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午夜種草

    618跑鞋選購方向推薦,拒絕鄙視鏈,適合自己才最好

    瞭解跑步進步和選擇跑鞋,其實也是一個循序漸進和自我嘗試最佳化的過程。所以在真正選跑鞋,還是那句話找適合自己水平的,特別是剛開始跑的一定要保證健康。可以看一些評測,但不要盲目建立起鄙視鏈,618也切記衝動消費哦。

    先從我最喜歡並適合自己的鞋入手,Nike的React相關係列,基於是618種草相關選題,價效比必須要足,那麼毫無疑問,我建議追求CP值實戰派的話,請抄底 Epic React上一代鞋款。

    基本上處於清庫存的尾巴,300-500元左右根據配色不同輕鬆拿下。身先士卒,我已經送了老媽一雙Epic React Flyknit 2,300出頭搞定:

    Nike Epic React Flyknit 2,有鞋帶版本,300出頭拿下

    正好Epic React兩個版本,我對比一下

    其實除了顏色和鞋帶區別不大的

    因為都是同期發售的Epic React系列鞋款,所以設計語言和細節基本一樣。只不過我的Phantom React鞋底是單白色,加上已經上腳實戰,耐磨橡膠也看不出來了。剛好用新鞋,來展示下外底橡膠的位置,就粉色的腳趾和後跟部分,確實耐磨性上會是小遺憾了。

    具體購買的連結,618週期促銷價格和各種平臺渠道變化比較大,有購鞋經驗的值友可以自行在張大媽搜尋,甚至是自己收藏關注的二級渠道購買,理論上都可以搞到好價格。畢竟React緩震系列的新款,Infinity Run、Phantom Run 2代都開始打折,我正好去西單實體店看了看,並將試穿感受分享一下:

    Epic系列名頭去掉,Infinity Run、Phantom Run 2為新款命名

    系列的新款,最大的變化在於將“Epic”名頭代號去掉,而在後綴上冠以更直接、親民的“Run”,可以看出這是Nike將這個系列的跑鞋定位更加潮流出街化。畢竟Nike現在在專業跑鞋領域可謂是風生水起,Next%、zoom fly(未來停產,接替估計是Tempo)、Pegasus/Turbo系列直接劃分成更為專業的序列。

    Nike Phantom React Run FK 2

    鞋底增加了耐磨橡膠,好評

    只不過更改後的外觀設計,我個人感覺會稍顯複雜,沒有原來簡潔一體性的效果了,審美這個就見仁見智了。不過大底增加了耐磨橡膠,基本上覆蓋全腳掌,不用擔心耐磨的問題了,並增強了鞋子的剛性(相比之前React外露,鞋子大底如今很難彎折了)

    Phantom 1、2代對比,新款鞋面更柔軟,並增加了Flywire飛線

    直接放出鞋子的側面對比,是不是感覺初代的Phantom更加簡潔,或者說流線型設計很對我胃口。不過換為2代,鞋面除了Flyknit編制外,還增加了Flywire飛線,從而對腳面貼合有更好的適應性。試穿的第一感覺,會感覺對腳面壓力會小了一些,如果對1代感覺壓腳面的算是一個福音了。

    另外由於北京西單大悅城的Nike Running Club是體驗店,有個跑步機可以實際跑跑效果。(這裡也強烈建議,可以去實體店試跑最好,再強調一下跑步和走路腳感還是不同的)試跑400米左右,React緩震的舒適和恰到好處的回彈 ,確實還是非常棒,從我個人角度確實比較推崇這個緩震。

    至於售價方面,因為是新款即便在618促銷期間,優惠價格也會在600元左右出頭,如果不對比初代性比也不錯了,我找到的JD三方購買渠道,至於Infinity Run,估計也是差不多的促銷價格,具體可以618前期再觀望一下。

    除了適合新手寬容度高的緩震系跑鞋,其實同樣正在清庫存的進階之選,反而是618促銷期間的重點。就比如說在6月1日已經開門紅促銷的Nike Zoom Pegasus Turbo 2、Nike Zoom Fly 3,都是實戰好鞋,只不過並不適合入門跑者選擇,不過由於我準備選擇一雙入手激勵下自己,正好實體店試穿分享下感受和建議:

    Nike Zoom Pegasus Turbo 2,進階訓練鞋款

    其實Nike在春夏主推的大眾跑鞋,是Nike Zoom Pegasus 37(飛馬37),中底緩震配置方面是全掌React + 前掌Air Zoom,但由於是新款降價力度不夠,我並不是很推薦。因為更關鍵是的是有Pegasus Turbo 2(俗稱:超級飛馬2)的好價格,全掌React之外還有Zoom X(只有Nike頂級鞋款才會上的 Pebax發泡技術,緩震回彈出色外,更加輕質),Next%頂級精英跑鞋用到的緩震,這麼一說是不是就真香定律了。

    我試穿的體驗上,Turbo 2確實是相當輕盈,只不過鞋楦相比React系列要窄一些,當然這也是為了維持整體的流線速度感,腳肥的人可以謹慎選擇,上圖可以看到外底並沒有過分溢位,穩定性上還是React更勝一籌。腳感上,由於是React+Zoom X雙密度的材質緩震,更輕的同時回彈會更好一點(因為鞋輕了,無論快走還是跑起來,配速會不自然的加快),推薦給有基礎的進階跑者。

    Nike Zoom Pegasus Turbo 2 HKNE(箱根配色,右2)

    其中超級飛馬2有一款箱根配色,我覺得還挺不錯的,中底緩震還特意有兩種顏色漸變,讓整體鞋子的流線速度感變得更強。而且對資深跑步愛好者,想必也知道日本的箱根驛傳長跑比賽,這個配色就是19年比賽合作配色,作為一屆打破N多區間記錄的比賽,不錯的顏值外也有特殊價值。(雖然比賽上腳是頂級的Next%)而繼6月1日開門紅後,Turbo 2多個配色也將補貨,並有639的好價。有能力的跑者可以關注一波。

    Nike Zoom Fly 3(next%簡配版本,設計和碳板得以保留)

    另外還有一雙可以說是Next%簡配版本,造型和顏值確實很給力,但Zoom Fly 3採用的超厚底設計,並搭載碳板(Nike最容易入手的碳板跑鞋),確實需要一定肌肉力量和訓練的朋友再推薦入手。我上腳試了一下,鞋頭上揚的設計也有前面踩空的趨勢,僅適合跑步訓練使用,並且前中腳掌的進階選手可以用。值得一提,Zoom Fly系列未來Nike應該會停掉,覺得不錯的朋友也可以存貨留用。

    說完了Nike,肯定就是Adidas。不過,由於我並沒有穿過Adidas相對更專業的AdiZero Boston系列,這裡就主要推薦人人皆知的UB系列了。而且對於入門跑者而言,UB系列本身多面手,出街,上班代步,跑步都能搞定的特質,也算是覆蓋範圍最廣的,屬於買了實用性很高。

    Adidas UltraBoost 19

    首先針對追求價效比的朋友,我直接建議抄底上一代的UltraBoost 19,因為在區隔了經典UB系列(1-4)之後,UB19其實已經是更傾向於跑步功能化了,而且UB19經常有好價,顏值上我覺得比20好看一些。無需特別複雜的湊單和領券,對於618入手難度來說會小不少,不至於耍猴搞的心情糟糕。在非Bug價(各種湊單,二三百那種就不算了)的前提下,500-600元左右價位,也是絕對的物超所值了。

    UltraBoost PB(上),UltraBoost 20(下),對比

    在逛實體店的時候,我也對現款的UltraBoost 20和UltraBoost PB進行了一個對比。標準正代的UB20採用Primeknit鞋面,更加柔軟舒適,特別是後跟十足的海綿填充,整體腳感延續了UB特色的舒適;至於UB PB,正如名字一樣,希望是跑者創造自己更好的成績,鞋面採用更輕薄的Celermech塑膠鞋面,不喜歡太多束縛的可以選擇。而且我拍照的這張藍配色三道槓磨損效果,也很容易聯想到經典的足球鞋,其實UB系列也是配色眾多,相信也有你的菜。

    另外Boost家族其實還有一雙特別適合通勤,並且輕鬆跑的鞋子:PureBoost系列。特別是天氣一天天熱,UB正代相對悶腳的弊端,PureBoost相對而言要好一些,關鍵價格部分更有吸引力。本身體重較輕的女性朋友,也非常適合這個系列,搭配清新配色還是很百搭的。

    綜合來講,Adidas UB系列的跑鞋,我還是非常建議相對大體重的朋友嘗試,這種腳感會更加討好你,哪怕你並不準備系統的跑步,至少給力的緩震部分確實能給你更多的照顧。

    接下來推薦就是日系的Asics亞瑟士了,不過相比Nike、Adidas大幅度的促銷,Asics國內價格絕對是堅挺式的存在,基本上最熟知的頂級Kayano、Nimbus官價1300左右,打折最狠也就跌破1000(官方旗艦店等)。可能想要找好價格,海淘可能是更省錢的選擇。當然日系跑鞋的鞋楦比較有友好,並在標準鞋楦D的基礎上,2E的寬楦也挺常見的,在選購上可以注意下。

    最新推出的Kayano 27,直接1390的官方標價,價效比原因,這裡就不推薦了

    其中具體推薦的鞋型,Kayano 27剛剛新鞋上市,雖然有進一步的最佳化,但價格處於高位,價格不敏感的朋友可以入。至於大眾消費者,我覺得選擇之前的26、25其實都是ok的,不過這幾雙我並沒有試穿過,只能相對雲推薦一下,但由於日系品牌都走沉穩路線,基本上不會有大問題。緩震系列的話,就選Nimbus 22好了,分別對應兩個取向,至於正常腳型的建議也去試試再做選擇,Nimbus也會更重一些。

    而針對“夜跑”,Asics還有專門的字尾:Lite-Show夜跑版本,針對存在的安全性有針對性的反光材質設計,如果有特性需求的朋友,可以重點關注還是很人性化的。

    再提醒一下:白金很不耐髒,雨後真捨不得傳出去;鞋底很明顯前腳掌受力多

    相比之下,Asics主推的Ride家族雖然除了頂級的MetaRide高高在上,EvoRide和GlideRide憑藉本身不算高的定價,加之有一些促銷力度,所以對於想要嘗試滾動跑鞋體驗的跑者,我認為價效比還ok。其中EvoRide應該可以在500左右或者400+入手,GlideRide我記得之前實體店也看到過600+不到700的促銷,作為進階之選可以關注一波。另外大體重的朋友,EvoRide就不推薦了,確實會明顯感覺硬朗很多。

    作為另外一個日本跑鞋的代表,美津濃在市場上的熱度就會小很多,除了在市場營銷推廣上和Asics確實有差距,但實際上不少資深跑者,還是挺喜歡美津濃的,正如我之前自己穿的Rider 19很舒服的鞋楦符合腳型,是我對美津濃的深刻印象。而在推薦跑鞋上,我也就根據自己的穿鞋體驗,推薦Rider系列。同樣的,系列會多代同堂來賣,對於追求價效比的朋友,我覺得選擇較早的Rider 20、21就ok了,經典的Wave結構緩震 + U4icX中底橡膠,帶來了硬朗緩震的腳感,同樣不會有太大差。

    首推:20、21代即可,我印象中400+價位買還是比較合算

    美津濃價格會比較便宜,300-400左右可以入手的

    追新:22、23代,都在500-600+價位,美津濃價效比優勢就不明顯了

    這裡還是要吐槽一下,美津濃的跑鞋配色,很多還維持在90年代的設計感覺。。。怎麼說呢?我估計很多剛開始接觸他家跑鞋的,一定都會覺得醜,或者說完全看不出來高階感,就是如此的淳樸配色。當然了,如果喜歡這種經典的90年代風格,即便最新一代美津濃大部分配色,也都是足夠的OG,正如一如既往的機械結構緩震,堅持和任性確實也是美津濃沒錯了。

    最後推薦的是“跑鞋中的勞斯萊斯”,小眾但絕對可以推薦的索康尼,雖然最新一代的Triumph勝利 17我也沒穿過,但新的PWRRUN緩震科技,從網上新鞋評測上看,延續了EVERUN的腳感,甚至會更有回彈。而在國外知名媒體“跑者世界”的年度評選中,勝利17也成為編輯推薦,既然有專業媒體背書,加上我對此的好感度,非常推薦給準備選擇緩震系跑鞋的朋友們。

    索康尼Triumph勝利 17,營造一雙舒服的緩震跑鞋,這是第一訴求

    雖然現在最新的勝利17,不會有原來500多元的大促價格了,但對於一款新上市不久的新鞋,勝利17在6月16日0點-2點,767的售價確實是剛需可入了。我認為新手入門,勝利17可以提供完善的保護,並帶來出色回彈腳感,也是非常適合大體重人群的。當然這個品牌也存在外觀設計的年代感十足,雖然出街的舒適度足夠,但顏值表現上可能會勸退很多人,嚴肅跑者們這是你們的菜。

    最後想說的一些話:

    寫到這裡,確實還有很多品牌的跑鞋沒有涉及到:NB、布魯克斯、HOKA,以及很多中國產品牌等等,但沒辦法我自己沒穿過的話,還是不要雲評價去誤導大眾的好。本次分享的跑鞋,可能並非是618大促力度最高的,但我認為確實是對新手很友好,或者進階可上的好鞋,不少可能之後停產、停系列,官方渠道想買到也難了。

  • 2 # 河馬大叔的投資日記

    耐克和阿迪達斯都是運動產品領域的頂尖品牌,其中耐克是美國的,阿迪達斯是德國的。

    兩個品牌都很流行、時尚的,但就流行程度來說耐克比阿迪好一些。

    耐克在籃球領域很強,阿迪達斯在足球裝備領域很強。但在跑步鞋方面我選擇是阿迪達斯的。

    選運動鞋,可以根據價格和款式、外觀進行選擇。同等價位幾乎無差別。

  • 3 # 走馬觀花的事兒

    第一:不得不說你真的是問對人了。首先來說說阿迪達斯,最近這兩年最火的椰子350就是阿迪達斯旗下的代表,還有包括像crazy,trouble,都是特別適合夏季的鞋子,輕便,高回彈,透氣都是這幾個系列的特點,但是呢,比如像椰子,價格就是比較虛高的代表,這個是不建議你買的,如果你平常的風格偏向運動風的話,你可以選擇阿迪達斯的幾個夏季系列,不過最好不要選擇他們的網狀系列,不管多貴搭配出來都是超難看的。你就看看我給你推薦的那兩個系列,偏時尚一點,至少花了那麼多錢總的有點特別之處吧。

    第二:耐克,這個品牌就知名度而言,其實是要比阿迪達斯響那麼一點的,因為他的設計風格更加偏向時尚化,受眾人群也相對更加廣泛,就針對夏天而言,如果你的風格是偏向休閒,稍微帶點正式的感覺得話,我推薦你開拓者低幫系列,這個系列是我每年夏天都要買的鞋款,相比於幾百塊的時尚小白鞋,耐克會更加輕便,鞋底的舒適感也更加出色,我一般都是買黑,白兩種主要配的,並不是純黑,純白的那種,你可以搜尋一下,顏色搭配相對較多,有些款式都是在初夏就已經斷貨,甚至福建那邊的鞋子都斷貨的款式,可想他的流行度有多高了。

    總而言之就是,看你的個人平時穿搭風格是怎樣的。

  • 4 # 識鞋君

    你問的這個問題其實挺模糊的,運動鞋大概會分為休閒鞋、跑步鞋、籃球鞋、足球鞋、Golf鞋等一些細分類別。

    耐克在籃球鞋領域很強,簽下了眾多巨星,阿迪相對遜色一點。不過選籃球鞋的話還是得從效能和款式選擇,兩個品牌的鞋看你個人喜歡了。

    如果你是選潮流休閒鞋,那麼阿迪旗下的三葉草值得考慮,設計比較潮一些。耐克方面就是 Sportswear 系列。

    當然,選跑步鞋的話,整體上阿迪相對強一些,阿爾法、UB系列都是不錯選擇。不過近兩年耐克科技升級,React 緩震的跑鞋也不錯。

    足球鞋說實話現在基本旗鼓相當,主要是挑球鞋級別和款式。

  • 5 # 樂談體育那點事

    謝邀。阿迪和耐克都是世界運動品牌的巨頭,它們的運動鞋質量都很不錯。如果要在兩個品牌之間選擇一個,我認為主要還是得根據您的需求來。其實這兩個品牌各有自己的特點,就拿緩震科技來說,耐克比較著名的是ZOOM氣墊技術,而阿迪的boost則是其當家緩震科技。

    ZOOM氣墊在能量反饋方面表現不俗,能夠幫助籃球運動員更好起跳同時也保持了靈活。當然對於大體重者來說,還有AIR MAX也是不錯的。耐克是NBA的主要贊助商,大部分球星都是穿著耐克的鞋子打球的,因此耐克在籃球鞋領域非常出色,它的很多技術是為了提升籃球鞋的效能而誕生的。

    阿迪的boost一大特點是對氣候環境適應性好,還有就是boost往往擁有很長的使用壽命,而且boost兼具軟彈舒適的腳感和出色的緩震,對於長距離奔跑也能有效緩解疲勞。當然,除了boost具備的優點外,還有一個方面,阿迪也可謂是非常出色,那就是足球鞋領域。

    總之,我個人認為,如果您買籃球鞋,一定要在兩個品牌中選一個的話,可以優先考慮耐克;如果買足球鞋,可以優先考慮阿迪。當然,從顏值上來說,我個人認為阿迪的鞋子大部分都還是比較高的,並且腳感舒適,適合日常穿著壓馬路等。接下來,我們再來一起看一下幾款耐克和阿迪不錯的運動鞋。

    AJ32

    這款鞋將AJ系列傳統的設計元素和現代高效能創新技術有機結合,而在緩震工藝上也有了一定的升級,並且搭載了針對AJ系列專屬的Flyknit結構和FlightSpeed技術,可謂是一款既有顏值又具備不錯實戰效能的球鞋,是現代高效能球鞋的代表之作。

    ULTRA BOOST

    阿迪的Ultra Boost在外觀和鞋底方面都重新定義了人們對跑鞋的理解。這款鞋透過Primeknit編織技術將鞋舌和鞋面融為一體,鞋面猶如面板般為雙腳帶來不錯的舒適體驗。另外搭載了更細密的Boost顆粒,帶來了超強的能量反饋和緩震體驗。Torsion System嵌入中底,令跑鞋更加穩定。

    Adidas Nemeziz 17.3AG

    最後來看一款足球鞋。Adidas Nemeziz 17.3曾助力梅西在國王杯決賽破門。該戰靴致力於速度和靈敏度提升,鞋面採用Agility Mesh織物面料,為球鞋提供良好的觸感和貼合感;鞋領採用DualLock技術,更符合人體工學。大底採用阿迪口碑較好的AG大底,穩定性和靈活性出色。

  • 6 # 密無聲

    adidas買ub系列產品,都沒有問題,平常穿很舒服,最好在奧萊買或者官網搞活動時候買。價格在600元左右,強烈推薦,nike比較適合的也挺多,色彩搭配豐富,整體效能穩定,最好試穿,每種系列都不一樣。

  • 7 # 三妹混時尚

    兩個品牌都不錯,那麼你自己可以挑選下,看哪些熱款適合你哦。

    阿迪達斯的熱門款式有:NMD,老爹鞋,Superstar,最近很火的yeezy 350 v2 黑天使、白天使、滿天星之類的。

    耐克的熱門款:Air Force 1 ,Nike Free ,Nike Air Max 97,最近很熱的上海限定款式。

  • 8 # 潮流日誌

    前言面對即將到來的6.18,你想好了要買什麼了嗎?在運動鞋方面,Adidas和Nike是不是糾結該買哪一個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分析一下你適合買哪一個吧!Adidas

    說起Adidas就不得不提,它的緩震科技boost。boost的腳感絕對是日常穿作,舒適感最好的中底之一。因此如果要購買Adidas的產品,我建議你一定要買有boost中底的款式。Adidas的產品支線中有boost中底的有很多,EQT、ultra boost、YEEZY等等系列。其中除了YEEZY的價格比較高之外,其他的都不算太貴,大多集中在700一1400以內大多數款式在1000以內都可以入手的到。而且這些鞋子的顏值都還是很高的。

    Nike

    說起Nike就不得說它的氣墊了,氣墊主要分為兩種:AIR ZOOM、 AIR MAX。其中要數AIR ZOOM的氣墊最為舒適而AIR MAX的氣墊就比較的硬以至於有踩開一說。而Nike的產品支線就比較廣了其中比較不錯的系列都:AJ、AIR Force 1、AIR Max、飛馬、噴泡等多種系列。而其中除了AF1的加個比較便宜之外,其它的幾乎都要1000往上數。

    那麼Adidas和Nike怎麼選擇

    這裡分為兩種情況

    1.如果你的預算在一千多一點或者一千以內,我建議你選擇Adidas,因為這個價位Adidas選擇面更廣,可以買到跟多顏值和緩震都不錯的鞋子。

    2.如果你的預算在一千往上甚至幾千,的話我更建議你可以去考慮Nike或則Adidas的YEEZY。因為畢竟錢多,你可以買到Nike許多非常不錯的系列。比如上面說過的噴泡、AJ等等。

    see you!

  • 9 # 思雨穿搭

    阿迪達斯和耐克這兩個體育品牌巨頭,阿迪達斯耐克相對比怎麼樣呢?耐克阿迪你又更喜歡哪一個呢?

      阿迪達斯和耐克兩個作為世界頂級的運動品牌,佔有體育品牌市場的絕對份額,也受到大批的鞋迷粉絲們的追捧,阿迪達斯耐克各有千秋,各有自家的絕活,而根據個人對品牌的熱衷以及欣賞度不同,耐克阿迪你又會作何選擇呢?

      

    首先從歷史角度來看,阿迪達斯在1928年就已經做出了第一雙運動鞋,那個時候還沒有耐克。耐克是1978年才成立的。這個是從阿迪達斯和耐克兩家成立的時間來看。

      從產品來說,阿迪達斯耐克都擁有各自的亮點,阿迪達斯更加註重的是產品的科技,特別是其足球鞋等運動專案的鞋履,一直陪伴著眾多的體育明星們一路走來。從科技上說,耐克阿迪還是有區別的,耐克的當家科技就是他的ARE,而裡面又包含了zoom,max,shox 等等,主要還是在鞋子的中低加入一些惰性氣體,來減輕落地式對腳和膝蓋的衝擊,而惰性氣體最大的問題,一個是鞋子比較沉,二一個就是氣墊一破,這個鞋子就報廢了,由其是max ,你像全掌的max 可能只有體重大的人才能感覺出來。

      阿迪達斯和耐克雖然都是運動品牌的姣姣者,但從科技上來分析, 阿迪達斯的當家科技當然是他的adiprene、adiprene+和formotion的組合,和耐克一樣,緩衝和推動一氣呵成。要說adidas的不足嘛,鞋楦還是偏瘦,el07亞洲鞋楦的鞋子還不是很多,同時,他的鞋底不如耐克的軟,但是彈性還是比較好的,就像有人說過,穿耐克的鞋子好像踩在海綿上,而穿阿迪達斯的鞋子好像踩在彈簧上一樣。

      

    阿迪達斯耐克兩種鞋子都是比較好的,只不過各自有更強的領域,耐克阿迪怎麼選擇,除了看個人的需求還有就是各自的愛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哪家銀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