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迷老虎
-
2 # 狼煙火燎
目前預警機大致分為兩個體系,一個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預警機,以大型客機為預警機平臺;另一個就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預警機,以大型運輸機為平臺。兩種不同思路、不同體系的預警機應該說各有優劣,目前也沒有發生過兩個裝備預警機體系大國之間的空戰,因此還不好說誰優勢誰劣勢!至於預警機雷達都在飛機上面,那麼飛機下面如何探測問題,其實就和兩大體系預警機平臺有很多的關聯,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首先說說西方採用明航機改預警機,大型客機具有更好的經濟性,採用費用、日常維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安全係數也是最高的,另外航程大,舒適性好,對長時間在空中工作的人員來說比較適合。他的最大的缺點就是對大型機場的依耐性太高,而一旦開戰這些大型機場將是導彈的第一摧毀目標,即使不被摧毀,一旦飛不起來,預警機的作用就報廢了。而且大型客機改裝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好處,機背上的雷達圓盤可以儘量離機翼更遠一些,且客機機翼更小更細長,對雷達波遮擋就較小,尤其是機身較窄,機身後部位置更窄一些,比雷達圓盤罩子都更窄一些,這樣雷達波越過機身看到自己身下目標不是不可能的了,這是大型客機作為預警機平臺的一大優勢!
而俄系採用軍用運輸機改,這類運輸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簡易跑道起飛,戰時適應能力更強,生存能力也更強,而且軍用運輸機加裝各種電子系統更容易,尤其是自衛電子系統方面,這一點對日益複雜的空中電磁權尤為重要!但軍用運輸機的一大特點就是為了裝更大更重型裝備,機身都非常肥大,且整體飛機體型較短(尤其是胖妞運20這種),因此雷達圓盤一般都裝在機翼中間位置,這樣被機身和機翼遮擋的下部盲區就很大,就有點類似於平衡木似的預警機雷達前後都是盲區一個道理!
這些盲區往往會成為敵人突破的漏洞,因此就需要將這些漏洞補上,典型的中國空警200預警機就採用平衡木模式,後期為了彌補缺陷就在機頭、機尾、機身下分別加了3個雷達罩
而像俄羅斯的A50,中國的空警2000、空警500等,這些都是採用大型或中型運輸機改裝,飛機下部區域明顯被遮擋成為了雷達盲區,因此俄羅斯和中國也都相應的在機頭下面加裝了一個向下的360°掃描雷達,有點類似於反潛巡邏機那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這個缺陷!
當然,無論是空警200加設的3個雷達,還是A50、空警2000等機頭下的360°向下掃描雷達,這些雷達不但耗費飛機上的更多資源,其雷達效能與原盤內大型雷達差距都很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至於未來中國有了C919、C929等大型客機後,是否會參考西方採用客機來改裝預警機呢?這個還真不好說,因為運20已經服役有一段時間了,目前運油20已經在進行試驗檢測了,但以運20為平臺的預警機並沒有上馬,也許我們就是在等C919吧!
-
3 # 崔寶明字明月
預警機主要是探測遠方目標,一般得在200公里到400公里選的目標。這個距離預警機下面可以不考慮。敵機都跑到預警機近前了,還探測個啥?
-
4 # 李曉偉
你說的很對,實際上預警機的雷達看地面和海上目標需要輔助,也就是不能依靠自己的大圓盤來實現的。
舉很簡單的生活中的例子,光是電磁波預警機也是電磁波,那麼手電筒用手遮住是不是出現一隻很大的手?同樣的道理適用於預警機,預警機的機身雖然說是複合材料但是隻要不是透波材料就會造成損耗,不對應該說透波材料也不能百分百透波。
那麼機身既然不透波你雷達又在機身上面,那麼你的下視盲區是很大的,你會受到機身和機翼的遮擋這個是物理特性決定的,雖然說複合材料對電磁波的反射率不如金屬,但是依然是損耗嚴重類似於穿過幾堵牆的WIFI訊號,雖然說有網但是會掉資料包。
預警機為了實現多功能和無盲區是裝備多種雷達,而且現在的預警機還整合指揮、通訊、電子戰、雷達、態勢感知,預警機上的對海對陸主要依靠機頭的下視雷達。
-
5 # 海不揚波C
就像“燈下黑”的道理一樣,雷達也有探測盲區。雷達是用來探測遠處目標的。遠處的目標,不管什麼高度都能探測到,即便是地面海面的目標也能探測到。如果距離飛機太近,比如就在飛機的肚皮底下,雷達是探測不到的。不過,能離預警機這麼近的肯定都是自己人,不會是敵人。眼睛都能看到的距離,沒有必要用雷達探測。
回覆列表
預警機一般裝有下視能力的脈衝多普勒雷達,能在地面和海面嚴重的複雜波形環境中探測和跟蹤低空甚至地面低速、高速目標,能夠對數百個目標進行處理和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