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夢人魚淚滿江
-
2 # 心自樂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在此之前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不論結局是喜是悲,不論篇幅是長是短,主人公總是“武功高強”的,令狐沖笑傲江湖,可不單是靠他的氣度胸襟,而是靠絕頂武功,郭靖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靠的也是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並且主人公或者家仇國難,或者命運離奇,身份特殊,但總是名門之後;或受傷受害受冤屈,但總有奇遇,絕處逢生,更得以秘籍,最終武功大成,報仇雪恨,抱得美人歸。這基本是個固定套路。但是,韋小寶和以往的主角大不相同,小流氓出身,母親是個妓女,不學無術,好賭好色好吹牛,嘴裡汙言穢語,粗鄙不堪。武功更是一無所取,臨敵取勝的法寶是馬甲、匕首和雙兒。但這傢伙做官平步青雲,泡妞無往不利,還和活佛結拜,和羅剎公主私通,和皇帝是好哥們兒,同時又是黑社會的香主,還當了邪教組織的中層。
同時,這樣一個小流氓,又恰好處於中國歷史上最矛盾的時代——《鹿鼎記》裡充滿了漢人與滿族的矛盾;漢人之間的矛盾(吳三桂、臺灣鄭家、天地會等無數勢力的對決);中國與外國的矛盾(中國與俄羅斯);江湖幫會之間的矛盾。裡頭出現的人物,用阿九的話說:“這房間裡,雲集了古往今來第一大反賊(李自成),古往今來第一大漢奸(吳三桂)”,韋小寶接茬“古往今來第一大美女(陳圓圓)……”加上康熙、鰲拜、順治、施琅、索額圖、鄭經、陳永華,甚至俄羅斯索菲亞公主、葛爾丹。無限多的矛盾,無限多的歷史人物,無限複雜的關係,而韋小寶,一個基本不太會武功的小流氓,就穿梭於天地會、清朝宮廷、俄羅斯宮廷、神龍教這無數地方之間,處處左右逢源,靠的就是各種小狡猾伎倆。
另外,這個小流氓的另一面,是康熙。整部《鹿鼎記》,其實以康熙平鰲拜開始,以康熙平三藩、平臺灣、打平雅克薩為貫徹,描述了康熙——姑且不論歷史上實際如此——雄才大略的一面。所以小說第四十回,韋小寶那段話才如此動人:
韋小寶乘機說道:“是啊。小皇帝說,他雖不是鳥生魚湯,但跟明朝那些皇帝比較,也不見得差勁了,說不定還好些。他做皇帝,天下百姓的日子,就過得比明朝的時候好。兄弟沒學問,沒見識,也不知道他的話對不對。”顧查黃呂四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想起了明朝各朝的皇帝,自開國的明太祖直至未代皇帝崇禎,若不是殘忍暴虐,便是昏庸胡塗,有哪一個及得上康熙?他四人是當代大儒,熟知史事,不願抹煞了良心說話,不由得都默默點頭。
韋小寶道:“所以啊。皇帝是好的,天地會眾兄弟也是好的。皇帝要我去滅了天地會,我決計不幹。天地會眾兄弟要我去行刺皇帝,我也決計不幹。結果兩邊都怪我,兄弟左思右想,決計要告老還鄉了。”
金庸以一部完全違反自己傳統的但是最好看不過的小說,以他最熟練最自如的筆調,推翻了自己所親手製造的武俠世界及其慣有邏輯,從形式和內容上,完成了對自己所有作品——也是武俠史上最偉大的一批作品——的回溯和檢討,而且還順便描述了康熙一朝大事,討論了滿漢矛盾這麼大的一個主題。
-
3 # 闕興明1
金庸《鹿鼎記》是什麼樣的小說?
寫完《鹿鼎記》,金庸大俠就金盆洗手了。所以這部收山之作自有其特殊的意義。
相信每一個讀者在讀到這部小說時,都會自然而然要拿來和金庸以前寫的小說相比,會覺得大相徑庭。但其中酣暢淋漓的過癮之處卻一點也不遜色。具體表現在哪裡?
首先,這仍然是一部武俠小說。武俠小說就是要講江湖,而這部小說裡面的江湖味是相當濃厚,也更為真實。雖然書中人物的武功已經不再誇張離奇,就算裡面牛皮轟轟的神龍教主這樣的絕頂高手,相信也不敵喬峰一根小拇指,裡面的主角韋小寶的武功就不用說了,實在低得不像話。但這部小說從市井著眼,從妓院、鹽商來寫起,什麼販豬屠狗、引車賣漿、說書賣卦之人都寫得生動形象。同時,透過這些描寫,卻更好地揭露了種種社會矛盾、揭示了人性。有江湖中人的恩仇、有官場的勾心鬥角、有朝野之間的傾軋、民族紛爭……不一而足。
其次,可以說《鹿鼎記》是一部小人物的奮鬥史。韋小寶生於妓院這個骯髒之所,從小混跡在市井之中。欺瞞撒謊,撒潑耍賴、髒話連篇,是一個小人物的典型。然而,走上江湖之後,卻在黑白兩道之間遊刃有餘,呼風喚雨。後來進入官場,更是平步青雲、翻雲覆雨,輕輕鬆鬆把各權貴達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最終成為大清帝國的鹿鼎公,權傾天下。甚至最後還輕鬆解決了中俄爭端,大佔俄國的便宜。掩卷而思,其實韋小寶就是我們身邊的很多你我她,太多華人身上都有韋小寶的影子。總之就是說,小人物只要找到合適的生存土壤,也會成功。
再者,《鹿鼎記》寫了對人性的解放。描寫人性解放的小說很多,比如《西遊記》的孫悟空、金庸自己的《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但可以說,在這方面都沒有韋小寶解放得徹底。孫悟空一開始幾乎就是自由的化身,但後來給了他一次次戴上了枷鎖,最後成佛其實就是最重的枷鎖!自由的天性徹底消滅於無形。令狐沖要好得多,但仍然脫不了社會和感情給他的羈絆。只有韋小寶這種身心俱無、敢愛敢恨的人,才有最自由的歸宿。其實,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韋小寶是一個勇士。
最後,總結起來。 麼說呢,《鹿鼎記》突破了一切清規戒律,將人性徹底解放,可以說這是一部反英雄、反傳統、反束縛;但其又宣人性、宣自由、宣快樂的好書!
-
4 # 大先生的故紙堆
我想從一個讀者的角度評價金庸先生的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我們不是專業人士,只是業餘的文字工作者,因此不能高屋建瓴地指出好或者不好,談一點讀者的小小感受吧。
《鹿鼎記》可以說是金庸先生最好看的一部小說,他的主人公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是一個混日子的好色的偷奸耍滑的小滑頭。韋小寶的出身低到不能再低了,他的母親是個不上進的妓女,連唱曲都懶得多學幾齣。他一步步走上高位、如魚得水靠的基本上是坑蒙拐騙,因此可以說是對江湖秩序、宮廷政治的一次大的解構。正是這種反差,這種江湖智慧,讓讀者看得津津有味。
康熙年間,民間的反清復明運動並沒有停止的跡象,邊境並不太平,朝野也危機四伏,如果要寫,這該是多麼厚重的一部史書,而用小混混的視角,讓這段歷史講出趣味,趣味背後還能引人深思,筆力驚人,舉重若輕。
我想說一些我不能理解的地方,首先是金庸先生說的“民族融合歷史觀”,金庸先生說,他寫這部書的時候,注重民族融合,然而他是怎麼描寫的呢?他是透過一個情節說明的,韋小寶的母親韋春芳女士,恩客中有漢族的、蒙古族的、回族的、滿族的,然而她並不知道哪個是韋小寶的生父。看到這裡,真的是“槽多無口”,這除了說明韋女士個人的糊塗以及她生意好之外,怎麼能推出“民族融合”這個結論的呢?
另一個地方是讓韋小寶去俄羅斯宮廷,除了增加了情節的複雜與混亂外,我實在看不出來對情節的推動對人物的塑造。據說這一段是倪匡代筆的,倪匡在《天龍八部》中還代筆了一段,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倪匡是寫科幻小說的,實在不適合寫武俠,如果沒有寫一段,也許韋小寶的故事更精煉動人吧。
-
5 # 千里飛虹
有人問金庸為什麼《鹿鼎記》寫完後就不寫了,他的好友倪匡跳出來說,因為寫完《鹿鼎記》,很難想象出來接著再怎麼寫。
1、徹徹底底的真實
2、沒有路走的時候就走離腳最近的路
像所有的主人公一樣,韋小寶也是歷經很多磨難的,但他有一個好處,就是經歷磨難而不自怨自艾,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來,他也不去考慮太遠的事情,因為世界變化太快,他走的每一條路,都是離腳最近的路,對自己最優的選擇,因為他對自己足夠真實。拿他遇到的幾次意外來說,進宮當太監,平常人肯定認為自己完了,但他不一樣,立刻就找到了千鈞一髮的機會,害死了小桂子,然後自己冒充。皇帝要殺鰲拜,他就立刻想辦法滿足他,才不管什麼其他。神龍教內亂的時候,其他人都想著自保,他就哄騙洪安通當上了白龍使。被派去少林寺出家竟然跑去偷看阿珂洗澡,被阿珂的師傅抓到,竟然能還多拜了個師傅。在揚州用迷藥蒙翻了一群人之後,直接把自己的六個老婆全部收下……由此看來,韋小寶是一個能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迅速判斷出最有利的機會,然後把握機會的人。現在我們很多人都在想五年、十年後世界是什麼樣,想要去把握這樣的機會,卻不知世界總在變化,沒有人能預測未來,而且個體的命運更難把握,還不如專注當下,把握好身邊的每一次機會。
3、有趣的禪宗高手
如果韋小寶只有上述兩個特點,那他也許變得非常厲害,但不會討這麼多人的喜歡。最最關鍵的一點,他是個非常有趣的禪宗高手。因為有趣,所以他身邊總少不了朋友和女人,而有趣的人往往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能悟出很多禪宗的道理。接下來我們一一來看看。韋小寶的處世哲學一般人學不來,以為像水一樣,無形,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他愛財,他愛色,但也有禪宗的一面,他有著最直覺的道德底線,並且一直在堅守著這樣的底線,也是因為他堅守底線,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他可靠。他可以隨遇而安,像流水一樣遇到石頭就繞過去,遇到河流就流過去。這種智慧其實是一種罕見的禪宗高手的智慧。不識文字不會落入到歷史和知識的漩渦之中,這和禪宗不立文字的寶訓很像;他聰明伶俐,率真行事,又不拘於小節,所以能在大是大非上看清楚,又能守得住這種底線。另外,他在面臨人生最大選擇的時候,向左他滅掉天地會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向右他可以留名史冊,受江湖人士敬仰,說實話,做為一個普通人,這兩個選擇都不差。但韋小寶偏偏兩個都不選,選擇了一個他自己的破解之道:老子不幹了。這裡面需要多大的智慧與勇氣,畢竟他有很多積累,有很多牽掛,可是說放下,就果斷放下,這也是禪宗高手的表現。
-
6 # 健康是真理
金庸老師«鹿鼎記»這部片,我可從頭到尾看了。其實金庸老師一生大起大落,有點遊戲人間的感覺。這片裡面的故事同金庸老師一生的愛恨情仇有很大關係,或許把片段放大,誇大了許多。
«鹿鼎記»裡的韋小寶,油腔滑舌,很會討女人喜歡。不學無術,專門的馬屁精,見風就轉的傢伙。而且每次大件事都可逢凶化吉。而女人也都對他死心踏地。每次都會念:秋月無邊......已成口頭禪。這部片當時為什麼這樣紅呢?原因很符合一部分人的心理,不勞而獲抱得美人歸。而成了茶餘飯後的話題,很多年輕人都羨慕那樣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不需付太多努力和競爭。如果要評價金庸老師的«鹿鼎記»,我只能說符合那個時代,也是那時代精神糧食,也是那個時代的經典。
-
7 # 道上都叫我浩哥
《鹿鼎記》作為金庸封筆之作,已經把俠義、人性寫到了一個極致,郭靖反抗入侵,維護一城百姓安危,不失為俠之大者。滿清作為入侵者,在袁承志的年代,反抗滿清入關還是俠義。但是當人民安居樂業,陳近南為人雖然光明磊落,但只為維護苟延殘喘的朱氏和鄭氏統治,到底算不算俠?而韋小寶周旋各方勢力之間,儘量去做到維護各方面朋友,不失朋友之義。韋小寶為了活著,對敵人不擇手段和傳統俠的光明磊落又大相徑庭。金庸小說到了《鹿鼎記》已經是一個新高度,傳統的武俠小說再難突破了
-
8 # 一劍再飄雪
問:如何評價金庸先生的《鹿鼎記》?
提起《鹿鼎記》,可以說是金迷們最耳熟能詳的一部金庸先生的武俠力作。對此書的評價我想已經有許多專家級的研究與評價,可以說多如牛毛。而作為普通讀者,只能用自已的感受與心得,談談個人的看法嘍。
當初我記得讀這本書時正是讀書年紀,在這之前,第一次接觸的武俠書是金大俠的《連城決》。初次一讀,就被節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以至於當時連夜通讀。為了不被父母知道,甚至打著手電在被窩中讀完,想想也挺不容易的。從此對金大俠的書便有了一絲牽掛,總希望可以有機會再次看看。可是那時武俠書藉才剛剛流行,新華書店,甚至還不常見,既使有,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買得起的,尤其是那時還是學生的我。不過街邊的書攤卻有可以按天租借的。但也不敢隨便去借,怕父母知道,得沒收了。幸好班上一同學也特愛看小說,有一天看見他正看一本厚厚的書,一看正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心裡開心啊!我們關係很好,於是千萬百計求他看完一定要借我看看。他也夠意思,爽快答應了。於是就這樣他看完一本借我一本,從此如獲至寶,如飢似渴的上課看,下課看,回家看,走路看,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沒想到這一本一本看下來,整整五大本,花了快半個多月時間,從頭看到了尾。
《鹿鼎記》描寫是是以韋小寶,從民間,進入宮廷,一路驚心動魄,憑著自已的機智,甚至小聰明,深得康熙皇帝喜愛,在官場左右逢源,在江湖廣交豪傑,忠肝義膽,在感情上,唯一金庸寫的主人公娶了七位夫人的人物,可謂生活多姿多彩,人生完美落幕的書中人物。
在那時還沒有電視劇中看到《鹿鼎記》時,在那時還是懵懂無知的學生時期。從《鹿鼎記》中便有了心中的江湖,有了雙兒、阿珂、曾柔、方怡、沐劍屏,公主及洪夫人蘇荃,各種美女的朦朧情情愫。。。。。。
作為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封筆之作,《鹿鼎記》頃注了金庸大俠無限感情。而今大俠雖已駕鶴西去,但大俠留下的江湖傳說將依然時時牢記心間!
最後再一次用金庸先生的經典對聯向大俠致敬!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
9 # 滇海無涯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收尾之作,也是極盡才華的一部小說,寫作,意境,趣味,含義皆臻妙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竟成一絕
-
10 # 微瘋百禾
謝謝邀請!隨著金庸大俠仙逝,金庸小說有掀起一波小高潮,作為資深武俠迷也忍不住要說兩句在金庸小說的主人公系列裡神鵰系列開始郭靖作為一個正義的化身,推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對國家忠誠,以身殉國!對愛情忠貞,始終如一絕無他念,讓人敬仰的同時,有感覺有一點累!感覺太理想化!楊過的出現在正邪兩面徘徊,似乎多了許多人情味,最終還是歸隱山林不問國事。張無忌出場就多了許多迷茫,愛情上諸如趙敏小昭周芷若阿離等女的疑惑和選擇,政治上的猶豫和厭倦,似乎人物更加真實可親了最終也是歸隱冰火島不問世事!韋小寶是壓軸登場而又令人倍感親切的人物。他來自民間底層,初看來俗不可耐,完全顛覆了以前英雄豪傑的形象。武功幾乎沒有,但他卻不學有術,能靠狡獪闖過無數的難關,他人小鬼大,機變狡猾,為達目的有時不擇手段,卻能逢凶化吉,屢創佳績,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妙用。表現得很講義氣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何為正?何謂邪?《鹿鼎記》中典型的英雄人物中洪安通和陳近南兩人可謂一邪一正的代表。第一,兩個人都武功奇高,在小說中都是很難遇到敵手的絕頂高手。第二,這兩個人都智勇雙全,閱歷豐富,不是一介武夫或一介莽夫,比如他們看韋小寶,一眼就看到韋小寶的骨子裡去,一眼就能看到韋小寶不學無術、油滑、貪生怕死等等特點。第三,他們又都有極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各自領導著龐大的武俠組織,洪教主的神龍教人才濟濟,陳近南更是領導著天地會。洪安通這個人,武功、智慧、領導能力兼備,可惜他走的不是正路。太邪惡太自私!竟然靠藥物控制屬下,毫無人性可言。陳近南走的是正路,一個像岳飛那樣可敬可嘆的悲情人物,他為了為了反清復明救民於水火,當了天地會的首領。還有了平生不識陳近南遍稱英雄也枉然的名頭,可是這又能怎樣呢?他這個大英雄,卻活得那般的窩囊。他在臺灣內部被奸黨所排擠,在江湖上施展不開手腳,最後還枉死於小人之手,可謂不值!他的功業還趕不上他徒弟韋小寶的一半!所以這樣的對比就讓我們深深地思索:英雄何以成為英雄?英雄如何能夠建功立業?純粹地當壞人肯定沒有好下場,那麼純粹地當好人行嗎?韋小寶之所以出彩,我想是講義氣、不貪財、知進退。對天地會的兄弟講義氣,對好朋友小玄子講義氣,在兩者之間找平衡,絕不會為榮華富貴不忍傷害任何一方!以至於拿出自己多年積累的寶藏冒充大清龍脈讓天地會去挖,實在沒有辦法就最後帶著七個如花美眷不知所蹤!當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太累!還是真實一點好!
-
11 # 寒江獨釣z
首先從這本書的書名說起,從逐鹿中原的鹿字可以看出來,鹿很有可能指的是江山。鼎,煮食物鍋,也指王業帝業。江山有九鼎的說法,所以鹿鼎記應該講的是一個江山美人的故事。
廣大金迷都知道,〈〈鹿鼎記〉〉是金庸最後封山之作,塊頭也很大。而且先生明言,不再寫了。可見此書非同一般。
而對這本書的評價也是議論紛份。
作為一位普通的金迷,我也來湊個熱鬧。先說說美人。
韋小寶擁有七個老婆,幾乎代表了一個男性對理想女性所有幻想,雙兒代表了忠貞不二,沐劍屏代表了漂亮純情,曾柔代表了溫柔賢淑,阿珂則代表了高貴女神,公主表示了攀上權貴,小郡主代表了小鳥依人,嫵媚的神龍教夫人則代表了浪漫的外遇。我們不要忘了,武俠作品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所以我們看到韋小寶在揚州城內一張大床上實現大部份男性終極夢想時,無不充滿了羨慕與嫉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敢想而不敢做。只想而不能做,一個男性對異性的所有憧憬,都被先生在書中寫出來了。這是先生對男女世界的終極表述。擁有七個老婆怎樣,韋小寶通吃了又怎樣,睡覺都要擲骰子,過日子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鹿鼎記〉〉是一部充滿幽默的書,書中浪漫的想象每每讓人忍俊不禁,就象嫵媚的洪夫人教韋小寶的美人三招的招式,第一招美人回眸,第二招小憐橫陳,第三招騎在男人脖子上。單是招式已足夠你浮想聯篇,所以小寶只有代表男性大呼投降!沒有武功,勝似武功。所以有說法說先生此書己達無招勝有招的境界。我深表贊同。
小寶生於妓院,叫英雄不問出身。小寶進入皇宮,皇宮只是更高階的妓院。所以小寶雖然沒有高深的武功,卻在皇宮天地會神龍教甚至俄羅斯各處遊刃有餘,黑白兩道通吃,靠啥?一是賭,二是不擇手段。重要的是從來不做對不起朋友的事。這是對人生的終極感悟。為啥是賭,因為人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都沒有預知未來的慧眼。人生誰不賭上幾回。不擇手段是人要生存的絕頂武功。錢才是這個世界的易筋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才是生活的六脈神劍。或者說叫隨機應變。而在其間堅守做人的底線。這才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才是對人性的透徹洞察。而小寶身上,有我們自己在社會中打拼或多或少的影子。而他的成功,則是一個底層男人的終極夢想。
削弱了武林神功,削除了武林門派,甚至削除了加在人身上種種約束。難道是大道至簡。其實,答案也許是這樣。
無論誰當皇帝,都會被中華文化同化。無論誰當皇帝,只要對老百姓好。
這就是〈〈鹿鼎記〉〉。
一個金庸迷的小感悟。
-
12 # 雪靈軒
謝謝邀請,如果說金老先生前面的每一部小說都是大海上的戰艦,那《鹿鼎記》應該是最後一艘航船。不是說它不重要,戰艦是特殊人群的特殊工具,而航船,更加平民化。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登上去欣賞,引人入勝。而其它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則像是戰艦上的英雄旗,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
13 # 小一大書悅讀會
1.你喜歡一個女子,那是要讓她心裡高興,為的是她,不是為你自己。
2.要學功夫,便得虛心,不會的就說不會。學武的人,最忌自作聰明,自以為是。
3.做主子最忌奴才居功,你功勞越大,越要裝得沒半點功勞,主子這才喜歡。
4.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
5.可見花無常開,月有盈缺,世事原不能盡如人意。
6.可知今日憐才意,即是當時種樹心。
7.欲蓋彌彰,固然不對,但弄巧成拙,故意弄鬼做得過了火,卻也引人生疑。
8.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9.書到用時方恨少,肉到肥時方恨多。
10.這二十三年,跟她也只說過三十九句話。她倒向我說過五十五句。
①不用自己選書:北大、清華、人大等雙一流學校的校友,在豆瓣7分以上、出版五年以上、涵蓋多個類別的圖書裡篩選出來的經典書單。
-
14 # 閱讀世間萬物
金庸寫了很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是鹿鼎記講的就是平民小百姓,最終都要面對現實,面對人性,接受很多無奈,從大俠的世界中出來,迴歸到現實生活中去。
回覆列表
鹿鼎記?只是當一部喜劇小說看過,也沒太多感受。韋小寶在世間最虛偽,最無情,充斥爾虞我詐的兩個地方(妓院,朝庭)長大。練就了一身左右逢源,恬不知恥的本事。在兩股勢力(朝庭、天地會)的夾縫裡混的風生水起。後來上擠下壓――皇上讓他滅天地會。天地會要他造反殺康熙。――為了他的“義氣”他陷入絕境。“皇帝逼我去打天地會,天地會逼我去打皇帝。老子腳踏兩頭船,兩面不討好。一邊要砍我腦袋,一邊要挖我眼珠子……”雖然他很“無恥”,可對這個人物恨不起來也不想他死。峰迴路轉,他救了自己。
“不幹了,老子說什麼也不幹了!”“老子不幹了,老子不幹了!”韋小寶喊出了許多人想喊卻有所顧忌沒敢喊的……
這兩句話是整部書中最精彩的兩句話。任何人都是如此,沒必要承擔不該自己承擔的,無所求就放下,也就解脫了。
生活中如果累了就喊一聲“老子不幹了”。人應該有夢想,應該有擔當。可一個人瘦弱的肩膀擔不起太多的無謂的負擔。還是那句話無所求了就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