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薺菜糰子

    這個問題在一戰時就已經解決。就是機槍射擊協調器。其原理是利用凸輪連桿機構控制擊發機構,每當槳葉移動到槍口前方,凸輪就會推動連桿阻止擊發。簡單的說吧就好比是給槍機加了個離合器,螺旋槳葉過來時凸輪連桿機構就把離合斷了,槍機“”空轉”不擊發。槳葉過去離合又合上槍機正常運轉擊發。

  • 2 # 茶餘飯後聊閒天

    其實網上都能搜到結構演示的動圖,福克技術。一戰就有了,利用凸輪限制射擊,當螺旋槳葉遮擋槍口時,槍會自動停止,當槳葉轉走後,回覆射擊。

  • 3 # 瀧牙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飛機只做偵察使用,雙方飛行員如果在空中遇到,一般都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突然有一天,一位法國飛行員可能在家裡受了窩囊氣,與德國飛機相遇時,比出了侮辱性手式(凸 --_ -- 凸),德國飛行員一怒,掏起手槍就是一頓射擊。

    但是手槍打空中高速運動的飛機根本沒卵用,空中的戰鬥一打響,就再也剎不住車了,兩方都回去琢磨方法以求下次整死對方,剛開始那會還有飛到敵機上方扔兇器(手雷、扳手甚至是磚頭)的習慣。

    (此圖是某神劇的方法,莫當真!正確方法是坐機艙裡……)

    漸漸的飛機的攻擊性得到快速發展,很快開始就裝備機槍。由於機頭有螺旋槳,機槍只能裝在機艙裡,還要多加一名機槍射手,機槍的重量還有駕駛艙空間狹小,導致機槍的射擊角度有限,敵機很容易躲進死角。

    為了讓飛機能夠精準射擊,法華人開始在飛機頭安裝機槍,並螺旋槳葉片上包一層鋼片,子彈打在上面就能彈出去。但這是一種很危險的措施,因為子彈打在螺旋槳上的衝擊很可能使發動機故障,甚至會往反彈打傷飛行員。

    方法雖然危險,但是很有效,德國被擊落了幾架飛機。德華人於是開始學他們的這種方法,由於德華人天生的嚴謹與機械天賦,德國工程師很快發明出了機槍射擊協調器,這種裝置可依靠螺旋槳的轉動來控制機槍的射擊,當槍口指向槳葉間隙時子彈射出,而槍口對準槳葉時射擊停止射擊。

    這一改進使戰鬥機開槍的風險大大減低,德華人開始佔據空中絕對優勢,但是優勢保持沒多久,那時候的飛機飛到哪全憑駕駛員記憶,一架德國戰鬥機居然誤降在法國機場被俘了,法國也掌握了這項“軍事機密”。

    然後,在那個時代所有的飛機頭裝機槍就都不是難題了。

  • 4 # MXHM176SZLOVE

    剛開始時我也覺得好神奇,螺旋槳轉得這麼快,子彈怎可能穿過?後來才知道是同步機!就是螺旋槳控制了開槍的時間。螺旋槳的某個位置裝有齒輪,以此控制機槍的扳機。其實原理非常的簡單,就像汽車發動機內部活塞上升到某個位置才會噴油一樣,完全不會出錯。但子彈爆炸時間不準,始終有機會打中螺旋槳的。:

  • 5 # 真誠地看著你

    螺旋槳戰鬥機的機載機槍與螺旋槳之間連線著一根連桿,飛行員扣動扳機只是解除了機槍與螺旋槳之間的閉鎖,由螺旋槳轉動來發射機槍,這樣就使得螺旋槳始終與機槍發射同步,子彈避開轉動的槳片。

  • 6 # 默默注視你

    英華人最早在螺旋槳的根部包上鋼板射向螺旋槳的子彈都被彈開,後來荷蘭人安東尼福克在研究了英華人的設計後發明了機槍射擊協調器,其原理就是螺旋槳和機槍有個聯結器,確保在葉片執行到槍口不會擊發!

  • 7 # YF永恆

    最早將機槍佈置在螺旋槳後的是英華人,採用的是在木質螺旋槳上對應部位加裝鋼製包皮的方法,射出的子彈如果打到螺旋槳上會被打飛,只有從螺旋槳空隙穿出的子彈才會射出去。 這種戰機一出現就引起了德國的警覺,在一次小規模空戰中逃回的德國駕駛員將英國在螺旋槳後佈置機槍的情況報告給基地,引起德國高度重視,高層下令限期研製,聰明的德國工程師僅用兩天就研製出劃時代的航空武器--同步機槍,這種機槍只會在螺旋槳的空隙擊發,既安全又實用,這一原理後來被紛紛效仿,並催生了航炮. 飛機螺旋槳都是直接裝在發動機曲軸上的,螺旋槳兼做發動機儲能輪,即使發展到現在還沒有一款航空發動機轉速會高到妨礙後邊的同步機槍射擊,因為螺旋槳漿尖圓周速度無法超過音速,所以轉速不可能太高,二戰中生產的戰機普遍裝有同步武器,如美潑婦,裝有7挺7.7毫米航空機槍,其中螺旋槳後面佈置三挺。

  • 8 # 雙馬尾班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螺旋槳戰鬥機的謝幕之戰,在隨後的歲月中隨著噴氣式戰機的出場,螺旋槳戰鬥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我相信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螺旋槳戰機很多將武器放置在機鼻處,這樣的佈局,在開火時難道就不會擔心打到螺旋槳麼?

    一戰中的福克戰鬥機

    這個問題確實曾經困擾著各國,在飛機初次登上戰爭舞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裡,由於缺乏行之有效的機載武器和沒法解決螺旋槳問題,飛機僅僅只是作為一種偵查工具,或者是為己方炮兵提供指引,為了能夠殲滅對方飛機,飛行員們也是各顯神通,比如曾經盛行一時的“空中撞擊術”。但是歸根結底,仍舊是無法有效的進行空戰。而隨著自動武器的出現,空戰的武裝有了著落,但是螺旋槳的問題仍需解決。

    將機槍前置也確實一種方法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很多人當時想出了一個直截了當的方法,那就是將螺旋槳轉移到飛機的後方,但是這樣發動機的散熱就成了一個問題,而且這樣佈局的飛機,效能也並不突出,因此很快就被取代了。於是另一種思路就被提出,那就是很多人所熟知的“斜樂曲”佈局,這是一種將武器向上與機身構成一定的角度的佈局,在二戰中的重型戰鬥機也有使用這樣佈局的,只不過二戰時這樣的佈局是為了攔截轟炸機,而在一戰,“斜樂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避開螺旋槳。但是這也不是長遠之策,還是要探索前射機槍。

    透過一個與螺旋槳共軸的槓桿來保障機槍在射擊時不會擊中螺旋槳

    法華人對此倒是簡單粗暴,直接在螺旋槳上安裝跳彈板,子彈打到上面就會直接彈開。這確實也是一個路子,但是跳彈說白了,仍舊是不安定因素。最後一切的改觀,來自德華人的一個發明—機槍射擊協調器。簡單來說,這就一個利用螺旋槳旋轉空隙射擊的機器,這樣的佈局有效的解決的飛機在螺旋槳旋轉時的射擊問題。人類空戰史也因此翻開新的一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