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靨如花的sunshine
-
2 # 北斗151742957
謝邀!忙簡言。(1)山高水秀,空氣稀薄,飛塵少,汙染小,水質清瀅。(2)地勢高,有世界屋脊之稱,俱奮自然水塔條件。(3)山高水高,水資源豐富(小氣侯敏感,自然調節好,植被是水資源最好的儲備庫)。(4)人口少,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好。(5)水勢高寒,空氣蒸發量等等有利因素多。所以始有亞洲水塔之稱。
喜瑪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有“亞洲水塔”之稱。但是在地球變暖的作用下,它們正在加速消融,由此將帶來一系列的災難。 青藏高原的氣候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的特徵:大氣潔淨、空氣稀薄、氣溫低以及輻射強烈等,這些特徵也決定了高原生態稀有、脆弱的特點。科學家發現,神秘而脆弱的青藏高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並且具有超前性。也就是說,別的地方還沒有變化時,那裡已經有了反應。世界自然基金會因此將該地區確定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優先地區。 喜瑪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地區也是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全球變暖正令冰川消融加快,高原總體有暖幹化趨勢。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遏止氣候變暖的話,最早2035年,亞洲水塔的冰川將有可能全部消失,亞洲13億人口的淡水資源將會受到威脅。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只有全世界採取行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冰川快速退縮的趨勢才能得到緩解,這樣才能使亞洲數億人口免受斷水之憂。 2009年7月,綠色和平組織的考察隊第四次踏上了被稱作“亞洲水塔”的喜瑪拉雅——青藏高原地區進行調研。針對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消融、冰湖潰決、高原居民的民生問題,以及對主要河流的影響幾個方面做深入瞭解。 [編輯本段]亞洲水塔-研究 綠色和平組織圖示 2005年,綠色和平組織和中國科學院寒旱所在黃河源地區考察,拍攝到了阿尼瑪卿山腳下的一個冰湖。這是由滑落的冰川與冰磧物阻塞河道形成的壅塞湖,大約橫向5公里、縱向3公里。考察隊離開後三個星期,這個不斷擴大的新湖就發生了潰決,三百頭牛羊被沖走,道路橋樑被毀,所幸無人傷亡。 2006年,冰川學家和古氣候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文章指出:衡量未來冰川消失的尺度將不再是千年,而是百年,甚至是十年。 2007年5月,在對珠峰及黃河源地區進行3次實地考察後,綠色和平組織得出瞭如下結論:珠峰高海拔地區是中國同期升溫最顯著的區域,由於氣候變暖,迅速消融的青藏高原冰川會增加河流來水量,但幾十年後就將轉變為河流水位下降。這意味著中國西南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將面臨水資源短缺,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災難。 [編輯本段]亞洲水塔-現象 青藏高原冰川 絨布寺裡的喇嘛感到當地氣候變化很明顯,他說:冬天變得很暖和,讓喜馬拉雅地區出現了更多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在四五年前,這些病是極少的。離寺廟不遠的扎西宗鄉普麥村,流過的絨布河變得有些捉摸不定。當地居民在小的時候,可以隨便到河邊去,因為大家都知道河水的規律性,什麼季節水量大些,什麼時候水量變小;而現在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不要到河邊去。 當地婦女次仁說:同以前比,夏天雨下得少了,夏天熱,冬天也有些變暖了。以前,夏天的時候水比較清澈,現在水也變少、變髒了。以前1月、2月、3月的天氣特別好,現在,一天的天氣變化就會有三四次,這個好像是放了咒似的。對於生活在絨布河沿岸的人們來說,沒有了冰川,就等於沒有了灌溉的水源。 一些居民認為,冰川的融化,正在影響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老登山”於良璞說:對於長期野外登山者,良好的氣候條件是保證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前拉薩降雨量小,而且一般在晚上,而現在降雨量大而多。在最適合登山的春季和秋季,氣候沒有像以前那樣有規律性,好週期也比較短。幾年前,在珠峰北側5600米左右,看得到許多形態各異而且美麗的冰塔林,現在5700米才有。 [編輯本段]亞洲水塔-發現國內 絲狀真菌放大圖 在青藏高原冰川上,中國科學家用直徑6釐米到10釐米的“鑽頭”打入冰層數百米深。在對取出的冰芯進行分析研究後,科學家驚奇地發現,在這片廣袤的極端冰冷世界裡,存在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微生物。有研究報告指出:冰川中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放線菌、絲狀真菌、酵母菌和藻類。其中一些病毒對人類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性。微生物對人類有害的極少,但冰川中存在人類並不瞭解的未知病毒。溫度升高以後,微生物有些可以復甦,並不能排除變異的可能,因為有些嗜冷微生物存活的機制和常溫生存機制不一樣。許多微生物是透過風的傳播,留在了青藏高原冰川裡。同樣的,從逐漸融化的冰川裡顯露的微生物,也會透過風的流動傳播和擴散;或者它會進入一條受傷的魚體內,遊向下遊,被一隻鳥或其他動物捕食,病毒便會擴大種群,在宿主的種群中傳染開來。另外,人類活動的增加,增[2]加了病毒遺傳變異的機率。 國外 美國科學家約翰·卡斯特羅(John Castello)和斯科特·羅傑斯(Scott Rogers)等人,在《極地生物》發表文章,稱在擁有約14萬年曆史的格陵蘭古代冰芯中找到了番茄病毒毒株。番茄病毒的發現增加了冰層中儲存有人類和其他宿主病毒的可能。科學家丹尼·索哈姆(Dany Shoham)、張鋼(音)也在《病毒學期刊》撰文稱,在西伯利亞的季節冰中找到了不到1歲的A型流感病毒。科學家擔心,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那些冰川中被冷凍儲存千年、萬年甚至更久的病毒和病菌隨時會被釋放出來,威脅人類。 [編輯本段]亞洲水塔-言論 中國冰川學研究的奠基者、中科院院士施雅風說:中國冰川80%以上位於青藏高原和它周圍高山,有大小冰川46377條,總面積59425平方公里。由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迅速增加,中國冰川以年均131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縮小,預期到2050年左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冰川會消失。冰川和冰原融化,是[3]地球變暖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性的後果之一。 [編輯本段]失去“亞洲水塔” 噩夢的誕生 水源危機 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造成河流的季節性洪水和總體徑流量減少,將直接影響淡水資源的供給,特別是在乾旱季節,生活在七大河流域內的大約13億人口(當中九億在中國和印度)都可能面臨水資源不穩定,甚至短缺的危險。 而冰川退縮,湖泊萎縮,凍土退化,土壤含水量減少,加之過度放牧等人為因素,也會導致草場退化,鼠害增多,土地沙漠化,河源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影響水源。 日益增多的氣候難民 因為全球變暖等特別因素,“氣候難民”誕生了。氣候變化催生的難民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解決食物和棲身地的問題,還有在新的環境下文化及身份的認同問題。解決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環境問題,不僅僅是他們所屬的幾個國家的責任,更是全體人類需要為自己使用化石燃料而承擔起他們生存的責任來。 現在,氣候變化的惡果正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並且加劇,數十億民眾的未來生活、亞洲多個國家未來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正面臨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為了未來一代,我們希望世界領導人能夠高度重視這一切,並且採取立刻行動來制止氣候變化。 今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將會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哥本哈根會議將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發展中國家,中印領導人應該推動各國領導,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關鍵共識,拯救地球氣候,保護我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