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小V
-
2 # 言吾人物誌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重用秦檜殺死岳飛的原因很複雜,首先是靖康之難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建立南宋之後發生的苗劉之變、淮西兵變又使他對軍隊缺乏信任,長子夭折後其膝下無子的現實也使其精神出了問題。雖於南宋初期趙構頗有進取之意,但在柘皋之戰後熱血也漸漸冷卻,求和之意壓倒了光復之心,南歸的間諜秦檜自然就搔到了他的癢點,而岳飛沒了還有劉光世、張浚等將領在,雖進取無路但守成可依,殺死岳飛還能促進議和,更關心享樂而不願為社稷出更多的力的趙構自然樂得縱容秦檜殺害岳飛。雖其後自食其果被秦檜威脅到上朝帶匕首,但退位後也享樂了多年。
宋孝宗
作為趙構的養子,宋孝宗趙昚與趙構頗為不同,他壯志滿懷,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為岳飛平反,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進取,頗合仁君明君之象,然而最要命的一點是——能力不足。趙昚雖內政頗佳,然而戰略眼光短淺且無識人之能,這與其遠大的志向產生了矛盾,他急於北伐並任用張浚為總指揮,然而張浚其人嘴巴比能力高,富平之敗和淮西兵變他都難辭其咎,隆興北伐自然以失敗告終。整體來說趙昚並沒有相信奸臣迫害忠良,手下被趙構秦檜搞得無幾人可用也是其光復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趙昚雖光復無力,卻也成就了“乾淳之治”,被後世認為是南宋最賢明的君主。
宋光宗
心灰意冷的宋孝宗傳位於其三子宋光宗趙惇,趙惇的悲劇人生可以說是宋孝宗眼光不行的佐證之一了,趙昚說他“英武類己”,事實上卻是自古帝王中的一朵奇葩——懼內到精神分裂。趙昚因為對岳飛的好感為趙惇娶了岳飛部下李道的女兒李鳳娘為妻,本以為其會為趙惇母儀天下,卻沒想到出身軍閥之家的李鳳娘潑辣非常,爭寵對她來說都不算事兒——把對手殺完了後宮就沒人爭寵了,她會因為趙惇多看了宮女的手兩眼就把宮女的手砍下來給趙惇看,甚至偷偷將貴妃殺死,直接把趙惇逼瘋了,精神分裂的趙惇自然難以把持朝政,李氏外戚干政以致朝堂混亂不堪。
宋寧宗
宋孝宗病死之後宋光宗不願主持喪禮,終於招來了天下人的非議,在趙汝愚和韓侂冑的逼迫下讓位於次子趙擴,趙擴即位為宋寧宗。趙擴雖虛心好學忠厚仁德,然而政治能力不足,其在位期間朝堂多由宰相把持。初時首輔趙汝愚算是一個忠良之臣,他以宗室身份打壓外戚韓侂冑,最後卻在黨爭中被下限更低的韓侂冑打壓了下去,韓侂冑為了排斥異己製造了慶元黨禁,藉此將信仰理學計程車大夫全部趕出了朝堂。主戰派的韓侂冑發動了開禧北伐,以失敗告終,史彌遠等人偽造密旨將其處死已推進合議,之後便是史彌遠擅權時期。可以看出趙擴在位時期存在感非常弱,大部分時間都好像一朵浮萍隨波漂流。
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的一生頗為複雜,他與南宋正統皇室的血統十分疏遠,其父甚至沒有任何封爵只當過九品的小官,寧宗去世且無子嗣存留,其被史彌遠抬上了皇位,出生平民的他初期只能韜光養晦,等到史彌遠去世之後才有機會親政。親政初期閱歷豐富天性聰穎的趙昀大肆改革,透過任用賢良、罷黜佞臣、獎廉懲貪、改良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了權臣當道留下的南宋的混亂風貌,並於此期間聯蒙滅了金國。然而後期趙昀開始怠政,貪圖享樂、荒廢政事,朝堂又再一次被外戚和權臣把控,奸臣當道忠良被害,皆其放縱之故。
宋度宗
宋理宗無子,收榮王趙與芮之子趙禥為養子,理宗去世後趙禥即位為宋度宗,其智商低下孱弱無能,在位十年,荒淫無道的程度比起趙擴更甚,甚至在蒙元進犯國難當頭之際將軍國大權全權交託給了奸臣賈似道,元軍圍襄陽、樊城其竟不知。最後因酒色過度死於臨安,死時年僅35歲。
宋恭帝、宋端宗、宋末帝
宋度宗去世後,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宋恭帝趙㬎,宋端宗趙昰,宋末帝趙昺。這三兄弟就是宋末三帝,趙㬎即位時年僅4歲,朝堂由太皇太后謝道清和權臣賈似道把控,兩年後即投降退位被元軍擄走,逃出臨安的趙昰被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擁立為宋端宗,但其9歲時於碙洲荒島病死,其後其弟趙昺被擁立為帝,於崖山之役後被陸秀夫揹著跳海以身殉國,卒年7歲。風雨飄搖的南宋在此終結,宋末三帝即位時基本上已經沒有了相信奸臣迫害忠良的能力。
自古帝王重權術,奸臣還是忠良對於皇帝來說也只是不同的工具而已,他們很難預測到後世對其君臣的評價,卻能直觀地判斷哪一個臣子符合他的心意和要求,宋朝後期從趙構和秦檜這對君臣甚至是靖康之難開始就奠定了其基調,金國、蒙元的威脅下皇室、朝堂混亂,自私、無能、逃避比起勵精圖強要來得輕鬆許多,唯一有中興之姿的宋孝宗也難以改變現實。對南宋最後幾位皇帝來說,絕望遠遠大於希望,封建王朝統治階級的侷限性使其衰落走向滅亡成了必然的結果,最終王朝具象化於帝,帝之心意又表現在了奸臣和忠良之間的不平衡關係上。 -
3 # 腎的左手
領導者必須文武兼具 武以安邦 文以興邦 這恰恰是大多數帝王都做不到的 作為領導者文武都不具備 這是過去帝王候選人太單一 宋帝過文 明帝多奇葩 清帝多廢物。。。
-
4 # 六零後農民工
本身整個宋朝都是重文輕武比較弱的,到了後期的皇帝更是怕打仗,奸臣的建議和想法跟皇帝意思一樣,而忠臣良將都是武力解決的主戰派,跟皇帝的目的相悖,所以皇帝總是相信奸臣殺害忠臣良將!
-
5 # 國學必讀
其實,不僅僅是宋朝後期的皇帝為總愛相信奸臣的話,殺害朝廷的忠臣良將,就是在中國歷史上的歷朝歷代每一個王朝都是這樣的發展規律。現在,就以個人觀點來一一解答這個現象,
任何一個新的朝代 ,在剛剛建立初期,基本上都是百廢待興,整個朝廷基本上也是千瘡百孔,老百姓也經歷了舊朝廷和新朝廷之間的長期交接戰爭,而需要休養生息,而新朝廷的君王(開國皇帝)也親身經歷了戰爭的血雨腥風和百姓的疾苦,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也是死裡逃生,所以說這個時期君王大多數都是勤政愛民的、體貼老百姓的聖賢明君,親君子而遠小人,所以說在開國初期,那些奸佞小人是無法得勢的。這種現象不僅僅是宋朝是這樣的,歷朝歷代的王朝都是這樣的。
然而,到了二世君主就一樣了,因為他們是接班君王,父輩在打江山時的那些經歷,他們沒有經歷過,老百姓的疾苦也不知道 ,朝廷的大事小情也都是從大臣們的奏章中知道的,至於官員們誰忠誰奸更是真假難辨。
更加令二世接班皇帝頭疼的是,在他父親給他留下的那些大臣們,基本上都是幫助過老皇帝打江山的開國元勳(功臣),有的甚至還是救駕功臣,因為功高蓋主而盛氣凌人,有時候因為某些事,把小皇帝給頂撞的一愣一愣的,讓小皇帝顏面盡失而下不了臺。然而,這時候的拍馬逢迎之輩就不知不覺的閃亮登場了,這些奸佞小人依仗著自己的能說會道之長處,處處盡挑皇帝喜歡聽的話說,盡撿皇帝喜歡的事做,到處營造鶯歌燕舞之太平盛世,把皇帝帶領到處處享樂之中。比如,清朝的和珅、隋朝的宇文化及、紂王時期的蘇妲己等等,忠臣沒有好下場這句話皆由此而來。
另外,在民間好似還有這麼一個說法,也就是每個朝代會經歷由興致衰這麼一個怪圈,然而每個朝代也難逃這個怪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也是個魔圈。
熙熙攘攘紅塵間,
興衰消亡魔咒圈;
海市蜃樓冷眼望,
超凡脫俗逍遙仙。
此乃本人之拙見,如有雷同純屬偶然。
-
6 # 嶶旗合親斤賓
這也信?
1、我相信很多朝代都是依法治國的(否則統治集團特別是皇帝肯定累死),只是因為各個派系都打擊一個派系,並蒐羅可能還捏造證據,導致按當時的法律當處決。皇帝只是最後一道權力防線,在大量證據面前,皇帝也沒辦法挽救。否則,這些派系就會把皇帝因此搞得沒權,成為空架子。――王朝滅亡後,敵對王朝自然把相關罪責推到皇帝上了。
2、史書是後世敵對王朝寫的,喜歡把前朝寫臭。無中生有的事多的是!
-
7 # 你說那是個成語
說一句玩笑話,忠言逆耳啊,真的難聽啊!
皇帝也是人啊!
是吧!三天兩頭被罵哪有什麼好脾氣。
所以像徐階,張居正這類人精,才是王道啊,既能讓皇帝聽話,還能當忠臣。
所以,職場情商真的很重要,不要和給你發工資的人作對啊,加油吧,騷年!
-
8 # 湘西超風行者
皇帝與奸臣:做同一個夢想(偏安一隅就行了)做同一個目標(舒舒服服混日子就行了)做同一件事(欺負百姓為快樂源泉)做同一本書(改寫歷史好好玩)
-
9 # 池漢66
宋朝多奸臣,這在歷史上有定論的,宋朝的奸臣除了蔡京、秦檜、張邦昌和賈似道這幾個名氣大的,還有蔡確、呂惠卿、趙良嗣、黃潛善、汪伯彥、史彌遠、韓宅胄等等,所為奸臣,皆為禍國殃民之徒,民族敗類,歷史的罪人。
一、宋朝奸臣多的主要原因是中文輕武。在宋朝朝堂上為官之人鮮有武將,而文人做官,腦子活,思路明捷,在關鍵的時候往往會有更多的選項,做事往往造就給自己留好了後路,而這條路當中就有奸臣之路。
二、宋朝的政治制度容易造就奸臣。如皇帝趙構為了達到和金國和談的目的,將岳飛作為犧牲品拋了出去,讓更多的忠勇之士寒心,也讓奸逆小人看到了發展機遇。
三、宋朝重商輕農。相較於固定務農的農民,從事商業之人流動性大,思想活絡,無商不奸,無奸不商。所以整體上奸逆之人要多得多,所以奸臣也就多了。
-
10 # 槐蔭樹下的老曹
沒有什麼奸臣與忠臣,只是代表哪一個利益集團。
所謂的奸臣,主和派,其實是代表當時的工商業市民利益集團。
所謂的忠臣,主戰派,其實是代表當時的農民小地主利益集團。
由於當時工商業生產大發展,來錢快,對宋朝的中央財政運轉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工商業市民利益集團在朝廷中的話語權,就大於農民小地主利益集團在朝廷中的話語權。
而工商業市民利益集團,是不喜歡打仗,寧願花錢買平安的。
這就是宋朝奸臣多,皇帝總愛聽奸臣話的根本原因。
回覆列表
在宋朝,宰相主持內政外交,因此他們在“議和”的舞臺上有足夠的表演空間,也最有可能墮落為賣國求榮的大奸臣,秦檜、史彌遠等多個宰相都親自擔任過議和使臣,其屈膝辱人之狀,直叫人作嘔。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保全自家的利益,可以任意出賣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秦檜和金國內外勾結出賣大宋王朝的斑斑奸臣劣跡盡人皆知,這裡不再贅述。這裡舉南宋恭帝時宰相留夢炎為例。德佑元年,即公元1275年,留夢炎擔任同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並拜為右丞相,不久升任左丞相兼樞密使,總督諸路軍馬。
可就是這個宰相兼三軍統帥,一面臨陣退宿,稱病不出,一面卻和元軍暗通款曲,密相往來,第二年竟公開降元。大宋王朝滅亡了,留夢炎不僅讓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毫髮無損,還從新朝的禮部尚書竄升至丞相,繼續享受一人之下的威風。最可鄙的是,他變節後居然還毫無廉恥地去勸抗戰名臣文天祥投降。留夢炎的經歷最能解釋許多身居高位的大奸臣數典忘祖屈身事敵的終極原因了。
四、頹靡的思想文化,成為誕生奸臣的沃土。
有人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為繁榮的朝代。這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宋代在文學、藝術、科技諸領域的確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出現了許多大家;另一方面宋朝的主流文化其實是享樂文化、消閒文化。宋代統治者由於恐懼“陳橋兵變”一幕再度上演,制定了“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得漢唐以來的尚武精神喪失殆盡。思想上,統治者透過比以往更嚴格更精細的科舉考試和必須與朝廷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導向逐步加深對人的鉗制,於是宋儒理學應運而生。絕大多數知識分子讀書只為求官,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復存在,秦檜、留夢炎等眾多宰相都是進士出身甚至狀元及第,最終卻淪落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大奸臣、賣國賊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國家不幸詩家幸,如范仲淹、蘇軾、王安石、李清照、辛棄疾、陸游、文天祥等少數讀書人,他們還保有著傳統文人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創作出了許多光照千秋的篇章。但是,在以皇帝為代表的頹靡文化指引下,更多的讀書人不再關心國家大事,而是沉迷在各種流行娛樂文化中,茶文化、酒文化、玉文化、狎妓文化等在宋代都發展到了頂峰,在知識精英那裡追求流行文化就是時尚,就是品位。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半壁江山淪陷,偏安一隅,而南宋官僚臣子仍然糜爛如斯。即便是程朱理學的標誌性人物朱熹,一面宣揚“存天理,滅人慾”,一面卻在家裡養著三妻四妾,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知識分子不再關心國家民族而是醉生夢死享樂至上,當然有利於統治者維持穩定。但也正是從頹靡思想文化的土壤裡選拔出來的官員絕大多數沒有理想,也沒有廉恥,玩弄權術,貪汙腐敗,甚至賣國投敵在他們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身居高位的大奸臣便是其中的登峰造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