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幫中國最優秀的特稿寫作者還是會繼續寫作,只是不再對“非虛構作品影視改編”要求那麼迫切了。非虛構作品的創作難道在中國真的到了很尷尬的處境了麼?
10
回覆列表
  • 1 # 娛樂獨角獸

    “信仰手藝,講述最好的非虛構故事。”

    如此介紹自己的“ONE實驗室”,說沒就沒了。

    在“ONE實驗室”裡有一個“特稿作者夢之隊”,包括《少年殺母事件》的作者林珊珊、閱讀量超3000萬的《太平洋大逃殺》作者杜強、寫出獲2015年騰訊傳媒“年度特稿”獎《大興安嶺殺人事件》的作者魏玲、……經驗豐富,榮譽加身的他們在國內非虛構寫作者群體中無疑十分搶眼。

    當然最吸睛的還要數那兩個中國最會寫特稿的男人——李海鵬和林天宏。李海鵬就是那個寫出國內第一篇真正的特稿《舉重冠軍之死》的男人。

    可“賺快錢”的資本等不了“慢創作”。

  • 2 # 氪星情報局

    無論你喜不喜歡《乘風破浪》和《後會無期》,都不得不承認,透過這兩部電影,韓寒已經成功從作家轉型成有代表作的導演、編劇,但由他發起的ONE實驗室團隊走向影視化的道路卻沒那麼順利。

    “ONE實驗室”團隊解散了。這個聚集中國”最優秀非虛構作者”的團隊,本來寄託著產生下一個《後會無期》或《乘風破浪》的希望,他們當中,也許可以再出現一兩個高票房電影的原著作者。《太平洋大逃殺》可以被改編成一部精彩的懸疑大片,《黑幫教父的最後敵人》已經擁有一部優秀人物傳記電影的底色。這些文章曾經是微博、朋友圈的熱門爆款,但創造它們的團隊走向影視化的計劃卻暫告擱淺。

    “ONE實驗室”負責人林珊珊向36氪表示,原班團隊會成立新工作室,繼續做非虛構故事,方式是和一些內容平臺合作。而擔任原亭東文化首席內容官的李海鵬,將回去寫小說。這幫中國最優秀的特稿寫作者還是會繼續寫作,只是不再對“非虛構作品影視改編”要求那麼迫切了。

    為什麼我們“捧高又唱衰”非虛構特稿?大概因為這行離錢太遠。

    它曾經離錢很近。2016年,樂視影業買下始發於《時尚先生》的特稿《太平洋大逃殺》的影視改編權,據傳交易價格在百萬元級。這個訊息一度振奮了特稿寫作者,時任《時尚先生》總編的李海鵬在朋友圈裡寫道,“相信這是一個內容帶來利潤的小小創舉”。隨後他便離開《時尚先生》,加入韓寒的亭東影業,還帶去一批出身於《人物》、《時尚先生》的特稿作者。

    一時之間,將非虛構故事改編成電影,成了一個誘人的真實故事。一個主要觀點是,中國電影做不好主要是因為劇本不夠紮實,而真實的世界從來不缺乏精彩的故事。特稿作者成了最合適的故事挖掘機,為電影輸送故事核心。

    聽起來這是個再順暢不過的邏輯。中國的特稿作者可以像杜魯門·卡波特那樣,寫出偉大的非虛構作品《冷血》,中國的電影界也可以像好萊塢一樣,將《冷血》改編成電影。

    但真正奔著“非虛構作品改編影視”這條路,並從中賺到錢的平臺,遠比大家想象的少。網易人間、騰訊穀雨和介面正午,走的都是門戶或平臺“包養”的路子,核心的訴求是品牌。三家之中,正午看似走得最好,主要作者葉三、淡豹、謝丁等人透過正午找到了為數不少的擁躉,也推出過像《我是範雨素》這樣的爆款。但不可否認,正午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從心所欲的筆會,商業色彩越來越淡化。

    一年前被大家寄予厚望的ONE實驗室,是大家看到的離“非虛構特稿影視改編”距離最近的一個。但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潛在事實是,李海鵬入職亭東,首先承載了重振ONE一個App使用者增長的任務。也就是說,“ONE實驗室”核心還是要先把ONE App 的流量帶起來。實驗室的解散,表明了其對App流量的增長效果並不符合預期。

    換句話說,做非虛構改編從來不是ONE實驗室唯一的任務,亭東影業對影視劇本的需求也沒有迫切到將寶全部押在這群非虛構作者團隊上。票房成績不錯的《乘風破浪》和《後會有期》都由韓寒本人擔任編劇,它們甚至不是由韓寒之前的小說改編。

    即便“ONE實驗室”已經是市面上做影視劇本等相關業務,成果最多的非虛構特稿團隊之一。“ONE實驗室”非虛構作品的生產,也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劇本IP導向”。“團隊非虛構寫作並沒有那麼功利,先做好非虛構作品,再說IP化。”林珊珊認為,從非虛構的角度講,最重要還是產出好的作品,這個是根本,沒有作品,沒法打通IP化。

    比起大家津津樂道的“非虛構改編成劇本”,ONE實驗室實際做了很多跟電影距離更近的事情,比如已經發表的影視宣發類的非虛構寫作,和影視定製非虛構編劇,這可能是國內目前非虛構作者在跨界影視行業的最深探索。

    但即便“ONE實驗室”已經跨出影視改編的“很大一步”,在媒體內容產業的商業架構裡,做影視產業的事情,仍然是件很難的事情。

    獨立的非虛構寫作平臺“真實故事計劃”、“全民故事計劃”、“中國三明治”、“犀牛故事”,是目前國內幾大脫離“機構供養”的獨立平臺。非虛構作品影視劇本改編,他們才是最有動力的推動者。在一大波唱衰“非虛構特稿”的言論中,36氪獨家獲悉,“真實故事計劃”剛完成了1200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正是做影視的公司宸銘傳媒。這家公司出品的電影包括《重返20歲》、《陸垚知馬俐》和《分手合約》。主流影業公司的投資,至少表明獨立非虛構平臺的“電影產業意義”仍然被看好。

    “太多人把非虛構說的玄而又玄了”,真實故事計劃創始人雷磊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很多人將國內的特稿描述成一個奢侈品,這樣的做法對特稿寫作的推廣並沒什麼幫助。“事實上有一定採訪能力和故事結構能力的人,都能進行非虛構寫作”。雷磊用平臺近期的爆款文章“衡水中學的反叛者”舉例,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兩名尚未畢業的大學生。

    跟《人物》、《GQ》等成為特稿標杆的機構媒體相比,真實故事計劃給人的感覺更像升級版的故事會。這個比喻也許並不恰當,但它的確更草根,寫作水準沒那麼高,當然,也沒有那麼多爆款,產出頻率卻要穩定得多。

    因為參與的作者眾多,讀者也很難去考量故事的真實與否,但真實故事計劃始終強調的是“從生命裡拿出來的真實故事。”這是雷磊的底氣,他認為非虛構作品“獨特質感”是其劇本化的核心價值,是劇本轉化的過程中需要保留的東西,這也是非虛構作者更多參與劇本化的意義。“虛構編劇可能無法捕捉到這種獨特質感”。

    不過,在林珊珊看來,非虛構和虛構的界限劃分,並沒有那麼大意義。“非虛構性”是不是影視改編價值的核心問題,甚至都值得重新討論。“影視改編價值,不是虛構和非虛構的差別,而是好和壞的差別。”好的非虛構作者核心的是講故事能力,這可能最接近影視編劇的一個素質。

    一個現實情況是,非虛構特稿在影視劇本的轉化路上,甚至還非常粗放。目前我們看到的非虛構作品影視改編權交易,大都以“一錘子買賣”為主,特稿作者本身並未太多參與電影的編劇甚至製作過程中,儘管這件事情本身的行業門檻並沒有那麼高。

    非虛構作者在影視專案中參與度不高,原因在於非虛構作品影視價值轉化的商業架構,仍然沒有被搭建起來。可參考的物件為“網路文學”商業架構,即便網路文學沒有享受“非虛構特稿”的追捧待遇,但國內作家富豪榜的前列,網文作者佔據大多數。原因在於,從最早的貼吧文學,到現在的網文出版,網文已經形成一整套商業架構,網文作者在一個高度市場化的商業架構裡被定價。很多網文作者也參與到編劇中,比如《甄嬛傳》的作者流瀲紫和《盜墓筆記》的作者南派三叔。但非虛構作者的市場化定價之路,才剛剛開始。

    “同出版、影視行業結合,將非虛構內容介紹給更廣大的人群”,可能是非虛構寫作平臺目前迫切要做的兩件事。在成熟的電影產業面前,非虛構作品只是劇本的來源之一,非虛構作者深度參與電影行業,才是開啟非虛構作品劇本化實踐的第一步。當然,被捧得過高的非虛構作品,本身應該讓更多作者參與。

    苦哈哈的非虛構寫作行業不太對,高高在上也不對。非虛構的商業化之路,才剛剛開始。

    一個好訊息是,優秀的內容創作者仍舊搶手。陌陌成立了影業,主創是來自《南方人物週刊》等雜誌的一群資深作者。做過網易總編輯的陌陌CEO唐巖解釋了自己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對於生活、社會、國家的感悟、領悟、理解力,(會比很多編劇)強太多,他們欠缺的可能是一些專業方面的知識,比如編劇的專業等等。我覺得後者比較好補,前者比較難補。”

    作者|克里斯唐

    編輯|方婷

  • 3 # 大豆和他的朋友們

    1

    多年前剛到《時尚先生(Esquire China)》工作時,才知道原來Esquire在美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就是“新新聞主義”(即“非虛構”)的積極倡導者。於是也想把這個“優良傳統”能夠像前任一樣繼承下去。

    很多年過去,我倒覺得“非虛構”在中國的發展有著與西方“新新聞主義”傳統不大相同的地方。

    在中國,非虛構寫作更像是新聞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找到的一個避難所。

    2

    我對“非虛構寫作”的判斷標準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能夠戰勝時間。

    我們都知道新聞是一生產出來就會過時的一種產品,時效性既是它的生命,也像是它的詛咒。

    但“非虛構寫作”卻自覺地把自己的生命與時效性脫鉤,追求能夠超越時間的“文學性”(不是有堆砌辭藻就是文學性,某種意義上講。文學性在於對於人性開掘的深度)。

    3

    “非虛構寫作”跟文學的關係更親密,跟新聞卻疏遠得多。

    所以,這才讓中國電影也盯上了“非虛構”。

    但所謂的“非虛構作品影視改編”,我的估計只是因為中國電影(資本)對IP的飢渴,所以也“臨幸”到了非虛構作品而已。

    往好的方面想,是中國電影的從業者意識到了“現實高於藝術”,與其編得心虛,不如直接取材於精彩的現實。

    但我又不敢樂觀地想,中國電影真的願意從臨空蹈虛迴歸現實?但願吧。

    4

    而對於非虛構寫作而言,關鍵詞是寫作。

    寫作還要考慮變現的話,可以走通俗寫作或型別寫作的路線。

    所以,有何尷尬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寫作,從來如此。

    5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上圖為播種者,下圖為收割者。梵高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哪個旅遊APP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