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星A追劇

    當孩子被大孩子欺負,大人應該怎麼做?個人覺得應該這樣:

    一.首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會被欺負。弄清原因的同時告訴孩子不可以欺負別的孩子,但是也不可以被別的孩子欺負。

    二.要安慰孩子

    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心裡肯定很難過,大人要安慰一下孩子。調整好孩子的心情。

    三.要培養孩子堅強勇敢的性格

    一般大孩子欺負的孩子可能都是性格稍微內向的孩子。家長要多鼓勵孩子,改變孩子的性格。

    四.帶著孩子鍛鍊身體

    家長要帶著孩子鍛鍊身體。讓孩子身強體壯。別的孩子也不敢欺負他了。

  • 2 # 育鄰人

    人類社會是群體性的,孩子的成長是社會性的,在群體生活中就必然會有“相對性”的強弱,這是自然現象。生活中任何一個固定性或臨時性的組織都必然出現“相對性”的領導者,其他人要麼服從、要麼離開。在孩子的成長活動中需要引導他們積極融入自己的“小群體”,學會服從、協作、分享與奉獻,讓孩子逐步學會自主與人交往的技能。因為,只有能自如融入集體、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個體,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資源、獲得更好的成長空間。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社會性的,很久以前,達爾文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弱小的動物絕對不能單獨存活。就人類身體而言,不具備單獨生活的強大能力,人類的軀體相對於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況下,人類只能對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無力的反抗。因此,人們需要做出各種努力,尋求各方幫助,才得以獲得在地球上的存活優勢。想象一下,一個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沒有任何工具。那麼,你面臨的危險處境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艱難。

    歡樂的孩子們

    1、社會是分工協作的集合體

    人類是不具備任何單方“特長”的多面手,既無速度優勢,也沒有力量上的優勢;沒有食肉動物鋒利的牙齒,也沒有素食動物敏銳的觀察力,更不能察覺到其他動物發出的微弱、危險警告。人類正是透過一系列協作、配合,製造出工具才得以保障生存狀態的安全,比如修建房屋等。所有人類關係都受群居需求的影響,而群居生活先於人性出現。人類文明史證明,離開群居、共同生活這個根基,生命將不能延續,人類不能獨立成長,必須依賴群體才能存活。因為,透過形成群體和社會分工,個體與群體緊密相連,從而保證生活的延續性。透過社會分工,人們才能確保合理地分配與生存至關重要的工具。當人類掌握了社會分工後,人類才能聲稱自己獨立了。無論是痛苦的分娩過程,還是苛刻的嬰兒撫養條件,都是為了保證嬰兒存活。社會分工為這種持續性的照顧和關心提供了條件。想想我們經受過的疾病和痛苦,特別是在嬰兒期遭受的疾病和痛苦,我們就會理解每個人生存所需要的照顧是如此之多!我們也會對群居生活的重要性有一點兒認識,群體是延續人類生存的最好守衛者!

    俗話說:“360行,行行出狀元”。生活中,不同人群參與社會分工的方式不同,農民種植、漁民捕撈、工人做工、教師為孩子的成長進步輸送知識能量、公務員維持社會團結穩定、科技工作者推動人類生產力穩步向前發展等等,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參與社會勞動分工,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之中的一份子,誰也離不開誰。

    成長體驗

    2、個體能量是相對有限的,“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這力量是鐵

    這力量是鋼

    比鐵還硬

    比鋼還強......

    團結協作是一切人類活動進步的基礎。“一雙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包成團”,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現如今,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脫離群體獨自存活,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親子去種自己吃的糧食、為自己製作衣服、自己獨自建房子......集體是每個人生活中最忠實的依靠。團結協作是人類戰勝一切艱難困苦最好的辦法,團結協作的能力是取得個體成就的基礎,是個人為社會建設做貢獻的唯一途徑。

    人類活動分為兩個基礎大類,一是,從外界獲取自身成長所需的資源和能量成長自己;二是,運用自己的智力、勞動力為社會建設做貢獻,同時獲取社會價值回饋。無論個體是從外界獲取資源,還是為社會建設輸出能力,團結協作都是最佳途徑。個人的力量如同一滴水,滴水只有匯入大海才能擁有滿滿的能量,不被自然消減。

    團結成長

    3、為什麼孩子之間會出現被“欺負”

    人們常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孩子之間相處遊戲的關係基礎是平等的。那麼,為何有些孩子容易成為被“欺負”的物件呢?受欺負孩子常伴隨的共同點有:1】個性怯懦內向,說話唯唯諾諾;2】常愛低著頭,對自己的行為活動不自信;3】不知道如何收放自己的情感表達。所有孩子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的,造成他們性格“迥異”的根本就是他們彼此的成長環境不同,也就是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

    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養成的核心期在幼年。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人生性格與生活習慣,過度呵護,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包辦、代辦孩子的一切成長活動,會使孩子變得怯懦、畏縮、內向,這就是孩子常被“欺負”的“罪魁禍首”。教導孩子成長需要愛護孩子,但不是溺愛;需要幫助孩子,但不是事事代勞;需要保障孩子的成長安全,但也需要給予孩子探索的權利。如何教導孩子成長,這沒有絕對完美的方案,需要每個家庭根據各自的生活實際“摸著石頭過河”。

    給予孩子成長自信

    4、如何引導孩子與朋友協作、融入集體

    被集體尊重的方式有許多種,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智慧和力量。智慧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生活中的各種處事規則都是群體智慧的結晶。孩子們在遊戲活動中,會自發的被智慧引領,我們只需簡單觀察就能發掘一群孩子之中誰是組織中心、誰主導群體活動。孩子們會在遊戲活動中自覺不自覺的形成“相對性”的領導者,這是孩子智力成長的基礎,一方面孩子會透過努力提升自己在群體中的話語權、組織力,另一方面孩子會透過在群體中不同的角色扮演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增強對事物的判斷力、與他人友好協作的能力。力量是孩子們推舉“領袖”的另一個標準,即誰的行動力更強,擁有更多的技能,比如運動技能、繪畫技能、講故事、開發新遊戲等等。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告誡我們:“槍桿子裡出政權”,孩子們之間的群體性遊戲同樣需要主導者,這個主導者就是群體之中那個力量【包括智慧力量與體力】最大的夥伴兒,並且孩子游戲活動中推舉的“領袖”會延續自然的“繼承”制度,即一個被推舉的“領袖”離開了,他們會迅速推舉出新“領袖”。總之,孩子們的自由活動中,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不同的角色,您的孩子在這個群體會是跟隨者,而在另一個群體中或許就是那個唯一被推舉的“領袖”。

    孩子們之間的群體性遊戲,是鍛鍊孩子們適應生活能力最好的場所。這裡即能鍛鍊孩子服從組織的規則意識,也能鍛鍊孩子組織、協調同伴參與遊戲的能力,還能幫助孩子習得如何關心、愛護弟弟妹妹。孩子們之間的群體性遊戲,帶給孩子們無盡的歡樂,同時也幫助孩子們養成參與集體生活的組織力、責任感與服從意識。所以,作為父母應當積極引導孩子參與到不同形式的群體活動之中去,讓孩子們能充分體驗群體生活的規則,為孩子適應、融入社會大家庭打基礎。

    集體遊戲

    人們常說:“被利用證明您是有價值的”,孩子被“欺負”,證明孩子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作為家長,要冷靜、豁達的關心孩子的成長,引導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化解糾紛,讓孩子們掌握自主處理彼此間矛盾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協同合作就如同兩隻刺蝟相互取暖,需要不斷的實驗、受傷,最終才能找到彼此最為舒適的距離。孩子的成長曆程,同樣需要經歷不斷的與同伴分歧、協作才能“百鍊成鋼”,才能茁壯成長、成為社會建設中的“中流砥柱”。

  • 3 # 玥媽媽聊育兒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孩子提供幫助和支援。

    1、做好家長的職責

    如果在外面,我們儘量不要讓孩子離開我們的視線範圍,保護好孩子不受傷害。要是去了親戚朋友家或者一些公共場所,這時發生了爭執的情況,家長必須第一時間在孩子身邊。

    2、跟孩子站在統一戰線

    得知孩子被欺負,被打了之後,此刻孩子最需要的的並不是家長換手或者罵對方,孩子最需要的是安撫,家長要承認和表示理解孩子現在很難過,很疼,甚至很痛苦。要是孩子哭,特別是男孩子,千萬不能說他懦弱,這只不過是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並不代表他懦弱。

    3、幫助孩子找解決辦法

    遇到孩子被欺負時,不要鼓勵以暴制暴的方式或者嘲諷孩子懦弱,無論孩子當下還手或者作出其他反應,家長可以等事後跟孩子瞭解清楚背後的原因,知道孩子是否透過思考之後才做出的反應。 要是孩子沒有還手,你可以問他,為什麼沒有打回去,可能孩子會說,因為對方比我大,看起來很大力氣,我覺得自己不夠他打。這時,家長應該肯定孩子的做法,因為這個決定是孩子透過自己思考得出的。我們應當引導孩子怎麼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因為一時的衝動作出錯誤的決定。

    4、學會正確的自衛,保護好自己

    被比自家孩子大的人欺負,要教會孩子保護好自己重要部位(頭部或者男生,女生重要部位),明知自己不夠對方打的時候,孩子要尋求家長或者路人幫忙,讓其他人幫忙制止對方的行為。

    5、家長應該瞭解清楚事情的原因

    如果家長在場,知道事情發生經過,可以跟孩子分析背後原因,要是自己家孩子不對,對方只是為了自衛作出的反抗,這就要適當制止自己孩子;要是對方其實想表達好意,只是表現方式不對,這個時候,可以教對方和自己孩子怎麼做才是示好的動作;要是對方是無緣無故或者惡意欺負,就是馬上制止對方行為,並加以批評。 如果家長不在現場,不能很好判斷是非,只是看到孩子被打的一幕就匆忙做決定也未必是對的,萬一是自己孩子先出手的呢,所以家長在等孩子自己講述事情經過或者透過旁人瞭解背後的原因,在對孩子做出教育,這樣孩子才不會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方法。

  • 4 # 半島殤璃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手心上的寶貝,誰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負,更何況事件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孩子丟了性命。為了孩子不受欺負,很多家長錯誤的教導著孩子要反擊,甚至教孩子怎麼打人。也許他們認為只要我的孩子是欺負人的那一個就不會被欺負

    對於欺負他人的孩子,千萬千萬不要以孩子年齡小不懂事頑皮之類為藉口而不嚴懲,即使是2歲孩子的麻煩期面對欺負其他孩子的事情,都要嚴肅並且給予懲誡,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欺負任何人都是不對的。小時候放任不管,孩子大了就會養成這種欺負別人的習慣而引以為樂。別等到出了大事情受到法律的制裁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首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不應該是每天圍繞著作業圍繞著學習這類讓孩子煩躁的事情展開,而應該多花點時間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看書。習慣的和孩子說說話,讓孩子習慣的告訴你每天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哪怕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也是值得一說,更值得我們去傾聽。因為只有我們做父母的喜歡傾聽孩子的說話,孩子才會事無鉅細的把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告訴我們,那樣我們才能有機會巧妙的給予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再者,多多走進孩子的交友圈

    擇友對孩子來說,並不是那麼的容易,他們還不會很正確的選擇適合的玩伴,也很難抵制一些誘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個問題反而會越來越重要。我們一定要想方法讓自己空出一些時間,走進孩子的交友圈。例如我們邀請孩子平日裡一起玩的孩子來自己家開party或者就是讓孩子自己邀請一些好朋友一起出去玩,由我們負責照看。在近距離的接觸之後也會同時接觸到孩子朋友們的父母親,從而也就瞭解了朋友的交友情況。

    教孩子做個高情商講道理的人

    大多數被欺凌的案件都存在兩種比較普遍的情況,被欺凌的物件要不就是內向孤僻,喜歡獨來獨往,或者就是性格孤傲,自負自大,這兩種性格的孩子比較容易受到欺負。所以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個性,讓他可以融合到周圍更多的朋友群中,這點也非常重要。

    父母該出手時就出手

    保護孩子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只要是我們的孩子受到了欺負或者欺負了別人,第一時間我們就該瞭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看看我們孩子有沒有做錯,分析清楚事情之後,要及時找老師和對方孩子的父母把事情說清楚。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即便是再難搞的父母,我們也要讓其他父母以及他們的孩子看到我們做父母的態度,我們的孩子不允許欺負別人,也不會被人欺負。

  • 5 # 綠草滴

    感謝邀請,我首先問清孩子被欺負的原因,如果是我的孩子有過錯,我會引導他立即該掉自己的錯誤,並且告訴他人家大你小離他遠一點,過幾天看看他再欺不欺負你,假設繼續欺負我會帶上我的孩子去大孩子家裡找他的父母,並說明去的原因但不能對人家的孩子動手動腳,必經都是孩子應該以說服教育為主,有事找雙方家長和諧的溝通,一切問題都可以應刃而解。謝謝!

  • 6 # 一起來喝二兩酒

    小孩子之間的矛盾,家長千萬不要衝動。新聞上說,有個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同學欺負,就到學校把那個學生用刀給捅死了,自己也判了死刑。

    孩子被欺負,還是應該找班主任瞭解瞭解情況,看看到底是咋回事,什麼原因造成的,什麼事都要有個前因後果。

    由班主任出面調解就基本上可以解決了,也不一定要對方家長對薄公堂,甚至大打出手。

  • 7 # 大叔讀讀書

    孩子被大孩子欺負了,其實是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事情,家長們在處理的時候,不僅要解決這件事,更需要引導孩子在這件事情中學會成長。

    一、 和孩子一起回顧這件事情的經過,按照時間的順序先後發生了什麼。從孩子的描述中,不僅可以瞭解事情的經過(儘管不一定是客觀),更重要的是知道孩子的想法,孩子在意什麼,為什麼而感到委屈。

    二、 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就事論事,對做的沒有問題的地方表示肯定,對做的有問題的地方提出建議。

    三、 引導孩子情緒發洩,指出對方的問題,告知孩子如果是你的話會怎樣去做。同時,也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離場去看待這件事情。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確處理這件事情,無論是自己的離場還是對方的立場,獲得成長。

  • 8 # 閣香英語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沒有其他的樓主回答得那麼透徹,只能在有限的認知裡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和孩子一起回顧這件事情的經過,按照時間的順序先後發生了什麼。從孩子的描述中,不僅可以瞭解事情的經過(儘管不一定是客觀),更重要的是知道孩子的想法,孩子在意什麼,為什麼而感到委屈。

    二、 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就事論事,對做的沒有問題的地方表示肯定,對做的有問題的地方提出建議。

    三、 引導孩子情緒發洩,指出對方的問題,告知孩子如果是你的話會怎樣去做。同時,也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離場去看待這件事情。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確處理這件事情,無論是自己的離場還是對方的立場,獲得成長。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9 # 久明教你管孩子

    關於被欺負,久明老師這樣建議:

    要遵循下面的步驟。

    傾聽——讓孩子把話說完,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成為一夥人,化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鼓勵——激發孩子選擇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跟進——看孩子是否按新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刻意找到好的角度,去獎勵孩子,強化他用合理的方式應對類似事情

  • 10 # 碧野清風

    我個人認為,孩子打架或者是被欺負,不管孩子多大也是孩子,就算是被大孩子欺負,家長都不要無原則或不理智的處理,簡單的方法應該是和大孩子的家長溝通,然後再和大孩子講不能打架的道理。會不會有預期效果呢?

  • 11 # 再學二十年

    我家孩子遇到過。

    她從小就喜歡和比她年齡大的孩子玩,孩子有些早慧。被大孩子欺負是難免的事情,孩子們在一起玩總會磕磕絆絆的。

    有的時候孩子哭著回家,我會先問原因。如果是自己家孩子有錯,我先安慰,再批評;如果是別人家孩子有錯,我就會領著孩子去他們家,讓孩子給他講理。看著自家孩子流利地一邊說那孩子的不是,還一邊和他家長告狀,我心裡都快笑抽了。

    結果,孩子現在表達能力極強,都能把我講沒理了,也不可避免的得了個好告狀的毛病。就因為喜歡告狀,在上學期間,沒人敢欺負她,但也不受同學喜歡。

    我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要讓孩子明理。所以,當你的孩子受到欺負,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道理,然後,按照道理去做,這樣在以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自己就能夠解決。

  • 12 # 嚎歌一首

    鼓勵他反擊,讓他學會如何在逆境中生長!說實話現在這種現象太多了!如果反擊過當,有可能造成不可挽救地步!但是不反擊,孩子永遠活在懦弱裡走不出來,雖然有風險,但是後果也不會有刑法制裁,畢竟是未成年,現在不是都這樣嗎?

  • 13 # 賽事體育轉播

    01. 情緒孩子的情緒安撫,避免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告訴孩子“被人欺負不是沒用的表現,每個人都會遇到”。

    當孩子哭著來找你,你應該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與孩子平視,輕輕地抱著孩子,這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很重要,並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時對孩子表示同感:“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委屈。”待孩子情緒平復後再詢問是怎麼回事,確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後,要給予安慰,讓孩子明白被人欺負不是因為自己沒用,每個人都可能遇到,讓孩子儘快擺脫氣餒和自我否定的情緒。

    02. 理性的和孩子溝通,教他自我保護方法:別人打你的時候,你可以大聲的說“不許打人!”,呵斥欺負自己的人,保護自己。

    同時教孩子一些簡單實用的自我保護方法,比如在肢體衝突中要護住頭、臉等關鍵部位;推開或擋住對方的胳膊,抓住對方的手腕;大聲呼喊,引起別人的注意,同時也給欺負者一種威懾;平時加強鍛鍊,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等等。這些方法可以在家進行角色扮演練習。

    03.引導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建立友誼,培養人際交往能力,讓孩子學會說“嗨,我跟你們一起玩好嗎?”

    常帶孩子到遊樂園或小型聚會,鼓勵孩子加入遊戲團隊,如果孩子靦腆、害羞,最初的時候可以由家長帶孩子去,比如孩子想去玩滑梯,但又怕人多不敢去,家長就可以帶著孩子過去,和先在那裡玩的孩子們打個招呼,“嗨,你們好呀,青青也想玩滑滑梯,讓她和你們一起玩吧。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向孩子示範了怎樣主動友好地讓別人接納自己。然後,慢慢地鼓勵孩子自己主動去找別的孩子玩,直到他能主動融入團體,鼓勵孩子結交一些好朋友。有好人緣的孩子被欺負的機率會大大降低。

    04.尊重孩子,學會徵求和採納孩子的意見,比如說:“媽媽可以用你的鉛筆嗎?”

    家長們在平時動用孩子的東西時要徵求孩子的同意;遇到事情多讓孩子自己處理,父母只從旁協助;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多讓他表達意見,比如孩子房間的佈置等,在意見不過分的情況下,儘量採納,讓他意識到他的意見很重要並且是有效的。在父母做錯事,如錯怪了孩子時,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透過各種行為讓孩子也體驗到他是被尊重,是不能被侵犯的。

  • 14 # 贏在起點月老師

    孩子被人欺負常有這樣幾種情形:

    a)肉體暴力,如踢、打、掐、咬、揪頭髮等

    b)語言暴力,如罵人、嘲笑、地區歧視

    c)冷暴力,如孤立(不準別的孩子跟被欺負物件玩)別人

    在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父母不用主動介入其中,成為評判是非的法官。在衝突發生過程中,如果父母相信孩子的能力,為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衝突,而自己只是作為一名引導者適時地介入,不僅可以平息衝突,而且還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和道德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一系列與社會性有關的因素的發展。

    1、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成為孩子的朋友,掌握真實的情況。

    任何的家長都不可能24小時看著自己的孩子。那麼,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最好能和家長有充分的溝通。家長只有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才會瞭解事情的全部真實的情況,這樣才會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基礎。

    2、大人不要替孩子出頭,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只要不涉及到嚴重的身體和心理問題,最好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應對方式。畢竟,孩子不只是要應對小學、中學,還要應對大學、職場,家長根本無法保護孩子一生。

    3、教會孩子說不,掌握最基本的保護方法。雖然機率不大,但還是有一些毫無理由的欺負,會降臨到善良的孩子身上。要引導孩子在第一次遇到欺負的時候,就大聲地說“不”。很多家長都會教導孩子“我們不欺負別人,也不允許別人欺負你”,譬如在家裡進行場景模擬的遊戲,家長去欺負孩子,讓孩子說不。逐漸讓孩子知道這種情況下該怎樣應對。

    4、理性解決問題,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

    什麼是理性解決問題呢?就是家長不要一聽孩子受欺負就著急上火,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大人的理性行為,是對孩子的良好示範。家長也要善意透過第三方——孩子的老師來協助解決問題。不提倡當孩子們之間遇到問題,雙方家長就直接接觸,很容易造成更大的誤解和衝突。

  • 15 # 觀則在

    皮肉傷不算什麼,但是心裡受挫絕不行!

    要看你孩子的性格:

    1.雖被欺負,但毫無畏懼一定會打回來。——這樣的孩子有勇敢堅強的內心,所受到的欺負只是表面,沒事,但要肯定他的勇敢而不鼓勵他去打,告訴孩子,只敢欺負比自己年齡小的人,那是懦夫乾的事,你比他強太多了,需要害怕的是哪個大孩子!

    2.孩子生性膽小怕事——這樣的孩子面對欺負,不敢對抗甘於忍受(華人的性格這樣的很多),他的內心受到的傷害會伴隨一生,家長必須幫助孩子維護心靈,否則會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首先,要告訴孩子保護好自己,怎麼避免和這樣的孩子起衝突;其次,和孩子溝通去學一門功夫,既能學會保護自己的技能,又鍛鍊身體塑造堅強的性格。

    總之,家長不能鼓勵孩子去粗暴對待,更不能自己去打去罵那個大孩子。(除非看到大孩子正在欺負孩子,可以出面制止,喝退)

  • 16 # 張榮鑫文

    人們常說:“被利用證明您是有價值的”,孩子被“欺負”,證明孩子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作為家長,要冷靜、豁達的關心孩子的成長,引導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化解糾紛,讓孩子們掌握自主處理彼此間矛盾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協同合作就如同兩隻刺蝟相互取暖,需要不斷的實驗、受傷,最終才能找到彼此最為舒適的距離。孩子的成長曆程,同樣需要經歷不斷的與同伴分歧、協作才能“百鍊成鋼”,才能茁壯成長、成為社會建設中的“中流砥柱”

  • 17 # 龍背山7777777

    如果孩子經常被別人欺負。我這裡有一個非常狠的招式提供給你。

    1.收集對方欺負的證據,例如影片照片等等。為了避免對方的否認。將所有證據細節全部捋清楚。最好以文字的方式體現出來,例如幾年幾月幾號幾時幾分幾秒,在什麼場合對方以什麼方式對自己孩子進行什麼詆譭,並將對應的影片或照片儲存。

    2.聯絡當地派出所進行報案,要求警察追究對方的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即便是兩三歲的小孩子,也是有民事責任的。警察會以對方尋釁滋事,公共場合辱罵他人,長期騷擾或干擾嚴重影響他人生活等名義追究對方民事責任(如果對方是成年人,將追究刑事責任)。

    3.一旦你這邊要求派出所追究對方小孩的民事責任,這種情況下警察會主動聯絡對方家長。要求對方家長進行理賠和道歉。對方家長選擇理賠和道歉,這個事情就很簡單的處理了,但是如果對方家長頑固不化,不理賠不道歉。對方小孩民事責任生效。也就意味著對方小孩自己的下一代,和他的下下一代完全毀了。因為民事責任一旦生效,也就意味著他是一個有案底的人。等這個孩子長大,他想入黨,想進國家公務員,想進事業單位,國家單位。甚至是在他高中的時候想報考國家的一本大學都是無門的。不僅是他自己沒有辦法去好的地方,連他的孩子以及他的孫子都沒有辦法做。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家長哪怕對法律只瞭解一點點,他都會很後怕的。所以對方家長都會選擇極力的道歉和賠償。

    我相信如果您這邊這樣做了對方的孩子,從今以後再也不敢欺負你的孩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美國目前確診病例第一,你持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