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義信齋漢畫像藝術

    歐陽詢《丘師墓誌》於2008年在陝西出土,石歸洛陽李氏收藏。志長、寬均八八釐米,志文三六行,滿行三六字。正書。四側為寶相花紋飾,內嵌十二生肖圖。墓誌形制碩大,品相頗佳,書法俊美,引人注目。丘師,字行則,據墓誌載,卒於貞觀十四年(640),享年六十二歲,據此推斷,應生於北周宣政元年(578),歷北周、隋、唐三代。墓誌沒有風化,沒有斷裂,字跡清楚,堪稱歐楷中的極品,結字風格為歐體楷書的晚期面貌。

  • 2 # 五千年書法

    學歐體就學歐體,考慮其它字型要等到歐字寫的差不多了才好,這可能就要好多年時間,然後,可以再選一楷體,大家都可,歐、虞、褚、柳隨你喜歡,過幾年感覺寫的差不多了,再回頭找原來寫的歐字認識上的不足,這時候你手上的功夫就不錯嘍!再向隸書進軍,因為手上有功夫了,會簡單好多,個人以為篆書兩可只間,學不學都行(筆法簡單,筆力到了只要認識字就好辦)。再然後(*^ω^*)彆著急,這就是個長功兒;行、草,以及古代諸大家涉獵越多越好,並在這個過程當中來回的比較各書體,糾正原來理解的錯誤。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力可控的部分,剩下的交給天生的那一部分。

  • 3 # 梁玉坤書法

    歐陽詢主要的成就是楷書,其書結體嚴謹,極有法度,於平正中見險絕。後世學者眾多,影響極大。

    學習歐體以學歐楷為主,歐體與歐楷這兩種說法是有區別的。歐楷主要是指歐陽詢楷書,如九成宮、化度寺等。歐體則包含歐陽詢其它書體,如夢奠帖、張翰帖等。唐張懷瓘《書斷》稱其書“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

    學習歐楷的同時,也應學習歐陽詢行書。還可以學習二王、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行書,特別推薦王羲之聖教序。

    初學者應以歐楷為主,行書為輔。專注一帖,精臨單字,尤其是常用字多下功夫。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4 # 中州耕牛堂主

    我的觀點是:學歐體(注:準確的說是“歐楷”而不是歐體),就專心學歐體,先不要碰其它書體。盧中南和“二田”就是這方面的楷模。

    學歐體,應首選《九成宮》,並一直堅持臨摹下去。學書法,貪多了不好,因為貪多嚼不爛。盧中南和“二田”堅持學歐陽詢的《九成宮》幾十年,從來就沒有改變過自己的追求,後來不是也學出名堂了嗎!現在,他們三位都是書界赫赫有名的歐楷大家,這就是他們堅持的結果。建議題主借鑑之。

    上圖為盧中南老師創作的歐體書法作品(區域性)

    歐體沒學好就想兼學其他書體,這樣的想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仔細想想看,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加上人生苦短,一生能把一兩種書體學好學精並非易事,哪能顧及學太多書體呢。學書法,忌博而不精。

    上圖為田英章老師臨摹的《九成宮》。

    那麼,什麼時候才可以兼學其它書體呢?回答是:當把歐體學的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可以兼草書或行書,但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歐體上,其它兼學之。這就是學習書法的竅門。

    上圖為盧中南老師的歐體書法作品(區域性)。

    有的人學書法多年,為什麼就不能成功呢?原因就是總想尋求捷徑,學書不專一,今天臨摹楷書,明天臨摹行書,後天臨摹隸書,結果是什麼都沒學會,什麼都沒學精,最終是一事無成。

    建議把歐體學到一定火候時,可兼學《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 5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學歐體一定要兼學其他。

    書法不只楷書,歐陽詢的行書並不出色,歐陽詢的行書不要花大力氣學。

    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

    我們當代歐陽詢是知名度最高的幾個書法家之一,尤其是楷書方面,近些年學習歐陽詢楷書非常的多。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目前客觀資料來說,學習歐體的字,超過其他三家之和。

    優秀的楷書都是經過大量取捨的結果,因為一定有取捨,完美的楷書是肯定不存在的,所有人都覺得好的楷書也是肯定不存在的。

    歐陽詢的楷書最大的問題,可以透過歐陽詢的行書看出來。

    上圖據傳歐陽詢《行書千字文》,有沒有發現歐陽詢的行書非常的“內擫"。字非常的收縮,這一點所有練習歐體楷書的後代書家,普遍行書不學歐陽詢。

    如果你想要學習行書,學了歐楷還是要從《集王聖教序》開始學行書。

    一人有感

    自唐朝之後,使用最廣的書體是行書。在我們當代也是,人們不會時時刻刻的寫楷書,所以就有了”行楷“這個說法,古時候沒有”行楷“其實就是行書。

    下面說一段需要一些書法基礎的內容,不明白的內容可以網路查詢。

    我們當代這麼多人學習歐陽詢楷書,田英章和田蘊章兩個人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兩個人的行書很明顯,刻意避開歐陽詢。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尤其是田英章的楷書,基本上不“內擫",甚至有些外拓。

    以目前的資料看,田英章的楷書取了“天津學歐第一好手”王維賢的法。田英章在筆畫質量上,比王維賢更加較真更加優秀。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王維賢和田英章都是歐陽詢為底子,經過他們的改變,王維賢和田英章有時候會顯得很奇怪。

    為什麼現在說的楷書四大家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楷書都是有取捨的,就看你怎麼取捨。

  • 6 # 千年蘭亭

    學習書法,有人講要專注,不能朝三暮四,不斷換帖;可是又有人講,學習書法要博採眾長,從各種不同風格的書法中吸收營養。

    如何理解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呢?其實這正是書法學習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先專後博,先專注於一帖或一家,待打好基礎後再遍臨諸家,尋求融會貫通,自成一家。

    學習歐楷亦是如此。初習書法,宜先強其骨,而歐楷在楷書中以骨力強健著稱,故學習書法者很大一部分人從歐楷入手。

    歐楷較難,沒有較長時間的臨習,是難以入其門徑的。

    但是,當歐楷寫到一定程度,便會遇到一大挑戰,也即瓶頸,那就是越寫越板,越寫越死,似乎被束住了手腳,放不開。

    這在歐楷的學習中是較為常見的現象,也是正常現象,有經驗的書法大家給出的解決方法是:

    在學習歐楷的同時,兼習行書,或者相對明快、靈動的褚遂良或趙孟頫楷書。

    其實,這種兼習的現象在書法學習中較為常見,比如,在練習行草時,可適當兼習篆隸楷書,以增強行草的沉著穩動;相應地,在臨習楷書時,兼習行草則可增強楷書的靈動活潑。

  • 7 # 一笑貫長天

    學歐體最好兼學草書。

    歐體稜角分明,秀氣端莊,同時學歐體楷書也是最易寫死手的楷書,一旦寫死手了,即使是楷書成家了,其他書體也不堪。歐陽詢本人就是最顯著的例子,雖說有人把歐陽詢的行書列進十大行書,但是,我認為歐陽詢的行書過於刻板,沒有進十大行書的資格!再說,歐陽詢的行書與楷書有區別嗎?你再看其他人,王羲之也好,顏真卿也吧,即使是柳公權,他們的楷書與行書區別多大?

    所以,我建議學歐體楷書的人兼學草書,是避免把歐體楷書寫死,透過草書的靈動性去弱化歐體的刻板,這樣,在你歐體練成之時,再專攻其他書體能和你自如些,靈活些!

  • 8 # 竹簡先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一句,你是真的喜歡歐體嗎?

    喜歡歐體,那就專心致志的去品味它,感覺它,欣賞它,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它。

    如同喜歡一個人,可以用增加對更多人的瞭解去喜歡他(她)嗎?一心一意就夠了。

    學習書法是個人的情趣愛好,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提起筆來伏案凝神,樂在其中,若解書中意,須與筆者談。

    書法藝術,只能是傳承,古人已經將書法寫到極致了,古人對書法的理解達到了巔峰,就像有些電視劇,翻拍了多少次,也不及當初那部,對於書法藝術,別想著創新了,能傳承就已經很不錯了。

    喜歡歐體,那就專心的研究歐體,感受歐體,想法多了,會走彎路的。

  • 9 # 如石書藝

    最好兼學篆隸,首選隸書隸書。

    我們要取法乎上,知道歐體出自哪裡,找到源頭,就能事半功倍。

    歐陽詢是集古創新的書法大家,他的歐體風格也是在學古的漫長路上,逐步形成具有鮮明特徵的歐體。

    我們從史書上得知,歐陽詢楷書在形成歐體之前,有非常經典的隸書作品存世,儘管是否出自歐陽詢之手有爭議,但並不影響,因為看得出與歐體有一脈相承關係。

    這是大唐宗聖觀記碑》,歐陽詢隸書,我們看這個隸書,已然不是漢隸,也不是唐隸風格的延續,而明顯是歐陽詢的風格隸書 。

    再看,這是《房彥謙碑》,歐陽詢隸書,其實是隸書走向歐體的過渡體。

    很 接近歐體風格了。

    但與歐體風格,尤其成熟的歐體如九成宮、虞公恭碑等仍然有明顯不同。

    這個不同,其實只是書體形態有別,而其精神本質已是同化了,也就是說,歐體的本質精神依然沿著歐陽詢隸書的路在走,只是走到一個更加極致的路上去了。

    追本尋源,是學書取法乎上的正解。

    而技屬於個性技巧,可作為掌握法則的手段,但不可死守技巧,否則,走進死胡洞。

    我們學歐體,最好兼學篆隸,以隸為首先。

    至於當代歐體楷書可否兼學,道理一樣:

    技不可死啃

    道一定要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這個死迴圈怎麼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