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機圖

    首先我們說,颱風級核潛艇因為其攜帶的P-39潛射導彈體型巨大而蘇聯又不想讓發射筒影響外觀為了適航性取消龜背,這就不得不讓颱風級的外殼做得更大以包容整組發射筒,這就是“颱風”級採用三個耐壓艇體的原因。這也是為何颱風級的指揮塔離經背道地安置在了艦艇後部的原因。因為為了配平巨大的潛射導彈,颱風級的指揮塔不得不後移,避免讓颱風級發生頭重尾輕。

    這也是颱風級最大威力的地方,巨大的排水量,巨大的潛射彈道導彈,在體型上就讓美國非常忌憚,這也是美國為何要把削減戰略核武器搞到颱風級頭上的原因,載彈不多,但是核彈頭太多!

    颱風級可以攜帶20枚P-39三級固體推進彈道導彈,射程達到8000公里,分導式多彈頭超過6個,一般認為多達10個,每個彈頭核當量20萬噸左右。其威力也正體現於此,彈頭大,載彈足,殺傷力強,只不過突防能力可能也因此受影響。不過對於核彈的攔截,在哪裡攔截擊落造成的危害都不會小,尤其是末端攔截。颱風級還還可以攜帶22枚不同的反潛導彈或者魚雷,具備出色的防禦能力。

    此外。颱風級核潛艇還搭載了潛艇作戰指揮系統,由聲吶、探測雷達、電子系統、定向系統等組成的早期潛艇作戰指揮系統一定程度上可以讓颱風級實現早期預警,攻擊模擬的功能,不過相對於美國現役的核潛艇作戰指揮系統還要差的遠。

    回到現今這個時代看,颱風級的大,實際上是一種無奈,對其作戰能力提升並不明顯,至少和俄亥俄級相比,實現和彈頭小型化才是核潛艇更好的選擇方式。

  • 2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那是冷戰時期的必殺技,今天需求有降低技術進步也不需要那麼龐大身軀了,太費錢太暴露,不過可以惡搞下玩玩水下航母哦麼麼噠

  • 3 # 雛菊西瓜Peterpan

    941型“颱風”級出名就出名在足夠大,大到讓世界上任何一款潛艇都望塵莫及。在80年代,能一次性攜帶200枚熱核彈頭的戰略核潛艇絕對是一把“利劍”。但反過來說,“颱風”之所以這麼大也是迫於無奈,是蘇聯向工業嚴重妥協的一種方式,也造就了艇員極為“豪華”的生活環境。

    下面這張圖是美國“俄亥俄”級和蘇聯941型颱風級的橫截面,可以看到941幾乎是“俄亥俄”的2倍。他的水下排水量超過36000噸,也達到“俄亥俄”的2倍,是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潛艇。

    從武器上看,除了基本的用於自衛的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用於核打擊的洲際彈道導彈。每艘941型攜帶20枚P-39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每枚P-39可攜帶10枚10萬噸級熱核彈頭,最大射程8000-10000公里。這樣,每艘941“颱風”級可攜帶最多200枚熱核彈頭(我們所說的熱核彈頭就是氫彈)。

    而且由於蘇聯面朝北極特殊的地理環境,北極冰蓋是核潛艇隱蔽的天然庇護所,大大提高核潛艇的生存能力。為了保證足夠的破冰能力和下潛深度,“颱風”級使用了昂貴的鈦合金製造,最大下潛深度達到500米,比美國當時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還要深。至於破冰能力則達到3米,可以直接在北極冰蓋地區上浮實施核打擊。

    在80年代,世界上具備200枚熱核彈頭攜帶能力的核潛艇只有2種:蘇聯941型“颱風”級(20*10=200枚)、美國“俄亥俄”級(24*12=288枚)。實事求是的講,拋開其他方面不說,“颱風”級的核打擊能力在當時世界上是最頂級的之一,同期英法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彈道導彈攜帶能力都只有16枚,中國的更是隻有12枚。即便是蘇聯自己的667DBR和667DBRM“德爾塔”級也不過16*4=64枚熱核彈頭的搭載量。所以在戰略威懾和戰略核打擊方面除“俄亥俄”沒有人是“颱風”的對手,這也是為什麼“颱風”級有極大影響的因素之一。

    當然可能有朋友問了,為什麼“俄亥俄”只有941一半的排水量,但彈道導彈攜帶數量反而多。這就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耐壓艇殼直徑和彈道導彈小型化。下面這張圖是蘇聯P-39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一個照片,實際上蘇聯在70-80年代的固體燃料火箭技術相比於美國有比較大的差距,從技術指標上看可攜帶10枚10萬噸級熱核彈頭的P-39最大射程為8300公里,長度達到16米,自重達到90噸。但是美國“俄亥俄”的UGM-133A“三叉戟II”攜帶12枚W76型10萬噸級熱核彈頭,最大射程11300公里,重要的是長度只有13.579米,發射重量58噸。也就是說說,“三叉戟II”用更小的尺寸和重量做到了比蘇聯P-39更大的射程和運載能力。

    彈道導彈小型化問題就束縛住了941“颱風”的設計。由於當時蘇聯只有10米直徑耐壓艇殼技術,而導彈的長度比耐壓艇殼要大60%,所以傳統的龜背已經到了不能接受的程度。所以蘇聯另闢蹊徑,改為多耐壓艇殼方案,其中左右2個直徑7.1米的主耐壓艇殼,20個導彈發射筒夾在兩個耐壓艇殼中間。而指揮圍殼由3個直徑5米的小耐壓艇殼組成。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颱風”的寬度達到“俄亥俄”的2倍,排水量也是“俄亥俄”的2倍。“俄亥俄”因為有瑞典12.7米耐壓艇殼加工技術的支援,再加之導彈長度只有13.6米左右,所以只需要一個小龜背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正著去看這個問題,“颱風”之所以這麼大就是因為向工業做出的一個很大的妥協,“被迫”才做到這麼大。但這個問題也促使“颱風”的生活條件遠遠好於其他潛艇,裡面有遊戲機、游泳池、桑拿房等等其他潛艇基本不可能見到的設施,對長時間在外巡航的艇員來說大大緩解心理壓力。畢竟動輒兩三個月的水下不間斷航行會嚴重影響艇員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時間久了難免會造成這樣那樣的疾病,這種較高的生活環境和很大的內部空間儘可能的降低艇員的壓抑心理。

  • 4 # 創意巧手

    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全球最大的核潛艇,它的長度為170米,和其他戰略核潛艇相差不大;它的寬度為23.3米,比其他核潛艇大很多;它的水上排水量2.3萬噸,水下全排水量高達4.8萬噸,遠遠超過普通的戰略導彈核潛艇。

    既然“颱風”級核潛艇那麼大,那麼它的威力如何呢?“颱風”級核潛艇搭載了20枚彈道導彈,當時設計時還有一種方案准備搭載24枚,不過科瓦列夫認為20枚核導彈已經足夠消滅敵人。“颱風”級搭載的是P-39彈道導彈,也稱SS-N-20,發射系統名稱是D-19。P-39彈道導彈採用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一枚重約90噸,每枚導彈可攜帶10枚10萬噸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最大射程8300千米。“颱風”級核潛艇能夠在15秒內連續發射2枚P-39導彈,並且可以在水下潛航時發射。後來蘇聯還研製了該導彈的改進型,稱為P-39M,不過多次試射失敗,所以並沒有投入使用。

    除了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外,“颱風”級核潛艇還安裝了6具魚雷發射管,可搭載22枚魚雷或導彈,型號包括53-65K型反艦自導魚雷、C3T-65型電動助推魚雷、CA3T-60M型電動魚雷、BA-111火箭魚雷等,另外還可發射多種型號的反潛導彈。為了防止反潛直升機的搜尋和攻擊,“颱風”級核潛艇還配備了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安裝了8具“針葉”-1型防空導彈發射架

  • 5 # 梁老師說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效能咋樣?這麼說吧,颱風級核潛艇是前蘇聯造的一款彈道導彈核潛艇,當時為造這潛艇,喊出來的口號是:“要保證有著相互毀滅原則”

    瞅見沒?相互毀滅啊!至於和誰相互毀滅,您看看臺風級核潛艇出生的日期,正處於美華人和蘇聯人玩冷戰的時候。

    所以就這颱風級核潛艇光說上邊的武器,他連自己都怕,所以效能不會差的。

    那麼和這颱風級核潛艇對等的美國潛艇是啥呢?就是美國的俄亥俄州級核潛艇。

    接下里咱就拿這兩艘潛艇做個對比來說事。

    這麼說吧,颱風級核潛艇是整個人類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核潛艇,光上排水量就達到了驚人的兩萬一千五百噸,就這比俄羅斯那號稱海上武器庫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還多出兩千五百噸。

    當然您別看這排水量確實驚人,但颱風級內部空間反而不大(相比較說的)。

    因為颱風級核潛艇採用的雙體殼,簡單的說,他這潛艇一共兩層殼,中間能夾一層海水。

    也就是說颱風級核潛艇您別看,個大但芯不行啊!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裡頭光導彈發射筒就裝了二十四個,颱風級裡頭就二十個少了四個。

    而俄亥俄級體積差不多才是颱風級的一半。

    從這裡您就能感覺的出來。

    那麼俄華人為嘛要整雙體殼呢?咋說呢?雙體殼也不是一無是處,最起碼防禦力就好啊!一發魚雷懟上去,人家裡頭還有一層殼,沒事繼續航行。您這單體殼一發魚雷過去,這就漏氣了。

    您比方說美華人就特別鍾愛單體殼,他們那潛艇全是這個單體殼,有一次他們在大海里頭被撞了,撞完回去直接就退役了。

    修?還不如再造一個呢!

    而俄羅斯人的呢?撞完拉回去修修接著又出來遛彎來了,不一樣的,芯沒問題!

    再說雙體殼是不受形狀的限制的,因為你想整個啥形狀,他都有兩層殼撐著呢?

    單體殼就不一樣了,只能整成圓柱形,只能在頭尾整點流線型的裝飾而已,畢竟你整成其他形狀那麼重的海水他也不答應啊!

    那麼雙體殼是不是就很優秀呢?

    嗯!那道不是。過去雙體殼是俄羅斯人發展路線,單體殼是美華人發展的路線各有各的壞處吧!

    為嘛這麼說呢?因為這雙體殼在海水中行徑,這一提速,容易引發共振,那噪音,用美華人的說法,這就是海下拖拉機啊!咚咚!咚咚!就差冒黑煙說:“俺在這,抓俺來呀!怕了吧!”

    就一個字——騷!

    所以這兩年,俄羅斯人整的潛艇開始使用雙單混合的了,有那麼一點嫌棄的意思了。

    畢竟潛艇的防禦有一大半是依靠隱蔽的,隱蔽的越好,突襲能力就越佳。

    當然咱說颱風級核潛艇是水下拖拉機,這有點誇張了,人家也透過一些個技術來抵消這方面的影響,您比方說雙體殼外邊弄了一層橡膠消聲瓦。

    當然這事是相對來說的,畢竟美國一個單體殼就能搞定的事,你這事弄的就有點多了,花的錢就多了點,有優有劣吧!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接著咱在聊,颱風級核潛艇就算是裝備的導彈發射筒少了四個,但足夠毀滅一箇中等國家,二百個核彈頭這可不是說說就完了的事。

    再有就是颱風級核潛艇有著破冰能力,畢竟俄羅斯是靠近北極圈的存在,所以他的指揮台上層甲板,只要想要上浮,就能鑿開二米厚的冰層,這是颱風級核潛艇龐大的體積和雙體殼賦予他的一個特殊能力。

    咋說呢?這麼個龐然大物,出去溜達一圈,開銷那絕對是小不了。

    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很不好,六艘颱風級核潛艇,一傢伙就拆了三艘,用了沒多久,又退役了兩艘,現在就剩下一艘了。

    所以這玩意太費錢了。

  • 6 # S清風孤影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應該是蘇聯的“颱風”號核潛艇和美國的“俄亥俄”號核潛 艇。蘇聯的“颱風”號核潛艇是蘇聯第四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它長183米,寬22.9米,高 18米,潛水深度可達500米。它的耐壓殼與外殼間有4-4.6米的間距。1978年,代號402 工廠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開始建造這艘核潛艇。它的水下排水量為30000噸,水下航速 最高可達27節。這艘核潛艇的編制官兵為150人。1980年9月,“颱風”號核潛艇下水試 航。1983年,它進入蘇聯北方艦隊開始服役。它的動力裝置是2座推進功率為59000軸馬力的壓水反應堆和2臺總推進功率為80000 軸馬力的蒸汽渦輪機。所配備的武器包括8具魚雷發射管、20具高15米的SS-NX-20導彈 發射筒和20枚射程9000千米的SS-NX-20潛射彈道導彈。體長為15米的SS-NX-20導彈, 投射重量為1900千克,命中精度可以達到650米。這種導彈可以在蘇聯近海打擊到整個 歐洲、北美和亞洲地區的目標。美國的“俄亥俄”號核潛艇長170.7米,寬12.8米,吃水深度為10.8米。它的動力裝置為一座S8G壓水反應堆。在這艘核潛艇的中部有24個導彈發射管,每 個導彈發射管裡都裝有一枚射程為11000千米的C-4三叉戟I型導彈。每枚C-4三叉戟I型 導彈中都裝有8枚分彈頭,每枚分彈頭的爆炸威力為10萬噸當量。8枚分彈頭可以分別擊 中不同的目標。這就是說,除了導彈之 外,這艘潛艇上還裝了 4枚533毫米的HK68水雷。潛艇的武器裝備非常先進,本身效能又非常良好,它擁有在海戰中 戒備較長時間的能力,可以較好地完成全球性的持久作戰任務。由於發出的噪聲小,它 還被人們稱為“靜悄悄的潛艇”。

  • 7 # 聯合防務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的外形特點就是碩大無匹,圓滾滾的。而且流線型指揮台圍殼是位於艇體後部,彈道導彈發射艙位於指揮台圍殼的前方,與其他所有型號的戰略核潛艇完全相反,這也成為颱風級最為獨特之處。

    颱風級採用了蘇聯/俄羅斯核潛艇一貫的雙殼體設計,在非耐壓殼體外表面敷設有橡膠消聲瓦。颱風級使用的OK-650型核反應堆具備自然迴圈能力,中低速航行時不用啟動主迴圈泵。颱風級的總體噪聲水平接近於美國的俄亥俄級,是蘇聯時期所有戰略核潛艇裡最好的。

    颱風級碩大的體型主要是為了消除“龜背”,在設計上是在水平面搞了兩個耐壓艇體,導彈發射筒就佈置在這兩個主耐壓艇體之間,而不在主耐壓艇體內。兩個主耐壓艇體的直徑在尾部最大處達10米,而在佈置導彈發射筒的這一段內直徑只有7.2米。這種設計還有一種考慮,就是保證耐壓殼體的強度。因為導彈發射筒如果佈置在耐壓殼體上,就要開很多直徑很大的孔。颱風級裝有20個導彈發射筒,如果佈置在耐壓殼體上,就需要連續開20個孔,這對強度的影響是很大的。為了保證強度,一般需要對開孔部位用厚鍛件和板軋材進行加強,這在工藝上也增加了很多難度。颱風級的設計,就避免了在耐壓殼體上連續進行大直徑開孔的麻煩。但這種設計造成颱風級的水面排水量就和基洛級核動力巡洋艦相當,水下排水量則高達33800-48000噸。

    在導彈發射筒後面位於艇中線面處的是“耐壓中央艙段”,架在兩個主耐壓艇體上,橫剖面形成一個“品”字形。耐壓中央艙段裡面佈置有指揮室、聲吶、雷達、潛望鏡。在耐壓中央艙段的兩舷各有一個漂浮救生艙,能容納全艇艇員。颱風級採用的是艏水平舵,可收進非耐壓艇體內。

    由於颱風級主要是在北極海域活動,所以很重視破冰能力。颱風級的指揮台圍殼和艇體上層甲板都進行了結構加強,可以拱破2米厚的冰層上浮。

    颱風級所裝的20枚三級固體燃料潛射彈道導彈是R-39(北約稱SS-N-20“鱘魚”),全長16.1米,直徑2.4米,發射重量84噸,射程8300公里以上,可攜帶10枚分導核彈頭,每個彈頭10-20萬噸TNT當量。

    颱風級艇首設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以及快速裝填裝置,可配置22枚魚雷,也可發射巡航導彈,或者佈設水雷。此外,颱風級還配有8枚“針”式行動式防空導彈,但只有在浮出水面時才能發射。

    颱風級強大的核打擊能力在冷戰時期令美國惴惴不安。但是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無力供養,將3艘現役的拆解,1艘未完工的在船臺拆解,2艘轉為預備役,只剩1艘“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在服役。

    與俄海軍新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相比,颱風級的核打擊能力是明顯超過的,但在最大航速、靜音效果、自動化和資訊化水平上落後些。這也難怪,兩者畢竟不是同時代的裝備。(S)

  • 8 # 軍備解碼

    前蘇聯941型鯊魚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迄今為止人類建造的最大潛艇,這種常年潛伏水(冰)下的鋼鐵巨獸服役於上世紀80年代,其龐大的體量和強悍的打擊能力,曾帶給美國強烈震撼,就連習慣於嘲弄式命名蘇/俄武器的北約,也將其命名為“颱風級”,可見這種核潛艇在西方國家軍方心目中的份量。

    “大”:水下巨無霸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潛艇,颱風級艇長172.8米,最寬23.3米,吃水11米,水面排水量23200噸,水下排水量高達48000噸。如此龐大的噸位和體量,比戴高樂核航母還要大1000噸,浮在海上猶如一座鋼鐵堡壘,在水下則是行動迅速的巨無霸,大多數潛艇、軍艦在它面前都顯得異常“嬌小”。

    上圖中間的潛艇是颱風級的對手,美國攻擊核潛艇洛杉磯級,水下排量超過7000噸,兩者對比猶如兒童和壯漢。

    遠處甲板上的艇員與颱風級艇體比較,更能凸顯出其身軀之龐大。

    上圖颱風級潛艇和基輔級航母在一起。

    與其他核潛艇侷促的艇身甲板不同,颱風級的“脊背”超乎尋常的寬敞。

    與9萬噸級、6萬噸級航母對比

    “強”:一艇滅一國

    颱風級是典型的冷戰產物,其設計製造的主要目標是壓制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以實現“相互保證毀滅”。武器系統包括艇艏的 6 具 533 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重型線導魚雷或巡航導彈;艇上還裝備9M313型防空導彈。

    作為戰略核潛艇,颱風級的核心能力自然是遠端潛射彈道導彈,艇首前部佈置20個發射筒,裝載 20 枚 RSM-52( R-39,北約稱SS-N-20)“鱘魚”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最大射程8300 公里,可載 10 個 20 萬噸級 TNT 當量的分導核彈頭,命中精度500內,一艘颱風級可裝載200枚核彈頭,完全能夠在半小時內毀滅一箇中等國家。

    “奇”:多耐壓艇體結構

    颱風級龐大的體量,如果繼續採用單個耐壓殼,以蘇聯當年的潛艇製造能力顯然無法滿足。為此,該艇創新性的在非耐壓艇體內佈置了多個耐壓艇體結構,使得颱風級成為結構最複雜和獨特的潛艇。

    從橫剖面上看,2個水平並排的主耐壓艇體(直徑約10米),以及架在主耐壓艇體之上、位於潛艇中線的耐壓中央艙段均使用雙殼體結構,“耐壓中央艙段”和兩個平行的“主耐壓艇體”構成一個“品”字形的佈局。在耐壓中央艙段里布置潛艇揮艙和聲吶、雷達、潛望鏡等,使其成為一個耐壓指揮台。在耐壓中央艙段的兩舷各有一個漂浮救生艙,能容納全艇艇員。

    颱風級的導彈發射筒全部集中在圍殼之前,在兩個主耐壓艇之間,是一個獨立的單殼體耐壓艇體(直徑約7.2米)。這種設計不僅使用較小的耐壓艇體就完全消除了“龜背”結構,而且避免了在耐壓殼體上連續大直徑開孔帶來的強度影響和施工難題。而且,導彈發射筒的佈局方式,大大降低了發射導彈時對動力傳統系統的影響,從而提高了靜音效能和發射效率。據稱,颱風級潛射可在55米水下實施快速連續發射,並且能夠2枚齊射。

    “奢”:內部寬敞舒適

    由於長期潛航在水下甚至冰面之下,颱風級憑藉巨大的艇內空間,設計提供了較為舒適的戰鬥和生活環境,可以讓艇員舒緩壓力,從而長期保持戰鬥力。每名艇員都有3平方米的私人空間,裝備有線錄影播放系統,艇上設有健身房、休息室、閱覽室,甚至配套游泳池,配有休息搖椅和高背椅。相對於傳統蘇/俄潛艇簡陋、狹窄的內部空間和設施,舒適度可謂天壤之別。這些措施能保證160名艇員,在水下連續潛航超過 4 個月,成為可怕的深海殺手。

    “匿”:北冰洋潛伏者

    為實現長期隱蔽巡航的目標,颱風級一方面採取了完善的靜音設計。消除了“龜背”大大降低了航行阻力和噪音,雙殼體外表面敷設有橡膠消聲瓦,又最大限度的隱蔽了艇內震動噪音;裝備2 臺 OK-650B 壓水堆,採用雙軸推進,水下最大航速 27 節,由於具備自然迴圈能力,中低速航行時不用啟動主迴圈泵,也提高了動力靜音效能。因此,儘管體量異常龐大,但颱風級的工作噪音卻是蘇/俄彈道導彈潛艇中最低的,甚至低於排量不足一半的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

    另一方面,颱風級耐壓殼體和魚雷艙等使用鈦合金製造,其餘部分採用使用通強鋼,使得該艇極限下潛深度達 500 米。潛艇充分考慮在北極地區的特殊環境,採用了艇首水平舵,指揮台圍殼、垂尾和上層甲板有很強的破冰加強結構,可以鑿穿2米厚的冰層上浮。兩個螺旋槳裝有導管提供保護,潛艇還具備巨大的浮力儲備。這些措施使得颱風級潛艇能夠在嚴寒的北極地區長期執行任務,並能衝破2米厚的冰層。

    “慘”:生不逢時

    颱風級在上世紀80年代服役後,確實曾經風光一時,這種冷戰環境下誕生的巨獸,龐大的體量、10個分導彈頭的洲際導彈、長時間的巡航自持能力、優異的靜音效能,帶給美國很多壓力。但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的6艘“颱風”級卻日益沒落。

    颱風級排水量是俄亥俄級的近3倍,但核導彈數量比俄亥俄還要少,導彈射程也比俄亥俄級上的三叉戟近很多。其複雜的雙殼體結構雖然提高了抗沉性,但也面臨新一代重型魚雷的挑戰。颱風級龐大的體型使其更容易被反潛力量發現,因此只能在堡壘海區執行威懾巡航和核報復任務,這就需要在堡壘海域提供龐大的保護體系,否則自身安全性將大大降低。颱風級巨大而複雜的結構和裝備,使得維護保障要求很高,原有的保障體系早已分散到各個國家,因此潛艇維護難以為繼。

    在多重因素的制約下,曾經煌一時的6艘颱風級潛艇陸續退役和拆解,如今只剩下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一艘,已不再擔負戰備任務,主要用於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測試等工作。

  • 9 # 海事先鋒

    颱風級確實夠大,48000噸的排水量都趕上中型航母了,起碼比印度那艘維克拉馬迪亞號航母排水量還要大,這艘潛艇的大主要是因為要搭載R39型彈道導彈。

    R39彈道導彈是一種彈長度達到16的巨型潛射導彈,使用固體燃料,之所以彈體如此龐大,主要是蘇聯想要獲取一種能夠在戰術效能上接近美國三叉戟彈道導彈的武器,但是由於技術限制,蘇聯導彈要達到接近三叉戟導彈的水平,就必須要放大彈體。而由於R39本身的巨大,使得蘇聯如果要在一艘潛艇上搭載20枚這種導彈,就必須要擴大艇體。

    當然,蘇聯也可以透過給潛艇製造龜背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就能降低潛艇的噸位和造價,但是蘇聯技術人員認為潛艇的龜背給潛艇帶來了巨大的噪音,蘇聯希望颱風級核潛艇的噪音可以低於此前的德爾塔4型,因此製造了更大的耐壓艇體來環繞各個艙室,這樣就造成了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局面,導彈和艇體變得越來越大。

    颱風級的效能還是比較可觀的,畢竟20枚洲際導彈可以分兩次在20分鐘內齊射完畢,導彈射程夠遠,在蘇聯構築的堡壘區域內就可以發射,因此巨大的颱風級倒也不害怕北約的反潛力量,如果遇到了航空反潛的飛機,颱風級自己還搭載了防空導彈,可以予以擊退。因此當時颱風級服役的時候還是給了西方很大的戰略壓力。

    如今,俄羅斯技術進步了,新建造的955A型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技戰術效能在優於颱風級的情況下,將艇體縮小到了24000噸左右,基本和美國俄亥俄處於同一水平線,而且其齊射能力得以保留,潛艇也沒有太大的龜背,布拉瓦導彈的體積也比R39小了許多,因此如果就現在來看,颱風級無疑是落後和過時的產物了,無怪乎俄羅斯將其全部退役了。

  • 10 # 軍器戰位

    到目前為止“潛艇”這一水下作戰艦艇已走過了百年左右的發展歷程,也由最初的古老十幾噸的潛艇發展到現在最大的有幾萬噸以上。在動力方面也有原來的常規動力發展到最先進的核動力戰略級潛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前蘇聯“颱風級”核潛艇!

    到現今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過最大級別的潛艇為前蘇聯設計建造的“颱風級”核潛艇,前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承全部“颱風級”潛艇。該級核潛艇在水下的滿載排水量達到驚人的4.5萬噸,是毫無爭論的全世界最大噸位的潛艇沒有之一。“颱風級”潛艇設計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實施戰略級的導彈核打擊,就這一點,“颱風級”潛艇在冷戰時期無不讓西方國家聞之色變!作為蘇聯時期潛艇的建造巔峰之作,“颱風級”核潛艇可搭載20枚射程近萬公里的洲際潛射彈道導彈,一枚導彈就可以攜帶10個核彈頭。前蘇聯全部近照了六艘“颱風級”潛艇,這在當時可謂是當之無愧的輕易能實施全球戰略核打擊的一支海上作戰力量,就算是當時同樣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同樣為之忌憚!在動力效能方面“颱風級”核潛艇搭載了OK-650型核動力推進裝置,這一型的動力系統可謂是異常強勁,在必要時的全速航行可將幾萬噸的“颱風級”潛艇推至25節的高速!甚至有傳聞稱,“颱風級”潛艇上還設有游泳池、桑拿房等娛樂健身設施,不過這一傳聞至今還沒有受到官方的承認。

    蘇聯解體後,繼承大部分蘇聯遺產的俄羅斯因為國內經濟蕭條,根本無力再支撐維護大量的武器裝備,“颱風級”核潛艇陸續遭到退役,目前僅剩一艘還在俄羅斯海軍服役!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11 # 愛笑的小杰吖

    北約稱當年蘇聯/俄941型"阿庫拉"級戰略核潛艇,為"颱風"級。941型是蘇/俄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該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產物,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颱風"級核潛艇一共建造了6艘,蘇聯解體後,三艘已被拆解。剩下的三艘中,兩艘於2013年年底退役,目前只有首艇"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經現代化改造後,仍處於服役狀態,主要用於試驗"布拉瓦"(SS-N-30 "圓錘")新型洲際潛射彈道導彈。"颱風"級水上排水量23200噸,水下排水量48000噸;最大長度172.8米,最大寬度23.3米,平均吃水11.0米。核動力裝置為OK-650型,2座壓水堆,總功率380兆瓦齒輪傳動式汽輪主機組2×50000馬力,4臺自主式透平發電機4×3200千瓦;雙槳,7葉低噪聲定距槳,在螺旋槳導管內;輔助動力柴油發電機2×800千瓦;鉛酸蓄電池,輔推電機2X190千瓦;2臺外伸式可旋轉推進器,用電機傳動,750千瓦。水上最大航速12節,水下為25節。下潛深度400米,自給力120天,艇員160名。每艇均配2套艇員。"颱風"級的主武器是P-39彈道導彈,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長度16米,直徑2.4米。發射重量90噸,可攜帶10個分彈頭,射程8000~10000公里,圓機率偏差500~600米。P-39導彈是蘇聯(俄羅斯)投入使用的僅有的2種固體燃料的潛射彈道導彈。颱風級核潛艇上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及快速裝填裝置,可配置22枚魚雷。為了防備低空飛機及直升機,配備有8枚"針"對空導彈,可在水面狀態發射。

  • 12 # 憂傷的孤寂鳥

    941型(鯊魚)核潛艇,北約代號颱風級核潛艇,是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該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產物,設計目的是為了達到“相互保證毀滅原則”。與它的對手、美國俄亥俄級相比,其體積近乎於是後者的兩倍——但是核彈投射能力約同於後者——不過強調生存能力,採用複合的雙殼體(承壓殼與導彈發射管分開)而非俄亥俄級的單殼體(承壓殼上有大量大型開口以焊接導彈發射管),潛深近乎於是後者的兩倍,抗打擊能力亦強於後者。同時依賴其龐大的船艙容積,甚至備有泳池和桑拿浴室,可以讓水兵舒服的在敵人附近海域枕戈待旦好一陣子,一次出航,可在北冰洋下最長值班3個月。裝備20個導彈發射管裝載SS-N-20彈道導彈。其射程達到8300公里,可以讓颱風級打擊到與她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一個目標。颱風級核潛艇是目前世界最大體積和噸位潛艇紀錄保持者。

    效能:

    水上排水量: 23,200~24,500 t(22,830~24,110 long ton) 潛航排水量: 33,800~48,000 t(33,270~47,240 long ton) 水上吃水 :12.5米 潛航深度: 400米 全長 171.5米 :全寬 23.3米艇體結構 :雙殼體 動力系統 :2具壓水冷卻式核子反應爐 2具蒸氣渦輪機(80000軸馬力) 潛行極速 :25節 自持力 :大於三個月 乘員 :180人魚雷 :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具 650毫米65型魚雷發射管4具,共24枚魚雷導彈 :SS-N-16導彈 SS-N-20彈道導彈20枚 SS-N-15反潛導彈 (可自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 所有導彈皆可攜帶核彈頭。北約代號:颱風級 蘇俄代號:941型阿庫拉級(有趣的是北約卻將971型狗魚級核攻擊潛艇命名為阿庫拉級)

    歷史背景

    1966年11月,美國啟動了“水下遠端導彈系統”(發展為“三叉戟導彈”)和“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內的新一代海基戰略系統。為此,蘇聯海軍在1970年開始探討射程至少為9000千米潛射彈道導彈的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可行性。 颱風級的總設計師在接受Discovery採訪的時候曾是說過這樣的話:“你、我都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而且將要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當時美國生產了俄亥俄級核動力戰略潛艇,為達到超越,我們必須研製出更強的潛艇,就是鯊魚級。”這也就是颱風級研製的原因。

    1971年6月,蘇聯政府下達了《關於建立由Д-19導彈綜合體和941型核潛艇組成的“颱風”海基戰略綜合體》的命令。“紅寶石”中央設計局參與過蘇聯第一代到第三代核潛艇設計工作的科瓦廖夫任總設計師。由馬克耶夫領導的第385特種設計局負責Р-39型三級固體燃料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設計,導彈編號3М65。北約稱之SS-N-20“鱘魚”

    颱風級第一艘在1977年開始動工,1980年9月下水,而於1981年開始服役。颱風級在設計研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自衛武器的佈設,如何佈設20個導彈發射筒等。颱風級建造計劃已在1989年全部完成,共六艘同級艦。當時蘇聯曾準備大量建造颱風級,就因為經濟問題放棄了原設想。現在俄羅斯海軍也由於經費等問題,使得其中三艘退役,而其餘三艘也只能保證一艘在臨戰狀態。面對美國的14艘俄亥俄級(原共18艘,其中4艘改為巡航導彈潛艇),俄羅斯海軍現在已經沒有能夠對等的武器了。但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彈道導彈潛艇的研發。俄國自1996年開始研製“北風之神”級(俄語:Борей,俄方代號:955級,無北約代號)戰略核潛艇。俄羅斯官方宣佈北風之神級首艦已經於1996年開始建造,在2007年下水。2、3號艦也在2005年內開始建造。但相關資料仍是個謎。

    2004年,媒體報道稱俄羅斯將徹底拆除6艘中的3艘颱風級核潛艇(重新起用TK-208,拆除1艘現役艇和2艘退役艇),僅保留用於戰備的一艘颱風級,並修復一艘颱風級(TK-208,颱風級的首艦)用作彈道導彈的發射試驗平臺。TK-208迪米特里頓斯科伊號於1981年開始服役,在1983年就被列為預備役,但到1990年“大修”時,因為經濟問題而將原計劃1年的大修拖延了近11年。直到2000年,俄海軍獲得相關經費才得以在2001年中旬完成大修並改裝用於試射新式彈道導彈(布拉瓦型導彈,另譯“圓錘”,用於北風之神級裝備的新型彈道導彈)。而TK-17阿爾漢格爾斯克號和TK-20塞維斯塔爾雖然參與了2004年俄海軍的“安全-2004”演習,但都未發射導彈。R-39 RIF礁石/SS-N-20鱘魚型導彈已經宣佈停產,而TK-208現用作試驗平臺,其他兩艘也都從06年起封存。 紅寶石設計局曾提出拆除颱風級的導彈筒代以貨倉,成為載荷15000噸的跨北冰洋運輸潛艇。

    颱風級六潛艇列表:

    結構及武器系統

    941型覆有橡膠消聲瓦的鋼製輕殼體中,佈置有5個鈦合金制的耐壓艇體:

    艏耐壓艇體: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配套的快速裝填裝置以及備用魚雷 左右兩個主耐壓艇體:直徑為7.2米 中央耐壓艇體:有指揮部位、操舵部位和主要的艇載電子系統裝置。圍殼中集中了艇上全部的升降桅杆裝置 艉部耐壓艇體:直徑為4.6米

    中央耐壓艇體的兩舷各有一個漂浮式救生艙,救生艙頂部結構與潛艇上層建築兩側的外形構成一體 漂浮式救生艙。因此,潛艇共有7個獨立耐壓艇體。 颱風級共有19個艙室,從橫拋面看成“品”字型佈設。

    主耐壓艇體、耐壓中央艙段和魚雷艙使用鈦合金材料,其餘部分都用消磁高強度鋼材。這確保了即使是北極的2~3米厚度的冰也能被輕易的破開。彈道導彈發射筒佈置在指揮台圍殼的前方,這樣減輕了發射導彈時於輪機一起產生的震動程度,從而提高安靜程度和發射間隔。耐壓艇體部分則用德爾塔IV級的消聲瓦,非耐壓部分使用一種特製的橡膠水聲消音瓦,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在水下遁形。颱風級的工作噪音是蘇俄彈道導彈潛艇中最低的,稍遜於只有它體積一半的俄亥俄級。

    颱風級可以同時齊射2發R-39礁石/SS-N-20鱘魚型彈道導彈,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級別的彈道導彈潛艇中都是無法做到的。該級與其他蘇俄彈道導彈潛艇最特殊的設計是使用非典型雙殼體,即非全艇使用雙殼體結構。在導彈發射筒部分採用了單殼體,也就是將導彈發射筒夾在雙殼耐壓艇體之間。這樣避免了出現“龜背”(指導彈發射筒高高隆起於甲板,颱風級是所有蘇俄彈道導彈潛艇中唯一沒有“龜背”的級別)產生的航行時噪音和阻力較大,以及由於在雙殼體上開導彈發射孔而在開孔處周圍用高強度耐壓材料加強強度而帶來的更大的建造費用。颱風級不像大多數西方人所想象的蘇聯武器一般都不注重士兵舒適度,颱風級為水兵都提供了一個每人平均約3平方米的“休息空間”,颱風級是少數在設計時就考慮到空調裝置的蘇俄潛艇,艇上還有游泳池和健身房。據說水兵在執勤完任務後還可到甲板上釣魚。水兵的一日三餐都少不了黑魚子醬,金槍魚,巧克力和葡萄酒,這樣的生活甚至足以讓挑剔的美食家也心馳神往。

    颱風級的主武器是R-39礁石/SS-N-20鱘魚型彈道導彈,在自衛武器上,裝備了533毫米魚雷管和650毫米魚雷管。可發射常規魚雷、“風暴”空泡魚雷[4][來源可靠?]、SS-N-15反潛導彈,由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同時還裝備了SS-N-16反潛導彈,可由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並且俄方還為颱風級和以後的“北風之神”級研製並裝備了潛射防空導彈,並可由魚雷管發射。強硬的雙殼體結構使得潛艇在遭受普通魚雷攻擊時,大部分的魚雷爆炸力會被雙殼體的耐壓艙和殼體外的水吸收,從而保護艇體,據美國分析,由於颱風級雙殼體之間的大空間和巨大的預留浮力(約為排水量的35%),可以在遭到一枚甚至兩枚重型魚雷擊中的情況下而不沉沒。總體說颱風級足以對抗一般的攻擊型潛艇和水面反潛艦隻。

    關於R-39礁石/SS-N-20鱘魚型導彈:R-39礁石/SS-N-20鱘魚型導彈是專供颱風級核潛艇使用的彈道導彈。它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長度16米,直徑2.4米。發射重量90噸,可攜帶10個分彈頭,射程8300公里,圓機率偏差500~600米。R-39導彈是蘇聯投入使用的僅有的2種固體燃料的潛射彈道導彈,另一是R-30圓錘(廠方編號3M30)/(美國防部編號SS-NX-30,無北約代號,削核條約編號RSM-56)導彈雖然也是固體燃料,但尚在實驗中。2011年11月23日從尤里多爾戈魯基號上兩發連射獲得成功。固體燃料具有準備時間短,安全的特點(液體燃料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但同時也帶來的發射重量增大和儲放時間縮短和射程降低的問題。首批R-39導彈於1983年交付海軍,也就是說TK-208服役前期和TK-202試航期中,潛艇的彈道導彈是缺裝的。

    雖然颱風級的體積和艇寬度幾乎是俄亥俄級的兩倍,但美國俄亥俄級卻能攜帶射程12000公里三叉戟II型導彈24枚,而颱風級卻只能攜帶20枚射程8300公里的R-39礁石。導彈數量上俄亥俄級仍佔優勢。但由於三叉戟II導彈每發攜帶8個MK-5 MIRV(配合W-88核彈頭)或14個MK-4 MIRV(配合W-76核彈頭),R-39導彈每發卻能帶10發彈頭。這樣24×14=336個,而颱風級則有20×10=200個。而在核爆當量都大約是0.1兆噸TNT(10萬噸,1兆=1百萬),而R-39相比以前蘇聯導彈的最大進步就是與“三叉戟”都使用的是三級推進,固體燃料。這樣在發射準備沒有任何差距,在射程上R-39的8300-10000公里弱於三叉戟II的11100公里。而由於颱風級連射時可以齊射兩枚導彈,發射全部導彈耗費時間上臺風級無疑佔有優勢。

    不過,由於蘇聯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技術並沒有美國成熟,所以R-39導彈與三叉戟型導彈還存在著很多差距。首先發射重量R-39為90噸,而三叉戟II型僅為不到60噸,這樣造成了發射後坐力增大等問題。其次在精度上,R-39裝備“星光”天文制導系統之後的圓機率誤差為500~600米,而三叉戟II型MK-6慣性天文導航系統之後的圓機率誤差為僅為90米~120米。雖然R-39的維護費用和製造費用不比三叉戟導彈高,但對於資金緊張的蘇聯(俄羅斯)海軍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觀導裝置:在觀導裝置上,颱風級使用了“鮑托爾-941”綜合導航系統、“公共馬車”型指揮系統、“閃電-MC”型通訊系統、“暴風雪”型雷達系統和用於觀察艇外狀況的“MTK-110”型電視系統。其中“鮑托爾-941”型綜合導航系統是專門為颱風級設計的,這一系列中包括了德爾塔IV級中使用的“交響樂”衛星導航系統。 在科拉半島上,蘇聯建立了一個超低頻無線電站。這座無線電站發射的超低頻波能夠穿透到水下200~300米,並且訊號基本上能夠覆蓋全球。這個無線電站可用於為潛艇下達命令,而最主要的也是為彈道導彈潛艇下達命令。颱風級是首先裝備超低頻接收器的潛艇。此後德爾塔III和德爾塔IV才加裝上接收器。而為了保證戰時颱風級核潛艇能夠收到訊號,前蘇聯準備了至少16個通訊通道,分別是:1個超低頻通道、5個超長波通道、5個短波通道、5個衛星通訊通道。蘇聯的5個長波臺分別在俄羅斯境內的下新城、克拉斯諾達爾斯克和哈巴羅夫斯克;還有在白俄羅斯1座,烏茲別克1座。儘管超長波電臺能夠將訊號傳播很遠,但在南半球、大西洋西部(美國的東海岸海區)和太平洋東部(美國的西海岸地區)的訊號可能會接收不到。一旦戰時超長波臺被摧毀,蘇聯還用空中值班的通訊飛機可以提供長波通道。

    颱風級的缺點:

    颱風級由於艇身過大,導致比德爾塔IV級或美國俄亥俄級要更容易被發現。而且颱風級的建造維護費用也要比導彈火力相等的俄亥俄級要高,這也註定了經濟不如美國的蘇聯是不可能大量生產並維護這種潛艇。據稱一艘颱風的現代化升級費用相當於兩艘“北風之神”的建造費,因此它們將不會改裝。目前俄海軍三艘中,兩艘實際上閒置,實際使用的僅一艘作為水聲和武器試驗平臺的“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它將繼續充當試驗檯到2019年。[9]。另據2012年2月報道,由於所使用的戰略導彈RSM-52/R-39/SS-N-20已經不再生產,這幾艘颱風只能使用常規武器。

  • 13 # oo734303060

    “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代號:颱風級;英語:Typhoo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蘇聯代號:941,蘇俄名稱:Akula)是前蘇聯最大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該潛艇是典型的冷戰時期的產物,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颱風級核潛艇一共建造了6艘,蘇聯解體後,三艘已被拆解。剩下的三艘中,兩艘計劃2013年年底退役,最後將只有首艇“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經現代化改造後,仍處於服役狀態,主要用於武器試驗。俄羅斯海軍將以“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作為海軍戰略核威懾的替代。

    結構特點 外觀容易識別,是目前體積最大的潛艇;圓鈍牛鼻形艇首,大型圓柱形艇殼;平頂式艇體;流線型指揮塔圍殼位於艇體中後部,前緣頂部有舷窗;指揮塔圍殼輪廓相對較低矮,頂部結構較大,外觀圓滑,與艇身融合;指揮塔圍殼前緣輪廓垂直,後緣略傾;可伸縮式潛水舵不可見;超大型艇尾尾舵是該級艇最不容易混淆的識別特徵;導彈發射艙位於指揮塔圍殼後方。 研製歷程 颱風級第一艘在1977年開始動工,1980年9月下水,而於1982年開始服役,居然比其前級德爾塔IV級還要早1年服役(德爾塔IV級於1983年開始服役),第二艦則在次年服役。 颱風級在設計研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自衛武器的佈設,如何佈設20個導彈發射筒等。颱風級建造計劃已在1989年全部完成,共六艘同級艦。當時蘇聯曾準備大量建造颱風級,就因為經濟問題放棄了原設想。俄羅斯海軍也由於經費等問題,使得其中三艘退役,而其餘三艘也只能保證一艘在臨戰狀態。面對美國的14艘俄亥俄級(原共18艘,其中4艘改為巡航導彈潛艇),俄羅斯海軍已經沒有能夠對等的武器了。但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彈道導彈潛艇的研發。 俄國自1996年開始研製“北風之神”級(北約代號)戰略核潛艇。俄羅斯官方宣佈北風之神級首艦已經於1996年開始建造,在2007年下水。2、3號艦也在2005年內開始建造。但相關資料仍是個謎。 使用情況 TK-17阿爾漢格爾斯克號和TK-20塞維斯塔爾雖然參與了2004年俄海軍的“安全-2004”演習,但都未發射導彈。 R-39 RIF礁石/SS-N-20鱘魚型導彈已經宣佈停產,而TK-208現用作試驗平臺,其他兩艘也都從06年起封存。 型號演變 TK-208 1977年3月3日建造,1980年9月23日下水,1981年12月12日服役,現役。 TK-202 1980年10月1日建造,1982年4月26日下水,1983年12月28日服役,現已拆解。 TK-12 1982年4月27日建造,1983年12月17日下水,1984年12月27日服役,現已拆解。 TK-13 1984年1月5日建造,1985年2月21日下水,1985年12月29日服役,現已拆解。 TK-17 1985年2月24日建造,1986年8月下水,1987年11月6日服役。 TK-20 1987年1月6日建造,1988年6月下水,1989年9月服役。 TK-210 1986年建造,1990年下水。 名稱:颱風” (Typhoon)級(“鯊魚”級,941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建造時間:1976年 現狀:一艘服役中 前型:德爾塔IV級 同型:6艘 次型:北風之神級 滿排噸位:10000-50000噸 “颱風”號 技術資料 乘員 編制:180人 艦長:171.5米 型寬:24.6米 航速:25節 水上排水量:18,500噸 水下排水量:26,500噸 潛航深度:400米 武器裝備 (1)導彈:彈道導彈——20枚馬克耶夫設計局SS-N-20(RSM52/3M20)“鱘魚”潛射彈道導彈,可攜帶10枚20萬噸TNT當量分導式核彈頭;防空導彈——SA-N-8“箭”式便攜防空導彈,水面航行狀態下使用;反潛導彈--諾瓦託設計局SS-N-15“海星”反潛導彈,由533毫米(21英寸)口徑魚雷發射管;有效載荷20萬噸。TNT當量“沃多帕德”核彈頭或“韋德爾”40型魚雷戰鬥部; (2)魚雷:6部533毫米(21英寸)口徑魚雷發射管; (3)水雷:由魚雷發射管發射。

  • 14 # 從何而來

    前蘇聯941型鯊魚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迄今為止人類建造的最大潛艇,這種常年潛伏水(冰)下的鋼鐵巨獸服役於上世紀80年代,其龐大的體量和強悍的打擊能力,曾帶給美國強烈震撼,就連習慣於嘲弄式命名蘇/俄武器的北約,也將其命名為“颱風級”,可見這種核潛艇在西方國家軍方心目中的份量。

    “大”:水下巨無霸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潛艇,颱風級艇長172.8米,最寬23.3米,吃水11米,水面排水量23200噸,水下排水量高達48000噸。如此龐大的噸位和體量,比戴高樂核航母還要大1000噸,浮在海上猶如一座鋼鐵堡壘,在水下則是行動迅速的巨無霸,大多數潛艇、軍艦在它面前都顯得異常“嬌小”。

    上圖中間的潛艇是颱風級的對手,美國攻擊核潛艇洛杉磯級,水下排量超過7000噸,兩者對比猶如兒童和壯漢。

    遠處甲板上的艇員與颱風級艇體比較,更能凸顯出其身軀之龐大。

    上圖颱風級潛艇和基輔級航母在一起。

    與其他核潛艇侷促的艇身甲板不同,颱風級的“脊背”超乎尋常的寬敞。

    與9萬噸級、6萬噸級航母對比

    “強”:一艇滅一國

    颱風級是典型的冷戰產物,其設計製造的主要目標是壓制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以實現“相互保證毀滅”。武器系統包括艇艏的 6 具 533 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重型線導魚雷或巡航導彈;艇上還裝備9M313型防空導彈。

    作為戰略核潛艇,颱風級的核心能力自然是遠端潛射彈道導彈,艇首前部佈置20個發射筒,裝載 20 枚 RSM-52( R-39,北約稱SS-N-20)“鱘魚”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最大射程8300 公里,可載 10 個 20 萬噸級 TNT 當量的分導核彈頭,命中精度500內,一艘颱風級可裝載200枚核彈頭,完全能夠在半小時內毀滅一箇中等國家。

    “奇”:多耐壓艇體結構

    颱風級龐大的體量,如果繼續採用單個耐壓殼,以蘇聯當年的潛艇製造能力顯然無法滿足。為此,該艇創新性的在非耐壓艇體內佈置了多個耐壓艇體結構,使得颱風級成為結構最複雜和獨特的潛艇。

    從橫剖面上看,2個水平並排的主耐壓艇體(直徑約10米),以及架在主耐壓艇體之上、位於潛艇中線的耐壓中央艙段均使用雙殼體結構,“耐壓中央艙段”和兩個平行的“主耐壓艇體”構成一個“品”字形的佈局。在耐壓中央艙段里布置潛艇揮艙和聲吶、雷達、潛望鏡等,使其成為一個耐壓指揮台。在耐壓中央艙段的兩舷各有一個漂浮救生艙,能容納全艇艇員。

    颱風級的導彈發射筒全部集中在圍殼之前,在兩個主耐壓艇之間,是一個獨立的單殼體耐壓艇體(直徑約7.2米)。這種設計不僅使用較小的耐壓艇體就完全消除了“龜背”結構,而且避免了在耐壓殼體上連續大直徑開孔帶來的強度影響和施工難題。而且,導彈發射筒的佈局方式,大大降低了發射導彈時對動力傳統系統的影響,從而提高了靜音效能和發射效率。據稱,颱風級潛射可在55米水下實施快速連續發射,並且能夠2枚齊射。

    “奢”:內部寬敞舒適

    由於長期潛航在水下甚至冰面之下,颱風級憑藉巨大的艇內空間,設計提供了較為舒適的戰鬥和生活環境,可以讓艇員舒緩壓力,從而長期保持戰鬥力。每名艇員都有3平方米的私人空間,裝備有線錄影播放系統,艇上設有健身房、休息室、閱覽室,甚至配套游泳池,配有休息搖椅和高背椅。相對於傳統蘇/俄潛艇簡陋、狹窄的內部空間和設施,舒適度可謂天壤之別。這些措施能保證160名艇員,在水下連續潛航超過 4 個月,成為可怕的深海殺手。

    “匿”:北冰洋潛伏者

    為實現長期隱蔽巡航的目標,颱風級一方面採取了完善的靜音設計。消除了“龜背”大大降低了航行阻力和噪音,雙殼體外表面敷設有橡膠消聲瓦,又最大限度的隱蔽了艇內震動噪音;裝備2 臺 OK-650B 壓水堆,採用雙軸推進,水下最大航速 27 節,由於具備自然迴圈能力,中低速航行時不用啟動主迴圈泵,也提高了動力靜音效能。因此,儘管體量異常龐大,但颱風級的工作噪音卻是蘇/俄彈道導彈潛艇中最低的,甚至低於排量不足一半的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

    另一方面,颱風級耐壓殼體和魚雷艙等使用鈦合金製造,其餘部分採用使用通強鋼,使得該艇極限下潛深度達 500 米。潛艇充分考慮在北極地區的特殊環境,採用了艇首水平舵,指揮台圍殼、垂尾和上層甲板有很強的破冰加強結構,可以鑿穿2米厚的冰層上浮。兩個螺旋槳裝有導管提供保護,潛艇還具備巨大的浮力儲備。這些措施使得颱風級潛艇能夠在嚴寒的北極地區長期執行任務,並能衝破2米厚的冰層。

    “慘”:生不逢時

    颱風級在上世紀80年代服役後,確實曾經風光一時,這種冷戰環境下誕生的巨獸,龐大的體量、10個分導彈頭的洲際導彈、長時間的巡航自持能力、優異的靜音效能,帶給美國很多壓力。但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的6艘“颱風”級卻日益沒落。

    颱風級排水量是俄亥俄級的近3倍,但核導彈數量比俄亥俄還要少,導彈射程也比俄亥俄級上的三叉戟近很多。其複雜的雙殼體結構雖然提高了抗沉性,但也面臨新一代重型魚雷的挑戰。颱風級龐大的體型使其更容易被反潛力量發現,因此只能在堡壘海區執行威懾巡航和核報復任務,這就需要在堡壘海域提供龐大的保護體系,否則自身安全性將大大降低。颱風級巨大而複雜的結構和裝備,使得維護保障要求很高,原有的保障體系早已分散到各個國家,因此潛艇維護難以為繼。

    在多重因素的制約下,曾經煌一時的6艘颱風級潛艇陸續退役和拆解,如今只剩下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一艘,已不再擔負戰備任務,主要用於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射測試等工作。

  • 15 # 科技之重

    在1969年,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研製計劃就啟動了,當時的研發代號為“941工程”。所以,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又被稱為941型戰略導彈核潛艇。

    該型戰略導彈核潛艇一共建造了6艘,其中3艘已經退役,2艘正在拆解,1艘已經拆解(TK-202號在1990年下水,不巧的是前蘇聯在1991年解體,該潛艇也沒有服役),只有在1981年服役的TK-208號還仍然在服役。

    從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境遇可以得出:“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任何先進的武器裝備都是鏡花水月”,這樣一個結論。

    颱風級作為前蘇聯當時威懾能力最強的戰略導彈核潛艇,迄今為止,已經服役了40年。從今天的眼光看起來,其效能依然很先進,仍然令絕大部分國家望其項背。

    颱風級核潛艇的效能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水上排水量2.45萬噸,水下排水量4.6萬噸。安裝有2臺VM-5型壓水堆,2臺OK-650B蒸汽發生器,總功率為380MW。

    VM-5為第三代壓水堆,是在第二代VM-4的基礎上研發而來的,使用了靜音效果更好的自然迴圈技術,就得以取消冷卻劑泵的使用,提高了靜音能力。

    核反應堆和蒸汽發生器只不過是動力系統的一部分,要推動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以27節的最大航速前進。還是需要用到2臺GT3A型汽輪機,其單臺功率為50000馬力,兩臺可以為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提供100000馬力約合(74.57MW)的推進功率。

    除了核反應堆作為主動力之外,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艇尾側面靠近下部的位置,各安裝有1部鉛蓄電池作為動力的190千瓦級別的推進器,以備主動力系統出故障時的使用。在艇首和艇尾還各安裝了1部功率為750千瓦的推進器,以便於提高其機動性。

    排水量高達4.6萬噸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其艦載電子裝置也不少。要滿足艦載電子裝置的用電需求,那就需要發出較大的電能。除了VM-5型核反應堆產生的水蒸氣經過二回路後推動4臺功率為3200千瓦汽輪機發電之外。另外還安裝了2臺功率各為80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不過該發電機主要作為輔助動力使用。

    耐壓艇殼結構

    另外作為戰略導彈核潛艇,那下潛深度是越大越好。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可達500米,在建造時很有可能使用了鈦合金。畢竟像685型攻擊型核潛艇,971型攻擊型核潛艇都使用了鈦合金製造的耐壓艇殼。而685型攻擊型核潛艇的研製時間比颱風級還要早,故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使用鈦合金製造耐壓艇殼也就說的通了。

    與其他戰略導彈核潛艇不同的是,颱風級的潛射彈道導彈並沒有直接安裝在耐壓艇殼裡,而是安裝在兩個圓形耐壓艇殼之間。而其艇艏和艇尾以及中間的兩個主耐壓艇殼上部,還設有一個較短的耐壓艇殼,組成了比較奇特的“品”字型佈局。艇艏處的短耐壓艇殼是作為魚雷等武器,可伸縮水平舵的容納艙室。中間的艙室主要作為電子裝置,潛望鏡,指揮艙室。尾部的艙室應該是作為拖曳線列陣聲吶的投放艙使用。

    靜音效能

    非自然迴圈的核反應堆,是需要冷卻劑將核反應產生的熱量帶出去的,但是冷卻劑並不具備主動流動的能力,必須透過冷卻劑泵的作用,才能完成“流入堆芯,帶出熱量,流入蒸汽發生器中,再流入堆芯”這一個完整的迴圈。可以說,只要核反應堆進行運轉,那麼冷卻劑泵就要持續工作,那就自然而然的發出噪音。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安裝了2臺VM-5型壓水堆,該反應堆為自然迴圈反應堆,自然迴圈反應堆就可以省去冷卻劑泵,依靠冷卻劑的自然流動形成一個迴圈。如此一來,噪音就會大幅度的下降。像核反應堆,減速器,汽輪機,輔助動力系統都是安裝在減震浮筏上面所以說,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動力系統的噪音就減小了不少。

    除了在動力系統上 進行降噪之外。其艇體外形的設計,也比較遵循流體力學,儘量減少表面的凸起物。像艇首水平舵也被收納起來,安裝在主耐壓艇殼之間的20枚洲際彈道導彈,透過貫穿艇身的設計,就取消了艇背的導彈容納藏艙。

    另外,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指揮台圍殼與艇背的過度也不突兀,兩者之間透過一個梯形圓臺相連線。從此減弱了水動力帶來的噪音。艇體表面還敷設有消音瓦,既可以吸收艇內的噪音,又可以吸收敵方聲吶發出的聲波。再次降低了整體的噪音。至於推進系統採用了大側斜七葉螺旋槳,還可以降低其旋轉產生空泡帶來的噪音。

    綜合來看,透過動力系統的降噪,外形的降噪,消音瓦的使用。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噪音在100分貝左右。在1980年-1990年這段時間裡,還是比較低的。即便是與今天的戰略導彈核潛艇進行比較,也是相當出眾的。

    比如說,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噪音在100分貝左右。

    前衛級核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噪音為105分貝。

    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噪音為110分貝。

    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噪音在100分貝以下。

    對比可知,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噪音水平還是極為優異的。除了俄亥俄級,北風之神級之外,基本上難覓對手。只不過如此先進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如今也僅剩1艘服役而已。

    戰略打擊能力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搭載有20枚P-39固體燃料潛射彈道導彈,該導彈的射程在8000千米—10000千米,每枚導彈可以搭載10枚10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其導彈發射系統可以以每次2發齊射的形式,透過10次將20枚P-39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出去。

    P-39潛射彈道導彈採用了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僅長度就高達16米,彈徑為2.4米。也是前蘇聯時期僅有的兩種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之一,另外一種就是現在安裝在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上面的布拉瓦。

    如果,不經過特殊的設計。那麼,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勢必還會像德爾塔級那樣,在艇背上面凸出一塊導彈容納艙。

    也可以說,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也正是為P-39潛射導彈妥協的產物。其實,不僅僅是颱風級,還有俄亥俄級,094A,前衛級,凱旋級,北風之神級,德爾塔級都是為所搭載的潛射彈道導彈妥協的產物。

    主要是受制於當初的燃料效能和導彈指標,潛射彈道導彈的長度和彈徑無法繼續壓縮。再壓縮下去的話,射程,載荷就達不到指標。所以,也只能在戰略導彈核潛艇的設計和製造上妥協了。

    畢竟核潛艇的設計和製造的變更靈活性比較大,在工業實力無法制造大直徑耐壓艇殼時,也只能採用外加導彈容納艙這個折中的辦法。

    其實各個國家的戰略導彈核潛艇都有導彈容納艙,只不過有高有低而已。當時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長度普遍在13米以上,而大型卷板機可以製造出的最大直徑的耐壓艇殼也只有12米多。為此,也只能選擇使用導彈容納艙。有些戰略導彈核潛艇將導彈容納艙與艇背融為一體,看起來就像沒有一樣。如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

    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威懾能力

    僅有的一艘還是部署在北德文斯克海軍基地。該基地與美國本土隔著北冰洋和加拿大,其中北冰洋南北跨度為2082千米,加拿大南北長約4600千米。也就是說,北德文斯克海軍基地距離美國本土的直線距離為6682千米,而美國南北長約5500千米。綜合來看,北德文斯克海軍基地距離美國最難端約為12182千米。

    以P-39潛射彈道導彈8000千米—10000千米的射程,是足以覆蓋美國五分之三的領土。這樣的打擊範圍,足以令其極為的忌憚。

    不過P-39潛射彈道導彈只採用了慣性制導系統,使得其命中誤差為500米,是不具備精確打擊能力的。只不過採用分導式核彈頭的P-39也不是為了精確打擊地下發射井,而是瞄準對方本土進行大範圍的覆蓋性核打擊,也是二次核反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是,P-39潛射彈道導彈服役的時間比較早,面對導彈防禦系統時,其突防能力還略有不足。

    在2020年11月17日,從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發射標準-3反導攔截彈成功攔截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靶彈。這次的試驗與以往不同,是在未知靶彈從哪個地方發射的,也就是說,極為的接近實戰。

    這次試驗也證明了標準-3反導攔截彈是具備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實力。

    除了海基反導系統之外,在美國與加拿大的交界處,還有一個橫穿加拿大東西海岸的近程預警系統。該系統主要是由24個探測距離在800千米的預警雷達組成。

    除了在本土布置防空系統之外,還在阿拉斯加的科利爾,法國的圖勒,英國的菲林戴爾斯也都部署了導彈預警雷達和鋪路爪遠端預警雷達。在這3地部署的雷達探測網已經可以覆蓋北冰洋地區,每座預警雷達的探測距離都達到了5000千米。

    由此可見,美國針對北冰洋海域上空的監控達到了非常嚴密的程度,基本上,只要洲際彈道發射升空,就可以被反導系統檢測到,從而組織反導系統進行攔截。

    而唯一的一艘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發射的P-39潛射彈道導彈也只有經過北極,加拿大的上空才能到達美國本土。那麼就勢必會被太空中的紅外偵查衛星,陸地的遠端預警雷達給探測到,從而組織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標準-3反導攔截彈,GBI攔截彈進行攔截。如此一來,P-39潛射彈道導彈的突防機率還剩多少,那也不可知。

    儘管在當時看來,P-39潛射彈道導彈的效能比較先進,但是在今天來看,其體積過大,命中率不高,突防能力不強。即便是水下排水量高達4.6萬噸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也只能搭載20枚 。像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就可以搭載24枚三叉戟系統潛射彈道導彈。而水下排水量為2.6萬噸的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就可以搭載16枚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假如說,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搭載布拉瓦時,那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所以說,P-39潛射彈道的效能已經落後了。

    而作為俄羅斯海基二次核威懾實力之一的P-39,能否擔當這樣的重任還是未知數。

    為了再次提高海基核威懾能力,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的組合也問世了。相比於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P-39潛射彈道導彈的組合來說,其威懾力會更加強大。

    畢竟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在最新設計時,就要考慮到被反導系統攔截的機率,會盡最大可能提高突防能力。也就是說,任何武器都無法脫離身處的環境去設計,隨著時間的發展,都會逐漸落後的。

  • 16 # 新野郎

    身大力不虧的颱風級,蘇聯水下機械工程的巔峰之作

    1960年代,獲悉美國準備建造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每艘可攜帶24枚三叉戟核導彈系統。蘇聯決定研製一型新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來與之對抗。

    鯊魚級就是對標俄亥俄級而建造的

    紅寶石設計局以最快的速度設計出941工程,鯊魚級戰略核潛,北約稱為颱風級。

    在941工程任務書中,蘇國防部要求該艇要有可靠的冰下發射能力,儘量小的聲納目標,較高的機動性,完善的生活條件。但沒有要求高速性,只是要求必須有基本的防空能力。

    這個要求符合當時蘇聯的抑留核戰略,即戰略導彈核潛艇只是作為後備核威懾力量或者是第2次核打擊力量,並作為以後戰爭階段討價還價的籌碼。

    北極是打擊美國的最短路線,可靠的破冰能力是必須的

      紅寶石設計局1972年完成了初步設計,1976年完成施工設計,1977年3月3日開工。

    一世界排水量最大的潛艇

      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是該專案第一艘艇,建造中,蘇聯首次採用了模組組裝法。為了建造如此巨大的核潛艇,蘇聯還建造了一個單獨的船臺,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有頂船臺。

    鯊魚型艇由兩個並列佈置的主耐壓殼體和一個獨立的耐壓中央艙段,即指揮塔,呈品字形排列,加上非耐壓殼體,其總寬度達到了23米以上。全艇長172米,高26米,吃水達11米以上,加之蘇/俄潛艇傳統的高儲備浮力帶來的高於舷優勢,使941型成為唯一一型真正消除了龜背的彈道導彈核潛艇。

    這種佈置,恐怕是唯一了

    兩個並列的艇體結構完全相同,都有自己的艙室、反應堆和發動機。這樣的設計,可以在兩個耐壓艇體間容納20枚體積巨大P39固體潛射彈道導彈,同時也增加了生存力,兩個艇體可以互為備用,將該級艇的沉沒率降到最低。不過,這個代價有點高。  該型艇配備兩座OK-650型190兆瓦水冷核反應堆,與之配套的是兩臺45000馬力的發動機。同時,配備兩臺柴油發動機作為輔助動力。

    雖然排水量比一些小型航母還大,但內部還是很緊張

     核動力和汽輪主機,還有輔機都安裝在一個裝有減振系統的模組上,並用柔性技術與艇體連線,大大降低動力裝置的振動、噪聲,提高了潛艇的安靜性。  耐壓艇體用鈦合金建造,艇表貼有橡膠消聲瓦,航行噪音進一步降低。巨大的艦體,總共消耗了800噸的消聲瓦。

    僅消聲瓦就近千噸

    據保守估計,鯊魚級排水量超過23000噸,水下排水量超過40000噸,儲備浮力高達32%。有資料稱該型艇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可容納超過20000噸海水,極大地增強該型艇的抗打擊能力,324毫米輕型反潛魚雷即使使用聚能裝藥戰鬥部,也很難擊穿這層水裝甲。

    1988年,該型首艇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作為最大的潛艇被載入吉尼斯紀錄。

    二命運多舛的武器系統

    鯊魚級核潛艇可攜帶20枚布拉瓦固體洲際導彈,每枚導彈可以攜帶10枚核彈頭,每枚核彈頭的威力為10萬噸TNT當量。射程9300千米。最大發射深度55米。

    馬克耶夫導彈設計局和機械工業部認為當時液體燃料導彈的生產工藝已經很完善,完全可以將其裝備在鯊魚級上,但國防部和造船工業部卻堅持用固體導彈。

    顧客就是上帝,在軍工而言,也是如此。沒有辦法,只好重新研製一型固體導彈。固體燃料導彈,蘇聯並不擅長,僅導彈試射就有33次之多,自爆這樣徹底的失敗就多達8次,好事多磨,最終還是成功了。

    估計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承受這兩艘艇的一輪打擊

    自衛用的,新型650毫米高速遠端魚雷也因技術問題而一拖再拖。直到鯊魚級第2艘開工時,這些裝備也沒有交付。

    1983年初,編號為PCM-52(北約的編號是SS-N-20)的布拉瓦潛射式戰略核導彈和650毫米口徑的魚雷才裝備鯊魚級潛艇。

    充滿了邪惡的美感

      鯊魚級艇艏有六具魚雷發射管,配備22枚USET-80魚雷和Vodopad反潛導彈,能夠擊中50千米以內的潛艇。這艘潛艇還配備了針式肩扛防空導彈,具備了基本的防空能力。三豪華的生活條件

    鯊魚級的自持力定在90晝夜,最長可達120天的(實際可以更長),為保持官兵應有的戰鬥力,設計人員給艇上安排了極其優越的生活居住條件。

    艇內有個面積達8×8米的休息室,裝璜考究,牆壁上掛有大型油畫,四周有欄杆和花壇,還有一個不大的暖花房和一個鸚鵡籠。

    很想像,這是在一艘能毀滅一個國家的戰略導彈核潛艇上

    艇內有桑拿浴、熱水浴以及游泳池。

    艇內的公共餐廳可容納50人同時就餐。

    艇員坐的是搖椅和高背椅。普通水兵艙有像火車臥鋪一樣的四張床。下級軍官住艙兩張床,艇長有單獨的艙室。對比同期西方需要睡熱鋪的艇員,生活條件優越的不是一點兩點。

    同期西方艇員,三個人只有兩張床,需要睡熱鋪

      艙室為木板裝飾,有洗臉盆、書架、衣櫃、空調器和從日本原裝進口的彩色電視機,還裝備有線錄影系統(1980年代,大家可以想像是多麼豪華了!)。滾動顯示城市夜景、自然風光等照片和風光片,並播放風雨的聲音。同時透過風管來模擬微風。

      無論是攻擊威力,還是生活水平,身大力不虧的鯊魚級都是蘇聯水下機械工程的巔峰之作,前無古人,可能也不會有來者了。

    鯊魚級,恐怕只能用空前絕後來形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根廷能造武裝直升機嗎?實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