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初與久歌g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更改的。我們只能做到的是祝福老人。人死了,不管活多大的歲數,都會有一點點難過,都會悲痛欲絕,這是人性之一,當然也包括了對奶奶的仰望之情了。所以我們做到了,儘量是讓自己開心一下。保持心情舒暢。讓老人家好放心的走掉。這是唯一能為老人家所做的事了。

  • 2 # 楊同學Anson

    就會想像奶奶在世的時候對我好的場景,她去世了,奶奶也不想在天堂看到自己的孫子不開心,所以我會給自己重新活下去的勇氣。

  • 3 # 歙縣大觀園

    你好!我從小跟奶奶長大的,記得奶奶去世那天,感覺天塌了,跑到門口大哭一場,當時是說不出的痛苦,接下來的日子很難熬,特別是晚上太漫長了,我那年16歲,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都說時間能治癒一切,這是真理!

  • 4 # 標峰理論評

    你好!你的這種情況有一點應激障礙的臨床表現。看得出來,你與奶奶感情很深。但是人都會有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擺脫,你這種狀態,你奶奶看到也會很傷心的。建議你調整自己,平時多看書閱讀,多聽聽音樂,轉移注意力,慢慢就會好的。

  • 5 # 五蓮小放羊的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人都有生死,我從小就沒見過我奶奶,也沒見過奶奶什麼樣子,也沒體會過這種親情,放鬆一下心情,不要傷心難過了,慢慢的就過去了!

  • 6 # 聽濤浪湧

    謝謝邀請。親人離世,尤其是至親之人離世,每每想起,都會讓人黯然傷心、落淚。但是,我們不應該一直沉浸在這種悲痛之中而不能自拔,因為我們要生活,心態的調整是重要的。多和親近的朋友談論一些感興趣的話題,多走出去親近一下大自然,或者聽聽音樂,讀讀書,總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快樂起來。我相信,這也是親人願意看到的吧。

  • 7 # 心學999

    大家好我是心學,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生命的逝去,是大自然的規律。雖然這麼說,但是人都是感情動物,每個人都會有精神寄託。如果從小是奶奶帶大的,那麼肯定和奶奶的感情深厚。奶奶去世的時候看你是多大了,如果已經懂事,那麼一定是令人非常傷心的一件事情,寫到這裡,我也是不由自主的,淚溼枕巾,直到現在也會偶爾的夢見奶奶。我的回答完畢。謝謝大家。

  • 8 # 在廬龍舒人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們身邊的每個熟悉的人都會離我們而去,或我們離他們而去,自然規律我們改變不了,坦然對之吧!

  • 9 # 軒寶媽媽生活記

    當時我奶奶去世的時候,我每天上班,收拾家務,也不出門,很消沉,家人們在一起相互照顧,待了三年我們才慢慢好起來

  • 10 # 北方一小農

    思念親人是正常人的行為,悲痛要轉化為動力,老人家肯定希望自己的親人都好好的生活,你要如老人所願,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

  • 11 # 湘望天空

    奶奶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能慣著我的人,從來沒有打罵過我的人,更是我最敬重的一個人。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一個風雨交加的下午,她卻永遠的睡著了,再也沒有醒來過,她睡的很安詳、很平靜。從此世界上便少了一個疼愛我的人,我哭過,心疼過可是她再也不會為我把眼淚擦乾,她生前最怕我哭,所以我不想用淚水讓她牽掛,或許這就是我們的緣分。不哭是因為讓她不再害怕,可她卻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牽掛和思念!

  • 12 # 西部金礦

    節哀順變,化悲痛為力量,認真工作,熱愛生活,好好愛自己,愛家人,人生苦短,珍愛生命,助人為樂,想通了,就會走出悲痛。

  • 13 # 簡樂7903

    謝謝邀請。親人離世,尤其是至親之人離世,每每想起,都會讓人黯然傷心、落淚。但是,我們不應該一直沉浸在這種悲痛之中而不能自拔,因為我們要生活,心態的調整是重要的。多和親近的朋友談論一些感興趣的話題,多走出去親近一下大自然,或者聽聽音樂,讀讀書,總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快樂起來。我相信,這也是親人願意看到的吧。

  • 14 # 流浪貓的情感美食

    悲傷是告別悲傷往事的惟一途徑

    (一)接受,面對

    1

    早有體會,面對很重要。不想面對真相,當然是令人不愉快的不那麼好受的事情。

    我深深體會到了那句話:你是它的一輩子,它是你的一陣子。陪伴了我5年的一隻流浪貓死去了,我第一次見它時,它是極幼小的貓娃子。我想記錄下和它相處的點點滴滴,但沒有勇氣去面對。

    我在家鄉時,那裡是平房院落,土路。我養了4年的花貓再沒有回來過。

    我媽說:“花貓出去玩了。”

    之後,很多年,我媽說那隻花貓有天回家了,大吐特吐,死去了,我們商量好,不能告訴你貓已死那件事。

    2

    逛街時,我渴了,在鬧市區的一家精品超市門口買了一瓶奶茶。看見貼的一張招聘。工資1400+提成。我感覺好少的工資喲。在服務業範圍裡,都算是很少的。我不禁有感觸,如果身無分文,又找不著方向,甚至沒有合適的日結農田活,建築小工活,前些幾年,甚至還沒有送外賣的活幹。那麼,我們就只有到服務業找一份包吃住的工作,而服務業的各家店待遇也相差那麼懸殊,就象這家賣玩具和飲品的精品店,工錢這麼少。而做為一個剛到服務業找工作的人,除了待遇好一些的店鋪之外,運氣不好的人還會找到象這家精品店一樣的店鋪。勉勉強強養活自己,得不到必要的資助,生活底層缺少方向和方法。所以,老同學們的收入相差懸殊。

    偏偏家鄉有個女人要到市區找工作,不言自明,就是找一份服務業的工作,象是超市營業員,飯店服務員,保潔,等等等等。偏偏她就找了一份那樣工錢的營業員的工作。

    我問她:“工資怎麼那麼低?營業員的待遇沒有那麼低。”

    她說:“反正,他們就是抱著想幹就幹,不幹就算的態度。”

    結果,3個月後,她為了止損,離職了。3個月,她只拿到了一次工資,而且,因為失誤,扣掉了一些。她說好多員工都沒拿上工錢。

    當時,很多老同學們都收入過萬了,她卻連那點工錢都拿不到手。相差驚人懸殊。

    她卻有個習慣,總是教訓教導老同學們:“怎麼不找個固定長期的活幹,象保潔,營業員,服務員,打掃衛生間,一直幹下去,也挺好的。”她的意思說老同學們掙的錢都沒有從事服務業的人掙的多,象是跑長途車,輔導班,小店鋪老闆等等,可能一會有活幹,一會沒活幹,培訓班招生不好招,小店老闆的店該倒閉了,客流量比前幾年小多了,外來人口不來了。

    3

    不想面對,有些事也逃避不了。總得面對。

    鬧市區的繁華地段,有幾個小區,小區裡有最豪華的幾幢高層樓房,那是房價最貴的小區房。昨日,我走進那幢豪華的高層樓,第一層全是超市飯館照相館等店鋪。我到18樓,走進那套房子,房子裝修的很好,幾室幾廳。幾年前,這套房子的主人告訴我為了讓兒子順利找到兒媳婦,她決定買下最好地段最好的房子。那時,我走進這套房,所有的房間,都在出租,為了收租金,還房子貸款。我暗自佩服她真是個有勇氣的老年人,房貸似乎早已超過了她的承受範圍,我想她還不如買小區裡的矮層房,房價便宜好多。何必逞那個能,把最貴最好的房子買下來?

    幾年過去了,她賣過盒飯,做過護工,把房貸還清了。去年,她就歡愉地告訴我房子不再出租了,房款還清了。

    我認識養老院園長,園長說當初那個老年人特別能吃苦,幾個學護工的人,就只有那個老年女人堅持下來了。

    這幾年,我欠了幾萬債務,有時,真不想面對,曾焦慮過,曾憂愁過,曾陰鬱過,曾失眠過,覺得無債一身輕,該多好啊!我有個同樣欠債的女網友針對自己的經歷說:“那能怎麼辦?總不能自殺吧?”

    我不禁想起了那個老年女人,我比她年輕好多,也脆弱好多。她那麼大歲數,靠打工,買下了一套高檔小區房。而我對債務卻有些承受不了了。

    但是,有些事沒有逃避的餘地,只能去面對,只能打工還債。

    (二)

    眾所周知,有些情緒令人愉悅;有些情緒令人想逃避,比如:悲傷,憂鬱,壓抑,自卑,等等。都不是人們樂意體驗的心情。

    牴觸悲傷時,也就遠離了悲慘的真相。遠離,並不是消失。越想否認悲慘的事實,悲慘事實的影響就會越大。

    所以,悲傷是告別悲傷往事的惟一途徑。

  • 15 # 華軍abc

    親愛的奶奶去世了,怎麼調整心情?我的回答是:我奶奶是1995年去世的,噩耗傳來,我正在一所中學教學,開始,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當在電話中問清楚了奶奶去世的時間和原因後,我立刻請了假回到家中。面對靈堂中央奶奶的靈柩,我被人引導著戴孝、下跪、焚香、燒紙……。幾天都是暈暈乎乎的送奶奶下了葬__入土為安。

    奶奶去世後,我很長一段時間心情調整不好!開始的不相信,守靈期間的暈乎、發木發呆,下葬時悲痛爆發、悲痛欲絕、無以言表、放聲大哭。再後就是打不起精神、少言寡語、心情一直沉重、有時還會在夜裡夢見奶奶……。

    因為我的假期到了,我還要教學,我便努力的調整心情,以便重上講臺,不影響講課。現在回憶起來,主要用瞭如下辦法:

    1、看了些調整心理方面的書;

    2、專注教學工作;

    3、教學之餘去河邊散步,靜一靜回想一些奶奶的事;

    4、晚上給愛人講些奶奶的趣事等;

    5、參加一些學校活動,特別是有意識的參加一些師生球賽等;

    6、清明等節日回家祭奠祖先時,在奶奶墳前同奶奶說話。例如問候奶奶,彙報奶奶生前比較關心或感興趣的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向奶奶在天之靈祝福等。

    總之,一般奶奶生前都是非常疼愛孫輩的,有人稱之為:“隔代親”。所以,奶奶去世讓人很不容易擺脫痛苦的感受。

    然而悲痛又是人們面對親人死亡的一種自然反應,但是長時間無法接受或拒絕把悲痛的情緒從自己情緒中分離出去,對於我們正常的生活就會產生很多的不利影響,這就需要調整一下,到底如何調整別人的經驗只能作為參考,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這裡我推薦閱讀如下資料,參考運用調整自己悲傷的情緒:

    一、首先接受事實的發生

    雖然親人逝世的事實令人悲痛,但是我們也要最終接受並正視這一事實。人們在遭受巨大的生活變動、重大的應激性事件時,總是會經歷一個否認和不相信的階段。我們可能一時間無法接受,但是經過一些事情的見證,自己會慢慢的接受現實,之後才可以做一些對逝者的紀念性事情,幫助自己調整情緒。

    二、承認悲痛,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

    無論你處於悲痛過程的哪個階段,不要壓抑自己的心情。你可能想大哭一場,或是想讓自己默默無聲地流淚,不管什麼方式,只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做就可以。悲痛,並沒有什麼正確的方法,只有屬於你自己的方法。如果你認為勇氣意味著需要壓抑自己,你要努力抑制自己的眼淚,那麼,這隻會延長你的痛苦。

    三、訴說或回想,尋求身邊人的支援

    允許並鼓勵自己哭泣、訴說、回憶,這樣可以幫助自己減輕內心的巨大悲痛。當某個你愛的人離去的時候,任何語言都不能減輕你的痛苦。在你需要表達悲傷心情的時候,別人的傾聽更為重要。當我們經受了難以承受的打擊之後,往往無力主動與人接觸,但是還是要強制自己走出去,主動尋求幫助。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會擔心擾亂你的心思,或者,他們不太清楚該怎麼幫你,但是傾聽已經是最好的幫助了,可以讓自己冷靜並理清自己。

    四、給自己一些時間緩衝

    恢復是需要時間的,不要要求自己一定要在某個特定時間立刻恢復原來的心情。當你所愛的人去世之後,你究竟會在何時擺脫悲傷的感受,這是無法設定一個“正常”時間的。恢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痛苦才能慢慢消退。或許,在你的生活中,還會有很多時候一再感到失去這個人的痛苦,不過,今後的痛苦不會總像現在這麼強烈。

    不論怎樣,一定要相信,讓自己恢復平靜快樂的心並不是將逝去的人忘卻。

  • 16 # 蒹葭白露

    我的奶奶也是去年夏天才去世的,可是我感覺好像剛去世不久樣。我跟奶奶的感情很深,大家都說她最愛的就是我,可是我一直覺得自己虧欠了她,對她不夠好。

    我九歲的時候爸媽就出去打工了,我跟著二媽,但是經常睡覺是在奶奶身邊。每當我受了氣不開心的時候,我就會跟奶奶說,她就會寬慰我:聽到就是了嘛,吼你你又不會少根頭髮,又不會痛,聽聽就過去了。她經常這樣說,我也就形成了習慣,人家吼我我也不惱。可是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卻對著她發脾氣,她還是很包容我,假意地不高興說我兩句就走開了。

    有時候上學我就悄悄離開學校,回到奶奶那裡,她總會關心我吃了沒,餓不餓,是不是錢不夠用了。每次我二媽家到她家,經常得到菜地裡去找她,她總是那麼勤勞。

    有次她洗腳,她說彎不下去腰,我一臉嫌棄地說要幫她洗,卻邊洗邊撓她腳板心的癢癢,她笑得忍不住急抽腳,婆孫倆真的好開心,我也會給她剪腳趾甲,鄰居都說你這個孫女真好。

    愛耍手機的我聽她給我講那些年的故事,她不會嫌棄我沒認真聽,一直小聲地講,當我發問的時候她又會提高點音量給我重複。

    我不想再去回憶了。我只能說

    把她記在心裡,她將會是你一輩子的美好回憶。不要傷心,她會在天上看著你幸福地生活下去。

  • 17 # 使用者92899008523

    人死不能復生,節哀順便,從悲痛中走出,自己身體健康,對自己、家庭負責,努力賺錢,把家庭帶上幸福的康莊大道上!

  • 18 # 柳囧囧

    謝謝邀請。親人離世,尤其是至親之人離世,每每想起,都會讓人黯然傷心、落淚。但是,我們不應該一直沉浸在這種悲痛之中而不能自拔,因為我們要生活,心態的調整是重要的。多和親近的朋友談論一些感興趣的話題,多走出去親近一下大自然,或者聽聽音樂,讀讀書,總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快樂起來。我相信,這也是親人願意看到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有沒有什麼講中年危機的電影?