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寶寶一點都不專心,做事情總是很容易走神。
6
回覆列表
  • 1 # 卯卯De麻麻

    以下為個人觀點,沒有任何研究考證,是自己經過實踐和周圍獲得的知識總結出來的個人感受。

    我家兒子一週歲,從專注力方面我一直在注意自己的行為。當他在玩一些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不是單單指玩具,是指所有沒有危險和傷害他人及自己的任何物品)我都堅持不去打擾他,讓他自己玩,一個簡單無聊的動作被重複了無數遍,大人覺得無聊至極,但是此時此刻孩子的腦袋裡在起著神奇的變化,在認識這個東西,在一步步形成體系,如果你打擾到他了,就像網路傳輸檔案一樣突然中斷了…所以作為家長好好觀察就好,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手,在孩子需要玩伴的時候及時參與,收起大人的喋喋不休,還給孩子一個安靜的世界。

    說個剛剛發生的事,昨天從我家到孩子姥姥家四個小時的車程,火車轉汽車,對於一個13個月的“熊孩子”在車上吵吵嚷嚷哭哭鬧鬧,總會讓周圍人不滿,除了用水果和小零食,我一路利用周圍物品讓他安靜下來。一張紙巾他兩隻小手不停的撕,從一張到幾條,從幾條到一點點,當然座位周邊都滿了紙屑、但是這個過程就差不多半個小時。也許周邊的紙屑讓你抓狂,好,接下來另一件“工作”開始,動車都有垃圾袋,開啟袋子,爸爸媽媽一點點捏起紙屑扔到袋子裡,孩子出於好奇就會模仿了,這個有很長時間有事情做不會很鬧,當然不會那麼幹淨,或者家長自己清理乾淨,或者找乘務員幫忙。這個過程鍛鍊了孩子手部精細動作,動作的協調性,還鍛鍊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當然孩子還會很安靜。偶爾子裡冒出嘰裡呱啦的話,是因為他還沒有學會在腦子裡想事情,做什麼想什麼都要“說”出來。後來轉汽車,作為不如動車那麼寬鬆了,活動也不會那麼自由了,那用什麼呢?爸爸剛喝完的礦泉水瓶,把瓶蓋拿下來在準確無誤的放上去(還不會擰),加上瓶蓋掉“地上”撿起來的好幾次,一個礦泉水瓶被他自己玩了一個小時。整個旅途變得很和諧。

    不管孩子做什麼家長觀察就好,及時的“被動”幫助與參與,收起喋喋不休的“指導”和沒完沒了的“責備”。這個世界對於家長來說不陌生,但對於孩子更多的是未知,需要去探索,也許你想傾盡所有告訴他世界是什麼樣的,但是你確定你知道的就是百分百正確的嗎?所以讓孩子自己探索,陪伴、安靜的用心陪伴就好!

  • 2 # C咖啡豆子

    專注力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只不過很多時候被父母有意無意破壞和干擾。專家稱,當寶寶的注意力總是被破壞,總得不到保護時,注意力就會慢慢渙散。所以,請讓寶寶從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

    父母常見的哪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呢?

    1、過於瑣碎的「關愛」

    在孩子專心玩耍的時候,跟在屁股後面不停地問「喝口水吧」「吃口香蕉吧」「歇會兒吧」「給你把把尿吧」……

    有次見過一位最極致的家長,兒子在玩旋轉木馬,媽媽拿一根香蕉站在那裡,每次兒子轉到跟前,就過去給兒子賽一口香蕉……你看,這樣下來,孩子既沒有專心致志地去玩耍,也不可能養成按時吃東西的好習慣,沒有一點好處。

    2、一次給寶寶太多玩具

    在孩子想玩玩具的時候,一次給他很多個,導致孩子那個都想玩,結果哪個都是玩個幾分鐘就丟一邊了。所以,一次給孩子的玩具要不超過2個,好讓寶寶能專心地玩。

    3、過度的「協助」

    一位媽媽給孩子買了一個拼圖,插拼起來是個漂亮的小房子。媽媽怕孩子拼不起來,就很快幫著孩子拼好了,結果孩子並沒有媽媽想象的那樣高興,一腳就踩扁了,而且以後再也沒玩過…… 孩子的專注力,也是需要在他們單獨的探索中來強化的,而家長過度的「關心幫助」,只會擾亂孩子的專注,破壞孩子的興趣。

    4、一邊看孩子,一邊玩手機

    說實話,看孩子並不是一項輕鬆愉悅的事情,媽媽們也總有不耐煩和疲勞的時候,這時玩玩手機消遣一下,人之常情。 但是需要注意頻率,媽媽要是經常當著孩子面玩手機的話,孩子就很容易被手機吸引,他會想「媽媽手裡的東西肯定更有意思」,於是孩子便無法專注於自己的遊戲,每次媽媽一玩手機就湊過來瞧瞧。

    5、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這是很多家庭中的不良習慣,這樣做一方面讓孩子不能專心吃飯,往往大人都吃完了孩子還沒吃飽,只能隨後再追著喂,很影響孩子消化;另一方面,就是嚴重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吃飯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其他事情就更難了。

    6、逼迫孩子做不感興趣的事

    媽媽覺得鋼琴很好,就讓孩子學鋼琴;媽媽覺得舞蹈不錯,就讓孩子去練舞蹈……但是,孩子專注力的良好發揮,是建立在興趣基礎上的,一件孩子不感興趣的事,很難讓孩子把專注力集中在上面,久而久之還會降低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在給孩子選擇特長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多接觸幾種,然後尊重孩子的意見,選擇他比較感興趣的那種。孩子只有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才能更專注、更耐心,更有利於專注力的保護和培養。

    7、噪音過大

    有些媽媽怕寶寶無聊,經常在寶寶玩耍的時候給他放音樂,或者乾脆開著電視。 但是,這些聲音對於寶Bora說,有可能就是噪音。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中,不但影響寶寶的專注力,還會影響寶寶的情緒,甚至對大腦功能也有一定損害。所以,要儘量保持寶寶周圍環境的安靜。

  • 3 # 伊寧玄雪

    這樣的場景在很多的家庭裡都不陌生:

    孩子正在專注地玩積木,奶奶一會兒讓孩子吃水果,一會兒又讓孩子喝水;孩子在開心地玩沙子,媽媽不停地讓孩子配合抬頭看鏡頭;孩子在畫畫,媽媽不斷地在說,畫得不像,應該這樣畫,不是那樣畫;孩子嘗試自己洗臉,毛巾擰了半天擰不幹,爸爸順手就把毛巾拿過來幫孩子擰乾了…

    注意力原本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質。上述這些過度關注的行為,是對孩子專心做事的一種打擾和破壞。孩子在成長的環境裡總是充滿了各種“干擾”因素,這些“干擾”正破壞著孩子注意力品質的發展。

    提醒一:打擾,讓孩子失去了專注的能力

    3歲的童童,正在和自己的玩具熊玩耍,她把玩具熊扶正坐好,又把玩具熊推倒,樂此不疲地重複這個動作,扶的時候一臉專注,推的時候一臉興奮。奶奶一會說:“寶貝,喝點水吧。”一會兒又說:“寶貝,你餓不餓?”媽媽走過來說:“不要總在地上玩,把小熊放在沙發上吧!”,媽媽邊說邊動手拿玩具熊。童童拉著玩具熊不放:“我不,我不。”原本玩得好好的孩子哭鬧起來……

    分析:當孩子專注地玩時,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也是注意力發展的良好時機。如果父母不去幹擾,而是讓他專心完整地做完他想做的事情,孩子就會有持久的專注力。孩子的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是被保護出來的。

    提醒二:打擾,讓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

    4歲的浩浩,正在很認真地擺弄積木堆房子,擺擺這,擺擺那,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坐在那裡想。媽媽說:“上面再搭一塊啊,長一點的。不對,拿紅色的, 再拿一個短一點的……”

    分析:如果孩子能夠獨自玩一些沒有危險的遊戲,父母不應該過多幹預。父母越幫忙,孩子的依賴越強,導致獨立性越差。這種習慣養成後,孩子做事不容易堅持,一遇到困難,就急於向他人求助。所以,多給孩子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在自己專注的世界裡尋找問題的答案。提醒三:打擾,讓孩子失去探索的興趣

    蒙臺梭利說:“活動是兒童人格的一部分,兒童必須使用他的感覺,透過活動來發展自己。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為,都將損害兒童智慧的發展——而專注力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的副產品”。如何保護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可以參考以下的建議:

    1.準備獨立空間為孩子準備一個房間。房間的色調要統一,可用白色或者米色作為基調。玩具架高度適宜,擺放的玩具要方便孩子取放。另外,地面上可鋪上地毯或墊子,方便孩子席地而坐。這樣,孩子有安靜玩耍的空間,不被打擾,也不會影響其他人。

    2.清除分心事物讓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做一件事情,有頭有尾,不半途而廢。如果孩子在看一本書,就將孩子身邊的其他書收起來,不分散他的注意力,玩玩具亦是如此。父母幫孩子清除這些分心的事物,讓孩子專注自己手中的事情。

    3.說話簡潔清晰不要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個要求反覆強調,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了一件事要聽很多遍。孩子在幼兒園,以為老師也會像父母那樣重複地講,會表現出漫不經心,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所以父母對孩子說話要:簡單、正向、清楚,確認孩子聽懂,避免重複嘮叨。

    4.玩注意力遊戲專注力遊戲能有效地延長注意力時間,吸引力十足的遊戲使孩子自然沉浸,無形中提升專注力。

  • 4 # 在路上的Nancy

    很多家長不注意,以為是關心指導孩子,其實卻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1.讓孩子“居無定所”。

    現在的中國家庭,常常是,一個小孩,兩個父母,四個老人的家庭模式。孩子不是沒人看,而是大家爭著看。如果孩子週一週二姥姥看,週三週四奶奶看,週末自己父母看。這就像小貓小狗一樣,來到新環境總是需要適應一兩天,如果孩子的居住環境過於頻繁的換,孩子會沒有穩定踏實的感覺,沒有安全感。

    建議:更換居所,半年為宜,讓孩子安穩踏實。

    2..讓孩子在自己店裡,客廳裡看書。

    有些生意人的店裡熙熙攘攘,朋友多的父母呼朋喚友,客廳裡嘈雜,孩子在如此環境下讀書,意志力弱,很容易受影響。毛澤東主席曾經專門鍛鍊鬧市讀書的功夫,是在鍛鍊意志力和抗干擾能力,對於孩子來說不合適。

    建議:為孩子準備單獨的空間學習,而不是在公共場所或者家裡的公共區域。

    3.孩子的房間亂,漫畫書,玩具亂丟。

    孩子學習時,為了不讓孩子分神,不要擺放其他干擾物,例如漫畫,課外書,玩具,遊戲機,平板電腦等。

    建議:保持孩子房間整潔有序,與學習不相干的東西,收納起來。

    4.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喝牛奶的時間到了,果斷給孩子送牛奶。

    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家長打擾孩子的專注力,過多的關心,也是一種干擾。

    建議:提前備好水,孩子一小時不進水進食沒關係。

    5.孩子玩拼圖的時候,家長指手畫腳。或者在旁邊盯著孩子做作業,一道題一道題糾正。

    這種方式,是不讓孩子有專注力的節奏,家長包辦替代,越俎代庖。

    建議:給孩子獨處的時間和空間,給他機會專注。

    6.與孩子溝通時,言語囉嗦,指令多。

    言語囉嗦,指令多,容易造成遺忘和走神。

    建議:鍛鍊孩子的聽覺注意力,從簡潔明瞭,指令清晰的溝通方式開始。

  • 5 # 羞羞姐

    要說這個專注力問題,那麼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孩子奶奶的碎碎唸了。我們家孩子奶奶那反反覆覆、磨磨叨叨簡直就是神功。

    我們家婆婆沒怎麼上過學,當年卻是村裡的能人,村裡的大事小情,鄰里間的相處問題都是她的擅長之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情商非常高,而我卻是個踏實厚道的媳婦,所以結婚9年一直相安無事,即使一直住在一起關係也非常好,說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婆婆比我上心,她總說她兒子沒調教好,當年太溺愛,這個孫子一定得好好教育。從孩子剛會冒話的時候開始,他奶奶就整天絮絮叨叨,一件事情會不耐其煩的叮囑,在旁邊的我幾乎感覺耳朵要長繭子了,如果你勸她,她會反覆的和你說,現在小的時候不讓他知道,不養成習慣,長大後悔的就是你!簡直是欲哭無淚啊。

    如果是行為習慣方面,就當是為了孩子好,頂多以後會很皮實,但是在孩子專注的做一件事的時候,在孩子看書的時候她會一直在說,書要端正,眼睛離遠點,一會說一遍一會說一遍;在孩子擺積木的時候她也是一遍又一遍不停的說。孩子的專注力就是這樣沒有養成反而被破壞了。久而久之,這種耳提面命的方法,兒子也開始慢慢的討厭了。以至於現在8歲的兒子和我關係非常好,卻到處躲著奶奶走,奶奶因此很生氣,認為是我在縱容孩子。其實不然,作為21世紀的家長,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既然學校都說孩子週末在家看電視手機不得超過20分鐘,要保護眼睛,那我們為什麼不能選擇適當的節目讓他放鬆一下呢,可是孩子奶奶堅決不允許。

    孩子還是孩子,為什麼要用大人的方式去要求他們呢。我崇尚自然教育,即使我兒子上的是當地最好的學校,即使是個每年都考出很多少兒班的學校,即使是高中部每年都若干清華北大,若干出國留學畢業生的學校又怎樣,我的兒子不做學霸,不做高分低能的孩子,我要培養的是一個能夠自己獨立處理問題,一個懂得如何與他人交往,一個有社會正能量的、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孩子!所以請不要打擾我的孩子,讓他安安靜靜的,讓他有時間去思考,讓他明確自己的想法,讓他按照8歲的想法去做去實現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 6 # 王子小巖巖的故事屋

    可以說孩子天生專注力不好的很少,很多都是給家長破壞的。我說幾點自己曾經也不注意的地方:

    1、孩子專注的搭積木的時候,我過去說:啊呀,不錯呀,這個搭的很漂亮啊,這是門吧,巴拉巴拉!

    2、孩子在畫畫:寶貝,晚飯時間到了,來吃晚飯吧,吃過晚飯再畫。

    3、孩子在做作業,看見寫錯的:你看看這邊錯了,自己想想,哪裡不對了。巴拉巴拉。

    4、孩子在專注的研究螞蟻,我過去:走吧,別看了,螞蟻有什麼好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什麼有百分之十的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