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前帶刀侍衛

    關羽戰敗,逃亡麥城的關鍵人物就是呂蒙。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呂蒙,呂蒙白衣渡江,取得三郡後,東吳的國土大增。關羽被俘虜殺害後,孫權重賞呂蒙,封爵還未頒佈,呂蒙疾病就發作了。孫權千方百計為其治療,最終藥石無靈,呂蒙在孫權內殿中去世,死時四十二歲。《新三國》居然胡扯說是,呂蒙自作主張殺了關羽,孫權把呂蒙殺了,簡直了。。

    呂蒙

    關羽戰敗,劉封和孟達是有一部分責任的,首先關羽圍困襄樊時,多次向劉封、孟達求取支援,二人拒絕,後敗走麥成,向二人求救,又沒訊息,最終導致關羽被截殺。劉封是劉備的義子,鎮守上庸,和孟達不合。孟達因關羽事件投降曹魏,上郡丟失,劉封逃回成都後,劉備含淚將其殺死。孟達後來又想投靠蜀漢,發動叛亂,被司馬懿殺死。

    劉封

    朱然和潘璋奉孫權命令截斷關羽回蜀漢的退路,最終潘璋的部下擒獲了關羽。朱然在呂蒙死後接替他鎮守江陵,夷陵之戰助陸遜打敗劉備,更是在曹丕親率大軍伐吳時,堅守江陵半年之久,最終病逝。潘璋作戰勇猛,除了擒獲關羽,也在夷陵之戰、江陵保衛戰中多次立下戰功,但為人奢侈貪財,經常劫殺將士以獲得財物,最終居然也是善終。小說演義虛構,說是潘璋在夷陵戰敗後,被關興所殺。。

    潘璋

    至於直接抓獲關羽的馬忠,注意有兩個馬忠,蜀漢和東吳各一個。在小說演義中,馬忠除了設伏擒獲關羽,害關羽被殺外,還射傷黃忠,導致黃忠陣亡,後來又打退了張苞,簡直是神將,名將剋星。史載非常簡單,就是俘虜了關羽、關平父子,再沒其他的事情了。

    至此,關羽之死談論完畢,即:呂蒙次年,最先病逝,然後是劉封被劉備賜死,然後孟達被司馬懿殺死,潘璋病死,朱然病死,馬忠的死,沒有記載,當然關羽最後是被孫權殺的。

  • 2 # 小龍女5505

    俘殺蜀漢名將的東吳二將潘璋、馬忠都是因病而死,另兩位背叛關羽、背叛蜀漢投降東吳的叛將糜芳是羞愧中鬱悶而死,傅士仁結局不詳。

  • 3 # 小傷聊史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被徐晃擊敗被迫退守荊州,但這時因為他任命的荊州守將糜芳、士仁對吳軍不戰而降,所以戰局變成關羽被魏、吳夾攻,最後只得退守麥城。後孫權命呂蒙圍困麥城,關羽得不到支援被迫突圍時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最終被孫權殺害。導致關羽被害的糜芳、士仁、潘璋、馬忠三國演義中都被劉備殺死祭奠了關羽,歷史上他們的下場卻並非如此。

    潘璋年輕時家境貧寒,在孫權部下做事後因為作戰勇猛得到孫權賞識。

    演義中潘璋擒獲關羽後,得到了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但夷陵之戰中卻被為父親關羽報仇的關興所殺。

    歷史中的潘璋,早在合肥之戰就立有大功,後來參加追擒關羽的行動。在夷陵之戰中潘璋並沒有像演義中那樣被殺,反而他在劉備兵敗退守白帝城後還主張追擊劉備,只不過後來孫權接受陸遜等人建議被沒有繼續追擊。後來潘璋還曾在江陵保衛戰中抵禦曹丕。潘璋為人比較魯莽,經常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但孫權因為他的功勳卓著並沒有對他深究,後來他在公元234年去世。

    馬忠在演義中號稱虎將殺手,演義中的他在追擒關羽的過程中擒獲了關羽,夷陵之中射死黃忠,可謂戰績輝煌,可惜最終被再次叛變的糜芳、傅士仁殺死將人頭獻給了劉備。歷史中的馬忠因為只是潘璋副將所以除記載他擒獲關羽以外並沒有過多記載,具體死因不詳。

    糜芳是劉備糜夫人的哥哥,從早期就一直跟隨劉備,後被安排協助關羽守禦荊州。

    演義中關羽因為糜芳傅士仁延誤軍糧,所以揚言退兵後要處罰他們,從此他們對關羽心生怨恨,後呂蒙率軍攻打荊州,糜芳傅士仁自知不敵,於是不戰而降,後在夷陵之戰中見到劉備兵強再次和傅士仁反水,但劉備記恨他們不戰而降害死關羽,於是將他們斬首。

    歷史中的糜芳也因供應軍糧不及遭到關羽責備,呂蒙攻荊州時投降,但他投降後遭到東吳大臣們鄙視排斥,後來抑鬱而死。

    傅士仁歷史原名士仁,生平和糜芳類似,演義中的他最後和糜芳一起被劉備所殺。歷史中的他在投降孫權後再無記載,死因不明。

  • 4 # 伊耆角木

    在講他們下場之前,先多說幾句,罪魁禍首一詞實在欠妥。潘璋、馬忠為東吳將領。兩國交戰,各為其主,擒關羽是為國盡忠,他們何罪之有?至於投降的糜芳、傅士仁,確實道德有虧,但換個角度來說,漢末三國.,將領投降也是家常便飯。連關羽也曾投降曹操,今人也沒有必要將自己擺在蜀漢立場上思考問題。

    一、潘璋,屢立戰功,十五年後病故

    潘璋,早年追隨孫權,作戰英勇,在合肥之戰中,東吳眾將被張遼擊潰,潘璋衝上前去砍殺逃亡士兵,阻住頹勢,因而頗受孫權嘉許。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奪荊州時,潘璋為偏將軍。時關羽敗走麥城,孫權命潘璋與朱然截斷關羽後路。潘璋行至臨沮,遭遇關羽率軍突圍,潘璋司馬(軍中佐官)馬忠擒獲關羽、關平、趙累等。潘璋因功封固陵郡太守、振武將軍。

    《三國演義》小說中,因為有強烈的道德立場,為了顯示關羽的“神威”,體現“惡有惡報”,描繪了夷陵之戰中關興追殺潘璋,最後關羽顯聖,關興殺潘璋的情節。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真實的夷陵之戰,潘璋同樣作戰勇猛,其部下擊殺了劉備的護軍馮習。潘璋因功晉封平北將軍、襄陽太守。

    此後,曹丕乘東吳大勝蜀漢之時派兵大舉進攻江陵,潘璋奉命解圍。潘璋在江上建立水城,火燒浮橋,為擊退魏軍立下功勞。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潘璋獲封右將軍,進入高階將領重號將軍行列。嘉禾三年(234年)去世。此時距殺關羽已有十五年。

    二、馬忠,地位太低,結局沒有記錄

    馬忠在殺關羽時為潘璋麾下司馬。潘璋本人當時也僅僅是偏將軍,所以馬忠地位自然更低。之後也沒有什麼過人表現,所以在史書中的記載僅有擒關羽一條而已,沒有記載他之後的情況。

    《三國演義》中馬忠後來在夷陵之戰中射傷黃忠,導致黃忠傷重去世,這個就是沒有的事了,事實上黃忠早在劉備稱帝前已經去世,沒有參加夷陵之戰。至於後來說他被糜芳、傅士仁砍下首級再次投降劉備,更是無稽之談了。

    三、糜芳,忍辱偷生,效力東吳

    糜芳本是徐州陶謙部下,糜竺的弟弟,陶謙死後隨糜竺一起歸順劉備。劉備納他們的妹妹糜夫人為妾,糜芳也一度頗受重視。劉備被呂布擊敗時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曹操曾舉薦糜芳為彭城相,但當時糜芳對劉備還是相當忠誠的,故而拒絕。之後一直追隨劉備。劉備入蜀,關羽鎮守荊州,糜芳為南郡太守鎮守江陵。論理也是高官了,但是關羽一向輕慢於他,頗有不滿。關羽北伐襄樊,他與將軍傅士仁因為籌辦軍資不力被關羽威脅,傅士仁在呂蒙偷襲荊州時投降,糜芳初時堅守,最後也投降。

    糜芳的投降,讓哥哥糜竺羞愧不已。雖劉備寬慰,但還是因此患病,一年多以後病死。糜芳本人在東吳也不好過,投降後雖然被封將軍(具體封號沒有記載),但吳人對其投降也多有鄙視。東吳大臣虞翻素來耿直,雖然地位不及糜芳,但兩人的船相交,虞翻痛斥糜芳不忠,拒不讓路(此人還曾痛斥于禁投降關羽,不配與孫權騎馬並列而行)。

    糜芳投降東吳後,有將軍封號,雖然記錄不多,但也曾參與過軍事活動。他曾在黃武二年(223年)與劉邵一同隨將軍賀齊攻打蘄春並獲勝。所以,糜芳也不存在《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那樣看劉備伐吳心裡害怕與傅士仁一同殺馬忠再次投降劉備結果被劉備所殺的事。

    四、傅士仁,投吳後結局不明

    傅士仁這個人,史料記載很少。《資治通鑑》記載為傅士仁,而《三國志》只是記載為“士仁”,具體名字都不能確定(漢代除極少數出身非常低微的人之外,其他都是單名,所以其實叫士仁,姓士名仁的可能性更大)。只知道他和糜芳一起因為籌措軍資不力,被關羽威脅,在呂蒙奪荊州時率先投降。之後史料沒有記載。

  • 5 # 隨時間漂泊1

    三國時期的歷史千萬不能與《三國演義》弄混淆,《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加工,從而成為文學作品,與歷史有關聯,但絕非正史。因此我從小說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舉西川之力打贏了漢中之戰,奪取漢中,鎮守荊州的關羽為呼應西川政權的勝利從而起兵攻打襄陽,關羽在沒有處理好與東吳的關係的前提下,冒然發兵,本來以傅士仁和麋芳為先鋒,但二人在出徵前夜飲酒而導致失火,被關羽處罰,留在後方鎮守荊州與公安。關羽出兵包圍樊城,曹仁死守並向許昌求援,曹操任於禁、龐德為將,領七軍援救曹仁,龐德帶棺出陣與關羽打得不分勝負,並射傷關羽,後來于禁擔心龐德搶功,將軍隊駐紮與山下,不許出戰,關羽考察地形後,決河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關羽繼續圍困樊城,在攻城時被毒箭射中,華佗來到軍營為關公治療,關公飲酒下棋面不改色,任華佗切開皮肉,刮骨去毒,折服眾人。孫權想趁關羽攻打樊城之際奪回荊州,命呂蒙出兵,呂蒙白衣渡江使關羽放鬆警惕,調荊州兩萬軍隊助攻樊城,之後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傅士仁投降,又勸降麋芳,荊州易手。許昌方面曹操又遣徐晃救援曹仁,徐晃擊敗關羽,解樊城之圍。這時,荊州失守的訊息傳到關羽軍營,關公大怒,回師荊州,呂蒙在荊州秋毫無犯,命荊州家屬寫信給關公營裡計程車兵,導致關羽士兵大量逃亡,關羽無賴敗走麥城,被東吳將領馬忠、潘璋俘虜,關羽關平父子被斬首,關羽軍中只廖化為求援兵得以倖免。關羽死後,顯靈殺死呂蒙報仇。後劉備東征孫權,傅士仁、麋芳殺死東吳將軍馬忠復投降劉備,劉備認為他二人為形勢所逼,投降非本意,下令將二人凌遲處死。潘璋持關羽青龍偃月刀與關羽之子關興交戰,逃入山中,關興追之,入夜關興投宿一老人家中,見關羽神牌而哭,不久,潘璋亦來投宿,被關興所斬,奪回關羽青龍偃月刀。

    以上內容來自小說《三國演義》,並非正史。

  • 6 # 一半秋色

    關羽遇害,馬忠、潘璋、糜芳、傅士仁這四個人都有責任。

    馬忠是首惡,他不僅擒獲了關羽、關平父子,還射殺了老將黃忠,以一人之力殺死了蜀漢三員猛將,稱得上是罪大惡極。

    潘璋是幫兇,他是馬忠的領導,是他截住關羽的後路,讓關羽誤中馬忠埋設的絆馬索。

    糜芳和傅士仁是次惡,他們身為蜀國將領,不思報國,關鍵時刻投降了東吳,使得關羽大本營遭襲,腹背受敵。

    那麼,這四大惡人結果如何呢?先來看演義的。

    馬忠是被糜芳和傅士仁殺死的。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帶著幾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奔東吳。

    這時候,糜芳和傅士仁害怕了,於是暗中發動兵變,殺死了馬忠,企圖將功贖罪,再次回到劉備的懷抱。

    糜芳和傅士仁是被劉備殺死的。糜芳和傅士仁殺掉了馬忠,提著馬忠的人頭,來到了劉備大帳,祈求劉備饒恕。

    哪知道劉備一點不給面子,他命人脫光了糜芳和傅士仁的衣服,然後親自操刀,活剮了二人,並將二人心肝挖出來,祭奠關羽亡魂,場面十分血腥、恐怖。

    潘璋是被關興殺死的。夷陵之戰時,潘璋在猇亭吃了敗仗,落荒而逃,逃到一處農夫家借宿,結果恰好遇到了關興,關興大叫一聲“賊人休走”,潘璋正要轉身而逃,忽然外來飄來了一個人,面若重棗,三縷長髯,正是關羽的鬼魂。

    潘璋嚇尿了,呆在了那裡,這時,關興手起刀落,潘璋人頭落地。

    看完了演義版本的,再來看正史版的,正史與演義天壤之別。

    馬忠,正史記載卒年不詳,但肯定不是糜芳、傅士仁殺死的,因為糜芳、傅士仁一直呆在東吳,根本沒回去找劉備。

    糜芳和傅士仁,這兩位並沒有被劉備活剮了,他們投降了孫權之後,就一直呆在了東吳,直到死。

    潘璋,活得很滋潤,因功被提拔右將軍,壽終正寢。

  • 7 # 柴火灶美食記

    糜芳是劉備的親戚,在吳國做的大官。

    傅士仁是被騙過去,當然還是做官。

    總之這些人都是武將,自然在沙場上拼殺,死傷是難免的,當然不是三國演義中那樣。

  • 8 # 中孚鑑

    關羽之死,雖然和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有關,但至於罪魁禍首,卻有著嚴重。這裡問題既然問的是歷史上他們的結局,所以就不談這罪魁禍首的問題。

    潘璋,字文珪,他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將軍,是追隨孫權後屢立戰功,被陳壽稱為“江表之虎臣”。在關羽荊州之敗後,潘璋的部下司馬馬忠擒獲關羽。潘璋之後被封為振威將軍、潥陽侯。後劉備帶大軍攻打江東,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在夷陵之戰中,潘璋同樣立有功勞。

    再後來在229年,孫權稱帝,以潘璋為右將軍,234年潘璋去世,其子潘平後因行為不端被流放。

    而在《三國演義》中關興為父報仇殺了潘璋,這只是《三國演義》虛構的內容,是藝術小說的一種體現。

    馬忠,其是潘璋的部下司馬,關羽兵敗後就是他所擒。歷史上有關他的記載不多,而演義中說的是他在熟睡之時,被人刺殺。但這是演義傳記中的,真的假的就另當別論了。

    糜芳,字子方,他曾是劉備陣營的,後為南郡太守,因關羽輕慢於他,後又因不能完成糧草的供應而受到關羽的責罵,故心中不安有了後來投降孫權的舉動。

    投降孫權後的糜芳,自然是為東吳效力,為東吳征伐的。當然他投降江東的作法,不僅蜀人看輕他,而且連有的江東之人也輕視於他。糜芳雖然羞怒,但也沒有辦法。傅士仁原是關羽的部下,他也是因為關羽的輕慢而中不滿、不安,故而他就投降了東吳。

    歷史上對糜芳、傅士仁的結局並沒有過多的記載。至於《三國演義》中說的他們刺殺馬忠之後復投劉備,但劉備因關羽之死卻不原諒他們,並且認為糜芳、傅士仁是勢急投降,而並非本意,所以就下令處死他們了。當然這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世界》電視劇鐵林怎麼與倆哥們結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