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本無我菩提一心
-
2 # 指揮使吳鐵錘
這二個詞語有很大的區別,大家請看:
首先良人多是指女人對丈夫的稱呼,也可以表示是平民或是美女,西漢時期是妃子的一個稱呼,春秋時期也將鄉大夫稱為良人,良人出自於《詩.秦風.小戎》:“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不良人是指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小吏其官稱為“不良”或“不良人”,如大家看過的一個電視劇角色張小敬就是不良帥,屬於不良人的頭頭。
張鷟《朝野僉載》卷五:‘錄奏,敕令長安、萬年捉不良脊爛求賊,鼎沸三日不獲。不良主帥魏昶有策略,取捨人家奴,選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籠頭至衛。’”
所以這二個詞語是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僅僅是一種稱呼,另一個可是古代朝廷的官吏名稱。
配圖所放的就是不良帥張小敬,推薦大家去看看長安十二時辰,裡面專門有關於不良人的生活工作描繪,不良人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公安和城管的職務。
-
3 # Zhang說歷史
良人是指古代夫妻間的相互稱呼,多數指女性對丈夫的稱呼,後來也代指身家清白的女子,或者單純指平民或美人,在西漢時期,則是對妃子的稱呼,春秋時也將鄉大夫稱之為良人。
-
4 # 花奈
所謂“不良人”,其實主要出現於唐代。
由於歷史上,這個稱呼到了宋代以後已經不再作為常用語使用了,所以到了明清時期,那時候的人在閱讀古籍的時候就好奇過,這個在唐朝典籍中出現的“不良人”到底是幹什麼的。經過清代學者考證,不良人其實就是地方行政機關下屬的緝拿罪犯的人員,簡單來說,就是類似於捕快衙役。
是不入官品的官府服役辦事人員,主要對付盜賊
這一提到捕快衙役,其實就跟網路上所渲染的神秘幕後組織有了重大的區別,不良人其實在唐代並不是一個神秘組織,相反它屬於公開的一種服役制度,相當於當時的雜色服役,也就是由當地居民定期輪流到當地官府擔任的一種捕快衙役崗位。按照現代學者的考證,不良人實際近似於後世我們所說的胥吏這個階層,它既不是官職,也不是百姓,而是不入官品的官府服役辦事人員,主要對付的就是管轄境內的盜賊。
轟動長安的案件
不良人雖然地位很低,而且功能有限,不過在歷史中,確實曾經留下過足跡,這主要是因為在唐代發生的一場轟動長安的案件。
這就是唐高宗及武則天統治時期,朝廷官員、中書舍[shè]人郭正一的家中失竊一案。郭正一的家裡,有一個來自高句麗的婢女。這個婢女是郭正一參加唐軍攻滅高句麗一戰時,從平壤弄來的。按照唐朝筆記的說法,郭正一參加的這一場大戰,是唐高宗時代的唐軍與北韓半島的新羅組成聯軍,一舉攻滅高句[gōu]麗,完成了從隋朝開始中原王朝對高句麗的數十年征戰的最後一擊。
郭正一家裡這位來自高句麗的婢女,名字叫做玉素,長得非常非常漂亮,也很受郭正一的寵信。據說郭正一每天晚上都有吃漿水粥的習慣,而且這個粥必須得是玉素來烹飪。至於為什麼這個粥非要玉素來做並且來送,大錘謹慎估計,醉翁之意恐怕不在粥。
不過這個玉素也不是省油的燈,突然有一天她就在送來的粥裡面下毒了。郭正一這邊吃下去就毒發了,那時候毒藥的水準限於化學發展的貧乏,所以效果不佳,這一吃下去郭正一就明白了,大叫大嚷說“婢女玉素給我下藥了!”緊急吃了一些解藥才緩過來,再去找婢女玉素,已經不見了。同時發現府裡十多件貴重的金銀器具也消失了。
顯然玉素是謀殺不遂就捲了財物跑路了。這件事很快就上報朝廷,因為下毒謀害朝廷命官並且還捲款跑路,影響極壞,因此長安地面上的縣官們接到限期破案的死命令,但是命令雖然下的死,三天過去了,遲遲不能破案,這時候作為此案的關鍵破案人,長安當地的不良人主帥魏昶[chǎng]就出現了。
他果斷採用了雙線破案的方式,第一條線是詭詐之術,也就是從郭府家奴中找了三個面目忠厚的人,套上頭套矇住臉面,當街招搖過市押回衙門,暗示已經抓住了敵人的同夥,誘使敵人驚慌失措之下,以為自己暴露,這就可能慌忙之中出面打探官府追查的進展,這相當於被動等待罪犯自己出錯暴露。
第二條線就是傳喚了郭府的衛士,查問案發十天之內有沒有可疑人前來拜訪,這就是主動出擊尋找線索。結果第一條線沒有效果,第二條線起了作用:郭府的衛士說,前幾天曾經有一個同樣從高句麗俘虜而來寄居長安的人,來郭府找馬伕,並且還留有一封信。
不良人拿來信件一侃,上面只說了一句話,“長安城中的金城坊的那所空宅”。不良人立即前往金城坊搜尋,果然在一所鎖著的空宅內,抓獲了藏匿在這裡的婢女玉素、郭府馬伕和高句麗降人。三人合夥謀財害命的行徑也因此全部被偵破。
總結
不良人是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差使,當年活躍在長安坊間的不良人們,雖然並不神秘,但是他們生於草根、長於市井,捕盜經驗豐富,在破案方面確實有自己獨到之處。
-
5 # 木質立體拼圖教程
所謂“不良人”,原本是官名,是中國唐代時官府掌管偵緝逮捕任務的官吏的職務稱謂。有天罡三十六校尉。現在駐地為藏兵谷。
其實就和門派什麼的一個意思
-
6 # 夏雨風
古文明早就定義:溫良恭儉讓。良是良善丶優良的簡義,可以指好丈夫,也可以說好女人,對一切好的官員、男女老少都可以用,比如良民丶良將。相反,一切不良現象丶人物,當然是歸於醜惡之列了。
-
7 # 炒米視角
“良人”隨著歷史的發展,所表述的意思是很多的。當然最為人熟知的是表示老公、丈夫的意思。
前幾年有一首流行歌曲《三國戀》,裡面有一句歌詞,“等待良人歸來那一刻,眼淚為你唱歌。”描繪的就是“妻子等待丈夫回家時,激動的心情全部化在淚水裡了。”這段取意便來自於李白的《子夜吳歌》之三:“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良人”特指男人,除了丈夫以外,還是曾經周朝時齊國的基層鄉官的官職名稱。
即“鄉良人”,也就是“鄉長”。劉邦若是早些時候出生在齊國,他就很可能也叫“鄉良人”。
如果特指女人,“良人”還有美人的意思。《詩·唐風·綢繆》裡記載“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此外,“良人”還有良家婦女的意思;“良人”還是漢元帝時期18個嬪妃等級中,排名第9的妃嬪稱號。“良人”這個等級的嬪妃官秩800石,是要遠遠超過很多大漢基層官員的。
“良人”如果不分男女統稱,還表示非奴婢的平民百姓。
就像商周時期的“華人”,所表示的意思都是自由的平民。當然也會表示善良的人,有賢名的人。
而“不良人”也有很多意思,在古代,一般指下九流的人,沒有社會地位的人。
比如商人、腳伕、牙行、妓女、賭徒,以及諸如此類的社會底層閒散人員。都可以被叫做不良人。很顯然,這個“不良人”是針對“良人”而言的。
但是我們最熟知的“不良人”是唐朝的主管偵緝逮捕的差使,他們的頭叫“不良帥”。
在《長安十二時辰》裡,不良帥張小敬與李必聯手拯救了陷入危機的長安城。從劇情中,其實就可以大概得出為什麼張小敬那個組織為什麼叫“不良”了。因為他的手下基本上都以各種身份潛伏在“地下”長安城,都屬於底層。
在上層看來,之所以叫他們“不良”,乃是“徵用有惡跡者充任”。
至少在李必以及右相這些高層的眼裡,這些人都是混跡長安底層,上不了檯面的人。所以張小敬和他的手下,本質上和那些犯罪分子沒什麼太大區別。
但是正是因為張小敬這些底層當然不良人,才最終透過蛛絲馬跡,深入“地下”,才找到最終隱患,排除了危機。
-
8 # HuiNanHistory
古時夫妻是互稱為良人,後來逐漸變成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關於“良人”一詞在古代的用法,有很多文獻都能夠作為證據。
例如,在《孟子·離婁下》中提到: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必饜酒肉而後反。”
齊國有個男子,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他每次外出後,都是吃飽喝足才回家。
再比如,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子夜吳歌》提到: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所描述的正是妻子在秋夜思念遠征邊陲的丈夫的情緒,良人即丈夫。
良人的意思很明確了。那麼,“不良人”是什麼意思呢?
事實上,古代也有“不良人”這個說法,只是和妻子、丈夫沒有任何關係了。
古代的“不良人”,是一個縣衙門內部胥吏的職位,主管偵緝逮捕。
根據清朝人梁章鉅《稱謂錄》的記載:
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雖然加了個不字,但並不是對“良人”的否定的意思,請勿望文生義。
以上就是古代的良人、不良人所各自對應的含義。
-
9 # 史味人生
良人在古代不只是一個意思,在各種文學典籍和史學典籍中,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那麼良人到底有沒有“丈夫”這一層意思呢?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先秦的典籍《國風·秦風·小戎》中最後八個字是: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整首詩大意是丈夫從軍在外,獨自在家的妻子思念丈夫,盼君歸。最後八個字的意思用今天的白話文來講是
我那溫良文靜的老公啊,明慧有禮的聲譽早已為人稱道。在這首詞中“良人”指的就是“丈夫/老公”的意思,在先秦典籍中,那個時候的夫妻是“互稱良人”的,在後來良人一般多用來妻子稱呼丈夫。
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國語·齊語》中的“良人”是底層的官吏,類似於“官人”,再加上“官人”本身也有丈夫的一層意思,跟“厭厭良人”結合起來,總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那什麼什麼我要》的電影,這就暴露年齡了,就不展開來說了。
維此良人,作為式谷《詩·大雅·桑柔》中雲“維此良人,作為式谷”,這裡面的良人指的就是人品好、心地善良的賢者之士。與此同理的還有不堪回首的“良民證”。
我認為這個“良人”也許是更貼切也流傳更久的良人,畢竟“良”就是好、優秀,良人就是優秀的人。當然在《詩·唐風·綢繆》中也有“良人作美人”的言辭,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良人就是指好人(不是今天好人卡的那個好人,就是純粹的“好人”)。
不良人隨著《畫江湖·不良人》動漫的大火,唐朝官吏·不良人走向了大眾視野,讓很多人驚呼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官職。
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唐代官府徵用一些有劣跡的惡人充當任偵緝逮捕的小吏,類似於以惡制惡,外人稱其為“不良人”,其實不良人的本意就是良人的反義詞,就是壞人,只不過任用這些壞人形成了獨特的官職:不良人。
在今天“良人”多用於“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願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之類的語境中,也算是網路時代的“真·文藝復興”,畢竟先秦時代良人就是“愛人”的意思。至於不良人,如果沒有《畫江湖》的出現,不良人早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
10 # 靈石蘊
雖然某種不可描述職業女子從良叫洗盡鉛華嫁人,但在古代,良人最初真的不是丈夫意思
古代百姓有等級,士農工商,這類古代四民,雖然有高下之分,但在律法上都是平等的,古人云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雖然是說說而已,但較真起來,排除人治因素,僅從律法角度來說,他們都是同一等級,統稱為良人
與四民對應的,還有奴婢、僕從以及從事以色娛人的某種不可描述職業等,這些人統稱賤級,在律法上,地位要比良人差很多
比如殺人罪,我們都知道殺人償命,但良級殺賤級,是不需要抵命的,打幾十大板賠償一些錢糧就可以了。而賤級殺良級,抵命是板兒丁丁的事,雖然不平等,但這就是古代事實
或許由此等級,古代某種不可描述職業女子嫁人,就叫從良,嚮往新生活嘛,如此定義,可以理解……而詩人,很大一部分,就喜歡煙花巷柳,他們認為煙花女子嫁人,也是很好的歸宿,所以就去歌頌
久而久之,良人這個詞,給人感覺就是丈夫
其實,這個概念完全錯誤
比如說胴體,本意是豬馬牛羊宰殺後的軀幹,後來引申成某種不可描述職業女子光溜溜的身體,有狎褻意味
但用的多了,就會產生假象,比如現在女子呢,在描述自己身體時,卻也會用胴體……
此良人和酮體意境差不多
良人是指普通百姓,不良人卻不是指賤籍,而是指行為不端或許有人認為古代國民就兩種,一個是四民,一個是賤民,既然四民叫良人,那不良人就是指賤籍百姓
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要不怎麼說漢字博大精深呢
資治通鑑上記載了一則唐玄宗時期往事:說是相國李林甫讓一個叫曹吉溫審訊某件案子,這個曹吉溫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是大刑伺候,如此酷刑之下,原告被告加上證人,都說,拿紙筆來,別打了,你們說什麼我招什麼
苟存餘生,乞紙盡答後來有人推薦曹吉溫升官,唐玄宗說,這個人是不良人,我不能用
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由此看出不良人,是啥了吧
回覆列表
罪犯,商賈,贅婿,流放,這些人都可以稱作不良人。
這些人都是政府認為不好的人。他們中間有的並無品行道德汙點,只是由於當時社會給人分階層,好比士農工商,一些職業是被人看不起的。
就如某些商賈贅婿,因為出身環境,社會性質就被定義為低劣。
到了唐代,也有了官吏的含義,不過很多都未編入體制內,屬於那種預設的如同邊緣人一樣,不過貢獻也是很大的。
例如古代管理水的官員,就直接稱做司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