    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多嚐嚐失敗和艱辛的滋味,但是要把我好這個度。不要單純的為了失敗而給孩子製造失敗。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適當的放手,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讓孩子在一定的挫折中,穩步前進。

    【4】最後一個,要給孩子足夠的愛一個生活在健康的、自然的愛下的孩子,是不會被寵壞的。他會變得勇敢、自信,富有創造力。什麼是自然健康的愛呢?就是要無條件的愛孩子,但是又要有原則有底線。要尊重孩子,卻不放縱孩子,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卻不讓孩子感覺被拋棄……

    這個只能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做調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店是中央空調,要是有冠狀病毒攜帶者入住會傳給其他入住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