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26
回覆列表
  • 1 # 猥瑣的日天

    看一下吳國轉變的過程。孫堅的班底大多是淮泗人或者北方人,孫策的班底除了孫堅的老臣更多的還是淮泗人,例如二張魯肅諸葛瑾都是淮泗派,入主江東尤其是殺陸康之後更是與士族產生矛盾。到了孫權,為了鞏固地位坐穩江東,孫權掌權後開始接觸士族拉攏士族。到後期老一批淮泗臣子死去後,士族基本上把淮泗派的地位取而代之。孫權後期對士族的聯姻,四大都督從周瑜到陸遜等等都說明孫吳已經江東化。然而大問題是江東是部曲制,如同私兵一樣。士族更是以自己利益為首要目的,指望他們犧牲自己的利益兵力去費力不討好出兵討伐不切實際。(孫吳抗曹的主力和主張者都是淮泗人,士族幾乎沒有)

    吳國內部政治鬥爭和混亂程度不下於魏蜀。淮泗與士族的矛盾,再加上二宮之變造成的重大影響,當時吳政權幾乎癱瘓,進行了一次大洗牌,或死或流放。以至於後面孫峻,孫琳等人專權,內部各種鬥爭和流血事件,例如諸葛恪,孫和,呂拒等等,吳國內部的混亂鬥爭根本不可能有想法去一統天下。

  • 2 # gaosheqin

    三國本該被曹操統一天下的,東吳有歸順的意圖,益州劉漳是個牆上草隨風倒。如果不是半路殺出個諸葛亮,不會帶來個司馬懿,曹操早就統一天下了。

    諸葛亮的出現,天下重新洗牌。牌分給曹孫劉三家鬥地主,孫權手裡有小王周瑜,劉備手裡有大王諸葛亮,曹操手裡有炸彈司馬懿。曹操為了對付大小王,不得不留下炸彈防著。可是,大小王先後完蛋,曹操的炸彈沒有炸著大小王,最後還把曹魏給炸了。

    諸葛亮的北伐成就了司馬懿,也就是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司馬懿的市場。司馬徽介紹諸葛亮給司馬懿就是想給司馬懿當陪練,司馬徽為什麼不出山輔佐劉備孫權,那可能司馬徽知道今後天下歸司馬家族。司馬徽和司馬懿是叔子關係,司馬徽這個老頭太會算計了,在三國下了一盤大棋。司馬徽先是派其他幾位學生徐庶石廣元崔州平等到處散佈謠言說諸葛亮如何如何的了得,然後徐庶親自幫劉備打幾個漂亮仗,再告訴證明自己不如諸葛亮,讓劉備確信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事實。劉備到襄陽會議劉表,徐庶牽著的盧馬趕到襄陽去送給劉備,並告訴襄陽駐軍將軍蔡瑁要殺劉備。說不好,襄陽駐軍的蔡瑁也是徐庶挑撥離間要殺劉備的,目的是讓劉備逃跑,而且逃跑方向也是徐庶指給劉備的。劉備逃跑到襄陽城西南漳,先遇到放牛娃,放牛娃不問便知道來者就是劉皇叔,放牛娃說漏嘴了,只是劉備沒有覺悟到這是司馬徽的一步棋罷了。當放牛娃把劉備帶到水鏡莊後,司馬徽從房屋出來,心裡高興魚兒終於上鉤了。

    司馬懿的戰略意圖就是拖死曹操,累死諸葛亮。所以司馬懿喜歡打持久戰,戰爭時間越拖長,司馬懿才能夠長期掌控軍權。空城計是司馬懿故意放諸葛亮一馬是有用心的,事後司馬懿大哭說自己不如諸葛亮,其實是敷衍曹皇帝的。

    諸葛亮上任第一把火就是火燒新野,新野百姓追趕劉備要拆遷費,從新野追到江夏,曹操以為百姓要追隨擁戴劉備,把百姓也錯殺了不少。

    東吳孫權沒有稱帝建國的野心,曹魏是220年建國稱帝,劉備是221年建國稱帝,而孫權是229年稱帝建國,孫權是在曹劉兩家稱帝建國後沒有辦法才建國稱帝的。赤壁之戰時,孫權就有意歸順曹操,而被諸葛亮綁架舌戰群儒才抗曹的。為什麼孫權東吳晚於劉備八年遲遲不建國稱帝,可能孫權也在為大漢朝的分裂而憂心忡忡。孫權是一位大智慧的人,是一位以天下之憂而憂的人;是一個心懷天下的人。

  • 3 # 珍視映畫

    君主的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加之不像魏國那樣有天子在手,可以凡事已天子之名為藉口掩天下人之耳目,又不像劉備是漢室宗親,如果東吳舉兵,一定得不到天下人的擁戴。所以,只能靠著世代在東吳積累下的聲望和基業,默默地當著三國中不可缺少的配角的角色

  • 4 # 滹沱夜航

    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佔據中原和北方大部,糧多草足,兵多將廣,蜀漢佔據四川天府之國,單獨地理單元,出可攻,退可守,北出漢中可達關中,對東漢末年來講,可參靠的歷史,就是秦國統一全國,就是從關中開始,劉備又稱劉皇叔,輿論上是漢朝正統,有號召力。東吳地理位置,為長江下游偏安一隅,河湖交叉縱橫,儘管有利於防守,同時也導致農業生產落後,糧草不足,北伐南方兵將不適應氣候,西征逆流而上,都不佔優勢,所以不是勇氣的問題,而是實力上真的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酒店中帶走無需額外付費的物品的行為是否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